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文化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 全国公开课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文化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 全国公开课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文化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 全国公开课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文化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 全国公开课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论语·宪问》记载:“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朱熹强调“修齐治平”。二者反映的共同主张是()A.人本主义B.经世致用C.重道轻器D.积极入世2.有学者指出:“智者并不是为智慧而教授智慧的思辨家……其目的是培养能够在政治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人。”下列思想家的主张与该观点相悖的是()A.孔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子3.“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应出于()A.儒家B.墨家 C.道家 D.法家4.《唐律疏议》规定“一准乎礼”,儒学经过汉、晋时的引经决狱、引礼入律,在唐时儒家思想被贯彻到立法、司法、守法的整个过程中。这一规定反映的本质是()A.儒家思想是古代法制的基本原则B.儒家思想等同于古代的法律制度C.中国古代已建成法治社会D.其促进了中国近代法制和民主政治的发展5.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对其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A.融合了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充满了迷信,没有多大价值B.新儒学从根本上摒弃了“为政以德”的先秦儒学民本思想C.强化君主专制的同时主张人君“行仁政以顺天道”D.“顺天命”与“大一统”的政治思想符合汉高祖的统治需要6.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一观点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A.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B.发展了“天人感应”的理念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理论保障 D.使汉王朝开始重视文化教育7.“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其精微,然也要识得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浃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致良知8.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哲理化的阶段,程颐、程颢是著名的理学大师。下列各项与其主张相符的是()A.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B.知善知恶便是良知C.心即理也,此心此理,不容有二D.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穷其理,然后足以致之9.李贽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以下对其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A.认可“存天理,灭人欲”B.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C.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D.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10.唐甄(1630—1704)在《潜书》中说:“自秦以来,屠杀二千余年,不可究止,嗟乎,何帝王盗贼之毒至于如此其极哉!”与唐甄观点相似的是()A.“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B.“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C.“君民者子以爱之,则民亲之”D.“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11.王夫之认为:“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随处见人欲,即随处见天理”“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这一主张()A.将满足欲望作为顺应“天理”的唯一教条B.反对“天理”是世界本原的思想主张C.反对“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D.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12.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B.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 D.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韩愈《原道》材料二然以释氏所见,较之吾儒,彼不可谓无所见,但却只是从外面见得个影子,不曾见得里许真实道理,所以见处则尽高明脱洒,而用处七颠八倒,无有是处。——朱熹《答陈卫道》材料三宋明理学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有思想、有见识的中国人在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与文化问题中所生出来的哲学智慧,它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后半期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走势,以至现代中国人仍然不得不面对由它所造成的社会及文化后果……重新树立国人的信仰,正是理学智慧的意义所在。——蔡仁厚《宋明理学·南宋篇》(1)材料一中“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为什么到隋唐时人们“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8分)(2)材料二中,朱熹对佛学持何种态度?这对他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造成的影响。(8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材料二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三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1)依据所学知识,晚周时期的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6分)(2)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6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气息。分析这些“时代气息”出现的背景。(8分)1.B[解析]从材料中的“安百姓”“修齐治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可判断选择B项,二者都主张做学问要实用。人本主义和重道轻器不符合材料中两个人的共同主张,故A、C两项也不正确;修身、齐家两个阶段不能反映积极入世,故D项不正确。2.C[解析]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在政治方面主张“无为”,与材料中“在政治活动中获得胜利”相悖。3.D[解析]关键信息:故立君。题干材料主张加强君权,故是法家思想,D项正确。儒家主张德、礼,墨家主张“非攻”,道家主张“无为”,故A、B、C三项排除。4.A[解析]材料中“引经决狱、引礼入律……贯彻到立法、司法、守法的整个过程中”说的是儒家思想是古代法制的内核,故A项正确;儒家思想是一些原则,而法律制度则是具体的细则,两者并不相同,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社会是人治社会,故C项错误;儒家思想是人治思想,不会促进民主法制的发展,故D项错误。5.C[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和特点。“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强调君权神授;“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体现了董仲舒以“天”制约天子,以使天子“行仁政”的思想,故选C项。6.C[解析]题干材料的大致意思是:民性天生为善却不能为善,故立王诱导其向善,这是天意。这反映的是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故C项正确。汉武帝时确立了儒家独尊的地位,原因之一是董仲舒的思想适应了统治需求,但不是主要影响,排除A项;“天人感应”是董仲舒思想的基础,B项不符合“主要影响”的要求;汉代倡儒与尊儒,但D项不是主要影响。7.A[解析]抓住材料关键信息:“识得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浃洽通透”。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因此正确答案是A项。B、C、D三项属于陆王心学的观点。8.D[解析]A项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体现了陆王心学的主张;B项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C项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三者都属于陆王心学家的观点,故A、B、C三项错误。D项主张“格物致知”,通过接触世间的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天理的体验,符合程朱理学家的主张,故D项正确。9.B[解析]A项“认可”说法错误;B项是李贽思想的特点之一,符合题意;C项是黄宗羲的主张;D项是顾炎武的思想主张。10.B[解析]唐甄是明末清初抨击君主专制的思想家,与他相似的是B项黄宗羲的思想。A项为董仲舒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思想;C、D两项均为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11.D[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王夫之把人欲与天理相结合,并没有相对立,故D项正确。A项“唯一”的说法错误,B、C两项无法从题干材料中体现,故排除。12.A[解析]王(阳明)学代表的是宋明理学,从材料“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说明顾炎武认识到了理学的空谈,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故A项正确,B项不正确;材料“已非儒学之正宗”说明顾炎武并没有摒弃孔孟儒学,故C项不正确;王阳明生活在明代,没有深受西方思想影响,故D项不正确。13.(1)事件或现象:儒学在秦代遭焚书之祸;汉初黄老之学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取得大发展,冲击儒学地位。原因: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出现三教合一的潮流,儒学发展出现了危机;佛、道两家吸收儒学思想,也讲“仁义道德”。(2)态度:朱熹认为佛学也有合理的地方,但不能指导实际,因此不如儒学。影响:朱熹吸收了佛学的部分内容,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推动了儒学的复兴。(3)以三纲五常维持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和创造性;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现人性的庄严。14.(1)孔子:仁和礼;为政以德。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用。(2)胜利: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改造: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道家、法家思想改造儒学,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