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中国)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教学文案_第1页
学前教育史(中国)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教学文案_第2页
学前教育史(中国)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教学文案_第3页
学前教育史(中国)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教学文案_第4页
学前教育史(中国)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教学文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前教育(xuéqián-jiàoyù)史第一页,共20页。《学前教育史》学科(xuékē)概述课程目的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对学前教育史的基本概念、基本的思想理论和基本的知识要有准确(zhǔnquè)、系统、完整的认识,理请学科内容之间的基本脉络,把握学前教育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并能指导、运用于学前教育的实际工作。学习内容横向:中国学前教育史和外国学前教育史。纵向:(按历史发展阶段分为三大部分)古代学前教育史(原始氏族公社-清朝中叶)近代学前教育史(1840年-1919年五四运动)现代学前教育史(1919年-新中国成立)当代学前教育史(新中国成立--)第二页,共20页。《学前教育史》学科(xuékē)概述参考书目何晓夏等《简明(jiǎnmíng)中国学前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唐淑、钟昭华主编《中国学前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3年版。乔卫平、程培杰《中国古代幼儿教育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中国学前教育史编写组编《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三页,共20页。第一章

古代学前教育(xuéqián-jiàoyù)的实施第四页,共20页。第一节古代(gǔdài)儿童的社会公育一、儿童社会(shèhuì)公育的实施(一)学前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能够影响和促进儿童身体成长的认知、情感、意志、性格和行为等方面的活动狭义学前教育工作者整合儿童周围的资源,对0-6岁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活动。第五页,共20页。第一节古代(gǔdài)儿童的社会公育一、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二)幼儿教育(yòuérjiàoyù)的起源170万年前~5万年前,教育的起源时期5万年前~5000年前,教育的发展时期5000年前~公元前21世纪,(大约五帝时期)末期出现教育机构的萌芽史前(原始)社会

原始人群时期母系氏族公社复习氏族公社第六页,共20页。原始社会(yuánshǐshèhuì)的儿童教育1.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公育人不独(bùdú)亲其亲,不独(bùdú)子其子—《礼记·礼运》2.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1)生产劳动教育2)生活习俗教育3)原始的宗教教育4)原始的艺术教育5)军事训练第七页,共20页。原始社会(yuánshǐshèhuì)的儿童教育二、儿童公育机构(jīgòu)的产生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原始社会从氏族公社时期进入氏族联盟时期,出现了对儿童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jīgòu)和场所——庠,是学校的萌芽和雏形阶段。“虞氏之学名庠”—《三礼义宗》“米廪,有虞氏之庠也”—《礼记·明堂位》“庠者养也”—孟子第八页,共20页。原始社会(yuánshǐshèhuì)的儿童教育原始社会(yuánshǐshèhuì)儿童教育的特征教育:教育的性质: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生产生活经验教育师资:没有专职人员,长者为师教育机构: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或场所,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教育方法:言传身教、口耳相传第九页,共20页。第二节古代学前儿童(értóng)家庭教育一、家庭教育是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一)家庭教育替代社会儿童公育是历史的必然原始公有制——私有制公养公育——家庭教育(二)古代不可能出现学前社会教育机构学校尚未出现,儿童教育无所谓学前与学龄的划分(huàfēn)史书记载,夏代学校叫“序”《孟子·滕文公》:“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第十页,共20页。第二节古代(gǔdài)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二、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儿童家庭教育是齐家治国(qíjiāzhìguó)的基础(国家的角度)“天下之事,莫不有其处;家之立教,在生子之初”获取功名,光耀门楣(家庭的角度)“朝为田舍郎,夕登天子堂”立志做人,修养品德(个人的角度)“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三、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一)学前教育计划《礼记·内则》中记载:“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第十一页,共20页。第二节古代(gǔdài)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三、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一)学前教育计划《礼记·内则》记载(jìzǎi)的是西周王宫贵族在家庭中对儿童实施的学前教育计划,是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我国古代没有统一严格的入学年龄的规定。小学与大学(二)婴幼儿身体的养护我国古代婴幼儿养护的主要经验:穿勿过暖食勿过饱任其啼哭安全避险第十二页,共20页。第二节古代(gǔdài)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三、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三)儿童生活(shēnghuó)常规的培养儿童自身行为举止长辈召见之礼求见长辈之礼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四)初步的道德教育培养志向教以孝悌勤俭耐劳诚实无欺行善积德礼貌谦让辨明(biànmíng)份,定尊卑(君臣、夫妇、长幼)礼教是儿童生活常规教育的核心第十三页,共20页。第二节古代(gǔdài)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三、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五)早期的知识教育内容:语言、识字、计算、自然常识神童教育习惯四、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一)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教儿宜早教子义方信而勿诳潜移默化量资循序(xúnxù)有教有爱(二)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游戏、讲故事、体罚第十四页,共20页。第三节古代(gǔdài)宫廷的儿童教育一、宫廷儿童教育(jiàoyù)的产生和发展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jiàoyù)形式主要对象:处于学前年龄的王子教师:德高望重的官员《世子法》二、宫廷儿童教育(jiàoyù)的意义宫廷教育(jiàoyù)的核心就是对未来帝王的教育(jiàoyù)。巩固政治统治加强早期教育(jiàoyù)三、宫廷儿童教育(jiàoyù)制度(一)保傅制度(二)三母制度宗法制(fǎzhì)第十五页,共20页。第三节古代(gǔdài)宫廷的儿童教育(一)保傅制度是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傅、保官职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育的制度。宫廷专门在贵族和官僚大臣中选出出类拔萃的男子,负责对太子、王子们的道德、知识、身体(shēntǐ)等方面进行训练,这些人称为师、傅、保。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师”的地位最高,“保”、“傅”次之。三少:少师、少傅、少保合称“三少”。他们是副官,时常陪伴太子左右,辅助三公影响和指导太子。保傅制度的一些主要特点:1)分工明确:《大戴礼记·保傅》中记载:“保,保其身体(shēntǐ);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2)内容全面:保傅之教,包括了德、智、体三方面的内容。第十六页,共20页。第三节古代(gǔdài)宫廷的儿童教育(二)三母制度是指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姆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世子事务的制度。三母:子师、慈母、保姆与宫廷外的三公对应合称三母。《礼记·内则》中记载:“异为孺子室于宫中,择于诸母与可者,必求其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皆居于室,他人无事不往。”三母制度的一些主要(zhǔyào)特点:子师:负责对太子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慈母:根据太子的需要,供给衣食和其他所需保姆:负责安置料理睡眠除三母外,当时的宫廷内还设有乳母。第十七页,共20页。第四节古代(gǔdài)的胎教一、胎教(tāijiào)的实施和与演进“中国是世界胎教(tāijiào)学说的策源地”《列女传》的记载《新书.胎教(tāijiào)》的记载《韩诗外传》的记载《青史氏之记》的记载隋代以前的胎教(tāijiào)理论唐代以后的胎教(tāijiào)理论二、胎教(tāijiào)的作用与目的"正本慎始"的思想传统才德过人健康长寿形貌端正选择男女(外象内感)第十八页,共20页。第四节古代(gǔdài)的胎教三、胎教的内容与方法内容:精神因素饮食外界环境(huánjìng)生活习惯方法:监督法小劳法瘦身法第十九页,共20页。第五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