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代谢_第1页
微生物的代谢_第2页
微生物的代谢_第3页
微生物的代谢_第4页
微生物的代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生物的代谢第一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各种类型的微生物细胞,通过单纯扩散、促进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运输和基团转位等方式,将各种营养物质由外界环境摄入微生物细胞中。当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后,要面临着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微生物细胞将要面临的这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即为:微生物的代谢。

第二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

分解代谢物质代谢合成代谢微生物代谢产能代谢能量代谢耗能代谢

在真核生物中分解代谢一般在线粒体、微体或溶酶体中进行,合成代谢一般在细胞质中进行。微生物的代谢有三个特点:代谢旺盛、代谢类型多、代谢的调整既严格又灵活。代谢(metabolism):细胞内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的总称第三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合成代谢(anabolism)合成代谢指细胞利用小分子物质合成复杂大分子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消耗能量。合成代谢所利用的小分子物质来源于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或环境中的小分子营养物质。在代谢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分解作用(光合作用)产生化学能。分解代谢(catabolism)分解代谢指细胞将大分子物质降解成小分子物质,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能量。第四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第一节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代谢

有机化合物是异养微生物的供氢体。许多有机化合物包括大分子的多糖、蛋白质、核酸、类脂以及碳氢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等,都可被不同类型的异养微生物所分解利用。但大分子化合物不能透过细胞质膜,它们必须被微生物所产生的胞外酶水解成为组成它们的小分子单体后,才能被微生物吸收利用。第五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一)纤维素分解代谢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它也是由葡萄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它与淀粉不同的是,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起来,而且分子量更大,更不溶于水,均不能直接被人和动物消化,但它可以被许多真菌如大型真菌和小型真菌中的木霉、青霉、曲霉、根霉等以及放线菌与细菌中的一些种分解与利用。细菌中常见的纤维素分解菌有粘细菌、梭状芽孢杆菌、瘤胃细菌等。第六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能利用纤维素生长的微生物具有纤维素酶。

纤维素酶也是一群作用于纤维素的酶的总称,又有纤维素酶复合物之称。包括C1酶、CX酶(CX1酶、CX2酶两种)和纤维二糖酶(即β-葡萄糖苷酶)等类型。C1酶主要是作用于天然纤维素,使之转变成水合非结晶纤维素;

CX1酶是一种内断型的纤维素酶,它从水合非结晶纤维素分子内部作用于β-1.4-糖苷键,生成纤维糊精与纤维二糖;CX2酶则是一种外断型纤维素酶,它从水合非结晶纤维素分子的非还原性末端作用于β-1.4-糖苷键,逐步一个个地切断β-1.4-糖苷键生成葡萄糖;

纤维二糖酶则是作用于纤维二糖,生成葡萄糖。第七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植物淀粉包括直链和支链,是葡萄糖多聚物。直链淀粉是由许多葡萄糖单体以α-1.4葡萄糖苷键所聚合的大分子;支链淀粉是由α-1.6糖苷键形成侧链。(在一般淀粉中,直链淀粉的含量约为80%,支链淀粉为20%)。淀粉能被多种微生物分解,微生物分解淀粉的酶类很多,作用方式各异,作用后的产物也不同。主要的淀粉酶有以下几类:(二)淀粉的分解代谢第八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1.α-淀粉酶(液化型淀粉酶):它可以从直链淀粉的内部任意切割α-1.4糖苷键,最终的产物是麦芽糖和少量的葡萄糖,二者的比例约为6:1。α-淀粉酶不能水解α-1.6糖苷键,以及靠近α-1.6糖苷键的α-1.4糖苷键,但可越过此键,在分支点的较远位直链内部水解α-1.4糖苷键,因此淀粉水解的产物是麦芽糖、含有6个葡萄糖单位的寡糖和带有α-1.6糖苷键的小分子糊精(寡糖)。由于α-淀粉酶可在淀粉的内部任意切割,所以使淀粉的粘滞度很快降低,表现为液化,故称为液化酶。一些细菌(枯草)、放线菌、霉菌均能产生α-淀粉酶。此外,发芽的种子、动物的胰脏、唾液中都含有此酶。第九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2.糖化型淀粉酶:这是一类酶的总称。其共同特点是可以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或葡萄糖。这类酶至少有三种:①β-淀粉酶(淀粉-1.4-麦芽糖苷酶):它是从直链淀粉的外端(非还原端)开始作用于α-1.4糖苷键,每次水解出一个麦芽糖分子,可将直链淀粉彻底水解成麦芽糖。因为被β-淀粉酶所打断的键发生改变,结果是形成β-麦芽糖即麦芽糖的还原碳是β-构型的。β-淀粉酶也不能水解α-1.6糖苷键,而且也不能越过此键起作用。因此,当遇到支链淀粉分支点上α-1.6键时,就停止作用,于是就留下分子较大的极限糊精。故β-淀粉酶的水解产物是麦芽糖和大分子的极限糊精。

