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0页福建省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适用于2023级〕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开展规划纲要〔2023~2023〕?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等文件的精神,加强和改良我省普通高中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结合我省的教学实际,特提出福建省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一、领会化学学科教育教学理念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相衔接的根底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根本内容之一。因此,学校在实施高中化学课程时,应建立新型的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准确把握高中化学课程的育人价值,充分发挥高中化学课程在培育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开展与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作用,从而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在教学中要坚持如下几个原那么:1.德育为先。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导思想,领悟其精神实质,充分挖掘课程德育内涵;教学活动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学生正确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开展意识。2.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注重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地开展。3.多元开展。设置满足学生多元开展需求的有层次、可选择的化学课程,开展多样化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在保证学生共同根底前提下,引导不同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以适应学生未来开展的多样化需求。4.素养为重。充分挖掘课程内容的教学价值,重视教学内容结构化设计,设置多样化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开展探究与实验、分类与概括、证据与推理、模型与解释、符号与表征等学习活动,切实培育与开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5.实践育人。积极探索化学课堂教学与社区效劳、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途径与方法,开展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引导学生在效劳他人、奉献社会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6.多元评价。树立“素养为本〞的评价观,建立与完善化学学业质量标准;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有效开展日常学习评价;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开展功能和育人导向。二、课程开设建议化学是21世纪最有创造力的中心学科。高中化学课程兼具普及和提高双重任务,其必修课程承当普及任务,是我省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内容;选修Ⅰ课程[必须开设的模块〔A〕]是高校许多相关专业的学习根底,是我省化学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内容;选修Ⅰ课程[创造条件开设的模块〔B〕]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化学的学习内容,各校要创造条件,将其作为校本课程开设。各校要在开好必修课程的根底上,根据学生个体的开展潜能和职业取向,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开展需要,指导他们选择适合于自己开展的化学课程,开齐、开好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化学课程。注意严格按课程标准和本指导意见的要求进行教学,切忌随意拨高教学要求。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能力开展水平、兴趣、爱好和潜能,制订化学学习方案,安排好模块学习顺序,切实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必修课程全体高中学生都必须学习?化学1??化学2??化学反响原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要求的教学内容与目标〕等必修内容。建议在高一上学期开始开设,每周3课时,按规定时间参加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2.选修Ⅰ课程[必须开设的模块〔A〕]选学化学的学生必须学习?化学反响原理?〔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要求的教学内容与目标〕、?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根底?等3个模块。建议在高二上学期开始开设,每周3~4课时,按规定时间参加学业水平等性考试。3.选修Ⅰ课程[创造条件开设的模块〔B〕]有条件的学校可补充?实验化学??化学与技术?中的1~2个模块作为校本课程开设,以扩大学生的化学视野,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水平。三、课程实施建议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要表达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根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开展奠定根底。〔一〕课程模块的教学设计模块是实现普通高中课程多样化及选择性的重要手段,是围绕某一特定主题,通过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而设计的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元。在模块教学中,注意把握每一个模块的功能和内容特点,做好四个层面的教学设计:基于模块的整体教学设计;基于模块的单元教学设计;基于模块的节〔课题〕教学设计;基于模块的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时注意:1.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正确理解不同模块的不同设置意图。同时,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与技能根底、学习能动性以及以学习为目标的人际交流情况等,使教学设计针对性明确。2.准确把握内容标准,尤其是必修模块的内容与选修模块相关内容之间的关系与衔接,不能为片面追求教学的深、广度而盲目拔高教学要求,盲目提高习题的难度。3.应重视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探究,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提炼知识、形成观念,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和归纳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一些实际问题做出分析和决策。4.注意构建教学内容问题化,在各层面的教学设计中,设计问题情境,把学习的内容分解成假设干个问题〔问题串〕,提出学习和探究的主题,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习得内在的原理及思想方法,逐渐达成对模块主题全面、深入的认识。5.要充分考虑教师自身的作用,重视对核心知识的讲解,通过实验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结合原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能力。6.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合理选择、利用不同的教学资源对教学主题进行加工处理,重新组织和构建教学内容。〔二〕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内容特点,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1.联系社会实际,拓宽学生视野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开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开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高中学生已经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化学,学习生活中的化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现在及未来生活的质量。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利用各种实际情境组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充分接触和认识社会,了解化学与社会开展、科技进步的密切关系,养成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2.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化学课程实施中核心和关键的局部。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注意初、高中教学的衔接,根据高中化学课程的不同课程模块、主题及课时的学习任务和特点,在教学中改变长期以来过分依赖系统讲授和强化训练的教学方式,采取多样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开发和使用探究、合作、启发、讲授、自学、讨论、网络等各种各样的适合中学生心理开展特点的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确保学生的充分开展,全面达成课程目标。3.突出学科特征,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以实验为根底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各课程模块的教学中,应结合模块的特点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1〕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和选择实验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所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2〕通过典型的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利用化学实验史实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形成和开展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学科开展中的重要作用。〔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运用比拟、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科学地加以处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实验能力。〔4〕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训练实验方法和技能,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重视化学探究活动,开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和开展是一个逐步提高、持续进步的过程。要制订高中阶段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案,并认真加以实施。〔1〕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化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在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制定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2〕帮助学生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究意识,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良好的开展。