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经济学 第二讲 通信产业经济特征_第1页
通信经济学 第二讲 通信产业经济特征_第2页
通信经济学 第二讲 通信产业经济特征_第3页
通信经济学 第二讲 通信产业经济特征_第4页
通信经济学 第二讲 通信产业经济特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71通信经济学第二讲

通信业及其技术经济特征分析

主要内容产业划分理论通信业产业属性通信业技术经济特点分析阅读教材第3章2023/2/721、关于产业(Industry)法学:指不动产,如私有的土地、房屋、工厂等产业;历史学:主要指工业,如产业工人、产业部门、产业革命等。古典经济学:《资本论》中,产业“包括任何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生产部门”。产业的主要内容是指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如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一、产业划分理论2023/2/73产业经济学中:产业:指的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系统,或生产类似产品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产业: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产业具有以下某种同类属性和特征:产出角度: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生产角度:具有类似的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2023/2/74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人类社会发展初期的三次社会分工(恩格斯)原始公社的新石器时代: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原始公社末期: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奴隶社会初期:商业逐渐从农业、手工业中分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逐步深化,产业内涵不断充实,外延不断扩展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产业革命,手工业生产向机器大工业生产过渡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第二次产业革命,导致“电气化”时代到来,重工业在世界工业中占主导地位20世纪50年代,第三次产业革命,新的产业部门大量涌现2023/2/752023/2/76资料:德国“工业4.0”战略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工业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工业4.0”项目主要分为两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该计划将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2023/2/772、产业分类理论产业分类是一种分析经济运行的方法,方法服务于目的,目的不同,分类方法不同1758年,英国古典经济学家魁奈的《经济表》,研究社会总产品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流通和平衡问题。马克思的两大部类理论三次产业划分理论(克拉克)四次产业划分理论(马克.波拉特)2023/2/78两大部类分类法——马克思马克思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和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剖析时所用的一种产业分类方法Ⅰ生产资料Ⅱ消费资料实践中前苏联的农轻重分类法我国1988年以前的国民经济分类统计方法将国民经济各部门分为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业中的货运部分、商业中属于继续完成生产过程的部分以及服务行业中的饮食业和修理业等)非物质生产部门,除物质生产部门以外的其他行业2023/2/79三次产业分类(1935-1940)Fisher—Clark产业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是西方产业分类研究中的最重要的分类法之一,是指按国民经济各部门按生产过程的特征和产品性质划分的一种国民经济结构分类和统计的方法。该分类方法以经济活动与自然界的关系为依据。第一产业(PrimaryIndustry):农业第二产业(SecondaryIndustry):工业第三产业(TertiaryIndustry):服务业2023/2/710中国三次产业划分

2003/5/14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的通知(国统字[2003]14号)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2023/2/711其中:第三产业内容(2003版/1985版)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我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四个层次:一是流通部门: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二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管理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三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四是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但在国内不计入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2023/2/712四次产业划分——信息产业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Machlup——《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首次提出知识产业和信息服务概念。“知识产业是一类为他人或者自己所用而生产知识、从事信息服务或生产信息产品的机构——厂商、单位、组织和部门或其中的班组,有时是个人和家庭”。知识产业包括教育、研究与开发、通信媒介、信息设备、信息服务五大部分。据此测算美国1958年知识产业在美国国民经济的比例:美国的GNP中29%来自知识产业,所有劳动者收入中32%来自信息的生产与服务。2023/2/713《信息经济:定义与测量》

——马克·波拉特1977年,美国商业部资助Mark·

Porat的研究,出版了的九卷研究报告《信息经济:定义与测量》。系统提出了信息产业的基本概念和整体框架,形成自己独特的分类体系。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第四产业——信息产业2023/2/714划分依据和信息产业内容:根据各种经济活动与信息的形态转换的相关度确定信息产业,包括:第一信息部门第二信息部门2023/2/7波拉特认为:信息的生产、处理、流通和服务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不能简单地归并为几个部门,而是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15第一信息部门:是直接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产业。主要包括计算机制造、电信、印刷、大众传播媒介、广告宣传、会计工作、教育等。第二信息部门:是信息生产仅供自身消费的大部分政府公共部门和一切私人企业的管理部门。这是因为,在政府部门和各种企事业部门内部也存在着信息劳动、信息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它们在本质上与一级信息部门没有什么区别,但这些具有经济意义的活动,其价值是通过非商品化形式,不通过市场交换,而是通过分配实现的。

