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2从答题角度寻求突破方法课件_第1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2从答题角度寻求突破方法课件_第2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2从答题角度寻求突破方法课件_第3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2从答题角度寻求突破方法课件_第4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2从答题角度寻求突破方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板块从答题角度寻求突破方法

-2-整体阅读方略

文言散文和文言传记的阅读方法从山东高考考查的文言文体裁看,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杂记类散文,如2015年节选于《六韬》的“立将之道”,2013年的《看松庵记》;一类是人物传记,如2014年的《詹鼎传》。对这两类文体的整体阅读,分别简要阐述如下。-3-一、文言散文的阅读须关注六个方面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也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这些散文,体裁不同,形式多样,异彩纷呈。但不论如何多姿多彩,其基本写法还有相对一致的地方。从高考的角度看,考查古代散文的阅读,除考查文言字词的掌握程度外,往往会涉及内容的概括分析和对情感态度的把握。古代散文所写的内容,综合起来看,无外乎人、事、景、物、情、理等六个方面。具体到某一篇文章,不可能六个方面都面面俱到,但仔细分析,任何一篇文章所写的都不外乎其中几个方面的内容。-4-1.人物散文中,往往选取人物的两三个片段,描写他的肖像、行为、语言、心理等,以此来表现主题。如:张溥的《五人墓碑记》,就是通过描写五人的言行,表现他们意气扬扬、慷慨赴义的精神。在写景状物的散文中,人物往往是景物的赏鉴者和抒情主人公。2.事情散文中,描写事情多不是完整地记叙事情的前因后果,而是截取其中的某一片段,来为表现主题服务。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描写了捕蛇者捕蛇的有关事情,在此基础上,表现了“赋税之毒有甚于毒蛇”的主题。一篇散文如果写到几件事,要把握贯串这几件事情的主线。-5-3.景物许多散文,总是剪取大自然中能够表现文章主题的景物,加以描写,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或寓理于景,借以抒情说理。如宋濂的《看松庵记》,就是通过对看松庵周围的景物描写,表现了章三益先生的精神境界和生活情趣,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章先生松柏一样高洁品格的赞美。4.物象有些散文,托物言志,作者着意描写某一物象的某一特点,借此表达思想观点,文中的物象特点与作者的思想主旨具有一致性。5.感情几乎所有的散文,都充满了作者的感情。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则借助人物、景物、物象或哲理来间接抒情。在这方面,作者主要通过“辞色”中的褒贬、冷暖来表达思想感情。-6-6.义理很多散文,总是或直接或间接地表达某种思想,这也是作者写作的最终意图。有的文章表达得明白直接,有的文章寄托于景物、物象之上,表达得含蓄蕴藉。前一种情况如《赤壁赋》,后一种情况如《桃花源记》。-7-二、阅读古代人物传记须“三读一知”初读——紧扣文体特点,把握内容大意1.文体特点古代人物传记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散文,一般都要写到下列内容: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成就、特长、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8-2.行文思路传记的一般结构形如纺锤,首尾细,中间粗。开头部分都很简短,主要是对传记主人公(简称传主)基本信息的简单介绍,一般包括传主的姓名、字号、籍贯等,有些还有祖上的简单情况。这些文字对把握全篇内容往往能提供有效的信息。中间部分是传记的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作者对传主的评价,包括对传主的功绩、性格、人品等几方面的评价;二是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这部分内容一般按照时间顺序展开记述。阅读时要特别注意表示时间、地点、事件起始的词句。这些文字有助于我们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理解全文内容。结尾部分一般为对传主的册封奖赏,或死后的“盖棺论定”,这些文字特别有助于我们把握人物的品质或从中看出作者对人物的态度。-9-再读——理清人物关系,把握传主事迹1.理清人物关系一篇文言文,虽然是写一个主要人物,但也会或多或少地与其他次要人物发生联系,搞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理清头绪,是读懂文言文的必不可少的一环。如《詹鼎传》中,理清詹鼎与其父亲的关系、与方国珍的关系以及与丞相的关系,就基本能把握文章的大意。读文言文,一定要有人物关系的概念。一定要首先明白,某句话是谁说的,某件事情是谁所为。明确这些内容,是为筛选信息、分析概括做准备。-10-2.理清事件头绪一篇文言文,所写一人,但却不一定是一件事,可能是几件事,乃至一生中的多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的关系。在梳理事件头绪时,一定要注意时间词、地点词和官职的变更词。对人物事迹的评价和信息的筛选,一般要关注何时、何地、何事;而官职的变更往往与事件结果的好坏密切相关。-11-三读——结合具体题目,揣摩文中词句对文意是否准确理解,我们一般是看题目回答的正确程度。因此,文言文阅读的第三步,则是将文章和题目联系起来读。这遍阅读,又可以分成三点。1.读提问,以题解文文言文阅读的第四题虽然也是选择题,但这一问题往往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分析,虽然其中有一个错误项在里面,但有三个选项是正确的。这三个选项,涉及文章中的许多内容,对理解文章有不可低估的提示作用;我们甚至还可以暂且把所有选项都当作正确项去看,这四个选项,对读懂原文,作用更大。-12-2.看题眼,以文解文文言文阅读中,命题人考哪个词、哪个句子,往往都要费一番思考。他设这个题,要考查的知识与能力,必定与语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一定的语境中,文章各要素又是相互制约、相互阐释的,这也给我们的理解提供了一定的帮助。-13-一知——知道古代文言人物传记的“语言系统”中国古代的人物传记,虽然所写人物繁多,但人物类型相对简单,无外乎帝王将相和达官贵人,这正应了后人对“二十四史”的嘲讽,是为帝王做家谱。因此,其语言系统相对单一,表示官员任免、调动、褒贬的词语重复率极高,与古代的觐见、文告、朝廷生活有关的词语重复率极高,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也是读懂古代人物传记所必需的。如:-14-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授、拜、除、选、起、任2.表官职变化的:①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超、迁②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补、出③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④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⑤表恢复的:复、还⑥表辞去的:辞、致仕、告退、退、乞骸骨3.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4.表主管的:知、典、主-15-5.跟科举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6.表诬陷的:中、谮、诬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8.表赞扬的:嘉、称、誉、许、叹9.表厌恶或嫉恨的:恶、厌、憎、衔、怨、疾、恨10.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11.表宽容的:容、贷、恕、宽12.表怨怒的:怒、愤、恼、忿恚、切厉、骂、责、罹、戾、诟、谩13.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14.表遁亡的:走、遁、亡、逃、徙、匿15.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16-16.表揭发的:劾、讦、揭17.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谏18.跟死亡有关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19.跟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20.表穿戴服饰的:纨绔、布衣、结、履、绶、冠、冕、巾、弁21.跟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荒、歉收22.跟品行有关的:惠、慈、仁、庄、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23.跟评价人物有关的:鲠、耿、(仁)厚、(仁)矜、耿介、静悫、刚毅、周密、宽厚、骨鲠、正直、鲠切、聪、慧、敏、木讷、奸、佞、诈、狡猾、谲-17-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考点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这类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也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理解这类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前提。理解这类词语的含义,必须掌握常识类实词和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等相关方面的知识。-18-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文言中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几个义项,多则十几个义项,这些义项之间有的有比喻、引申、假借等关系。典例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注意这些词语含义之间的联系。1.伐①斯亦伐根以求木茂。(《谏太宗十思疏》)参考答案:砍伐