〔3〕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验方案,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学会运用比拟、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不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4〕让学生通过化学探究活动,进行分工协作,学会合作与分享,增强团队意识。〔三〕模块教学要求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针对我省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教学实际,对各相关模块的“内容标准〞提出以下较明确、具体的学习要求和相应的教学建议。学习要求包含知识内容与学习目标。知识内容是“内容标准〞的具体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包含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认知性学习目标分A、B、C、D四个层次,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在相应教学建议中说明。学习目标按从低到高分水平层次界定,一般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了低层次的要求。具体如下:1.认知性学习目标A:知道、说出、识别、描述、举例、列举〔即识别“是什么〞〕B:了解、认识、能表示、识别、区分、比拟〔即明确“是什么〞〕C: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概述〔即懂得“为什么〞〕D:应用、设计、评价、优选、使用、解决、检验、证明〔即能够“综合应用〞〕2.技能性学习目标初步学习、模仿初步学会、独立操作、完成、测量学会、掌握、迁移、灵活应用3.体验性学习目标感受、经历、尝试、体验、参与、交流、讨论、合作、参观认同、体会、认识、关注、遵守、赞赏、重视、珍惜形成、养成、具有、树立、建立、保持、开展、增强化学1主题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知识内容认知目标主题1认识化学科学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纪化学开展的根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开展趋势。〔1〕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2〕20世纪化学开展的根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开展趋势AB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开展的历程和趋势。2.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3〕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4〕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5〕化学变化的本质ABB通过有关化学现象的本质和化学变化的根本规律的具体事例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根本观念。3.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根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6〕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7〕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BB让学生了解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微粒数、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从中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简单计算。4.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拟、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8〕实验、假说、模型、比拟、分类等方法B通过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拟、分类等方法对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初步形成研究物质性质的根本思路。5.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开展的重要作用。〔9〕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开展的重要作用B结合具体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人类衣、食、住、行的密切关系;化学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意义;化学在研制新材料、开发新能源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懂得赞赏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开展的重要作用。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根底的实证研究方法。〔10〕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B教学中重视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初步学会以实验为根底的实证研究方法。2.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别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11〕物质的检验〔12〕物质的别离和提纯〔1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BBB注重化学实验根本操作技能训练。通过实验,让学生初步学会Cl-、Ag+、SO42-、CO32-、Fe3+、NH4+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初步学会过滤、蒸发、结晶等别离和提纯的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初步学会溶液配制的实验技能。3.树立平安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平安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14〕实验平安与实验工作习惯B引导学生树立实验平安意识,识别常见化学品平安使用标识,知道根本的平安措施和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4.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15〕实验根本能力B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实验,学会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引导学生主动进行交流,学会合作与分享。5.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6〕实验方法B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让学生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现象分析、数据处理等方法,知道它们在学习化学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17〕物质的分类和常见化学反响类型B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物质分类方法;了解常见化学反响分类〔化合反响、分解反响、置换反响、复分解反响;氧化复原反响和非氧化复原反响;离子反响〕。教学中注意初高中衔接和知识的逐步完善。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18〕胶体及其重要性质A通过比拟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区别溶液、胶体和浊液;了解丁达尔现象;通过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胶体,了解胶体的一些重要应用。3.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响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5.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复原反响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复原反响。6.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9〕钠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氧气、水的反响〕〔20〕钠的重要化合物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和用途过氧化钠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水的反响〕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比拟〔与酸反响、热稳定性、碳酸氢钠与碱反响〕〔21〕镁物理性质和用途化学性质〔与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的反响〕〔22〕铝物理性质和用途化学性质〔与氧气、氧化铁、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响〕〔23〕铝的重要化合物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氧化铝的化学性质〔与强酸、强碱的反响〕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与强酸、强碱的反响〕〔24〕铁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5〕铁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Fe与Cl2、H+、Cu2+的反响,Fe3+与Fe、Cu的反响,Fe2+与Cl2的反响〕〔26〕铜的物理性质〔27〕合金材料〔铝合金、铁合金、铜合金〕〔28〕酸、碱、盐在溶液中的电离〔29〕电解质和非电解质〔30〕离子反响〔31〕氧化复原反响〔32〕氯气物理性质和用途化学性质[与铁、钠、氢气、水、碱溶液〔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的反响]〔33〕次氯酸的化学性质〔强氧化性、漂白性、不稳定性〕〔34〕溴和碘〔颜色、状态,在水、四氯化碳中的溶解性及颜色,氯、溴、碘单质氧化性的比拟〕〔35〕氮气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氢气的反响〕〔36〕氮的重要化合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响,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响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氨的化学性质〔与水、氯化氢、氧气的反响,一水合氨分解〕铵盐的物理性质和用途铵盐的化学性质〔热稳定性、与碱反响〕硝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硝酸的化学性质〔浓硝酸与铜、木炭的反响,分解反响,钝化;稀硝酸与铜的反响〕〔37〕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38〕硫的重要化合物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与氧气、硫化氢、水的反响,与碱溶液反响,漂白性〕三氧化硫与水反响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浓硫酸的化学性质〔与铜、木炭的反响,钝化〕〔39〕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40〕硅的物理性质和用途〔41〕二氧化硅物理性质和用途化学性质〔与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焦炭的反响〕〔42〕硅酸盐〔玻璃、水泥和陶瓷〕BCACBCBCBCACCBCAABBBBBCBBCBCBCBCBCBBCCBCCBBCA在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的教学中,注意归纳、比拟,让学生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以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设计实验等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多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进行以下实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铁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铝的性质,氧化铝与氢氧化铝的两性等。