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药学专业疱疹病毒及其他病毒课件_第1页
微生物学药学专业疱疹病毒及其他病毒课件_第2页
微生物学药学专业疱疹病毒及其他病毒课件_第3页
微生物学药学专业疱疹病毒及其他病毒课件_第4页
微生物学药学专业疱疹病毒及其他病毒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疱疹病毒疱疹病毒的特点是一群中等大小的双股DNA病毒。可感染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主要侵犯皮肤、粘膜和神经组织。感染部位和引起的疾病多种多样,并有潜伏感染的趋向,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根据其理化性质分为α、β、γ三个亚科:

α疱疹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增殖速度快,引起细胞病变。

β疱疹病毒(如巨细胞病毒),生长周期长,感染细胞形成巨细胞。

γ疱疹病毒(如EB病毒),感染的靶细胞是淋巴样细胞,可引起淋巴增生。HSV致病性传染源:病人和健康带毒者。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直接密切接触和性接触传播。如经口腔、呼吸道、生殖道粘膜和破损皮肤等多种途径侵入机体。人感染非常普遍,感染率达80~90%,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粘膜或皮肤局部集聚的疱疹,偶而也可发生严重的全身性疾病,累及内脏。6个月以内婴儿多从母体通过胎盘获得抗体,初次感染约90%无临床症状,多为隐性感染。原发感染HSV—1原发感染常发生于1~15岁,常见的有龈口炎,系在口颊粘膜和齿龈处发生成群疱疹,破裂后,多盖一层坏死组织。此外可引起唇疱疹、湿疹样疱疹、疱疹性角膜炎、疱疹性脑炎等。HSV—2引起的生殖器疱疹多见于14岁以后,比较严重,局部剧痛,伴有发热全身不适及淋巴结炎。潜伏感染潜伏感染:HSV原发感染产生免疫力后,将大部分病毒清除,部分病毒可沿神经髓鞘到达三叉神经节(HSV—1)和脊神经节(HSV—2)细胞中或周围星形神经胶质细胞内,以潜伏状态持续存在,与机体处于相对平衡,不引起临床症状。先天性感染HSV通过胎盘感染,影响胚胎细胞有丝分裂,易发生流产、造成胎儿畸形、智力低下等先天性疾病。约40~60%的新生儿在通过HSV-2感染的产道时可被感染,出现高热、呼吸困难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其中60~70%受染新生儿可因此而死亡,幸存者中后遗症可达95%。致癌关系一些调查研究表明HSV—1和HSV—2可能分别与唇癌、外阴癌及子宫颈癌有关。特别HSV—2作为宫颈癌的病因,曾受到人们重视,但近年研究表明人乳头瘤病毒与该癌有直接关系,因此宫颈癌成因也许是复杂的。防治原则

预防由于HSV有致癌可能性,减毒活疫苗和死疫苗不宜用于人体。现研究中的各种疫苗如囊膜蛋白(提纯的gG、gD)亚单位疫苗,gB、gD基因重组痘苗病毒疫苗和多肽疫苗,在动物试验中显示良好效果,有应用前景。孕妇产道HSV—2感染,分娩后可给新生儿注射丙种球蛋白作紧急预防。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

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ZV)可引起两种不同的病症。在儿童初次感染引起水痘。而潜伏体内的病毒受到某些刺激后复发引起带状疱疹,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

致病性和免疫性

水痘传染源:患者是主要传染源。传染途径:经呼吸道、口、咽、结膜、皮肤等处侵入人体。致病过程及表现:病毒先在局部淋巴结增殖,进入血液散布到各个内脏继续大量增殖。经2~3周潜伏期后,全身皮肤广泛发生丘疹,水疱疹和脓疱疹,皮疹分布主要是向心性,以躯干较多。水痘消失后不遗留疤痕,病情一般较轻,但偶有并发间质性肺炎和感染后脑炎(0.1%)。细胞免疫缺陷、白血病、肾脏病或使用皮质激素、抗代谢药物的儿童,病情较严重。带状疱疹是潜伏在体内的VZV复发感染。机理:因儿童期患过水痘愈合,病毒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脑感染神经节中,当机体受到某些刺激,如发热、受冷、使用免疫抑制剂、白血病及肿瘤等细胞免疫功能损害或低下时,导致潜伏病毒激活,病毒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的皮肤细胞内增殖,在皮肤上沿着感觉神经的通路发生串联的水疱疹,形似带状,故名。多发生于腰腹和面部。1~4周内局部痛觉非常敏感,有剧痛。防治原则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减毒活疫苗预防水痘感染和传播有良好效果,经免疫的幼儿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可维持几年。应用含特异抗体的人免疫球蛋白,也有预防效果。无环鸟苷、阿糖腺苷和高剂量干扰素可限制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病情发展及缓解局部症状。

巨细胞病毒

巨细胞病毒(CMV)亦称细胞包涵体病毒,由于感染的细胞肿大,并具有巨大的核内包涵体,故名。致病性感染情况:CMV在人群中感染非常广泛,我国成人感染率达95%以上,通常呈隐性感染,多数感染者无临床症状,但在一定条件下侵袭多个器官和系统可产生严重疾病。传播途径:通常经口腔,生殖道,胎盘,输血或器官移植等多途径传播。入侵的细胞:病毒可侵入肺、肝、肾、唾液腺、乳腺其他腺体,以及多核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带病毒情况:可长期或间隙地自唾液、乳液、汗液、血液、尿液、精液、子宫分泌物多处排出病毒。围产期感染产妇泌尿道和宫颈排出CMV,分娩时婴儿经产道可被感染,多数表现症状轻微或亚临床感染,有的有轻微呼吸道障碍或肝功能损伤。

