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导论2_第1页
景观设计导论2_第2页
景观设计导论2_第3页
景观设计导论2_第4页
景观设计导论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安排:一景观设计是什么?二景观设计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三景观设计是关于什么的设计?四如何做景观设计?五居住区景观设计六城市开放空间设计七城市绿地景观规划八作业布置及论文辅导景观设计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景观设计思想的发展)研究脉络欧美园林设计东方西亚横向轴线古代(BC3500~AD470)中世纪(AD470~AD1450)文艺复兴时期(AD14世纪~AD17世纪)近现代(AD19世纪~AD20世纪)当代(21世纪以来)纵向轴线现代景观设计古代(公元前3500年~公元470年)巴比伦、埃及和波斯(BABYLON,EGYPT,ANDPERSIA)

这一时期,园林布局来自于漫长的农业实践,基于菜园形式的景观原型显现出来,体现了社会需求对于休闲活动的发展。此时的园林特征上,出现了花坛、灌溉渠道和水池、规则种植的树木以及围墙。在所有者的角度上看,一般为国家首脑、贵族及官员。他们把宫殿和官邸建设在花园之中,花园一方面是他们财富和身份的象征,另一方面是追求享乐和天堂的象征。古代(公元前3500年~公元470年)巴比伦、埃及和波斯(BABYLON,EGYPT,ANDPERSIA)古代(公元前3500年~公元470年)巴比伦、埃及和波斯(BABYLON,EGYPT,ANDPERSIA)

西亚地区,是最早出现人类文明的地区之一。这里孕育了两河文明,出现了人类早期的文字、城市建设、法律制定以及陶器工艺品,同时在天文和宗教神话方面也有所贡献,为后世流传。两河文明地处现在的西亚、北非、东欧之间,涵盖了约旦、叙利亚、伊拉克、伊朗、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埃及、土耳其以及希腊的部分领土。巴比伦、埃及和波斯(BABYLON,EGYPT,ANDPERSIA)古代(公元前3500年~公元470年)

两河流域,指的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到古巴比伦时期,其范围扩大至如今叙利亚草原和约旦河,形成“新月沃地”;在亚述帝国时期,其范围再次扩大到埃及的北部区域。古代(公元前3500年~公元470年)巴比伦——空中花园

一提到巴比伦文明,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空中花园”,它是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为他美丽的米底国妻子而修建了。它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但它仅存在于历史记载和考古发掘中。由于花园比宫墙还要高,给人感觉像是整个御花园悬挂在空中,因此被称为“空中花园”,又叫“悬苑”。

巴比伦——七曜塔与伊斯塔门古代(公元前3500年~公元470年)

除了为人熟知的“天空花园”外,巴比伦还有七曜塔,也称通天塔,即《圣经》中提到的“巴比塔”;伊斯塔门是巴比伦城的八个城门中最壮丽的一个,如今只有在德国柏林的帕加马博物馆有重建版。古代(公元前3500年~公元470年)巴比伦——推荐影片《亚历山大大帝》阿美诺菲斯三世(前1514年-前1425年)时代一位大臣陵墓中的壁画,描绘了奈巴蒙花园中的情景,这是当时宅园的典型形式:矩形的水池位于园中央,池中有水生植物和动物,池边中有芦苇和灌木,对称式布局;行列式种植的椰枣与石榴、无花果及别的果树有规则的间植;女佣正在角落里的小桌子上摆放果篮和酒壶,反映出此时埃及的宅院完全是一种游乐和生活的环境。

古代(公元前3500年~公元470年)埃及——宅园古代(公元前3500年~公元470年)埃及——宅园

从古埃及石刻的石刻中,描绘了宅园一般位于河流边,便于园中水池的灌注。宅园大门采用塔门的形式,临河开启,两侧各有一扇小门。园中有埃及榕与棕榈呈行列式间植为宅园带来宜人的阴凉。住宅位于园的后部,由两侧藤架式园门进入。矮墙将全园分隔成几个小空间,住宅前方两侧各有一凉亭,笼罩在树木的阴影之中。这种将园林分隔成数个小型封闭性空间的布局方式,与后来的伊斯兰园林很相似,也许是为不同家庭成员的使用要求而设置的,同时也易于形成隐蔽和亲密的空间气氛。

