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30年代新诗_第1页
第七章30年代新诗_第2页
第七章30年代新诗_第3页
第七章30年代新诗_第4页
第七章30年代新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30年代新诗

第一节30年代新诗概述第二节戴望舒卞之琳第一节30年代新诗概述整个三十年代的诗歌创作呈现出两种趋向:“向内转”(回到自身)追求“纯诗”与“现代性”——后期新月派和现代诗派。“向外转”(面向社会),面向现实、追求大众化、意识形态化——中国诗歌会的创作群、一、后期新月诗派

1.后期新月诗派简介以1928年创刊的《新月》及1931年创刊的《诗刊》为阵地,集中在徐志摩的周围形成的一个诗歌群体,主要创作力量是徐志摩、陈梦家、孙大雨、林徽因、卞之琳等。1933年解体。2.诗歌理念追求诗歌的超功利化与自我表现,贵族化的“纯诗”立场。1931年陈梦家编选《新月刊》的“序”中指出“主张本质的纯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差不多是我们一致的方向。”同时也主张诗歌的格律需符合诗歌的内容和情绪表达的需要。但是也反复强调要“始终忠实于自己,诚实表现自己渺小的一掬情感,不做夸大的梦”,“我们只为着诗才写诗”。3.前、后期新月派异同为艺术而艺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立场,在这一点上前、后期新月派是一致的。前后期新月派诗人的“诗感”发生了变化,比较徐志摩前期的《志摩的诗》与后期的《猛虎集》《云游集》,可以看出他从单纯的信仰“流入怀疑的颓废”。后期新月派诗歌表现了大革命失败后,社会现实的黑暗和知识分子的精神幻灭,在内在的诗的艺术世界中逃避现实的痛苦。这主要体现在他们的抒情诗的创作上。在创作手法上,通过暗示与象征来构成隐晦的艺术世界,在诗感上和现代派趋近。陈梦家《都市的颂歌》你睁开眼睛,看见纵不是青天,也是烟灰积成厚绒,铺开一张博大的幕,不许透进一丝一毫真诚的光波,关住了这一座大都市的魔鬼。后期新月派的诗歌和前期新月派的区别在于两个方面:(1)向内朝着更为隐幽的精神领域开掘(从情感层面的表现向深层精神层面的开掘),显示了与世界现代主义思潮的河流。(2)向外扩展,跳出对小我的执着,显示出走向时代社会的新倾向,集中表现在诗歌题材的扩大和创作视野的开拓。4.后期新月派的贡献以其独有的诗学理论和创作参与了3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合奏。艾青曾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现代派诗是由新月派和象征派演变而来的。”“十四行诗体”(商籁体)的转借与创造。二、现代派

1.现代派简介30年代的诗歌现代派,是由后期新月派和20年代末的象征诗派演变而来的(吸收了象征派的象征手法,去掉了新月派的音乐美,吸收其抒写苦闷、哀叹和意境创造的特点)。现代派的代表人物有戴望舒、何其芳、施蛰存、废名、卞之琳、金克木等,因《现代》刊物得名。新月派在试图建立新诗形式规范过程中,又过分的固执格律,过分强调新诗体式规范的玲珑精致,这就必然引发新的反规范的思潮,现代诗派正是作为对新月派的艺术反拨诞生的。2.代表诗歌集

