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直接投资主体_第1页
国际直接投资主体_第2页
国际直接投资主体_第3页
国际直接投资主体_第4页
国际直接投资主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际投资学第三章国际投资主体第三章国际投资主体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跨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2.认识跨国公司的特性与作用3.掌握跨国公司国际技术转让的策略本章内容提纲第一节

跨国公司的概念及其特征

第二节跨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第三节

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及其演变第四节跨国公司对投资的主要类型第一节

跨国公司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跨国公司的定义(一)跨国公司的名称从事跨国经营活动的企业有许多种不同的名称。有的学者认为这些名称不能通用;有的学者认为这些名称大同小异,可以相互通用。常见的名称有:国际公司、超国家公司、多国公司、跨国公司。这些名称都在强调其“多国性”,以区别于那些只在一个国家内经营的“单国性公司”。一、跨国公司的定义(二)跨国公司的定义

1、定义由于划分的标准不同,研究问题的角度不同,名称定义也就不同,就是同一标准,定义也不会完全相同。对于跨国公司的划分标准有这样几种:(1)结构标准凡采用“地区分布”、“生产或服务设施”、“所有权”等作为划分标准的,都属于结构性标准。地区标准: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国家的数目,最开放的学者认为,只要是在两个(含两个)以上国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就可以称为跨国公司,持保守观点的学者认为要在六个以上的国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才可以称为跨国公司。生产和服务设施分布标准:在多个国家拥有生产和服务设施。所有权标准:只有公司的资产为一国以上的公民所拥有。按此标准,有许多大型的公司已经实现了生产经营上的国际化,也在多个国家拥有分支机构,但其所有权仍然只属于某国公民,因此不能算作跨国公司。(2)营业标准该标准强调公司海外活动必须在其经营活动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按此标准,公司在海外的生产、销售、利润及拥有的资产与雇员的绝对数额占总公司的百分比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该公司才能算作跨国公司。但此数据应该是多少,则无统一的说法。(3)行为标准行为标准是指企业在经营和决策时的心态、思维方法和战略取向。公司要从全球性的战略目标和动机出发,能够公平地对待和处理世界各地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公司经营活动从一国走向多国,直至定位于全球化目标。定位全球化目标,一般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民族中心。在此阶段,公司业务活动以母国为中心进行决策,优先考虑母国企业的利益,按母国的处事方法开展经营。第二阶段:多元中心。公司所有决策,既考虑母国的利益,也兼顾众多国外子公司的要求,其好处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环境优势。第三阶段:全球中心。公司所有的决策,出于“全球思维“、”全球心态“,以全球利益为目标,母国企业和国外企业相互配合、相互依存、协作经营。公司只有进入”全球中心“,才称得上真正的跨国公司。10跨国公司的定义应该是:具有全球性的经营动机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实体,并将它们置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国际经济组织。跨国公司的总部不一定设在本国,可以设在对本公司发展最有利的地方。跨国公司从本质意义上来讲是没有国籍的全球性企业。但就跨国公司所在地来看,90%以上的跨国公司总部设在发达国家,不到1%的总部设在中欧和东欧,8%的总部设在发展中国家。二、跨国公司的特点

(一)生产经营活动跨国化

(Internationalization)

跨国公司由于在两个以上的国家经营,必然会超越国界,并且对它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国际化安排,在国外多个国家新建或收购企业,利用各地的资源和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合理安排生产,以实现成本的最小化。(二)实行全球战略(GlobalStrategy)具有全球性战略目标是跨国公司区别于国内企业的重要特征之一。跨国公司具有共同的战略,各公司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运营。跨国公司以国际市场为目标,在世界范围内配置生产力。它通过对公司所处的竞争环境和公司的竞争优势的分析,充分利用各国和各地区的优势,制定全球性的经营战略,确定产品方向和子公司的规模与地区布局,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跨国公司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必要时要牺牲个别子公司的利益。跨国公司经常利用转移价格的方式在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转移利润,以实现避税和融资的目的。例如,埃克森公司的全球策略是:在发展中国家取得廉价原油,在发达国家和国内提炼加工,就地销售以取得最大利润。14(三)公司内部一体化原则(Internalization)跨国公司为了保证实现全球战略,在公司的组织管理上实行(大小)集中的管理体制。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是董事会,子公司的投资,资金筹措,人事安排等重大问题都由总公司决定,凭借现代化的交通和通讯工具,跨国公司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组成一个整体,形成内部一体化的独特的经营体系。如采购一体化、生产一体化,营销一体化,新产品新技术一体化,财务一体化。所有国内分支机构和子公司的经营活动都必须服从总公司的利益,在总公司的统一指挥下,遵循着一个共同的战略,合理利用人、物、财,实现全球性经营活动。16

