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中考生物三模试卷_第1页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中考生物三模试卷_第2页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中考生物三模试卷_第3页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中考生物三模试卷_第4页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中考生物三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9页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2023年中考生物三模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此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以下各项属于生物的是〔〕A.汽车 B.向日葵 C.钟乳石 D.热气球【分析】〔1〕生物的特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响〔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的特点.【解答】解:ACD、汽车、钟乳石、热气球,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都是非生物,ACD不正确;B、向日葵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B正确。应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的特征.2.海洋里由浅入深依次生长着绿藻、褐藻、红藻,影响植物这样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阳光 B.水 C.温度 D.空气【分析】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深处几乎没有光线.此题主主要从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进行解答.【解答】解: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局部,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植物生存,只有一些硫化菌。影响植物这样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阳光。应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阳光在海水中穿透性即阳光在海水在的分布.3.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了更清楚地观察细胞的结构,可以对其进行染色.通常使用的染液是〔〕A.蒸馏水 B.清水 C.生理盐水 D.碘液【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1.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2.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3.取材、展平: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4.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5.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解答】解:细胞核中含有染色体,很容易被碘液等碱性染料染成红色,所以为了更清楚地观察细胞的结构,往往用碘液对其进行染色。应选:D。【点评】掌握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和要求.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蕴含着许多生物学知识,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枫树的细胞都有叶绿体 B.枫树花的细胞没有细胞壁C.霜叶和红花都是器官 D.枫树有复杂的输导系统【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细胞的结构和植物的结构层次.【解答】解;A、植物细胞的绿色局部有叶绿体,而非绿色部位如根细胞没有叶绿体。A错误;B、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B错误;C、绿色植物的结构层次的构成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因此“霜叶〞和“花〞分别描述的依次是植物器官中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C正确;D、植物的结构层次的构成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没有系统这个结构层次。D错误。应选:C。【点评】解答此题要全面掌握细胞的结构及生物体的结构层次.5.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为〔〕A.分子、细胞、器官、组织 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C.元素、无机物、有机物、细胞 D.细胞、组织、系统【分析】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据此答题.【解答】解:细胞是除病毒以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小单位是细胞。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系统是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的。所以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应选:B。【点评】熟练掌握人体结构层次即可解答.6.小明同学要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在设计对照实验时,甲、乙两组实验除一个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不同的条件是〔〕A.甲用20粒种子,乙用10粒种子B.甲用子粒饱满的种子,乙用相对干瘪的种子C.甲始终保持湿润,乙始终保持枯燥D.甲用小麦种子,乙用玉米种子【分析】〔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答】解: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水分。除水分不同外,其它条件如种子的数量、子粒饱满程度、种子的种类等都应该相同。所以,“在设计对照实验时,甲、乙两组实验除一个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不同的条件是“甲始终保持湿润,乙始终保持枯燥〞。应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和对照试验中变量的惟一性。7.“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试验步骤的第一步,是把植物放在黑暗出一昼夜,其主要目的是〔〕A.消耗叶片内储存的淀粉 B.消耗叶片内的叶绿素C.储藏光合作用的原料 D.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植物在光下可以制造淀粉,说明植物在实验前叶子中含有淀粉.〔2〕在黑暗处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但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植物的淀粉,以便知道实验前植物的叶子里面没有淀粉.据此可以解答此题.【解答】答:A:植物在黑暗处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植物的淀粉,所以暗处理的目的是耗尽叶片中的淀粉,为正确项。B:如果叶绿素在无光的条件下变成了其他的色素,植物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了为错误项。