古代(公元前3500年~公元470年)波斯——宫殿花园

波斯园林的主要设计理念结合了两河流域文明和拜火教等文化元素,形成了四大元素--天空、水、大地、植物的象征意象,所有园林都分为四个部分,并且水在园林的灌溉与装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楼台、亭榭、墙垣以及精密的水流灌溉系统是园林的重要特征,对后来的西班牙园林和印度园林都有影响。古代(公元前3500年~公元470年)波斯——宫殿花园古代(公元前3500年~公元470年)波斯——宫殿花园古代(公元前3500年~公元470年)巴比伦、埃及和波斯(BABYLON,EGYPT,ANDPERSIA)

西亚早期的园林设计产生于古老的两河文明,是不同文化的尝试,经过想当长时间的演变,最终走向了两种类型:

意大利园林和伊斯兰园林古代(公元前3500年~公元470年)中国、日本(CHINA,JAPAN)

东方,是第二个主要的文明摇篮和园林设计的发源地。中国作为文明的中心,其园林设计的思想影响到了周边各国。在东方园林的设计思想中,主要体现了对宗教观念的表达、对自然和生命的理解、对自我的思考。在造园手法上,通常是对外封闭的花园,在园内布满了山(石材)与水(水池)以及植被,每处景色都充满了象征意义。古代(公元前3500年~公元470年)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反映了中国不同时期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长期以来儒家思想一直统治着中国传统的社会及政治制度的规则、习俗和礼仪。其最明显的代表,即是中国历代的皇城建设,例如北京的紫禁城。古代(公元前3500年~公元470年)中国园林

随着中国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以及佛教等宗教哲学思想的引入,逐渐打破了儒家思想统治下沉闷的人际关系,转而对自然的敬畏和冥想的增强,使中国人对自然景观和自然法则产生兴趣,追求“意境”的表达。古代(公元前3500年~公元470年)中国园林

与此同时,中国本土的宗教文化“道教”,深刻地影响着绘画、诗歌和造园等艺术活动中。其中“阴阳”的观念,认为宇宙是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平衡之中,“阴”与“阳”是一种对立的和谐,如同山与水、男与女。古代(公元前3500年~公元470年)中国园林

道家文化的哲学思想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后来发展为“道法自然”的思想,以及推崇的神仙传说,造就了影响中国传统园林深刻的“一池三山”造园方法理论。传说东海之东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这影响了秦汉以来历代宫苑的建设,并且对后世的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园林——颐和园古代(公元前3500年~公元470年)古代(公元前3500年~公元470年)中国园林——颐和园

颐和园中的“一池三山”是将昆明湖用筑堤的办法分成三个小水面即西湖、养水湖、南湖,每个水面中各有一岛,西湖中有治镜阁阁岛,养水湖中有藻鉴堂山岛,南湖中有南湖岛,形成湖、堤、岛一个新的“一池三山”形式。并且在塑造三个大岛的同时,还在南湖大水面上增添了三个小岛一一知春岛、小西伶和凤凰墩,三个小岛都各有千秋。古代(公元前3500年~公元470年)中国园林——杭州西湖古代(公元前3500年~公元470年)中国园林——杭州西湖

杭州西湖也可寻到“一池三山”的影子。外湖西部有三岛,南面最大的为“小赢洲”,中间的为湖心亭,最北为阮公墩。三潭印月水域由桥堤分隔成四大块,呈“田”字形,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犹如仙山琼岛,故称“小赢洲”。湖心亭居全湖中心,环岛皆水,古人称之为“太虚一点”。“湖心平眺”乃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