(四)多元化发展(Diversification)多样化表现在:经营策略灵活、活动方式多样、产品多样化等。跨国公司都有周密的经营策略。但是公司的经营策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取决于当时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式,东道国对跨国公司的政策,跨国公司本身的实力以及在竞争中的地位。经营策略灵活性是他们的共同特点。例如,美国跨国公司在石油业的投资。20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国有化运动,使石油跨国公司受到了冲击。在这种形式下,石油跨国公司投资策略灵活,为避免资本被没收的危险,大量抽回在中东的投资,增加对发达国家和本国的投资,并把投资重点由国外转向国内。跨国公司的其他策略也是随着形式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经营策略的灵活性,这是一般公司无可比拟的。18

三、跨国公司的作用

1.推进生产国际化。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安排生产,从而将世界各国经济紧密联系起来。把原本在一个国家内部可以完成的工作,被分配到世界各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促进并控制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跨国公司内部的贸易属于国际贸易。3.推动了国际资本流动。国际直接投资中绝大部分是由跨国公司完成的,跨国公司的各个分支机构之间的内部贸易、资金划转等引起的资金跨国流动数量巨大。4.促使科技的开发和利用日趋国际化。跨国公司资金实力雄厚,在全球招揽人才、置办设备,利用各国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科技开发,加快了科技进步的步伐。并且跨国公司通过内部贸易在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进行技术转让,加快了先进科学技术的国际传播。20第二节跨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萌芽阶段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逐渐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今:迅猛发展阶段根据《世界投资报告》的统计,全球跨国公司的数量约为8.2万家,拥有约80万家的国外分支机构。2010年,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带来的增值金额约16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的四分之一。跨国公司外国子公司的产值约占全球GDP的10%以上和世界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一、跨国公司的产生十六世纪全球范围内有些公司就开始了跨国经营活动。四百多年的跨国经营的历史并不能说明就是跨国公司的历史,因为在16——18世纪,欧洲的英国、荷兰、法国商人就活跃于海外经营贸易,他们的主要活动就是进行商品交易,而很少从事产品的制造活动,这种跨国经营企业与现代意义哂纳感的跨国公司在本质上有着根本的区别。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是随着国际直接投资导致跨国生产制造活动的产生而出现的。因此,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的雏形是在19世纪下半期形成的。

二、跨国公司的发展

跨国公司的发展演变简要如下:

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以前是跨国公司的雏形阶段从18到19世纪,殖民地时代的海外经营活动已经开始了从商品贸易向生产经营的转变。

2、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是跨国公司的成型阶段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六十年代,是现代跨国公司突飞猛进的扩展和美国跨国公司称雄于世的阶段

4、七十年代以来是“大三角”国家跨国公司“三足鼎立”(美、日、西欧),跨国公司形成全球网络的发展阶段。

三、二战后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发展的原因

(一)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宏观条件1、科技革命引起的社会生产力大发展是其大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几次科技革命:18世纪末发生的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科技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的以电力为代表的第二次科技革命;20世纪50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深度上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科技革命。不断取得新的技术突破,以及这些科技成果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引来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首先促进了交通、通讯的计算机化,这些条件为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生产带来了物质前提。由于采用了新型的国际交通和通讯工具,大大缩短了国家之间的空间距离并为加强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起着重要作用。因为跨国公司规模比较大,一家大的跨国公司,有几十家,甚至上千家子公司分布在世界各地,如果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要管理好这样庞大的公司是相当困难的。有了电传电视和计算机系统,可以把公司各部分紧密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并由母公司对相隔数千公里以外的子公司的生产、销售、财务活动等及时进行指导、控制和协调,以保证跨国公司的集中管理。25

2、国际分工的新发展是其大发展的客观前提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的现象,也是国际经济交往的客观前提。战前的国际分工是以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关系为基础的,在工业国、农业国和矿业划分上的国际分工。这种旧的国际分工形成了“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对立,也造成了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进一步发展的客观障碍。战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新的国际分工在地域范围上不断扩大,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及其发展使各国在产业部门之间分工多样化。国际分工的这种深度发展改变了以往那种工业国、农业国、矿业国的简单分工,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根据产业发展递进规律而进行较复杂的分工。27例如,在同一部门按不同型号产品,按不同的工艺流程或不同工序而进行的国际分工。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拖拉机,是在比利时的工厂生产传动装置,在英国的工厂生产引擎和泵(beng)压装置,在美国的工厂生产变速齿轮系统,然后提供部件,装配成完整的拖拉机。283、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为跨国公司扩大国际直接投资活动提供了渠道新技术革命促进的生产力大发展在世界经济生活中造成的最终结果是经济生活的国际化。当代国际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全封闭的状态下求得生存和发展,国际间的经济相互依赖加强,具体表现为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国际经济一体化反映了当代经济生活国际化的要求,它既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进行大规模国际直接投资,组织跨越国界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结果,又为其更大规模的展开提供了通畅的渠道。国际经济一体化有以下几个方面:30(1)生产国际化

