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学业水平考试研讨会-历史2_第1页
云南省学业水平考试研讨会-历史2_第2页
云南省学业水平考试研讨会-历史2_第3页
云南省学业水平考试研讨会-历史2_第4页
云南省学业水平考试研讨会-历史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昆明第十中学李薇薇2016年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备考策略目前复习课现状分析由于复习时间紧,内容多,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知识容量和进度,多采用灌输式复习方式。没有处理好复习课和新授课的关系,复习课就把原来的教学内容再讲一遍,复习课成了新授课。重知识的死记硬背,忽视方法指引,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学生焦燥与厌烦。搞题海战术,盲目性强,题目重复率高。复习课有三大特点:其一是复习课的教学任务是: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实现知识系统化,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深化,拓展学生知识面,落实高层次目标,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二,复习方法须有新颖性,不能老调重弹,把复习课上为重复课。复习课教师要善于标新立异,给学生施以新异刺激,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其三,复习课要精讲多练,讲练结合,详略得当,讲清重点、难点和缺点,以提高复习效率。

2016年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备考策略潜心研究,把握方向科学设计,高效复习潜心研究,把握方向研《考试说明》研考题研考生

《考试说明》是根据《课程标准》提炼出的考试的依据。不但阐述了命题的原则、范围,而且其提供的题型示例给出了命题的呈现形式、考查角度及能力层次要求,给考试复习以明确的标准,具体的方向。认真学习《考试说明》,可以更好地了解把握考试的目标、考试的范围、试题的难度、考试的方式与试卷结构等内容,从而增强历史教学及复习备考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研《考试说明》研《考试说明》命题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及云南省选用的各版本七年级至九年级历史实验教科书。试卷难度:试题按难易程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稍难题,比例为7:2:1。各部分内容所占比例:中国古代史约占15%、中国近现代史约占45%、世界古代史约占5%、世界近现代史约占35%。标准要求能力层次能力种类识记理解运用Ⅲ相当于关联结构层次√√√Ⅱ相当于多点结构层次√√Ⅰ相当于单点结构层次√学业水平标准要求识记:包括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识别重要的历史概念,描述历史发展过程及基本线索等。(能够知晓史事的基本情况,把握史事的内容,形成印象并加以记忆)如知道、了解、说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辨认等。理解:包括把握历史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史事的因果关系、性质、特征、意义、影响、史事之间的关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收集、整理历史信息,提供历史证据,进行解释、推断、区分等。如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推断等。应用:包括运用正确的价值判断,初步分析和综合历史知识,进行适度的总结和推广、论证及评述,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以及在新的情境中的迁移和运用。如探讨、讨论、质疑、设计、证明、评价等。考试内容要求六大板块: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主题:44个研《考试说明》考试目标:1、考查学生的基本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考查时突出主干知识,注意历史知识的点、线、面结合,既照顾全面,又突出重点。2、考查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技能、方法及过程。包括阅读基本的历史资料,识读和制作历史图表,知道古代纪年方法、正确描述历史事件,用科学地历史观点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释历史与现实问题,收集和运用历史信息,撰写历史习作等。3、考查学生对历史的感知、体验以及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研考题——考点分布2012——2015云南省中考高频考点:中国古代史:元谋人、河姆渡遗址、百家争鸣、商鞅变法、丝绸之路、三国鼎立、科举制。中国近代史: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线索、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抗日战争。中国现代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外交成就、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的成就。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了解基本国情;感悟近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研考题——考点分布2012——2015云南省中考高频考点:世界古代史:古代欧、亚、非地区典型的科技文化成就、古代世界文明交往的方式和影响。世界近代史:欧美主要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的巩固和在全球的扩张、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进程和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近代以来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世界现代史: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罗斯福新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世界格局的演变、经济的全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感悟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共容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理解历史上的革命和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进步,认识从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了解当代世界已经形成一个息息相关的、多样性的整体,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研考题——试题特点1、以历史学科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为考查重点注重基础,突出主干,无偏题、怪题。关注考查对历史发展起转折作用、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凸显了命题的基础性原则。

