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刑法判断题_第1页
2023年刑法判断题_第2页
2023年刑法判断题_第3页
2023年刑法判断题_第4页
2023年刑法判断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判断题

1.罪刑法定原则派生出以下原则:排斥习惯法;排斥绝对不定期刑;严禁有罪类推;严禁重法溯及既往;明确性原则;严格解释原则;实体的合法程序原则。()

2.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3.合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是宪法规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中的具体体现贯彻和体现。()

4.罪刑法定原则基本规定涉及法定化、实定化、谦抑化、明确化。()

5.合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就是在形式上坚持绝对的平等。()

1.对;2.对;3.对;4.错;5.错。1.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也应合用我国刑法,这是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必然规定。()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也可以在香港、澳门地区合用。()

3.对我国的国家工作人员、军人、外交代表、国有公司领导在领域外犯罪,则不分法定刑的轻重一律合用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4.只有犯罪的结果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才干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5.关于刑法的溯及力,我国刑法第12条的规定体现了从新兼从轻原则。()

6.某国驻华商社工作人员阿姆杜拉策划,参与了与国内犯罪分子走私犯罪活动。对阿姆杜拉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7.刑法施行前按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有效判决,继续有效,不属于刑法溯及力的问题。()

8.刑法施行前的行为按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且未经审判或判决未确立并未超过追诉时效的,合用刑法,刑法具有溯及力。()

9.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该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通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该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应当免去处罚。()

10.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是指我国国境以内的所有区域,具体涉及领陆、领水、领空。()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合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1.错;2.错;3.对;4.错;5.错;6.错;7.对;8.对;9.错;10.对;11.对。、判断题

1.182023《法国刑法典》第1条规定:法律以违警罚所处罚之犯罪,为违警罪。法律以惩办刑所罚之犯罪,称轻罪。法律以身体刑或名誉刑所罚之犯罪,称重罪。以这种形式规定的犯罪概念,学理上称之为形式概念。()

2.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概念,属于犯罪的实质概念。()

3.各国刑法关于犯罪的概念,重要有犯罪的形式概念、犯罪的实质概念和犯罪的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概念。()

4.假如一个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国家就不能将之作为规定为犯罪而加以处罚。()

5.具有一定严重限度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性。()

6.刑事违法性既是犯罪的本质特性,也是划分犯罪行为与一般违法行为的基本界线。()

7.刑事违法性作为犯罪的本质特性,体现了刑法的限制和保障机能。()

8.行为的刑事违法性是社会危害性的基础。()

9.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概念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总标准。()1.对;2.错;3.对;4.对;5.对;6.错;7.错;8.错;9.对;

1.刑法理论将犯罪行为按照其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对犯罪客体作不同层次的概括,从而把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三类。()

2.犯罪的一般客体是对同类客体的抽象和概括。()

3.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损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

4.犯罪直接客体又分为一般客体和复杂客体。()

5.犯罪的一般客体指一切犯罪所侵犯的社会关系或者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整体。()

6.犯罪对象不一定受到侵害、犯罪对象未必能决定犯罪的性质是关于犯罪对象的对的表述。()7.研究犯罪的一般客体,就是把刑法保护的所有社会关系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揭示一切犯罪的共同属性。()

8.我国刑法将犯罪的同类客体分为10大类。()9.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人或者物,一切犯罪行为都会侵害到具体的人或者物,所以一切犯罪都有犯罪对象。()

1.对;2.错;3.对;4.错;5.对;6.对;7.对;8.对;9.错;一、判断题

1.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在客观方面都必须具有的要件。()

2.刑法中的“作为”是指行为人以积极的行为实行的违反严禁性规范的危害行为。()

3.运用别人实行的行为而进行犯罪的是不作为形式的犯罪。()

4.不作为的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是指刑法明文规定的义务而非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行的一切行为规范所规定的义务。()

5.犯罪客观方面物质性结果与非物质性结果是依据危害结果距离危害行为的远近或危害结果与危害行为的联系形式或者受到损害的限度来划分的。()

6.人在精神错乱状态下的举动、人在身体受强制情况下的行为、人在不可抗力作用下的举动、人在睡梦中的举动不属于刑法中的危害行为。()