古代(公元前3500年~公元470年)中国园林——苏州拙政园古代(公元前3500年~公元470年)中国园林——苏州拙政园

苏州拙政园不仅是城镇私家园林的代表,同时也体现了“一池三山”的运用。拙政园五分之三的水面中三岛布列,起到了分割水面,丰富景观的作用,形成了山因水活,水随山转之意境,颇有清幽、开朗、明静的自然山林风味。古代(公元前3500年~公元470年)中国园林

中国的理想住宅带有一个封闭的花园(无论帝王和民间)。这座花园用于娱乐、休息、学习和冥想、用来欣赏自然的过程和自然美。它是隐秘且安静的,所有的要素和安排配置都具有象征主义特色。水,作为一种对土地平衡的要素,对于完美和谐是不可或缺的;其不断变化的外观代表宇宙的不断运动。石,包含“道”所有创造性的力量,是荒野和山脉的象征。植物,象征着宇宙中生命的存在。整座园林就是宇宙的象征,这一传统意义深刻地影响着东方园林的设计思想,并在传承中得到发展和演变。古代(公元前3500年~公元470年)日本园林

日本早期的园林设计思想,受到中国的影响非常大,园林作为帝国朝臣的游乐场所,主要包含有长寿和纯洁的象征意义。后来佛教的传入,禅宗美学在动荡的战乱时代,能够使观赏者在寺庙园林中寻找心灵的平静。随后由皇室兴起的“漫步园林”是对中国园林理念的回归,而象征意义却不同,更多的是强调空间幻想和景观的连续性。古代(公元前3500年~公元470年)日本园林——龙安寺

位于日本京都的禅宗古寺龙安寺,是枯山水园林的代表。龙安寺方丈堂前的枯山水占地呈矩形,面积仅330平方米,庭园地形平坦,由15尊大小不一之石及大片灰色细卵石铺地所构成。观赏者在砂、石的形式之外思索龙安寺布道者的深刻涵义。

古代(公元前3500年~公元470年)日本园林——龙安寺古代(公元前3500年~公元470年)日本园林——神社

讲到宗教信仰,在日本除了佛教外,就是其本土的神道教对日本的社会文化影响最深。神社做为神道教的信仰中心,也是日本人的精神图腾。神社的规模根据供奉的神明或人物,大小也有不同。在现代来说它们构成的日本独特地域景观要素。古代(公元前3500年~公元470年)日本园林——神社古代(公元前3500年~公元470年)日本园林——推荐电影《艺妓回忆录》古代(公元前3500年~公元470年)日本园林——桂离宫古代(公元前3500年~公元470年)日本园林——桂离宫

建于江户时期的桂离宫,不仅是“漫步园林”的代表杰作,同是阐释了日本住宅与园林的综合理念。散布在园林中各景观要素,充满了象征主义和暗喻手法。这一复杂的景观及其展现的景色充满了审美体验并创造了冥想的机会,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园林的原型。古代(公元前3500年~公元470年)日本园林

理想的日本住宅庭院,由木制的高围栏围合着,主要房间看到的是园林内部的主要景观,若能看到外部的山水即是完美。日本园林给居者提供了一个静怡、清爽与安详的冥想环境,也是一种自然的象征,还是对景观的联想式表现。古代(公元前3500年~公元470年)古希腊和罗马

古希腊和罗马的园林设计思想,此时的建筑艺术非常发达,城镇的公共空间多以建筑围合形成广场;而园林则多出现在城郊以庄园的形式出现,借用周边的自然环境,达到其园林的象征意义。古代(公元前3500年~公元470年)古希腊和罗马——阿德利阿纳庄园古代(公元前3500年~公元470年)古希腊和罗马——阿德利阿纳庄园