第十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②淀粉-1.4-葡萄糖苷酶:

此酶也是从淀粉分子的非还原末端开始,依次以葡萄糖为单位逐步作用于淀粉分子中的α-1.4糖苷键,生成葡萄糖,此酶也不能水解α-1.6糖苷键,但可越过此键,在分支的直链内部继续水解α-1.4糖苷键,因此,此酶作用于直链淀粉后的作用产物几乎全部是葡萄糖,作用于支链淀粉水解的产物有葡萄糖与带有α-1.6糖苷键的寡糖。此酶也分解麦芽糖。根霉与曲霉普遍能合成与分泌此酶。第十一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③淀粉-1.6-葡萄糖苷酶

(异淀粉酶又称极限糊精酶):

此酶专门分解淀粉分子的α-1.6糖苷键,生成葡萄糖,它能水解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作用淀粉后的产物极限糊精。黑曲霉和米曲霉能产生和分泌此酶。淀粉在上述四类酶的共同作用下能完全水解为葡萄糖。

微生物的淀粉酶可用于酿酒、纺织工业织物脱浆、以及代替酸水解法生产葡萄糖等。各种类型的淀粉酶可用工业方法利用微生物来生产。

第十二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三)果胶质的分解代谢果胶质是构成高等植物细胞间质的主要物质。它主要是由D-半乳糖醛酸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起来的直链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中大部分羧基形成了甲基酯;不含甲基酯的果胶质称为果胶酸。天然果胶质是一种水不溶性的物质,通常被称为原果胶。在原果胶酶的作用下,被转化成水可溶性的果胶;再进一步被果胶甲酯水解酶催化去掉甲酯基团,生成果胶酸,最后被果胶酸酶水解,切断α-1.4糖苷键,生成半乳糖醛酸。半乳糖醛酸最后进入糖代谢途径被分解放出能量,可见分解果胶的酶也是一个多酶复合物。第十三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五)几丁质的分解代谢几丁质是一种由N-乙酰葡萄糖胺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起来,又不易分解的含氮多糖类物质。它是真菌细胞壁和昆虫体壁的组成成分,一般的生物都不能分解利用,只有某些细菌(如溶几丁质芽孢杆菌)和放线菌(链霉菌属、诺卡氏菌属中的种类)能分解利用它,进行生长。这些微生物能合成与分泌几丁质酶,使其水解成几丁二糖,再通过几丁二糖酶进一步水解成N-乙酰葡萄糖胺。第十四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六)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蛋白质

肽酶蛋白酶氨基酸

相应AA酶

氧化脱氨

还原脱氨

水解脱氨

直接脱氨

土壤中含有的蛋白质物质,主要靠蛋白质分解菌分解,生成简单的含氮化合物,再供植物与微生物利用。在食品工业中,传统的酱制品,如酱油、豆豉、腐乳等的制作也都是利用了微生物对蛋白质的分解作用。第十五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七)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微生物对氨基酸的分解主要是脱氨作用和脱羧作用。

1.脱氨作用:脱氨作用因微生物的种类不同、分解条件不同以及氨基酸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分解方式与产物。通常情况下,脱氨作用可分为氧化脱氨、还原脱氨、直接脱氨、水解脱氨和氧化-还原偶联脱氨(Stickland史提克兰得反应)等脱氨方式。第十六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1)氧化脱氨

这种脱氨方式只有在有氧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专性厌氧菌没有这种脱氨作用。所谓氧化脱氨,是指在酶催化下,氨基酸在氧化脱氨的同时释放游离氨的过程。微生物催化氧化脱氨的酶有两类:一是以FAN或FMN为辅基的氨基酸氧化酶;另一类是氨基酸脱氢酶,以NAD或NADP作为氢的载体,转给分子氧。其反应的通式:2RCHNH2COOH+O2-→2RCOCOOH+2NH3

如:CH3CHNH2COOH+1/2O2------→CH3COCOOH+NH3丙氨酸脱氢酶α-酮酸一般不积累,而继续被微生物转化成羟酸或醇;所脱下的氨具有高度的还原势,伴随着氨基酸的脱氨反应,发生电子传递磷酸化,生成ATP,可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能量,另一方面也可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氮源。第十七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2)还原脱氨