生产国际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力的发展突破了国家疆界的限制和束缚,开始了使各国的社会再生产日益密切的过程。现代生产由于国际分工和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上的发展已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国际生产。现代大企业的全部生产过程往往分解到了多个国家进行,即由某个或某些国家的企业为产品的生产提供原材料、不同的零部件和半成品而在另一个或一些国家去进行装配和出口、销售。由此,国际经济联系已不局限于商品流通领域,而必然进入到生产领域,大大加强了生产国际化趋势。(2)资本国际化资本国际化是当代生产国际化过程的必要条件,也是生产国际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生产国际化的过程同时就是资本国际化的过程,资本国际化又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生产联系。资本国际化的内容包括生产资本的国际化、货币资本的国际化和商品资本的国际化。生产资本国际化如上所述是生产国际化的体现,它必然要求货币资本国际化。货币资本的国际化表现为资本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使用,也表现为资本构成的国际化,即资本来源的多元化。这种发展同时要求资本市场实行国际化,即作为国际资本以货币形态进行交易和流通场所的国际金融中心迅速发展并在全球范围内实行连锁作业。

(3)生产关系国际化和经济调节国际化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另一个方面是生产关系的国际化。由于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生产力也国际化了。生产力的国际化必然在生产关系上起作用,导致生产关系的国际化,即资本占有的所有制形式的国际化。具体而言,二战后跨国公司这会总全球范围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现代企业形式的蓬勃发展,就是现代生产关系国际化的表现。以世界范围的资本占有形式产生的跨国公司的企业形式,不仅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很普遍的现象,也为不同社会制度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所采用。随着上述各种经济生活国际化现象的加强,在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提高的同时,相互之间的矛盾与竞争业在发展。为调节矛盾、维护共同的利益,超国家间的经济调节也在逐步加强,联合干预措施正被广泛采用。在对待跨国公司的国际直接投资问题上,世界银行外国直接投资待遇指南提出了公正和公平待遇、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的一般标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内对外签定了许多双边投资条件,1992年底条约总数已达506个之多。经济调节国际化的加强,一方面对跨国公司和国际直接投资的行为做了规范,另一方面对跨国公司和国际直接投资的扩展起到了保护和鼓励的作用。34

4、发达国家的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资本过剩、政府鼓励对外投资是其大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过大规模的企业合并浪潮。如美国丛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就已经历了三次大的合并浪潮,使原有公司规模不断扩大;西欧国家和日本的生产和集中程度也很高,战后这些国家的生产和集中进一步加强,例如:电子行业的国际商业机械公司一家独揽了美国电子计算机市场的60—70%;日本的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公司,三菱重工业公司、新日本钢铁公司等大公司在本行业中占有绝对统治地位。这些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企业在垄断了国内市场之后,要求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越出国界,寻找新的投资场所和销售市场,一般情况是,企业规模越大某行业的市场能力超出有支付能力需求的程度就越大,使国内有利可图的场所越来越狭小,资本过剩问题越来越显得尖锐,它们就越迫切要求向国外扩张,以牟取高额利润。所以,生产进一步集中,垄断进一步加深,为过剩资本寻找新的有利的投资场所,这是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36发达国家鼓励跨国公司向外扩展进行直接投资的主要措施有:(1)组织国营或公私合营的跨国公司从事海外扩展以分担风险;(2)向跨国公司的国外直接投资提供融资便利和投资风险保证;(3)向跨国公司开拓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提供研制经费;(4)对跨国公司的海外利润的税收上给予优惠,并鼓励在海外的利润再投资;(5)利用提供国际发展援助的机会,诱使受援国接受有利于本国跨国公司投资发展的条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1999那月《中国投资与建设》报道:荷兰政府捐款用于淮河全流域建设2座城市污水处理厂。荷兰的跨国公司及跨国银行在中国投资时,较受欢迎)(6)收购原来私人资本经营亏损的垄断企业实行“国有化”,更新设备,提高其竞争能力,等等。38

5、发展中国家需要引进外资,促进其大发展战后殖民体系的瓦解,使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获得了主权独立,帝国主义为了在新的条件下继续维持其统治,就利用跨国公司作为工具来保住在发展中国家原有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硬的不行,只好来软的)。而这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资金缺乏、技术落后、人员素质低下、管理经验不足等困难。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进行国外直接投资时,往往将资本、技术、培训、贸易和环境保护等结合在一起,进行一揽子活动。因此,发展中国家希望在尊重自己国家主权的前提下,吸引跨国公司进行投资。一方面,外国资金的流入填补了发展中国家国内“投资—储蓄”缺口,从而获得了经济发展所急需的资金;另一方面,外国直接投资常常会伴随着物化了先进技术的新型成套设备的引进,提高了现有资本和新增资本的生产力;而且,外国子公司较高的资本—劳动生产率会对发展中的东道国国内投资效益带来积极影响,进而通过竞争压力,示范学习效应和对当地人力资源的开发,以及与当地供应商和消费者的前向、后向联系等,促使企业提高效率,同时,跨国公司的庞大贸易网络为发展中东道国的出口增长提供了便利,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外汇的增加,等等。基于以上利益,发展中国家纷纷制定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也就为跨国公司的国际直接投资的扩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40

