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臺灣社會企業的特點、發展和影響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2010/07/12第一部份臺灣社會企業發展的緣起、成因、類型前言主題:「社會企業在台灣的浮現」,從一九九0年代中期迄今。台灣社會變動最迅速的時期,無論是政治、經濟、人口結構、社會需求都面臨快速的轉變。
各式各樣的志願性非營利組織在這種環境之下日趨增多與成長。台灣的NPO中有著相當數量的組織在實踐其社會公益目標之際,也朝向市場化與產業化的方向發展。在台灣,所指稱的NPO可概分為兩大類,(一)以會員為基礎的協會或社團組織(Associations);(二)基金組合,以此基金財富運用於公益慈善事業的基金會(Foundations);(三)前者係稱為「社團法人」,後者則是「財團法人」。官有垣、杜承嶸(2005)的研究發現:
1.儘管台灣近十年來有諸多型態的民間社會團體紛紛成立,但在個人與團體會員的招募上,似乎無法與新成立的團體速度並駕齊驅。2.從經費收入與支出規模來看,台灣民間社會團體的運作基本上是小本經營,65%的社團年收入在100萬元以下。3.經費來源主要依靠「會費收入」與「捐款收入」,其次是「政府資助」與「活動收入」;專兼職人力配置,以3人以下居多,而兼職人力也以5人以下居多。根據《二00一年台灣基金會調查研究》(2002)資料:1.扣除財團法人醫療院所、私立學校的家數,在2001年,全台灣約有3,000家基金會。2.這些基金會多數屬文化教育類,次之為社會福利類。3.早期台灣的基金會所關注的議題多半集中在慈善、獎助學金的頒發,目前基金會的服務型態則是多元的。台灣非營利部門近二十年來的發展可歸納為如下幾點特徵:
A.民間組織申請立案的法令鬆綁,社會力勃興,使得NPO的數量成長迅速;
B.雖然NPO的數量快速增長,但普遍規模甚小,大型NPO也有增加的趨勢,但數量與前者不成比例;
C.NPO的服務日趨多樣化,以因應社會快速變遷的需求;
D.不論社會團體或基金會,其經費來源均普遍依賴捐款、會費與政府補助,在資源的獲取上,NPO彼此之間形成競爭的態勢。社會企業的興起
1.社會企業(socialenterprises)至今沒有一個定論:SE以許多不同的組織形式存在著。
2.譬如NPO主動採取商業手段以獲取所需資源、或者在政府的政策鼓勵下,NPO以達成社會使命為目標而採用商業策略來獲得資源。
社會企業的興起3.政府資助經費對非營利組織的財政支援逐漸減少,NPO之間的競爭性亦相應增加;在此情況下,NPO需要改善其組織的效能和資源分配,其中一些解決資源不足的方法包括採取市場運作模式,或轉變財政策略,從以往尋求捐贈模式轉為社會投資的模式。
社會企業(SE)的定義Nonprofitorganizationsengagedinmission-supportingcommercialactivity,whichmayincluderevenuegenerationthatsupportsotherprogramminginthenonprofitoractivitiesthatsimultaneouslygeneraterevenueandprovideprogrammingthatmeetsmissiongoalssuchasshelteredworkshopsforthedisabled.