还原脱氨作用是指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生成饱和脂肪酸的过程。能够进行该过程的微生物是专性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其通式为:

RCHNH2COOH+2H2---→RCH2COOH+NH3

在腐败蛋白质中常分离到饱和脂肪酸便是由相应的氨基酸生成。如梭状芽孢杆菌可使甘氨酸还原成乙酸;使丙氨酸还原为丙酸;使天冬氨酸还原脱氨为琥珀酸。

COOHCH2CHNH2COOH+2H2--→HOOCCH2CH2COOH+NH3第十八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氨基酸直接脱氨,在脱氨的同时,其α、β键减饱和,结果生成不饱和脂肪酸,其通式为:

R-CH2-CHNH2-COOH---→R-CH=CH-COOH+NH3如天冬氨酸在天冬氨酸裂解酶的催化下直接脱氨生成反丁烯二酸(延胡索酸)

COOHCH2CHNH2COOH----→HOOCCH=CHCOOH第十九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3)水解脱氨

氨基酸经水解脱氨生成羟酸。其通式为:

RCHNH2COOH+H2O---→RCHOHCOOH+NH3CH3CHNH2COOH(丙氨酸)+H2O----→CH3CHOHCOOH(乳酸)+NH3有的氨基酸在水解脱氨的同时又脱羧,结果生成少一碳原子的醇类。如:丙氨酸CH3CHNH2COOH+H2O---→CH3CH2OH+CO2

+NH3通式:RCHNH2COOH+H2O--→RCH2OH+CO2

+NH3第二十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不同的氨基酸经水解可生成不同的产物,同种水解后也可形成不同的产物。在食品工业中,有许多水解脱氨的实例。如粪链球菌使精氨酸水解脱氨生成瓜氨酸;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枯草杆菌和酵母菌等水解半胱氨酸生成丙酮酸、NH3和H2S;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等水解色氨酸生成吲哚、丙酮酸和NH3,当加入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试剂时,试剂与吲哚反应生成红色的玫瑰吲哚,利用此反应可进行菌种鉴定。第二十一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4)氧化-还原脱氮(Stickland反应)

在某些梭菌和酵母菌中存在由两种氨基酸参与的脱氨反应,其中一种是进行氧化脱氨,另一种氨基酸使其发生还原脱氨。并不是任何两种氨基酸之间都能进行这种反应,有些氨基酸只能作供氢体,另一些氨基酸也只能作受氢体。如丙氨酸与甘氨酸之间的反应。

第二十二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二)脱羧基作用

氨基酸的脱羧作用常见于许多腐败细菌和真菌中。不同的氨基酸由相对应的氨基酸脱羧酶催化脱羧,此种脱羧酶专一性很高,它通常以磷酸吡哆醛作为辅基,且大多数是诱导酶。氨基酸脱羧反应通式:

RCHNH2COOH------------→RCH2NH2+CO2

氨基酸脱羧酶第二十三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第二节微生物的量代谢能量代谢是新陈代谢的核心问题最初能源有机物化能异养菌日光光能营养菌无机物化能自养菌通用能源(ATP)

与其他生物一样微生物的能量代谢活动中所涉及的主要是ATP形式的化学能

.第二十四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一、异养微生物的产能代谢微生物获得能量的基质主要是糖类,通过糖的氧化或酵解释放能量,并以高能磷酸键的形式(ADP、ATP)储存能量。微生物生物氧化的类型分为呼吸与发酵。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微生物的营养物(如葡萄糖)经脱氢酶作用所脱下的氢,需经过一系列中间递氢体(如辅酶I、辅酶II、黄素蛋白等)的传递转运,最后将氢交给受氢体。以无机物为受氢体的生物氧化过程,称为呼吸,其中以分子氧为受氢体的称有氧呼吸;而以无机化合物(如硝酸盐、硫酸盐)为受氢体的称无(厌)氧呼吸。生物氧化中以各种有机物为受氢体的称为发酵。第二十五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一)发酵(fermentation)发酵:在无氧等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未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一内源性中间代谢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氢和电子的受体是有机物)。糖酵解是发酵的基础,主要通过EMP途径、HMP途径、ED途径、磷酸解酮酶途径四种途径。第二十六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一、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1.发酵的途径

葡萄糖降解成小分子物质有四条途径1、EMP途径2、ED途径3、HMP途径4、PK途径O2TCA循环无O2无氧呼吸发酵第二十七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一、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底物脱氢的途径及其与递氢、受氢的联系第二十八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1、EMP途径(糖酵解)

