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课件(下)05第七编明代文学 第四章 《水浒传》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课件(下)05第七编明代文学 第四章 《水浒传》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课件(下)05第七编明代文学 第四章 《水浒传》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课件(下)05第七编明代文学 第四章 《水浒传》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课件(下)05第七编明代文学 第四章 《水浒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水浒传》

本章内容第一节《水浒传》的成书过程第二节《水浒传》的结构和主题第三节《水浒传》与说话中的“小说”传统第四节《水浒传》的影响第一节《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与《三国志演义》一样,《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也与三个关键词联系在一起:历史资料,民间故事,文人改编。但因具体情形的差异,《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又有其特殊性。水浒故事在民间繁衍的主要形式,一是说话,二是演戏。这里以宋元说话作为考察的主要对象。水浒故事没有现成的历史文本可以取资,民间说话人只能根据零零星星的传闻加以想象或“捏合”,因此,水浒故事最初不是以长篇“讲史”的面目出现,而是属于短篇的“小说”门类。早期的水浒英雄故事是分别由不同的说话人创造出来的,它们独立发展,形成若干个彼此之间并不衔接的短篇。到了南宋末年,以《大宋宣和遗事》的产生为标志,水浒故事完成了第一次向长篇的过渡。从《大宋宣和遗事》到《水浒传》问世,这期间水浒故事发生了两个显著变化,一是水浒英雄增加了七十二地煞,由三十六人发展到一百单八人。二是水浒英雄单独活动的故事多起来了。《大宋宣和遗事》中的好汉以集体活动为主,而《水浒传》中的林冲、武松、鲁智深、杨志等最精彩的角色则以单独活动为主。《水浒传》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施耐庵,其主要依据是明嘉靖间人高儒的《百川书志》《水浒传》的通行本均为繁本,以其回目的多少作为区分标准,主要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这三种版本中,百回本较为接近《水浒传》原著的面貌《水浒传》又分为繁本和简本。第二节《水浒传》的结构和主题一、在情节安排上突出“官逼民反”从宋到元的水浒故事,一方面写了本来意义上的绿林好汉,另一方面又借以表达了对社会政治的批判。《水浒传》成书时也照此办理,兼容二者,但加强了社会政治批判的意味。“官逼民反”这一语义结构其实概括不了所有梁山好汉的命运。林冲等少数好汉可以算是被官府逼上梁山,但卢俊义等人却是被梁山逼反的。另有一些好汉更是自愿反、主动反,目的是求得“一世快活”。张青、石勇等人则是因触犯刑律而流亡江湖。《水浒传》经由人物出场顺序的安排,巧妙地确立了“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叙事基调,这才展开张青诸人图快活而杀人,卢俊义等人被梁山逼反的故事;在写张青等人时又多用简介,少作渲染,以免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由此可见《水浒传》作者的匠心。二、完整地展现了宋江义军的兴衰历程小说完整地写出了宋江义军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直至“魂聚蓼儿洼”的全过程,并以强烈的悲剧性深刻揭示了义军失败的内在原因。宋江形象的塑造应该放在这一结构中来理解。历史人物宋江“勇悍狂侠”的本来性格被改变了,倒是总记得以忠、孝来约束自己。三、以列传体浓墨重彩地描写豪侠小说对绿林好汉尤其是那些堪称豪侠的绿林好汉,多以列传体予以浓墨重彩的描写,并在描写中致力于豪侠精神的渲染。武松、鲁智深、李逵、石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一类人物;晁盖、宋江、柴进,仗义疏财,结交天下好汉,又是一类人物。《水浒传》不写恋爱,只写英雄。侠的生活中不能没有声色享受。《水浒传》中的好汉热衷于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生活。有趣的是,《水浒传》对好色极为反感,“怜香惜玉”与侠的雄健粗犷的性情在格调上很难协调。“义气”和“功夫”也是豪侠的两个特征。对豪侠的热情洋溢的赞美、对宋江义军历史过程的完整描写和对社会政治的尖锐批判共同构成《水浒传》的主要内容。三者之间既有区别,也有可以衔接和统一之处:比如,鲁智深、林冲都曾是主流社会的一员,后来成为豪侠,沦落水泊,正是与现实政治中邪恶势力冲突或受其迫害的结果,他们的人生归宿也与义军的悲剧结局息息相关。第三节《水浒传》与说话中的“小说”传统一、注重细节描写在情节展开方面,注重细节描写的《水浒传》与粗线条的《三国志演义》正好形成对照。故事素材上的劣势迫使作者以遒劲的风格展开英雄们被逼上梁山的历程,细节的丰富和高度戏剧性创造出非凡的情趣。《水浒传》具有远为细腻的写实品格。例如鲁智深,他初出场时,作品写道:只见一个大汉大踏步竟入来,走进茶坊里。史进看他时……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豹貉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二、人物形象塑造的卓越成就其一,《水浒传》善于从发展变化中刻画人物。《水浒传》不仅合情合理地写出人物性格变化的历史环境、经历和遭遇,还能将变化了的人物性格生动准确地展现出来。林冲是个典型的例证。其二,《水浒传》善于写出人物之间的区别,即使是性格相近的人物,也能写得个性分明。如武松、鲁智深和李逵,三人都喜欢喝酒,但李逵不喝酒也像醉人,随时可能乱打一气;鲁智深醉了才任性胡为,不醉尚可;而武松即使醉了也能章法不乱,“醉打蒋门神”几乎可视为其人生状态的象征。三、悬念手法的生活化《水浒传》中的悬念并非某一人物的专利,英雄传奇作者对悬念的兴趣建立在乐于和读者捉迷藏这样一种纯粹小说家的心态之上,这就造成了《水浒传》悬念手法的广泛采用和生活化倾向。《水浒传》也注重悬念的设计,但不再采用锦囊妙计和“如此如此”的方式,而是更加生活化,泯除了技巧的痕迹,在艺术上臻于更高的境界。四、《水浒传》的叙述语言、描写语言和人物语言《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白话长篇小说。语言运用上的优势,表现在叙述上,以明快、风趣见长,常有评书的诙谐和节奏感;表现在描写上,以生动、准确见长,显示出精细的观察力和卓越的表现力第四节《水浒传》的影响一、《水浒传》与小说人物的“水浒气”部分看似历史演义的小说,其主要人物带有浓郁的“水浒气”,这是英雄传奇的第一种类型,如托名徐渭所作的《英烈传》、鸳湖渔叟的《说唐演义全传》等二、《水浒传》与偏于战阵描写的英雄传奇《水浒后传》《后水浒传》和《荡寇志》这三类《水浒传》续书,相互之间感情倾向不同,但在题材方面却有一致之处,即偏于战阵描写,以战场上的传奇英雄为传主。这是英雄传奇的第二种类型。三、《水浒传》与侠义小说侠义小说和侠义公案小说是英雄传奇的第三种类型,如无名氏《施公案》、文康《儿女英雄传》、石玉昆《三侠五义》等。清中叶后的侠义公案小说以《施公案》《儿女英雄传》《三侠五义》为代表。《儿女英雄传》和《三侠五义》均具有浓郁的平话风味,就语言风格而言,堪称《水浒传》的嫡传。但其中的豪侠,其精神气质已与《水浒传》大为不同。《水浒传》对小说之外的其他文学艺术样式也有显著影响。明清传奇剧中,李开先的《宝剑记》,陈与郊的《灵宝刀》,沈璟的《义侠记》,许自昌的《水浒记》等等,这类取材于《水浒传》的作品约有三十馀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