②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参考答案:攻打

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19-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③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阁夜》)参考答案:战争

④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史记·魏公子列传》)参考答案:功绩,功劳

⑤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参考答案:夸耀

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20-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2.列①不欲与廉颇争列。(《廉颇蔺相如列传》)参考答案:位次

②大王见臣列观。(《廉颇蔺相如列传》)参考答案:一般的

③仙之人兮列如麻。(《梦游天姥吟留别》)参考答案:站立

④列坐其次。(《兰亭集序》)参考答案:并排

⑤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五人墓碑记》)参考答案:书写

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21-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3.数①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参考答案:几

②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参考答案:屡次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六国论》)参考答案:命运

④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参考答案:读cù,细密的

⑤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逍遥游》)参考答案:拼命追求

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22-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4.曲①其曲中规。(《劝学》)参考答案:弯曲的弧度

②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参考答案:理亏

③邪曲之害公也。(《屈原列传》)参考答案:奸佞之人

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23-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5.望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参考答案:希望

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参考答案:盼望

③吾尝跂而望矣。(《劝学》)参考答案:向远处看

④在丙寅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参考答案: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⑤都督阎公之雅望。(《滕王阁序》)参考答案:名声,名望

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24-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6.制①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郑伯克段于鄢》)参考答案:封地

