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客观题解答技巧4_第1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客观题解答技巧4_第2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客观题解答技巧4_第3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客观题解答技巧4_第4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客观题解答技巧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重比对突破瓶颈论述类文本阅读客观题解答技巧一、《考试大纲》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14年15年16年1重要概念的理解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筛选信息并整合;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理解概念,归纳要点。理解概念,归纳要点。3筛选信息并整合;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近三年新课标卷Ⅰ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考点分析筛选整合信息是重点分析综合推断是延伸二、命题特点⒈题型特点⒉题量特点⒊选材特点客观题3道多社会科学类论文

三道客观题题干表述131.

下面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5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检验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近三年新课标卷Ⅰ高考论述类文本客观题设题特点题干经常出现的词:(暗示)(1)“解释”“理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因应注意“内容方面”和“程度差异”;

(2)“分析”“推测”—考查对文章延伸意义的理解,错因常在“程度差异”与“逻辑错误”

(3)“原因”“根据”—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

选错题三、解题方法

筛选

比对

分析

筛选

筛选,就是联系阅读材料,依据题干要求进行比较、过滤、选择,从中选出所需要的词语或句子。筛选的关键是找准、找全与选项对应的原文。

注意:题干要求、答题区域及暗示方向

比对

指比对题文。在原文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相关内容之后,要仔细、严谨,逐字逐句的比照,看哪个词被换了或删了,句子的意思是否发生了变化,与题干的意思是否符合。分析分析设题陷阱三重比对法(一)比对词语(概念)(二)比对关系

(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三)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比对词语(概念)例1:【选项】

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他人说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2013·全国卷Ⅰ第1题B项)【原文】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设题陷阱类型一:混淆对象(指代错误,偷换概念

)解题对策典型代词:“这些”“那些”“这个”“那个”“其”“之”等联系上下文,弄清所指代的具体内容,结合语境,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例2:【选项】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期发行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等多方面的问题。(2015·全国卷Ⅰ第2题C项)【原文】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涌现出诸如茶引、盐引、香药引、矾引、便钱、交子、钱引、见钱公据、关子和会子等大量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设题陷阱类型二:混淆范围(范围扩大或缩小或丢失,频率升高或降低)a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大都,许多,绝大部分;极少,罕见等);b表频率高低的词语:总是,往往,常常,通常;有时,偶尔等)例3:【选项】A、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构建严谨完整的科学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充分表达个人感情的。【原文】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

设题陷阱类型三:混淆程度(常见情况:夸大或缩小影响、结果,过于绝对)解题对策重点关注表程度轻重的词语:很,非常,相当,一点,明显地、绝对、极度、十分、重要、最、顶级、太、更、极其、格外、分外、总、特别、稍微等

比对关系例4:【选项】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2014·全国卷Ⅰ第3题B项)【原文】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设题陷阱类型四:混淆逻辑条件关系不当——必要条件变充分条件、丢失条件;因果关系不当——强加因果、因果颠倒,混淆条件与目的,自相矛盾解题对策重点关注表因果关系和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①因果关联词:A.事实因果:因为(由于)……所以(便)/由于……因而(因此)/

之所以……是因为/因此、所以、故此、故而、因而、从而、以致、导致、致使、使、以至、以至于。

B.推论因果:既然……就(那么、那就)。

②条件关联词:只有……才(必要条件)

只要……就(充分条件)比对依据和结论

例5:【选项】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形状的凤纹还没有出现。

(13.全国卷Ⅱ第2题A项)【原文】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弄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设题陷阱类型五: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

解题对策重点关注:表示时间的词:已经,曾经,过去,了;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表示“必然”:一定,必然、必定、必将、能、会、可以、应该;表示“或然”:或许、也许、大约、大概、可能,估计,如果,一旦、未必等

【小结】注意题干中经常出现的词语(暗示)(1)“解释”“理解”——表明命题者在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因应注意“内容方面”和“程度差异”;(2)“推测”“分析”——考查对文章延伸意义的理解,错因常在“程度差异”与“逻辑错误”;(3)“根据”“原因”——

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比

对比对词语比对关系比对依据和结论三重比对五种“混淆”混淆对象混淆范围混淆程度坚信答案就在原文中混淆时态混淆逻辑1.

【选项】常识教育要求掌握人类最核心和最重要的知识,是抵御知识的异化的教育。【原文】常识教育或通识教育永远是与人类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相对而言的,是对最核心、最重要的基本常识的教育与掌握。比对结果:将“基本常识”偷换成“常识”,概念错误(混淆对象)练习2.

【选项】大数据教育由网络完成标准化教育,而学校主要承担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工作,教师需求量将大为减少。

。【原文】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将主要由学校承担:越来越小的班级、越来越近的学校、越来越聚焦的教育支持、越来越个性化的培养方式

。比对结果:原文“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将主要由学校承担”,而选项表述为“学校主要承担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工作”,逻辑上正好相反。混淆逻辑3.

【选项】资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