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水体环境_第1页
第三章水体环境_第2页
第三章水体环境_第3页
第三章水体环境_第4页
第三章水体环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资源一、水圈与水资源1水圈定义:指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2水资源定义:广义上讲,指地球水圈中多个环节、多种形态的水,即水圈中所有的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及大气中的水分)。但目前人类重点调查、评价、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水资源多指狭义的水资源亦通常所指参与自然界水循环、通过陆海间水分交换、陆地上逐年可得到更新的淡水资源。二、水资源特性及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水资源特性:

维护生态平衡和环境的基本要素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代替性经济上的两重性补给上的循环性时空分配上的可变性2我国水资源的特点1)水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2)地区分配不均,水土资源不平衡3)年内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很大4)部分河流含沙量大第二节水质污染

一、天然水水质1天然水的化学成分

(1)溶解气体(2)主要离子:

(3)微量元素:Br溴、F、I、Fe、Cu、Ni镍、Ti、Pb、Zn、Mn、V钒、Ba钡(4)生物生成物:NH4、、HPO4、H2PO4、(5)胶体(6)悬浮物质:硅、铝酸盐颗粒、砂粒、粘土。

主要阴离子:Cl-、SO42-、HCO3-、CO32-主要阳离子:K+、Na+、Ca2+、Mg2+二水体污染水污染定义:

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说明,水污染即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2污染物与污染源

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场所、设备、装置和途径统称水体污染源。

自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按人类活动方式:工业、农业、生活

污染源按排放污染物空间分布方式,可分为点源和非点源。

3污染源的特点

工业污染源:

SS含量高,100~3000mg/L左右

COD可达400~1000mg/L,BOD可达200~5000mg/L

酸碱度变化大,pH在2~13之间温度高达40℃以上可造成热污染易燃,含低沸点的挥发性液体,易酿成水面火灾含多种多样有毒有害成分:酚、氰、油、农药、多环芳烃、染料、重金属(Hg、Cr、Cd、As等),放射性等农业污染源:

污水面广、分散、难收集、难治理。有机质、植物营养素、病原微生物、悬浮物及杂质含量高含较高的化肥、农药过量施用农药污染水体过量施用化肥污染水体生活污染源:水质成分有日变化规律,含N、P高;产生恶质、腐臭和阴沟臭,不能直接农灌。过量使用洗涤剂过量使用洗衣粉把剩饭倒入下水道河边洗车生活垃圾堆于河边3、水体污染物

凡使水体的水质、生物质、底泥质量恶化的各种物质均称为水体污染物(或水污染物)。主要有六类。(1)固体污染物悬浮物(SS),溶解性固体(DS),合称总固体(TS)。

危害——淤塞河道;危害水体底栖生物的繁殖,影响渔业生产;灌溉时阻塞土壤的孔隙,不利于作物生长;大量悬浮物的存在,还会造成水道淤塞,干扰废水处理和回收设备的工作。在废水处理中,通常采用筛滤、沉淀等方法使悬浮物与废水分离而除去。(2)耗氧(或需氧)有机污染物

指动植物残体、生活废水及某些工业废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木质素等有机化合物,它们能通过生物化学或化学作用消耗水中的溶解氧。

危害——耗氧有机污染物太多时,水中氧化作用进行得很快,使水体不能及时从大气中吸收充足的氧来补充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可能降为零。

①造成水中耗氧生物(如鱼类)的死亡;

②在水中引起厌气性分解,产生具有强烈的毒性和恶臭的分解物,使水色变黑,底泥泛起,水质腐败。

监测指标——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和总需氧量(TOD)等指标来反映水中耗氧有机物的含量。(3)有毒污染物

废水中能对生物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称为有毒污染物,简称毒物。分为无机毒物、有机毒物和放射性物质三类。