②是故明君制民之产。(《齐桓晋文之事》)参考答案:制定,规定

③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秦论》)参考答案:控制

④其制稍异于前。(《项脊轩志》)参考答案:规模

⑤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过秦论》)参考答案:统率

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25-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1.了解演化特点推断含义。多义词往往以本义为基础,引申出其他义项,众多义项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偶尔有比喻义和假借义。理解时以本义为基础,适当引申拓展理解。如“伐”,本义为“砍杀”,引申为“征讨”“自夸”等。2.根据语境限制推断含义。对多义词含义的理解,语境是第一决定因素。要紧扣语境分析其意义和用法。如“制”在“为之请制”中是“封地”的意思,在“其制稍异于前”中是“规模”的意思,同为名词,意义不同。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26-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27-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答案解析解析关闭“预”本义是“安乐”,这里是“参与”的意思。答案解析关闭C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28-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御”,本义是“驾车”,这里引申为“去,到”。答案解析关闭B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29-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参考译文:夏原吉,字维喆,祖先是德兴人。夏原吉早年丧父,他致力于学问,来赡养母亲。因为获得州县举荐进入太学,被选入宫中书写皇帝的诏令。建文初年,升任户部右侍郎。第二年,充任采访使。巡视福建时,所过郡县乡邑,都考核吏治好坏,询问百姓疾苦。人们都很高兴和敬佩。夏原吉虽然在户部任职,国家大事总是被皇上召去详加议论。皇上每次御临便殿门口,总是召夏原吉来谈话一段时间,左右的人都不得听闻。夏原吉退下后,总是恭恭敬敬的,就像什么都没有参与一样。讨平交阝止后,皇上问升官与赏赐哪样便利。夏原吉回答说:“赏赐费用只是一次,是有限的;而升官后的费用,则是无限的。”皇上听从了。有西域法王来朝见,皇上想到郊外去慰劳他,夏原吉说不行。到法王入宫后,夏原吉见而不拜。皇上笑着说:“爱卿想效法韩愈吗?”山东唐赛儿谋反,被平定以后,有三千多胁从者被俘来京。夏原吉请求皇上,将他们宽恕释放了。谷王橞反叛,皇上怀疑长沙有人参与阴谋。夏原吉以全家一百条人命做担保,这事才得以平息。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30-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31-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32-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33-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34-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35-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1.增强对古今异义的认识。古代词语的意义与今天有明显的变化,不可不分古今,不可强用今义解释古义。2.强化语境分析意识。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不要脱离语境,要从语境中体会古今差别。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36-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37-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答案解析解析关闭B项,“期”是“整”“满”的意思。答案解析关闭B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38-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复辟”在文中是两个词,意思是“又被公府征召”,现代汉语中“复辟”的意思是失去君位的君主,再次登基。答案解析关闭B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39-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参考译文:陈球字伯真,是下邳郡淮浦县人。陈球年轻时就广泛阅览儒学经典,擅长于律法政令方面的事。阳嘉年间,被推荐为孝廉,逐渐升迁为繁阳县令。(后来陈球)又被公府征召,(经过)考试及官吏考核成绩优秀,被授予侍御史的官职。这时候,桂阳狡猾的贼寇李研等人聚集贼众强抢掠夺,横行荆楚一带,当地州郡官军懦弱,不能禁止(他们),太尉杨秉上表推荐陈球为零陵太守。陈球到任后,制定征讨的方法与策略,一月之间,李研等贼虏就被消灭驱散了。州兵朱盖等人反叛,跟桂阳的贼寇胡兰等几万人转而攻打零陵。零陵地势低洼潮湿,用木桩排列起来作为城墙,不能守卫防备,郡中的人惊慌失措。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40-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下属官吏禀告(陈球)要遣散家属避难,陈球发怒说:“太守分掌国家的虎符,接受任命(治理)一个地区,难道可以只考虑(自己的)妻子儿女却败坏国家的威势吗?再说(这种话)的人就杀头!”于是(陈球)集合所有官吏,包括年老体弱的,与他共同守卫城池,给粗大的木头安上弦做成弓,把长矛装上羽毛制成箭,拉动机关发射,可以射到一千多步以外,被这种武器杀伤的贼虏很多。贼虏又引河水灌进城内,陈球就在城内借助地势反过来放水淹贼。双方对抗了十多天,贼虏没法攻下(零陵)。适逢中郎将度尚率领救兵赶到,陈球招募士卒,与度尚一起击破了朱盖的部队,并斩杀了朱盖等人。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41-典例1典例2典例3典例4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42-典例1典例2典例3典例4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43-典例1典例2典例3典例4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44-典例1典例2典例3典例4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45-典例1典例2典例3典例4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46-方法点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其活用的语境主要有:“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作动词,如①句;“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如②句;“副词(能愿动词)+名词”,这时名词活用为动词,如③句;名词用“而”“则”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为动词,如④句;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为动词,如⑤句。2.名词的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⑥⑦两句。3.名词的意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如⑧⑨两句。典例1典例2典例3典例4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47-典例1典例2典例3典例44.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直接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的很少见。而在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均可作状语。如⑩至

句分别表示各种情况。特别说明:要区分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还是名词作状语,就看名词后是否带动词,有动词就作状语,没有就作动词。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48-典例2典例3典例4典例1典例2动词的活用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注意其活用的特点。①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参考答案:射箭的技术

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参考答案:埋伏的部队,伏兵

③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参考答案:出产的东西,收入的财物

①~③是动词用作名词。

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49-典例2典例3典例4典例1④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参考答案:使……斗

⑤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参考答案:使……逃跑

⑥晋侯饮赵盾酒。(《左传·晋灵公不君》)参考答案:使……饮酒

⑦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过秦论》)参考答案:使……朝见

④~⑦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50-典例2典例3典例4典例1⑧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病梅馆记》)参考答案:为……哭泣

⑨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参考答案:为……而死

⑩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参考答案:为……哀叹

⑧~⑩为动词的为动用法。

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51-典例2典例3典例4典例1方法点拨1.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了。如①②③句。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一般说来,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如④⑤句。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但较少见,如⑥⑦句。及物动词本来就带宾语,在形式上与使动用法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这就需要认真分析具体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来分辨。3.动词的为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发出的,这种用法就是动词的为动用法。如⑧⑨⑩三句。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52-典例2典例3典例4典例1典例3形容词的活用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注意其活用的特点。①四美具,二难并。(《滕王阁序》)参考答案:美好的事物,难得的贤主嘉宾

②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赤壁之战》)参考答案:旧交情

③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参考答案:坚硬的铠甲,锋利的武器

①②③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53-典例2典例3典例4典例1④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参考答案:走到尽头