7.甲对乙实行抢劫,乙乘其不备逃跑,甲在后紧追,乙在横穿公路过程中被正常驾驶的汽车撞死,甲乙死亡的结果对甲的影响是: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结果之间成立偶尔的因果关系,导致在对甲的抢劫罪量刑时,考虑这一结果。()

8.从自然意义上讲,犯罪所侵犯的而为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也属于一种客观事实特性,因此犯罪客观方面是涉及犯罪客体在内的客观事实特性。()

9.不作为之所以与作为同样属于危害行为,同样可以成立犯罪,归根结底在于不作为是应为而不为,它同作为在侵害一定的社会关系这一点上是相同的。()

10.行为人盗窃了某一老太太的所有钱财,该老太太自杀。财物损失和老太太自杀是认定行为人构成盗窃罪的危害结果。()

11.对于具体案件,只要把它的刑法因果关系搞清楚了,就可以拟定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了。()

12.实行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方法,不影响犯罪的成立与否,而只会表白行为人的主观恶性。()

13.刑法中的危害行为是必须表现行为人的意志或者意识的行为,没故意志或意识的行为不是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

14.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联系。().对;2.对;3.错;4.错;5.错;6.对;7.对;8.错;9.对;10.错;11.错;12.错;13对;14.对一、判断题

1.一切犯罪都必须具有的主观要件是犯罪的故意和犯罪的过失。()

2.行为在客观上虽然导致了损害结果,但是是由不能抗拒的因素所引起的,这说明行为人缺少结识和意志因素。()

3.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也许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和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4.行为人动辄行凶,捅人一刀就走,放任伤亡结果发生,被害人未死亡而构成重伤的,行为人应负间接故意伤害的刑事责任。()

5.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在没有预见危害结果上的区别是前者是主线不也许预见,而没有预见,后者是可以预见而没有预见。()

6.刑罚轻重的结识错误不属于法律上的结识错误。()

7.是否构成犯罪的错误属于事实结识错误。()

8.某甲驾一货车穿行于陡峭山路,某乙想尽快赶到投宿地想搭便车,冒然抓住车厢后部,但却无法攀上,某甲知道这一情况后,为摆脱某乙骤然刹车,致某乙摔入山沟,当场死亡。某甲对某乙的死亡的心理态度是间接故意。()

9.甲平时小偷小摸,听说开始严打后到司法机关自首;甲引诱不到14周岁的少女与之发生性关系,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这些都属于法律结识错误。()

10.在所有故意犯罪中都有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11.我国刑法对故意的规定是规定行为人在主观上结识到其行为及结果的违法性。().错一、判断题

1.孙某纠集李某等5人组成“天龙会”,自封“大天龙”,要李某等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天龙会创收”。李某等人在3个月内抢劫6次,杀死1人,重伤2人,劫得财物若干。上述犯罪行为有的孙某知道,有的不知道,其中参与抢劫1次。孙某应对其知道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2.按照共同犯罪是否有组织形式可以把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

3.某仓库保管员被两名犯罪分子捆绑在门柱上不能动弹,任凭两个犯罪分子从仓库取走价值2万元的货品。该仓库保管员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4.赵某教唆李某杀死王某,李某接受唆使后于深夜潜入王家,适逢王某外出未归,李某便将熟睡中的王某的妻子强奸后逃离。本案中,对赵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罗某被人逼迫参与贩卖毒品犯罪,在犯罪过程中由于收入很高,罗某便积极参与,在贩毒集团中起了重要作用。罗某从胁从犯转化为主犯,应按主犯的处罚原则进行处罚。()

6.某甲指使未满16周岁但已满14周岁的刘某使用麻醉方法绑架某私营公司主10岁的儿子,以勒索该私营公司主的钱财。某甲与刘某的行为构成共同犯罪。()

7.某乙在一隐蔽处向丙开枪,丁同时也向丙开了枪,但据查,乙、丁并无通谋。乙、丁的行为构成共同犯罪。()

8.甲请乙为其在丙家盗窃时望风,乙批准。某日晚,甲乙按约定前往丙家,乙在门外望风,甲进入丙家后,见丙一人在家,便对丙实行暴力,抢劫了丙的1万元钞票。甲成立抢劫罪,乙成立盗窃罪。()

