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梅州市大坪中学2022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所示,大小分别为F1、F2、F3的三个力恰好围成一个闭合的三角形,且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F1<F2<F3,则下列四个图中,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的是参考答案:C2.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
)A.时刻表示时间短,时间表示时间长B.时刻对应位置,时间对应位移
C.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时刻
D.1min只能分成60个时刻参考答案:BC3.对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线速度不变
B.线速度大小不变C.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
D.周期不变参考答案:BCD4.人造卫星以地心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半径越大,速度越小,周期越小B.半径越大,速度越小,周期越大C.所有卫星的速度均是相同的,与半径无关D.所有卫星角速度都相同,与半径无关参考答案:B【考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分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卫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讨论线速度、角速度等物理量与半径的关系即可.【解答】解: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有AB、可得,,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周期越大,故A错误,B正确;C、卫星的速度可知,半径不同卫星的线速度不同,故C错误;D、卫星的角速度可知不同的半径对应不同的角速度,故D错误.故选:B.5.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测量的物理量是A.地球的半径
B.太阳的半径C.万有引力常数
D.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参考答案:C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4kg的物体以4m/s的速度向右运动,另一质量为8kg的物体以5m/s的速度向左运动.两物体正碰后粘在一起,则它们的共同速度大小为
m/s,方向
.参考答案:2,向左.【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分析】两物体碰撞过程,两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碰撞后的共同速度.【解答】解:两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1v1﹣m2v2=(m1+m2)v,代入得:4×4﹣8×5=(4+8)v,解得:v=﹣2m/s,方向:水平向左.故答案为:2,向左.7..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
)电荷和(
)电荷。同种电荷相互(
),异种电荷相互(
)参考答案:正
负
排斥
吸引8.一年四季,季节更替.地球的公转带来了二十四节气的变化.一年里从立秋到立冬的时间里,地球绕太阳运转的速度___________,在立春到立夏的时间里,地球公转的速度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参考答案:变大
变小9.质量为0.01kg的子弹,以200m/s的速度射出枪口时,其动能为J.参考答案:200J【考点】动能.【分析】根据动能的表达式Ek=即可求出子弹离开枪口时的动能.【解答】解:子弹动能Ek==×0.01kg×2=200J故答案为:200J10.一个人站在封闭的升降机中,某段时间内这个人发现他处于超重状态,则在这段时间内升降机的加速度方向是___________(填“向上”或“向下”)。参考答案:向上11.显像管中的电子束在从阴极射到阳极的过程中,经过2×10-5s速度由0增加到107m/s,其加速度为
。参考答案:5×1011m/s212.两个互相垂直的力F1和F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使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物体通过一段位移时,F1对物体做功8J,F2对物体做功6J,则F1和F2对物体做的总功
J.参考答案:1413.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得一匀变速运动纸带如图所示,点1,2,3,……为计数点,在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有三个打点未画,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0.02s。测得S1=4cm,S2=10cm,S3=18cm。则小车在打下计数点2时的速度v2=
m/s,小车的加速度a=
m/s2(以上两空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参考答案: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14.某同学利用单摆周期公式测定重力加速度。(1)该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其读数如图所示,某次测量中该同学又测得摆线长度为42.22cm,则该次实验中单摆的摆长为L=____________cm。(结果保留两位小数)(2)若该同学测得单摆进行n次全振动所花时间为t,则计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g=_________________。(用(1)(2)问中所给符号表达)(3)若该同学在用上述方法测量的过程中,误将n-1次全振动当成了n次全振动,则用此方法计算出的重力加速度相对真实值将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4)如果另一位同学在做这个实验时没有测量摆球直径,仅仅测出了单摆的绳长l,他多次进行实验,测量了多组数据,描绘出了单摆摆动周期的平方T2随绳长l的关系,则右图中的_______(填“甲”、“乙”或“丙”)最有可能是他测得的图线。若图线的斜率为k,纵轴截距为b,则该同学用这种方法测量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应为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43.29(2分)
(2)(2分)
(3)偏大(2分)
(4)甲(2分)
15.(3分)“验证力的平形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用一把弹簧秤拉橡皮条和用两把弹簧秤拉橡条时,通过以下哪个选项判定两次实验达到了相同的效果:A.簧秤的弹簧均被拉长B.固定橡皮条的图钉受力产生相同形变C.细绳套受拉力产生相同形变D.橡皮条在同一力向上伸长同一长度参考答案:D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16.如图所示,一质点沿半径为r=20cm的圆周自A点出发,逆时针运动2s,运动圆周到达B点,求:(1)质点的位移和路程.(2)质点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参考答案:17.(12分)行驶速度为甲、乙两辆汽车在高速公路同一车道通向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两车相距,t=0时刻甲车遇紧急情况开始制动后,甲、乙两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10中甲、乙所示,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请判断两车在0~9s内会不会相撞;若两车不相撞,求出两车在0~9s内何时相距最近?最近距离是多少?若两车相撞,求出从t=0时刻到两车相撞的时间。参考答案:t=6s时两车最近距离为10m;不会相碰2=?5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此时两车相距△x=55m因为甲做匀加速运动,乙做匀减速运动,根据运动规律,在甲速度增加到和乙相等时两车末能相撞,则以后就不会相撞:v甲=a甲2t
①v乙=v乙0+a乙2t
②当v甲=v乙时,可得运动时间t=3s在这一过程中,甲的位移x甲2=a甲2t2=×5×32m=22.5m乙的位移x乙2=v0乙t+a乙2t2=30×3+×(?5)×32m=67.5m因为:x甲2+△x=77.5m>x乙2=67.5m所以两车不会相撞,此时两车最近距离为77.5m-67.5m=10m考点:匀变速的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名师点睛】能正确的读懂图象,并能根据图象所反映的物体运动规律进行求解.能抓住两车相距最近时的临界条件是两车速度相等。18.半径为R=0.9m的光滑半圆形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与水平面相切于A点,在距离A点1.3m处有一可视为质点的小滑块,质量为m=0.5kg,小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u=0.2,施加一个大小为F=11N的水平推力,运动到A点撤去推力,滑块从圆轨道最低点A处冲上竖直轨道。(g=10m/s2)问:(1)滑块在B处对轨道的压力;(2)滑块通过B点后的落地点到B点的水平距离.
参考答案:解:从开始到A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①设滑块到达B点的速度为v,从A到B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得:
②在B点由牛顿第二定律:
③根据牛顿第三定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其它新型计算机外围设备相关行业投资规划报告
- 癫痫持续状态的急救和护理
- 采购战术与运营培训课件-智库文档
- 《政策规划与政策》课件
- 《证业务中的计算》课件
- 《设计方案比较》课件
- 安全监理周报告范文
- 《数字逻辑与EDA设计》课件-第3章
- 社团述职报告范文
- 2025年北京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技巧与方法
- 2024年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合同3篇
-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十二月联考英语试卷
- 2024年债权投资协议6篇
-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 2024广州租房合同范本
- 【MOOC】Java程序设计-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菏泽学院中外教育史(高起专)复习题
- 办公楼室内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围手术期疼痛
- 活在课堂里 课件
-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 人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