⑤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参考答案:威慑、威震

④⑤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⑥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参考答案:使……变绿;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⑦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参考答案:认为……奇怪;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54-典例2典例3典例4典例1方法点拨: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文言文中,形容词如果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就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它就活用为名词。如①②③句。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但有时后面却带了宾语(但又不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时候形容词就活用为动词。如④⑤句。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如第⑥句。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这是形容词就有了意动用法。如第⑦句。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55-典例2典例3典例4典例1典例4数词的活用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注意其活用的特点。①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参考答案:统一

②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参考答案:同时依附;①②均为数词用作为动词

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56-典例2典例3典例4典例1方法点拨:作为实词的数词在古汉语中活用作动词的情形比较少见,一般来说,数词直接处于谓语的位置上就用作了动词。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57-典例2典例3典例4典例1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58-典例2典例3典例4典例1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59-典例2典例3典例4典例1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轻视。答案解析关闭C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60-典例2典例3典例4典例1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权”,临时掌管。答案解析关闭B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61-典例2典例3典例4典例1参考译文:杨察,字隐甫。他的祖先本是晋地的人,跟随唐僖宗入蜀,便在成都安家。考中进士甲科,拜官将作监丞,出任颍州、寿州二州的知州,历任江南东路转运使。属下官员因为杨察年轻,就轻视他。等到他巡行所管辖的区域,多次揭发出隐蔽潜伏的坏人坏事,众人方才敬服。杨察在官署,专门把检举官员作为当务之急。晏殊执掌朝政,因为要回避岳父,调为龙图阁待制。母亲去世而离职,服丧期满,授官翰林学士,并暂时代理开封府知府。议论国事无所避讳。适逢下诏推荐御史,杨察提议:“御史台的官员供奉殿中,巡查检举不法官员,一定是通古今治乱的正直之臣才行。现在推荐的标准太细,因公务犯错误和发生一些不值得计较的小事,都弃置不加选用,恐怕才能卓越的人,或许要有所遗漏。”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62-典例2典例3典例4典例1御史何郯因为所揭发的事情没得到落实,中书省询问情况。杨察又说:“御史这一官职,先例允许根据传闻向上检举;即使所说的不恰当,自然由朝廷采纳选择。现在因在是与不是之间,就被责问,臣担心御史台的谏官会害怕获罪而沉默不语,这不是用来广开言路的做法。”又因为多次议论政事而触犯了宰相陈执中。不久,三司户部判官杨仪因为走门路而被贬官,杨察也犯有先前在府中把重刑判为笞刑的过错,虽然革去官职,还是遣放到信州任知州。后来又调任到扬州,两次升迁任礼部侍郎,又暂时掌管开封府,后又任职翰林学士,兼管三司使。内侍杨永德在皇上面前诋毁杨察,主理刑狱的三司(御史大夫、中书、门下)有诉讼案件,讼辞中牵连到卫士,杨察因此请求辞去三司职务。过了一年,又以本官担任三司使。吃钟乳(中药名)超过了剂量,得毒疮病而死。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63-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四、通假字通假字,是文言文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久而久之,成了通假字。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文之中,是造成古文难读的原因之一。典例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其本字和含义。①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参考答案:“说”通“悦”,高兴。

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参考答案:“颁”通“斑”,头发斑白。

③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参考答案:“景”通“影”,影子。

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64-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参考答案:“倍”通“背”,违背。

⑤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陈情表》)参考答案:“闵”通“悯”,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亡)。

