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龙坡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佛山市龙坡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佛山市龙坡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佛山市龙坡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佛山市龙坡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佛山市龙坡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将两个抗虫基因A导入大豆(2n=40),筛选出两个A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植株M(每个A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植株M自交,子代中抗虫植株所占比例为15/16.取植株M的某部位一个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连续正常分裂两次,产生4个子细胞.用荧光分子检测A基因(只要是A基因,就能被荧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获得植株M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可为大豆的进化提供原材料B.若每个子细胞都只含有一个荧光点,则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20C.若每个子细胞都含有两个荧光点,则细胞分裂过程发生了交叉互换D.若子细胞中有的不含荧光点,则是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参考答案:C【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1、获得植株M是基因工程的方法,其原理是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2、植株A自交,子代中抗花叶病植株所占比例为15/16,相当于双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说明两个H基因在两对不同源的染色体上.3、若每个子细胞都含有一个荧光点,说明细胞中只含有1个H,则细胞发生了减数分裂;若每个子细胞都含有两个荧光点,说明细胞中只含有2个H,则明细胞发生了有丝分裂.【解答】解:A、获得植株M是基因工程的方法,其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A正确;B、若每个子细胞都含有一个荧光点,说明细胞中只含有1个H,则细胞发生了减数分裂,故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20,B正确;C、若每个子细胞都含有两个荧光点,说明细胞中只含有2个H,则明细胞发生了有丝分裂,而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才会发生交叉互换,C错误;D、若子细胞中有的不含荧光点,说明细胞中不含H,则是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从题文提取有效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2.根据概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表示的碱基有5种 B.B表示的是核糖C.D表示的是脱氧核苷酸 D.D表示的是核糖核苷酸参考答案:C【考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分析】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T、C、G.【解答】解:A、DNA中的碱基有4种,A错误;B、DNA中的糖为脱氧核糖,B错误;CD、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C正确,D错误.故选:C3.如图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中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核糖体的分布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线粒体中蛋白质的合成受核基因和质基因共同控制C.①④过程均发生碱基互补配对A-U、T-A、G-C,

C-GD.如果模拟③过程进行细胞外实验,需耍RNA聚合酶参与参考答案:C4.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

B.DNA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DNA分子C.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链后,开始DNA的复制D.单个脱氧核昔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参考答案:A5.下列不属于器官的是A.一粒大米

B.一粒南瓜籽

C.一片树叶

D.一根黄瓜参考答案:A一粒大米主要是水稻种子的胚乳部分,属于营养组织,A符合题意;一粒南瓜籽是南瓜的种子,属于生殖器官,B不符合题意;一片树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C不符合题意;一根黄瓜是果实,属于生殖器官,D不符合题意。6.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8种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时,还丢失了一小段染色体,明显是染色体变异,故A错误;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期形态比较固定,所以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故B错误;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应该产生仅具有异常染色体、同时具有14号和21号染色体、同时具有异常染色体+14号染色体、仅具有21号染色体、同时具有异常染色体+21号染色体、仅具有14号染色体的生殖细胞,C正确;当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正常的14号和21号两条染色体在一起时,就能产生正常的精子,因而生育出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D错误。考点:本题通过染色体变异和精子形成过程图例的分析,考查学生对染色体变异以及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移动的理解以及识图分析能力。7.某种蝴蝶紫翅(P)对黄翅(p)是显性,绿眼(G)对白眼(g)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生物小组同学用紫翅绿眼和紫翅白眼的蝴蝶进行杂交,F1出现的性状类型及比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亲本的基因型是PpGg×PPggB.上述亲本的基因型是PpGg×ppggC.F1紫翅白眼个体自交(基因型相同个体间的交配),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2/3D.F1紫翅白眼个体自交(基因型相同个体间的交配),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1/2参考答案:C【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紫翅:黄翅=3:1,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Pp×Pp;绿眼:白眼=1:1,说明绿眼的基因型为Gg;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PpGg×Ppgg.F1紫翅白眼基因型为Ppgg或PPgg,比例为2:1,Ppgg自交后代杂合体的比例为;PPgg自交后代全部是纯合子;则杂合体的比例即为×=,则纯合体也就是1﹣=.【解答】解:A、紫翅:黄翅=3:1,可知为Pp×Pp,绿眼:白眼=1:1,可知为Gg×gg,故亲本基因型为PpGg×Ppgg,A错误;B、紫翅:黄翅=3:1,可知为Pp×Pp,绿眼:白眼=1:1,可知为Gg×gg,故亲本基因型为PpGg×Ppgg,B错误;C、F1紫翅白眼基因型为P_gg,F1紫翅白眼自交,即PPgg自交和Ppgg自交.F2中纯合子概率为+×=,C正确;D、F1紫翅白眼基因型为P_gg,F1紫翅白眼自交,即PPgg自交和Ppgg自交.F2中纯合子概率为+×=,D错误.故选:C.8.A.若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顺序依次为乙→丙→甲→丁B.甲、乙、丙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目依次为4、2、1C.若乙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则丁的基因组成为AaBbD.乙是次级卵母细胞,丁可能为卵细胞参考答案:B9..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期使用抗生素易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进而使细菌耐药性增强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是新物种形成过程中所需的必要条件D.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参考答案:D【分析】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详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长期使用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选择,进而使细菌耐药性增强,A错误;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C、新物种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因此地理隔离不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错误;D、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是定向的,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故选D。10.如图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错误的是(