9.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比照从犯减轻处罚或免去处罚。()

10.二人以上共同实行的侵害行为,就是共同犯罪。()

11.只要实行的是帮助行为,就是从犯。()

12.甲将头痛粉冒充海洛因欺骗乙,让乙出卖“海洛因”,然后二人均分所得款项。乙出卖后获款4000元,但在未及分赃时,被公安机关查获。甲与乙构成贩卖毒品罪的共犯。()

13.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14.对于教唆犯,应当作为主犯从重处罚。()

15.甲打击乙,乙奋力还击,丙路过,甲请丙帮忙,共同对乙实行打击,致乙重伤。甲、丙的行为属于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一般共同犯罪。()

16.任意共同犯罪的特点有:对其定罪量刑时不仅要引用刑法分则条文,还要引用刑法总则有关共同犯罪的规定。();。.错;2.对;3.对;4.对;5.对;6.错;7.错;8.对;9.错;10.错;11.错;12.错;13.对;14.错;15.对;16.对。一、判断题

1.某甲向某乙讨债不成,遂将某乙劫持并关押数月。某甲的行为是继续犯。()

2.区分一罪及数罪的标准是结果的个数。()

3.某甲与某乙为琐事发生争吵,某乙气急之下朝某甲右眼打了一拳即要退回屋内,某甲追上朝乙胸部打了一拳,某乙倒地,因反射性心跳停止而死亡。某甲的行为在刑法罪数理论上属于结果加重犯。()

4.刘某与有夫之妇李某勾搭成奸,后李某因受丈夫责骂,与刘某中断了关系,刘某怀恨在心。一天下午,刘某将李某骗至自己的住处将其杀害,当晚又潜入李某家将其丈夫杀害。刘某的行为属于连续犯。()

5.被告人林某自从有了“外遇”以后,向妻子王某提出离婚,王某不答应。为此,林某对王某进行虐待、折磨,经常打骂并且不给饭吃,致使王某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危害,数次被打成轻微伤送进医院。林某的行为属于继续犯。().对;2.错;3.对;4.对;5.对。一、判断题

1.防卫过当,从其性质上讲,应当是防卫行为,只是超过了防卫的必要限度。()

2.符合限度条件,防卫行为就是合法防卫,反之,就不是合法防卫。()

3.某日,杜某因琐事将韦某打伤。韦某回家后,找了两个朋友商议对杜某进行报复。次日,韦某和他的两个朋友前往杜某家中将杜某打成重伤。韦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4.一日深夜,一男子闯入某校女大学生宿舍,以暴力相威胁意欲强奸独居的某女大学生。该女假装答应,趁该男子不注意,随即从床边抄起一根木棒,朝该男子头部猛击两下,致其死亡。该女生的行为属于事后防卫。()

5.合法防卫的起因条件规定在实行合法防卫行为时,必须有不法侵害存在。这里的不法侵害,是指犯罪行为。()

6.赵某与张某发生口角后,张某声称要把赵某杀死,并前往商店购买匕首。赵某怕张某杀死自己,就在张从商店返回的路上,用猎枪打死了张某。赵某的行为属于假想防卫。()

7.甲乙二人因琐事发生争执,继而撕打在一起。甲因身强力壮,几次将乙摔倒在地上。乙在愤怒之下,掏出匕首将甲刺成重伤。乙的行为是防卫过当。()

8.甲欲抢劫便衣警察乙的财物,将乙推倒在地,并抽出尖刀对准乙的脸上划了一刀,逼迫其交出钱财。乙遂掏出身上的手枪朝甲的腿部开枪,但由于甲躲闪不久而未受伤。乙的行为是防卫过当。()

9.紧急避险成立的前提条件是紧急避险所导致的损害不能大于所避免的损害。()

10.合法防卫中的不法侵害已经开始,是指已经为实行侵害行为准备工具、制造条件。()

11.甲受人之托运送毒品,遭遇乙的抢劫,甲在反抗过程中,致乙死亡。甲的行为属于合法防卫。()