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了解相关金属及其化合物以及合金在生产、生活和高科技领域中的应用。要求学生能够应用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解释、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教学应适当拓展延伸。例如:常见金属与硫的反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ⅠA、ⅡA族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等等。通过实验事实引导学生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学会正确书写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认识离子反响及其发生的条件,学会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弱电解质的相关知识暂不作要求。要求学生根据元素化合价升降来判断反响是否为氧化复原反响;判断氧化剂、复原剂、氧化产物、复原产物;了解物质氧化性和复原性强弱判断、得失电子守恒在化学计算的应用、掌握氧化复原反响的配平方法和相关计算,了解氧化复原反响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复原反响;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氧化复原反响的视角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采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设置教学情境,对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进行教学,进一步归纳学习、研究物质的方法和根本思路。以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设计实验等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多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进行以下实验:探究氯气的性质,探究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性质,探究氨及铵盐的性质,探究硝酸的氧化性,探究氯、溴、碘单质氧化性的强弱。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氮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了解铵态氮肥;认识氨氧化法生产硝酸的反响原理。引导学生了解二氧化硫气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认识由二氧化硫生产硫酸的反响原理。了解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硅及其化合物在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中的应用。了解玻璃、水泥和陶瓷等硅酸盐产品的用途。适当拓展ⅤA、ⅥA、ⅦA族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学生分组实验教学要求本模块应安排以下内容作为学生分组实验:1.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或溴水中的溴〕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3.常见离子的检验4.探究金属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5.探究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6.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7.探究氯气的性质8.探究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性质9.探究氨及铵盐的性质化学2主题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知识内容认知目标主题1物质结构基础1.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1〕元素、核素、同位素、质量数B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引导学生了解核素在医疗、新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应用。要求学生知道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能说出的含义。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初步知识B关注学生已有的初中原子结构知识根底,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并能画出常见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3.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3〕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4〕元素周期律BB以多种探究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4.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5〕元素周期表的结构〔6〕周期和族〔7〕元素周期表的应用ABA引导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以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设计实验等形式探究第3周期元素的性质,简要说明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能以IA、VIIA族元素为例,简要说明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能说出金属、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5.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8〕化学键〔9〕离子键和共价键〔10〕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ABB教学中注意比拟化学键、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涵义,引导学生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响的实质。要求学生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能书写常见物质的电子式。6.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11〕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之间的成键特征B借助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7.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12〕同分异构现象B要求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能判断并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主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响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主题2相关内容融入?化学反响原理?模块的教学中。2.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3.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4.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5.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响的速率和化学反响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响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主题3化学与可持续发展1.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烷、乙烯、苯等的主要性质,认识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13〕烃、烷烃〔14〕甲烷的结构〔15〕甲烷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取代反响〕和用途〔16〕乙烯的结构〔17〕乙烯的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反响、加成反响〕和用途〔18〕苯的结构〔19〕苯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取代反响〕和用途〔20〕石油炼制〔分馏、裂化、裂解〕〔21〕煤的干馏AABABABAA借助模型等直观教具,分析甲烷、乙烯、苯的分子结构特点,并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甲烷、乙烯、苯的主要性质,根据性质了解它们的重要用途,让学生体会学习有机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和思路。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乙烯、氯乙烯、苯、苯的衍生物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和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2.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2〕乙醇的结构〔23〕乙醇的化学性质〔可燃性、与钠的反响、氧化反响〕和用途〔24〕乙酸的结构〔25〕乙酸的化学性质〔酸性、酯化反响〕和用途〔26〕酯和油脂〔乙酸乙酯或油脂的水解反响,油脂的组成〕〔27〕糖类的组成、分类〔28〕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响〔29〕淀粉的水解〔30〕蛋白质的组成〔31〕蛋白质的性质[盐析、变性〔凝聚或聚沉〕]ABABAAAAAA教学中注意以乙醇、乙酸等代表物为例,引导学生了解有机物结构特征决定性质的特点,了解官能团,进一步归纳学习有机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以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设计实验等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多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进行以下实验:探究乙醇、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乙酸乙酯或油脂的水解,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响,蛋白质的性质。引导学生认识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响,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32〕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纤维〕〔33〕乙烯、氯乙烯、苯乙烯的加聚反响AA要求学生能列举一些常用的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并说明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4.以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34〕海水的综合利用〔晒盐、氯、溴、镁的提取〕B结合有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了解从海水提取氯、溴、镁的工艺流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收集海洋资源及其利用方面的资料。