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固本,读懂活用2017年高考古诗文备考方略_第1页
强基固本,读懂活用2017年高考古诗文备考方略_第2页
强基固本,读懂活用2017年高考古诗文备考方略_第3页
强基固本,读懂活用2017年高考古诗文备考方略_第4页
强基固本,读懂活用2017年高考古诗文备考方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强基固本,读懂用活

——2017年高考古诗文备考方略王汉文一、强基1、夯实基础是《考试说明》对古诗文复习的要求《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语文考试说明》节选(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016·全国卷I】(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一、强基2、基础知识是高考试题考核的主要内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答案】B【解析】“盗悉窜他境”是指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中间不能断开。“移书诘盗”意为下发公文追究盗贼,语意完整。一、强基2、基础知识是高考试题考核的主要内容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答案】C【解析】“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不正确。“有司”应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一、强基2、基础知识是高考试题考核的主要内容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答案】C【解析】“调解”之说不当,应当是“谕以指意”,即“把皇帝的意思告诉他们”,从而止息了边害。一、强基2、基础知识是高考试题考核的主要内容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答案与评分标准】7.(10分)(1)(5分)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译出大意给3分;“虔”“处之”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5分)苏轼曾从容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译出大意给3分;“救正”“固宠”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一、强基3、夯实基础的基本内容⑴实词(120个,121个?)

①多义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当:当作?判决?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间:暗中,秘密?空隙?间隔?参与?

此禁物也萌芽不禁,后将奈何?

多词近义:寻加户部尚书旋以太傅致仕

知会稽县

明年,起判永兴军

阴为子孙计间潜微

盗悉窜他境皆咸

一、强基3、夯实基础的基本内容②异义(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答案与评分标准】(2)(5分)苏轼曾从容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译出大意给3分;“救正”“固宠”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从容:

不能:

索之果然

明年,起判永兴军。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

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2卷)一、强基3、夯实基础的基本内容③偏义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不表示意义,只做陪衬。①意义相近:“今王田猎于此”(田、猎,打猎。)②意义相对:“我有亲父兄”“便可白公姥”(句中偏指“姥”“兄”,而“公”“父”不表示意义。)③意义相反:“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只有“入”有意义。)(96高考卷)《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2分)

A.为奸利无所忌B.每宴飨费千金

C.刺诸县短长D.必条利病反复翻译: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2011年全国大纲卷)译文:熊鼎到任,奏请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个部门安定清平。一、强基3、夯实基础的基本内容④活用

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2卷)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

译出大意给3分;“弗胜”“龃龉”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2011年安徽卷)

译文: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因为放弃押运逃跑,在路上死了,这个官员的孙子通过行贿请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先生训斥并且赶走了他。一、强基3、夯实基础的基本内容⑤通假

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2卷)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2卷)一、强基3、夯实基础的基本内容⑵虚词(18个)虚词是句子的润滑剂。“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文言虚词的翻译不外乎两种:不译和必译。关键是要结合具体语境分辨哪些可以不译,哪些必须译出。①删除。有些文言虚词如句首发语词“夫”、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句末表判断的助词“也”等,可以不译的要删去。如“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也”和“耳矣”分别起舒缓语气和加重语气的作用,应该删除,不要翻译,全句只要翻译成“我对于治理国家,(算是)尽了心啦”就行了。②替换。有些文言虚词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实在义项,如作代词的“之”与作副词的“其”,甚至语气助词“矣”,有时必须译成现代汉语中对应的实义,例如“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逐字逐句翻译,可以翻译为:“我对于治理国家,(算是)尽了心啦。”总之虚词翻译时,能译出的要尽量译出,不须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一、强基3、夯实基础的基本内容⑶句式①特殊句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2008年广东第七题)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做前置宾语的一项是: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2008浙江第13题)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览(其)诗卷B.流闻(于)禁中C.(老妪)问解则录D.伪者(国相)即能辨之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2005年广东卷)一、强基3、夯实基础的基本内容⑶句式②固定句式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称凝固结构,是指那些结构比较固定的习惯句式。1.“如……何”“奈……何”“若……何”这种句式用来询问办法,可用“对……怎么样”“把……怎么样”来对译。如: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2.“孰与”“与……孰……”表示比较和选择,意思是“跟……比较,哪个……”如: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比,哪个(厉害)?3.“有以……”“无以……”就是“有所以……”“无所以……”。“有”“无”是动词,“所以”和后面的词语组成名词性短语,作“有”“无”的宾语。意思是“有什么可拿来用来……”“没有什么可拿来用来……”。如:项王未有以应。(《鸿门宴》)译文:项王没有什么话可回答。3、夯实基础的基本内容⑶句式②固定句式4.“……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表示总结性的判断。这是宾语放在动词“谓”之前的句式,意思是“说的就是……啊”。如: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译文:听到许多道理,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5.“无乃……乎”表委婉的商榷语气,意思是“恐怕……吧?”如: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奈不可乎?(《崤之战》)译文:部队精疲力竭,远方的对手又有准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6.“得无……乎”“得无……耶”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意思是“恐怕……吧?”“莫非……吧?”“该不会……吧?”。如: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北京卷8题)译文: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恐怕会有伤教化吧?二、固本1、坚守古诗文教学之本①认识历史②传承文化③启迪智慧④学习写作2、回归中学课本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答案】C【解析】“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不正确。“有司”应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2、回归中学课本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答案与评分标准】(1)(5分)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译出大意给3分;“虔”“处之”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鄢》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离骚(节选)》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译出大意给2分;“啖”“矢”“囊”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安石德其助己。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07广东卷)

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2011年广东卷)

注:洵,诚然,确实。《诗•邶风•静女》:“洵美且异。”2、回归中学课本【2015·全国卷I】(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

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2、回归中学课本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8.(5分)

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的一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评分标准】

答出描写出于想象的给3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2分。【2016·全国卷Ⅲ】(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8~9题。内宴奉诏作

曹翰①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答案】

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

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评分标准】

每答出一点,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回归中学课本【2016·全国II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③下,迥立闾阖④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⑤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9.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2、回归中学课本①熟读②归纳③训练三、读懂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答案】B【解析】“盗悉窜他境”是指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中间不能断开。“移书诘盗”意为下发公文追究盗贼,语意完整。三、读懂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吓勋贵簧鼓朝绅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三、读懂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着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答案】D【解析】“筹措钱款赈济灾民”有误。赍帑金,“帑金”是国库的银两。【2016·全国II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③下,迥立闾阖④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⑤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9.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答案与评分标准】8.(5分)第一问(3分):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前都不免相形失色。第二问(2分):

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间一气呵成。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怎样读懂:1、读“题”、识“人”、辨“文”、看“注”2、品“意象”、味“意境”、理“手法”、悟“抒情”四、用活1、探寻命题技巧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答案】B四、用活1、探寻命题技巧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答案】C【解析】“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不正确。“有司”应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四、用活1、探寻命题技巧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答案】D【解析】“移疾”是为官者要求隐退的委婉语。陈登云并非“不得不请求退职”,他只是感到回京无望,借病告假回到家乡而已。四、用活2、树立采分意识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答案与评分标准】7.(10分)(1)(5分)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译出大意给3分;“虔”“处之”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5分)苏轼曾从容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译出大意给3分;“救正”“固宠”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016·全国II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③下,迥立闾阖④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⑤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