①无机毒物

金属毒物主要为重金属(汞,铬,镉,镍,锌,铜,锰,钛,钒等)及轻金属铍。重金属的毒性以离子态存在时最为严重,常称其为重金属离子毒物。它能被生物体富集于体内,或被生物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物质,是危害特别大的一类污染物。重要的非金属毒物有砷,硒,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亚硝酸盐等。②有机毒物典型的有机毒物有有机农药,多氯联苯,稠环芳香烃,芳香胺类,杂环化合物,酚类,腈类等。许多有机毒物具有三致效应(致畸、致突变、致癌)和蓄积作用。

③放射性物质

毒物危害直接危害人的健康,有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两种。毒物毒性的大小与毒物的种类、浓度、作用时间、环境条件(如温度、pH值、溶解氧浓度等)、有机体种类以及健康条件等因素有关。在各类水质标准中其,对主要毒物均规定了浓度限值。(4)营养性污染物

指可以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物质,主要有氮和磷。此外,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维生素类物质、热污染等也能触发或促进富营养化过程。富营养化是湖泊分类和演化的一种概念,是湖泊水体老化的一种自然现象。

危害——当大量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将提高各种水生生物的活性,刺激它们异常繁殖(尤其是藻类),这样就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直至湖泊消亡。

治理方法——切断流入湖内过量营养物质的来源,清除湖底淤泥,疏浚河道,缩短湖泊换水周期等,可使湖泊恢复年轻。(5)生物污染物指废水中的致病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的生物体。主要包括病毒、病菌、寄生虫卵等各种致病体。此外,废水中若生长有铁菌、硫菌、藻类、水草及贝类动物时,会堵塞管道、腐蚀金属及恶化水质,也属于生物污染物。水质标准中的细菌学指标有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及游离余氯。(6)油脂类污染物

污染现状——目前通过各种途径排入海洋的石油数量每年达几百万吨至上千万吨,在河口、近海水域造成严重的油脂污染。

危害——每滴石油在水面上能形成0.25m2的油膜,每吨石油可覆盖5×106m2的水面。油膜的危害:

①使大气与水面隔绝,影响大气中氧的溶入,影响鱼类生存和水体的自净;

②阻碍水的蒸发,影响大气和海洋的热交换,影响局部地区的水文气象条件;

③对海洋生物影响最大。油膜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使其致畸或死亡;对成鱼产生石油臭味,降低食用价值。如:阿摩柯卡的斯、埃克森·瓦尔迪兹油轮泄油事件4、水质指标

水质——水的品质,指水与其中所含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

水质指标——在环境工程中用来衡量水质的好坏,也就是表征水体受到污染的程度。(1)物理性指标

温度——温度过高,易导致水体缺氧或水质恶化。

②色度——感官性指标。纯净天然水为无色透明。

③嗅和味——感官性指标。天然水无嗅无味。

④固体物质——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固体(SS)。(2)化学性指标

①生化需氧量BOD(Bio-ChemicalOxygenDemand)在水体中有氧的条件下,微生物氧化分解单位体积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称为生化需氧量(BOD)。

单位——每单位体积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的氧的量:mg/L。

BOD越高,表示水中耗氧有机污染物越多。

5天生化需氧量:BOD5

②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OxygenDemand)在一定严格的条件下,用化学氧化剂(如重铬酸钾K2Cr2O7、高锰酸钾KMnO4等)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溶解氧量称为化学需氧量(COD)。

单位:mg/LCOD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用重铬酸钾为氧化剂时称化学需氧量,也用CODCr表示,精确但手续复杂。用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时称耗氧量(或高锰酸钾指数),用OC表示,比较快速。③总需氧量TOD

(TotalOxygenDemand)

在高温下燃烧化合物所耗去的氧量,用TOD表示,单位为氧的mg/L。能反映出几乎全部有机物燃烧后生成CO2,H2O,NO,SO2……时所需的O2量,比BOD和COD更接近于理论需氧量。

总需氧量可用仪器测定,自动、快速。④溶解氧DO

(DissolvedOxygen)

指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氧(以mg/L为单位)。水体中DO含量的多少可反映出水体受污染的程度。DO越少,表明水体受污染的程度越严重。清洁河水中的DO一般在5mg/L左右。当水中DO低至3~4mg/L时,许多鱼类呼吸发生困难,不易生存。有关无机物的指标