撰写相关小论文,展示交流。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5.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35〕酸雨的防治A结合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教学认识酸雨的形成、对环境造成危害以及酸雨防治的化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6.能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讨论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36〕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7〕绿色化学AA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如何通过化学反响制造新物质,认识化学反响在制造新物质方面的作用及新物质的合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学生分组实验教学要求化学反响原理〔化学合格性学业水平考试要求的教学内容与目标〕主题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知识内容认知目标主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1.了解化学反响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1〕化学反响中能量转化的原因〔2〕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BA观看影像或讨论家庭使用燃料等的化学反响和能量转化的实例,要求学生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了解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响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开展的重要根底,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3〕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开展的重要根底〔4〕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5〕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BBA引导学生查阅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能源危机以及开发新型能源的有关资料,调查煤气、液化气、煤等热能利用效率,提出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合理化建议。3.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响热和焓变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响热的简单计算。〔6〕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7〕反响热和焓变的涵义〔8〕热化学方程式BBB了解反响热和焓变的涵义,引导学生了解焓变的表示符号及其常用单位,认识△H的“-〞“+〞与放热反响和吸热反响的对应关系。通过比拟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区别,要求学生能正确书写简单的热化学方程式。“测定中和反响的反响热〞实验暂不作要求。焓和焓变的准确定义、盖斯定律暂不作要求。4.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响和电池反响方程式。〔9〕原电池〔工作原理、电极反响式和电池反响方程式〕〔10〕电解池〔工作原理、电极反响式和电解反响方程式〕BB通过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判断铜锌原电池的正、负极,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响式和电池反响方程式。通过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电解熔融氯化钠的工作原理,能判断阴、阳极,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响式和电解反响方程式。以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等形式安排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实验。5.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11〕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12〕电解在氯碱工业、精炼铜、电镀、电冶金等方面的应用AA组织学生调查常见化学电池的种类和回收价值,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际意义。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讨论电解原理的一些重要应用,认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实际意义。6.能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通过实验探究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13〕金属的电化学腐蚀〔14〕钢铁的吸氧、析氢腐蚀〔15〕金属的电化学防护措施BAA在学生已有的金属腐蚀相关知识根底上,分析钢铁的吸氧、析氢腐蚀,使学生了解金属电化学腐蚀发生的条件和原电池反响原理。了解金属腐蚀的危害,通过实验探究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并交流防止钢铁腐蚀的方法,进一步体会防止金属腐蚀的重要意义。钢铁吸氧、析氢腐蚀的电极反响式和电池反响方程式书写暂不作要求。主题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响的速率。(16)化学反响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B要求学生能进行有关化学反响速率的简单计算。初步学会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响的速率。2.知道活化能的涵义及其对化学反响速率的影响。该局部内容暂不作要求。3.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响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17〕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响速率的影响B以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等形式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响速率的影响,使学生认识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响速率影响的一般规律。4.通过催化剂实际应用的事例,认识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18〕催化剂〔19〕催化剂的作用AB在已学的催化剂有关知识根底上,帮助学生归纳催化剂的含义。引导学生查找资料,认识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5.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响的方向。该局部内容暂不作要求。6.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响物的转化率。〔20〕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21〕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AA要求学生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知道用化学平衡常数可以定量描述化学反响的限度,知道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响限度的关系。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的相关计算暂不作要求。7.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22〕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23〕化学平衡移动原理BB以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等形式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认识化学平衡移动规律。8.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24〕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的重要作用A以工业合成氨为例,知道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主题3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电离理论。〔25〕弱电解质〔26〕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27〕电离平衡常数〔28〕酸碱电离理论ABAB通过实验探究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引导学生在化学平衡概念的根底上了解电离平衡概念,要求学生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能判断常见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能书写常见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帮助学生用酸碱电离理论认识酸和碱的本质。电离平衡常数和电离度的计算暂不作要求。2.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29〕水的离子积常数A要求学生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及其与温度的关系,了解溶液的pH、溶液中c(H+)和c(OH-)、溶液的酸碱性三者之间的关系。溶液pH的简单计算暂不作要求。3.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知道溶液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30〕测定溶液pH的方法〔31〕溶液pH的调控的重要应用BA以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等形式进行测定溶液pH的实验。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讨论溶液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酸碱中和滴定暂不作要求。4.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归纳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能举例说明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2〕盐类水解的原理B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查阅资料等手段获取有关盐类水解的信息,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要求学生能运用盐类水解原理判断常见盐溶液的酸碱性,会书写常见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和盐类水解的应用暂不作要求。5.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该局部内容暂不作要求。学生分组实验教学要求本模块应安排以下内容作为学生分组实验:1.探究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响速率的影响2.探究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测定不同盐溶液的pH4.探究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化化学反响原理〔化学等级性学业水平考试要求的教学内容与目标〕主题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知识内容认知目标主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1.