现代诗派的代表诗歌集有:戴望舒的《望舒诗稿》(1937年)、卞之琳的《鱼目集》(1935年)、诗歌合集《汉园集》(1936年)、徐迟的《二十岁人》(1936年)、南星的《石像辞》(1937年)、林庚的《春野与窗》(1934年)等。3.诗歌主张:“纯诗”的艺术观与“新月派”诗人一样,“现代”诗人有着较为自觉的理论意识和流派意识,他们以《现代》为大本营,明确地宣布了自己的诗歌主张。以“诗的情绪”为中心、追求“纯诗”的诗学理论——戴望舒他们主张写“纯然的现代诗”,“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的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诗行”。(施蛰存《现代》发表《创刊宣言》)既是对早期象征诗派“纯诗——贵族化的诗”的继承,又有着现代性的追求,用现代语言写现代人的现代意识和现代感受是现代诗派的主要特点。“现代”特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代的情绪”,“现代生活”指的是工业时代的现代都市生活;“现代的词藻”,指的是能表达“现代人”情绪的词语;“现代的诗形”,指的是现代口语式自由体诗,它即区别于胡适等代表的结构过分自由的白话诗,也不同于新月派“不自觉地堕入于西洋旧体诗的传统”的格律诗。4.诗作特征(1)诗作内容:多写自我情绪与感觉

现代诗派以诗歌作为痛苦灵魂解脱、净化的途径,表达的是“浊世的哀音”。他们吟咏的是:“我是青春和衰老的结合体,/我有健康的身体和病的心。”(戴望舒《我的素描》)写的多是“季候病”、“肺结构患者”、“流浪人的夜歌”。这一特点以戴望舒的诗作最具有代表性。他的诗以烦扰苦闷、孤独痛苦为歌咏的中心内容,表达的多是凄苦伤感的情绪。(2)审美原则:朦胧美以“诗的情绪”作为诗的节奏和韵律的内在依据,突破了新月诗派的“三美”戒律。认为:“韵和整齐的字句会妨碍诗情,或使诗情成为畸形的”,强调“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在诗情的程度上”。所以现代诗派的诗“大半是没有韵的,句子也很不齐整,但它们都有相当完美的肌理。”戴望舒《我的记忆》(3)表现方法:多意象的组合,非逻辑的观念联络受后期象征主义和美国意象派的综合影响,更加注重意象的营造,强调意象的象征性和隐喻性,善于营造现代城市意象,也喜用传统意象和超现实意象。如施蛰存《意象抒情诗》之一《蛏子》:夜的极司斐尔公园,/满的是缄默的蛏子。/在月光的海水里,/投露了纤瘦的手足,/来来往往地/浮沉在荇藻上。徐迟的《火柴》:男子是这样的多啊,/反正是安全火柴的匣子中,/排列着队伍呢。蠢蠢然一次又一次的燃烧着,/而又一根一根地消失了。(4)形式体制:散文化的自由体。在发展中,也有一些诗人在自由体中融入一些格律因素,甚至重新探索现代格律诗。如卞之琳《断章》,诗作以立体组合的方式,结构了一个富有纵深感的画面。5.现代派的文学史意义在现代派诗人那里,诗歌就逐渐由听觉艺术转向视觉艺术。这在诗歌形式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新诗是从“白话入诗”——格律诗——“散文入诗”)在探索中西诗歌审美追求的契合点上,开辟了一条现代新诗的发展道路。现代派诗歌在诗歌史上的积极和推进意义是明显的,四十年代的九叶诗派便深受现代诗派的影响,而现代诗派的成员之一,戴望舒的好友路易士(更名纪弦),在五十年代到了台湾后,又发起现代诗运动,并再次培养了许多优秀诗人。三、中国诗歌会的诗歌创作