C: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暗处理的目的是消耗叶片内储存的淀粉,为错误项。D: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光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有关,为错误项。应选:A。【点评】关键知道暗处理的目的是使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原有的淀粉.8.一个密闭的保温装置中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其内的温度和氧气含量,并将结果绘制成曲线。如果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和氧气含量。以下曲线图中能够正确反映温度〔A〕和氧气含量〔B〕随时间变化的是〔〕A. B. C. D.【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生物细胞利用氧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在生物体的线粒体中进行的。〔2〕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每时每刻都在进行。〔3〕由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所以瓶内温度升高;而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所以瓶内的氧气的含量逐级减少。据此可以解答此题。【解答】答:A:图中曲线A代表的是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由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所以瓶内温度升高,图中曲线B代表的是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所以瓶内的氧气的含量逐级减少并不是不变化的,为错误项。B:由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而释放出能量,所以瓶内的含氧量逐级降低而温度逐级升高,并不是不变的为错误项。C:图中曲线A代表的是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由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所以瓶内温度升高,图中曲线B代表的是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所以瓶内的氧气的含量逐级减少,符合题意为正确项。D:图中曲线A代表的是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由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所以瓶内温度升高而不是降低,图中曲线B代表的是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所以瓶内的氧气的含量逐级减少并不是升高,为错误项。应选:C。【点评】关键是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释放出能量,并正确的判断图中曲线的变化情况。9.从一个小小的细胞到呱呱坠地的婴儿〔如图〕,生命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奇和感动.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甲表示受精卵,是在输卵管内形成的B.乙沿输卵管移动,植入增厚的子宫内膜完成着床C.从甲到丙表示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D.成熟的胎儿从母体娩出后,才开始进行呼吸作用【分析】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胎儿发育成熟从母体娩出.【解答】解:A、人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受精卵是在输卵管内形成的,A正确;B、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着床;B正确;C、从甲到乙表示细胞分裂,从乙丙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组织,C正确;D、胎儿时时刻刻进行呼吸作用,D错误;应选:D。【点评】关键点:受精的部位是输卵管,怀孕的部位是子宫内膜.10.某家长为临近学业考试的孩子设计了一份晚餐食谱:米饭、炒猪肝、清蒸鲫鱼.为了均衡膳食,请补充一种食物使其营养更合理〔〕A.炒青菜 B.鱼汤面 C.五香牛肉 D.煎鸡蛋【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解答】解:该家长设计的这份晚餐食谱中,米饭、炒猪肝、清蒸鲫鱼中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较多,而维生素和无机盐的含量偏少,因此添加炒青菜会使该食谱的营养更合理。应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以及合理膳食.11.血液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通过对血液成分的分析,可以了解身体的许多生理状况.图是小明检查时的血涂片和化验单,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医院检验科报告单〔局部〕化验工程测定值正常参考值RBC〔红细胞〕3.8×1012个/L〔4.0﹣5.5〕×1012个/LWBC〔白细胞〕6.8×109个/L〔4.0﹣1.0〕×109个/LHb〔血红蛋白〕85g/L120﹣160g/LPLT〔血小板〕210×109个/L〔100﹣300〕×109个/LA.血液由图中的①②③组成B.左图中的①能吞噬病菌C.左图中③有细胞核,能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D.根据小明的化验结果,医生建议他多吃一些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分析】血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图中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据表可知:红细胞的测定值低于正常值,白细胞的测定值在正常范围内,血红蛋白的测定值低于正常值,血小板的测定值在正常范围内.【解答】解:A、血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A错误;B、图中②是白细胞,能吞噬病菌,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B错误;C、③血小板没有细胞核,血细胞中只有白细胞有细胞核,C错误;D、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气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气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别离,因此,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当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时,就会出现贫血的病症。所以贫血的病人应多吃一些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根据小明的化验结果可知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小明患有贫血,多吃一些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D正确关系:D【点评】此题考查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根底性强.难度较低.12.如图实线表示动脉血的流动,虚线表示静脉血的流动,以下哪项正确地表示了体循环的途径〔〕A.④→⑩→⑨→⑧→① B.③→⑤→⑥→⑦→②C.②→④→⑩→⑨→⑧→①→③ D.