了解化学反响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1〕化学反响中能量转化的原因〔2〕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BA观看影像或讨论家庭使用燃料等的化学反响和能量转化的实例,要求学生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了解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响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开展的重要根底,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3〕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开展的重要根底〔4〕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5〕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BBA引导学生查阅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能源危机以及开发新型能源的有关资料,调查煤气、液化气、煤等热能利用效率,提出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合理化建议。3.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响热和焓变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响热的简单计算。〔6〕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7〕反响热和焓变的涵义〔8〕热化学方程式〔9〕盖斯定律BBCC了解反响热和焓变的涵义,引导学生了解焓变的表示符号及其常用单位,认识△H的“-〞、“+〞与放热反响和吸热反响的对应关系。了解△H=H(反响产物)-H(反响物)表达式的含义。通过比拟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区别,要求学生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并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理解盖斯定律,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响热的简单计算。以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或设计实验等形式进行“测定中和反响的反响热〞实验。焓和焓变的准确定义不作要求。4.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响和电池反响方程式。〔10〕原电池〔工作原理、电极反响式和电池反响方程式〕〔11〕电解池〔工作原理、电极反响式和电解反响方程式〕BB通过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判断正、负极,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响式和电池反响方程式。通过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判断阴、阳极,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响式和电解反响方程式。以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或设计实验等形式安排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实验。5.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12〕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13〕电解在氯碱工业、精炼铜、电镀、电冶金等方面的应用及其工作原理BB组织学生调查常见化学电池的种类,讨论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回收价值,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际意义。要求学生能正确书写铜锌原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铅蓄电池、氢氧燃料电池等的电极反响式和电池反响方程式。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讨论电解原理的一些重要应用,认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实际意义。要求学生了解电解熔融氯化钠、电解饱和食盐水、铜的电解精炼、电镀等的工作原理,并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响式和电解反响方程式。6.能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通过实验探究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14〕金属的电化学腐蚀〔15〕钢铁的吸氧、析氢腐蚀〔16〕金属的电化学防护原理〔牺牲阳极保护法、阴极保护法〕BBB在学生已有的金属腐蚀相关知识根底上,分析钢铁的吸氧、析氢腐蚀,使学生了解金属电化学腐蚀发生的条件和原电池反响原理,要求学生能书写钢铁吸氧、析氢腐蚀的电极反响式和电池反响方程式。理解金属腐蚀的危害,通过实验探究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了解牺牲阳极保护法和阴极保护法的原理;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并交流防止钢铁腐蚀的方法,进一步体会防止金属腐蚀的重要意义。主题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响的速率。(17)化学反响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B要求学生能进行有关化学反响速率的简单计算。初步学会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响的速率。2.知道活化能的涵义及其对化学反响速率的影响。〔18〕活化分子和有效碰撞〔19〕活化能的涵义及其对化学反响速率的影响AA定性了解活化能对化学反响速率的影响。3.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响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20〕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响速率的影响B以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或设计实验等形式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响速率的影响,使学生认识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响速率影响的一般规律,并能用相关理论〔如有效碰撞理论等〕予以简单解释。4.通过催化剂实际应用的事例,认识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21〕催化剂〔22〕催化剂的作用AB在已学的催化剂有关知识根底上,帮助学生归纳催化剂的含义。引导学生查找资料,认识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5.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响的方向。该局部内容暂不作要求。6.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响物的转化率。〔23〕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24〕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25〕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AAB利用图像、数据等描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让学生知道用化学平衡常数可以定量描述化学反响的限度,知道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响限度的关系。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7.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26〕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27〕化学平衡移动原理CB以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或设计实验等形式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让学生经历“预测——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交流评价——获得结论〞的探究学习过程,使学生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认识化学平衡移动规律。8.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28〕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的重要作用B以工业合成氨为例,运用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综合分析化学反响条件的优化,使学生认识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主题3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电离理论。〔29〕弱电解质〔30〕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31〕电离平衡常数〔32〕酸碱电离理论ABAB通过实验探究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引导学生在化学平衡概念的根底上了解电离平衡概念,要求学生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能判断常见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能书写常见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帮助学生用酸碱电离理论认识酸和碱的本质。2.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33〕水的离子积常数〔34〕溶液pH的简单计算AB要求学生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及其与温度的关系,了解溶液的pH、溶液中c(H+)和c(OH—)、溶液的酸碱性三者之间的关系,能进行强酸、强碱溶液以及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响后混合溶液pH的简单计算。3.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知道溶液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35〕测定溶液pH的方法〔36〕酸碱中和滴定〔37〕溶液pH的调控的重要应用BCA以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或设计实验等形式进行测定中和反响过程中溶液pH变化的实验。使学生了解酸碱中和滴定原理,学会使用滴定管,能利用中和滴定法测定强酸、强碱溶液的浓度,了解酸碱中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讨论溶液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4.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归纳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能举例说明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8〕盐类水解的原理〔39〕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40〕盐类水解的应用BCB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查阅资料等手段获取有关盐类水解的信息,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解释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运用比拟、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出盐类水解规律,探究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的组成、温度、溶液的浓度和酸碱性〕。要求学生能运用盐类水解规律判断常见盐溶液的酸碱性,会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能举例说明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或设计实验等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多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进行以下实验:测定不同盐溶液的pH,氯化铁〔或氯化亚锡〕水解的促进或抑制。