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浙科版稳态与环境第六章生态系统 第七章章末检测_第1页
高中生物浙科版稳态与环境第六章生态系统 第七章章末检测_第2页
高中生物浙科版稳态与环境第六章生态系统 第七章章末检测_第3页
高中生物浙科版稳态与环境第六章生态系统 第七章章末检测_第4页
高中生物浙科版稳态与环境第六章生态系统 第七章章末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生态系统第七章人类与环境(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20小题,每题分,共50分)1.下列术语中,阐述生态系统的是()A.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B.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C.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D.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B.一定能固定CO2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D.一定是植物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4.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②图中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③蛇处于多个不同营养级④青蛙和蜘蛛的关系不只是捕食⑤该生态系统中青蛙和蜘蛛可利用总能量大于蝗虫可利用总能量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②④⑤5.下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B.种群B在第5~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A的增加和C的减少所致C.B和A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一定自然区域内,A、B、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6.下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A、B、C、D的能量之和B.信息传递仅发生在A、B、C、D、之间C.此图不能完整地表示出该生态系统的结构D.B营养级中的生物个体数目一定比A营养级中的少7.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A.水稻害虫密度将下降B.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C.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D.物种多样性上升8.图中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其中1、2、3分别代表第一、二、三个营养级的生物,下面哪条食物链与该金字塔相符()①草②树③昆虫④兔⑤鸟⑥狼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①→③→⑥9.下图为碳循环的主要途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B能实现光能→电能→化学能的转化B.由B→C→D能量传递效率是变化的C.B、E是实现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沟通的关键环节D.B、C、D被E食用而处于第二、三、四营养级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质循环发生在种群和无机环境之间B.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C.碳元素在生态系统内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和碳水化合物D.生物圈在物质上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11.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1和2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C.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D.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12.我国北方处于稳定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其碳循环如图所示,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的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夏季,a>b+c+eB.秋季,e+f<gC.春季,g=b+e+fD.冬季,d>c+f13.某自然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甲→丙→丁,其中甲是自养型生物。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所含的有机物能量分别为a、b、c、d。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甲从无机环境中获得的能量肯定大于aB.若b>0.2a,此生态系统可能会受影响C.甲单一个体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在四种生物中最多D.这四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构成一个自然生态群落14.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发现在水稻分蘖期间,农民拔草、治虫;然后排水进行搁田(亦称“晒田”);稻谷收获之后,有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稻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多选)()A.农民拔草、治虫目的是使能量较多地流向水稻B.搁田时排出的水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C.搁田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D.焚烧稻秆可提高土壤肥力,实现能量高效利用15.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以两种呼吸方式将碳返回无机环境中B.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高C.食物链中生物种类的增加一定会导致生态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的降低D.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存在必不可少的成分16.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有关生物多样性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B.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危害生物的多样性C.改变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是造成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主要原因D.引进的外来物种会通过捕食或竞争排挤本地物种,但不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危机17.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将给人类带来无法估计的灾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气中CO2的含量很高导致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B.