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课件_第1页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课件_第2页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课件_第3页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课件_第4页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射频消融治疗的适应证

RF

组织热效应组织脱水蛋白质变性凝固性坏死(导管是被动加热)最适温度60-95O一般<70O内膜下组织损伤大于内膜面稳定损伤需2-5秒稳定损伤范围40-50秒损伤范围:

长4-16mm

宽4-8mm

深1-4mm

射频消融术简介基本原理射频能量的构成—环路

射频仪

消融电极

(表面积小,电流密度大)

背部电极(表面积大,电流密度小)ACC/AHA/ESC室上速(SVT)分类:

一、窦性快速心律失常

1、生理性窦速

2、不适当窦速

3、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不适当窦速

不适当窦速诊断标准:1、休息状态或轻微活动时心率明显增快(>100次/分)同时伴有与心动过速相关的临床症状;2﹑心动过速的P波电轴和形态与正常窦性心律时相同;3、除外继发性窦性心动过速;4、除外起源部位邻近界嵴的局灶性房型心动过速和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治疗:窦房结改良。消融靶点:界嵴上段。二、房室结反复性心动过速/AVNRT

慢—快型快—慢型慢—慢型左侧变异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AMPECG特征为AV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射频消融Loremipsumdolorsitamet,consecteturadipisicingelit,seddoeiusmodtemporincididuntutlaboreetdoloremagnaaliqua.Utenimadminimveniam,quisnostrudexercitationullamcolaborisnisiutaliquipexeacommodoconsequat.AVRT的发生机制AAVNVHAP1、显性旁路2、隐性旁路3、隐匿性旁路4、间歇性旁路AVRT的发生机制心室起搏下放电,见AP逆传阻滞,出现VA分离靶点标测和放电

---------放电监测房速电生理特征与射频消融

Saoudi等建议分类:房速:

局灶性房速(自律性、触发活动或微折返)大折返性房速(典型房扑和左、右心房大折返房速)其他:非典型房扑、II型房扑、不适当窦速、折返性窦速、心房颤动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局灶性房速局灶性房速(特殊部位)1)、冠状窦口房速2)、起源于房室结附近的房速3)、二尖瓣环—主动脉连接部(mitralannulus-aortajunction)房速4)、主动脉无冠窦房速5)、起源于肺静脉局灶性房速LOREMIPSUMDOLOR右房峡部依赖性房扑的导管消融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卵圆窝房间隔右心耳梳状肌冠状窦口前部:心房体由原始心房衍变右心耳、梳状肌后部:静脉窦由原始静脉窦衍变上、下腔静脉、冠状静脉窦开口前、后部以界嵴和下腔静脉瓣为界右心房的解剖结构特点房扑心房内折返途径右房内逆钟向折返CSA→HISA→HRA→LRA→CSA右房内顺钟向折返CSA→LRA→HRA→HISA→CSA典型房扑消融部位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适应证1.ECG及Holter均证实为频发单形性室性早搏,Holter同一形态室早通常超过1万次以上;2.有显著的临床症状,心理加药物治疗无效或病人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药物治疗者;3.因频发室早伴心悸﹑乏力症状或精神恐惧,明显影响生活和工作者;因频发室早影响到学习或就业,有强烈根治愿望。偶发室早或一般性频发室早不宜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特发性室速的起源部位左室:间隔部流出道主动脉窦流出道二尖瓣后间隔后侧壁前壁及前侧壁心外膜右室:流出道流出道肺动脉三尖瓣希氏束旁三尖瓣下心尖部室速导管消融的现状1.特发性VT的成功率较高:成功率>95%

2.器质性心脏病VT成功率低(50%),易复发3.多形性VTs:一般不进行消融右室流出道室速(RVOT-VT)

1.反复性单形性室速(RMVT)最多见

2.少数为持续性单形性室速中青年多见,运动或异丙肾易诱发又称儿茶酚胺敏感性或运动诱发性室速发生机制多与延迟后除极引起的触发活动有关(此型男女均较多见,女性略多)IVT类型IVT类型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1.多数起源于左室中后间隔部即左后分支蒲肯野纤维网处,少数则起源左前分支区域。2.发生机制以折返机制为主3.中青年男性多见,绝大多数为持续性单形室速左室间隔面特发室速的心电图1.起源于His-Purkinje系统的左后分支区域2.V1导联QRS呈右束支阻滞形态,V5/6R/S<13.QRS宽度多在0.11~0.14s之间!易误诊为SVT,关键是要有诊断意识4.电轴左偏或极度右偏5.可有室房分离6.SVT合并“RBBB+左前分支阻滞”这种组合差传机率少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1.RBBB,LAD:左后分支起源,绝大多数2.RBBB,RAD:左前分支起源,少见左后分支室速及靶点心内电激动标测-DP特发性室颤消融(ICD补充治疗)心脏性猝死的年轻生存者,10%以上心脏骤停的原因为特发性室颤。触发灶多为室性早搏。消除相关的高危室早可达治疗目的。国内外报道消融例数达数十例,随访结果满意。病灶大多位于左室,少数RVOT。室颤的机制总的来说不太清楚:1966年,Hoffman推测希—蒲系统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与维持中起关键作用1触发机制:如室早(RonT)2维持机制:多个、无序的折返环室颤消融的机理消除启动机制1起搏标测到与室颤发作的第一个心室波形态一样或相似的室性早搏。2激动标测到触发室颤的早搏远端蒲氏纤维电活动(蒲氏电位)。室颤消融的机理消除维持机制消除蒲氏纤维与心室肌的某些连接,达到预防室颤发生证据:消融成功后,诱发室颤的室早仍偶有发生,但不再诱发室颤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

适应证经导管消融心房颤动中国专家共识建议:1、对于症状明显的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可以作为一线治疗;2、对于病史较短、药物治疗无效、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可以作为首选治疗;3、对于病史较长、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可以作为维持窦性心律或预防复发的措施之一。执行上述建议时,需充分考虑到术者及所在中心的经验、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存在左心耳或左心房血栓是房颤导管消融的绝对禁忌症。房颤消融的术前准备及术后用药术前准备常规行经食管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心脏血栓,多数在左心耳。可使用华法林片(术前3周)或低分子肝素抗凝。不强调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术中用药止痛药物:芬太尼0.5mg,咪唑安定5mg;消融电极头冲洗:NS:肝素钠=1:1(500u/500ml);肝素钠:首次70-100u/Kg,以后每小时补充1000u。术后用药抗凝:华法林片服用3月(INR2.0-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