5.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41〕沉淀的溶解与生成〔42〕沉淀溶解平衡〔43〕溶度积溶度积的相关计算〔44〕沉淀转化的本质BAABA通过实验等,使学生知道难溶物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引导学生在化学平衡原理的根底上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建立过程,描述沉淀溶解平衡,了解溶度积的含义及其表达式,能进行相关的计算,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知道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应用。以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或设计实验等形式进行沉淀的转化实验。开展探究活动:查阅资料并交流含氟牙膏预防龋齿的化学原理,讨论牙膏加氟需要注意的问题。学生分组实验教学要求本模块应安排以下内容作为学生分组实验:1.中和反响反响热的测定2.探究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响速率的影响3.探究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4.测定中和反响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绘制滴定曲线5.测定不同盐溶液的pH;氯化铁水解反响的促进或抑制6.沉淀的转化7.探究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化物质结构与性质主题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知识内容认知目标主题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2〕电子云BA运用图形、模型或电教手段等来说明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和电子云。2.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3〕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电子自旋的涵义〔4〕原子轨道〔形状、伸展方向、能量上下顺序和表示形式〕〔5〕不同电子层〔能层〕含有的原子轨道的类型、数目和不同能级〔原子轨道〕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6〕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规律〔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那么〕〔7〕电子排布式及轨道表示式〔8〕元素原子外围电子排布的特征与元素周期表分区ABBBBA从已有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初步规律中引伸,引导学生认识在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合理运用图形、模型或电教等直观教学手段以帮助学生了解电子层、原子轨道、电子自旋等抽象概念。利用典型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那么。要求学生能用电子排布式或轨道表示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讨论元素周期表中各区、各周期、各族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征。引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树立正确的物质观。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和自旋磁量子数等概念不作要求。3.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9〕元素电离能〔10〕同一周期、同一主族中元素电离能的变化规律〔11〕元素电离能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12〕应用元素电离能说明原子或离子失去电子难易,解释元素的某些性质〔13〕元素电负性〔14〕同一周期、同一主族中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15〕元素电负性和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的关系〔16〕元素电负性大小与主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关系ABBCABBB教学中注意?化学2?中的元素周期律等有关知识的衔接和迁移,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电离能、电负性。引导学生利用有关图表讨论同一周期、同一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解释元素主要化合价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引导学生重视元素电离能、电负性在分析化学键的成因、分类等方面的应用。4.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17〕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的跃迁〔18〕电子跃迁的简单应用AA通过氢原子的光谱分析,让学生知道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电子跃迁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一些简单应用。主题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1.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19〕离子键的本质〔20〕离子键的形成离子键的特征〔无饱和性和方向性〕〔21〕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BBAB在必修课程中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等知识的根底上,分析实例,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电负性差值较大的原子间通常形成离子键,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知道离子键的本质和特征,探究结构与物理性质的关系,要求能书写常见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建议有条件的学校进行探究熔融盐导电性的实验。2.了解晶格能的应用,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此局部内容暂不作要求。3.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22〕共价键的本质〔23〕共价键的形成共价键的特征〔饱和性和方向性〕〔24〕极性键和非极性键〔25〕σ键和π键〔26〕共价键的键能、键长、键角〔27〕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BBABBAC联系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的电负性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成因、本质和特征,认识σ键和π键的形成条件,分析一些简单分子〔如N2、Cl2、HCl、CH4、C2H4、C2H2、C6H6等〕中存在的σ键和π键。借助一些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理解键能、键长、键角,并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键能、键长、键角分析一些简单分子的空间构型、说明一些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4.认识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能根据有关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能说明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28〕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29〕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30〕根据有关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31〕配位键的本质〔32〕配位键的形成〔33〕配合物〔34〕简单配合物的形成BBBBBBB使用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让学生动手组建分子球棍模型,认识一些典型分子和离子〔如N2、H2O、CO2、NH3、CH4、C2H4、C2H2、C6H6、NH4+等〕的空间构型;学会根据共价键原理、杂化轨道理论、价电子对互斥理论以及配位键原理等的根底知识,解释或判断一些典型分子和离子的立体结构。要求学生能以一些简单配合物为例,说明配位键成因,认识其表示式。以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或设计实验等形式进行探究简单配合物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5.了解“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此局部内容暂不作要求。6.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此局部内容暂不作要求。7.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35〕原子晶体〔36〕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BB使用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分析金刚石、二氧化硅的结构以及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从中探究和归纳原子晶体结构的特征,并解释原子晶体高熔、沸点和高硬度的原因。8.知道金属键的涵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37〕金属键的本质金属键的特性〔无饱和性和方向性〕〔38〕决定金属键强弱的主要因素〔39〕金属键理论对金属一些物理性质的解释AAAB从常见金属〔如铝、铁、铜等〕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出发,引导学生感悟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而分析和推理金属键原理的根底知识。9.能列举金属晶体的根本堆积模型。此局部内容暂不作要求。主题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1.结合实例说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40〕分子间作用力的本质〔41〕影响分子间作用力大小的因素AA结合水的熔点、沸点及其分解温度等实例说明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2.举例说明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状态等方面的影响。〔42〕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状态的影响〔43〕相似相溶规那么BA以氯化氢、卤素单质等常见物质为例,说明由分子组成的物质其熔、沸点低的特点及熔、沸点变化的原因;用简单实例说明“相似相溶规那么〞。3.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知道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44〕氢键的本质〔45〕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BA以氟化氢、水、氨为例,探究它们熔、沸点异常的原因,使学生形成氢键的概念,知道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了解氢键和化学键的区别。4.知道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46〕分子晶体〔47〕分子晶体物理性质〔熔、沸点等〕的特点〔48〕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BBB比拟四种晶体的构成微粒、微粒间作用力及主要物理性质,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四种晶体的性质差异,判断晶体的类型,了解晶体的一些应用。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计算暂不作要求主题4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1.