葡萄糖降解的四种途径总反应式:C6H12O6+2NAD+2Pi+2ADP→2CH3COCOOH+2NADH2+2ATP第二十九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1:葡萄糖经转化为1,6—二磷酸果糖后,在醛缩酶催化下,裂解成两个3C化合物,由此再转化成2分子丙酮酸。这条途径是生物界所共有。2:一、三和十步反应不可逆;3:不消耗氧4:对专性厌氧(无氧呼吸)微生物来说EMP途经是产能的唯一途径

EMP途径特点5:两个ATP是通过基质(底物)水平磷酸化的方式产生(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时),所谓基质水平磷酸化是指基质在氧化过程中产生某些含有比ATP水解时,放出更多自由能的高能化合物中间体,这种高能物质可以直接将键能交给ADP使之磷酸化,生成ATP。6:有关酶系在细胞质中第三十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EMP途径的生理功能:1、为微生物的生理活动提供ATP、NADH2、中间产物为菌体合成提供碳架3、在一定条件下,可沿EMP途径逆转合成多糖反应中所生成的NADH2不能积存,必须被重氧化为NAD后,才能继续不断地推动全部反应。NADH2被重氧化的方式,因不同微生物和条件而异。在无氧条件下,NADH2的受氢体可以是丙酮酸本身(乳酸菌的乳酸发酵);可以是丙酮酸的降解产物,如乙醛(酵母菌的酒精发酵);也可以是无机的NO3-(脱氮小球菌的无氧呼吸)等。在有氧条件下,NADH2即经呼吸链氧化,同时由电子传递链磷酸化生成ATP;丙酮酸则进入三羧酸循环被彻底氧化成CO2和水,并生成大量的ATP。第三十一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2、HMP途径--磷酸戊糖途径(旁路)为循环途径第三十二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6-磷酸-葡萄糖5-磷酸-木酮糖5-磷酸-核糖5-磷酸-木酮糖6-磷酸-景天庚酮糖6-磷酸-果糖6-磷酸-葡萄糖3-磷酸-甘油醛4-磷酸-赤藓糖6-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oOHOHCH2OHOHHOoOHCH2OPOHHOCOOH

C=O

H-C-OHH-C-OHDCH2OP

CH2OHoOHOHCH2OPOHHOATPADPNAD(P)+NADH+H+NAD(P)+NADH+H+葡萄糖6-磷酸-葡糖酸6-磷酸-葡萄糖5-磷酸-核酮糖

C=O

H-C-OHH-C-OHH-C-OP

HCH2OH

H-C-OHH-

C=OH-C-OHH-C-OHCH2OP5-磷酸-核酮糖

C=OHO-C-HH-C-OHH-C-OP

HCH2OH5-磷酸-木酮糖5-磷酸-核糖HMP途径第三十三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从6-磷酸-葡萄糖开始,即在单磷酸已糖基础上开始降解的故称为单磷酸已糖途径。HMP途径与EMP途径有着密切的关系,HMP途径中的3-磷酸-甘油醛可以进入EMP途径,—

磷酸戊糖支路。HMP途径的一个循环的最终结果是一分子葡萄糖-6-磷酸转变成一分子甘油醛-3-磷酸、3个CO2、6个NADPH。一般认为HMP途径不是产能途径,而是为生物合成提供大量还原力(NADPH)和中间代谢产物。HMP途径第三十四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生理功能:HMP途径主要是提供生物合成所需要的大量还原力(NADPH+H+)和各种不同长度的碳架原料。如5-磷酸核(酮)糖、4-磷酸赤鲜糖等。该途径还与光能和化能自养微生物的合成代谢密切联系,途径中的5-磷酸核酮糖可以转化为固定CO2时的CO2受体---1,5-二磷酸核酮糖.特点是:有HMP途径的微生物细胞中往往同时存在EMP途径。单独具有HMP途径的微生物少见。

第三十五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ED途径又称2-酮-3脱氧-6-磷酸裂解(KDPG)途径ED途径是在研究嗜糖假单孢菌时发现的。ED途径结果:一分子葡萄糖经ED途径最后生成2分子丙酮酸、1分子ATP,1分子NADPH、1分NADH。ED途径在革兰氏阴性菌中分布较广ED途径可不依赖于EMP与HMP而单独存在ED途径不如EMP途径经济。ED途径过程:葡萄糖→