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考查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态度等。6.驳斥放弃新疆,力主收复失地,制定“先北后南”和“缓进速战”方针,挥师入疆的是()A.林则徐B.曾国藩C.左宗棠D.李鸿章24.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2015年云南省中考题2、加强对历史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考核要求学生能够阅读与《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水平相当的历史材料,从历史情境中提取有效的信息,正确理解试题中文字、图片等材料表述的史实和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复述。7.洋务派的中央代表奕提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由此可看出洋务运动的侧重点在于学习西方的()A.思想文化B.军事技术C.教育制度D.政治制度26、材料一材料一材料二(1)材料一中的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人类早期文明的四个区域,请写出字母A和C所代表的区域文明的名称。(2分)27、材料二

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就山东问题作了一次畅快淋漓的精彩发言。从历史、经济、文化各方面雄辩地说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阐述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指出“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发言在代表们的掌声中结束。(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代表提出了什么外交要求?在这一要求遭到拒绝后,中国国内爆发了什么运动?(4分)3、注重中学历史学科的价值观引领

注重考查学生是否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历史观等。不但素材的选择和情境设置隐含了对价值观的引导,还显性的要求学生谈谈认识、看法等。26、(3)列举一例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史实,并谈谈从材料三中得到的启示。(4分)28、(4)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得到了什么认识?(2分)4、紧扣知识重点考查热点问题材料题突出的体现为专题立意,结合时政热点。将知识、能力、方法、情感和价值观融为一体,充分彰显了历史的教育价值和社会功能。29.(14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1914—1918年的战争中,交战国共计使用了45种以上约12.5万吨的毒气,造成了100多万人伤亡,其中死亡10万多人,化学武器属大规模的毁灭性杀伤武器,人们为禁止使用这种残忍的武器进行了不懈努力。后来,日内瓦议定书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把化学武器押上了历史的审判台。材料二

材料三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并广泛地动员全国民众。……民族工商业资本家踊跃购买国债,积极组织工厂内迁;科学家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提高祖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综合国力而发奋工作;文化界人士组织许多救亡团体,宣传抗日;海外广大华侨节衣缩食,捐献大量钱财、衣物、药品、汽车等,支援祖国的抗战。材料四

《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应该采取有效的集体办法,防止和消除对和平构成威胁的因素,制止侵略和其他对和平构成破坏的行为,以和平方式,依据正义及国际法原则,调整和解决破坏和平的国际争端。5、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

近几年的云南中考卷图文并茂,采用了图片、地图、表格、诗歌等多种图文材料,这不仅为学生解题提供了必要的情境和线索,还使得卷面更加生动活泼。同样的内容每次出现时的设计角度、组织呈现方式、设问深度广度等都各不相同,都能推陈出新,令人感觉耳目一新。(2014云南卷)29.(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斯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称为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有数据表明,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英美向苏联支援战机18303架,坦克1.3万多辆,反坦克炮5800多门等。

材料二

17-20世纪,欧洲先后发生过多次战争,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给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它毁坏了欧洲国家的力量和文化成果,危及人们的自由和生命。因此,欧洲的理想主义者纷纷提出各种统一欧洲的方案,以便谋求欧洲的和平和发展。

材料三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大会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人类社会的共同战略,要求通过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2015云南卷)29.(14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1914—1918年的战争中,交战国共计使用了45种以上约12.5万吨的毒气,造成了100多万人伤亡,其中死亡10万多人,化学武器属大规模的毁灭性杀伤武器,人们为禁止使用这种残忍的武器进行了不懈努力。后来,日内瓦议定书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把化学武器押上了历史的审判台。材料二

材料三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并广泛地动员全国民众。……民族工商业资本家踊跃购买国债,积极组织工厂内迁;科学家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提高祖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综合国力而发奋工作;文化界人士组织许多救亡团体,宣传抗日;海外广大华侨节衣缩食,捐献大量钱财、衣物、药品、汽车等,支援祖国的抗战。材料四

《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应该采取有效的集体办法,防止和消除对和平构成威胁的因素,制止侵略和其他对和平构成破坏的行为,以和平方式,依据正义及国际法原则,调整和解决破坏和平的国际争端。6、淡化了具体时间的考察,突出了时代特征的考察从近几年的中考题来看,纯粹的考时间的题没有出现,甚至利用时间来排除某些选项的题也是很少。但是从时代特征角度考察的题却很多。21.胡佛在其美国总统竞选辞中称:他会使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车。但他的诺言在1929年被无情地粉碎了。“粉碎”其诺言的是()A.美国内战的爆发B.经济大危机的发生C.十月革命的冲击D.“三国同盟”的建立25.1969年,美国宇航局阿姆斯特朗在登上月球时说:“对于一个人来说,这不过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巨大的一跃。”这“巨大的一跃”发生的背景是()A.近代自然科学产生B.第一次工业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D.第三次科技革命7、试题设计结合地方史