①→③→⑤→⑥→⑦→②→④【分析】人体内的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系统中循环流动,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是从左心室开始依次经过主动脉、体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体静脉、上下腔静脉至右心房终止;肺循环是从右心室开始依次经过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至左心房终止.通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通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据此答题.【解答】解:由题意和图示知图中数字分别表示:①右心房②左心房③右心室④左心室⑤肺动脉⑥肺部毛细血管⑦肺静脉⑧体静脉⑨全身毛细血管⑩体动脉。体循环:④→⑩→⑨→⑧→①,肺循环:③→⑤→⑥→⑦→②.综上所述,选项A正确。应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血液循环途径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了学生识图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是好题.13.你的身体时刻都在与周围空气进行气体交换,呼出的气体在组成成分上的变化是〔〕A.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B.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C.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D.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分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吸入的气体中的一局部氧气在肺泡处扩散到血液里,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处,在这里,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肺泡处,随呼气排出体外.【解答】解:在空气中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二氧化碳占0.03%,氮气占78%,剩余的是水蒸气等其他气体。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含量比拟表,气体成分吸入气体〔%〕呼出气体〔%〕氮气7878氧气2116二氧化碳0.034水0.071.1其他气体0.90.9根据表格可以得出呼出的气体在组成成分上的变化是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应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吸人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含量.14.如图是血管内血压和血液流速以及各类血管总面积的曲线图,根据图表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最慢有利于物质交换B.毛细血管血压最低有利于气体扩散C.连接左心室血管的血压大于连接右心房血管的血压D.毛细血管的面积最大有利于物质交换【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血管类型概念功能分布管壁特点管腔特点血流速度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局部去的血管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较厚、弹性大较小快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进行物质交换数量多,分布广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最慢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局部送回到心脏的血管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较薄,弹性小较大慢据此解答.【解答】解: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其中毛细血管的有三个: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面积大有利于物质交换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毛细血管的结构是适于人体内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应选:B。【点评】对于毛细血管适于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特点,可根据它的三大特点:薄、细、慢进行掌握15.以下关于神经系统方面的知识论述,经不起科学推敲的是〔〕A.“望梅止渴〞属于复杂反射,婴儿的吮吸反射属于简单反射B.用针刺某同学的手臂,他会立即缩手,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功能C.人的视觉形成是在视网膜上D.人喝醉了酒,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已麻痹了小脑【分析】〔1〕反射的类型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2〕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3〕人体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解答】解:A、“望梅止渴〞是人出生后产生的反射,由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是复杂的反射活动,属于条件反射;而婴儿的吮吸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没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简单反射,即非条件反射。A表达正确;B、针刺手臂,手臂缩回,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这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功能。B表达正确;C、人体的视觉是在视觉中枢形成的。C表达错误;D、小脑的功能室维持身体的平衡,使运动协调准确。人喝醉了酒,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麻醉了小脑。D表达正确。应选:C。【点评】答复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反射的类型、脊髓的功能、小脑的功能以及视觉的形成过程.16.人听到声音需要以下结构的参与,请选出正确的顺序〔〕①听小骨②鼓膜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④外耳道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A.①②③④⑤ B.④②①③⑤ C.④①②③⑤ D.④③①②⑤【分析】耳的结构图如下:【解答】解:听觉的形成过程如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应选:B。【点评】听觉的形成结合示意图记忆效果好.17.以下关于生物生殖和发育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用嫁接或扦插的方法繁殖可保持果树的优良性状B.鸟卵的结构中,卵黄将来发育成雏鸟C.蝗虫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D.雌青蛙产在水中的卵是受精卵【分析】1、扦插和嫁接属于无性繁殖.2、胚盘:含有细胞核.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胚盘色浓而略大,胚盘在受精后可发育成胚胎.3、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4、雌雄蛙分别把卵细胞和精子排到水中,精卵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方式称为体外受精.