阿德利阿纳庄园,建于公元117年至138年,是罗马皇帝的寝宫,包含了大量的建筑群,水池和雕塑的园林组群。其布局内包括一片森林园区称为“坦佩谷”,象征传说中奥林匹斯山脚下的传奇森林。这也说明了古罗马人的园林设计观点是崇尚大自然并将其作为鲜明的象征符号。中世纪(公元470年~公元1450年)伊斯兰(ISLAM)

伊斯兰文明的发展源于古波斯和两河流域,因此在园林设计思想方面会受一定影响,而更重要的是其宗教思想的内涵,结合艺术发展、愉悦定义在园林设计上应用,彰显着财富和权利。然后归根结底,伊斯兰园林的概念最初源于天堂的影响,即《古兰经》中描素的充满牛奶和蜂蜜的肥沃土地。中世纪(公元470年~公元1450年)伊斯兰——胡马雍陵中世纪(公元470年~公元1450年)伊斯兰——胡马雍陵

胡马雍陵,位于印度新马德里的东南郊。它是印度莫卧儿式建筑的开拓者,巧妙地结合了伊斯兰和印度教的建筑风格,开辟了新的伊斯兰建筑风格。水渠作为象征四条生命之河,将园林划分为矩形的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又通过几何的铺装划分出9个种植区域,种植不同象征意义的植物。中世纪(公元470年~公元1450年)西班牙(SPAIN)

公元8世纪,穆斯林将其势力扩大至西班牙南部地区,在那里穆斯林居民被称为“摩尔人”,他们拥有先进的灌溉技术并受古罗马遗迹的启发,形成了西班牙独特的园林空间。因此,西班牙语中伊斯兰园林是古罗马的小庭院与伊斯兰空间划分和象征含义的结合。中世纪(公元470年~公元1450年)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中世纪(公元470年~公元1450年)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

阿尔罕布拉宫,整体建筑在高地之上,通过窗户不仅能欣赏优美的风景,同时室内通风良好,再加上庭院的水池与水渠穿插流经建筑物,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空调体系。西班牙的伊斯兰园林是被建筑包围在庭院之中,这与之前的波斯带围墙的园林有一定的区别。西班牙风格的园林,对后来的殖民地墨西哥和美国加利福尼亚等地区也有一定的影响。中世纪(公元470年~公元1450年)欧洲

中世纪的欧洲,充满了动荡、瘟疫和战乱,城镇作为娱乐的园林空间很少见。而在防御坚固的城堡要塞以及宗教圣地的修道院,墙内可用的户外空间都被种满了果树、蔬菜、草药和粮食作物。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世纪~17世纪)印度

在印度,由突厥后裔建立的莫卧儿王朝统治着现印度一半以上面积的地域,他们在克什米尔建立了夏宫,开启印度的伊斯兰园林设计思想的篇章,即“莫卧儿园林”。这一时期,莫卧儿园林,又可分为两大分支,一是代表着非正式的生活居住场所的克什米尔花园,利用台地关系和充足的水源形成大面积的水池和瀑布喷泉;另一分支代表是莫卧儿王朝的墓园,具有天堂的象征意义。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世纪~17世纪)印度——夏利玛花园印度——夏利玛花园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世纪~17世纪)

代表克什米尔花园的夏利玛花园,花园占地20万平方米,四周有高墙围绕,园内有三座带阶梯的平台,利用台地高差做成大理石的瀑布,利用水渠形成园林轴线。这里既是王室的娱乐场所,也是皇帝及其随从前往拉合尔时居住的行宫。印度——泰姬陵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世纪~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世纪~17世纪)印度——泰姬陵

泰姬陵全称为“泰姬·玛哈尔陵”,位于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城邦的阿格拉城内,是莫卧儿皇帝沙贾汗为纪念他心爱的妃子所建,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等构成,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泰姬陵是印度穆斯林建筑园林艺术最完美的瑰宝,是世界遗产中的经典杰作之一,被誉为“印度明珠”。