→KDPG甘油醛-3-磷酸丙酮酸→丙酮酸EMPKDPG醛缩酶第三十六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第三十七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1)仅在细菌中(假单胞菌属)被发现;(2)葡萄糖经转化成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后,经脱氧酮酸醛缩酶催化,裂解成丙酮酸和3-P甘油醛。后者再经过EMP途径后半部分转化成丙酮酸。其结果和EMP途径一样,都自每分子葡萄糖产生两分子丙酮酸;但2个丙酮酸的来历不同(3)特征反应为:KDPG裂解为丙酮酸和3-P-甘油酸(4)特征酶是: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醛缩酶(5)反应步骤简单,产能效率低产生能量的水平只有的EMP途径一半(1分子ATP);(6)由此产生的乙醇发酵为细菌酒精ED途径特点:第三十八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

4磷酸解酮酶途径这条途径是由Warburg、Dickens、Horecher等人发现的,又称WD途径,又因特征酶是磷酸解酮酶,所以又称磷酸解酮酶途迳。(有磷酸戊糖酮解酶PK途径和磷酸己糖酮解酶HK途径之分)第三十九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

没有EMP、ED、HMP途径的细菌通过PK途径分解葡萄糖。PK途径又有磷酸戊糖酮解酶途径和磷酸己糖酮解酶途径之分。肠膜状明串珠菌利用磷酸戊糖酮解酶途径分解葡萄糖;而双歧杆菌是利用磷酸己糖酮解酶途径分解葡萄糖。

4磷酸解酮酶途径

磷酸戊糖酮解酶途径的关键反应为5-磷酸木酮糖裂解成乙酰磷酸和3-磷酸甘油醛,关键酶是磷酸戊糖酮解酶,乙酰磷酸通过进一步反应生成乙酸,3-磷酸甘油醛经丙酮酸转化为乳酸。

1分子葡萄糖经磷酸戊糖酮解酶途径产生乳酸、乙酸、ATP、和NADH各1分子。第四十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PK途径:5-P-木酮糖磷酸戊糖解酮酶乙酰磷酸3-磷酸甘油醛乙酸乳酸2葡萄糖HK途径:5-P-木酮糖乙酰磷酸4-磷酸赤鲜糖

第四十一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在磷酸己糖酮解酶途径中,由磷酸解酮酶催化的反应有两步:①1分子6-磷酸果糖由磷酸己糖酮解酶催化裂解为4-磷酸赤鲜糖和乙酰磷酸;②另1分子6-磷酸果糖则与4-磷酸赤鲜糖反应生成2分子磷酸戊糖,而其中1分子5-磷酸核糖在磷酸戊糖酮解酶催化下分解成3-磷酸甘油醛和乙酰磷酸。1分子葡萄糖经磷酸戊糖酮解酶途径产生乳酸、乙酸、ATP、和NADH各1分子。

1分子葡萄糖经磷酸己糖酮解酶途径生成1分子乳酸、1.5分子乙酸以及2.5分子ATP。

第四十二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5、丙酮酸的代谢----产能方式(1)有氧呼吸(2)无氧呼吸(3)发酵第四十三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1、有氧呼吸(respiration)又称好氧呼吸,是一种最普遍又最重要的生物氧化或产能方式,其特点是底物常规方式脱氢后,脱下的氢经完整的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传递,最终被外源分子氧接受,产生了水并释放出ATP形式的能量。(二)呼吸第四十四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1)有氧呼吸A、TCA循环

TCA循环的重要功能不仅在于产能,而且还是物质代谢的枢纽。它既起着联系糖、蛋白质、与脂肪代谢的桥梁作用,又为很多重要物质的合成代谢提供各种碳架的原料。为人类提供各种有用的产物如柠檬酸等。

第四十五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第四十六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葡萄糖经不同脱氢途径后的产能效率的特点和差别第四十七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有氧呼吸特点基质氧化彻底生成CO2和H2O,(少数氧化不彻底,生成小分子量的有机物,如醋酸发酵)。

E系完全,分脱氢E和氧化E两种E系。产能量多,一分子G净产38个ATP第四十八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2、无氧呼吸(anaerobicrespiration)又称厌氧呼吸,是指在厌氧条件下,厌氧或兼性厌氧菌,以外源无机氧化物(NO3-、NO2-、SO42-、S2O32-、

CO2、Fe3+

等)或有机物(延胡索酸等,罕见)作为呼吸链末端的氢(电子)受体时,发生的一类产能效率低的特殊的生物氧化。特点

是底物经常规途径脱氢后,经部分呼吸链递氢,最终由氧化态的无机物或有机物受氢,并完成氧化磷酸化的产能反应。进行厌氧呼吸的微生物极大多数是细菌,据受体的种类不同而有多种类型。第四十九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硝酸盐呼吸:以硝酸盐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它是指NO3-被某些微生物还原为NO2-,再逐步还原为NO、N2O、N2的过程。由于硝酸盐是逐级还原成气态产物而逸去的异化脱氮过程,也称为异化性硝酸盐还原作用(Dissimilative)