【解答】解:A、嫁接或扦插的方法属于无性繁殖,后代不会发生变异,可保持果树的优良性状。符合题意。B、鸟卵的结构中,胚盘将来发育成雏鸟,卵黄为其发育提供营养物质。不符合题意。C、蝗虫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不符合题意。D、雌蛙产在水中的卵是卵细胞而不是受精卵,不符合题意。应选:A。【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无性繁殖的特点、昆虫的发育类型、鸟卵的结构、两栖动物的特征.18.体育课上同学们做完整理活动后进行分组训练,有的练习俯卧撑、有的练习投掷铅球、有的练习立定跳远等.其中练习立定跳远时,最容易受伤的两个关节是〔〕A.踝关节和膝关节 B.肩关节和腕关节C.肘关节和髋关节 D.膝关节和肘关节【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练习立定跳远时哪两个关节容易受伤.解答时可以从练习立定跳远时参与的关节和运动对关节的影响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科学、系统的体育锻炼,即可以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又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运动幅度。体育锻炼可以增加关节面软骨和骨密质的厚度,并可使关节周围的肌肉兴旺、力量增强、关节囊和韧带增厚,因而可使关节的稳固性加强。在增加关节稳固性的同时,由于关节囊、韧带和关节周围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提高,关节的运动幅度和灵活性也大大增加。在练习立定跳远时,参与的关节主要是踝关节和膝关节。落地时巨大的冲击力都由下肢承当,容易使踝关节和膝关节受伤,膝关节和踝关节都是非常重要的关节部位,请注意保护,以免受伤!应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练习立定跳远时容易使踝关节和膝关节受伤.19.蜂巢中蜜蜂的数量可达几千只,蜂王负责产卵,雄蜂交配,工蜂采蜜,这些行为从发生看是〔〕行为,从功能上看是〔〕行为.A.先天性、社〔群〕会 B.学习、社〔群〕会C.节律、学习 D.先天性、节律【分析】〔1〕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可以把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2〕根据行为的目的可以把行为分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社会行为、节律行为等.其中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分析解答.【解答】解:蜂巢中蜜蜂的数量可达几千只,蜂王负责产卵,雄蜂交配,工蜂采蜜是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属于先天性行为,蜂群为蜂王、雄蜂、工蜂三种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这种行为属于社会行为;应选:A。【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并结合题意灵活解答.20.以下疾病与其对应的原因搭配合理的是〔〕A.夜盲症﹣﹣缺乏维生素BB.糖尿病﹣﹣胰岛素分泌缺乏C.地方性甲状腺肿﹣﹣缺钙D.侏儒症﹣﹣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缺乏【分析】无机盐和维生素对人体都很重要,人体一旦缺乏,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解答】解:A、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形成的,胡萝卜、玉米等含丰富的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动物的肝脏含大量的维生素A,多吃可预防夜盲症,A错误;B、胰岛素能够调节糖的代谢。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缺乏,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过高形成的,B正确;C、地方性甲状腺肿是因为缺少含碘的无机盐,C错误。D、生长激素能够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缺乏会引起侏儒症,D错误。应选:B。【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不同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作用、缺乏症等.21.必须通过有性生殖过程才能实现的是〔〕A.同一株菊花上绽放出不同的花朵B.“试管〞婴儿的诞生C.克隆羊“多利〞的问世D.生产胰岛素“工程菌〞的培育【分析】生物的生殖方式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分析作答.【解答】解: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A、同一株菊花上绽放出不同的花朵,是通过嫁接的方式进行的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的范畴,故不符合题意。B、试管婴儿是精子和卵细胞在体外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体外培养3~5天,形成胚胎后移植回母体子宫,着床继续发育形成胎儿直至分娩。所以属于有性生殖。故符合题意。C、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故不符合题意。D、生产胰岛素“工程菌〞的培育是利用的基因工程,应属于无性生殖的范围,故不符合题意。应选:B。【点评】无性生殖是植物常见的生殖方式,可与有性生殖比照理解.22.比拟HIV病毒、大肠杆菌、酵母菌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三者体积大小是:酵母菌>大肠杆菌>病毒B.三者中只有病毒没有细胞壁C.三者中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D.三者中细菌和酵母菌都有细胞核【分析】细菌是单细胞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细胞核,有的还有荚膜和鞭毛;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寄生。酵母菌属于真菌,大肠杆菌属于细菌,HIV是病毒。【解答】解:A、酵母菌用低倍的显微镜就能观察到,大肠杆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病毒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因此可以推断三者体积大小是:酵母菌>大肠杆菌>病毒,A正确;B、大肠杆菌和酵母菌都有细胞壁,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就没有细胞壁,B正确;C、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离开活细胞就变成结晶体,C正确;D、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错误。应选:D。【点评】明确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结构特点。23.以下观点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是〔〕A.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是发生有利变异的结果B.同种灭蚊药灭蚊效果越来越差是灭蚊药质量下降的结果C.长颈鹿“长颈〞的形成是其长期努力吃高处树叶的结果D.虫媒花与某些传粉昆虫表现出惊人的相互适应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分析】自达尔文的进化论揭示自然选择的规律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自然选择是进化生物学中最核心的概念,同时也是导致生物进化的关键因素【解答】解:A、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这样利于枯叶蝶捕食和避敌,是一种拟态现象;达尔文认为,这是枯叶蝶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错误;B、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在使用同等剂量的杀虫剂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杀虫剂的灭蚊的效果越来越差,B错误;C、长颈鹿长期努力伸向高处导致的变异,是环境影响产生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是不遗传的变异。