⑥此小大之辩也。(《逍遥游》)参考答案:“辩”通“辨”,区别。

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参考答案:“孰”通“熟”,仔细。

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65-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着眼偏旁,辨识通假1.增加偏旁,找出本字。例如“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中的“直”,在句中按字面理解不通,给“直”增加偏旁“亻”,这样就找出了“直”的本字“值”,意义是“价值”。2.更换偏旁,找出本字。根据声旁相同的形声字互相替代,形成通假的情况,我们可以给通假字更换偏旁,从而找出本字。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字,我们把这个字的形旁“讠”换成“忄”,就找到了这个通假字的本字“悦”,按本字的意思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就很明确了。3.去掉偏旁,找出本字。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本身与形声字通假的现象,我们可以把通假字的形旁去掉,从而找出本字。如“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句中的“庭”字,去掉“广”就找到了本字。由此,我们根据字形特点用增加、更换和取消偏旁的方式掌握通假字是切实可行的。掌握通假字的规律,可以举一反三。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66-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67-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68-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69-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受”,应为“接受”,引申为“学习”,不是通假字。答案解析关闭A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70-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动”的意思是“感动”,不是通假字。答案解析关闭D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71-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参考译文:李贤,字贤和,祖先是陇西成纪人。李贤自幼就有志向节操,不轻举妄动。有一次出去游玩,遇见一位老人,须眉雪白,对他说:“我八十岁了,见过很多人,但没有一个像你这样。将来必定做到台臣牧守,你还是好好努力吧。”九岁时,从师学习,只是概括看一下大意要旨,不在章节句子上下功夫。有人对他说:“学习时不专心勤奋,还不如不学。”李贤答道:“人各自有志向,我怎么能勉强学习等待问询,当个带领徒弟教授学业的先生?只要大略知道一下内容,弥补自己的不足就够了。至于忠孝之道,其实早已铭记在心。”问者惭愧而心服。十四岁时父亲去世,抚养教育弟弟们,彼此十分友爱。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72-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大统二年(536),州民豆卢狼杀害都督大野树儿等人,占据州城反叛。李贤于是召集豪杰之士,与他们商量道:“贼众仓猝起事,就杀掉两位将军,他们气势虽大,心志已骄。但是他们没有推行政令,一味残忍盘剥。用这种寄居城中的贼人,统驭临时拼凑的部众,势必自相瓦解。今日如果从城中进攻,贼人必定失魂落魄。按我这个计划行事,很快就会取胜。”大家都表示服从。李贤率领勇士三百人,分为两路,乘夜色呐喊杀出。贼众大惊,一战而败。豆卢狼夺关而逃。李贤轻装骑马,与三名骑兵追上,杀死豆卢狼。升任原州长史,不久代理原州政务。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73-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八年,授原州刺史。李贤虽然自少年起就从事征战,但对政事也十分熟悉,安抚教育乡里,很受民众的信赖。十二年,跟随独孤信征讨凉州,平定了那里。又安抚张掖等五郡而返。不久,茹茹围逼州城,抢劫百姓,赶走牲畜。李贤想要出战,大都督王德犹豫不决。李贤再三请求,王德才答应。李贤率兵正要出战,贼人已偷偷得到消息,就带兵退去。李贤乘机率领骑兵追击,斩首二百余级,活捉一百余人,缴获驼马牛羊二万头,财物不可计算。被掠去的百姓得以回家安居。加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天和四年(569)三月,在京师去世,当年六十八岁。高祖亲临致哀,哭声感动左右。追赠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泾原秦等十州诸军事、原州刺史。谥号为“桓”。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74-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切忌望文生义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有明考和暗考两种形式。明考,专题考查,判断理解错误或正确的一项;暗考,在文言文翻译和综合分析中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除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外,还要掌握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方法,切忌只凭语感,望文生义。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有如下几种。1.语境分析法即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但在具体的语境中意义又是确定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语境所说的事和理来判定实词的含义。如2015年福建高考“向人索衣食”的“索”,考题给出的解释是“搜寻”,结合语境“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可知,写的是终年奔波的情形,“索”虽然有“搜寻”的意思,但这里应该是“讨取”“要”的意思。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75-2.结构分析法即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如2015年山东高考“白刃始合”的“合”,考题给出的解释是“交锋”,从语境看,“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合,士争先赴”是一个结构整齐的对偶句,“合”与“下”处在一样的结构位置,词性相同,应解释为“交锋”,此项正确。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76-3.语法分析法即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语法分析包括:根据句子结构推断该词的词性或语法成分;根据语境分析该词可能涉及的文言词法现象,如文言多义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如2015年浙江高考“当涂兵之冲”的“冲”,考题给出的解释是“突袭,冲击”。联系语境,上文说发生了战争,下文说朝廷上下,人心惶惶。从语法分析看,“当涂兵之冲”是一判断句,意思是“当涂是军事要塞”,“兵之冲”的“之”是助词“的”,“冲”是“要冲”。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77-4.联想推断法即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例子。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由此正确理解词义。如2014年重庆高考,将“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具旨酒与佳肴,以恭候之”中的“除”考题给出的解释是“台阶”,联系教材《苏武传》中的“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可知这个解释正确。5.依形推义法利用汉字形音义的联系推断词义。汉字本是表意性质的,从字形可推知字义。如2015年湖南高考翻译题“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中的“堙”字,可根据其形旁“土”并结合“堙者疏之”的“疏”可知其意思是“堵塞”。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78-6.成语对应法即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如2015年江苏高考“要必申其意”的“申”,考题给出的解释是“施展”,结合成语“三令五申”可知“申”的意思应为“陈述”“申明”。7.古今对比法汉语词汇中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不同,最忌望文生义。这里要特别注意古今构词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其固定义项。如2014年安徽高考“语意殷勤”的“殷勤”,现代汉语也有这个词,意思是“热情而周到”的意思,而根据语境“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殷勤”明显不是现代汉语中的意思,而是“情意深厚”的意思,故考题给出的解释不正确。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79-8.代入检验法即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为正确答案。如2015年湖北高考“侯居常三年”的“居”考题给出的解释为“居住”,带入文中“侯居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结合上文“郭侯治吾常”可知,“居”不是“居住”而是“任职”“治理”的意思。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80-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81-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82-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83-【纠错分析】在这个题目上,我的错误是望文生义。初看文章,我就认为这句话与课文《鸿门宴》“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的“从”意思相同,于是我就不假思索地选了A项。其实这个题目考查的是词类活用,C项“周”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应为使动用法,翻译为“使……周全”。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84-参考译文:李顺,字德正,赵郡平棘人。李顺广泛地涉猎经史著作,颇有才能与谋略,知名于世。始光初年,李顺跟从世祖征伐蠕蠕。凭借策划谋略之功,官拜后军将军。世祖准备征讨赫连昌,对崔浩说:“我以前北征蠕蠕,李顺多次出谋献策,确实符合治国方略。现在我想让他总领前锋人马,你以为如何?”崔浩回答说:“李顺足智多谋,处事周全,确实像陛下所说的那样。但臣与他有婚姻之亲,对他的行为有较深的了解,他在进退之际性情果断坚决,不可专一托付。”世祖就没有这样做。当初崔浩的弟弟娶李顺之妹为妻,又让其弟的儿子娶了李顺之女,虽然两人是亲家,但崔浩颇为轻视李顺,李顺又不服崔浩。从此两人私下里相互猜忌,所以崔浩在世祖面前诋毁他。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85-【思路规范】