2023/2/716第一信息部门第二信息部门知识生产和具有发明性质的行业信息分配与通信产业金融和保险等风险经营业市场调查和协调性产业信息处理与传输产业信息产品制造业邮政、教育等政府公共产业基础设施政府公共部门民间管理部门2023/2/717国际上提出的四次产业分类北美产业分类体系中的信息产业1997年,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联合制定的产业分类标准北美产业分类体系(NAICS)率先设立了独立的信息业,并在这些国家的统计调查中开始使用。信息业由下列单位构成:生产和发布信息和文化产品的单位;提供方法和手段、传输和发布这些产品的单位;信息服务和数据处理单位。信息业具体包括:出版业、电影和音像业、广播电视和电讯业、信息和数据处理服务业四部分在NAICS以后,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分类标准都纷纷借鉴和采用了类似的分类。2023/2/718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从1997年开始,OECD在信息社会测评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该组织于1997年成立了信息社会指标工作组(WPIIS)。OECD提出的信息产业分类框架:信息产业=ICT产业+内容和媒介产业ICT产业=信息和通信技术制造业+信息和通信技术贸易+信息和通信技术服务业内容和媒介产业=书籍和期刊的出版及其他出版活动+电视等各类节目的制作和发行活动+电台和电视广播+信息服务活动2023/2/7192008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公布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4.0,增加了信息和通信分类(J),同时给出了一个信息产业的全面分类体系(备选分类)信息产业=信息和通信技术部门+内容和媒介部门其中信息和通信技术部门:信息和通信技术制造业;信息和通信技术贸易;信息和通信技术服务业(包括电信业-有线、无线、卫星和其他)内容和媒介部门:书籍和期刊的出版及其他出版活动;电影、录像和电视节目的制作活动;录音制作和音乐出版活动;录音制作和音乐出版活动;广播和节目制作活动;其他信息服务活动2023/2/7202023/2/721国内对信息产业内容的研究广义观点:信息产业是指一切与信息生产、流通、利用有关的产业,不仅包括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而且包括科研、教育、出版、新闻、广告、金融等各部门。狭义观点:信息产业是指从事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信息设备与器件的制造,以及为经济发展和公共社会的需求提供信息服务的综合性生产活动和基础结构。我国1998-2008成立的信息产业部管理的范围:即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软件业、通信和信息传播业以及信息内容服务业。2004年国家统计局印发了《统计上划分信息相关产业暂行规定》的通知。给出了信息相关产业分类。--基于ISIC3.1版本2011年,参照ISIC4.0,我国产业分类又做了一些调整和修改。2023/2/722中国国家统计局于2004年也印发了《统计上划分信息相关产业暂行规定》的通知。通知中给出的信息相关产业规定是国家标准GB/T4754-200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派生分类。具体包括:1、电子通讯设备的生产、销售和租赁活动;2、计算机设备的生产、销售和租赁活动;3、用于观察、测量和记录事物现象的电子设备、元件的生产活动;4、电子信息的传播服务;5、电子信息的加工、处理和管理服务;6、可通过电子技术进行加工、制作、传播和管理的信息文化产品的服务。2023/2/723二、通信业产业属性通信业范围界定通信业经历了由传统到现代通信业的变迁邮电通信业以邮为主、以电为辅以电话通信为主,以邮政为辅电信通信业电信通信(固定、移动、计算机、卫星)基于ICT的融合的信息通信业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卫星通信其他通信2023/2/7邮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4通信业的产业属性

物质生产部门还是非物质生产部门?邮电通信业中为生产企业提供服务的部分就被划归物质生产部门,而为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的部分则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三次产业划分:第三产业按照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法,邮电通信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层次)-1985版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011版四次产业划分:信息产业信息产业中的ICT产业ICT产业中的信息技术服务业2023/2/725三、通信业技术经济特点分析

