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科版5第二章原子结构电子 2023版第2章电子学业分层测评_第1页
高中物理教科版5第二章原子结构电子 2023版第2章电子学业分层测评_第2页
高中物理教科版5第二章原子结构电子 2023版第2章电子学业分层测评_第3页
高中物理教科版5第二章原子结构电子 2023版第2章电子学业分层测评_第4页
高中物理教科版5第二章原子结构电子 2023版第2章电子学业分层测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业分层测评(四)(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多选)已知X射线的“光子”不带电,假设阴极射线像X射线一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阴极射线管内的高电压不能够对其加速而增加能量B.阴极射线通过偏转电场不会发生偏转C.阴极射线通过磁场方向一定不会发生改变D.阴极射线通过偏转电场能够改变方向【解析】因为X射线的“光子”不带电,故电场、磁场对X射线不产生作用力,故选项A、B、C对.【答案】ABC2.(多选)如图2­1­9所示,一只阴极射线管,左侧不断有电子射出,若在管的正下方放一通电直导线AB时,发现射线径迹向下偏转,则()【导学号:22482085】图2­1­9A.导线中的电流由A流向BB.导线中的电流由B流向AC.若要使电子束的径迹往上偏转,可以通过改变AB中的电流方向来实现D.电子束的径迹与AB中的电流方向无关【解析】阴极射线是高速电子流,由左手定则判断可知,磁场垂直纸面向里,由安培定则可知,导线AB中的电流由B流向A,且改变AB中的电流方向时可以使电子束的轨迹往上偏.若电流方向不变,将导线AB放在管的上方,由左手定则可以判断,电子束的轨迹将向上偏.故B、C正确,A、D错误.【答案】BC3.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实验研究发现()【导学号:22482023】A.阴极射线在电场中偏向负极板一侧B.阴极射线在磁场中受力情况跟正电荷受力情况相反C.不同材料所产生的阴极射线的比荷不同D.汤姆孙并未得出阴极射线粒子的电荷量【解析】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实验研究发现,阴极射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跟负电荷受力情况相同,不同材料所产生的阴极射线的比荷相同,B对,A、C错;汤姆孙通过实验粗略地测出了阴极射线粒子的电荷量,D错.【答案】B4.(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汤姆孙精确地测出了电子电荷量e=17733(49)×10-19CB.电子电荷量的精确值是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的C.汤姆孙油滴实验更重要的发现是:电荷量是量子化的,即任何电荷量只能是e的整数倍D.通过实验测得电子的比荷及电子电荷量e的值,就可以确定电子的质量【解析】电子的电荷量是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的,A、C错误,B正确.测出比荷的值eq\f(e,m)和电子电荷量e的值,可以确定电子的质量,故D正确.【答案】BD5.(多选)关于电子的发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B.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具有一定的结构C.电子是第一种被人类发现的微观粒子D.电子的发现,比较好地解释了物体的带电现象【解析】发现电子之前,人们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有一定的结构,B正确;电子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微观粒子,C正确;物体带电的过程,就是电子的得失和转移的过程,D正确.【答案】BCD6.向荧光屏上看去,电子向我们飞来,在偏转线圈中通以如图2­1­10所示的电流,电子的偏转方向为________.图2­1­10【解析】根据安培定则,环形磁铁右侧为N极、左侧为S极,在环内产生水平向左的匀强磁场,利用左手定则可知,电子向上偏转.【答案】向上7.为测定带电粒子的比荷eq\f(q,m),让这个带电粒子垂直飞进平行金属板间,已知匀强电场的场强为E,在通过长为L的两金属板间后,测得偏离入射方向的距离为d,如果在两板间加垂直电场方向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粒子的入射方向,磁感应强度为B,则离子恰好不偏离原来方向,求比荷eq\f(q,m)的值为多少?【解析】只加电场时,在垂直电场方向d=eq\f(1,2)(eq\f(Eq,m))(eq\f(L,v0))2加磁场后,粒子做直线运动,则qv0B=Eq,即v0=eq\f(E,B).联立解得:eq\f(q,m)=eq\f(2dE,B2L2).【答案】eq\f(2dE,B2L2)8.