1.中国诗歌会简介成立于1932年9月,发起人有穆木天、蒲风、杨骚、任钧等,办有刊物《新诗歌》。属于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针对新月派和现代诗派而成立的,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有着直接的、自觉的血肉联系。1937年4月解体。2.创作主张强调“诗的意识形态化”,加强了诗歌的理性化色彩与主观性,但诗歌的“主体”并非诗人自己,而是奉行战斗集体主义的群体。强调“小我”在“大我”中的融合。殷夫的《我们》我们的意志如烟囱般高挺,我们的团结如皮带般坚韧,我们转动着地球,我们抚育着人类的运命!我们是流着汗血的,却唱着高歌的一群。目前,我们陷在地狱一般黑的坑里,在我们头上耸着社会的岩层。没有快乐,幸福,……但我们却知道我们将要得胜。我们一步一步的共同劳动着,向我们的胜利的早晨走近。我们是谁?我们是十二万五千的工人农民3.诗作的主要内容:自觉地把创作纳入两个最富有时代性现实意义的题材之中。(1)反映阶级斗争、写农民的苦难觉醒与反抗斗争。(蒲风:《茫茫夜》、《六月流火》;王亚平:《农村的夏天》、《十二月的风》;温流:《卖菜的孩子》)(2)写抗日救亡。(穆木天:《守堤者》、《流亡者之歌》等)是抗日救亡,声讨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抒发群众的抗战情绪和爱国要求。提出“国防诗歌”的口号,创作了大量的鼓动抗日爱国热情的诗歌。蒲风《我迎着狂风和暴雨》等。

4.创作特点(1)描摹重大题材,揭示富有时代特色的政治或社会主题,强调诗歌对实际革命运动的直接鼓动作用。蒲风《茫茫夜》以母子对话的形式正面揭示了农村苦难的根源,塑造了一个为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战士形象。“为着我们大众我离开了家,

为着我们的工作离开了你和她!

母亲,母亲,别牵挂!”(2)直抒胸臆,直接描摹,不尚意象。由于对时代的重大主题发言,采取自由句式,直接表述时代感情,用语直白。直接描摹,而不是用情感去熔铸形象。因此,整体上中国诗歌会的诗作具有写实风格,铺陈叙事成为主要的诗歌表现手法。《别了,哥哥》“别了,哥哥,/别了,此后各走前途,、再见的机会是在,当我们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了战火。”(3)语言通俗,体式自由。中国诗歌会提倡诗歌的大众化,它不仅不注重诗艺的仔细研讨,也抛却了诗体的刻意求工。他们追求用朴素的语言揭示生活中的诗意,而不追求形象的奇特,更不注重形式的精致。他们多用自由体、半自由体,多用口语,多借用民歌、民谣等形式,力求通俗易懂。5.中国诗歌会产生的因素(1)三十年代抗日救亡的政治任务和民族利益的时代要求;(2)承继着早期无产阶级诗歌的传统(直接承续了上一时期蒋光慈等早期无产阶级诗歌的传统,在第二个十年中蒋光慈有《乡情集》、《哭诉》等诗歌创作);(3)适应文学自身要求的调整。这样中国诗歌会以对抗新月诗派和现代诗派的姿态登上诗坛。又是本时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一部分。政治抒情诗。6.中国诗歌会的文学史意义继承和发展了早期无产阶级革命诗歌传统,在弘扬现实主义诗风方面有自己的贡献。体现了时代的需要,也反映了历史上存在着的一种诗歌观念——现实主义诗歌观念,因而它在三十年代、四十年代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甚至建国后的十七年诗歌创作也是沿着这个方向发展的。四、臧克家的前期诗作

1、臧克家简介臧克家(1905—2003),山东诸城县臧家庄人;从小喜爱古典诗词和民歌,上小学时受“五四”新思潮影响。18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胶东半岛的农村,看够了穷苦农民的苦难,为之深感不平,并热爱和同情农民,成为其以后诗歌创作的基础。2、臧克家的诗作臧克家前期的诗作,在形式上受《死水》的影响很大;内容上是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来表现对下层人民的同情与关注。(1)在诗作中为苦闷、彷徨中的中国青年提供了与“新月派”、现代派,以及中国诗歌会诗人都不同的人生态度。(2)描写农民形象和乡村景色的诗为新诗反映农村生活开拓了新的天地。(3)内容广泛A、反映农村破产和农民的苦难生活(《老马》、《难民》、《贩鱼郎》等);

B、表现自我人生体验到的“永久性真理”(《生活》、《希望》等);

