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三专题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_第1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三专题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_第2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三专题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_第3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三专题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_第4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三专题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内容赏析】这首诗写乡思,诗因闻笛声而感发。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第二句极度夸张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同时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于是第三句点出了《折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之情。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梦游天姥吟留别》[常识·速览]eq\a\vs4\al([识作者])“诗仙”——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四川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市)青莲乡。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磷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遇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他具有超出寻常的艺术天分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省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其诗风雄奇豪迈,飘逸雅致,感情奔放,形象鲜明,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存诗九百余首,有《李太白集》。eq\a\vs4\al([探背景])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而玄宗仅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并且受到权贵的排挤,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为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这已是他离开长安后的第二年,这首诗就是他出行前写的。政治上的失败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eq\a\vs4\al([巧识文])这是一首游仙诗,但不同于完全置身世外的幻想的一般作品,作者之所以向往神仙世界是因为他鄙弃黑暗的现实世界。全诗通过对梦游的描绘,写出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憎恶,对自由乐土的追求,表现了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知识·梳理]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诗可分为两大层,第一层从开头至“失向来之烟霞”,写梦游天姥。这一层又分三小层。第一小层:梦前海客/谈/瀛eq\o(洲,\s\do4(△)),烟涛/微茫/信/难eq\o(求,\s\do4(△))。越人/语/天eq\o(姥,\s\do4(△)),云霞/明灭/或/可eq\o(睹,\s\do4(△))。天姥/连天/向天/eq\o(横,\s\do4(△)),势拔/五岳/掩/赤eq\o(城,\s\do4(△))。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eq\o(倾,\s\do4(△))。我欲/因之/梦/吴eq\o(越,\s\do4(△)),一夜/飞度/镜湖eq\o(月,\s\do4(△))。第二小层:梦境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eq\o(溪,\s\do4(△))。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eq\o(啼,\s\do4(△))。脚著/谢公/eq\o(屐,\s\do4(△)),身登/青云/eq\o(梯,\s\do4(△))。半壁/见/海eq\o(日,\s\do4(△)),空中/闻/天eq\o(鸡,\s\do4(△))。千岩/万转/路/不eq\o(定,\s\do4(△)),迷花/倚石/忽已/eq\o(暝,\s\do4(△))。熊咆/龙吟/殷/岩eq\o(泉,\s\do4(△)),栗/深林兮/惊/层eq\o(巅,\s\do4(△))。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eq\o(烟,\s\do4(△))。列缺/霹雳,丘峦/崩eq\o(摧,\s\do4(△))。洞天/石扉,訇然/中eq\o(开,\s\do4(△))。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eq\o(台,\s\do4(△))。霓/为衣/兮/风/为eq\o(马,\s\do4(△)),云之/君/兮/纷纷/而来eq\o(下,\s\do4(△))。虎/鼓瑟兮/鸾/回eq\o(车,\s\do4(△)),仙之/人兮/列/如eq\o(麻,\s\do4(△))。第三小层:梦醒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eq\o(嗟,\s\do4(△))。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eq\o(霞,\s\do4(△))。