(二)跨国公司进行国际投资的微观动因

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直接投资,不仅是受外部宏观条件的促进,影响和引诱而发生的,更重要的是从企业自身利益,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角度来运作的。因此,还应从微观方面,即企业自身进行探讨。由于企业自身具有某种优势和所处的具体环境的差别,因此,使得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完全相同的直接投资动机。这些动机主要是说明投资者为什么要进行某一特定类型的投资,即决定具体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或者是投资的直接目的。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直接投资从根本上说是服从其经济目标,而非超经济的政治或其他目标,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可以将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因)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开发和利用外国自然资源要获得国外的自然资源的最可靠的方法是在其产地进行投资。尤其在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初期,正处于急速膨胀的世界工业需要大量石油、矿产品及林业等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而国内的资源供应远远不能满足其需要。企业为寻求稳定的资源供应,最佳的选择就是进行直接投资,开发国外自然资源。也可以说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企业生存层次上的投资动机。2、利用国外廉价的劳动力、土地等资源,降低成本劳动力的转移受到许多方面的限制,而土地是不可能移动的,于是投资者要利用其他国家这方面廉价资源,就只能采取直接投资方式,直接利用低成本的投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果。这一动机不仅限于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而且也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中。通常这种投资大多出于企业维持其竞争力的需要,是一种防御层次的投资活动。

3、分散和减少企业面临的风险这种投资称为分散风险型投资。从经济方面看,这种分散风险型的投资可以取得较为稳定的收益。就一般意义而言,直接投资的这种动机是出于对国际投资的考虑,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出于国内风险的原因。如有些国家对私人资本有各种限制性规定,或政治经济状况不稳定等等都可能使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所以这种投资也是一种防御性的投资。4、维护和开拓市场根据不同的情况,又可氛围四种:第一种是绕开贸易限制的投资。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企业往往本是出口企业,产品在国内生产,通过出口进入国外市场。由于进口国家实行了贸易限制阻碍了出口的正常进行(为保护进口国国内市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因而企业转向进口国或第三国进行直接投资,维护其原有市场。进入80—90年代,这种类型的投资迅速增加,美日各国企业对欧共体成员的直接投资多数是出于这种动机。这也是一种防御性的投资。第二种是稳定与扩大市场的投资。企业对出口市场开辟到一定程度后,在当地直接投资进行生产,就地销售更为有利,因此导致对外直接投资。这种投资属于发展型对外投资。第三种是为开辟新市场进行的投资。投资企业在东道国原有基本没有市场,通过直接投资才占有一定的市场。这种类型的投资是进攻型的投资。第四种是跟随领头企业而进行的投资。其目的是维持未来的市场份额,以防被其他竞争者所占领,从而保证获取长期最大利润。结果是一家企业向外扩展,其他企业就竟相而动。例如,1984年4月,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刚刚宣布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举办合资企业,5月日产汽车公司就发表了在美国生产小型汽车的计划,日产汽车公司的计划发表仅三天,马自达公司又公布了在美国设厂的计划。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国家也屡见不鲜。西方经济学家海墨和金德尔伯格等称这种投资为“寡头均势”或“跟进投资”,这也是一种防御性投资。

5、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一般集中在发达国家。(取得新产品等,以便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和开发)

6、实现全球发展战略这是当代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到全球化阶段的一种投资动机。跨国公司建立起自己的国际生产体系后,开始以全球为目标,进行世界扩张。跨国公司依据资源和市场的分布情况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灵活、有效和统一的经营,有计划地安排投资、生产、销售和技术开发等活动,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取得最佳经营效果和最大的投资收益率。这种类型的对外直接投资是高级层次的体现。这六种投资动机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除此之外,还有利用现有技术设备,享受国外投资优惠,避税等其他投资动机。这些动机是可以同时并存的。除一般性投资动机机外,还有许多形形色色的特定动机,如20世纪七十年代对在美国投资的外商进行的一次抽样调查中就列出了25种主要投资动机。尽管上述直接投资动机五花八门,各不相同,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追求更大的投资收益,是又其共同的追求最大利润的资本本性所决定的。难以充分实现多样化。四、跨国公司发展的新特点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跨国公司既对经济全球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借助经济全球化浪潮使自己更快地走向世界。1.投资主体多元化20世纪80年代,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即由单一中心(美国)变为多级中心,形成了包括美国、西欧、日本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多元化格局形成的同时,会有一些结构性变化:西欧和日本的海外投资会持续增加;统一后的德国,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会向世界扩大其投资规模;日本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资源约束的进一步扩展,日美、日欧贸易摩擦的加重,西欧统一大市场的形成,都推动着日本扩大其海外投资;欧佩克国家,由于石油价格上涨带来的充足的美元储备,需要在国际市场寻求出路;以韩国、新加坡等国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国也开始大量对外投资。2.经营迅速向条件好成本低的国家转移追求高利润的资本的本性,也是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的主要目标。近年来跨国公司偏向于选择投资环境好和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由于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由于经济的长期稳定、现实的和潜在的市场规模都很大,而且投资环境得到不断改善,加上充裕的、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廉价劳动力,中国成为美国和欧洲跨国公司青睐的理想投资地区。在全球500强公司中,已经有近400家在中国投资。中国既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也是它们在亚太地区的一个理想的生产基地。3.强强联合4.研究与开发合作更趋国际化5.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将进一步加强6.跨国联盟将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52第三节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及其演变