生产技术特点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特点网络外部性特点基础设施性特点产业组织特点重点关注:1、各个特点的含义2、特点形成的原因3、对通信行业的影响4、特点的变化2023/2/726一、生产技术特点典型的网络型产业是由基于物理连接的网状配置系统开展经济活动的单位构成的产业通信业生产运作的物质技术基础——网络电子通信网络:固定、移动电话网、INTERNET、卫星通信、广播和电视网邮政实物传递网、快递网、综合计算机网除通信网外,其他网络型产业能源管道配送网:电力网、煤气、自来水交通运输网:铁路、公路、水运、航空2023/2/727单向网络与双向网络单向网络:网络上有中心节点和其他节点之分,有意义的交易只能像一个方向进行,相同类别的节点之间的传递流量没意义。--解决商品配送需求单向网络系统如:电力、输水管道、输油管道、天然气管道、航空计算机订票系统,银行自动取款机系统,传统的广播、有线电视双向网络:网络上的流量可以向任何方向传送。交易可以向任何方向进行--满足人类交互性需求双向网络系统有:电话网、互联网、邮政服务、包裹投递系统、铁路和高速公路、公共交通、货物运输、航空、内河水运、远洋船运等。通信网一般具有双向网络特点

2023/2/728网络具有覆盖性、系统性和结构性特点覆盖决定服务范围,具有不同功能的网络部分,协同运作,构成一个整体网络成分之间具有互补性和兼容性网络的互补性(complementarity)网络各环节以及网络与网络间的互补技术的兼容性(compatibility)为了保证成功地在一个网络内进行交易(如完成—个呼叫),那么,各种各样的节点和连接就必须是相互可相容的,也就是说,结点和连接必须采用相同的技术或者足够类似的技术,以便交易成本不致过度地增加。

标准的统一性(standards)网络成员取得相容性的一个方法是大家都赞同一组标准,这一组标准既要覆盖网络正式技术,也要覆盖网络具体装置。2023/2/729通信资源的有限性和独占性通信服务的提供依赖于各种有限的物理资源,如频率资源、管线资源、码号和网址资源等。其中,频率资源等对移动运营商有很大的制约性,而固定通信网络则更多地依赖于管线资源等。2023/2/730

二、规模经济性(EconomyofScale)

和范围经济性(EconomyofScope)

规模经济性是指这样一种经济特征:在一定的市场需求范围内,企业单位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减少,因而其收益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是递增的。用Q表示产出数量,C(Q)表示成本函数

2023/2/731规模经济示意图

成本C产量QMCACD2023/2/732电信业具有规模经济性特点的原因网络产业的特殊成本结构大量的固定成本、较少的变动支出2023/2/733成本、技术成本(资产)-能力弹性(Cost/Asset-VolumeElasticity—CVE/AVE):表示成本(资产)增加量和产出能力增加量的比值。平均成本弹性(AverageCostElasticity—ACE):表示随产出增加,平均成本的增加比率。规模经济系数=AC/MCC%为成本增加比率V%为业务量增加比率

规模经济性的测算2023/2/734电信规模经济性的测算OFFTEL估计BT的资产—能力弹性值(AVE)结果:Mc.Gowan采用加拿大西部一省份的政府电话公司1968-1983年的数据估计,成本-能力弹性系数CVE为0.625,平均成本弹性为-0.6。数据来源:WorldtelecommunicationsEconomics19992023/2/735美国:Mayer测算AT&T传输网的平均成本弹性ACE为-0.3。Mantell进行了其他6项研究,得出了同样的结论。2023/2/7361993年,日本邮政省研究所的中岛隆信和八田惠子以日本NTT的10个本地支社1985年——1990年的实际数据,以用户系数和成本系数两种方法对本地电信网的规模经济性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日本电信在这期间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性。0用户数(万户)400800120016002000运营成本(万日元)资料来源:日本邮政研究所19932023/2/737国内学者万晓榆等基于参数法的思想,利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的方法对我国1978-2009年电信产业的规模经济性进行了检验,得出结论在测算期间,我国电信业始终存在规模经济。2023/2/7382023/2/739资料来源:基于参数法的中国电信业规模经济性研究--北邮学报社科版(2013-02-28)对产业的影响传统的电信产业(电话网)被认为是自然垄断的。由于规模经济性的存在,电信业发展初期业内很难维持多家企业同时生存。多个运营商同时经营势必导致用户分散,致使各企业都无法快速达到规模经济的盈亏点,从而造成整个行业的效益损失,同时也会导致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规模经济性的存在,也会使得新进入市场的运营商很难难与一个已经达到规模经济的运营商进行市场竞争,从而被排挤在市场之外。维持有效竞争的公共政策2023/2/740范围经济性(EconomiesofScope)Panzar和Willig(1975):指的是当企业联合生产多种产品时,其总成本低于分别生产这些产品时的成本之和,此时联合生产就存在范围经济性。TC(Qx+Qy)<TC(Qx,0)+TC(0,Qy)存在原因:是各类产品或业务之间的存在着大量的共用成本,这些公用成本的存在使得单独利用它们生产一种产品或提供单独一项业务变得十分昂贵。2023/2/741电信业的范围经济性实证分析:雅克.拉丰等人用LECOM(Thelocalexchangecostoptimizationmodel)模型的测算结论(参见《电信成本》p48)说明多数本地市场存在范围经济。选择了四种业务(长途交换业务、本地交换业务、长途专线业务、本地专线业务)选择网络覆盖8.12平方英里的面积,有179000个用户的普通城市。采用穷举法来验证。2023/2/742范围经济性对产业的影响:多元化生产策略,可以降低产品成本综合业务网络的建设—通信业的梦想—网络融合全业务运营和业务准入管制全业务运营可以充分发挥范围经济效应反例:电信市场竞争初期的长、市分割;固、移分离、以及不准电信和广电网络的相互进入2023/2/743三、网络外部性