第二层从“世间行乐”至诗末,留别世间/行乐/亦/如eq\o(此,\s\do4(△)),古来/万事/东流/eq\o(水,\s\do4(△))。别君/去兮/何时/eq\o(还,\s\do4(△)),且放/白鹿/青崖/eq\o(间,\s\do4(△)),须行/即骑/访/名eq\o(山,\s\do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eq\o(颜,\s\do4(△))!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提示】要有感情地朗读该诗,须寻得情感脉络,脉络大致为:游历前的倾心渴慕→游历时的喜悦→幻入仙境时的惊悸→醒来的失落惆怅→高蹈出世之情→傲岸不羁之情。全篇感情忽起忽落,愈转愈昂扬,须变化着语调读之。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它唱出了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多少人屈身权贵,多少人埋没无闻!封建君主把自己称为“天子”,君临天下,把自己上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却抹杀了一切人的尊严。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投过去的一瞥蔑视。在封建社会,敢于这样想、敢于这样说的人并不多。李白说了,也做了,这是他异乎常人的伟大之处。虽然闻一多说他如婴儿一般,但正是这位“梦游”的婴儿最终成为所有诗人的榜样,这位“天子呼来不上船”的婴儿使我们懂得了如何去做(仅仅是做)一个人!做一个每时每刻都“仰天大笑出门去”的人![文本·精析]1.诗人是如何表现天姥山的与众不同的?【答案】(1)一方面:(2)另一方面:用五岳、赤城和天台,衬托了天姥山的雄峻巍峨、神奇雄伟,因而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2.试赏析“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中“飞”的表现力。【答案】“飞”字表现了诗人急切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追求。3.试分析“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一句在诗中的作用。【答案】(1)从昏暗恍惚到惊天动地,写了神仙洞府壮丽辉煌的景象。(2)形成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下文写神仙渲染了神奇的色彩。4.试分析“仙人”的特点及作用。【答案】(1)特点: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任意奔驰。(2)作用:仙人的出现把梦境带到了最高潮,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渴望。5.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答案】eq\x(梦中仙境)eq\o(→,\s\up7(象征))eq\x(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作者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常识·速览]eq\a\vs4\al([探背景])李白怀抱一腔政治热情到了长安,被贺知章等人欣赏,唐玄宗任他为翰林待诏,其实只是把李白当作词臣而已,更兼李白本性正直纯真,因此得罪了权贵。被排挤出京后,漫游江湖间,政治理想无法实现,762年,病死当涂,初葬采石矶。从杜甫“世人皆曰杀,我意独怜才”一句,可见李白一生始终受到权贵们的排挤,郁郁不得志。eq\a\vs4\al([巧识文])《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写诗人在寂寞的月光下,花间独酌、无人亲近的落寞情景。诗的本意旨在表现自己的孤独,同时诗人那种放浪形骸、狂放不羁的性格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知识·梳理]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eq\o(亲,\s\do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eq\o(人,\s\do4(△))。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eq\o(身,\s\do4(△))。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eq\o(春,\s\do4(△))。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eq\o(乱,\s\do4(△))。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eq\o(散,\s\do4(△))。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eq\o(汉,\s\do4(△))。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提示】全诗写的是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但诗人不是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来表现的,而是以乐写愁,以闹写寂,以物为友,以群写独,朗读时注意把握这个特点。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李白月下独酌,面对明月和影子,似乎在幻觉中形成了三人共饮的画面。在这温暖的春夜,李白边饮酒边歌舞,月与影也紧随他那感情的起伏而起伏,仿佛也在分享他饮酒的欢乐与忧愁。[文本·精析]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案】幽静的月色,月色溶溶,花香袭人,这美好的环境却只有诗人自己自饮自酌,竟无一人陪伴。美好的环境与诗人“独酌”的孤单形成对比。“一壶酒”已见冷清,“无相亲”再次渲染,更见诗人的孤独愁苦之情。2.在“花前月下”的良辰美景中,诗人却“独酌”。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答案】“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越是良辰美景之中,寂寞就越显得刻骨铭心,效果是使悲凉寂寞更加浓郁和难以排解,突出强调了诗人李白深沉的寂寞凄凉之情。3.诗评家说“举杯邀明月”一句中的“邀”字传神地表达出诗人此时的心境。