一、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体制的类型根据不同的设置原则,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体制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集权与分权的原则,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体制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本国中心型特点:以总公司为中心,管理权高度集中,总公司统一管理国内外各子公司。优点:能充分发挥母公司总部的中心调整功能,较优化地使用资源缺点:子公司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差。2.多元中心型:指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采用“分权式的计划与控制”。特点:总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只保持松散的关系,以许多分部与国外子公司为中心,总公司不直接控制,海外公司拥有较大的自主权。目的:绕过贸易壁垒,促进本国产品的出口。通常在子公司规模不大或总公司对子公司所在国的情况不熟悉的情况下使用此种类型。3.全球中心型上述两种为跨国公司组织管理体制的两个极端,全球中心型则介于二者之间。特点:将管理权限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基本内容:重大决策权和管理权(如发展策略、设立新的子公司、人事安排、资金调度和利润分配等)集中于总公司,权力从上向下贯彻;而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的业务权限(如子公司的经营管理)分散在各个子公司,责任自下而上承担。

二、跨国公司的企业组织形态

(一)公司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无限责任公司(UnlimitedLiabilityCompany):股东对公司债务负无限责任。有限责任公司

(LimitedLiabilityC0mpany):股东对公司债务只负有限责任,即限于股东对公司投入的股本金额,故简称“有限公司“。这类公司具有法人地位,股东人数少,不发行股票,且不得随意转让股权。股份有限公司(LimitedLiabilityCompanybyShareorwithshareCapital)

:股东对公司债务也只负有限责任,也是独立法人,与上述有限公司的主要区别在于可公开向社会让渡其股权,它已成为当代最主要,最流行的企业组织形式。因为它具有以下优点:可公开发行股票,向社会募集资本,故能迅速集中资本,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有限责任,故股东的风险降低;股东容易转让,而且转让后不影响公司的继续存在;股东的所有权与企业的管理职能相分离,有利于公司开展经营。(二)跨国公司法律组织形式

跨国公司最通行的组织形式是股份有限公司。因为它具有不少优点(上面已述)。这类公司通过到海外开设公司或建立子公司开展业务,形成跨国公司。1、母公司(ParentCompany)跨国公司的母公司是指通过拥有其他公司一定数量的股权,或通过协议方式能够实际上控制其他公司经营管理决策、使其他公司成为自己的附属公司的公司。由于股权高度分散,一般不需掌握51%,美国规定只要拥有子公司的10%以上的股票即可。了解:【母公司可分为纯控股公司与混合控股公司:如果母公司只掌握股权或其他有价证券,自己不再从事别的业务活动,而且也不参与被它控制的其他公司的经营管理,这家母公司就叫“纯控股公司“(PureHoldingCompany)。有些国家的法律规定,纯控股公司不得从事工商业活动,也不得直接参与公众进行交易,除了自己的办公楼外,不得拥有额外的房地产。许多母公司既从事参股和控股活动,由经营工商业,故称为“混合控股公司“(MixedHoldingCompanyorHolding—OperatingCompany)。混合控股的方法不仅盛行于制造业,也进入了金融业。一般说来,跨国经营中的母公司不是纯控股公司,但可以看作是混合控股公司。但母公司参与子公司的经营管理,主要指在方针、战略上的参与,而不是日常业务操作。】2、分公司(Branch)分公司是跨国公司根据战略需要在国外设立的、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分公司尽管叫公司,但非实际意义的公司。法律特征主要是:不具备法人资格,不能独立承担责任,由总公司承担分公司的一切行为后果,也没有独立的财产,没有自己的公司名称和章程,以总公司的名义受总公司的委托进行业务活动的一个非独立的一个经济实体。总公司对分公司的债务负有无限连带责任。3、子公司(Subsidiary)它是指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受母公司控制,但在经济上和法律上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子公司在东道国注册登记,受东道国法律管辖。它拥有自己的公司名称和章程,实行独立核算,拥有自己的资产,可以独立从事业务活动和法律诉讼。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实际控制通常根据股权安排,母公司对子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即母公司对子公司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上海与泰国正大合资的:上海易初摩托车公司4、避税地公司避税地是指对那些无税或税率较低,并具备有利于跨国公司财务调度和经营的各项设施的国家和地区。避税地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政治上稳定和地理上的便利性任何跨国纳税人都把财产和所得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如果政治不稳定,财产和所得不能得到安全保证,减免税收就毫无意义。方便的交通和通信条件也是避税地必须具有的世界上大体上有三种类型的避税地:第一,没有个人所得税、财产税、遗产税或赠与税,如巴哈马、百慕大等。第二,课税较轻的所得税、财产税等直接税种,同时实行许多涉外税收优惠,如安哥拉、巴林、澳门地区、新加坡等;第三,总的来看,实行正常税制,只是有较灵活的税收优惠方法,如希腊、爱尔兰、加拿大、荷兰等。避税地公司:在避税地注册、经营的跨国公司及将其管理总部、结算总部安排在避税地的跨国公司就成为避税地公司。

