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开题报告(含提纲)》_第1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兼类虚词的偏误分析一、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一)选题的目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对兼类虚词“为”“为了”和“因为”进行研究,笔者将从句法、语义和语用这3个平面深入研究其异同,并透过多种语料库总结偏误类型,探究偏误原因。(二)研究意义笔者在对汉语学习者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在使用虚词进行写作时存在很多错误。据粗略统计,“为”、“为”、“因为”的错误类型主要有误用、省略、误加、错序等,其中误用是主要原因,“为了”误用成“为”和“为”误用成“因为”占据误用的主要部分。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有研究者对“为”“为了”等介词和连词进行研究,也有对“为”和“为了”的比较研究。一般来说,这些前人更多地关注单个词的句法、语义和语用解释。然而,在近义虚词的偏误研究中,对“为”和“为了”、“因”、“因完”等介词和连词进行了比较研究,而对“为”、“为了”、“因为”的比较研究相对较少。对“为”的分析通常属于介词分析范畴。介词分析只占整篇文章的一小部分,或仅与“为”或“因为”作比较。笔者认为,这些分析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仍然比较零散,不能充分反映留学生混淆词的现状。本课题之所以同时对“为”、“为了”和“因为”进行比较分析,是把留学生容易犯错误的三个词放在一个维度上。通过对各种类型错误的详细分析,找出错误背后的深层次因素,并在实践教学中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以提高对“为”的理解。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何创新(一)研究内容留学生在学习现代汉语虚词的时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误,其中原因、目的类虚词由于使用广泛、词义相近而成为留学生汉语应用中经常出现偏误的兼类虚词。本文对“为”、“为了”“因为”三组词本体的研究进行汇总,详细归纳了三个词各自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的不同之处,并对“为”“为了”和“因为”的偏误进行了分析,经对原始语料的归类分析,发现在学习“为”、“为了”和“因为”三个虚词时,遗漏的比例最高,其次是误代。接着从教材工具书、教师等方面分析偏误产生的内外原因,而且学习者的母语文化背景产生的负迁移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同时学习途径、教师等方面的影响也同样存在。具体内容如下:一、绪论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意义 (三)语料来源 二、“为”“为了”和“因为”的偏误情况考察 (一)“为”的偏误考察 (二)“为了”偏误情况考察 (三)“因为”偏误情况考察 (四)偏误情况小结 三、“为”“为了”和“因为”的偏误分析 (一)偏误数据分析 (二)不同国家留学生偏误特征比较分析 四、偏误原因 (一)内因 (二)外因 五、结语 (二)研究重点本文重点是对“为”、“为了”“因为”三组词本体的研究进行汇总,详细归纳三个词各自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的不同之处,并对“为”“为了”和“因为”的偏误进行了分析。(三)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从教材工具书、教师等方面分析偏误产生的内外原因,学习者的母语文化背景产生的负迁移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同时学习途径、教师等方面的影响也同样存在。(四)创新之处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对象是兼类虚词“为”“为了”和“因为”,笔者将从句法、语义和语用这3个平面深入研究其异同,并透过多种语料库总结偏误类型,探究偏误原因。三、研究方案(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法借助汉语语料库进行大规模的语料搜索,收集整理出一定数量的比较符合的语言事实,对“为”“为了”和“因为”的语义、句法和语用特征进行细致的描写和分析,且将重点放在这三个词的不同点上,然后根据统计结果,验证定性分析的结论。(2)语料库检索法本研究采用了检索语料库来搜集语料的方法。所用到的语料主要来自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主要收集了从1993年至2005年留学生参加老HSK考试的作文。通过字符串检索包含“为”“为了”和“因为”的语料,运用汉语本体知识筛选出偏误语料,然后运用偏误分析知识对这些语料进行归类。四、主要参考文献目录[1].白晓红.关于介词“为”和“为了”——兼谈“因”和“因为”[J].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论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2].班曼.泰国学生介词“为了”习得中的偏误问题[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3].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现代汉语虚词例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4].车前.划清为了和因为的界限[J].中国语文,1958,(06).[5].陈昌来.现代汉语介词的内部差异及其影响[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2,(05).[6].陈昌来.介词与介引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7].陈昌来.汉语“介词框架”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8].陈伟林.由介词“为”的兼容引发的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05).[9].陈莹.日本学生习得汉语介词“为”、“为了”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10].崔立斌.韩国学生汉语介词学习错误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6,(02).[11].崔希亮.欧美学生汉语介词习得的特点及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5,(03).[12].傅雨贤,周小兵等.现代汉语介词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13].郭伏良.试析“为”和“为了”的异同[J].汉字文化,2009,(02).[14].郭晓玮.从语义特征看介词“为”“为了”[J].现代语文,2007,(02).[15].郭熙.汉语介词研究述评[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86,(01).[16].高顺全.基于语法化理论的汉语兼类虚词习得顺序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17].韩容洙(韩).对韩汉语教学中的介词教学[J].汉语学习,1998,(06).[18].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五、毕业论文工作进度计划第一阶段(2022年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