说说你从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案】“邀”字,施动者为诗人,因自己坚持高洁的品质,得罪了权贵,早已无人往来了。在这良辰美景之中,诗人难以排遣这种孤独和寂寞,环顾左右,只有一轮孤月相伴,只有一轮明月可邀,凄寂之情溢于言表。但明月也是高洁的意象,因而也在其中寄寓着作者高洁的品质。所以“邀”字,以物为友,既表现了诗人的孤寂之情,也寄寓着其品质的高洁。4.诗人邀月与影为友共饮美酒佳酿,共享良辰美景,但仍无法排解心中愁苦,从哪些字词可以看出?【答案】“不解”“徒随”“暂伴”表明了虽以物为友,但物何以为友?以物为友是无奈之举,更写出了作者的孤独。5.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答案】“永结”与“相期”表明了作者在无边寂寥的天地中,宁愿永与月、影为伴,也不愿同流合污、阿谀奉承的高洁志向。6.月亮在诗人的笔下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答案】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送友人》[常识·速览]eq\a\vs4\al([探背景])作者送友人,送客地点在城东尧祠一带,此地是水陆通衢,交通要冲,又多酒肆,便于宴饮饯别,加上景色宜人,易发诗兴。《送友人》亦写在尧祠前泗水边的石门路上。eq\a\vs4\al([巧识文])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作者却一改送别诗那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写得具有诗情画意,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知识·梳理]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eq\o(城,\s\do4(△))。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eq\o(征,\s\do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eq\o(情,\s\do4(△))。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eq\o(鸣,\s\do4(△))。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提示】这首诗充满了自然美和人情美。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李白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的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然而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只好望着他的身影渐渐地消失在夕阳下……[文本·精析]1.这首诗中诗人是借助哪些物象来表达“游子意”“故人情”的?【答案】诗人以飘移不定的“孤蓬”“浮云”写出了游子不忍遽去的情怀;以缠绵的白云、依依的落日,写出了故人恋恋不舍的情感。离群班马和萧萧马嘶,则书写游子和故人的深厚情谊。全诗充满了诗情画意,情意缠绵,动人肺腑。2.《送友人》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化用典故。分离时作者没有直接写内心感受,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这一句出自《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班马,离群之马: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的心情,也不愿离开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着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可谓鬼斧神工。《将进酒》[常识·速览]eq\a\vs4\al([探背景])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这一时期,诗人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应邀到嵩山元丹丘家做客。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eq\a\vs4\al([巧识文])诗题意为“劝酒歌”,其实是诗人借劝酒,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流露出施展抱负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思想的矛盾:一方面有入仕的想法,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另一方面,他又想用饮酒的办法使自己从怀才不遇的苦闷中解脱出来。[知识·梳理]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eq\o(回,\s\do4(△))!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eq\o(雪,\s\do4(△))!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eq\o(月,\s\do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eq\o(来,\s\do4(△))。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eq\o(杯,\s\do4(△))。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eq\o(停,\s\do4(△))。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eq\o(听,\s\do4(△))。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eq\o(醒,\s\do4(△))。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eq\o(名,\s\do4(△))。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eq\o(谑,\s\do4(△))。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eq\o(酌,\s\do4(△))。