。(1)硝酸盐呼吸:又称反硝化作用或称硝酸盐还原第五十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反硝化作用的生态学作用:硝酸盐还原细菌进行厌氧呼吸土壤及水环境好氧性机体的呼吸作用氧被消耗而造成局部的厌氧环境土壤中植物能利用的氮(硝酸盐NO3-)还原成氮气而消失,从而降低了土壤的肥力。松土,排除过多的水分,保证土壤中有良好的通气条件。反硝化作用在氮素循环中的重要作用硝酸盐是一种容易溶解于水的物质,通常通过水从土壤流入水域中。如果没有反硝化作用,硝酸盐将在水中积累,会导致水质变坏与地球上氮素循环的中断。第五十一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硝酸盐呼吸的特点:

(1)由反硝化菌群(兼性)所进行的无氧呼吸;(2)缺氧或厌氧条件下进行反应;

(3)在一系列还原酶的催化下(完成)进行;

(4)由化能异氧菌所进行的还原反应;

(5)以硝酸盐为呼吸链末端[H]和电子受体;

(6)从有机物氧化中得到能量;

(7)可产生2分子ATP;(8)还原力[NADH2]的形成是通过有机物的生物氧化,不需要消耗能量。第五十二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2)硫酸盐呼吸又称硫酸盐还原(严格厌氧的古细菌)硫酸盐呼吸:是一类称作硫酸盐还原细菌的严格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获取能量的方式,其特点是底物脱氢后,经呼吸链递氢,最终氢的末端受体是硫酸盐,在递氢的过程中与氧化磷酸化相偶联而获得3ATP。SO42-+8H4H2O+S2-(3)硫呼吸又称硫还原(高温厌氧古细菌)硫呼吸:以无机硫作为呼吸链的最终氢受体产生H2S的生物氧化作用。第五十三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4)碳酸盐呼吸又称碳酸盐还原(专性厌氧------产生甲烷)碳酸盐呼吸:甲烷细菌能在氢等物质的氧化过程中,把CO2还原成甲烷,这就是碳酸盐呼吸又称甲烷生成作用。呼吸链的末端氢受体是CO2或重碳酸盐。CO2+4H2

CH4+2H2O+ATP(5)延胡索酸呼吸延胡索酸呼吸:兼性厌氧菌,将延胡索酸还原成琥珀酸,呼吸链的末端氢受体是延胡索酸,琥珀酸是还原产物。第五十四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

在上述葡萄糖降解的四条途径中,均有还原型氢供体-----NADH+H+和NADHPH+H+产生。反应中所生成的还原力不能积存,必须被重氧化后,才能继续不断地推动全部反应。还原力被重氧化的方式,因不同微生物和条件而异。在有氧条件下,还原力即经呼吸链氧化,同时由电子传递链磷酸化生成ATP;丙酮酸则进入三羧酸循环被彻底氧化成CO2和水,并生成大量的ATP。在无氧条件下,便以葡萄糖分解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中间产物作为氢(电子)受体,来接受NADH+H+和NADHPH+H+的氢(电子),于是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发酵产物。第五十五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2)异型乳酸发酵(通过HMP途径或PK

)发酵产物除乳酸外还有乙醇与CO2。青贮饲料中短乳杆菌发酵即为异型乳酸发酵。异型乳酸发酵结果:1分子G生成乳酸,乙醇,CO2各1分子。北方腌渍酸菜,南方泡菜是常见的乳酸发酵。乳酸发酵细菌不破坏植物细胞,只利用植物分泌物生长繁殖。腌渍酸菜应做好以下几点必须控制不被杂菌感染;要创造适合乳酸发酸的厌氧环境条件;要加适量的盐,3—5%NaCl浓度为好;缸要刷净,并不要带进油污;PH值3—4为宜。第五十六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二、自养微生物的产能代谢还原CO2所需要的ATP和[H]是通过氧化无机物而获得的NH4+、NO2-、H2S、S0、H2、Fe2+等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反应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氢细菌等属于化能自养类型第五十七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化能自养菌:以CO2为主要或唯一碳源,从还原无机化合物的生物氧化获得能量和还原力[H]的微生物称为化能自养微生物。

