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212页,共=sectionpages1212页第=page1111页,共=sectionpages1212页古代诗歌阅读内容之送别抒怀专项训练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送别杜审言①(唐)宋之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②,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③。【注】①杜审言和宋之问都是初唐诗人,他们在政治、文学上志同道合。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③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江西丰城县,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州同属江西)地下四余丈的地方,曾有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中“万里行”“不相送”“远含情”等内容都与诗题中“送别”相呼应。
B.“卧病人事绝”一句写出了诗人因卧病对世事感到绝望的心境,为全诗奠定了孤独伤感的感情基调。
C.诗歌颔联写出了诗人无法到河桥为友人送行,只能想象友人远去,唯有江边垂柳依依含情的情景。
D.本诗多处用典,孙楚、屈平、龙泉剑等典故的运用,寄寓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无限感慨之情。【答案】B【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这类综合考查诗歌的题目,涉及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解答】
“卧病人事绝”是指诗人卧病在家,社会交往甚少,“绝”不是“绝望”的意思,是“断绝”的意思。
故选B。
送沈康知常州王安石作客兰陵迹已陈①,为传谣俗记州民。沟塍②半废田畴薄,厨传③相仍市井贫。常恐劳人轻白屋④,忽逢佳士得朱轮。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注)①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佑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佑三年诏沈康知常州。②沟塍(chéng),沟渠,田埂。③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④劳人:劳碌之人,宦游之人。白屋:古代指平民的住屋,此处代指百姓。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就表明了本诗的写作目的:向朋友介绍常州的风土人情。
B.王安石虽然已经不再担任常州知州,但从诗中仍可看出他对此地百姓的深情。
C.颈联的“忽”字既有对朋友去常州任职的惊异,又有对常州得到好官的庆幸。
D.因沈、王二人的特殊身份,本诗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更像是工作交接。【答案】D【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解答】
D.“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过于绝对,“惆怅”之中也有对朋友的送别之意。故D错误。ABC均正确。故选D。
送李端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注]李端:作者友人。与作者同属“大历十才子”。故关:故乡。风尘:指社会动乱。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颔联写送别情景,情藏景中。“寒云”二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阴冷和压重的感觉,为别离的心境起到了有力的烘托作用。
B.“少孤为客早”,“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诗人感叹友人从小成为孤儿,身世飘零。
C.“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直率而又有回味。
D.全诗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全诗情真意切,回味无穷。【答案】B请简要分析诗中的情感。【答案】故园衰败之悲,诗人借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对故园衰败的悲伤。送别友人之悲,直言“自堪悲”,别后“掩泪空相向”,写出诗人送别友人的悲伤。感叹身世之悲,诗人幼时丧父,多年客居他乡,在外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己。社会动乱之悲,“多难”写出了社会动荡,“风尘何处期”写出因社会动荡,诗人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哀。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6小题,共60.0分)蝶恋花·别范南伯宋杨炎正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艣。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注释】①刬地:依旧,还是。此处作“一派”讲。②鸣艣:艣同‘橹’,鸣艣,指划船的橹摇动时所发出的声音。③南徐:州名。即今江苏镇江市。首句“离恨做成春夜雨”以春江东流,来写离愁滔滔不绝,近于李后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意。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这首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小题1】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小题2】上片实写惜别。春江水满,离愁千万。弱柳系船,留君不住。因而闻橹声更增添离愁。下片虚写设想别后情景。回望送别之处,惟见乱山重叠,故人安在!虚实结合,抒写诗人心中既为朋友离去的而产生的离愁别绪,又有对朋友一路风波之劳和前程坎坷难卜的担忧。【解析】1.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本题把诗歌鉴赏和名句默写结合起来,要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找到相应的句子进行默写。本题注意理解“离恨”“春夜雨”,题干中“离愁滔滔不绝”,故此处应该填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