(Kerlin,2006)J.A.Kerlin(2006),“SocialEnterpriseintheUnitedStatesandEurope:UnderstandingandLearningfromtheDifference.”Voluntas17:247-263.TheEMES觀點—
社會企業(SE)的經濟層面內涵1.係一種持續生產財貨與銷售服務的活動2.高度的自主性3.需承受相當顯著的經濟風險4.至少需要聘有最低限度數量的付薪員工TheEMES觀點—
社會企業(SE)的社會層面內涵1.服務社區及從事有益於社區活動的組織目標2.由社區一群民眾發起創立的組織
3.決策制定權的享有並非取決於出資多寡
4.參與的特質--強調那些受到組織活動影響的人們也有參與權
5.有限度的利潤分配TheEMES對於社會企業內涵的詮釋組織的治理結構(TheStructureofGovernance)社會創新的觀念與措施的擴散管道(ChannelsfortheDiffusionofSocialInnovation)NPO社會企業在台灣興起的因素
一、因應社會的需求
1.NPOs所服務的案主群通常是所謂的「社會排除」(socialexclusion)的弱勢者,在尋求工作機會時,往往不易被主流社會接納;
2.部分這類案主群需要特殊的復健與治療處遇;3.NPOs起而以社會企業的模式因應,如設置符合案主群需要的各類庇護職場安置之。
例子:A.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與烘焙屋、餐廳
1.不要讓憨兒日曬雨淋
2.麵包製作流程中是有一些過程可分解一些動
作讓心智障礙者來參與
B.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成立洗車中心
單純想要給這些顏損傷者一個就業與復健結合的機會。
三、社會福利民營化與購買式服務的促使
1.臺灣政府早在1980年代初期就已開始推動社會福利民營化政策。
2.節省成本與彌補政府在社會行政與社工人力的不足,是兩個重要的考量因素。
3.購買式服務使受委託執行的NPOs有政府經費的持續挹注,以及服務委託單位指定的案主群之外,也趁便開拓福利使用者付費的服務方案,例如長期照護的居家服務。四、政府的政策誘發與經費補助
1.2000年以來,台灣的失業率居高不下,政府仿效歐盟提出的「第三系統、就業與地方發展計畫」。
2.勞委會於2001年開始先後推出「永續就業希望工程」以及「多元就業開發方案」。
3.勞委會職訓局於2002年制訂的「身心障礙者庇護工場設立及獎助辦法」。
4.社區營造政策的推動,鼓勵地方草根NPO致力於結合地方文化與地方產業,振興地方經濟。
身心障礙者庇護工場設立及獎助辦法
第十四條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對於依本辦法籌設及設立之庇護工場得獎(補)助以下項目:
1.設施設備
2.房屋租金及修繕費用
3.人事費
4.行政費臺灣社會企業的類型
一、積極性就業促進型社會企業1.以「工作整合」(workintegration)為特色,或另稱之為「積極性就業促進的社會事業」(Affirmativebusinesses)。2.關切那些被社會排除的弱勢團體(尤其是身心障礙者),因此藉由提供工作給這些人們,使之整合入勞動力市場。
3.多數這一類型的社會企業是由身心障礙者領域的NPO所經營,他們設立工作坊或庇護工場以提供職業訓練與就業機會。4.此模式強調為弱勢團體提供職業訓練、工作機會、提供一般市場水平的工資,以及輔導創業,已被愈來愈多的NPO所仿效。5.在舒緩失業率帶給社會衝擊上的各種因應策略中,此模式也被政府積極運用。
二、地方社區發展型社會企業
1.這類社會企業組織是以社區發展運動所帶動出來的社區草根性NPO。2.地方社區NPO在改善地方經濟發展的努力上,有些是自行設立社會企業單位;3.有些則沒有創設他們自己的社會企業,而是扮演起觸媒、催化、促成,以及資源整合的角色,協助當地居民發展地方產業、產品與服務,進而開發市場行銷管道、提供居民與地方特色結合的工作訓練等。案例:南投縣中寮鄉「龍眼林福利協會」