C、表现反帝情绪(《罪恶的黑手》等);

D、通过自我抒情为时代、历史摄影(《自己的写照》、《运河》等)。第二节戴望舒卞之琳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文学翻译家。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是现代诗派最重要和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早期诗歌创作是忠于自我,后期创作是忠于自我和人民的结合,具有革命的进步性,其诗歌体现了20-40年代的历史风云,也包含着一代知识分子曲折的思想历程,记载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从幼稚到成熟的成长道路。2、诗歌创作戴望舒的诗歌多写爱情苦闷和个人忧郁;苦闷的孤独者和飘忽的少女是他诗歌中重要的形象;忧郁感伤的情绪是主要的精神状态;诗歌忧伤的律动中始终徘徊着一个寻梦者倔强的灵魂。《寻梦者》是诗人的精神雕像(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于是一个梦静静的升上来了。”《乐园鸟》(永恒苦役般飞翔寻找梦的天堂的乐园鸟)是诗人的自我象征。(1)两个阶段作为现代诗派的代表诗人,戴望舒的诗歌艺术历程大体可分为二个阶段:“雨巷”与“记忆”时期——探求;“残损”时期——成熟和变异。前一阶段的诗绪较为低沉,境界较狭小,第二阶段的诗风则趋向明朗,诗境较阔大。(2)《雨巷》赏析以《雨巷》为代表,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多用传统意象,注重诗的结构的匀称和音乐性,呈现出呼应新月诗风的特点。但与新月的差异已经透露出来,比如注重微妙感觉的捕捉,情绪的客观化。这一特质在《雨巷》中较为突出。《雨巷》约写于1927年夏天,是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被通缉避居乡间时写的诗,发表于1928年8月号的《小说月报》上。这首诗的发表在诗坛引起人们好评,诗人因此被誉为“雨巷诗人”。3、戴望舒诗歌的特点(1)对个人忧郁与爱情苦闷的抒写。(2)诗艺的现代追求,借鉴象征主义、古典诗歌传统,创造朦胧的意境美。(3)对日常生活诗意的寻觅和表现。《我的记忆》(4)和谐悠扬的音乐美。(5)以诗情自然流动的口语韵律,代替匀称的音乐美。《我的记忆》4、戴望舒的文学史意义

从他开始,中国的象征派诗终于结束了简单模仿外国的稚幼阶段,并逐渐找到了“自己”:不仅找到了民族传统的“根”,而且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二、卞之琳的诗歌创作

1、卞之琳简介1910年生,江苏海门人,1929年考入北大英文系,对英国浪漫派和法国象征派诗歌发生浓厚兴趣。1930年开始写诗。有诗集《三秋草》(1933)、《鱼目集》(1935)、诗歌合集《汉园集》(1936)、《慰劳信集》(1940),《十年诗草》(1941)、《雕虫纪历》(1979)。代表作品有:《断章》、《尺八》、《圆宝盒》、《距离的组织》等2、诗作特点卞之琳属于后期新月派诗人,上承新月,中出现代,下启九叶。卞之琳的诗歌是他人生体验与沉思的结晶,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在技巧上,融会了传统的意境与西方的“戏剧性处境”,化合传统的含蓄与西方的暗示,构成了隐晦的艺术世界;诗歌讲求格律形式,用韵追求复杂,诗体形式繁复。其前期诗作,内容多写下层社会生活(如《酸梅汤》、《叫卖》等),并探索宇宙与人生哲理(如《断章》、《鱼化石》《古镇的梦》);也写过爱情(如《无题》)。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前期诗歌的消极方面(惆怅、感伤、无可奈何的命定感)——是因同时感染着“晚唐南宋诗词的末世之音”和西方的“世纪末情绪”而形成的。卞40年代时,已以格律体描写社会现实,诗风亦趋向明朗浅白三、“汉园三诗人”

“汉园三诗人”是因《汉园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