networkexternalities外部性or外部经济性外部理论的概念是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首次提出的,由英国福利经济学家庇古明确,并由美国新制度经济学家科斯加以丰富和完善的一个重要经济学理论。外部性定义:指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与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2023/2/744Examples:植树造林环境保护造纸排污(污染环境)外部性分类分类:正外部性、负外部性生产的外部性,消费的外部性Examples:电话网用户计算机操作系统互补产品:软件和硬件高速公路上的汽车(拥挤)2023/2/745外部性产生的原因生产外部性源于:社会边际收益SMB和私人边际收益PMB的不一致社会边际成本SMC和私人边际成本PMC的不一致外部性的本质在于,社会净产值与私人净产值的不一致;反映在供给曲线、成本曲线上,也就是社会边际收益和私人边际收益,或者社会边际成本与私人边际成本的偏离。两条曲线的不一致性,致使均衡位置发生分离。消费的外部性源于:消费方面的相互“依存性”、“互补性”或消费的“规模经济性”2023/2/746网络外部性网络外部性networkexternalities-消费外部性当消费者通过购买特定产品或服务加入某一网络,他所获得的效用依赖于同一网络中使用同样产品或服务的人数。这种在特定消费行为方面的“相互依存性性”,被称为“网络外部性”

。正网络外部性/负网络外部性直接网络外部性/间接网络外部性Definition:Networkexternalitiesaretheeffectsonauserofaproductorserviceofothersusingthesameorcompatibleproductsorservices.Positivenetworkexternalitiesexistifthebenefitsareanincreasingfunctionofthenumberofotherusers.Negativenetworkexternalitiesexistifthebenefitsareadecreasingfunctionofthenumberofotherusers.2023/2/747正网络外部性和负网络外部性

正网络外部性以网络发送Email为例,如果使用的人多的话,它的价值就会提高,老用户可以得到额外的收益,这时Email就体现出正的网络外部性。负网络外部性网络使用中,如果大家都在大量使用,就可能出现拥塞,于是就会产生负的网络外部性。2023/2/748直接网络外部性和间接网络外部性直接网络外部性通过消费相同产品的购买者人数对产品价值的直接影响而产生的。例如:有n个使用者的电话网络有n(n-1)种连接。增加一个使用者到电话网络中,第n+1个使用者将通过给现有的连接增加2n个新连接(从而使原来n个使用者的连接价值增加)的方式,给网络中所有其他使用者提供了直接的外部性。例如:双向网络(电话网)间接网络外部性随着一种产品使用者数量的增加,市场出现更多品种的互补产品可供选择,而且价格更低,从而消费者更乐于购买该产品,这就间接地提高了该产品的价值。例如:单向网络(广播电视网)例如:互补产品(硬件-软件),使用影DVD机(硬件)的人越多,愿意为其提供(软件)影碟的企业就越多。而软件的品种增加、价格下降会提高硬件的价值。2023/2/749通信业的网络外部性通信业的网络外部性消费外部性(正的/负的/直接的/间接的)(通常)正的/直接的网络外部性定义随着使用同一产品或服务的用户数量的变化,每个用户从消费此产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效用的变化-(Katz&Shapiro,1985年)当消费同样产品的其他使用者的人数增加时,某一使用者消费该产品所获得的效用增量。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网络外部性是指当采取同样行动的代理人的人数增加时该行动产生的净价值增量。(夏皮罗和瓦里安,2000年)