於2001年成立,主要從事老人送餐、老人日托、清寒學童獎助學金發放、弱勢戶照顧、急難救助及社會福利工作等。建立「龍眼林社區學園」,課程著重藝能性、實用性,並和產業經濟結合。
於2002年開始每年定期舉辦「龍眼季」活動。
進行龍眼的收購,經過加工製成龍眼乾等農產品,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同時協會促銷農產、設計包裝等。三、服務提供與產品銷售型社會企業
1.這類社會企業組織,可分成兩部分,第一部份是NPO提供付費的服務,第二部分是販售NPO所生產或代售的產品,但這些服務或產品均與NPO本身的宗旨使命有密切的關連性。
2.付費服務的社會企業NPOs
:崔媽媽基金會提供民眾房屋租賃的資訊以及搬家服務;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提供的清潔隊、臨時代工等服務;「荒野保護協會」推出參加活動者付費的自然觀察旅遊活動。3.產品銷售的社會企業NPO
:荒野保護協會生產販售的自然生態卡、日曆及書籍;勵馨基金會販售的布娃娃與書籍;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生產販售的壓力衣;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生產的心智障礙者輔助器具、特殊教育叢書、烘培屋等。4.這些產品對於NPO的案主群有直接或間接的好處,這些產品也可以被設計來促進組織使命的達成,同時也可以透過這些產品來推廣組織的形象。四、公益創投的獨立企業型社會企業
1.所謂公益創投企業組織,是指由一家或數家企業組織,甚至是NPO(如贊助型基金會),投資設立具有發展潛力以及快速成長的公司。
2.這種社會企業的營運獲利結果,出資者與企業組織以雙方約定的回饋金、利潤分配、公積金等貨幣或非貨幣方式回饋出資者指定的公益社團。3.這類社會企業即是一種營利公司,創設的特定目的是為了使某一家或數家NPOs有利潤可圖。
五、社會合作社
1.合作社的主要特性在於強調組織內部的利益關係人透過組織共同追求集體利益,利益關係人被鼓勵積極參與組織事務,因而從中可以獲得利益。2.義大利,社會合作社包括A型和B型兩種:
A型社會合作社(A-typesocialco-operative)強調提供社會、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服務為主。
B型社會合作社(B-typesocialco-operative)則重視如何將弱勢族群整合入勞動力市場的任務。3.台灣在日據時期即有社會合作社的存在,以上兩類型的社會合作社在台灣皆有。
案例1:「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案例2:「原住民勞動合作社」。
這五種類型的社會企業各有其獨特的組織特質與關懷的對象:
類型二著重協助地方社區的人文與產業經濟發展
類型一關照被社會排除的弱勢者之就業問題
類型四強調以營利公司的創設及盈餘來支持NPO的公益活動
這五種類型社會企業的特質與構成要素非彼此完全互斥,一種類型的社會企業可能同時兼具其他類型組織的特色。
第二部分:實證調查數據分析臺灣社會企業的發展現況、特色、與成效為了要瞭解臺灣的社會企業近幾年的發展特色、趨勢及其效益,官有垣、王仕圖於2009年7月接受臺灣政府經濟部的委託,從事為期一年的「台灣社會企業在就業與脫貧的角色分析」調查研究;問卷調查的成果數據於2010年5月產生。以下的分析與意涵說明即是根據這份調查的部分成果數據而來。本次問卷樣本共計發放426家SE,回收116家,回收率為27.2%。一、SE的組織特質
1.法人屬性
在法人屬性方面以社團法人佔大多數,占70.7%;其次為財團法人,佔了28.4%;至於公司法人、寺廟、道觀,與教會皆無(0.0%),最後是「其他」,僅有1家(0.9%)。此結果顯示,臺灣有成立社會企業單位或附屬機構的NPO,是以社團法人協會居多,而財團法人基金會屬性的NPO比例僅佔前者的五分之二而已。表1:SE的法人屬性個數百分比(1)社團法人8270.7(2)財團法人3328.4(3)公司法人00(4)寺廟、道觀00(5)教會00(6)其他10.9合計116100.02.成立時間