)A.若1表示DNA分子的基本单位,2﹣4可分别表示磷酸、核糖、4种含氮碱基B.若1表示真核细胞的生物膜系统,2﹣4可分别表示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C.若1表示可遗传的变异,2﹣4可分别表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D.若1表示人体稳态调节机制,2﹣4可分别表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参考答案:A若1表示DNA分子的基本单位,2﹣4可分别表示磷酸、脱氧核糖、4种含氮碱基,A项错误;真核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B项正确;可遗传的变异来源有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项正确;人体稳态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项正确。11.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果蝇杂交实验中,摩尔根等人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赫尔希和蔡斯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证明DNA是其遗传物质C.对于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仍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D.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先放置盖玻片,然后使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参考答案:AD1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内环境和组织细胞中Na+和K+分布不均衡的状态需要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靶细胞被自身溶酶体的溶菌酶裂解,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参考答案:B寒冷环境中,皮肤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相关的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使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增多,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多,同时下丘脑发出的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传到骨骼肌,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A错误;细胞内的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内环境和组织细胞中Na+和K+分布不均衡的状态与主动运输密切相关,因此需要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B正确;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C错误;内环境是机体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13.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正确叙述是

A.细胞的分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B.细胞衰老,代谢减弱;细胞癌变,代谢和膜的黏着性增强