①植物营养元素——废水中的N、P为植物营养元素。就废水对水体富营养化作用来说,P的作用远大于N。

②pH值——反映水的酸碱性。天然水体的pH值一般为6~9。测定和控制废水的pH值,是为了维护废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防止废水处理和输送设备的腐蚀,保护水生生物的生长和水体自净功能。

③有毒物质——指在达到一定浓度后对人体健康、水生生物的生长造成危害的物质。有毒物质含量是废水排放、水体监测和废水处理中的重要水质指标。国际上公认的六大毒物是:非金属的氰化物、砷化物和重金属中的汞、镉、铬、铅。(3)生物学指标

①细菌总数——反映水体受细菌污染的程度,但不能说明污染的来源,必须结合大肠菌群数来判断水体污染的来源和安全程度。

②大肠菌群——水是传播肠道疾病的重要媒介,大肠菌群是最基本的粪便污染指示菌群。大肠菌群的值可表明水体被粪便污染的程度,间接表明有肠道病菌(伤寒、痢疾、霍乱等)存在的可能性。3.3.3水体自净

1、水体自净概念

进入水体的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逐渐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将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这一现象就称为“水体的自净作用”。

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影响水体自净能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水体的地形和水文条件;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水温和水中溶解氧恢复(复氧)状况;污染物的性质和浓度。2、水体自净的机制

(1)物理过程污染物由于稀释、扩散、沉淀和混合等作用而使污染物在水中的浓度降低的过程。其中稀释作用是一项重要的物理净化过程。此作用只有在废水随同水流经过一段距离后才能完成。

(2)化学和物理化学过程污染物由于氧化、还原、分解、化合、凝聚、中和等反应而引起的水体中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3)生物化学过程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在水中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下分解为无机物而使污染物浓度降低的过程。生化自净过程实际上包括了氧的消耗和氧的补充(复氧)两方面的作用:

①氧的消耗过程——主要取决于排入水体的有机污染物的数量、氧的数量和废水中无机性还原物(如SO3-2)数量。

②复氧过程——大气中氧向水体扩散,使水中溶解氧增加;水生植物在阳光照射下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河流中BOD和DO的变化曲线溶解氧DO的变化曲线——氧垂曲线:表示河流的自净过程以及最缺氧点距离受污点的位置和溶解氧的含量,可作为控制河流污染的基本数据和制定治污方案的依据。水体自净是个综合作用的过程:①

河水与大气;②

河水本身的三种自净机制;③

河水与底泥;④

底泥自净。3.3.4废水排放标准1、污染物的分类标准

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第一类污染物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的不良影响,如含有汞、铬、镉、砷、铅、镍、铍、银、苯并(a)芘及放射性等的污染物的废水,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规定最高排放浓度。不经处理决不允许排放。

第二类污染物的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规定的采样点为排污单位排放口,水质指标为:溶解氧DO,生化需氧量BOD5,悬浮固体SS,pH值,大肠菌和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共分为三级标准,其中一级标准要求最严。实施时将视受纳水体的性质而采用不同的标准。2、受纳水体的分类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Ⅰ类: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Ⅳ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对同一水域兼有多类功能的,依最高功能划分类别。水体的主要功能

城乡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田灌溉;渔业、航行;水上体育活动;风景游览;接纳污水。水体对水质的要求饮用水源及风景游览区水源渔业和水上运动工业、农业水源航行与接纳污水的河流3、废水排放标准

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废水排放标准的分级是按受纳水体的使用功能要求和废水排放去向而划分的。①特殊保护水域——GB3838中Ⅰ、Ⅱ类水域和Ⅲ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GB3097中一类海域,禁止新建排污口,不得新建排污口,现有的排污单位要从严控制。②重点保护水域——对排入GB3838Ⅲ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和排入GB3097中二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