在台灣社會企業母機構的成立時間方面,以2001年至2005年之間成立者為最多(33.6%),其次是1990年以前成立者(22.1%)。若將2001年至2005年,以及2006年成立迄今的組織數加總,則其比例佔了45.1%,顯示台灣社會企業母機構的成立時間仍相當的年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母機構於1990年以前成立的亦有22.1%,也顯示有近四分之一數量的歷史較久的NPO早在九0年代初期即已投入社會企業的經營。表2:SE母機構成立時間個數百分比(1)1990年之前2522.1(2)1991-1995年之間1715.1(3)1996-2000年之間2017.7(4)2001-2005年之間3833.6(5)2006年迄今1311.5合計113100.0遺漏值33.組織宗旨
台灣社會企業母機構的組織宗旨方面,以福利服務為最多(78.4%),其次為社區營造(36.2%);再次之為教育(24.1%)及文化藝術(20.7%)。此數據顯示,在台灣成立社會企業的NPO,絕大多數是以社會福利服務為組織的宗旨;其次是「社區營造」,意謂社區草根性質的NPO在經營以服務社區居民及改善社區的產業與經濟的社會企業之風潮在近年來亦相當蓬勃。表3:組織宗旨個數百分比(1)福利服務9178.4(2)慈善救助2118.1(3)社區營造4236.2(4)環境保護1412.1(5)文化藝術2420.7(6)醫療保健119.5(7)教育2824.1(8)宗教服務32.6(9)體育休閒65.2(10)合作事業1210.3(11)學術研究43.4(12)科技研發00(13)國際救援32.6(14)兩岸交流10.9(15)國際交流86.9(16)其他00*可複選;N=1164.設立SE的「目的」
有關社會企業設立的目的,台灣的社會企業成立的目的依序為「創造弱勢團體就業機會」(67.5%)、「提升弱勢團體就業者的收入」(58.8%)以及「建立機構自給自足的能」(56.1%),另外也有五成以上的受訪者填答「提供職業訓練」(52.6%),以及「增進弱勢團體的社會適應能力」(40.4%)。整體而言,台灣的社會企業成立目的,主要仍以「社會性目的」為主,惟「經濟性目的」也在其考量的項目之內,亦即期盼從事產銷營業的收入能夠增進機構的自給自足能力。而在社會性目的中,就業機會與促進弱勢團體的工作保障,以及提升弱勢團體的社會適應乃是社會企業成立的最重要目的。表4:SE設立的目的個數百分比(1)可向政府申請相關的經費補助4035.1(2)提供職業訓練6052.6(3)創造弱勢團體就業機會7767.5(4)提升弱勢團體就業者的收入6758.8(5)增進弱勢團體的社會適應能力4640.4(6)建立機構自給自足的能力6456.1(7)滿足弱勢團體個別之需要(如復健、彈性工時等)2320.2(8)可有效提升機構的知名度2118.4(9)增加機構的經費收入4438.6(10)舒緩社區的社會及經濟問題2421.1(11)有助於社區發展的活化4539.5(12)其他32.6*可複選;
N=1145.主要的服務對象
在台灣開設社會企業的NPO,其主要的服務對象以身心障礙者為主(57.4%),其次為社區居民(45.2%),再其次者為老人(28.7%)、兒童青少年(27.0%),以及中低收入者(22.6%)以及婦女(22.6%)。此結果說明了,為何臺灣的NPO社會企業以工作整合型的庇護工廠或商店的社會企業為最多。若進一步探究服務對象勾選「身心障礙者」的NPO,其服務的障別以「智能障礙」為主(73.4%),次之為「多重障礙」(58.5%),再次之為「肢體障礙」(52.3%),而以自閉症為服務對象的組織比例亦頗高,佔49.2%。
表5:主要服務對象個數百分比(1)
身心障礙者6657.4(2)
社區居民5245.2(3)
原住民1815.7(4)
婦女2622.6(5)
失業者1916.5(6)
老人3328.7(7)
中、低收入者2622.6(8)
兒童、青少年3127.0(9)