五花马,千金eq\o(裘,\s\do4(△))。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eq\o(愁,\s\do4(△))。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提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愤激,诗人的感情发展变化为:悲→欢→愤→狂。具体分析见下表: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李白的诗意,伴酒而来。是酒造就了他,还是他成就了酒,无须深究。但可以想象,没有酒,起码少了半个李白。酒之于他,不是杯中物,是与灵魂相伴的知己,是另一个可以说话的声音。无论浅酌还是痛饮,饮尽的必是一份心情,一种态度,还有只属于他自己的人生。就是这样一个李白,一个诗意的李白,一个豪饮的李白,最终,归于永远的李白。他让人们明白,在岁月的不停流逝中,在人生的各种境况际遇里,伴酒的可以是一个寻常百姓,也可以是这样一位千古“诗仙”。不论寻常与伟大,短暂与永恒,岁月如酒,生命如酒。[文本·精析]1.诗歌开篇一句“君不见”即主旨重心所在,首句为何要从黄河写起?【答案】这是古诗中常用的“比兴”手法。作者以流水比年华易逝,一去不返,又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兴起对生命渺小、短暂的喟叹,抒发“巨人式的感伤”。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源远流长,自高原奔泻而下,似从九天而落,其浩大的声势,令人震撼激动。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中,诗人为何而悲?【答案】看似作者借此“悲”头发白了,青春不再;其实,作者是由“青春易逝,人生短暂”引发“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的感慨。3.“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中,哪个字明确表达了诗人的感情?【答案】“且”。“且”为“暂且”的意思,表明诗人“及时行乐”是对心中“愁”的发泄,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诗体现了李白怎样的心态?【答案】这两句话自问世以来就成为历史上不得志之人的自我安慰的妙偶佳句,它给人以自信的力量,展现了李白自信乐观、豁达积极的一面。5.“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中,作者为何列举曹植呢?【答案】作者列举曹植,是基于两者的共同点而来的: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诗人此处借曹植自比,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6.《将进酒》一诗中,诗人的感情大起大落,试理顺全诗的情感脉络。【答案】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激愤,诗人的情感发展变化为:悲→欢→愤→狂。7.诗人常用夸张手法,这同他的浪漫气质和狂放性格有关,所以并不使人感到言过其实。试举例分析这首诗中夸张手法的运用。【答案】类型举例作用凭借数字来表现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力地说明了诗人豪放杰出,用词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感觉的夸大“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促有关李白的经历、性情、思想等素材是很丰富的,可以多角度多方面提炼和运用。素材一李白在东游吴越一年多时间里,散金三十多万两,大都周济一些仕途上不得意的落魄的朋友和生活无着的人,从家里带出的钱已经由于“轻财好施”而花完了。他因慷慨周济别人,自己的生活也变得窘困起来,不得不请求亲友的帮助。李白泛舟洞庭时,自蜀同来的旅伴吴指南暴病身亡。李白悲痛万分,他伏在朋友的身边,号啕大哭,“泣尽继之以血”。由于他哭得过于伤痛,路人听到都为之伤心落泪。李白只好把吴指南暂时殡葬于洞庭湖边,自己继续东游,决心在东南之游以后再来搬运朋友的尸骨。【应用角度】该材料可应用于与“友情”“人性之美”“人间真情”“英雄与情感”等相关的作文写作中。李白诗中的月下,是相思相怜的会心之美,是心灵感动的幽深之美。李白的相思,即人心与人心的长想长念,是爱情,是夫妇情,也是人生理想,或人生中美好的追求不能实现。总之,是一片纯情的叹息。素材二李白的人格魅力可以概括为六个字:志气、豪气、骨气。也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坚信不疑精神,“输肝剖胆效英才”的积极奋进精神,“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果敢叛逆精神。【应用角度】该材料可应用于“自信”“人性之美”“人贵有志”“坚强不屈”“进取”“人贵有格”等相关的作文写作中。李白的志气,是他生活的底气;豪气,是他生活的风度;骨气,是他生活的气概。这三种气质构成了李白的人格魅力。素材三他有一颗赤子之心,始终真诚地面对生活,随便遇上一个什么人,他都能坐下来与人对饮,欢快地唱着:“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饮》)即使面对山水,他也能够像老朋友促膝谈心一样心绪悠然地吟诵着:“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他像一个透着傻气的孩子就这么呆呆地坐着看山。朋友热情款待,临别时他吟诗相赠:“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轻松自然中洋溢着潇洒。就连他的陨落,也充满了天真的浪漫色彩。据传说,他是在采石矶这里的捉月台为捉月亮跳入长江而死的,我们宁愿相信这美丽的传说!他乘着酒兴,要把发光的生命交于浩瀚的长江,站在这捉月台上,以诗人的天真,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一次追求。于是他化成了皎皎的明月,滚滚的波涛,永远在中华大地上照耀着,奔流着。这就是无时无刻不用天真拥抱生活的李白,这就是那个天真烂漫充满赤子之心的李白。【应用角度】上述材料可以应用到与“真诚”“浪漫”“人性美”“情感”“友情”等相关的作文写作中。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烟涛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难求月既不解(懂得)饮天姥连天向天横(直插)B.会须(会当,应该)一饮三百杯迷花倚石忽已暝(天黑,夜晚)熊咆龙吟殷(震响)岩泉C.