长颈鹿的长颈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长颈鹿的长颈是长期努力伸向高处的结果,C错误;D、只有拥有适应于昆虫传粉结构的花才能得到更多的受精时机,才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否那么没有受精时机,得不到繁衍。而只有适应花的结构的昆虫才可以采到花蜜得以生存与繁衍,这就是相互选择的结果,D正确;应选:D。【点评】关键是理解遗掌握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根底,过度繁殖是前提,环境变化是外因,生存斗争是手段,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结果24.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缺少生产者C.没有消费者 D.分解者很少【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解答时可以从南极的环境特点和细菌真菌的生活条件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南极的温度很低,而且南极的有机物较少,因此不适于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假设把粪便等生活垃放在南极,由于细菌真菌较少,分解缓慢,会造成环境污染,故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缺少分解者。应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细菌真菌的生活条件。25.如下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并且逐级递减.【解答】解:由于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并且逐级递减。在食物链前端的生产者物质和能量最多,越往后物质和能量越少。根据能量的多少可以从多到少排序即食物链的顺序。因此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丁→乙→甲。应选:C。【点评】理解物质和能量在沿着食物链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即从多到少,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二.判断题〔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ד.每题1分,共10分〕26.〔1.00分〕病毒虽然个体很小、没有细胞结构,但能独立生活.×〔判断对错〕【分析】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解答】解: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病毒是寄生在其它生物体的活细胞内,依靠吸取活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而生活的.一旦离开了这种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因此病毒虽然个体很小、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属于题干的说法不正确.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病毒的结构特点.27.〔1.00分〕叶和果实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判断对错〕【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识别.在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中,根、茎、叶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为生殖器官.【解答】解:器官是指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根、茎、叶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为生殖器官.可见,命题是错误的.故答案:×.【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根、茎、叶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为生殖器官.28.〔1.00分〕玉米、水稻和小麦的茎不能增粗的原因是茎里没有形成层√.〔判断对错〕【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草本植物茎的生长,解答时可以从茎的结构、形成层的功能方面来切入.【解答】解:草本植物的茎包括表皮、薄壁细胞和维管束组成,其中维管束由韧皮部、木质部组成,没有形成层.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能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使木本植物的茎不断长粗.而玉米、水稻和小麦等草本植物的茎中没有形成层,故不能无限增粗,只是细胞体积长大引起的有限增粗.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形成层的功能.29.〔1.00分〕肾小球内流动的液体是原尿。×〔判断对错〕【分析】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形成的。【解答】解:尿的形成过程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局部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局部水、全部葡萄糖和局部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局部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如下图:即肾小球里流动的液体是血液,肾小囊腔中的液体是原尿,从肾小管流出的液体是尿液。因此肾小球内流动的液体是动脉血。故答案为:×【点评】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支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的,是一个毛细血管球,内流动脉血。30.〔1.00分〕如果没有能遗传的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生物类型.√〔判断对错〕【分析】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根本特征,遗传稳定性是生物赖以生存的根底,也是物种稳定性的根底,保持了物种的延续性.生物的繁衍并不是在简单地复制自己,而是在产生有别于亲代的新生命,变异增加了物种内的多样性.【解答】解: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物质根底,是生物进化的前提之一.自然选择是建立在遗传和变异的根底上的,没有变异就不存在生物的多样性,也就没有选择的对象,就没有生物的进化;如果没有遗传,生物不能延续繁衍,自然选择也就失去了意义.正因为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点,自然选择才能成为推动生物进化的动力.生物的变异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是,可遗传的有利变异会出现新的生物类型,使生物能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进化.故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物质根底,是生物进化的前提之一31.〔1.00分〕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全部转变为ATP中的能量.