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要尽量减少CO2的排放量C.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要尽可能多的植树造林、保护植被D.海水温度升高时,海水向大气释放的CO2将减少,有利于阻止气温升高18.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是培养农作物、家畜和家畜新品种的基因库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赖于生物多样性来维系C.生物多样性决定了地区环境的多样性D.生物多样性的许多潜在价值还未被我们所认识19.在如图食物网中,a表示鸟的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若要使鸟体重增加x,最多需要生产者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A.y=90ax+10xB.y=25ax+5xC.y=20ax+5xD.y=100ax+10x20.下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A.y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B.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C.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D.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大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21.(9分)请据图回答:(1)图解表示一个________的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阳光是它的________。(2)图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是________。含能量最少的生物类群是________。(3)蛇占有______条食物链,占有的营养级有__________。(4)若螳螂全部迁走,则黄雀的数量将会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11分)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密度长期在一定范围中波动,保持动态平衡。后来在时间T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邻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变化,如图所示:(1)甲昆虫是______食性昆虫,乙昆虫是________食性昆虫,甲、乙两种昆虫之间为________关系。施放化学杀虫剂后,甲昆虫密度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乙昆虫密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2)施药前,该生态系统保持________的状态,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稳定性;施药后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3)预测施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密度和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何种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11分)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可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1)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2)牛与鸡之间________(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3)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________所固定的________,无机环境中的碳以________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4)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________(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7分)利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原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回答:(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A代表__________________,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______J/(cm2·a),其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4)若用上图表示森林生态系统,则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会远大于人工鱼塘生态系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森林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________。25.(12分)为探究生态系统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取500mL的锥形瓶4个,分别标以1、2、3、4,各加入约400mL清水后,向3、4号瓶加入等量河泥,向2、3、4号瓶中加入等量的金鱼藻,然后,在4个锥形瓶中各放入1条金鱼,密封瓶口。将1、2、3号瓶置于阳光充足的阳台上(室温不超过25℃)。将4号瓶置于黑暗的纸箱中。观察并记录每瓶中金鱼的生活状况。请分析回答(1)1号瓶中的金鱼与4号瓶中的金鱼相比,哪些生活时间长?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哪个瓶中金鱼生存时间最长?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号与3号对照,能否说明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若不能,如何设置实验才能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实验所提出的结论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六章生态系统第七章人类与环境答案1.D[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环境中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2.D[生产者包括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它们都属于自养型生物。]3.B[太阳光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病毒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蚯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4.B[生物群落由该地域所有生物构成,①错误;图中有4条食物链:大麦→蝗虫→青蛙→蛇、大麦→蝗虫→蜘蛛→青蛙→蛇、狗尾草→蝗虫→青蛙→蛇、狗尾草→蝗虫→蜘蛛→青蛙→蛇,蛇处于第四、五营养级;青蛙捕食蜘蛛,二者又同时捕食蝗虫,又为竞争关系;青蛙与蜘蛛利用的能量来自蝗虫,蝗虫利用的能量来自大麦和狗尾草,蝗虫所含能量少于大麦和狗尾草。]5.D[从三个种群的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消长关系可以判断:C为生产者、B为初级消费者、A为次级消费者,所以食物链为:C→B→A。消费者作用之一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群落的成分还包括分解者。]