12.紧急避险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合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义务的人及家庭中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13.对于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强奸、抢夺等犯罪行为,可以行使特别防卫权。()

14.假象防卫,是指并不存在不法侵害,但是行为人误认为存在,而实行所谓的合法防卫的情形,它不符合合法防卫的起因条件。()

15.实行紧急避险,规定必须是危险正在发生,即危险必须是现实的、具体的。()

16.对于来自于别人的不法侵害,只能进行合法防卫,不能进行紧急避险。()

17.实行合法防卫,防卫的强度并非不能大于不法侵害的强度,只是不能明显超过不法侵害的强度,导致重大损害而已。()

18.李某因制止两名流氓调戏妇女,遭到该两个流氓的殴打而被迫还手。双方在对打时,被害妇女的父亲王某恰好从此地路过,见状抓住李的肩膀,试图叫李某赶紧离开,李某误认为王某是对方的同伙伴,拔刀将王某刺成重伤。李某的行为属于假象防卫。()

19.假如行为人在实行假象防卫时,无法预见到对方的行为不是不法侵害,则其假象防卫所导致的损害属于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

20.对杀人、暴力取证、绑架等犯罪行为可以行使“特别防卫权”。()

21.刑法中的“避险不适时”,是指事先避险、假想避险和事后避险。()

22.只要行为人认为他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不法侵害,就可以实行合法防卫。()

23.实行合法防卫行为的强度,只要足以制服侵害行为,就不属于防卫过当。()

24.面对不法侵害,行为人无论是否有其他办法来避免侵害,都可实行合法防卫。()

25.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用防卫行为,导致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26.精神病患者某甲手持匕首追杀某乙,某乙在被逼到一房屋的墙角里,无处可逃的情况下,顺手将桌子上的一个花瓶掷向某甲,砸中某甲的眼部,致其左眼失明。某乙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27.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实行合法防卫应当必须存在不法侵害,据此,对一切不法侵害都可以实行合法防卫。()

28.对事后防卫,应一律按故意犯罪来解决。()

29.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合法防卫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干实行。()

30.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防卫过当的,可以减轻或者免去处罚。()

31.在不法侵害已经终止后,再对侵害人进行的防卫的,属于防卫过当。()

二、简答题

对;2.对;3.错;4.错;5.错;6.错;7.错;8.错;9.错;10.错;11.错;12.错;13.错;14.对;15.对;16.错;17.对;18.对;19.对;20.错;21.错;22.错;23.错;24.对;25.对;26.错;27.错;28.错;29.错;30.错;31.错。、判断题

1.特殊防止的对象重要是有也许实行犯罪行为的人。()

2.刑罚的目的,是指国家制定刑罚、合用刑罚和执行刑罚所预期达成的效果。()

3.刑罚合用的对象是触犯法律的人。()

4.在我国,刑罚的执行机关是公安机关、人民法院、监狱。()

5.刑罚的种类及其合用标准必须以刑法的明文规定为依据。()

6.刑罚的合用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的。()

7.作为法律制裁体系中的一种制裁措施,刑罚和其他法律制裁方法的区别在于合用的对象、严厉限度、合用机关与部门、合用根据与程序、确立机关不同。()1.错;2.对;3.错一、判断题

1.李某因犯走私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假如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债务时,应当只偿还其犯罪以前所负的合法债务。()

2.判决执行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抵刑期2日的刑种是有期徒刑。()

3.负责管制刑的执行的机关是公安机关。()

4.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刑罚方法共有8种。()

5.在当前,我国死刑的核准机关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级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法院。()

6.管制的期限为2个月以上3年以下。数罪并罚的,最高不能超过5年。()

7.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拟定之日起计算。()

8.拘役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1年以下的,数罪并罚不得超过2年。()

9.承担民事补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局限性以所有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补偿责任。()

10.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11.罚金自判决指定的期限届满第5日起,人民法院对于没有法定减免事由不缴纳罚金的,应当强制其缴纳。

12.对于故意杀人、爆炸、投毒、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犯罪分子主观恶性较深、犯罪情节恶劣、罪行严重的,可以附加合用剥夺政治权利。()

13.被管制的罪犯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14.被判处管制的罪犯,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一个月内可以回家一次。()