第一步,审题。看清要求是选正确的还是选不正确的,看清语句与对加点词的解释。第二步,判断。对有把握的选项迅速做出判断,对于有理解难度的实词要采用上文所说方法。切忌主观臆断,望文生义。第三步,检查。带入到文中,通读上下文,看是否文通意顺。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86-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87-答案解析解析关闭B项,“贵”,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显贵。答案解析关闭B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88-答案解析解析关闭C项,“寖”在文中的意思是“渐渐地”。答案解析关闭C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89-参考译文:李延年是中山国的人。他父母和他以及兄弟姐妹,原来都是歌舞艺人。李延年因犯法受了宫刑,然后就在宫里负责养狗。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向武帝说起李延年的妹妹善长舞蹈的事,武帝见到李延年的妹妹,心里很喜欢她,待到李延年的妹妹被召进后宫永巷,又召李延年进宫,使他显贵起来。李延年善于唱歌,创作了新的歌曲,这时皇上正修造天地祠,想创作歌词配乐歌唱。李延年善于迎合皇上的心意办事,配合乐曲唱了新作的歌词。他妹妹也得到武帝的宠幸,生了男孩子。李延年佩戴二千石级的官印,被称作“协声律”。他同皇上同卧同起,非常显贵,非常受宠爱,和韩嫣受宠的程度相似。过了很长时间,李延年渐渐和宫女有不正当的行为,出入皇宫骄傲放纵。待到他妹妹李夫人死后,皇帝对他的宠爱衰减了,于是李延年及其兄弟们被拘捕而杀死。一二三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补救训练四-90-一二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强化训练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考试说明》规定掌握“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8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课标全国高考近年在此考点没有单独设题,主要在翻译中考查;但其他自主命题的省份多有直接考查,形式有两种,一是判断异同,一是选词填空。-91-一二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一、判断异同这类题型是给出四组句子,每组句子对比一个虚词的用法,前一个语句是选文中的,后一个语句是课文中的。要求两相比较加点的虚词,判断异同。【常见设问方式】①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②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强化训练-92-一二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强化训练典例1.(2015·安徽高考,原文略)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答案解析解析关闭C项,都是介词,替、给。A项,代词,他的/语气副词,还是。B项,连词,表承接关系,就/连词,或,或者。D项,代词,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指代礼物/助词,与“为”合用,表被动。答案解析关闭C-93-一二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2.(2015·四川高考,原文略)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强化训练答案解析解析关闭A项,连词,表目的/介词,“在……时候”,引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B项,两个“乎”都是介词,在;C项,介词,表比较/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D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假设。答案解析关闭B-94-一二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3.(2015·天津高考,原文略)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强化训练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B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A项,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介词,给、替。D项,介词,在。答案解析关闭B-95-一二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分析词性,确认意义1.词性分析法。许多虚词兼有几种词性,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词性,词性不同,其意义和用法也往往不同。如2015年四川高考A项的“以”,前者为连词,后者为介词。词性不同,意义也不相同。2.意义确认法。有些虚词,虽然词性相同,但搭配对象和在句子结构中的作用不同,意义也不同。如2015年山东高考B项、安徽高考C项、天津高考C项,都考查到虚词“为”的用法。山东高考中前者是介词,替;后者是动词,给予。而安徽高考C项、天津高考C项中,都是介词,替、给。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强化训练-96-一二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强化训练-97-一二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强化训练答案解析解析关闭A项,“何”,前者为疑问代词,什么;后者为疑问副词,怎么。B项,“也”,前者表疑问语气;后者表陈述语气。C项,“因”,都是介词,趁,趁着。D项,“乃”,前者为副词,于是;后者为副词,才。答案解析关闭C-98-一二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强化训练答案解析解析关闭A项,“者”,前者表停顿;后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B项,“其”,都是代词,他的。C项,“而”,都是连词,前者表转折关系;后者表顺承关系。D项,“以”,前者为动词,认为;后者为连词,用来。答案解析关闭B-99-一二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强化训练参考译文:忠臣尽心竭力促使君王品德高尚,佞臣千方百计帮着君王扩张土地。怎么明白这一点呢?陈国的夏征舒射死了陈灵公,犯下弑君大罪,楚庄王发兵讨伐,陈国人听从楚军号令,协助讨贼。庄王讨灭弑君罪臣以后,留下一只部队戍守陈国,楚国大夫们都赞赏庄王的这一做法。当时申叔时正出使齐国,等他回国以后,没对庄王派兵待在陈国的做法表示赞同。庄王问申叔时:“陈国叛臣大逆不道,我调动大军征讨他们,平息了叛乱,惩罚了罪臣,众大夫都表示赞许,唯独你不赞一辞,这是为什么?”申叔时说:“有人牵牛踩坏了人家的田,田主杀了牛主又夺走了他的牛。牵牛人有罪过这是肯定的,但是又杀人又夺牛,这惩罚就太重了。-100-一二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强化训练君王认为陈国弑君者大逆不道,发兵攻打,诛杀了罪臣,又派兵待在陈国不走。诸侯们看到这种做法,会以为君王的目的不在诛杀罪臣,而是贪得陈国的土地。我听说,君子不抛弃道义而得利。”庄王说:“你讲得好!”于是从陈国撤回部队,立了陈国的继位君王。诸侯知道以后,都来朝拜楚国。这就是尽心竭力促使君王品德高尚。-101-一二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二、选词填空这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其考查方式是在原文关键虚词处留空,在文后给出三个虚词,供比较选填。【常见设问方式】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强化训练-102-一二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强化训练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因、为、且、而、乃、以”六个虚词的用法。①写卢象昇下定决心考虑作战,但是很多事都受到主和派嗣昌、起潜的阻挠。“因”在此处似乎只有表原因可讲通;“为”作介词,可表被动,表原因、目的。比较二者,表被动最合适,所以此处应用“为”,据此可排除A、C两项。②写杨陆凯因为怕敌人乱砍卢象昇的尸体,因此就自己趴在他的尸体上边。“而”是连词,可以表因果,用于后一分句译为“因而、因此”,合乎语境;“且”要么表递进,要么表并列,要么表让步,这里都讲不通。③中杨陆凯为护卫卢象昇的尸体背上挨了二十四箭因而死掉了。“以”和“乃”都有表承接的用法,但是这句更强调杨陆凯的死因,用“以”更恰当。答案解析关闭B-103-一二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2.(2015·湖南高考)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