C.凋亡细胞内的基因表达能力下降,酶活性减弱‘

D.细胞癌变,细胞周期变短;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变长参考答案:A14.将一个用15N标记的、含156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在14N溶液中复制4次,已知该DNA片段中有腺嘌呤750个,则()A.复制完成后,具有14N的腺嘌呤有1500个B.复制过程中,共消耗胞嘧啶脱氧核苷酸12150个C.复制完成后,不含15N的DNA分子占D.含15N的DNA分子的两条链都含15N参考答案:B【考点】DNA分子的复制.【分析】DNA分子复制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的过程.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复制过程是边解旋边复制,复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已知DNA分子有156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A=750个,所以胸腺嘧啶T=750个,鸟嘌呤G=胞嘧啶C=810个.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A、根据题意模板DNA中具有放射性的腺嘌呤是750个,而DNA是在无放射性标记的溶液中复制4次的,所以复制4次后具有放射性的腺嘌呤仍是750个,A错误;B、复制过程中,共消耗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810×(24﹣1)=12150个,B正确;C、复制完成后,含放射性的DNA有2个,DNA分子总数是16个,所以不含放射性的DNA分子占,C错误;D、由于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含有放射性的DNA分子的一条链含有放射性,含有一条链不含放射性,D错误.故选:B.15.小麦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小麦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0B.p=b时,F1随机交配一代,子代中纯合体比例为1/2C.p=a时,F1显性性状中杂合体所占的比例为3/5D.p=c时,F1自交一代,子代中杂合体比例为2/9参考答案:C.........16.实验表明,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的缬氨霉素(含12个氨基酸的脂溶性抗生素)时,K+则可以通过膜从高浓度移向低浓度处,这种物质通过膜的方式是(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作用参考答案:【知识点】C2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答案解析】B解析:K+进出细胞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加入脂溶性抗生素后根据相似相容原理,从高浓度移向低浓度处,进行协助扩散,B正确17.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是膜的组成和结构的相似性B.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选择透过性C.细菌和酵母菌都有细胞膜、核糖体、DNA、RNAD.细胞核能贮存遗传信息,也能对细胞的新陈代谢起调控作用参考答案:B18.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①②③中温度、渗透压及pH的相对稳定B.③中的水都来自②C.④中的呼吸作用最终产物既可能影响内环境稳态,又可以参与体液调节D.②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含量有关参考答案:C19.科研人员利用相关技术改变了胰岛素B链的第9位氨基酸,从而避免了胰岛素结合成无活性的二聚体形式。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的操作对象是胰岛素分子B.可通过测定DNA序列确定突变是否成功C.对胰岛素结构的改造属于蛋白质工程D.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不宜口服使用参考答案:A蛋白质工程从属于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的操作对象是基因,A错误;可通过测定DNA的序列确定突变是否成功,B正确;对胰岛素结构的改造属于蛋白质工程,C正确;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只能注射,不宜口服使用,D正确。20.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在诱导细胞融合后,有关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次筛选是为了选出效应B细胞

B.第二次筛选是为了选出杂交瘤细胞C.第一次培养增多了备选细胞数量

D.第二次培养是为了获得单细胞蛋白参考答案:答案:C21.对绿色植物根尖细胞某细胞器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组成如下表,则该细胞器中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碱基ATCGU百分比数值350302015A.CO2+H2O―→(CH2O)+O2

B.mRNA―→蛋白质C.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D.C6H12O62C2H5OH+2CO2+能量参考答案:B2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提出遗传定律;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试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以上科学发现的研究方法依次是

(

)A.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

B.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C.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

D.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参考答案:C23.右图为每10粒水稻种子在成熟过程中于物质和呼吸速率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种子干物质快速积累时期,呼吸作用旺盛B.种子成熟后期自由水减少,呼吸速率下降C.种子成熟后期脱落酸含量较高,呼吸速率下降D.种子呼吸速率下降有利于干物质合成参考答案:D24.某农科所通过如右图所示的育种过程培育成了高品质的糯小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B.a过程提高突变率,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C.a过程需要使用秋水仙素,只作用于萌发的种子

D.b过程需要通过自交来提高纯合率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育种方式,属于近几年高考热点问题。题目中所涉及到的育种方式是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而运用基因突变的原理的育种方式为诱变育种。其中上边的是单倍体育种,a过程常用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者幼苗;b过程为杂交育种,需要通过逐代自交来提高纯合率。错题分析:错选本题的原因在于对几种育种方式及其原理了解不清楚。

