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世纪课件_第1页
病因世纪课件_第2页
病因世纪课件_第3页
病因世纪课件_第4页
病因世纪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基础理论一、名词解释天癸、辨证、五行制化、元气脏象经络六淫气三、简答题1、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2、简述营气和卫气的关系

3、心主血脉的功能与条件、从那些方面判断之。4、肺与肾之间的关系四、论述题1、参与水液代谢的脏腑有那些?各自发挥什么作用?2、何谓肝主疏泄?其功能表现在那些方面?3、何谓脾主运化?其功能表现在那些方面?1、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诊治特点------;科学方法论------2、脾的母脏为---,子脏为---,所不胜脏为----,所胜脏为---。3、调节气机的两脏分别为-----和-----。4、齿为----门。汗孔又称为----、------、------。5、肺开窍于---,其华在-----,在体为-----。6、血海为----,水谷之海为-----,髓海为------。7、脾在生理上被称为-----之源,在病理上被称为----之源。8、心的搏动和肺的呼吸,通过----的功能联系起来。9、小肠的功能是----;大肠的功能是-------10、女子胞与---、----等脏,----、---、督脉、带脉的关系密切。

第六章病因

病因与病因学说

病因的分类

中医探求病因的方法

问诊求因

辨证求因

病因与病理产物的关系

病因与非病因之间的相对性第一节外感病因

一、六淫(-)六淫的基本概念

外感病因与外感病

六气,又称六元,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六淫与六气

外感六淫与内生五邪(二)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1.外感性从肌表、口鼻侵犯人体表证2.季节性3.地域性居住与环境特征4.相兼性可单独侵袭,又可相兼致病5.转化性一定的条件下,证候病理性质可发生转化(三)六淫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2)性质及致病特点(1)概念自然界中具有寒冷、凝结特性的外邪。2.寒邪寒邪性质致病特征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阴盛阳病全身或局部有明显寒象,如形寒怕冷,四肢不温,脘腹冷痛等。“伤寒”“中寒”寒性凝滞寒胜则痛气血凝滞,经脉不通,不通则痛寒性收引收敛挛急肌腠闭塞,毛窍收缩,筋脉挛急,如恶寒无汗,拘急作痛等(2)性质及致病特点(1)概念夏至以后,立秋以前,自然界中的火热外邪。3.暑邪明显季节性暑邪性质致病特征暑为阳邪,其性炎热阳热亢盛临床以高热,汗出,口渴,脉洪大等阳热症状为特征;内扰心神,引起心烦不宁、甚至神昏。升散伤津耗气上犯头目

头昏、目眩、面赤汗多津伤,口渴喜饮,尿赤短少等。气随津泄而致气虚,症见气短乏力或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暑多挟湿湿热并存除暑热表现外,又常见胸闷脘痞,四肢倦怠,便溏不爽、身热不扬等湿阻之候。“暑属外邪,并无内暑”阴暑和阳暑(1)概念自然界中具有水湿之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外邪。4.湿邪内湿与外湿(2)性质及致病特点(2)性质及致病特点(1)概念自然界具有干燥、收敛清肃特性的外邪。5.燥邪

温燥和凉燥燥邪性质致病特征燥性干涩,易伤津液以口、鼻、咽、唇等官窍干燥,皮肤干涩,毛发不荣为特征“燥胜则干”燥易伤肺燥邪犯肺,肺津受损,干咳痰少或无痰,或痰粘难咯等(1)概念自然界中具有火之炎热特性的外邪。6.热(火)邪温、火、热的关系火与热的关系火的含义生理之火病理之火少火正气壮火外火——六淫内火——内火邪气(2)性质及致病特点火邪性质致病特征火为阳邪,其性炎上易扰心神伤津耗气生风动血易致疮痈临床以高热、恶热、面赤、脉洪数等为热象为特征病变多表现于上部,如面红耳赤,口舌糜烂、齿龈肿痛等火扰心神则心烦失眠,狂躁谵语等迫津外泄,煎熬阴津,出现口渴、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气随津泄出现体倦乏力、少气等症状。生风:高热同时伴有神昏、抽搐等肝风内动,热极生风;动血:迫血妄行而现各种出血。腐蚀血肉,发为痈疽疮疡,以局部红肿热痛为特征第二节内伤病因

一、七情内伤(-)基本概念

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内伤七情”

七情成为病因的条件(①情志刺激②正气虚)

五志,指喜、怒、思、悲(忧)、恐(惊)五种正常的情志活动。(二)七情与脏腑精气的关系①五脏精气化生五志肝主怒、脾主思、心主喜、肺主悲忧、肾主惊恐②情志太过,内伤五脏

怒伤肝、思伤脾、喜伤心、悲忧伤肺、惊恐伤肾③五脏精气阴阳气血功能失调,也可导致情志失调④五脏与情志的关系,尤以心肝脾脏为要(五)七情致病的特点1.直接伤及内脏

①首先伤心②伤及五脏2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惊则气乱3.多发情志病证

心身疾病4.影响疾病转归三、劳逸失度(一)过劳1.劳力过度2.劳神过度3.房劳过度(二)过逸第三节病理产物

一、痰饮(-)基本概念

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

痰:有形之痰、无形之痰饮:痰饮\悬饮\支饮\溢饮四种

痰、饮、水、湿的关系(二)形成饮食不节七情内伤外感六淫五脏亏虚肺不行水脾失运化肝失疏泄肾不主行心阳不振三焦水道失司膀胱气化失常脏腑气化失司肺脾肾为要水湿停聚痰饮

肺—咳喘,痰多

心—心悸,神昏,失眠,癫狂

肝—面青,眩晕,动风

脾—腹胀,身重,肢倦

肾—腰膝痹痛,足冷

痰胃—脘痞,呕恶

头—眩晕,昏不知人

咽喉—喉中梗阻(梅核气)

胸胁—胸胁胀满疼痛

四肢—麻木,疼痛

经脉筋骨—瘰疠、痰核、阴疽、流注、瘫痪等

肌肤(溢饮)—肢体水肿,身重无汗

饮—四饮胸胁(悬饮)—咳嗽引胁疼痛,胸胁胀满

胸膈(支饮)—胸闷,咳喘不得平卧,其形如肿

肠间(痰饮)—肠鸣,腹满,口干,食少痰饮的病证特点[附]二、瘀血

(-)基本概念瘀血是指血液运行失常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

瘀血与血瘀包括瘀滞内结之血、离经之血、污秽之血(四)常见的瘀血病证1.按病因分类(1)气虚血瘀:(2)气滞血瘀:(3)寒凝血瘀:(4)痰热互结:(5)津亏血瘀:(6)湿滞血瘀:2.按部位分类(1)血瘀于脑(2)血瘀于心(3)血瘀于肺(4)血瘀于肝(5)血瘀胃院(6)瘀阻胞宫(7)肢体局部瘀血三、结石(-)基本概念

结石,是指在身体的某一部位形成的坚硬如石的物质。(二)形成1.饮食不当:2.情志内伤:3.肾精亏虚:4.寄生虫感染:

另外,还与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生活习惯有关,也可因受其他疾病的影响而致。5.服药不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