藥物成癮(戒毒)21.7(10)更生人65.2(11)外籍配偶1513.0(12)外籍勞工10.9(13)單親家庭2219.1(14)街友21.7(15)公益組織108.7(16)長期病患者97.8(17)其他43.5*可複選;N=1156.SE起始時間
就台灣NPO經營社會企業的起始時間,最多的為2006年以後迄今(44.4%)的這段時間,而2001-2005年之間開始成立社會企業者亦有27.8%。若從2001年算起迄今為止的這段時間,有高達72.2%成立了社會企業單位或機構,此結果意謂台灣非營利組織經營社會企業的起始時間仍相當年輕,近半數組織的社會企業起始時間不足五年。然而,也有23.1%的NPO,其社會企業的起使時間迄今已有十五至二十年。表6:SE起始時間個數百分比(1)1990年之前54.6(2)1991-1995年之間98.3(3)1996-2000年之間1614.8(4)2001-2005年之間3027.8(5)2006年迄今4844.4合計108100.0遺漏值87.營運狀況
在營運狀況方面,有近八成(78.0%)的台灣社會企業目前的產銷營業持續營運中,且有近一成五的組織(14.6%)表示,其不僅持續營運,且蓬勃發展。整體而言,台灣社會企業目前營運發展有持續成長的空間。表7:SE目前營運狀況個數百分比(1)持續營運中8578.0(2)不僅持續營運,且蓬勃發展1614.6(3)曾經中斷,恢復後目前營運中00(4)部分「產銷營業」單位已於西元______年結束(結束期間:1997年及2007年各一間、2009年2間)43.7(5)雖部分「產銷營業」單位已結束,但另行發展新類型的「產銷營業」
單位43.7合計109100.0遺漏值78.主要經費收入
在主要經費收入方面,有七成比例(77.2%)的台灣NPO社會企業指出,其主要的經費收入來源是「政府的補助及委託款」,其次才是「產銷營業收入」(70.2%);再次之則是「一般捐款」(30.7%)與「會費收入」(22.8%)。不過依賴這兩項經費收入的NPO社會企業的數量比例與前兩者有一半以上的差距,顯示對目前的臺灣NPO社會企業而言,「政府的補助及委託款」與「產銷營業收入」才是其最重要的兩項經費收入來源。值得注意的是,「產銷營業收入」已緊跟在「政府的補助及委託款」之後,充分展現了臺灣NPO社會企業追求財務自主、持續發展的企圖心。
表8:SE的主要經費收入個數百分比(1)產銷營業收入8070.2(2)一般捐款3530.7(3)政府補助及委託款8877.2(4)會費收入2622.8(5)孳息54.4(6)其他收入32.6*可複選;
N=1149.年度營業規模
台灣社會企業的年度營業規模以100萬元以下為主(31.5%),其次為101萬-300萬(25.0%),再其次為501萬-1000萬(18.4%)。若將營業規模「100萬元以下」與「101萬-300萬」加總,顯示有近六成六(65.5%)的臺灣NPO社會企業的年度營業金額是在300萬以下,意謂小規模的社會企業組織較多。不過,我們也發現年度營業金額在500萬至五千萬元之間的NPO社會企業組織也佔了超過三成的比例(31.4%)。
表9:SE年度營業規模個數百分比(1)100萬(含)以下3431.5(2)101萬-300萬2725.0(3)301萬-500萬109.3(4)501萬-1000萬2018.4(5)1001萬-5000萬1413.0(6)5001萬-1億21.9(7)1億以上10.9合計108100.0遺漏值810.SE的就業規模
在就業規模方面,台灣有高達90.5%的社會企業單位有聘用全時工作者,其聘用人數的平均數雖為22.31人,其眾數為3人,中位數為8人。在全時工作者的薪資方面,平均數為21,624元,眾數落在政府規定之基本薪資17,600元,中位數為20,000元。在部分工時人數方面,約有半數的社會企業聘用部分工時工作者(50.0%),其聘用的平均數為15.33人,眾數為8人,中位數為7人。部分工時者的時薪平均為104元,中位數及眾數皆為100元,略高於政府規定之基本時薪95元。再者,台灣社會企業有提供職業訓練機會者佔24.1%,其提供職業訓練人數平均為55.32人,眾數與中位數皆為15人。職業訓練者每月補助金額的平均數為8,256元,中位數為8,000元。二、SE的經營管理