(三)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

(一)产品策略1、出口带动投资策略;2、产品多样化策略;3、按产品周期扩展策略;4、生产专业化策略(二)研究与开发策略

1、拨付巨款经费研究开发新技术;2、总公司控制新技术的研究和使用;3、控制技术转让的流向(三)销售策略

1、当产品用途和使用方法在国内外市场完全相同时,产品和销售策略可以不改变,直接将产品推销到国外

2、当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用途不同而使用方法相同时,产品保持不变,销售策略应有所调整

3、当产品用途相同,产品的使用方法不同时,必须调整产品,但销售策略可以不变

4、在不同市场中,当产品的用途和使用方法不同时,必须对产品和销售策略都进行响应的调整

5、当产品的用途与国外相同,但由于产品在国外市场不能使用,产品已不在消费者购买力范围之内时,必须重新设计新产品,并采取新的销售策略

(四)转移价格策略(内部定价策略)

1.转移价格的概念

转移价格是指跨国公司内部交易使用的,由母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制定的价格,它不受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的影响,具有随意性和机密性,是实现全球战略目标的工具。跨国公司的内部交易具有内部商品调拨特征,这也是转移价格能够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由于各国环境因素的差异,公司所面临的公开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或是有缺陷的。这种情况下,公司很难通过公开的市场实现全球利润最大化。因此,越来越多的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投资建立起自己的,由子公司、附属机构和利润中心等构成的内部交易体系,大量地把公开市场上的交易转换成公司内部的市场。通过转移价格可以调整各个子公司的生产成本和销售利润,从税收上看,可以把高税区的利润转移到低税收地区,从而减少整个公司的应交税额,提高经济效益。据统计,当代国际贸易中,跨国公司内部交易已占世界贸易额的比重越来越高。2、转移价格的具体形式(1)通过控制零部件的进出口价格来影响产品的成本如:由母公司向子公司低价供应零部件产品,或由子公司高价向母公司出售零部件产品,来减少子公司的产品成本费用,获取较高的利润。反之,通过母公司向子公司高价出售零部件产品,或由子公司向母公司低价出售零部件产品,来增加子公司的产品成本费用,减少子公司的利润。(2)通过对子公司固定资产的出售价格或使用期限来影响子公司的产品成本费用母公司对子公司提供的固定资产的价格直接影响着摊入子公司的产品成本。母公司对子公司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期限,也会影响到折旧费的提成。如果过多地提取折旧费,则会增加子公司的产品成本;如果过少地计算折旧费,则会减少子公司的产品成本费用。(3)通过专利出口、技术和咨询服务、管理、租赁、商标等劳务费来影响子公司产品的成本和利润如:母公司利用其本系统的金融机构来影响子公司提供优惠的贷款,不受或少受利息,使子公司减少产品的费用。相反,也可通过较为高昂的利息费用来增加子公司的产品成本。(4)利用产品的销售,给予子公司系统的销售机构以较高或较低的佣金、回扣来影响子公司的销售收入。(5)利用母公司控制的运输系统,通过向子公司收取较高或较低的运输、装卸、保险费用来影响子公司的销售成本。(6)向子公司索取过多的管理费用,或额外地将母公司的管理费用摊入子公司的产品成本内。例如:母公司将经理人员的补贴和退休人员的年薪等都摊入子公司的管理费用内,以此来减少子公司的收入。(7)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人为地制造呆帐、损失赔偿等,以此来增加子公司的费用支出。除此之外,跨国公司还有很多隐蔽的办法,可以利用转移价格来影响子公司的成本和利润。跨国公司都有几套帐,有向董事会报告的帐,也有专门对付当地政府的帐。因转移价格隐蔽了子公司经营的真实情况,人们就很难真正辩出跨国公司的那个部门有效果,到底在哪里盈余,又在哪里亏损。3、采用转移价格的目的总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司全球利润最大化。具体的目的有这样几个:(1)减轻所得税负担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分布在世界各地,它们必须按照利润的大小向东道国政府交纳所得税,而各国的所得税法规和税率有较大差别。因此,公司为实现其利润最大化,可以要求在所得税高的国家的子公司,以较高的转移价格从所得税率低的国家的子公司调进生产资料和产品,以较低的转移价格向其他子公司调出生产资料和产品。这样,能够增加在高所得税国家子公司的成本,降低其利润,减少在低所得税国家的子公司的成本,提高其利润,进而从总体上减轻了子公司的所得税负担。