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世纪~17世纪)意大利

意大利作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中心,贵族、艺术家和商人开始从古罗马帝国寻找设计的灵感和导向,园林被设计为理性的静居处,是学者和艺术家纳凉和畅谈之地。由于意大利多山地,故此别墅建筑一般都建在山坡上,建筑通过廊道与园林结合起来,通过平台、楼梯来处理高差关系。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世纪~17世纪)意大利——梅第奇别墅

梅第奇别墅是阿尔伯蒂原则的早期代表,它坐落于佛罗伦萨城外的山坡上,通过多处筑台来形成建筑的基础,建筑通过凉廊和拱廊连接到园林。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世纪~17世纪)意大利——埃斯特别墅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世纪~17世纪)意大利——埃斯特别墅

埃斯特别墅位于罗马40公里外的小城蒂沃利,这里涵盖了所有典型的意大利园林基本特点。埃斯特别墅主建筑物在高地边缘,后面的园林建在陡峭的山坡上,并被分作八层,每两层间落差达50米。在贯穿全园的主轴以及分布左右的次轴上,遍布高大的植物、错落有致的花坛和各式喷泉。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世纪~17世纪)意大利——兰特别墅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世纪~17世纪)意大利——兰特别墅

兰特庄园地处高爽干燥的丘陵地带,1547年由著名的建筑家、造园大师维尼奥拉设计,修筑于美丽的风景如画的巴涅亚小镇,历时近二十年,是一座堪称巴洛克典范的意大利台地花园。它的园林布局呈中轴对称、均衡稳定、主次分明,各层次间变化生动,由四个层次分明的台地组成:平台规整的刺绣花园、主体建筑、圆形喷泉广场、观景台点。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世纪~17世纪)意大利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园林,通过巧妙楼梯设计和地筑台处理地形高差,通过雕塑来装点园林,强调人工修建精致的植被,以及瀑布和喷泉的设计,都是不可或缺的景观要素。然后这些工艺性极高的园林要素,与周边自然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感,成为景观设计中满足视觉感官的基本要素。这种细部与基地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多样化的惊喜,还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整个园林。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世纪~17世纪)法国

法国的园林在文艺复兴初期,受到意大利园林设计思想的影响,由城堡花园演变而来。法国园林具有强烈的轴向布局、对称、比例精确的特点并且视野广阔,反映了当时的法国财富积累,国力强盛,社会结构严密以及人定胜天的观念。若在园林中打猎,需要从中心点辐射出小径,这样既保证了视线又提供了便利,这种“星形”模式后来被应用到园林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中,如凡尔赛宫、巴黎城市规划核华盛顿城市规划设计等。法国——枫丹白露离宫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世纪~17世纪)法国——枫丹白露离宫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世纪~17世纪)

枫丹白露离宫是法国国王佛朗索瓦一世在意大利艺术家帮助下,重建并装饰了宫殿,并且在护城河外设置了花园。是早期法国园林效仿意大利园林的代表。法国——维孔特城堡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世纪~17世纪)法国——维孔特城堡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世纪~17世纪)

沃·勒·维孔特城堡是建筑和园林完美结合的例子,整个庄园的面积约3.9平方公里,而真正花园只占据了宫殿周围较小的区域,宫殿四周依旧延续了具有象征意义的护城河,整体轴线分明,平面布置对称、紧凑且简洁。法国——凡尔赛宫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世纪~17世纪)法国——凡尔赛宫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世纪~17世纪)

凡尔赛宫,是维孔特城堡的扩大版。全宫占地面积达到111万平方米,虽然花园本身相对于整个片区并不大,但其轴向一直延伸到景观内,与狩猎线路形成“星型”交叉点,并由此辐射开来。森林包围的中央开放空间两侧是各式各样的花园、喷泉、小剧场以及充满想象的建筑,供国王和贵族们娱乐、外交和政治生活。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世纪~17世纪)法国

法国花园的设计原则:明确的中轴线引向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