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师说eq\x(开卷有益)文起八代eq\x(韩文公)他主张“词必己出”“陈言务去”;他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实归名至!韩文之美,在于浩然气势浑浩流转之中,又能呈现出一种宽裕从容之风姿,形成一种特别的美。文化传承与理解1.文学常识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eq\x(唐代杰)eq\x(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eq\x(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韩愈是eq\x(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2.写作背景此文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是eq\x(针对门第观念)影响下“耻学于师”的坏风气写的。自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形成了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重门第之分,严士庶之别,士族的子弟,凭高贵的门第可以做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到唐代,九品中正制废除,改以官爵的高下为区分门第的标准。这对择师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就普遍存在着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韩愈反对这种错误的观念,广招弟子,提出以“道”为师,“道”在即师在,这是有进步意义的。3.相关知识关于“说”“说”是一种文体,是论说文的一种,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偏重于议论,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都属“说”这类文体。《师说》,就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苏轼评韩愈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译文:只有韩文公从普通人里崛起,在谈笑风生中指挥古文运动,天下人纷纷倾倒追随他,使思想和文风又回到正路上来,到现在已经有三百年左右了。他的文章使八代以来的衰败文风,得到振兴,他对儒道的宣扬,使天下人在沉溺中得到拯救,他的忠诚曾触犯了皇帝的恼怒,他的勇气能折服三军的主帅:这难道不是与天地化育万物相并列,关系到国家盛衰,浩大刚正而独立存在的正气吗?他的许多精辟论述,在我国教育史上,是一言而为天下法。惟其简练精辟,所以美。“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心情虽然很坏,诗情却是美的,是历代贬官文化产生的最好的两句诗。李唐群英,惟韩文公之文、李太白之诗,务去陈言,多出新意。——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古文运动使当时的文坛犹如吹进一股清新的春风,立即鼓舞了作家们的士气。他的散文拯救了八朝的文学衰落,他的教诲帮助了全世界避免误入歧途,他的耿直让他的主人感到愤怒,他的勇气超过了三军将士。语言建构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近谀(2)苌弘(3)六艺经传(4)老聃(5)句读(6)以贻之(7)嗟乎(8)无长无少答案:(1)yú(2)cháng(3)zhuàn(4)dān(5)dòu(6)yí(7)jiē(8)zhǎng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不焉()答案:(1)“受”通“授”,传授(2)“不”通“否”3.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今义:有专门学问很高的人。(2)小学而大遗古义:。今义:小学学校教育。(3)吾从而师之古义:。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4)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义:。今义:用不着,不需要。(5)年十七,好古文古义:。今义:文言文的统称。(6)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今义:大多数人。答案:(1)求学的人(2)小的方面学习(3)从,跟从;而,而且(4)不一定(5)先秦两汉的散文(6)一般的人4.解释下列句中的多义词。(1)师①我从而师之()②不耻相师()③则耻师焉()④古之学者必有师()⑤十年春,齐师伐我()(2)道①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会天大雨,道不通()④不足为外人道也()⑤道芷阳间行()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3)从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③樊哙从良坐()④从此道至吾军()⑤弟走从军阿姨死()⑥吾从而师之()⑦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4)传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④为五百人立传()(5)惑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③内惑于郑袖()④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6)无①孰能无惑()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答案:(1)①以……为师②学习③从师学习④老师⑤军队(2)①道理②风尚③道路④说⑤取道⑥方法(3)①使……跟随②听从,顺从③依傍④由,自⑤参与⑥跟随,随从⑦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表叔伯关系(4)①传授②流传③解释经书的著作④传记(5)①疑难问题,名词②糊涂,形容词③迷惑④使……迷惑(6)①没有②无论③通“毋”,不、不要④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5.解释下列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1)也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③自古及今,未之有也()④何时而乐也?()(2)之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人非生而知之者()③择师而教之()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⑤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⑥句读之不知()⑦吾欲之南海()⑧蚓无爪牙之利()(3)于①而耻学于师()②其皆出于此乎()③师不必贤于弟子()④不拘于时()(4)其①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③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④其可怪也欤()⑤其皆出于此乎()答案:(1)①句末表判断②句中表停顿③句末表陈述④句末表疑问(2)①的,助词②知识、道理,代词③代指人④连接定语与中心词,这类⑤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⑦到,往,动词⑧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3)都是介词。①向②从③比④被(4)①人称代词:作定语(他们的)②人称代词:复指,作主语(今之众人)③指示代词:相当于“那个”④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⑤语气副词:表猜测、推测(大概、恐怕)6.写出下列词类活用的用法和意义。