一些跨国公司“微笑着亏本”,其中道理就在于此。(2)逃避关税设置关税的目的是保护本国的利益(本国市场)增加政府的收入。一些国家征收的关税较高,这不但会增加子公司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费用,而且还会削弱子公司产品在当地市场的竞争力。这种情况下,公司可以以较低的转移价格向设在高关税国家的子公司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降低征收起点,减少交纳关税的支出。一些国家对产成品征收较高的关税,对半成品或原材料征收较低的关税。针对这样的关税结构,公司可分别以较低的转移价格向子公司提供产成品,以较高的转移价格向子公司提供半成品或原材料,灵活地绕开高关税壁垒,节约关税支出。而当地所在国政府的税收却受到了损失。有些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如瑞士、巴拿马、巴哈马群岛、开曼群岛等。为了引进外资,发展国际贸易,专门设立了工各国自由贸易的避税港。外国公司在避税港交纳的税率低或根本不交纳税金;当地政府对跨国公司的法律管制极为松弛,公司的资金调拨和利润分配有极大的自由。跨国公司为了利用转移价格逃避东道国政府的税收,纷纷在避税港设立象征性的分支机构(根本不需要实在资本,有时仅需要一个人员和一部电话就可以注册登记),有计划地利用转移价格,讲座告诉的资金集中到避税港,以逃避东道国的税收。如,美国的跨国公司有一批零部件需要出口到德国的子公司,可以开出低价卖给设在巴哈马群岛的子公司,再由巴哈马群岛的子公司用高价卖给德国公司。实际上,货物可能由美国直接运到德国。但经过这样一转帐,使在美国的跨国公司因“低价”出售而无盈利(产品销售收入低),德国的子公司因“高价”收购而无盈利。这样,两者的盈利都集中在避税港,整个公司就可以降低税收负担(3)克服外汇风险在浮动汇率制下,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变化较大,很可能使跨国公司蒙受经济损失。采用转移价格,公司可以减少或避免这种风险。例如:公司可以适当地用转移价格把位于外汇风险大或币值下跌国家子公司的产品调往位于汇率稳定或币值上升国家的子公司,由它在当地市场上销售出去,获得坚挺或稳定的货币。如果公司发现某一东道国的货币将要贬值,公司就可以采用转移价格加快在那里的子公司向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的付款速度;反之,公司则可以采取转移价格放慢在那里的子公司向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的付款速度,及时躲避外汇风险。另外,在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子公司很可能因为得不到足够的外汇进口原材料或零部件而不能从事正常的生产经营。为了子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公司可以降低转移价格水平,使子公司能用有限的外汇进口较多的原材料或零部件,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4)保证利润和资金的顺利返回一些东道国由于资金短缺,往往采取征收利润返回税,实行外汇管制等措施限制子公司向母公司返回利润和资金。为减少利润返回时的损失,防止资金周转的失控,公司可用较高的转移价格向子公司提供零部件、专利技术、销售诀窍和管理财务等,并巧立名目向子公司分摊各种费用。这样做的实质是把子公司应返回的利润转化为应向母公司支付的各种费用,同时也可根据公司的需要随时抽调资金。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各国对子公司支付费用所引起的资金流动是不征税,也不加以严格的限制的。(5)抵消战争风险的不利影响采用转移价格可使跨国公司经营策略富于弹性,适应东道国政治因素的变化。例如: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和印度的政治关系恶化,一印度跨国公司不得不将原来从美国购买的零部件改为从英国购买,以保证其在第三国子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为防止因零部件的来源国改变而削弱在第三国子公司的竞争能力,这家公司以较低的转移价格将从英国购买的零部件调给子公司。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发展实行优惠政策,这很可能使外来的子公司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如果跨国公司要进入这样的国家市场,它就用较低的转移价格向在那里的子公司提供支持,帮助子公司挽回竞争劣势。此外,子公司宣布的利润过高,容易引起东道国政府的反感和劳工组织的不满,进而遭到重新谈判甚至征收资产的风险。为防范这种风险,跨国公司可采用转移价格以较低名义利润的方法,掩盖其利润的真实情况。(6)控制市场,增强竞争地位