2023/2/750通信网络外部性的定量衡量MetcalfeLaw——梅特卡夫定律网络的价值与其节点数的平方成正比。Thevalueofanetworkscalesasn2,wherenisthenumberofpersonsconnected

V=kn2 其中:V—网络的价值k—系数n—网络中的节点数(用户数)问题:N个用户的网络新增一个用户后,原有用户的效用增加值?N1用户数的网络+N2用户数的网络的价值增加?2023/2/751网络外部性特点对通信业的影响规模很重要:竞争中赢者通吃,次优技术也可能取胜互联很重要:网间互联的内在经济原因电话网:互联增加消费者效用/对竞争者的扶持电信网的互联网化拐点很重要:网络外部性影响通信业务的市场均衡新业务(应用)发展过程中存在“阈值”或“临界容量”用户数量2023/2/752网络外部性对市场均衡的影响一般市场内的均衡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市场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出清”,即达到均衡,而且均衡点是唯一的。在网络市场中的多重均衡(MultipleEquilibrium)

由于网络外部性的存在,单一均衡的现象被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多重均衡2023/2/753一般情况下的消费者效用函数:在网络外部性不存在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效用评价函数仅由产品或服务本身的一些属性作为变量来决定,如消费者i对某一产品的效用函数可以如下表示:Ui=Ui(x1

,x2

,…,xn)其中,x1

,x2

,…,xn分别表示产生效用的一些产品属性。例如,对于PC来说,这些属性可以是价格、CPU速度、显示器大小、硬盘大小、内存条、光驱、主板等等。简化:Ui=Ui(X)2023/2/754一般情况下的市场均衡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市场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出清”,即达到均衡,而且均衡点是唯一的。2023/2/7SDQPQ*P*55网络外部性下的消费者效用函数:消费者对产品的效用评价发生了变化,消费者i对产品的效用函数可以如下表示:

Ui=Ui(x1

,x2

,…,xn;c1

,c2

,…,ci-1

,ci

+1

,…,cm)其中,c1

,c2

,…,ci

-1

,ci

+1

,…,cm表示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活动。简化后:Ui=Ui(X;W)其中,X为产品本身的价值,W为网络外部性给消费者带来的价值,即网络外部性价值。2023/2/756存在网络外部性条件下根据网络外部性下消费者效用函数Katz和Shapiro,1985年提出的实现预期的需求理论,构建了网络外部性存在下的产品需求曲线模型定义了需求曲线定义:p(n;ne)为预期销售ne单位产品情况下,对第n单位产品的支付意愿。支付意愿函数p(n;ne)是关于n的递减函数,符合一般需求函数规律;由于存在网络外部性,p(n;ne)是关于ne

的增函数2023/2/757短期的市场均衡在某一时点上,消费者支付意愿函数p(n;ne)对应此时刻的需求曲线De(ne),当预期销售量被实现,即n=ne

时,市场达到均衡。2023/2/7价格/支付意愿产品数量需求曲线De(ne)n(ne)n=ne时的市场均衡点58长期条件下,实现预期的需求曲线两点假设:当用户网络规模为零时(n=0),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为零用户对产品的支付意愿在网络达到一定规模大小时,呈递减的趋势此外,Ne归一化,最大为1,最小为0

2023/2/7PD4D3D2D10n1n2n3ln实现预期的需求曲线p(n,n)59网络外部性下的市场均衡三个可能的市场均衡点:A、悲观预期(PessimisticExpectations)均衡;