(1)吾师道也()(2)无贵无贱,无长无少()(3)圣益圣,愚益愚()(4)小学而大遗()(5)吾从而师之()(6)不耻相师()(7)孔子师郯子()(8)耻学于师()(9)则群聚而笑之()(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答案:(1)名词活用为动词,学习(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年龄大的,年龄小的(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圣人、愚人(4)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5)意动用法,以……为师(6)意动用法,以……为耻(7)意动用法,以……为师(8)意动用法,以……为耻(9)名词作状语,成群地(10)名词活用为动词,并列,表示鄙弃之意7.翻译下面各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译文:(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文:(3)其可怪也欤!译文:(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译文:(5)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译文:答案:(1)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授受学业、解答疑惑的。(2)从师的风尚没有流传下来已经很久了。(3)岂不太奇怪了吗?(4)读书不会断句,有疑难问题不能解决,(在这两事中,)前者去请教老师,后者却不去,学了小的,丢了大的,我看不出(这种人)是高明的。(5)喜欢古文,六经和它的传文,全都学习过。他不受时俗风气的限制,向我来学习。8.填空。韩愈(768~824),字,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故又称“”,作品收录于。韩愈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的观点。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质朴,主张学习、的优秀散文传统,倡导古文运动,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础,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答案:退之文韩文公《昌黎先生集》柳宗元文以载道文道结合先秦两汉骈体文思维发展与提升一、合作学习思考1:这篇以“师说”为题的文章,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论述的?答: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围绕这个中心,文章首先从正面立论,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重要性,提出了从师的标准;接着,慨叹师道不传已久,联系当时的社会实际,以众人的“耻学于师”反衬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在第三段中,又运用了孔子的典型事例,进一步说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最后一段,说明写本文的缘由,这本属于附记性质,但作者赞扬李蟠“不拘于时,学于余”,“能行古道(行从师之道)”,又一次强调了他的观点。思考2:朗读第二段,思考解决下列问题:(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2)“师道”指什么?答:(3)从师的风尚不再流传,是因为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为了批评“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答:明确:(1)承上启下。(2)“师道”是从师的原则和风尚,指上文中所讲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①“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结论:“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②“爱其子”与“于其身也”。结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结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思考3:韩愈批评“耻学于师”的风气,涉及的面似乎很广——开头是“今之众人”,接着是“爱其子”的人,最后是“士大夫之族”,他主要批判的对象是谁?为什么?答:明确:主要批判的对象是“士大夫之族”。理由有二:第一,从行文的语气看,批判“今之众人”是疑问语气,批判“爱其子”的人是否定语气,批判“士大夫之族”用的是讽刺语气。他对士大夫不仅不满,而且显示出一种鄙夷和蔑视的态度,说他们瞧不起劳动群众,却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聪明,这是因为这些士大夫们不懂得从师的道理。第二,“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正是士大夫们的特殊心态,这与以“道”为师的观点格格不入。思考4:第三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答:明确:引用论证,引用孔子的名言,增加权威性,能增强说服力。照应前文“古之学者必有师”,也为后文的观点“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作了事例铺垫。二、疑难探究思考5:韩愈所说的老师的职责“传道”“受业”“解惑”,三者究竟是什么关系?答:明确:在“传道”“受业”“解惑”三者当中,“传道”是核心,所谓“道”,就是儒家的思想,即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观点,在佛教盛行的唐代,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以载道”,是有积极意义的。如果说“传道”是目的,那么“受业”就是手段。“业”是指儒家经典,是“道”的载体,在“受业”的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疑问,所以老师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解惑”,韩愈正是从这方面阐述了从师的必要性。三、美点赏析——雄肆的气势思考6:读完本文,我们不能不被作者的论辩折服,为什么呢?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作者那纵横捭阖、充畅雄肆的气势。请结合全文,仔细体会这一特色。答:明确:(1)严谨的结构、得当的论证方法。文章采取总分结合、正反对比、反复论证的手法,笔势纵横,间架细密,具有一种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2)感叹词、疑问词等表示强烈语气的词语的巧妙使用。如用“嗟乎”“呜呼”这样的语气词加强感叹,用“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这样的摹状语句有声有色地描绘了“士大夫之族”的神态,用“如是而已”这样的限制语句表示结论的无可置疑,文章的第二段,一连用了三组对比来揭示“耻学于师”者的不明智,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但语气却各不相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是疑问语气;“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是判断语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是感叹语气,这种错综变化的语句,使议论更加生动,说理更加深刻。(3)对偶、顶真辞格的恰当使用,如“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古之圣人……”“今之众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这两种辞格的运用使句子形式整齐,气势飞动,环环相扣,严密紧凑,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审美鉴赏与创造一、源头活水,积累妙用(一)素材这样积累1.在教材中提炼(1)要勤于发问,还要善问。“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讲的是要勤于向老师请教的必要性。