15.被判处管制的罪犯,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1日。()

16.未成年人和享有外交特权的外国人依法不得合用死刑。()

17.死缓,即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是死刑的一种执行制度。()

18.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的期限相同,同时执行。()

19.判处主刑(管制除外)同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在主刑执行期间,当然剥夺政治权利。()

20.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1.对罪犯判处没收所有财产的,应对犯罪分子个人所拥有的一切财产所有没收。()

22.犯罪分子王某在管制执行期间,未经执行机关批准,化名与别人合作出版《股市参与技巧》。王某的行为违反了有关管制刑监督管理规定。()。

23.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应当强制参与劳动,但可以酌量发给劳动报酬。()

24.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可以在国家机关中担任非领导职务()。

25.对判处死缓的罪犯执行死刑的决定性条件是抗拒改造且情节恶劣。()

.错;2.错;3.对;4.错;5.对;6.错;7.错;8.错;9.错;10.错;11.错;12.对;13.错;14.错;16.错;17.对;18.对;19.对;20.错;21.错;22.对;23.错;24.错;25.错;26.错15.错;我国刑法中的立功有一般立功与重大立功之分。()

2.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不得少于1年。()

3.我国缓刑的考察机关是公安机关和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所在的基层组织。()

4.战时缓刑的合用对象是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的军人。()

5.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应当免去处罚。()

6.伪造货币并出售或者运送伪造的货币,应当从重处罚。()

7.因非法持有毒品被判刑,又犯贩卖毒品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8.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假如案件具有特殊情况、报须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对犯罪分子可以合用酌定减轻处罚。()

9.对于累犯不得合用缓刑和假释。()

10.某甲因故意杀人被判处有期徒刑2023,刑罚执行完毕后3年又犯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被判处罚金。对甲应当从重处罚。()

11.某丙因走私制毒物品,被判刑1年,刑罚执行完毕后第4年,又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对丙应从重处罚。()

12.根据我国刑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犯罪分子揭发别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共同犯罪案件中犯罪分子揭发其他同案犯,查证属实的;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的;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同案犯的,属于立功表现。()

13.某甲因盗窃罪案发被捕,在侦查人员对其审讯期间,交待了自己与某乙在交通工具上抢劫10万元的犯罪事实,并提供了某乙也许隐匿的地点,根据这一线索,侦查机关顺利将某乙追捕归案。对某甲应当减轻或者免去处罚。()

14.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伪造货币并出售或者运送伪造的货币,或者在运送别人偷越国(边)境过程中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检查的的,应数罪并罚。()

15.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假如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则应当撤消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16.某甲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二年有期徒刑且于1997年10月1日执行完毕,2023年10月5日以后又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的刑罚之罪,则甲构成累犯。()

17.某乙犯间谍罪被判有期徒刑,刑罚执行完毕后第2年又犯抢劫罪,则乙构成累犯。()

18.某甲犯A、B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2023和7年,法院决定合并执行2023。甲执行8年后,又犯C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对此,法院应在2023以上2023以下有期徒刑的范围内决定合并执行的刑期,然后,减去已经执行的8年刑期。()

19.某丙犯A、B罪,分别被法院判处2023和2023,法院决定合并执行2023;在执行2年后,丙又犯C罪,法院就C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由于数罪并罚时有期徒刑不得超过2023,故丙事实上不也许执行C罪的刑罚。()

20.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假如发现新罪、发现漏罪或者违法法律、行政法规,情节严重的,应当撤消缓刑。()

21.从宽情节是指具有减轻犯罪人的刑事责任,适当减低应判刑罚作用的情节。涉及从轻处罚、减轻处罚和免去处罚。()

22.根据量刑情节对量刑所起作用的形式,可以将量刑情节分为单功能情节和多功能情节。()

2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防卫过当和避险过当属于从宽情节、可以型情节、单功能情节。()

24.减轻处罚是指判处低于法定最低刑的刑罚。()

25.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我国确立了以限制加重为主、吸取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中原则。()