1.主要的銷售與服務對象
有關社會企業的銷售對象方面,有高達88.6%受訪者認為其社會企業仍以「一般消費者」為最主要的銷售對象,其次為「政府單位」(52.6%),第三為「企業公司」(43.9%)。另外銷售對象為「社會弱勢群體」、「機構自身的職工、眷屬、志工」、及「社員或會員」分別在兩成(20%)比例左右。此一結果顯示社會大眾仍然是社會企業最主要的銷售訴求對象,而政府單位之所以成為重要的銷售對象,應與台灣有關「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及「優先採購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團體或庇護工場生產物品及服務辦法」有關,該二項法規要求政府至少必須有百分之五的年度採購物品比例向身心障礙團體進行採購。
表10:銷售與服務對象個數百分比(1)政府單位6052.6(2)企業公司
5043.9(3)一般消費者10188.6(4)社會弱勢群體2219.3(5)機構自身的職工、眷屬、志工2521.9(6)社員或會員2320.2(7)海外的公司00(8)海外的民間團體10.9(9)其他32.6遺漏值2*可複選;N=1142.銷售與服務的管道
社會企業銷售與服務的管道方面,前三者分別為「架設網站,提供網路購物」(54%)、「透過政府協助銷售」(39.8%)、以及「在庇護工場或庇護商店進行銷售」(38.1%)。另外,其他管道諸如「機構內部單位自銷」、「園遊會義賣」、「社區人際互動網絡行銷」等,均有三成以上的社會企業單位表示會採取該種方式進行銷售與服務。整體而言,隨著台灣社會的網路的普及化,「架設網站,提供網路購物」成為銷售的最重要管道。此外,台灣社會企業在運用銷售與服務的管道已相當多元化,顯示社會企業目前已能夠運用更多元的銷售與服務管道。
表11:銷售與服務的管道個數百分比(1)在庇護工場或庇護商店進行銷售4338.1(2)機構內部單位自銷4237.2(3)架設網站,提供網路購物6154.0(4)於一般商店寄賣(如便利商店)1210.6(5)透過政府協助銷售4539.8(6)提供郵購服務98.0(7)園遊會義賣3631.9(8)與其他組織合作販售產品與服務3127.4(9)社區人際互動網絡行銷─呷好道相報!3430.1(10)其他54.4*可複選;N=1133.SE經營管理所面臨的挑戰
有關社會企業在經營管理上所面臨的挑戰,受訪SE認為機構「負責管理/運作『產銷營業』的領導階層之相關經營知識技巧與經驗不足」是其投入社會企業最大挑戰的比例最高,接近44.1%;其次認為「難以適時取得足夠的資金,限制了『產銷營業』的發展」、「法令限制,例如就服員與社工員人數要求、庇護工場員工薪資條件設限等」所占的比例均為37.8%;第三則為「勞基法的基本工資要求,增加機構人事成本」和「難以引進兼具公益理念與經營管理知識之專業人才」,兩項均為36.9%。此一結果顯示,臺灣的社會企業之營運有三方面的挑戰必須克服,首先是人力資源,特別是領導與經營管理的人才,其次則是相關的法領規範問題,第三則是財務資源的挑戰。
表12:SE的經營管理上所面臨的挑戰個數百分比(1)負責管理/運作「產銷營業」的領導階層之相關經營知識技巧與經驗不足4944.1(2)營銷事業與組織使命的融合不易2219.8(3)難以適時取得足夠的資金,限制了「產銷營業」的發展4237.8
(4)社會大眾對於非營利組織經營產銷事業缺乏瞭解及認同3228.8(5)法令限制,例如就服員與社工員人數要求、庇護工場員工薪資條件設限等4237.8(6)勞基法的基本工資要求,增加機構人事成本4136.9(11)難以開發產品的行銷管道2926.1(12)難以引進兼具公益理念與經營管理知識之專業人才4136.9可複選,N=1114.SE需要注重的經營管理能力