化能自养菌能量代谢的特点:①无机物底物上脱下的氢(电子)直接进入呼吸链,通过氧化磷酸化产能;②由于电子可以从多处进入呼吸链,所以有多种多样的呼吸链;③产能效率通常要比化能异养细菌的低,由于产能效率低,所以化能自养细菌生长缓慢,细胞产率低。第五十八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复杂分子(有机物)分解代谢合成代谢简单小分子ATP[H]自养微生物的合成代谢:

将CO2先还原成[CH2O]水平的简单有机物,然后再进一步合成复杂的细胞成分。化能异养微生物:ATP和还原力均来自对有机物的生物氧化化能自养微生物:无机物氧化过程中主要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ATP如果作为电子供体的无机物的氧化还原电位足够低,也在氧化磷酸化的过程中产生还原力,但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通过电子的逆向传递,以消耗ATP为代价获得还原力。第五十九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第六十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1氢的氧化氢是微生物细胞代谢中的常见代谢产物,很多细菌都能通过对氢的氧化获得生长所需要的能量。氢的氧化可通过电子和氢离子在呼吸链上的传递产生ATP和用于细胞合成代谢所需要的还原力。用途:用于生产单细胞蛋白生产所需原料:石油,天然气,氢第六十一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

1氢的氧化(氢细菌)能以氢为电子供体,以O2为电子受体,以CO2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的细菌被称为氢细菌:氢细菌都是一些呈革兰氏阴性的兼性化能自养菌。在有氢的条件下利用氢氧化时放出的能量同化CO2而生长,在无氢的有氧条件下,就利用有机物为能源生长。第六十二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硝化细菌:

能利用还原无机氮化合物进行自养生长的细菌称为硝化细菌。它可分为两个亚群:亚硝化细菌和亚硝酸氧化细菌。亚硝化细菌使自然界中的氨氧化为亚硝酸;亚硝酸再被亚硝酸氧化细菌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的过程即为硝化作用。2氨的氧化(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NH3

亚硝酸(NO2-)等无机氮化物可以被某些化能自养细菌用作能源亚硝化细菌:将氨氧化为亚硝酸并获得能量硝化细菌:将亚硝氧化为硝酸并获得能量第六十三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2氨的氧化(硝化细菌的能量代谢)这两类细菌往往伴生在一起,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将铵盐氧化成硝酸盐,避免亚硝酸积累所产生的毒害作用。这类细菌在自然界的氮素循环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自然界中分布非常广泛。NH3、NO2-的氧化还原电势均比较高,以氧为电子受体进行氧化时产生的能量较少,而且进行合成代谢所需要的还原力,需消耗ATP进行逆向电子呼吸链传递来产生,因此这类细菌生长慢,平均代时在10h以上。第六十四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

(O2)(O2)NH3

----------→NO2-

----------→NO3-亚硝化细菌亚硝酸氧化细菌特点:①是由化能自养菌所进行的生物氧化反应;②由硝化细菌所进行的有氧呼吸;③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的氧化反应;④以分子氧为氢(电子)的受体;⑤从无机物的氧化中得到能量,产能效率低,只有1分子ATP;⑥还原力的形成是在耗能的情况下通过反向电子传递而形成NADH2

。第六十五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硝化作用与反硝化作用的不同点:

硝化作用由化能自养菌所进行的生物氧化作用NH3(O2)NO2-(O2)NO3-由硝化细菌所进行的有氧呼吸好氧菌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氧化反应以分子氧为H(电子)受体从无机物的氧化中获得能量产能效率低,只有1分子ATP还原力的形成是在耗能的情况下通过反向电子传递而形成NADH2

反硝化作用由化能异养菌所进行的还原作用

NO3-NO2-NON2ON2由反硝化菌群所进行的无氧呼吸厌氧或兼性厌氧菌无氧的条件下进行还原反应以NO3-为呼吸链末端H(电子)受体从有机物的氧化中得到能量可产生2分子ATP还原力NADH2的形成是通过有机物的生物氧化,不需要耗能第六十六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三、光能微生物的能量代谢光能微生物可从阳光中获取能量,通过光合磷酸化产能。即能将光能转变成ATP形式的化学能。

光合作用过程比较复杂,已知所有的光合作用都包括两组紧密联系而又不相同的反应。其一为光反应,即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反应;另一为暗反应,是利用由光能转化而产生的化学能,是将CO2还原成有机物质的生物合成反应。