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价值,认同“物质结构的探索是无止境的〞观点,认识在分子等层次研究物质的意义。〔49〕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价值〔50〕“物质结构的探索是无止境的〞观点〔51〕在分子等层次研究物质的意义BBB引导学生收集人类探索物质结构过程中成果、方法和手段,以板报、讨论、小论文或PPT文稿等形式展示、交流。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艰辛和乐趣,并认同“物质结构的探索是无止境的〞观点。分析实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在分子等层次研究物质的意义。2.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了解研究物质结构的根本方法和实验手段。〔52〕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53〕研究物质结构的根本方法和实验手段BB在有关物质结构的教学中进一步强调“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的观点,重视学生对研究物质结构的根本方法和实验手段的学习和体验。3.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54〕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55〕元素周期表在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价值BB在核外电子排布、电离能、电负性等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注意与必修模块中有关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的联系,分析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族的关系,以及与元素的电离能、电负性、化合价的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和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位、构、性〞之间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表在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价值。4.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物质结构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具有预期性质的新物质。〔56〕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57〕物质结构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具有预期性质的新物质BA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养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等观点,初步学会用此观点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预测一些物质的有关性质。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结构的研究在合成新药物、新材料等方面的运用,并认识探索物质结构的美好前景。学生分组实验教学要求本模块应安排以下内容作为学生分组实验:1.制作典型的离子晶体结构模型2.探究熔融盐的导电性3.探究明矾或铬钾矾晶体的生长条件4.探究简单配合物的制取和性质有机化学根底主题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知识内容认知目标主题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1.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初步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并能根据其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1〕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的一般方法〔燃烧法测定C、H、O元素〕〔2〕测定有机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3〕根据元素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BAB要求学生学会确定有机化合物中C、H、O元素含量及分子式的一般计算方法。只要求知道质谱法是测定有机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一种方法,具体方法内容不作要求。2.知道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4〕常见有机物的结构〔5〕有机物分子的官能团及其结构特点和典型代表物〔6〕根据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分析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7〕根据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的方法〔8〕表示有机物结构的方法ABBBB教学中注意与必修模块中有机化学相关知识衔接,引导学生了解结合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分子中碳的骨架和官能团推导有机化合物通式的方法。要求学生能正确书写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和键线式。3.知道通过化学实验和某些物理方法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9〕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10〕化学实验方法〔官能团检验〕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化学实验在有机物研究中的重要作用ABB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核磁共振氢谱推断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碳骨架结构。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与其结构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一些检验官能团的化学实验方法。掌握有机物别离、提纯与制备等实验根本技能;体验化学实验在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合成等方面研究的重要作用。4.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11〕同分异构现象〔12〕同分异构体BC运用球棍模型等直观教具展示典型有机物空间结构,帮助学生在已有同分异构知识根底上,进一步理解同分异构现象;判断简单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种类,并能书写其结构简式。5.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那么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13〕系统命名法〔14〕常见有机化合物的习惯名称BA要求学生以烷烃为例,了解系统命名法,并能以系统命名法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注意习惯命名法与系统命名法的区别和联系。6.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15〕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A通过苯、乙醇、苯酚等性质的比照实验,引导学生了解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主题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拟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16〕烷、烯、炔和芳香烃在组成和结构上的差异〔17〕烷烃的取代、燃烧反响〔18〕烯烃的加成、加聚、氧化反响〔含燃烧反响〕〔19〕炔烃的加成、氧化反响〔含燃烧反响〕〔20〕苯的取代〔卤代、硝化〕、加成、燃烧反响以及苯的同系物的氧化反响BCCCC注意与必修模块有机化学相关知识的衔接,通过分析各类有机物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差异,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根底上上升到对一类化合物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认识。要求学生正确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具体物质为例,分析官能团的特性及相互转化。引导学生归纳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形成有机化学主干知识网。以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设计实验等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多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至少进行以下实验:乙醇和苯酚的性质,乙醛的性质,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响等。引导学生通过对有机物结构与性质关系的认识,进一步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化学观点。要求学生能举例说明烃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在设计合理的有机合成途径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绿色化学〞的思想。2.能说出天然气、石油液化气、汽油的组成,认识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1〕天然气、石油液化气、汽油的组成〔22〕天然气、石油液化气、汽油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AB3.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23〕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A4.认识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它们的转化关系。〔24〕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25〕卤代烃的取代和消去反响〔26〕醇的取代、消去、氧化和燃烧反响〔27〕酚弱酸性,取代反响显色反响〔28〕醛的加成、氧化反响,甲醛与苯酚的缩聚反响〔29〕羧酸的酸性,酯化反响〔30〕酯的水解反响〔31〕卤代烃、醇、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32〕简单有机合成线路的设计BCCCACCCBB5.根据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加成、取代和消去反响。〔33〕加成反响〔34〕取代反响〔35〕消去反响BBB通过实例帮助学生认识结构对性质的影响、条件对反响的影响,认识加成、取代、消去等反响的特点,认识有机物结构与反响类型的关系。6.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某些烃、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平安使用问题。〔36〕某些烃、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37〕平安使用有机化合物AA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有机物,关注有机物在科学、技术、社会中的应用。以苯及其同系物的毒性、氟氯代烷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等为例,鼓励学生收集资料,了解某些烃、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平安使用问题。主题3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1.