對於社會企業的經營應該注重之經營管理能力方面,調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的社會企業認為「行銷管理」是最需要注重的經營管理能力(86.8%)。再者,位居第二者為「生產管理」(61.4%),依序第三為「品質管理」(59.6%),第四為重視「人力資源管理」(57.9%)。此一結果也顯示社會企業的運作對於行銷管理的迫切性需求。表13:SE需要注重的經營管理能力個數百分比(1)生產管理7061.4(2)行銷管理9986.8(3)人力資源管理6657.9(4)財務管理5447.4(5)志工管理1714.9(6)資訊管理4438.6(7)品質管理6859.6(8)法律稅務2118.4(9)語文能力54.4(10)與政府的互動關係4741.2(11)與其他營利及非營利組織的互動關係3429.8(12)其他21.8*可複選;N=1145.最需要的人力資源
有關社會企業最需要的人力資源部分,其最期待者為「具備認同組織理念且具產品製作、設計與研發能力之技術人員」(49.5%),其次為「行銷人才」,(48.6%),而第三則為「具備認同組織理念且具商業管理相關背景之經營管理人才」(46.8%)。此一結果顯示臺灣社會企業單位雖然對於商管人才有高度的需求,但是仍然期待此類的人才能夠同時認同組織的公益使命。表14:SE目前急需要的人力資源個數百分比(1)具備認同組織理念且具商業管理相關背景之經營管理人才5246.8(2)具備商業管理相關背景之經營管理人才1715.3(3)具備認同組織理念且具產品製作、設計與研發能力之技術人員5549.5(4)具備產品製作、設計與研發能力之技術人員3127.9(5)社工專業人員1311.7(6)就業輔導人員87.2(7)照顧服務人員76.3(8)法律人才21.8(9)財會人才109.0(10)行銷人才5448.6(11)其他32.7*可複選;N=111三、SE的經營成果與產生的效益
1.組織的經營成果--年度營收有關社會企業的年度運作收入部分,就整體的營收概況來看,相對多數的機構表示其整體的營收為「已有盈餘」(47.4%),其次表示達到「損益平衡」者有28.9%,而表達其「呈現虧損」者最少,為23.7%。然而若考量政府的資源補助因素,則受訪機構在排除政府的補助之後,表達他們的社會企業單位呈現虧損的比例最高(45.6%),而「已有盈餘」和「損益平衡」則分別為21.9%與20.2%。由此一結果發現,當前台灣的社會企業的經營尚處於發展初期,若沒有獲得政府的資源溢注,以目前台灣社會企業的經營條件,實難以長期經營。表15-1:SE年度整體的營收狀況個數百分比(1)已有盈餘5447.4(2)呈現虧損2723.7(3)損益平衡3328.9合計114100.0遺漏值2表15-2:扣除政府相關單位經費補助後之營收狀況個數百分比(1)已有盈餘2525.0(2)呈現虧損5252.0(3)損益平衡2323.0合計100100.0遺漏值22.組織的經營成果--營收之運用有關SE投入「產銷營業」收入之運用方面,表示以「歸入機構總收入統籌辦理」的比例最高(52.2%),其次「將部分收入運用於員工的『分紅』與『績效獎金』」(39.8%),第三為「繼續投入在該『生產與服務銷售』的開發上」(38.1%);此外,「將部分收入做為社區公益慈善活動之用」則有25.7%。此一結果顯示台灣的SE對於收入的運用上,比較重視在社會性的目標,其次才考量經濟性目標,因此從產銷營業所獲得的收入多為劃歸機構統籌運用或用於員工的福利上,其次才是將收入投入該項事業的開發。
表16:SE如何運用營收個數百分比(1)歸入機構總收入統籌辦理5952.2(2)獨立進行其他的運用(如實驗性、創發性方案)87.1(3)繼續投入在該「生產與服務銷售」的開發上4338.1(4)依比例分配,部分歸入機構統籌辦理、部份繼續投入該「生產與服務銷售」上2522.1(5)將部分收入運用於員工的「分紅」與「績效獎金」4539.8(6)將部分收入儲存或信託,以做為員工日後的就業或創業輔導基金65.3(7)將部分收入做為社區公益慈善活動之用2925.7(8)其他21.8*可複選;N=1133.SE產生的整體效益在經營社會企業的整體效應」方面,受訪SE認為:1.「增加弱勢族群就業機會」的效應最高(73.9%);2.其次為「充實機構的自給自足能力」64.9%);3.
第三為「增加弱勢族群的所得收入」(58.6%);4.