勤于询问,才能不断地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难题、困惑。但仅有勤于发问还远远不够,还应该懂得问的诀窍,要抓住问题的重点、关键。文中讲有些士大夫让老师教自己的小孩,“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舍本逐末,没有抓住根本,是一种不正确的求学态度。“问”也是一门学问,善于发现问题并敢于质疑的人才能有所建树。◎相关链接务学不如务求师。——扬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学问之路无捷径。——特勒普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2)从学术上看,师生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揭示了师生之间没有年龄的差距,有“道”者即可为师。老师与学生的定位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可变的。老师也许在人生阅历、学术经验上丰富一些,但是学生思维活跃,可能在创新方面强于老师,而且接受新事物也可能比老师快,因此,双方可以形成互补。老师不能因为年长、经验丰富而否定学生的创见。孔子说“教学相长”,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中,发现不足并不断提高自己。(3)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也要学会取长补短。“术业有专攻”,一专多能的人才毕竟是少数,每个人都会是某一方面的专家。正如音乐家善于演奏乐曲,建筑师精于设计高楼大厦,文学家长于描述人生百态。每个人都是一个奇迹,都有属于自己的天赋,有自己的强项,因此,要把自己某一方面的潜能发挥到最大值。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虚心地向拥有其他专长的人求教,正如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向郯子、苌弘等人请教。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相关链接我对于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我的独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它们的羽毛。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线串起。——毕淑敏《我很重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2.在名句中选择有关从师的名诗新竹郑燮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兼呈畏之员外李商隐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有关从师的名言(1)圣人无常师。——韩愈(2)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3)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4)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5)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6)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姜太公(7)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二)素材这样运用把根留住上海考生根是什么?根是游子对家的思念,根是叶子对土壤的眷念,那么我们的文化根是什么,我们中华民族对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根又是什么。是诗歌,是楚辞,是秦俑,是长城。诗词歌赋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文化根。诗的工整,词的秀丽,歌的委婉,赋的抒情,这些都是我们文化中最珍贵的东西,无一不向人类阐释着中国的文化是那么的璀璨夺目。韩愈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告诉我们从师的重要性,孔子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育我们做事要踏实稳重,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鼓励我们要坚持不懈,努力向前……他们就好比无土栽培的营养液,电动机的电源。没有它们,我们的思想将是那样的苍白,我们的灵魂将是那样的孤单。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根,才会激励我们的前辈创造出这个中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李白清高的根。“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于谦正直的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爱国的根。这些不仅是前辈们的根,更是我们需要发扬的根,这些文化根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有了它们的根深蒂固,才能使我们的文化大树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并不是每个发达的国家都有着浓厚的根基,但是一个文化底蕴浓厚的国家必定是一个综合素质高的国家。为什么70年代发达的美国会提出“零点计划”使艺术首次与数学科技成为同样重要的科目?因为哲学使人聪慧,数学使人严密,艺术使人丰富。为什么联合国的大厅内会陈列着“儒家至圣”——孔子的雕像?这足以说明全世界的人民都尊敬孔子,尊重儒家文化,尊重我们中华民族,尊重我们的根。我庆幸我是个中国人,在如此丰富的文化氛围中长大。耳边聆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脑中回想起“吾日参省乎己”,眼前浮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刃,无欲则刚”。每一次的聆听都能洗去我心灵的污点,给我以信心。每一次的浮现都能使我从跌倒中爬起来,给我以正气。每一次的回想,都能帮我总结过去,给我以力量。当你登上泰山感觉“一览众山小”的雄伟时,当你面临长江感叹“逝者如斯夫”的悲壮时,是否有一种冲动一种欲望:留住我们的根。点评本文作者层层说理,环环相扣,多方引证,其中古文或诗词名句的引用尤为精彩,作者边引用边议论,用潇洒自如的文笔为我们奉献了一席经典的文化盛宴,读罢,令人拍案叫绝。
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计件制劳动合同书协议
- 2024至2030年中国膨胀挂钩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隐蔽式入侵探测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血竭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花梨木特大龙船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电池修复机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物料输送导料槽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在线浊度仪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基因检测项目运营规划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摸底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灭火器的规格与使用培训
- 《麦肯锡沟通》课件
- 建筑专题摄影培训课件
- 急诊科的工作风险与安全防范措施
- 《家禽用药特点》课件
- 《行政许可法培训》课件
- 武汉理工大学操作系统期末复习题
- 医疗健康管理项目推广运营方案
- 肝部分切除护理查房课件
- 服装主题直播方案
- 大学生就业指导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