25.研究表明β﹣AP(β淀粉样蛋白)沉积是Alziieimer型老年痴呆的主要病征.病理状态下,前体蛋白APP(﹣种含695个氨基酸的跨膜蛋白)在内质网中由β﹣分泌酶异常水解形成(β﹣AP,β﹣AP在神经细胞内外沉积导致突触减少,从而引起神经元缺损凋亡.APP正常和异常水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质膜上的前体蛋白APP在形成过程中,既产生水也消耗水B.γ﹣分泌酶空间结构被破坏后,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仍呈紫色C.β﹣AP蛋白跟分泌蛋白一样,通过囊泡运输到达细胞间隙中D.抑制β﹣分泌酶基因表达和加快β﹣AP的分解可治愈Alzheimer型老年痴呆参考答案:D【考点】14: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分析】分析题图:β﹣AP(β淀粉样蛋白)沉积是Alziieimer型老年痴呆,是前体蛋白APP(﹣种含695个氨基酸的跨膜蛋白)在内质网中由β﹣分泌酶异常水解形成(β﹣AP,β﹣AP在神经细胞内外沉积导致突触减少,导致Alziieimer型老年痴呆,故抑制β﹣分泌酶基因表达和加快β﹣AP的分解可治愈Alzheimer型老年痴呆,据此答题.【解答】解:A、前体蛋白APP是在内质网中由β﹣分泌酶异常水解形成,那么前体蛋白APP在形成过程中,既存在氨基酸的脱水缩合(产生水),也存在β﹣分泌酶水解(消耗水),A正确;B、γ﹣分泌酶空间结构被破坏后,肽键还存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仍呈紫色,B正确;C、β﹣AP蛋白是前体蛋白APP(﹣种含695个氨基酸的跨膜蛋白)在内质网中由β﹣分泌酶异常水解形成β﹣AP,β﹣AP在神经细胞内外沉积,可见跟分泌蛋白一样,通过囊泡运输到达细胞间隙中,C正确;D、研究表明β﹣AP(β淀粉样蛋白)沉积是Alziieimer型老年痴呆的主要病征,看图分析:患病机理是:前体蛋白APP(﹣种含695个氨基酸的跨膜蛋白)在内质网中由β﹣分泌酶异常水解形成β﹣AP,β﹣AP在神经细胞内外沉积导致突触减少,导致Alziieimer型老年痴呆,故抑制β﹣分泌酶基因表达和加快β﹣AP的分解可治愈Alzheimer型老年痴呆,D错误.故选:D.

26.几百粒吸水豌豆种植于疏松土壤中,每5天取出20粒种子(或幼苗),劈开并烘干至重量不变,这样将每次的重量统计后得如下曲线,与实验结果相符的是曲线参考答案:C27.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研究发现基因A控制红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等同),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完全消失,Bb使红色淡化。科研人员利用该植物的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杂交过程及结果如图一所示。研究发现,A基因控制正常酶1的合成,a控制失活酶1的合成,与正常酶1比较,失去活性的酶1氨基酸序列有两个突变位点,如图二。回答有关问题:(1)据图推测,酶1氨基酸序列a、b两处的突变都是控制酶1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其中b处是发生碱基对的_________导致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失活酶1的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正常酶1,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导致翻译过程____________。(2)第1组F1的粉红花基因型是_________,F2中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3)第2组亲本白花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a.第2组中,利用F1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育出的植株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b.第2组中用秋水仙素处理F2杂合的红花植株幼苗,形成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植株,该植株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增添或缺失

(2).提前终止

(3).AABb

(4).1/2

(5).aaBB

(6).5

(7).红色:白色=1:3

(8).AAbb:Aabb:aabb=1:4:1【试题分析】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学会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关系推测性状在遗传过程中遵循的遗传规律,根据遗传规律通过正推的方法解答相关问题。由题意可知,红花的基因型为A_bb;粉红色花的基因型为A_Bb;白花的基因型为A_BB、aa__。图二中a处突变只导致一个氨基酸改变,没有引起其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突变应为碱基对的替换;b处突变使得其后的氨基酸序列也发生了改变,突变为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1)据图分析,b处突变导致b处及其后肽链上所有氨基酸都发生变化,可能是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的;失活酶1的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正常酶1,说明其肽链比正常的要短,可能是基因突变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导致的。(2)第1组中,F1粉红花(A_Bb)自交后代出现1∶2∶1的分离比,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F2中纯合子AABB和AAbb的概率为1/4+1/4=1/2。(3)第2组中,纯合白花(AABB或aaBB或aabb)×纯合红花(AAbb)→粉红色花(A_Bb),F1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6∶7,是9∶3∶3∶1的变式,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则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已知基因A控制红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等同),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完全消失,所以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包括AABB、AaBB、aaBB、aaBb和aabb。a.第2组中,F1的基因型为AaBb,能产生AB、Ab、aB和ab4种花粉。利用F1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育出的植株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白色)∶AAbb(红色)∶aaBB(白色)∶aabb(白色)=1∶1∶1∶1,所以育出的植株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红色∶白色=1∶3。b.第2组中用秋水仙素处理F2杂合的红花植株(Aabb)幼苗,形成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植株(AAaabbbb)。该植株减数分裂形成配子,AAaa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4∶1,bbbb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是bb,因此对于两对等位基因来说,该植株(AAaabbbb)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1∶4∶1。28.科学家研制出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的“万能细胞”,其诞生过程如图所示,图中OCT4、SOX2、NANOG和LIN28是胚胎干细胞中能高度表达并决定其全能性的四个基因,将“万能细胞”植入小鼠体内,植入的细胞长成了“肿瘤”,“肿瘤”中出现了神经、骨骼、肌肉等多种类型的细胞。关于这一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的OCT4等四个基因只存在于胚胎干细胞中