第四為「增加服務對象日後進入競爭性職場的信心與能力」(50.5%);5.最後是「提高機構的知名度」(49.5%)。3.SE產生的整體效益由以上結果得知,台灣NPO經營社會企業的整體效應可概分為兩個面向,一者是「社會公益面向」,即為弱勢族群增加就業機會、增加其所得收入,以及增強其日後進入競爭性職場的信心與能力;另一則為「機構經濟自足面向」,亦即強調經營社會企業將為可充實機構的自給自足能力,以及提高機構的知名度。此結果意謂臺灣的NPO社會企業務實看待經營社會企業的效益,既強調利他行為(altruisticbehavior)的重要性,但亦不忘利己,而期盼機構能在財務上自己自足並提升機構的能見度與知名度。表17:經營社會企業產生的整體效益個數百分比(1)易於實踐公益使命5347.7(2)能提供案主更適切的服務4641.4(3)提高機構的知名度5549.5(4)帶動社會觀念的改變5448.6(5)充實機構的自給自足能力7264.9(6)增加弱勢族群就業機會8273.9(7)增加弱勢族群的所得收入6558.6(8)增加職場實習機會5448.6(9)增加服務對象日後進入競爭性職場的信心與能力5650.5*可複選;N=111意涵與結論
1.社會企業發展的脈絡與趨勢
1990年代是臺灣社會企業發展的萌芽年代,在此之前,臺灣社會可能已經存在社會企業運作的組織,但並未普遍性地被社會所重視。2000年以後,各類型社會企業多元化的發展之下,社會企業的能見度和受社會的關注度提高,社會企業的相關議題也逐漸受到重視。影響社會企業發展有兩個重要的推動力量,一個力量是政府的支持與相關的法令規範。另一個是非營利組織本身開始重視社會企業的概念,運用社會企業的經營方法,一方面提供服務對象的就業支持,另一方面則期待經由社會企業的商業操作方式,提高非營利組織本身的財務自主能力。2.臺灣社會企業之組織特性
臺灣社會企業的成立的目的,主要仍以社會性目的為主,即重視服務對象就業支持服務,其次才考量到社會企業本身的經濟性目的,即增進機構本身的自給自足能力,此一現象顯示臺灣NPOs投入社會企業的營運是期待可以兼顧社會與經濟兩項目的。在經營社會企業的規模上,不論是從僱用的人數或是年度的營業額度來看,僱用的全職員工人數中位數為8人,而年度的營業額度在新台幣三百萬以下者超過六成,顯示臺灣社會企業仍以小規模的營運作為主。
不管全職員工或兼職員的薪資水準方面,普遍其工作人員的薪資水準約維持在政府法令規定下的最低工資標準。3.台灣社會企業經營管理特質
在台灣,那些投入社會企業運作的非營利組織,可能是剛投入社會企業營運的行列,也可能是臺灣整體社會對於社會企業經營尚處在起步的階段,因此SE在經營管理的能力普遍不足,普遍上具備社會企業經營管理的專業背景人士均不足,同時也反應出臺灣社會企業對於具備商業經營管理人才的需求。在經營管理的幾個面向之中,社會企業非常重視行銷管理的議題,此方面除了社會企業對於行銷管理人才的高度渴望之外,從產品或服務的銷售管道也可以發現社會企業非常積極地開拓各種可能的銷售管道,其中特別之處即在於運用網絡購物的途徑。4.政府扮演積極促進者的角色「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69條:身心障礙福利機構所生產之物品及其可提供之服務,於合理價格及一定金額以下者,各級政府機關、公、私立學校、團體、公營事業機構及接受政府補助之機構或團體應優先採購。「優先採購身心障礙福利機構或團體生產物品及服務辦法」:政府機關、公立學校、公營事業機構等在採購物品與服務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冷链运输业务协议模板版
- 2024年人工孔桩工程承建协议细则版B版
- 2024年上海二手房经纪服务协议版
- 2024专项能力提升培训服务协议版B版
- 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学案)-【帮课堂】2023-2024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学与练(部编版)
- 2024年委托担保业务合作合同样本版B版
- 2024企业代运营合作合同
- 2024年事业单位深化改革一体化合作协议版
- 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1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 2024年城市地标建筑真石漆外墙施工协议版
- 安徽省A10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学 含解析
-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 GB/T 44824-2024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
- 狂犬病健康知识讲座
- 2024年医学科研诚信与医学研究伦理考试题库
- 石家庄市2025届高三教学质量摸底检测政治试题(含答案)
- 全国教育大会解读
- 法院撤销劳动仲裁裁决民事裁定书(34篇)
- 2024年计算机考试-计算机操作系统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学习解读2024年《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课件
- 2024年中国汽车基础软件发展白皮书5.0-AUTOSEMO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