26.一般缓刑和战时缓刑,都是缓刑考验期限内没有发生法定应当撤消缓刑的情形,考验期满原判刑罚不再执行。()1.对;2.对;3.错;4.对;5.错;6.对;7.对;8.对;9.对;10.错;11.对;12.错;13.对;14.错;15.错;16.对;17.对;18.错;19.错;20.对;21.对;22.错;23.错;24.对;25.对;26.错。判断题

1.劳改队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负责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执行。

2.对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

3.对死缓犯减刑后假释的,其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得少于2023(不含死刑缓期执行2年)。()

4.犯罪分子被假释后,原判有附加刑的,附加刑仍继续执行。()

5.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假如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刑。()

6.所谓减轻原判刑罚,既可以是将较重的刑种减为较轻的刑种,也可以是将较长的刑期减为较短的刑期。()

7.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8.对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犯罪分子才干合用假释。()

9.为了使合用假释有必要的灵活性,我国刑法第81条规定,假如有特殊情况,经高级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有关执行刑期的一般规定。()

10.赵某因绑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023。入狱后,赵某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赵某既不能减刑,也不能假释。()

11.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对死缓犯减为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后,符合假释条件的,应当合用假释。()

12.对于原判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减刑后的刑期自原判执行之日起算;原判刑期。已经执行的部分,应计入减刑以后的刑期之内。()

13.时效中断,是指在追诉期限内,因发生法定事由而使已通过了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法定事由消失后重新计算追诉期限的制度。()

14.自1959年至1975年,我国先后实行了7次特赦。()

15.时效是指通过一定的期限,对犯罪不得追诉或者对所判刑罚不得执行的一项制度。()

16.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备案而不予备案的,也应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17.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结果发生时之日起计算。().错;2.对;3.对;4.对;5.对;6.对;7.对;8.对;9.错;10.错;11.错;12.对;13.对;4.对;15.对;16.错;17.错.1一判断题

1.只有为索取非法债务而拘禁债务人的行为才干构成非法拘禁罪。()

2.为索取债务而非法扣押、拘禁别人的,以非法拘禁罪和绑架罪实行数罪并罚。()

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运用职权犯非法拘禁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4.成立诬告陷害罪,必须有捏造犯罪事实并向有关机关告发的行为。()

5.绑架并杀害被害人的,应当以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6.强奸罪的本质特性是违反妇女意志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

7.对偷盗婴幼儿的行为,应当以拐卖儿童罪定罪处罚。()

8.犯绑架罪,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9.甲乙二人因通奸而生产一女婴,为避人耳目,二人将出生刚刚三天的女婴放置于少有人出没的树林里。两天后,该女婴因饥饿而死亡。甲乙二人的行为构成遗弃罪。()

10.诬告陷害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

11.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12.收买被拐卖的妇女,有强奸、非法拘禁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13.运用从属关系以胁迫手段奸淫现役军人妻子的构成强奸罪。()

14.对于弃婴案件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15.甲(女,29岁)从人贩处以3500元的价格收买丙给其重度痴呆的弟弟乙做妻子。乙欲与乙发生性关系。丙坚决反抗。甲见状便上前将丙绑在床上,并按住丙的手脚,使乙得以强行将丙奸淫。甲与乙构成强奸罪的共同犯罪,甲是帮助犯,为从犯。()

16.在诬告陷害罪中,行为人所捏造的实行必须是违法事实。()

17.对于女性批准发生性行为的,由于不具有违反妇女意志这一强奸罪的本质特性,因而不能成立强奸罪。()

18.区分强奸罪未遂和强制猥亵、欺侮妇女罪的关键在于认定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奸淫的目的。()

19.聚众或者在公共场合当众犯强制猥亵、欺侮妇女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20.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应当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定罪处罚。()

21.破坏选举罪的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必须是享有选举权的人才干构成。()

22.在公众场合当众强奸妇女属于强奸罪合用死刑的情节。()

23.强奸罪的对象必须是妇女或者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

24.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和故意杀人罪的区别重要在于打击的

.错;2.错;3.错;4.对;5.错;6.对;7.错;8.对;9.错;10.错;11.对;12.对;13.对;14.错;15.错;16.错;17.错;18.对;19.错;20.错;21.错;22.对;23.对;24.错。、判断题