③一般保护水域——排入GB3838中Ⅳ、Ⅴ类水域和排入GB3097中三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④对排入城镇下水道并进入二级污水处理厂进行生物处理的废水执行三级标准;而对排入未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下水道的废水,必须根据下水道出水受纳水体的功能要求按②或③条的规定,分别执行一级或二级标准。第四节水体主要污染类型1、水体富营养化

(1)定义

由于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称为水体富营养化,一般发生在湖泊、江河、海湾等缓流水体中。(2)类型

①天然富营养化:湖泊演变的自然过程,湖泊形成的幼年时期,均处于贫营养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逐渐使湖水中营养物质的浓度增加,其来源:为天然因素。a.天然降水b.地表土壤的侵蚀、淋溶c.浮游动植物生长、死亡、分解、释放。②人为富营养化:由于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使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水体,加速了湖泊演化的过程,其来源:a.城市生活污水带来大量N、P;含磷洗涤剂

b.农村施用的化肥、牲畜粪便,经面源污染而进入。天然富营养化与人为富营养化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共同点:都是由于水体中N、P富集,引起水体DO下降、恶化;不同点:天然富营养化是湖泊水体生长、发育、老化、消亡整个生命史中必须过程,经历时间漫长,需以地质年代或世纪来描述,人为富营养化因人类排放含有N、P的工农业生活污水所致,演化速度极快,短时间内可使湖泊由贫变富。(3)特征①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②水体中藻类的种类减少,个体迅速增加;③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红、棕、乳白等颜色,海水中出现叫“赤湖”、淡水中称“水华”。(4)危害①DO降低,使鱼类难以生存。②藻类种类减少,危及鱼类生存。因有些藻类有胶质膜,有的甚至有毒,不能成为良好的饵料,。③危害水源,硝酸盐、亚硝酸盐对人、畜都有害。④加快湖泊老化的进程。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通常水体颜色因赤潮生物的数量、种类而呈红、黄、绿和褐色等。赤潮虽然自古就有,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水体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我国自1933年首次报道以来,至1994年共有194次较大规模的赤潮,其中60年代以前只有4次,1990年后则有157起。

赤潮的危害:

赤潮不仅给海洋环境、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对人类健康甚至生命都有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引起海洋异变,局部中断海洋食物链,使海域一度成为死海;②有些赤潮生物分泌毒素,这些毒素被食物链中的某些生物摄入,如果人类再食用这些生物,则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水华”(waterblooms)是淡水中的一种生态现象,是由藻类引起的,如蓝藻(严格意义上应称为蓝细菌)、绿藻、硅藻等,也就是水的富营养化。“水华”发生时,水一股呈蓝色或绿色。一、太湖污染状况原因:工业发展人口的剧增,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太湖目前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全湖富营养化和局部水域的有机污染问题。太湖大部分水域已丧失了使用功能,造成太湖流域内既存在资源型缺水,又存在水质型缺水的两重性,水环境形势严峻。

2000年7月,太湖湖区暴发大面积蓝藻,这是8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汰。水样透明度为“零”。望虞河河面上,犹如铺上了一块宽约数十米的绿地毯:岸边的湖水像浓浓的绿色油漆。二、引发藻类暴发的关键因素蓝藻是太湖水污染的指标性植物。湖泊磷、氮等营养物质超标蓝藻暴发消耗DO鱼类等水生动植物缺氧死亡湖水发黄发臭生态失衡富营养化的特征