B.利用了逆转录病毒感染率高且具致癌性的特点

C.逆转录病毒与目的基因结合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D.“万能细胞”植入小鼠体内后将表达其全能性参考答案:C29.某考生参加高考体检,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在等待体检的过程中,该考生体内发生的变化是A.神经调控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体温迅速上升B.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增加,血糖浓度下降C.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细胞代谢增强D.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参考答案:D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通过神经调节,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体温不会上升,A错误;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增加,血糖浓度升高,B错误;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细胞代谢增强,C错误;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D正确。30.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B.图1、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C.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D.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参考答案:C31.绿色植物在暗室中不能

A.吸水

B.合成叶绿素

B.呼吸

D.吸收矿质元素参考答案:答案:B32.下列不属于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 A.温度剧变 B.氨基酸 C.5﹣溴尿嘧啶 D.麻疹病毒参考答案:B【考点】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 【分析】基因突变的诱发因素: (1)物理因素:如X射线、激光等; (2)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 (3)生物因素:如病毒等. 【解答】解:A、温度是一种物理因素,温度剧变可能会诱发基因突变,A正确; B、氨基酸是蛋白质合成的原料,不是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B错误; C、5﹣溴尿嘧啶等化学物质是能诱发基因突变的化学因素,C正确; D、病毒感染是一种生物因素,麻疹病毒可能会诱发基因突变,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种类、原因等基础中,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3.右图表示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电流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b是神经元的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B.刺激b点,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C.刺激c点,电流表的指针只会偏转一次

D.若ab=bd,则兴奋由a到b和由b到d的传递速度相同参考答案:D34.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西黄松老龄(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定,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碳量西黄松生态系统生产者活生物量(g/m2)死有机质(g/m2)土壤有机碳(g/m2)净初级生产量(g/m2·年)异养呼吸(g/m2·年)老龄1273025605330470440幼龄146032404310360390

(注:异养呼吸指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A.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能降低大气碳总量B.生态系统中所有异养生物的同化量减去其呼吸量即为次级生产量C.草本、灌本逐渐演替成森林群落,主要原因是他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光逐渐减少D.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360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参考答案:A【分析】表格表示的是对西黄松老龄(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定的结果,生产者活生物量老龄远远大于幼龄,其他的四个指标差距较小。【详解】A、幼龄西黄松群落一年的净初级生产力为360g/m2·年,而消费者和分解者一年的呼吸作用为390g/m2·年,390大于360,所以幼龄西黄松群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错误;B、生态系统中所有异养生物的同化量减去其呼吸量即为次级生产量,正确;C、由于群落发展的内在因素,如现有群落发展引起群落内在环境的变化,或由于群落中生物之间的竞争而引起的树种更替或森林演替,草本、灌本逐渐演替成森林群落,主要原因是他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光逐渐减少,正确;D、根据题表给出的数据以及表格下方对净初级生产力的解释可以对应表格数据找到,幼龄西黄松群落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碳有360g/m2,正确。故选A。35.科学家在某二倍体的鱼中发现了“孤雄生殖”现象。关于这种鱼类的“孤雄生殖”,科学家提出了下图中A、B、C三种可能的发生途径,甲、乙、丙分别代表这三种途径所得到的“孤雄生殖”后代的体细胞。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中均只含有父方的遗传物质B.图中的二倍体精子是由于亲代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而形成的C.图中丙细胞中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可能完全相同D.甲形成的过程中曾发生有丝分裂异常参考答案:D【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DNA是遗传物质,甲、乙、丙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均来自母方,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均来自父方,A错误;图中二倍体的鱼产生了二倍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精子,说明亲代减数分裂异常,该异常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也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没有分开,而是进入同一个细胞中),B错误;若C途径中的两个精子来源于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且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则图中丙细胞中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完全相同,C错误;A途径中,无核的卵细胞与含有1个染色体组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该受精卵经过异常的有丝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二倍体生物甲,D正确。36.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是AaBb,下图是其体内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B.等位基因A与a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不可能出现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D.该细胞减数分裂后产生了2种不同基因型的细胞参考答案:A37.下列关于鸟类分类中的对趾足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A.对趾足是鸟的第一、第二趾向前,第三、第四趾向后