本题考查赏析古代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本类试题经常从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方面进行考查,在解答本类试题时,要在分析诗句的基础上,依次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本题要求从虚实的角度赏析,要抓住诗歌中哪些句子是实景,哪些是虚景。本词上阙实写,无尽的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使春江水涨,浩浩荡荡,一派东流去,尽管盛情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登船离去。下阕虚写,写朋友离开后的想象的景色: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如果你想寻春,依旧是当年我们曾走过的那条路。悬想别后友人思我,回望之时,已是有无数乱山遮隔。
送严士元
刘长卿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①万里情。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②今已误儒生③。[注释]①湖南,是严士元前往之地。②青袍:代指官衔。唐朝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③儒生:诗人的自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概括。【答案】手法:虚写或想象;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感情:①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孤独。诗人想象夕阳西下,朋友孤帆远去;湖南碧草如茵,好像作者无边的思绪。
②宦海沉浮的感慨、悲叹。
③前程黯淡、事业无成的忧愁。【解析】此题考查手法赏析和情感分析的能力。此类题要求考生熟知诗歌中常用的手法,能够进行辨析和确认。学习中要加强类别意识,即对诗歌手法进行分类,如表达方式类、表现手法类、结构方式类、语言手法类,同时对各个类别进行细化,如语言手法类,一般从词语运用(炼字词)、句式选择、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考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从题目、从序言、从诗人、从意象、从形象、从典故、从诗眼、从议论性的句子、从注释。细雨看不见,看看衣服已湿,说明时间过了很久;“闲花”句既说明落花很轻,又可见作者心在叙谈而不在赏景;诗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点出细雨、闲花,笔触细腻,表明作者心目中忘了时间、天气、景物,借景抒情,形象而含蓄地表现出了作者与朋友相见的惬意心情。颈联中“草绿湖南”是想象之景,却又把朋友之间的情感蕴含其中,对友情的珍视,对离别友人的牵挂,依依惜别之情不言而喻。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①[宋]苏轼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②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注】①此词作于熙宁七年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即将离杭,宴苏轼于杭州城中吴山上之有美堂。②《水调》:商调名,隋炀帝开汴渠时所作。南乡子·送述古[宋]苏轼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陈襄选择于有美堂宴请苏轼,此“美”在于_________,更在于___________。简要分析这两首词画线句抒情手法的差异。【答案】【小题1】景色(西湖山水);友情。【小题2】《虞美人》寓情于景、以景结情,钱塘江上水月交相辉映,像碧色的琉璃一样澄澈美丽。通过描写夜深风静、万籁俱寂之时的景象,暗含着太守对杭州美景的留恋,以及苏轼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南乡子》运用直接抒情,借“落泪不止”抒发离别的惆怅;同时对面落笔,写对方想念自己而难以入睡,其实是更深一层地抒写自己的思念之情,委婉而情深意长。【解析】1.
略
2.
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①路云遮寺,清弋江②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注】本诗作于开成4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①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②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首联用明快的色调,简洁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这两句诗不只是写景而已,它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
B.颔联描写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眼前绿水环抱的清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通过“云遮寺”“柳拂桥”等分别的典型景物,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
C.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所以,裴坦尽管在离别的时刻,也仍然乐观、开朗。
D.尾联写两人同到宜州任职,现在却要各奔东西,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和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小题1】B【小题2】①对比。颈联将友人“如鸿高的的”的心情同“悬旆正摇摇”的“我心”做对比,使友人在分别之际因仕途顺利而充满得意自信、乐观开朗之情和“我”宦海浮沉而又将与友人分别时内心空虚无着、怅然若失之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②反衬。诗的前半部分(四句)描写了明丽和煦的江南美景,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反衬诗人与友人惜别时的依恋之情和诗人的满腹愁情,以及自己不得意的惆怅、寂寞之情。
③虚实结合。首联实写送别场景。颔联想象九华山路旁,云雾缭绕,寺宇隐现,暗示裴坦的行程;又望见眼前清弋江村边,春风轻拂杨柳,点明送别地点。两句一虚一实,一远山一近水,令人如临其境又无尽遐思。
④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前半四句环境描写,后半四句直抒惆怅心情。江南早春,空气清新,阳光明媚,芳草鲜美。友人得意乐观,而仕途失意的诗人,并没因此感到高兴,反受刺激,更加深了内心的痛苦,无限感慨。
【解析】(1)B.“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错误,颔联是想象友人裴坦赴任途中所见之景,并不是“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之景”。颔联,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九华山路”暗示裴坦的行程。眼前绿水环抱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青弋江在宣城西,江水绀碧,景色优美。“清弋江村”,点明送别地点。“云遮寺”,“柳拂桥”,最能体现地方风物和季节特色,同时透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