“富营养化”条件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增加,一些浮游生物急剧繁殖,水体中的藻类本来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蓝藻的大量出现是富营养化的征兆,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最后变为蓝藻为主。三、造成太湖富营养化加剧的主要污染源根据污染源的空间形状不同点源污染(pointsourcepollution):以点状的形式集中排放的工业废弃物或从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工业废水。非点源污染(non-pointsourcepollution):从田间和果园冲刷下来的农药、化肥和畜禽养殖产生的废水,通过径流进入河流、湖泊或渗入地下水。在水质很差的嘉兴河网地区和大运河杭州段、主要污染指标都出自氨氮和总磷含量过高。在被污染的水体中,55%的磷来自生活污染,环太湖地区污水未经妥善处理就排入河道和湖泊,未经处理的污水占80%。水体营养状态上升二个等级,由80年代初期以中营养、中富营养为主、上升到90年代中期以富营养为主。其污染程度和发展速度令人震惊。三、造成太湖富营养化加剧的主要污染源根据污染源的空间形状不同点源污染(pointsourcepollution):以点状的形式集中排放的工业废弃物或从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工业废水。一位监测人员长期观察发现,一遇大雨,水中的氨氮浓度明显高于往日,原因就是农田施放化肥,污染物残留在地表上,很容易被雨水带进河道。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需求,化肥农药、生长素带来的污染急剧增加。面源污染因为污染物来自整个地区,而不是来自一、二个集中的污染源,污染物分散,并且体积庞大,更难以控制。三、造成太湖富营养化加剧的主要污染源根据污染源的空间形状不同非点源污染(non-pointsourcepollution):从田间和果园冲刷下来的农药、化肥和畜禽养殖产生的废水,通过径流进入河流、湖泊或渗入地下水。水产养殖业对太湖水体产生的污染

另外,大湖的5万多艘船舶,废油滴漏严重,也造成太湖水体油污染增多。太湖水域污染主要来自工业、生活、和狭义的农业。虽然水产养殖只占污染总量的7%左右,但当养殖规模过大、养殖结构不合理时,渔业也会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东太湖有水草多、水浅、湖面窄的特点,因此水体的自净能力本来就不强,过量的网箱养殖增加了太湖水体的污染压力。网箱养殖而投入太湖的饵料中,只有30%左右被鱼类利用,其余的饵料就沉入湖底,之后发酵。在这30%被利用的饵料中,只有9%的氮磷成分被利用、其余的被鱼类排泄到期水中。由此产生的大量氮、磷,加重了太湖水体的富营养化。四、太湖治理为何缓慢

在太湖流域这块不足全国0.4%的国土面积上,人们创造了占全国14%左右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单纯发展经济付出的代价造成了对太湖水资源和水环境的严重破坏。五、太湖采取的措施

为改变区域的生态状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嘉兴的桐乡市和平湖市都提出尽快用人畜粪便取代化肥,一来减缓土地板结的趋势,二来减少流入河道的污染量。2000年这两个市都已获准平原生态示范区。应重视控制富营养化带来的经济效益与副产品、这包括:从污泥消化中获得低成本的能源(沼气);将污泥做成肥料;灌溉施肥。

太湖底泥生态疏浚工程

太湖底泥中富含的营养物是内源污染源,是造成湖体富营养化和藻类爆发的营养盐来源之一。据有关资料分析,内源污染总氮含量可占34.7%,总磷含量占23.7%即使将外部入湖污染全部控制,仅湖内底泥释放的动力作用下的再悬浮、溶出,也可能引起藻类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太湖底泥生态疏浚工程。底泥等深线图从藻类数量的变化也能看出治理的效果。太湖水体十出现藻类共有7个门类97个种别。80年代,蓝藻、硅藻、绿藻为总体优势种群,分别占20%、28%和40%,但是到了90年代以来,由于大湖湖体污染加重,湖体生态结构受到破坏,蓝藻则占绝对优势,最高时约占藻类总量的94%。90年代末,由于太湖流域污染治理步伐加快,其它藻类的比例开始明显上升,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大湖湖体富营养化已初步得到遏制。

治理所需资金问题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达到2000以上,就有治理污染的经济基础。太湖流域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人均GDP约3000美元,太湖流域太湖流域应完全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污染问题。到2010年要恢复到20世纪80年代初水平,大约需要投入资金2000亿元。如果边治理边污染,治理速度跟不上污染速度,还要投入更多。生命之水2、热污染天然水体接受“热流出物”而使水温升高的现象叫热污染。火力发电厂、核电站的冷却水、炼钢、炼油产生的冷却水是主要来源。影响:①降低了水中溶解氧的含量②水温升高后,水体生化反应速度加快,可使某些化合物的毒性提高。③破坏了水生生态平衡,加速细菌繁殖,限制鱼类繁殖,使鱼死亡等(助长水草)。