(2014云南卷)1.我国境内发现的距今约170万年的原始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2015云南卷)1.图1所示为我国云南某少数民族的干栏式建筑。相似建筑曾发现于()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图1研考题——命题趋势1、单项选择题的命制突出重大历史事件的考查,多数题目考查Ⅰ级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记忆一个历史知识点。题干简洁,设问直接,通俗易懂。

总体趋势:试题难度相对稳定,趋于平衡。考查最具基础性、典型性、时代性的主干知识。考查内容尽可能覆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涉及古今中外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和主要的国家、地区,覆盖面广。研考题——命题趋势2、非选择题的命制以材料的形式呈现,几则材料围绕一个中心展开,体现专题立意。在命题意图上主要是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整合加工的能力、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说明和论证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研考题——命题趋势2、非选择题的命制⑴第26题,近两年主要考查古代人类文明的发展及交流。关注: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21.(5分)古老的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在人类文明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文字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材料二西方缺乏可与中国相媲美的文字系统,也没有中国的科举制度。这种文字系统提供了文化上持久的同一性,而这一科举制度使中国的行政提高了效率,增强了稳定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图一石柱上刻的应该是什么文字?和它几乎同时诞生的另一种古老文字是什么?(2分)(2)据材料一,图二中的腓尼基字母是在前两种文字的影响下创造的,而拉丁字母是现代欧洲各国字母文字的基础,由此你能够得出什么结论?(1分)(3)材料一图三器物上刻的文字应该称为什么?(1分)(4)材料二中“这种文字系统提供了文化上持久的同一性”的有含义是什么?(1分)21.(6分)历史上,中国的科学文化方面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材料二10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材料三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群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清世宗实录》)(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2分)(2)请选择三大发明之一,说明其“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1分)(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欧洲相比,欧洲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4)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2分)研考题——命题趋势2、非选择题的命制⑵第27题,近两年主要考查中国自近代以来为实现民族复兴的艰难探索。小切口,大立意。关注:中国近代的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特别是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

22.(7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在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为我们描绘出历史发展的轨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早在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晚清社会的发展却从根本上逆转了传统的价值观……商人不仅捐纳功名跻身于绅士之列,一些有名望的绅士们也相率从商。……同时,社交应酬也带着明显的商业利益。受西方民主平等观念的影响,……一向被社会歧视、受性别不平等压制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同时在一般礼仪中严格的“等级”、“身份”的界限也开始趋于模糊。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材料二近代中国社会结构经历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逐步转型的过程,而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正是这一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1)据材料一,简要列举晚清社会生活习俗、思想观念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3分)(2)举例说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出版和教育领域出现了哪些新鲜事物?(2分)(3)你认为当时新闻出版和教育领域的新鲜事物对中国近代化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研考题——命题趋势2、非选择题的命制⑶第28题、29题,考查内容侧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演变(大国崛起),或者拓展到科技革命的影响。中国史和世界史结合。试题的命制体现的原则是文明史观、全球史观。重视整体性的考察某一阶段历史,不会割裂、孤立的考察某一个点。关注:科技革命的主要进程和对人类文明产生的影响。大国崛起及大国关系。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近代以来的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

在近现代史上,中美日三国的外交关系风云变幻,跌宕起伏,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一佩里率舰队到达日本图二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材料二:“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理下了第一批火种。”-—列宁材料三:二战后,由于美国对日本的扶持,使日本经济迅速腾飞,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致力于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并奉行不同于美国的中东政策,1985年起日本支付联合国会费在全部成员国中居第2位,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要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日本、欧洲共同体与美国的贸易战》

材料四:(中美)双方必须充分汲取历史经验,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强对话、互信、合作,使巨大合作潜力进一步得到发挥;以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精神妥善处理敏感问题,有效管控分歧,确保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习近平在中美“乒乓外交”4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