×.〔判断对错〕【分析】此题考查对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ATP的认识,食物→〔消化吸收〕→细胞→〔呼吸作用〕→ATP→〔释放能量〕→肌肉→动物运动.腺嘌呤核苷三磷酸是一种不稳定的高能化合物,由1分子腺嘌呤,1分子核糖和3分子磷酸组成,简称ATP,是高等动物体内的能源物质.【解答】解:能量的来源是食物.食物被消化后,营养成分进入细胞转化为各类有机物.动物细胞再通过呼吸作用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除了一局部转化为热能外,其余的贮存在ATP中.供动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时的需要.ATP在ATP水解酶的作用下远离腺嘌呤的高能磷酸键断裂,ATP水解成ADP和游离磷酸团,并释放出能量,保证细胞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因此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一局部转变为ATP中的能量.故答案为:×.【点评】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一局部被贮存在ATP中,供动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时的需要.肌肉中储藏着多种能源物质,主要有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肌糖原、脂肪等.32.〔1.00分〕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不会再患麻疹。√〔判断对错〕【分析】〔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解答】解:抗原,是指抗原物质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抗体消灭抗原后,抗体仍然存留。假设再有该病原体入侵,抗体还能将抗原〔或病原体〕消灭,就不会再患这种病了,不同的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不同。一种抗体只能结合一定的抗原。注射疫苗的目的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能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麻疹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抗体,并在人体内存留。当再有麻疹病毒侵入时,就会被存留在人体的抗体去除,因此,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不会再患麻疹。应选:√。【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抗原、抗体的概念和关系。抗体消灭抗原后,抗体仍然存留。33.〔1.00分〕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响,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判断对错〕【分析】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解答】解:通过分析可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心情愉快.心情愉快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响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故答案为:√【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健康的概念和核心.34.〔1.00分〕生物的进化过程中,一些生物种类的产生与另一些生物种类的灭绝是同时存在的.√.〔判断对错〕【分析】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的、较全面的证据,是非常重要的证据.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解答】解: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已经证实现代各种生物都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进化而来的;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的灭绝;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各自适宜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生物间都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故题干的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生物进化的趋势,结合题意灵活解答.35.〔1.00分〕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判断对错〕【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解答】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每一个营养级大约减少20%,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80%.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而并不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故此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三.简答题〔此题共5小题,共40分〕36.〔9.00分〕显微镜是生命科学研究中使用的重要仪器。根据显微镜结构示意图,答复以下问题。〔1〕转动10〔填标号〕时,镜简的升降范围较小。〔2〕观察过程中假设光线变暗,可调整结构[8]反光镜和[5]遮光器。〔3〕某同学用5×的目镜、10×的物镜进行观察。那么该同学观察到的细胞放大倍数是50倍。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视野内看到细胞的数目会减少〔填“增多〞或〞减少〞〕。视野会变暗〔填“暗〞或“明〞〕。〔4〕接近载玻片的镜头是4〔填标号〕。〔5〕将字母p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d;如果物像在左前方。我们可以将玻片标本向左前方移动,使物像回到视野中央。【分析】观图可知:图1为目镜,2为镜筒,3为转换器,4为物镜,5为遮光器,6为通光孔,7为压片夹,8为反光镜,9为粗准焦螺旋,10为细准焦螺旋,1为镜柱,解答即可。【解答】解:〔1〕粗、细准焦螺旋螺旋是对焦用的,可以调整镜筒的上升下降,以到达一个适宜的位置来看清图象,粗准焦螺旋焦距大,能较大范围地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焦距小,能小范围地升降镜筒,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先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然后用细准焦螺旋调节清晰度,使物象更加清晰;〔2〕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所以观察过程中假设光线变暗,可调整结构[8]反光镜和[5]遮光器;〔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视野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视野越亮。所以某同学用5×的目镜、10×的物镜进行观察。那么该同学观察到的细胞放大倍数是50倍。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视野内看到细胞的数目会减少,视野会变暗;〔4〕接近载玻片的镜头是4物镜;〔5〕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将字母“p〞写好,旋转180°后得到的是字母“d〞;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果物像在左前方。