热污染使鱼死亡热污染热污染的防治

1、改进热能利用技术,提高热能利用率2、利用温排水冷却技术减少温排水3.废热的综合利用利用废热锅炉对冷水,用于供暖或淋浴等途径加以利用。还可通过利用电站温热水进行水产养殖,(如国内外巳试验成功用电站温排水养殖非洲鱼)或利用温热水调节港口水域的水温,防止港口冻结等途径加以利用。3、石油污染

水体污染的重要类型之一。特别对地下水及在河口,近海水域更为突出。来源:石油污染来源主要是工业排放、石油运输船清洗船舱、机件,意外事故时油的溢出,海上采油、陆上采油等造成的。危害:(1)严重危害水生生物,影响活力、使鱼窒息、体内积累产生臭味,降低食用价值等。(2)组成成分中有稠环芳烃等,多为致癌物质,如苯并比,苯并恩芘等。(3)油膜厚10-4cm就会阻碍水的蒸发和氧进入,每毫升油可复盖水面12m2。(4)引起海面火灾,危及船舶、桥梁。(5)破坏优美的海滨风景,降低疗养、旅游地功能。(6)破坏地下水资源,使地下水水质恶化。4.放射性污染—战争、核电站的罪恶浓缩后的放射性废液和固体放射性废物都被放置在不锈钢槽中,外面包裹一层厚厚的混凝土,然后倾倒在海底或深埋于地下。由于海底强大的压力和海水的腐蚀作用,有约1/3的集装箱的密封性能遭到损坏,放射性物质源源不断地逸出

第五节水污染的影响与危害

一、水的危机1、水资源告急

我国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年均1.1万亿m3,但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对水体的污染,至少还要损失3000亿m3,剩下的淡水仅为人均600m3。因此,许多地方出现了用水告急。城市平均日缺水量达1600万m3。据统计,1984年我国缺水约770亿m3,全国688个城市就有400个供水紧张。2、资源性缺水与水质性缺水(1)资源性缺水,来源于人口众多、工农业用水量的增加。导致:河流上下游争水、湖泊过渡围垦。(2)水质性缺水水环境日趋恶化也是缺水的主要原因之一。二、对工业的影响

水质量下降,引起工业生产的产品质量下降。缺水造成工业的停产

破坏工业设施

,影响生产。三、对农业的影响

全国农业用水量4195亿m3,占全国用水总量的88%,而灌溉农用水又占农业用水总量的95%,对农业的影响主要是污灌,污灌有利也有弊,弊为污水进入农田后,一部分被植物吸收,大部分累积于土壤,当有毒受害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农作物出现有害症状。主要症状为:粮食减产、出现“镉米”、“铅米”、“砷米”。四、对水产资源的影响

鱼类大幅度减产,捕捞量下降。

急性死鱼事件时有发生。

鱼质量下降,畸形变异,异味等,降低食用价值。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以水为媒介的疾病.传染病(伤寒、痢疾、阿米巴、甲型和乙型肝炎等).受化学污染引起的病(克山病、大骨节病、地甲病等,此外还有一些重金属,有毒化学品污染).我国主要的水媒疾病(肝吸虫病、姜片虫病、蚊媒传染的疾病等)我国人口中约有60%的人在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第六节水体污染控制与防治一、水体污染的防治与管理1、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1)建立生态观念,保护水环境大型水库建设地下水开采小河流渠道化湖泊的保护小流域治理

(2)制定法律、标准及划分功能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制定水质标准

划分功能区2、水环境污染管理措施

(1)建立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水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标准和制度;(2)编制各种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总体规划;(3)实行用水收费和排污收费制度;(4)减少耗水量二、水污染基本控制技术1、处理目的目的:对废水中污染物以某种方法分离出来或将其分解转化为无害稳定的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