B、小网络下(

n*=ns)的均衡;C,大网络下(n*

=nL)的均衡2023/2/760需求曲线供给曲线价格/支付意愿临界容量ABC0ns需求/网络大小nL网络外部性的影响和启示对产品价值的影响和启示产品的价值不再聚集于产品本身所具有的属性,而是延伸至整个产品网络。消费者不仅选择产品本身,而且选择产品网络。企业不仅提供产品,更需要建立一个具备一定规模的产品网络消费需求的影响和启示网络外部性的的存在,使短期需求曲线向右上移动,移动的程度取决于消费者对网络规模的预期。企业可以通过战略性决策,提升消费者的预期对市场均衡的影响和启示多重均衡下,最终会实现两个稳定的均衡,0均衡和大网均衡,即或者被逐出市场或者被市场广泛接受。企业要从着眼长期均衡,设法达到临界容量,从而引发正反馈,最终达到大网均衡。2023/2/761总结通信网络外部性的含义正的消费外部性通信网络外部性的原因用户消费的“依存性”“互补性”对通信产业的影响网络规模-网络价值(规模竞争、网间互联)业务市场的多重均衡(市场拐点)2023/2/762基础设施:指在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社会再生产的共同外部条件,具有广泛的外部经济性的产业部门。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经济学上“基础设施”包括:“经济性基础设施”(economicinfrastructure):公路、铁路、机场、通讯、水电煤气等公共设施。“社会性基础设施”(socialinfrastructure):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

四、通信产业的基础设施性

2023/2/763通信产业基础设施性体现在: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地位农业时代:通信主要为统治者服务工业时代:通信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条件信息时代:基于ICT的信息通信网络成为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通信业承担普遍服务义务ICT是典型的通用目的技术(GPTs)2023/2/764通信业具有服务的普遍性并承担普遍服务义务“服务的普遍性”和“普遍服务”服务的普遍性:一个部门的经营以全社会各阶层为服务对象。通信业服务的普遍性指的是通信服务面向整个社会,包括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普遍服务义务:是通信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思考:一般的基础设施行业(如电力、自来水、煤气、交通运输等)都具有服务的普遍性,但为什么通信(邮政、电信)强调“普遍服务”?2023/2/765电信普遍服务——就是要对任何人都要提供无地域、无质量、无资费歧视能承担的起的(基本通信)电信服务。其核心要素包括三方面:可接入性(accessibility):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需求,都应该有全面覆盖的(基本通信)电话服务。(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非歧视性(Non-discrimination):用户在价格、服务和质量方面得到的待遇应一视同仁。(价格、服务、质量相同)可购性(Affordability):(基本通信)电话服务的定价应让大部分用户承担得起。(可以承受的价格)2023/2/766邮政普遍服务《邮政法》及《邮政普遍服务标准》于09/10/01实施第一条为了保障邮政普遍服务,加强对邮政市场的监督管理,维护邮政通信与信息安全,保护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保护用户合法权益,促进邮政业健康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制定本法。第二条国家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邮政普遍服务。邮政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承担提供邮政普遍服务的义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支持邮政企业提供邮政普遍服务。本法所称邮政普遍服务,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业务范围、服务标准和资费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用户持续提供的邮政服务。《万国邮政公约》(1999)第一条明确规定了邮政普遍服务,“即以合理的价格在领土的每一角落提供经常、优质的基本邮政业务。”2023/2/767通用目的技术(GPTs)具有以下四个关键特点:(1)具有广泛的普及性。任何GPTs都具有在许多行业中普遍、广泛使用的潜力,其用途也是多样性的,不仅服务于特定的目的,而且服务于所有的社会经济活动;(2)具有不断的技术改进空间。GPTs在技术上具有持续演进的固有潜力,一旦投入使用,就具有不断改进的余地,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成熟,因而降低了使用者的学习成本和技术转型成本,并最终具有降低整个经济运行成本的潜力;(3)具有创新的互补性。任何GPTs投入使用后可以使既存技术能力得以改进和提升,能够使得发明和创新活动更加活跃,并进而催生新的产品、生产流程和服务;(4)具有强烈的正反馈和递增收益特性。随着GPT的演进、提高和在整个经济领域的推广使用,将提高整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GPTs具有影响整个经济的能力,能在根本上改变经济活动如何组织和在何处组织。2023/2/768五、通信业的产业组织特点传统电信业与自然垄断(naturalmonopoly)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电信业被认为是自然垄断行业(垄断不可避免)直观判断:各国的电信市场中通常只有一家企业提供服务2023/2/769经济学家对自然垄断的定义自然垄断性指的是,当一种产品或一种服务的生产全部交给一家垄断企业经营时,对全社会来说总成本最低-1848,穆勒

