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课件】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课件】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课件】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课件】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口的空间变化1.了解人口的迁移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2.了解各阶段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流向及意义。3.了解我国各阶段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流向及意义。教学目标:4.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口的空间变化考情分析1.内容考查以选择题为主,也会有综合题考核;2.结合具体人口迁移的图文材料,综合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2019年12月开始,新冠病毒在我国以武汉为中心,迅速向其他省市扩散。此次疫情在我国国内快速扩散,除了新冠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外,跟我国的春运密不可分。自1月10号春运开始,到1月23号武汉交通停运前,共有超过500万人离开武汉去往各地。武汉春运中人口的外运内流现象——人口流动。关注生活,关注热点,关注时事一、人口的迁移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2、人口迁移需具备三个条件:(1)居住地变更:必须改变居住地(2)时间限度: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通常为1年)(3)空间移动:必须跨越一定的行政界限思考:何为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区别与联系

两者的共同点都是人口的空间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永久性”或“长期性”变更定居地,即改变户籍。人口流动是短时间地离开居住地的人口移动,没有改变户籍。(1)“民工流”产生的原因。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②城乡或地区之间出现巨大的收入差距;③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及国家的优惠政策。(2)“民工流”的特点。①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四川、江西、安徽、贵州、湖南等农业人口大省是民工主要输出地,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工矿地区是民工的主要输入地;②季节性流动以成年民工为主,“外籍工人”以年轻人居多;③流动不稳定;④文化素质偏低。人口流动——“民工流”一、人口的迁移3、人口迁移的分类根据有无组织和计划性分为:有组织移民和自发移民根据迁移人口的数量分为:集团迁移和个人迁移根据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哪些是国际迁移()哪些是国内迁移()A.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B.19世纪末,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C.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D.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C、DA、B(1)二战前的国际人口迁移原因特点流向及意义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主义的扩张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旧大陆(欧洲、非洲、亚洲)到新大陆(美洲、大洋洲等)意义: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4、国际人口迁移

定义: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原因

特点

流向(路线)及意义经济生产发展不平衡;石油资源的开发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的流动人口增加。从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到西欧、北美洲、西亚、北非意义: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4、国际人口迁移(2)二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二战后世界主要移民路线(3)国际人口迁移的形式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了新的特点,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是三种常见形式:形式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国际难民迁移迁移人口类型高素质人才廉价劳动力战争难民、政治难民迁移的原因寻找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发达国家劳动力不足;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战乱、种族冲突、政治迫害迁移的方向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发展中(贫穷)国家流向发达(富裕)国家,人口稠密国家流向人口稀疏国家流向和平国家、能对其提供避难需要的国家产生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和经济上蒙受双重损失使发展中国家缓解就业压力,赚取外汇给迁入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带来许多问题5、国内人口迁移

(1)定义: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2)类型省际人口迁移城乡迁移乡间迁移城市间迁移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①古代人口迁移黄河中下游平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战争(安史之乱、靖康之难)、自然灾害、移民支边特点:意义:(3)中国各个时期的人口迁移方向:原因: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与生产方式,经济开始南移,到了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人口中心南移,改变人口地理分布格局②1949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原因:特点:方式:流向: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政策规模比较小、频率比较低、流动数量少,有计划有组织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东北、西北、青藏等地区支援边疆、建设工业、开发农业、分配等改革开放以前,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人口主要由经济较好的地区迁往经济较差地区,支援当地进行经济建设特点:原因:流向:主要目的:流动人口大量增加、自发性的根本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城乡和各地区之间的巨大收入差距客观原因:农村劳动力长期处于剩余状况政策原因:1984年国家推行允许农民进城落户内地迁往沿海、农村流向城市、山区流向平原、贫困地区流向富裕地区务工和经商③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改革开放以后,受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人口主要由经济较差的地区迁往经济较发达地区,寻求更好的经济收入。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是推力和拉力或排斥力和吸引力作用的结果。作为一种复杂的人口现象,人口迁移是由许多外部因素所致,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候鸟型养生养老”成老年生活新模式夏天飞去北方城市“清凉避暑”,冬天则去南方城市“取暖过冬”。这种候鸟式养老方式不仅解决养老问题,还能观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的老人患有季节性疾病(如哮喘),以及如高血压、心脑血管或呼吸道等疾病,候鸟式养老就可以有效的缓解这类疾病的复发;若老人与子女不在一个城市,候鸟式养老还可以帮助老人以解相思之苦。(1)气候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从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并通过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反过来影响人口的迁移。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2)淡水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布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黑河腾冲知识拓展胡焕庸线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也称"黑河-腾冲线"。这条线从黑龙江省黑河到云南省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的直线,该线东南方43.8%国土居住着94.1%人口(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要地理结构,自古以农耕为经济基础;该线西北方人口密度极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游牧民族的天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这条人口分割线与气象上的降雨线(年400毫米降水)、地貌区域分割线、文化转换的分割线以及民族界线均存在某种程度的重合。它也是一条中国生态环境界线,我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带基本沿胡焕庸线分布。中国的自然灾害活动及发生的空间布局也沿着胡焕庸线分异,并以此为界限呈过渡性,即由西北的无涝区向东南的洪涝区过渡。在胡焕庸线附近,滑坡、泥石流等地貌灾害分布集中,该线附近往往也是地震频发的地带。胡焕庸线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3)土壤土壤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农业生产有着特别的重要意义,因而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爪哇岛:虽然爪哇岛火山爆发会给附近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但人们都愿意到这里耕种。因为火山灰周期性地对土地加肥,爪哇的土壤非常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咖啡、茶叶、烟叶、橡胶、甘蔗、椰子等物产丰富,从而造成了地少人多,人口稠密的情况。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4)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生产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如:大庆、攀枝花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而吸引人口迁入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5)自然灾害