故选B。
(2)“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和煦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积雪大半已消融,解冻的路面布满泥泞,经冬的野草茁出了新芽,原野上一片青葱,马声洪亮,催促主人上路,是实写江南早春的美丽景色,描写的是近景,“九华山路云遮寺”,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是虚写,想象友人路途上的景物,描写的是远景;“清弋江村柳拂桥”,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清弋江村”,点明送别地点,“云遮寺”,“柳拂桥”,最能体现地方风物和季节特色,是近景,透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诗的前半部分环境描写与后半部分诗人惆怅心情构成强烈对比:江南的早春,空气是那样清新,阳光是那样明亮,芳草是那样鲜美,人(裴坦)是那样倜傥风流,热情自信,周围一切都包孕着生机,充满了希望;而自己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反而受到刺激,更加深了内心的痛苦,这里是以江南美景反衬人物的满腹愁情,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对自己即将离任前途未卜的怅惘。
答案:(1)B
(2)对比。颈联将友人“如鸿高的的”的心情同“悬旆正摇摇”的“我心”做对比,使友人在分别之际因仕途顺利而充满得意自信、乐观开朗之情和“我”宦海浮沉而又将与友人分别时内心空虚无着、怅然若失之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②反衬。诗的前半部分(四句)描写了明丽和煦的江南美景,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反衬诗人与友人惜别时的依恋之情和诗人的满腹愁情,以及自己不得意的惆怅、寂寞之情。
③虚实结合。首联实写送别场景。颔联想象九华山路旁,云雾缭绕,寺宇隐现,暗示裴坦的行程;又望见眼前清弋江村边,春风轻拂杨柳,点明送别地点。两句一虚一实,一远山一近水,令人如临其境又无尽遐思。
④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前半四句环境描写,后半四句直抒惆怅心情。江南早春,空气清新,阳光明媚,芳草鲜美。友人得意乐观,而仕途失意的诗人,并没因此感到高兴,反受刺激,更加深了内心的痛苦,无限感慨。
翻译:
和煦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积雪大半已消融,解冻的路面布满泥泞,经冬的野草茁出了新芽,原野上一片青葱,马声洪亮,催促主人上路。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你的志向像鸿雁一样鲜明,踌躇满志,而我的心情却像悬挂在空中的旗帜般空虚。我们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此时却不能一同回去了,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我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非常寂寞的。
赏析:
首联用明快的色调,简洁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这两句诗不只是写景而已,它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
颔联,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九华山路”暗示裴坦的行程。眼前绿水环抱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青弋江在宣城西,江水绀碧,景色优美。“清弋江村”,点明送别地点。“云遮寺”,“柳拂桥”,最能体现地方风物和季节特色,同时透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这里以形象化描绘代替单调冗长的叙述,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两句一写山间,一写水边,一写远,一写近,静景中包含着动态,画面形象而鲜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以上四句通过写景,不露痕迹地介绍了环境,交代了送行的时间和地点,暗示了事件的进程。
颈联叙写行者与送行者的不同心境。“的”,是鲜明的样子。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所以,尽管在离别的时刻,也仍然乐观、开朗,而诗人自己宦海浮沉,不很得意,此刻要与好友离别,临歧执手,更觉“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史记•苏秦传》),一种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感觉油然而生。
尾联把“送裴坦”和自己将要“赴官归京”两重意思一齐绾合,两人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此时却不能一同回去了。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诗人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非常寂寞的。
后面四句,借助景色的衬托,抒发惜别之情,更见诗人的艺术匠心。
全诗写山水有远有近,抒情有虚有实,以江南美景反衬人物的满腹愁情,情韵悠扬,风华流美。
(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春江送人孟贯春江多去情,相去枕长汀。数雁别湓浦,片帆离洞庭。雨余沙草绿,云散岸峰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合同
- 蔬果品牌授权经营2024年度合同2篇
- 2024年全新未开封产品购销合同书版B版
- 2024年度展览厅全方位装修施工合同版B版
- 2024年度许可使用合同具体条款及权益分配3篇
- 2024年度光伏发电站水电供应合同2篇
- 2024年度建筑工程合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修缮工程2篇
- 二零二四年度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合同4篇
- 二零二四年双方共建信息技术合资企业合同2篇
- 2024年度建筑工程监理承包合同2篇
- 湖南移动环保公厕施工方案
- PPT稻草人读书分享
- 可填充颜色的地图(世界、中国、各省份)
- 营养学第十一章公共营养
- 旅游心理学-ppt-全
- 臀位助产分娩术课件
- 剑桥国际英语3-Unit2-Home-sweet-home-课件
- 国家发改委2007年第55号令-附表
- 2023-2023年高考小说真题汇编
- 做阳光少年主题班会课件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等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