认识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38〕糖类的定义、组成与分类〔39〕常见的单糖葡萄糖、果糖的结构葡萄糖的复原性〔40〕常见的二糖蔗糖、麦芽糖的分子组成蔗糖、麦芽糖的水解麦芽糖的复原性〔41〕常见的多糖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组成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淀粉的检验纤维素的酯化〔42〕糖类的用途BBBBBABBAAA以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设计实验等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多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进行糖类性质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蔗糖、淀粉的水解产物。要求学生了解糖类物质与生命活动的关系,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2.能说出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查阅资料了解氨基酸、蛋白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43〕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44〕氨基酸的主要化学性质〔两性、成肽〕〔45〕肽键结构〔46〕氨基酸、蛋白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AAAB分析常见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引导学生从官能团的角度分析氨基酸的主要化学性质。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氨基酸、蛋白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3.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认识人工合成多肽、蛋白质、核酸等的意义,体会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开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47〕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48〕蛋白质的水解、盐析、变性和颜色反响〔49〕酶催化的特点〔50〕人工合成多肽、蛋白质、核酸等的意义BBAA以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设计实验等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多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进行蛋白质性质的实验。引导学生结合生物学科知识,查阅资料、交流讨论酶与核酸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学科的开展对生命科学的促进作用。主题4合成高分子化合物1.能举例说明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51〕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52〕单体、链节、链节数〔聚合度〕AB引导学生根据简单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根据单体分子结构推断简单聚合物的结构简式。2.能说明加聚反响和缩聚反响的特点。〔53〕加聚反响〔54〕缩聚反响BB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加聚反响和缩聚反响的特点与区别。指导学生正确书写一些常见、简单的高分子化合物的聚合反响化学方程式。3.举例说明新型高分子材料的优异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讨论有机合成在开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奉献。〔55〕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区别和联系〔56〕新型高分子材料的优异性能及其应用〔57〕有机合成在开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奉献AAA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收集、阅读有关资料,认识高分子材料的重要用途,认识材料是现代社会开展的物质根底,材料科学将是21世纪最重要学科之一。学生分组实验教学要求本模块应安排以下内容作为学生分组实验:1.乙醇与苯酚的性质2.乙醛的性质3.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响4.糖类的性质5.蛋白质的性质【附件1】高中学生动手化学实验的活动内容与教学安排以下内容为高中化学必考模块?化学1?、?化学2?和?化学反响原理?模块的学生必做动手实验,共13课时。其中,高一上学期〔配合?化学1?〕开设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和实验四;高一下学期〔配合?化学1?和?化学2?〕开设实验五、实验六和实验七;高二理科〔配合?化学反响原理?〕开设实验八、实验九、实验十、实验十一、实验十二和实验十三。选考模块?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根底?的学生必做动手实验,各校可视情自行安排。实验一物质性质研究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学习物质性质的研究方法和程序。2.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实验原理】1.通过实验观察、研究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掌握对物质性质研究的根本方法和程序。2.在化学开展的过程中,由定性实验到定量实验是一个质的飞跃。容量瓶是实验室中重要的计量仪器,它主要用于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c)=溶质物质的量(n)/溶液的体积(V)。【实验用品】仪器: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天平、砝码、烧杯、玻璃棒、试剂瓶、镊子、小刀、滤纸、试管夹、玻璃管、玻璃片、试管、铝箔、酒精灯试剂:氯化钠、蒸馏水、钠、酚酞试液【实验过程与讨论】1-1金属钠的性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含解释、化学方程式)1-1-1观察钠的性质用镊子从试剂瓶中取出一小块钠,放在滤纸上,观察颜色、状态,并用滤纸将外表煤油吸干,用小刀切开绿豆大小的一小块,观察切面颜色及在空气中的颜色变化。1-1-2钠与水的反响在烧杯中预先装些水,并滴入几滴酚酞试剂,将切好的钠投入水中,观察实验现象。1-1-3钠与氧气的实验切一块黄豆大小的钠,擦干煤油,放到硬质玻璃管的中部,用试管夹夹持,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1-2配制100mL1.00mol•L-1氯化钠溶液计算要配制100mL1.00mol•L-1氯化钠溶液,需称取氯化钠g。 称量用电子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并转移至烧杯。 溶解在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并冷却至室温。转移将烧杯中的溶液用玻璃棒引流至容量瓶中〔不要让溶液洒到容量瓶外〕。洗涤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并将洗涤液并入容量瓶,重复操作2~3次。轻轻振荡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定容往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离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摇匀盖上容量瓶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装瓶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事先准备好的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拓展实验】1.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响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解释〔包括化学方程式〕将一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投入硫酸铜稀溶液中,观察现象。2.用密度为1.20g·cm-3的36.5%的浓盐酸配制100mL1.0mol•L-1盐酸。【问题讨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误差分析:①溶解搅拌或者转移时有局部液体溅出,实验结果〔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②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实验结果;③溶解时放热,且未冷却至室温,实验结果;④在定容时,仰视读数,实验结果;⑤在定容时,俯视读数,实验结果;⑥容量瓶未事先枯燥,实验结果;⑦加水至刻度线后,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实验结果_______。【活动建议】实验1-1-1:切开金属钠前先观察钠的外表,以便与切后进行比拟。切割金属钠在玻璃片上进行,切口处可观察到银白色光泽,暴露在空气中很快变暗。这一实验不仅说明钠具有金属光泽,而且还说明钠质软。放置后,钠外表变暗或久置生成一层氧化钠。实验1-1-2:应提示学生观察反响时钠所处的部位、形态、钠球的运动和大小变化情况、周围水雾的产生和发出的响声,以及溶液的颜色变化等。实验1-1-3:钠开始燃烧后,立即撤掉酒精灯,可观察到钠先熔化后燃烧,燃烧时火焰呈黄色,最后留下呈淡黄色的固体Na2O2,暴露在空气中慢慢变为白色固体〔主要成分为NaOH〕,而且潮解吸水。在坩埚里进行钠的燃烧实验比拟平安,但不易观察实验现象。在大玻璃直管中进行该实验,实验现象明显。实验1-2:实验需要NaCl固体5.85g。假设用托盘天平称量,应向学生说明导致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二、拓展实验1.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响在烧杯中进行,由于硫酸铜溶液呈酸性,钠与之反响较与水反响更加剧烈,可能观察到黄色火焰,注意防止金属钠或液体飞溅伤人。提示学生重点观察产生沉淀的颜色。2.该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配制液态溶质溶液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学习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关系。三、问题讨论解答①偏低;②偏低;③偏高;④偏低;⑤偏高;⑥偏高;⑦无影响实验二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实验目的】1.认识铁及其化合物重要的化学性质;学会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检验方法。2.了解探究物质氧化性和复原性的过程与方法。3.认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实验原理】铁单质具有复原性,可以被不同氧化剂分别氧化成+2或者+3价铁。含有+2价铁的化合物既有氧化性又有复原性。亚铁离子容易被氧化成+3铁离子。含有+3价铁的化合物通常具有氧化性,如氯化铁溶液可以氧化铁单质。亚铁离子与铁离子都可以与碱反响得到氢氧化物沉淀。碳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同居生子分手协议书电子版
- 天津市小型建设工程合同的适用范围
- 《地铁设施设备系统》课件
- 2025年宜春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目
- 2025年陇南道路货物运输从业资格证考试
- 2025年泸州货物从业资格证考试题
- 动物屠宰产业升级
- 智能家居投资管理办法
- 挖掘机地铁建设施工合同
- 汽车行业市场调研全解析
-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提高篇)(含答案)
- 2025年安全生产目标实施计划
- 福建百校2025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山西省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3年益阳市安化县招聘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笔试真题
- 《基于PLC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10000字(论文)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微积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课件
- 2024年度短视频内容创作服务合同3篇
- 介入治疗并发症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考任务1-国开(NMG)-参考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