1.甲乙共同盗窃,由乙在现场望风。甲窃取丙的钞票2023元。丙发现后立即追赶甲和乙,甲逃脱,乙被丙抓住后,对丙使暴力,致丙重伤。甲与乙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2.甲与乙约定,甲窃取了财物后,由乙负责窝藏、销售赃物。乙的窝赃和销赃行为,构成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

3.某甲晚上在街上看到一老人手上提一只包(包内有钞票1500元),独自行走,甲就冲上前往,一把夺过老人的包就跑。因夺包时用力过猛,将老人带倒在地,老人摔成重伤。对甲应当以故意伤害罪从重处罚。()

4.张某、赵某二人发现出差人员刘某的手提包内有大量钞票,遂尾随其后,蓄谋行抢。当刘某行至一十字路口时,张某乘刘某不备从背后双手拦腰将刘某抱住,赵某乘机将刘某手中的提包抢走。张某、赵某构成抢夺罪。()

5.李某对张某的钱财垂涎已久。一日趁张某一人在家之机将其杀死,后拿走其家中钞票5万元。李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6.张某为某私营公司的会计,一日深夜潜入本单位财务室,用钥匙打开保险柜拿走单位钞票2万元。张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7.旅店房客王某疑同屋旅客于某为巨商,遂假意逢迎,伺机将于某灌醉,从于某身上翻出空白支票一张。王某凭此与甲公司签订一笔价值10万元的协议。甲公司经查得知,该支票因原单位已更换印鉴,现已失效,故未发货。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和诈骗罪(未遂)。()

8.乙为非法占有甲随身携带的贵重财物,先使用暴力将甲打死,然后将财物掠走。乙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9.盗窃罪和侵占罪的重要区别是侵犯的客体不同。()

10.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为国有公司、公司、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11.抢劫致人死亡的应当以故意杀人罪从重处罚。()

12.我国刑法所规定侵犯财产罪都是故意犯罪。()

13.衡量盗窃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客观标准只能是盗窃数额。()

14.盗窃罪中的“秘密窃取”是指行为人所实行的盗窃行为不被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或者经手人发现。()

15.在以威胁的手段实行敲诈勒索罪时,威胁的内容既可以是以实行暴力相威胁,也可以是以揭发隐私相威胁,还可以是以毁坏财物相威胁。()

16.侵占罪的成立必须以行为人拒不返还其所占有的别人的财物为条件。()

17.携带凶器抢夺的,应构成抢劫罪。().错;2.错;3.错;4.错;5.错;6.错;7.错;8.对;9.错;10.错;11.错;12.对;13.错;14.错;15.对;16.对;17.对。、判断题

1.对多次贪污未经解决的,分别计算并量刑,而后进行数罪并罚。()

2.国家工作人员运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并与请托人事先约定,在其离退休后收受请托人财物,构成受贿罪。()

3.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进行股票交易活动,应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

4.运用自己所处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合法利益,应以受贿罪论处。()

5.贪污贿赂罪侵犯的客体重要为公务活动的廉洁性。()

6.李某在国家机关任职,孙某有求于他的职务行为,给李某送上5万元的好处费。李某答应给孙某办事,但因故未成。孙某见事未成,规定李某退还好处费,李某拒不退还,并威胁孙某假如再来要钱就告其行贿。李某的行为构成侵占罪。()错;2.对;3.对;4.对;5.对;6.错。以放火、爆炸的危险方法实行破坏交通工具的行为,属于法条竞合犯。()

2.明知学校宿舍楼年久失修,但是不及时修理,致使楼房倒塌、砸死、砸伤数人的,构成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

3.抢劫军人的枪支的行为,以抢劫罪论处。()

4.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是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减少工程质量标准,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行为。()

5.劫持航空器罪的犯罪对象为正在使用中的航空器。()

6.重大飞行事故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涉及从事航空活动的空勤人员、从事航空活动的地面人员、乘客和机场指挥人员。()

7.丢失枪支不报罪,是指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在所持枪支被盗、被抢、丢失、被骗时不及时报告,导致严重后果的行为。().某一国有保险公司理赔人丁某指使别人故意虚报保险事故,由自己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20万元。丁某的行为构成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