儿童及成人感染通过吸乳、接吻、性接触、输血等感染、通常为亚临床型,但由于妊娠、免疫抑制治疗、器官移植、肿瘤等因素激活潜伏在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的病毒,引起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炎、间质性肺炎、视网膜炎、脑炎等。细胞转化和致癌作用在某些肿瘤如宫颈癌、结肠癌、前列腺癌、Kaposis肉瘤中CMVDNA检出率高,CMV抗体滴度亦高于正常人,在上述肿瘤建立的细胞株中还发现病毒颗粒,提示CMV与其疱疹病毒一样,具有潜在致癌的可能性。EB病毒

EB病毒(EBV)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将Burkitt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通过体外悬浮培养而建株,并在建株细胞涂片中用电镜观察到疱疹病毒颗粒,故名。致病性EB病毒在人群中广泛感染,根据血清学调查,我国3~5岁儿童EB病毒VCA-lgG抗体阳性率达90%以上。幼儿感染后多数无明显症状,或引起轻症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青年期发生原发感染,约有50%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免疫性人体感染EBV后能诱生相应的抗体。抗体能中和EBV。抗体能阻止外源性病毒感染,却不能消灭病毒的潜伏感染。一般认为细胞免疫(如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反应)对病毒活化的“监视”和清除转化的B淋细胞起关键作用。

防治原则目前有二种疫苗问世。其中之一为我国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的同时表达EBVgp320和HBsAg的痘苗疫苗,重点使用在鼻咽癌高发区。另一为提纯病毒gp320膜蛋白疫苗,正在英国大学生患者中作小规模接种,以期观察该疫苗是否能降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率。无环鸟苷(AC)和丙氧鸟苷(DHPG)可抑制EBV复制,均有一定疗效。狂犬病病毒

狂犬病病毒为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

。狂犬病病毒在野生动物(狼、狐狸、鼬鼠、蝙蝠等)及家养动物(狗、猫、牛等)与人之间构成狂犬病的传播环节。人主要被病兽或带毒动物咬伤后感染。一旦受染,如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可导致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病死率高。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中每年有数万人死于狂犬病。致病性

狂犬病是人兽共患性疾病,主要在野生动物及家畜中传播。人狂犬病主要被患病动物咬伤所致,或与病畜密切接触有关。在大量感染性蝙蝠的密集区,其分泌液造成气雾,可引起呼吸道感染。致病机理人被咬伤后,病毒进入伤口,先在该部周围神经背根神经节内,沿着传入感觉神经经纤维上行至脊髓后角,然后散布到脊髓和脑的各部位内增殖造成损害。在发病前数日,病毒从脑内和脊髓沿传出神经进入唾液腺内增殖,不断随唾液排出。潜伏期1~2个月,短者5~10天,长者1年至数年。潜伏期的长短取决于咬伤部位与头部距离远近、伤口的大小、深浅、有无衣服阻挡,以及侵入病毒的数量。有人认为病毒在犬群多次传播后毒力增强,可缩短潜伏期。狂犬病的临床表现人发病时,先感不安,头痛,发热,侵入部位有刺痛或出现爬蚁走的异常感染。继而出现神经兴奋性增强,脉速、出汗、流涎、多泪、瞳孔放大,吞咽时咽喉肌肉发生痉挛,见水或其他轻微刺激可引起发作,故又名“恐水病”。最后转入麻痹、昏迷、呼吸及循环衰竭而死亡,病程大约5~7日。

防治原则公共卫生措施:捕杀野犬,加强家犬管理或口服兽用减毒活疫苗(与食物混合喂食)。咬伤处理:人被疑似狂犬咬伤时,立即用20%肥皂水冲洗和浸泡伤口,再涂碘酒,然后用碳酸氢钠冲洗。特异性预防人工被动免疫: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抗狂犬病马血清,以1/2的量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其余作肌肉注射。人工主动免疫:同时立即肌内注射狂犬病疫苗1次,于第一次注射后3,7,14,28天再行注射,共5次,可防止发病。我国应用自制的地鼠肾细胞狂犬病苗,已取得良好效果。目前研制成功狂犬病病毒糖蛋白重组痘苗病毒疫苗,狂犬病病毒G、N亚平位疫苗等,正在试用中。人乳头瘤病毒

乳头瘤病毒属于乳多空病毒科的乳头瘤病毒属,它包括多种动物的乳头瘤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HPV)。HPV能引起人类皮肤和粘膜的多种良性乳头状瘤或疣,某些型别感染还具潜在的致癌性。致病性与免疫性HPV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污染物品或性传播感染人类。病毒侵入人体后,停留于感染部位的皮肤和粘膜中,不产生病毒血症。致病性临床常见疾病有:

寻常疣: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以手部最常见。

跖疣:生长在胼胝下面,行走易引起疼痛。

扁平疣:好发于面部,手、臂、膝、为多发性。

尖锐湿疣:好发于温暖潮湿部位,以生殖器湿疣发病率最高,传染性强,在性传播疾病中有重要地位,且有恶性变的报道。近年研究资料证明HPV与宫颈癌、喉癌、舌癌等发生有关。免疫性在感染病灶出现1~2月内,血清内出现抗体,阳性率为50-90%,病灶消退后,抗体尚维持续数月到数年,但无保护作用。用白细胞移动抑制和淋巴细胞转化等试验检测细胞免疫(CMI)的结果不一致,有人观察到病灶消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