一个半径为×10-4cm的带负电的油滴,在电场强度等于×105V/m的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如果油滴受到的电场力恰好与重力平衡,问:这个油滴带有几个电子的电荷?已知油的密度为×103kg/m3.【导学号:22482086】【解析】油滴质量:m=ρV ①其中V=eq\f(4,3)πR3 ②又由力平衡知识:mg=qE ③解①②③得:q=×10-19C由e=×10-19C知q=5e即带5个电子的电荷.【答案】5个[能力提升]9.如图2­1­11所示,从正离子源发射的正离子经加速电压U加速后进入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E和匀强磁场B中,发现离子向上偏转,要使此离子沿直线穿过电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22482023】图2­1­11A.增大电场强度EB.减小磁感应强度BC.减小加速电压U,增大电场强度ED.适当地加大加速电压U【解析】正离子进入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区域中,受到的电场力F=qE,方向向上,受到的洛伦兹力F洛=qvB,方向向下,离子向上偏,说明电场力大于洛伦兹力,要使离子沿直线运动,须qE=qvB,则可使洛伦兹力增大或电场力减小,增大洛伦兹力的途径是增大加速电压U或增大磁感应强度B,减小电场力的途径是减小电场强度E.选项A、B、C错误,D正确.【答案】D10.(多选)如图2­1­12所示是阴极射线显像管及其偏转线圈的示意图.显像管中有一个阴极,工作时它能发射阴极射线,荧光屏被阴极射线轰击就能发光.安装在管颈的偏转线圈产生偏转磁场,可以使阴极射线发生偏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2­1­12A.如果偏转线圈中没有电流,则阴极射线应该打在荧光屏正中的O点B.如果要使阴极射线在竖直方向偏离中心,打在荧光屏上A点,则偏转磁场的方向应该垂直纸面向里C.如果要使阴极射线在竖直方向偏离中心,打在荧光屏上B点,则偏转磁场的方向应该垂直纸面向里D.如果要使阴极射线在荧光屏上的位置由B点向A点移动,则偏转磁场强度应该先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解析】偏转线圈中没有电流,阴极射线沿直线运动,打在O点,A正确;由阴极射线的电性及左手定则可知B错误,C正确;由R=eq\f(mv,qB)可知,B越小,R越大,故磁感应强度应先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故D错误.【答案】AC11.电子所带电量的精确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的.他测定了数千个带电油滴的电量,发现这些电量都等于某个最小电量的整数倍.这个最小电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量.密立根实验的原理如图2­1­13所示,A、B是两块平行放置的水平金属板,A板带正电,B板带负电.从喷雾器嘴喷出的小油滴,落到A、B两板之间的电场中.小油滴由于摩擦而带负电,调节A、B两板间的电压,可使小油滴受到的电场力和重力平衡.已知小油滴静止处的电场强度是×105N/C,油滴半径是×10-4cm,油的密度是g/cm3,求油滴所带的电量.这个电量是电子电量的多少倍?(g取m/s2)图2­1­13【解析】小油滴质量为m=ρV=ρ·eq\f(4,3)πr3由题意得mg=Eq联立解得q=eq\f(ρ·4πr3g,3E)=eq\f×103×4×××10-63×,3××105)C=×10-19C小油滴所带电量q是电子电量e的倍数为n=eq\f(q,e)=eq\f×10-19,×10-19)=5倍.【答案】×10-19C512.在研究性学习中,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定带电粒子比荷的实验,其实验装置如图2­1­14所示.abcd是个长方形盒子,在ad边和cd边上各开有小孔f和e,e是cd边上的中点,荧光屏M贴着cd放置,能显示从e孔射出的粒子落点位置.盒子内有一方向垂直于abcd平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粒子源不断地发射相同的带电粒子,粒子的初速度可以忽略.粒子经过电压为U的电场加速后,从f孔垂直于ad边射入盒内.粒子经磁场偏转后恰好从e孔射出.若已知eq\x\to(fd)=eq\x\to(cd)=L,不计粒子的重力和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请你根据上述条件求出带电粒子的比荷eq\f(q,m).图2­1­14【解析】带电粒子进入电场,经电场加速.根据动能定理得qU=eq\f(1,2)mv2,得v=eq\r(\f(2qU,m)).粒子进入磁场后做匀速圆周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设圆周半径为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