(1)为了摆脱图一所带来的民族危机,日本进行了什么改革?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2分)(2)试结合所学知识,对列宁的上述观点加以论述说明。(4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为什么扶持日本?材料三中日本的这些举动其真实意图是什么?(3分)

(4)你认为中美之间“敏感问题”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四,放眼未来,你设想中美两国应构建一种怎样的外交关系?(3分)⑴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掌握不准确。不能准确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适用范围和条件,导致不能根据具体问题准确选择、运用知识。⑵知识的掌握存在系统性缺陷。知识残缺、散乱,学科内知识不能系统化,以致在答题时只答一点不及其他。

研考生

——学生试卷常见问题

(3)选择题审题不严密。没有真正弄懂题干的要求,对选项没有认真分析只凭感觉选择。(4)阅读材料不够冷静、细心。慌乱中没能发现可以利用的信息。(5)不能把材料提供的信息和课本知识结合起来,答题内容不全。

——学生试卷常见问题

研考生(6)观点立场错误,答题出现较大偏差。不能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而是按现在的社会情况和意识去看待历史事物。没有客观地按历史发展规律评价事物,而是凭个人的感情和主观臆断评价事物。(7)答题针对性差。东拉西扯,不着边际,空发议论,缺少史实论据或者只列举史实而没有评论。(8)答题书写不规范。论述杂乱无章,前后无序,文字书写潦草,无法辨认。研考生

——学生试卷常见问题

科学设计,高效复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制定完备的复习计划讲究复习的策略强化答题技巧的训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⑴注重学习方法的点拨,提升学生复习的信心;⑵因材施教,分层考核;⑶把话语权还给学生。制定完备的复习计划⑵复习的顺序:可以先复习世界史,然后再进行中国史的复习。中国史的复习要讲清同一时期的世界形势,把中国的发展置于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考查。⑴复习的时间安排:4月底完成基础知识复习;5月底完成专题复习;6月专项训练,查缺补漏。1、通史复习:强化基础知识2、专题复习:纵、横类比,构建知识网络结构讲究复习的策略3、考前回归教材和《考试说明》主题标准要求内容统一国家的建立Ⅰ秦兼并六国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陈胜吴广起义汉武帝大一统张骞通西域Ⅱ秦朝建立统一国家秦始皇汉武帝丝绸之路Ⅲ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巩固汉朝中外交流通史复习注意事项:通史复习的策略:3、把中国的发展置于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考查1、理清历史发展的时序,突出历史阶段特征

4、讲清历史概念2、依据《考试说明》逐一落实考点,构建单元知识结构网络5、挖掘那些分散于不同课节的容易被忽略的但是具有内在联系的内容七年级上册(中华书局版):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周第三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七年级下册(中华书局版):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第二单元民族政权竞立和南方经济的发展

——辽宋夏金元第三单元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明清主题标准要求内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Ⅰ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太平军抗击洋枪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Ⅱ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线索Ⅲ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有位唐朝名僧爱日本僧人礼请,率弟子、工匠等,前后5次东渡,均告失败。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他到达日本后,受到日本天皇和人民的热烈欢迎,政府为他在平城京都建了一座名为“唐招提寺”的寺院,供其讲经传道。他在日本除了传布佛教外,还将盛唐的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介绍到日本。材料三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许多希腊商人、士兵、学者和移民来到西亚、埃及,其生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同时也从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决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汇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管理方式。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两大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权与皇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萌芽(战国):商鞅建立县制2、确立(秦朝):一整套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建立。(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三公九卿的官制,地方推行郡县制)。3、巩固(西汉):①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之乱。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夺王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设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管。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专制。4、完善(隋唐):①三省六部制。②科举制,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能的人参加到政权中来,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5、加强(北宋):采取“杯酒释兵权”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6、发展(元朝):在地方设“行省”实行行省制度。7、强化(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削弱地方势力,明朝还遍设厂卫特务组织,实行八股取士。8、顶峰(清朝):设军机处,政治权力全部掌握在皇帝手中。同时大兴文字狱,使君权空前加强,形成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闭关锁国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闭关并非完全绝断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外商来华贸易须通过清政府特许的公行商人,活动限于指定范围,进口货征收高税额,出口货限制品种和数量。

科举制创立:隋朝隋文帝: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正式创立完善:唐朝唐太宗:扩大国学规模武则天:殿试、武举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科目发展:明清——八股取士废除:1905年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朝代或时期