),未易(

)言。有官君子,(

)审择焉。A.之

而B.者

其C.之

其D.者

而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强化训练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之、所、与、者、而、其”几个虚词的用法。根据“二者之间”可知,后面应是指代了解这两种情况的人,所以第一个括号内应用“者”。“易”是“轻易、容易”之意,“言”是“交流、告诉”之意,可见应用表示“对、给、向”之意的虚词“与”。“审择焉”是作者在本文最后提出的警示和劝诫,用的是“其”的祈使语气用法,可联想所学句子“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判断。答案解析关闭B-104-一二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分析语境,句中求意1.分析语境法。要善于依据相关文句的含义、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整个语句要表达的语气辨析虚词。如2015年广东高考第①句“为”字的选择,我们重点分析了含义;2015年湖南高考的最后一个虚词“其”,我们重点分析了祈使语气。2.句中求意法。将虚词义项代入句中,确认正确义项。识记了常见虚词的基本用法,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中,去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强化训练-105-一二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强化训练-106-一二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强化训练答案解析解析关闭①句“草场”后有“所侵”,所以选“为”,“为……所”表被动。②句“乃”“而”都有顺承关系,这是两个语句之间的顺承,用“而”更好。③句空格处的字作“持”的宾语,用“之”不用“焉”。答案解析关闭A-107-一二典例方法点拨即学即练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强化训练参考译文:张泰,字叔亨,广东顺德人。当初,蓟州百姓的田地多被放马的草场侵占,又侵占御马监及神机营的草场、皇庄,贫民失业,草场的数额也较原来大为减少。孝宗多次派给事中周旋,侍郎顾佐、熊翀等前往勘察,都不能解决。到这时派张泰偕同锦衣官会同巡抚周季麟重新勘察。张泰秘密求得永乐年间的旧档案,相互查考,查得应当归还农民的田地九百三十多顷,而京营和御马监牧地的旧有数额都没有减少。奏疏呈入,有人一再辩驳,尚书韩文竭力支持张泰,张泰的奏章留在宫中不下放。到武宗继位,韩文再次请求,才交出张泰的奏章,流亡的人都得以恢复旧业。-108-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强化训练一二正确使用虚词须“七看”1.看语境。文言虚词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其意义和用法。语境包括语意和关系两个方面:(1)语意方面。理解虚词,不能只看这个虚词本身,还应看它所在的句子甚至段落,将词与词、句子与句子顺延的意思联系在一起来思考。通过语意来理解的虚词很多,尤其是“其”“之”“者”“于”等。如:①其势必不敢留君。(《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第①句中,“其”用来限制“势”,是指示代词,“这种”,指代上文的内容;第②句中“其”是代词,指他的。两个意思不一样。-109-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强化训练一二(2)关系方面。有些虚词在连接词、词组、句子时存在某种关系,或因果关系,或条件关系,或支配关系,或比较关系等,揣摩好了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则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也就理解了。这类虚词主要有“而”“以”“于”等。如:①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兰亭集序》)②举匏樽以相属。(《赤壁赋》)第①句“以”后边连接的是代词“之”,第②句“以”后面连接的是动词短语“相属”。第①句中的“以”是介词,因;第②句中的“以”是连词,表目的关系。-110-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强化训练一二2.看位置。同一虚词,放在不同的位置,其意义、用法也就不同。这类虚词主要有“为”“也”“焉”“乎”“矣”“于”等。如:①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②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③盘盘焉,囷囷焉。(《阿房宫赋》)第①句中“焉”用在及物动词“问”之后,作宾语,属代词,代“他”;第②句“焉”用在动词之前,且是疑问句,则作疑问代词,意为“哪里”;第③句“焉”用在形容词之后,相当于“然”,意为“……的样子”。-111-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强化训练一二3.看标点。同一个虚词(指语气助词)放在句末,由于标点符号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语气,其意义和用法也不同。这类虚词主要有“也”“矣”“乎”“焉”等。如:①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②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③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第①句末尾用了句号,且是判断句,“也”是语气助词,表判断;第②句末尾用了问号,“也”表疑问;第③句末尾用了叹号,“也”表感叹。