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饥荒或生态恶化迫使人们“背井离乡”。2012年,印度和尼日利亚因洪水迁徙的人口占全球迁徙人口的41%,季风洪水造成印度690万人撤离家园;在尼日利亚,610万人迁居他处。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社会因素2、社会、经济、文化因素①家庭、婚姻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社会因素2、社会、经济、文化因素②政治因素政策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中通过了由国务院提出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深圳市常住人口从1979年的31万多,迅速增长到2016年的1190万。

一个国家的政策,特别是有关人口迁移政策的实施,会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的影响。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社会、经济、文化因素(1)社会因素②政治因素

战争

战争是对人类正常生活环境和秩序的破坏,并常常引发人口迁移。从2015年年初开始,大量中东难民从土耳其冒险横渡地中海,到达希腊,然后沿着巴尔干路线继续西进。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社会、经济、文化因素(1)社会因素②政治因素政治变革、政治中心改变巴西利亚:别致新颖的“飞机型”之城

1956年,巴西著名的改革派总统库比契克,为加快内地州区的发展及加强对各州的控制,决定将首都从沿海的里约搬迁至内陆的巴西利亚。仅仅三年零七个月之后的1960年,一座崭新的现代化都市就在一片荒凉的戈亚斯州高原上拔地而起。佛教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社会、经济、文化因素(1)社会因素③宗教因素伊斯兰教基督教宗教信仰不同导致大规模人口迁移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社会、经济、文化因素(2)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人口迁移的基本动因。其中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人口迁移的基本动因。其中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

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相对地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从而促进了人口迁移。2、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社会、经济、文化因素(3)文化教育一方面接受教育本身会产生人口迁移,另一方面教育改变了人口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是推力和拉力或排斥力和吸引力作用的结果。作为一种复杂的人口现象,人口迁移是由许多外部因素所致,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在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注意: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分析思路(1)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特别注意: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分析思路(2)工业化、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第二、三产业发达,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3)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高端技术人才的迁入,加快了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也发生了变化。高频考点三、人口迁移的影响(1)从辩证角度来看,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2)从区域角度来看,分为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3)从三大要素角度来看,分为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三方面的影响。(4)从具体方面来看,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人口迁移的影响的分析思路:三、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迁入地迁出地有利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②促进商品流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③加强与外界经济、科技、文化联系;④加速城市化进程⑤对就业结构的影响①缓解人口压力和人地矛盾,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②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③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交流与联系;④缩小城乡差距不利①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②带来城市化问题;③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①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②加速人口老龄化;③影响迁出地经济进一步发展④产生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

总的来说,人口迁移可以调节人口的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等。三、人口迁移的影响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着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根据迁移人口特征(年龄结构、学历)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迁入地迁出地少年儿童对教育产生巨大压力,需更多的师资力量学校学生减少,浪费教育资源青壮年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人口减少,加快人口的老龄化;出现大量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老年人加重人口的老龄化,对一般城市而言,增加了养老负担和医疗负担,但对于专门养老的城市而言则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减轻了养老负担和医疗负担1.从迁入人口年龄结构方面分析对迁入(出)地的影响根据迁移人口特征(年龄结构、学历)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2.从迁入人口学历方面分析对迁入(出)地的影响迁入地迁出地1.新一代“城归族”的出现反映了

()A.全面逆城市化现象 B.城市产业向外转移C.第一产业成为主导 D.农村投资环境改善2.大量的“城归族”将首先改变农村人口的

()A.受教育水平 B.职业构成C.地区分布 D.性别比例3.“城归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

()A.增大了交通运输压力 B.加大了城市病的强度C.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D.增大了城乡经济差距(2019·陕西联考)城归就是从城里返回乡下的创业人员。在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下,一些已经跳出“农门”的农民工带着新的见识、资金和梦想踏上返乡路,成为新一代的“城归族”。国务院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累计达到450万,还有约130万居住在城镇的科技人员、中高等院校毕业生等去农村创业。据此完成1~3题。DBC4.“反向春运”人口流动的特点是