自然垄断的基本特征是生产函数呈现规模报酬递增状态,即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因此,由一家企业来提供产品会比多家生产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假定一个产业只能容纳一家企业的生存,那么就会有一个幸存者为了降低成本而不断扩大产量,进行低价竞争,最终把对手挤出市场形成垄断,这就是自然垄断。-1982,克拉克森等当一家厂商的平均成本在市场可能出现的产量范围内是递减的,就会出现自然垄断--斯蒂格利茨行业中只有一家企业能够有效率地进行生产。当技术在产量满足全部需求的范围内表现出规模经济时,自然垄断就会出现--《经济学》(萨缪尔逊17版)2023/2/770自然垄断推论行政垄断在自然垄断产业,单一企业提供产品可达到成本最低,实现最大生产效率。新企业的加入自然垄断行业必然会带来重复建设,从而导致资源浪费和破坏性竞争。多家企业进入自然垄断行业,必然会使经营成本提高,进而提高消费价格。损害社会福利。在自然垄断产业不适宜竞争,竞争的最终结果是一家企业将其他企业赶出市场,仍然恢复垄断在自然垄断行业中,竞争会导致生产低效率、资源配置低效率和损害社会福利,因此,政府应该对自然垄断行业设置政策性进入障碍,维持垄断。2023/2/771判断是否自然垄断?萨缪尔森的实证分析表明:在所有行业中,自然垄断强度最高的是本地电话

其次是电力、铁路、飞机制造业等2023/2/772如果一个行业被判定为自然垄断行业,可选择的解决方案(1)放任竞争自然形成垄断——自然垄断(2)管制下的垄断(管制定价、质量)——政府授予垄断(3)由政府直接提供(直接决定投资、价格、质量)——政府垄断

电信业20世纪80年代前的做法((2)-(3))2023/2/773现实中:自然垄断与效率的冲突垄断市场结构的有效性有效的前提——存在一种机制,可以使垄断企业单独生产所产生的成本节约完全转化为纯福利的分配。但在现实经济中却恰恰相反。Q2Q1QPp2p1LRACLRMCMRDD2023/2/774行政垄断中的X-低效率理论(1966)哈维.莱本斯坦的X-效率理论(X-efficiencytheory)企业组织的管理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外部环境。当外部环境充满竞争,企业内部就会自上而下地感受到外部压力,促使企业自觉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在垄断市场上,企业外部环境缺乏竞争压力,企业内部各层次成员就会产生惰性,从而形成X低效率。X-低效率的表现组织管理方面:领导任人唯亲,拉帮结派外部公关方面:巴结政府当局,争取优惠政策用户服务:无需听取客户意见,服务质量低下运营成本:没有激励主动降低成本,支出膨胀价格方面:缺乏降价动力,攫取垄断利润技术创新:企业缺乏创新能力2023/2/775自然垄断产业与马歇尔冲突(Marsharll’sdilemma-1890)规模经济与自由竞争的矛盾:即生产的规模经济与市场的竞争活力之间此消彼长、难以兼得。实质上是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的冲突为获得资源配置效率维持垄断(实现规模经济)会损害生产效率为获得生产效率(引入竞争)又会损害资源配置效率2023/2/776六七十年代:竞争开始冲击传统的自然垄断市场在美国受管制的铁路行业受到管制或非管制的卡车运输的竞争受管制的电话公司面临来来自私人网络和专线传输的竞争引发电信市场结构(自然垄断)变革的原因电信替代性技术的竞争技术进步使生产成本、沉没成本降低,经济规模降低日益增长的需求(数量和种类),规模经济性减弱2023/2/777对自然垄断理论的反思自然垄断理论的发展——成本次可加理论CostSubadditivity

夏基Sharkey(1982)、潘查Panzer(1989)、鲍莫尔Bauml的成本次可加(弱增性)理论成本的次可加性:对于成本函数C(Y),如果对任何产出向量Y1、Y2。。。Yk,YiY、i=1、2。。。K,且满足Yi=Y,都有C(Y)<C(Yi),则称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