我们可以将玻片标本向左前方移动,使物像回到视野中央。故答案为:〔1〕10;〔2〕反光镜;遮光器;〔3〕50;减少;暗;〔4〕4;〔5〕d;左前方。【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显微镜的根本构造和使用方法。熟悉掌握显微镜的构造是观察的根底。37.〔8.00分〕番茄是重要的园艺作物,为了研究番茄植物的生理现象。有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透明密闭小室内,放置两个培养罐,分别存放植物营养液和二氧化碳缓冲液〔二氧化碳缓冲液可以使室内二氧化碳的量保持恒定〕,如装置图1,调节灯的光照强度。根据毛细管内水柱左右移动情况,绘制图2.此实验不考虑温度等因素对小室内气体体积的影响。〔1〕叶绿体是制造有机物的车间。叶绿体呈现绿色是因为含有叶绿素。植物叶片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根部。〔2〕假设A培养罐中的营养液缺少含钾的无机盐,植物的表现是C〔填字母:A.植株矮小,叶片发黄;B.植株特别矮小,叶片暗绿色;C.茎杆软,易倒伏,叶片边缘褐色,逐渐枯焦〕。〔3〕自然情况下,过强光照会导致番茄幼苗气孔关闭,引起二氧化碳供给缺乏,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4〕呼吸作用的场所主要是线粒体。要证明番茄幼苗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应将该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此时毛细管中的水柱移动方式是B〔填字母:A.不移动;B.向左移动;C.向右移动〕。〔5〕图2中,在b光照强度下,水柱不移动的原因是:该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趋于平衡。【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解答】解:〔1〕植物叶片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因为叶片内含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2〕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营养生长〕生长茂盛,叶色浓绿。土壤缺氮时,植株矮小,叶片黄化,花芽分化延迟,花芽数减少。一株植物比其它的矮小瘦弱,而且叶片发黄,说明该棵番茄缺少氮肥。缺磷时,幼芽和根系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色暗绿,无光泽,反面紫色。缺钾时,植物易倒伏,叶片脉间缺绿,且沿叶缘逐渐出现坏死组织,渐呈焦枯状。可见C正确。〔3〕高温导致光合作用减弱的原因是气孔在高温时关闭,光合作用所需CO2供给缺乏。〔4〕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为线粒体。要证明番茄幼苗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应将该装置放在黑暗的环境中,防止光合作用的干扰。由于呼吸作用要消耗氧气,所以毛细管中的水柱应向左移动。〔5〕图2中,在b光照强度下,水柱不移动的原因是:该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趋于平衡。故答案为:〔1〕叶绿素;筛管;〔2〕C;〔3〕二氧化碳;〔4〕线粒体;黑暗;B;〔5〕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趋于平衡【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原理。38.〔9.00分〕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解答以下问题:试管编号123馒头碎屑或块碎屑适量碎屑适量馒头块适量唾液有无2ml唾液A2ml唾液是否搅拌充分搅拌充分搅拌不搅拌保温37℃水浴保温10分钟参加碘液2滴〔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参加2ml清水,与1号试管形成对照.〔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1和3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3〕实验结果是1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淀粉被唾液〔或唾液淀粉酶〕全局部解.〔4〕有的同学提出“除以上三个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个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这样设置无〔填“有〞或“无〞〕必要.〔5〕水浴温度保持在37℃的原因是使酶的催化作用〔或催化活性〕发挥最好.〔6〕假设“参加碘液〞步骤放在“保温〞前,实验结果可能是三只试管都变蓝;并简要说明理由: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该实验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1与2、1与3,变量分别是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解答】解:〔1〕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因此在2号试管中应参加2ml清水和1号试管形成对照.〔2〕1试管参加的是馒头碎屑,且与唾液充分混合;这一过程模拟的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作用;3试管参加的是馒头块,且不进行搅拌,馒头块中的淀粉只有少局部能被唾液淀粉酶消化,参加碘液后变蓝.1号试管中的淀粉由于与唾液充分混合,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全部变成了麦芽糖,遇碘不变蓝.因此1号试管与3号试管形成了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该组实验的结果说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助于淀粉的消化.〔3〕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1试管参加的是馒头碎屑,且与唾液充分混合,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全部变成了麦芽糖,遇碘不变蓝.因此1号试管滴加碘液不变蓝.〔4〕设置4号试管是多此一举,因为1号试管和3号试管已形成了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况且4号试管的设置假设与1号试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会出现两个变量〔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不符合对照实验的设置原那么.〔5〕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在体温37℃环境下使酶的催化作用〔或催化活性〕发挥最好,因此在实验中应将实验装置放在37℃的温水里.〔6〕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在体温环境下酶的催化作用最强,因此在实验中应将实验装置放在37℃的温水里;如果在保温前滴加碘液,温度低,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降低,1号试管中的淀粉没有被完全分解成麦芽糖,遇碘会变蓝;保温后,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然后蓝色褪去.故答案为:〔1〕2mL清水;对照〔2〕1和3〔3〕1;淀粉被唾液〔或唾液淀粉酶〕全局部解〔4〕无〔5〕使酶的催化作用〔或催化活性〕发挥最好〔6〕先变蓝,后褪色;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点评】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能将食物切断、撕裂、磨碎,且与唾液充分混合,有利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39.〔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