()①人口流动的规模近年来逐渐加大②人口流动主要受家庭和婚姻因素的影响③人口流动方向主要是从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④人口流动以年轻劳动力为主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中新网上海1月10日电2019年春节日益临近,铁路、航空春运抢票大战也日趋“白热化”。由于返乡车票“一票难求”及机票昂贵,今年选择“反向春运”的人群大幅增加。“反向春运”是指年轻人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节后再返乡。除夕前一周飞往某些城市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40%,“四老一小”旅客订单显著增长。据此完成4~6题。【解析】由材料可知,“今年选择‘反向春运’的人群大幅增加”。人口流动主要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进行就业,然后导致在春节期间,不回家过年,从而出现了“反向春运”,与婚姻、家庭关系不大。由于经济发达地区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因而大量人口从欠发达地区流向人口发达地区。人口流动以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为主。D5.“反向春运”对人口流入地带来的影响是

()A.优化了当地的人口结构B.带动了春节期间城市的消费,繁荣了市场C.缓解了春节期间用工难的问题D.增强了当地第二、三产业的活力

中新网上海1月10日电2019年春节日益临近,铁路、航空春运抢票大战也日趋“白热化”。由于返乡车票“一票难求”及机票昂贵,今年选择“反向春运”的人群大幅增加。“反向春运”是指年轻人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节后再返乡。除夕前一周飞往某些城市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40%,“四老一小”旅客订单显著增长。据此完成4~6题。【解析】“反向春运”的人口,是在短时间内,到城市里去过春节,对当地的人口年龄结构不会产生影响。由于大量的农村老人和孩子到城市里度过春节,那么会带动春节期间城市的消费,繁荣了市场。农村老年人和孩子到城市来过年,并不能缓解春节期间用工难的问题。农村老人和少年儿童到城市度过春节,不会给当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活力起到增强的作用。B6.2019年春节前,最不可能踏上“反向春运”之旅列车的省是

()A.四川 B.陕西 C.江苏 D.安徽

中新网上海1月10日电2019年春节日益临近,铁路、航空春运抢票大战也日趋“白热化”。由于返乡车票“一票难求”及机票昂贵,今年选择“反向春运”的人群大幅增加。“反向春运”是指年轻人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节后再返乡。除夕前一周飞往某些城市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40%,“四老一小”旅客订单显著增长。据此完成4~6题。【解析】由材料可知“反向春运”是在经济落后地区的老年人和孩子到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里去过春节的现象。这种人口流动主要是发生在经济相对落后的省区,而选项中,江苏属于经济发达省区,不会出现人口反向流动的情况。C

7.“人口倒挂”是指外来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数量(户籍人口数)的现象。近年来,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上海市的外来流动人口明显增多。其中,Q区成为主要外来人员迁入地之一,且迁入人员以低学历青壮年为主。据此完成(1)、(2)题。(1)上海市的人口倒挂区

()A.主要为高档住宅集中区B.劳动力成本比中心城区高C.主要为高科技产业园区D.加工业和制造业发展迅速(2)上海市出现人口倒挂现象,表明该市

()A.环境承载力逐渐增大B.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C.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D.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DC

下图为2019年春运十大出发地和十大目的地统计图。读图,完成8~9题。8.导致每年“春运”期间人口大规模迁徙的主导因素是()A.传统文化 B.国家政策C.交通运输 D.自然资源9.广东、上海、北京、浙江成为春运旅客集中出发地的主要原因是(

)①历史文化传承好,文化先进

②经济发展水平高,居民收入高③环境人口容量大,开放程度高

④位于季风气候区,气候适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C下图示意某拉美国家1995-2010年人口迁移变化,据此完成10~11题10.1995-2000年期间人口迁移的主要年龄群体可能是()A.20岁以下 B.20-50岁C.50-60岁 D.60岁以上11.2000-2010年期间,影响人口从都市区迁往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主导因素可能是()①文化②教育③环境④宗教⑤就业A.①③ B.②③C.③⑤ D.④⑤BC

攀枝花气温、降水量统计表月份123456789101112全年月均温/℃13.616.821.024.425.826.325.224.722.420.216.112.820.8降水量/mm4.23.510.011.745.4133.4207.1210.0140.961.220.51.5849.4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材料二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年来此过冬养老人数近10万人。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材料三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和气温、降水量统计表。(1)简述“钢城”攀枝花发展的优势条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2)根据材料分析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地理条件。(3)大量外来人口迁入对攀枝花“阳光花城”的建设有哪些积极影响?优势:煤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水源充足)。问题:经济增长乏力;产业结构单一。冬季气温较高;晴天多,光照充足;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

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多元文化交流。【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基地面临的主要问题。优势条件主要从交通、资源、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分析;工业基地面临的问题主要从工业结构等方面分析。

第(2)题,有利地理条件结合当地的纬度、光照、交通、环境、旅游资源等方面分析。攀枝花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有多条铁路穿过,交通便利;当地环境保护较好,环境优美;当地的旅游资源丰富。第(3)题,本题考查人口迁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可以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量人口的迁入,可以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注重环保工作,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当地人与外来人口之间的文化交流。13.阅读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表1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流出省(市)贵州四川湖南江西河南安徽其他占总量比重(%)6.116.110.68.68.310.639.7流入省(市)福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