云青青(黑沉沉的)兮欲雨列缺(云的缝隙)霹雳訇然(形容许多人的大笑声或喧哗声)中开D.呼儿将出(拿出)换美酒怳(恍然,猛然)惊起而长嗟须(等待)行即骑访名山【解析】A项,横:遮断;C项,列缺:闪电;D项,怳:同“恍”,心神不定的样子。【答案】B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李白在长安受权贵排挤出京的第二年。诗人借梦游仙境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诗人虽流露出苦闷和抑郁,但感情激越奔放,表现了诗人自由不羁的个性。B.李白诗歌奇特的构思,瑰丽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神话传说的运用,形成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歌对唐代以及后代众多诗人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韩愈曾对他有过很高的评价,认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C.唐以前的诗被唐人称为古体诗,唐人的诗被称为近体诗。古体诗有“歌”“吟”“行”等体裁。近体诗有律诗、绝句的区别。D.“歌”“吟”“行”都是古体诗。古体诗的篇幅可长可短,多数为五言或七言句,其中可杂有长短句,平仄没有严格的规定,用韵自由。【解析】C项,唐诗中有古体诗,也有近体诗。【答案】C3.阅读下面的文字,适当调动画线部分内容的语序,使“死气沉沉”这一含义得到强调。年轻的李白,肯定从心底轻视孔子。对于那些“白发死章句”(《嘲鲁儒》)的腐儒,李白更是看不上眼了。人应当生动活泼地活在世界上,不能死气沉沉地泡在死了的纸上。【答案】不能泡在纸上,死气沉沉的。4.下面是关于李白的一段话,请在横线处填写一句总结性的话,概括其主要意思。(不超过40字)尽管李白出身于西域,与中土汉人有着不同的气质特点,然而,李白性格的底子仍然是中国文化,仍然与中国文化的哺育分不开。这是李白少年时代在蜀地读书生活的积极影响。他五岁就背诵《关雎》,他的诗歌有浓郁的书卷气,深深浸渍着青少年时代苦读而来的学养。至今流传着他匡山苦读的故事:匡山有读书台,夜晚常有光如灯,老人说:“李白又在读书了。”至今流传着“铁杵磨成针”的励志故事,正是李白融身而为中国诗书人文传统的一个美好传说,正是李白其人底子仍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证明。【答案】文化取决于教育,无论李白有多么深刻的西域情结,也仍然抹不掉青少年时代的文化记忆。5.文学常识填空。(1)李白,字太白,别号________。唐代最伟大的________诗人,人称“________”,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他与杜甫齐名,人称“________”,韩愈称赞他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脚著谢公屐”中的“谢公”指的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朝时的著名山水诗人,“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他的诗歌名句。李白的另一首诗中的“中间小谢又清发”这里的“小谢”是指南朝诗人________。【答案】(1)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仙李杜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2)谢灵运晋(东晋)谢朓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的部分。(1)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举杯邀明月,________________。[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3)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4)天生我材必有用,__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答案】(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2)对影成三人(3)浮云游子意(4)千金散尽还复来二、诗词鉴赏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②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注】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法表达赞誉之情。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2)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解析】(1)本题从理解诗句含意的角度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和内容的理解。“后世仰末照”承“明月出海底”一句,“明月”一句将鲁仲连比喻为海底升起的明月,光辉闪耀。这句形容鲁仲连的光芒能穿越时空而照耀后人,使其景仰。因此B项中“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错误。(2)本题从诗歌的思想内容角度来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诗歌末句“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表明作者以鲁仲连为楷模,借鲁仲连的形象,寄寓自己的理想。首先找到描绘鲁仲连的诗句,根据对这些诗句的理解分条概括出鲁仲连的性格特点。然后结合对史实的了解,对这些诗句加以解释,并联系李白自身的境况作答。描绘鲁仲连形象的是5~8句,“却秦振英声”指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后世仰末照”承“明月出海底”的比喻而来,形容其光芒能穿越时空而照耀后人,使其景仰。“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指当平原君欲以千金酬谢时,他却推辞离去了,可见他高尚的人品。李白以鲁仲连为楷模,希望自己能像鲁仲连一样淡泊名利,最终能功成身退。【答案】(1)B(2)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注】①徂晖: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