一是:跨国公司利用转移价格来支持国外子公司的竞争。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地区,母公司向子公司供应原材料、零部件或产品时,往往以较低的价格,使子公司在价格竞争中击败对手。反之,母公司对于那些少数股权控制的子公司往往索取较高的价格,以限制这些子公司的活动。二是:扶植新公司,增强新建子公司的竞争能力。跨国公司可以向新建子公司高价收购,低价销售,使该子公司在当地市场上呈现为盈利可观的良好形象,从而帮助子公司在当地市场打开局面。4、转移价格的主要制定方法(成本法、市场法)

(1)按目标市场上子公司的成本与一定比例的成本加成之和制定;(2)按公司下属最有效益的子公司的成本与一定比例的成本加成之和制定;(3)由有关内部成员单位达成的协议制定;(4)参照与公司独立的其他公司同类产品的价格制定其中的一、二种是以成本为基础制定的转移价格。其合理性是它可以保证子公司乃至整个公司获得一定的盈利,同时也便于操纵转移价格水平。因为可根据需要,选择全部成本、可变成本或边际成本的任何一个作为转移价格的基础,而且成本加成的比例也是灵活变动的。其中的三、四种是按市场交易方式制定转移价格,其优点是它考虑了有关内部成员单位的自身利益和产品的供求情况,而且因接近正常的市场交易价格,受到各国政府的欢迎。据美国的调查报告透露,有2/3的跨国公司主要采用成本加成法制定转移价格,其中又有一半的公司同时以市场法制定转移价格。5、采用转移价格的不足(或困难)采用转移价格意味着在公司内部进行利益的调节,而这种调节是根据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经常发生变化的。在子公司作为独立核算单位时,公司以转移价格调拨的资金、设备和产品,或以某一子公司的盈利去弥补另一子公司的亏损等,都可能挫伤子公司的积极性,同时,以转移价格进行内部交易的结算也不利于考核各子公司的生产经营实绩。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跨国公司要加强内部控制与协调机制,以避免成员单位之间可能产生的矛盾,并可采用双重簿记法,尽可能合理地考察子公司的生产经营实绩。采用转移价格是为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服务的。各国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经常会对跨国公司的转移价格的形成和价格水平进行干预和限制的。美国于1982年通过法律(联邦税法IRC6038A),并处理了直属联邦税务局,由税务官员,经济专家和律师组成的机构,专门研究和监察跨国公司的转移价格。西欧国家和日本也在美国之后,通过类似法律,成立类似的专门机构。目前各国相应的法律均以臂长价格(Arm’sLengthPrice)来判断公司的转移价格是否合法。臂长价格可分为三种:(1)正常的国际市场价格;(2)向外部企业出售产品的价格;(3)公司成本加上平均利润形成的价格。人们通常把臂长价格视为合理交易标准。如果公司的转移价格偏离同类产品交易的合理交易标准,就会被罚款或受到其他方面的制裁。由于政府的干预和限制,跨国公司采用转移价格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就变得相对有限了。采用转移价格,对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现象也有直接影响。如果转移价格只是体现了公司的利益,或是偏离合理交易标准太远,东道国政府和居民眼中的现象就不佳,甚至是丑陋的,进而对其采取严厉的制裁和报复措施。为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公司往往不得不正视合理交易标准,使转移价格兼顾东道国政府和居民的利益。(五)跨国公司国际技术转让策略1.跨国公司参与国际技术转让的原因分析国际技术转让是跨国公司实施全球化战略的重要手段技术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技术更新加快扩大商贸机会,抢先占领东道国市场利用所在国资源,增强竞争力,实现对技术的控制实现产品本地化

2.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策略和技术保护形式技术转让策略,主要有转让时机策略、国家类型策略、转让方式策略、股权差别策略、以技术换市场策略。技术保护形式:长期维持技术优势是跨国公司开展跨国经营的基础。跨国公司对于新技术的保护形式主要有专利、企业内部保护和申请商标等三种方法。3.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是技术转让的重要方式对独资或控股子公司的内部技术转让对非控股合资企业的技术入股和技术转让在东道国进行的R&D投资对海外企业的人力资源投资非股权安排(投资)等其他形式4.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转让技术的特点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转让技术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一种技术转让方式转让的技术多为核心技术,能够提高东道国子公司的竞争力转让的技术实用,适合当地消费者需要将技术在内部无偿(或以优惠价格)转让,以支持子公司发展以技术换市场第四节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一、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类型1.资源导向型任何国家都不能拥有品种足够齐全的自然资源,这就使得为了解决资源匮乏问题,跨国公司就必须到资源丰富的国家进行直接投资,以确保生产的正常运行。2.出口导向型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许多国家实行高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为了维护和拓展出口市场,对外投资则成为突破对方贸易壁垒的可行办法,并在那里组织生产和出口,以维护原有的市场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