6.C[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A;信息传递不仅发生在A、B、C、D之间,还能与无机环境之间发生;此图仅表示了生物部分,生态系统的结构还包括无机环境;B营养级中的生物个体数目不一定比A营养级中的少,如大树与蚜虫。]7.C[水稻田中的杂草与水稻为竞争关系,当全部清除掉杂草后,能量更多的流向水稻,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水稻害虫的密度将增加,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基本不变,物种多样性不易确定。]8.C[考查生物数量金字塔,生物数量金字塔一般是正立的,但有时也有例外,像树、虫和鸟之间就符合该图的关系。]9.D[A是无机环境,B是生产者,C、D都是消费者,E是分解者。实现光能转化成电能,再转化成化学能的是生产者。能量传递的效率是10%~20%,每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不同的。B和E是连接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的关键环节。B是第一营养级,C是第二营养级,D是第三营养级,E不参与食物链的形成。]10.C[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它与能量流动是密不可分的,碳以CO2形式进入生物群落,在生物群落内部以碳水化合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再以CO2的形式返回到大气中,生物圈在能量上是不能自给自足的,在物质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11.C[由图中1,4的关系及与4其他成分2、3的关系可知4为大气中的CO2,而1为生产者,1与2同时流向3,则3为分解者,2为消费者。生物群落应为生物总和即为1、2、3。3可以为蚯蚓等动物,并不一定是原核生物。③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12.A[我国北方的夏季昼长夜短,气温较高,生产者同化作用占优势,生长较快,因此a>b+c+e;在秋季,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相对增多,动物粪便增多,而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相对稳定,由于气温变低,土壤中的微生物代谢变缓、繁殖变慢,因而e+f>g;在冬季,动物呼吸作用加强以维持体温,即d增大,而动物可摄入的有机物相对减少,即c减少,可能的关系是d+f≤c。]13.AB[甲即生产者,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去向: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因此甲从无机环境获得的能量大于a;当b>0.2a时,该生态系统能量供应不足,会遭到破坏;仅由生产者、消费者不能构成群落,还需分解者;第一营养级种群中一个个体所含有机物总量不一定最多,如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某个浮游植物所含能量可能少于其他营养级的单个生物所含能量。]14.ABC[拔草减少了竞争者,使能量更多的流向水稻,治虫是使能量更多的留在本营养级中,由于水稻田中施肥,含有较为丰富的营养物质,排水后可能对其他水体造成污染,搁田使水分减少,根向土壤深处寻找水分,有利于根的生长,焚烧秸秆则不利于肥田和能量的有效利用。]15.B[并不是所有生物都有两种呼吸方式;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高;食物链中生物种类的增加,也可以提高生态系统总能量的利用率;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存在所必不可少的成分。]16.D[造成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原因是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对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以及外来物种的入侵等。]17.D[气候变暖是由CO2过多引起的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防治温室效应的方法,就是减少CO2的排放,植树造林,保护植被。]18.C[地区环境的多样性决定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19.A[体重增加是指物质增加,但物质里面包含能量,所以此题可以能量传递效率10%为根据进行计算。根据a可求得鸟从草获得食物的比例为1-a,则有:y=ax÷10%÷10%+(1-a)x÷10%,整理得:y=90ax+10x。]20.ABC[y值表示生态系统受干扰时,偏离正常范围的大小,它可以作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指标,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也有关。x与y值之间一般呈负相关。当x值与y值都小时,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大,并不取决于TS值的大小。]21.(1)生态系统能源(2)绿色植物蛇(3)两第四和第五营养级(4)增多黄雀由第三和第四营养级变成了单纯的第三营养级,减少了能量消耗解析(1)图中有阳光和无机环境中的C、H、O、N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变成有机物,是生产者。蝉、螳螂、黄雀、蛇是直接或间接地依赖绿色植物而生存的动物,是消费者。细菌能分解动植物尸体将其中的有机物变成无机物,回到无机环境中去,是分解者。所以图解表示了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成分之间的关系,阳光是它的能源。(2)图中绿色植物是生产者,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因此,绿色植物所含的能量最多。能量沿食物链或食物网各营养级的流动过程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蛇所含能量最少。(3)在这个简单的食物网中有两条食物链:绿色植物→蝉→黄雀→蛇;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其中蛇分别占有第四和第五营养级。(4)如果螳螂全部迁走,则蝉的能量直接流向黄雀,黄雀由原来占有第三和第四营养级,变成了只占有第三营养级,减少了能量消耗,故黄雀数量将会增加。22.(1)植肉捕食具有抗药性没有抗药性(2)相对稳定抵抗力自我调节(3)施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密度和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会逐渐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解析解答本题的切入点是分析图中生物量的变化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据T点之前,甲、乙两种昆虫的波动情况,可以判断出乙捕食甲。T点之后,乙昆虫数量减少,甲昆虫失去了天敌的控制,数量增多,导致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下降,总结出食物关系为:森林中的生产者→甲→乙。23.(1)(2)无它们所需食物资源不同(或牛食玉米秸秆、鸡吃玉米子粒)捕食与竞争捕食(3)玉米(其它答案也可)太阳能CO2(4)减少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大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能量减少解析(1)分析题意,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如右图。(2)牛与鸡之间所需食物资源不同(牛食玉米秸秆,鸡食玉米子粒),所以它们之间无竞争关系,人与鸡之间构成捕食与竞争的关系,人与牛之间构成捕食关系。(3)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因此,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玉米所固定的太阳能,无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