B.对趾足是鸟的第二、第三趾向前,第一、第四趾向后

C.对趾足是鸟的第三、第四趾向前,第一、第二趾向后D.对趾足是鸟的第一、第四趾向前,第二、第三趾向后参考答案:B38.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是46条,下列细胞中,肯定或可能存在两条X染色体的是①精原细胞②卵原细胞③初级精母细胞④初级卵母细胞⑤次级精母细胞⑥次级卵母细胞A.①③⑤

B.②④⑥C.①③⑤⑥

D.②④⑤⑥参考答案:D精原细胞含有的性染色体是XY,减数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级,形成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可能含有两条X染色体;含有两条X染色体初级精母细胞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一定含有两条X染色体;卵原细胞含有两条X染色体,故形成的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都含有论坛X染色体。39.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D.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参考答案:D【知识点】种群的特征、数量变化及种群密度调查解析:种群的性别比例如果失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A正确;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对农林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对渔业捕捞强度进行确定等,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B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C正确;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错误【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种群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典型总结】种群和群落种群特征是个体所不具有的,个体只能具有性别、年龄、出生、死亡等特征。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1.种群密度(1)在用样方法计数时,位于边界线上的样本数目计算方法是任取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位于线上的和顶角上的都计数。用样方法得出的数值是种群密度而不是种群数量。(2)当一个种群迁入一个新的环境时,若不适应环境,则可能会灭亡;若适应新环境,在开始一段时间内该种群的数量类似于“J”型增长,但最终呈“S”型增长。(3)“J”型曲线由始至终都保持指数式增长,其增长率不变而增长速率持续增大,而“S”型曲线自始至终具有环境阻力,其增长率持续减小,而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所以绝不能认为“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是“J”型曲线。(4)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的纵坐标起点均不为0,当处在以下条件如实验室提供的理想条件、一个种群迁入到一个新的适宜环境中的一定时期时,才会出现“J”型增长曲线。若一个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在种群数量小于K/2时,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增加;当种群数量大于K/2时,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小,到达K值时其种群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可能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5)种群增长曲线的生产生活应用①有害动物的防治实例: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通过清扫卫生等降低其环境容纳量(K值)。②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实例: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K值变小,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提高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③生产应用:生产上的捕获期就确定在种群数量为K/2时最好,但杀虫效果最好的时期在潜伏期,即K/2以前时个体数量少,增长速率很慢的时期。40.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细胞中都存在的生命活动是()A.线粒体内膜上O2和[H]结合生成水B.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C.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D.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参考答案:C【考点】7C:DNA分子的复制;2G: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3Q: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42: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分析】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解答】解:A、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A错误;B、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和核孔,B错误;C、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都能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C正确;D、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如图1表示一个植物细胞内发生的部分代谢简图,图中①~⑤表示反应过程,A~L表示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相关物质,a、b、c表示细胞的相应结构;图2表示密闭大棚内(温度恒定)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图3中曲线代表在一定光照强度下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与CO2浓度的关系,请据图作答:(1)为了研究番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应选择根尖分生区处于有丝分裂

期的细胞进行观察,找到分生区的依据是

。(2)图1中结构a中发生的能量转换过程是

。在其他环境条件适宜而光照强度恰为光补偿点时,单位时间内A~L各物质中产生量与消耗量相等的有

。(3)图2中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是

,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

点。经过一昼夜后,大棚内植物有机物的含量会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据图分析原因是

。(4)图3中若降低光照强度,曲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