-112-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强化训练一二4.看呼应。有些文言虚词同前面或后面别的词相呼应,将两者结合起来分析,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就好理解了。这类虚词主要有“为”“者”“乎”等。如:①何辞为?(《鸿门宴》)②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第①句中“为”放在句末,表疑问语气时,常同前面的疑问代词“何”相呼应,是疑问语气词。第②句“者”放在句末,常用“孰”“谁”等词同它相呼应,“者”是助词,表疑问语气。“为”则是介词,替、给。-113-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强化训练一二5.看结构。文言文中常用排偶句,上下句结构一致,有时实词与实词相对,有时实词与虚词相对。据此可根据与虚词相对的那个实词(或虚词)的意义与用法推出该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如: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②因利乘便。(《过秦论》)第①句中“忠”对“贤”,两个“不必”相对,“用”对“以”。那么,“以”就当动词用了,可解释为“用、任用”。第②句中“因”与“乘”是一个意思,“利”与“便”是一个意思,属互文现象,“乘”是趁着的意思,属介词,“因”与此同。-114-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强化训练一二6.看成分。一部分虚词在句子里不作什么成分,或者不能作什么成分,或者起“破坏”作用,使本可成为一个句子的,被取消其成为句子的独立性,常见的虚词有“其”“之”等。如: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②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第①句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了“师道不传”的独立性,使其作整个句子的主语。第②句中的“其”虽在谓语之前,但“讥”有主语“孰”,又不能作状语,因而不能作成分,只能加强语气,是语气副词。-115-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强化训练一二7.看句式。文言文常用一些特殊句式,这种特殊句式配上特殊的虚词形成一种固定的格式来表达意思,记住特殊句式的种类和格式,有助于我们理解文言虚词。如判断句常用的“者”“也”,被动句常用的“为”“所”“于”,宾语前置句常用的“之”,定语后置句常用的“者”,介词结构后置句常用的“于”“以”,疑问句常用的“乎”“矣”“与”“为”等,都能为我们判断虚词的用法提供了参考。-116-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强化训练一二①熟记意义和用法是解题的前提,了解课文出处并理解正确是成功的关键。②要大致知道这18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③解题时要准确辨认课内语句的出处和意义、用法。④放回原文,结合语境加以辨析、确认。-117-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强化训练一二【思路规范】1.判断异同型第一步,审题干。确认选相同的一项还是选不同的一项。第二步,比选项。结合所给的语境,这是至关重要的,比较两个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结构功能、有无实义等,从词性、词义角度细加分析。第三步,定答案。一定要在四个选项一一比较分析后,再确定答案;不要在仅看完其中一项或两项后就确定答案,必要时,还要反复权衡比较。-118-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强化训练一二2.选词填空型第一步,通读文段,疏通大意。选填虚词,语境是第一决定因素,对文段大意的准确把握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第二步,结合语境,分析选项。这类题目,一般给出两个供比较的虚词,可以从词性、词义上比较它们的异同,看语境具体需要哪一个。第三步,带入文段,重读检验。选出答案后,一般还要带入重读,看是否恰当。-119-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强化训练一二-120-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强化训练一二答案解析解析关闭A项,“以”,前者为连词,用来;后者为介词,因。B项,“与”,前者为介词,跟;后者为连词,和。C项,“其”,前者为代词,诸侯国的;后者是反身代词,指自己。D项,“则”,都是连词,表顺承关系。答案解析关闭D-121-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强化训练一二答案解析解析关闭A项,“而”,连词,前者表并列;后者表顺承。B项,“然”,连词,都表转折。C项,“为”,前者介词,表被动;后者介词,给,向。D项,“乃”,前者副词,辅助判断;后者副词,才。答案解析关闭B-122-重难特训尖子生错题本强化训练一二参考译文:李斯借机劝说秦王,建议首先攻取韩国,以此来恐吓其他国家,于是秦王派李斯去降服韩国。韩王为此而担忧,就跟韩非谋划削弱秦国。大梁人尉缭来到秦国,劝说秦王道:“凭着秦国这样强大,诸侯就像郡县的首脑,我只担心各国合纵,联合起来进行出其不意的袭击,这就是从前智伯、夫差、湣王灭亡的原因。希望大王不要吝惜财物,给各国权贵大臣送礼,利用他们打乱诸侯的计划,这样只不过损失三十万金,而诸侯就可以完全消灭了。”秦王听从了他的计谋,会见尉缭时以平等的礼节相待,衣服饮食也与尉缭一样。尉缭说:“秦王这个人,缺乏仁德,而有虎狼之心,穷困的时候容易对人谦下,得志的时候也会反口吃人。我是个平民,然而他接见我时总是那样谦下。如果秦王夺取天下的心愿得以实现,天下的人就都成为他的奴隶了。我不能跟他长久交往。”于是逃走。秦王发觉,坚决劝止,让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