所谓光合磷酸化作用:是指光合细菌以光为能源,利用CO2(光能自养)或有机碳化合物(光能异养)作为碳源,通过电子传递链生成ATP的过程。第六十七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三、光能营养微生物的能量代谢自然界的光能生物产氧不产氧真核生物:藻类及绿色植物原核生物:蓝细菌及原绿植物纲真细菌:光合细菌古细菌:嗜盐菌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当叶(菌)绿素分子吸收光量子时,叶(菌)绿素性质上即被激活,导致其释放电子而被氧化,释放出的电子在电子传递系统中的传递过程中逐步释放能量,这就是光合磷酸化的基本动力。光合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一样都是通过电子传递系统产生ATP第六十八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一)光合细菌类群

根据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是否产生氧,可把光合细菌分为两大类:产氧光合细菌和不产氧光合细菌。1、产氧光合细菌:为好氧菌,以蓝细菌为典型代表。此外还有原绿植物纲的微生物;

2、不产氧光合细菌:是一个形态和系统上多样化的类群。根据它们所含菌绿素、类胡萝卜素和光合膜系统的类型分为紫色细菌、绿色细菌、和阳光细菌;着色细菌科等4科不产氧光合细菌。第六十九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二)细菌的光合色素1.叶绿素:蓝细菌依赖于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蓝细菌含叶绿素a。叶绿素a有两个光反应系统,吸收680-700nm处的光量子,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2.菌绿素:大多数光合细菌依赖于菌绿素进行光合作用。目前已在光合细菌中发现6种菌绿素,分别为菌绿素a、b、c、d、e和g。菌绿素a的结构与叶绿素a基本相似。3.辅助色素:是帮助提高光利用率的色素。菌绿素或叶绿素只能吸收太阳光谱中的一部分光,光合生物依靠辅助色素能够捕获更多可利用的光。即可以将捕捉到的光量子传递给光反应中心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光合细菌中含有类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等;而藻胆素是蓝细菌的独特的辅助色素。第七十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三)细菌的光合作用光合细菌主要有依赖于菌绿素和叶绿素的光合作用。1、依赖于菌绿素的光合作用

不产氧的光合细菌利用H2S、H2、或丁酸、乳酸、琥珀酸等有机物质为还原CO2的供氢体,依赖于菌绿素与一个光反应系统进行不放氧光合作用。由于它是存在于厌氧光合细菌中的能利用光能产生ATP的磷酸化反应,又由于它是一种在光驱动下通过电子的循环式传递而完成的磷酸化,故称循环光合磷酸化。第七十一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1.环式光合磷酸化

④不产生氧③还原力来自H2S等无机物②产能与产还原力分别进行①电子传递途径属循环方式特点:第七十二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2、依赖于叶绿素的光合作用蓝细菌的光合作用具有绿色植物的特征。它们依靠叶绿素a和其中的两个光反应系统(Ⅰ和Ⅱ)进行光合作用,它们利用H2O作为氢供体,由于水的光解作用,结果有氧气产生。水分子在Mn2+催化下,分解产生电子、H+和O2,电子使带正电的叶绿素分子中和,将O2放出。

通过光反应系统Ⅰ与光反应系统Ⅱ的共同作用,在电子流不进行循环的情况下合成ATP的过程,称为非环式光合磷酸化。象这种H2O的氧化不是自发的,而是通过光的分解作用,称为水的光解。第七十三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2.非环式光合磷酸化

④还原力来自H2O的光解③同时产生还原力、ATP和O2②有PSⅠ和PS

Ⅱ2个光合系统特点:①有氧条件下进行第七十四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依赖于菌绿素的光合作用与依赖于叶绿素(植物型)的光合作用有何异同点?相同点:都有光反应和暗反应(都是通过卡尔文循环固定CO2)。不同点:植物型(叶绿素a的细菌)蓝细菌细菌的光合作用(菌绿素的细菌)(1)光合作用方式不同:依赖于叶绿素的光合作用依赖于菌绿素的光合作用(2)捕获光能的色素不同:辅助色素:叶绿素a;藻青素,藻胆素等;菌绿素a、b、c、d、e、g类胡萝卜素;(3)光反应系统不同:有两个光反应系统只有一个光反应系统;(4)光合磷酸化途径不同非循环光合磷酸化循环式光合磷酸化(5)供H体不同:水H2、H2S、或有机物等(6)光合作用的产物不同:放O2,有还原力[H]的形成不放O2(积累S或S化物)反应中无还原力[H]的形成(7)还原力的形成途径不同:在光反应中形成NAD(P)H2,不需耗能通过反向电子传递形成NAD(P)H2,需要耗能;第七十五页,共八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第三节微生物的固氮作用一、生物固氮:

常温常压下,固氮生物通过体内固氮酶的催化作用。将大气中游离的分子态N2还原为NH3的过程。具有固氮作用的微生物近50个属,包括细菌、放线菌和蓝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