主要民族关系史实秦北:击匈奴,修长城;南:开发岭南,修灵渠西汉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张骞通西域;设西域都护府魏晋南北朝三国时吴国船队到达夷洲;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唐西域:设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吐蕃: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合同为一家”宋民族政权并立;和、战元西藏:宣政院;台湾:澎湖巡检司云南:行省、土司制度;新民族——回族清西藏: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新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蒙古:土尔扈特回归台湾:设台湾府对外交往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派使团来中国,要求建立“充分地外交关系”。英使所提要求,遭到了拒绝。乾隆帝在给英王的训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城市发展2、专题复习:纵、横类比,构建知识网络结构

经过系统、全面的第一轮复习,学生掌握的知识已经比较牢固了,但知识是零碎的、混乱的、孤立的,是对知识点的掌握。为了把知识学活,由点到面,第二轮的主要任务是专题的梳理归类,比较对照,“纵横”串联地归类知识,形成知识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活用。毕竟历史事件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有其前因后果,总是和同时代、同地域的其他历史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类似历史事件的联系比较更是总结历史发展规律的重要方法。

专题复习就是对知识的整合联系、比较归纳,让学生在对知识有了整体了解掌握之后,通过专题复习的联系与比较梳理,触类旁通,古今中外融会贯通,形成立体思维。

讲究复习的策略2、专题复习:纵、横类比,构建知识网络结构

讲究复习的策略⑴专题的设计:以社会重大热点为切入口,整合知识体系

2016中考专题复习1、中国近代史(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及社会主义建设3、大国崛起4、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5、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6、变幻莫测的世界

——三次科技革命及近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2、专题复习:联系现实,关注热点

讲究复习的策略⑵专题复习的主要方法整体把握知识的线索与网络结构专题教学要体现“整体——局部——整体”的特点,应从宏观上和整体上帮助学生理清每一个专题的历史线索、历史阶段特征、历史发展的走向,总结每一个专题历史知识给后人的启示。2、专题复习:联系现实,关注热点

讲究复习的策略⑵专题复习的主要方法整体把握知识的线索与网络结构

超越教材,实现政治、经济、与思想内容的全渗透二轮复习中可以运用归类方法,把散见于历史课本各章节中同类型、同性质、同特征、相关联的历史内容予以纵横联系、形成前后贯通、左右并串、中外联系的专题知识网络。2、专题复习:联系现实,关注热点

讲究复习的策略⑵专题复习的主要方法整体把握知识的线索与网络结构

超越教材,实现政治、经济、与思想内容的全渗透

渗透情感,充实人文精神历史学科中有许多素材有助于充实学生的人文思想。如制度创新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社会改革怎样推动社会发展、民主共和是历史发展潮流、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民族团结维系国家安定、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稳定等。2、专题复习:联系现实,关注热点

讲究复习的策略⑵专题复习的主要方法整体把握知识的线索与网络结构

超越教材,实现政治、经济、与思想内容的全渗透

渗透情感,充实人文精神

创设情境,培养思维能力关注时政,强化热点意识对热点问题的处理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分析历史问题的现实意义。二是寻找现实问题的历史依据。1、通史复习:强化基础知识2、专题复习:纵、横类比构建知识网络结构讲究复习的策略3、考前回归教材和《考试说明》

用教材熟悉教材单元标题、课题熟悉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熟悉重要历史结论熟悉专有名词

用《考试说明》背、默Ⅰ级目标考点做样卷及测试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学会阅读、分析、归纳材料的方法。强化答题技巧的训练1、熟悉题型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题型只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非选择题以材料解析题为主,并且已淡化了问答题与一般材料题的界限,而且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运用材料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一些选择题的命题也趋向于材料化,因此,良好的解题技巧是考试过程中能否达到最佳效果的关键所在。了解《考试说明》中的常见题型,分析不同类型选择题的命题特点、解法,非选择题的审题、组织答案等技巧。(一)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是历史学科中考的基本题型之一,题干以文字形式(如一段引文、一个贴近生活的情境、一段史实叙述等)或图表材料(各种实物图片、地图、漫画、表格等)呈现,选择四个选项之中最为合适的一项,可以考查历史概念、历史事实、历史结论、阶段特征等各种内容,以及考查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归纳、比较、概括、辩证全面地认识和分析问题等各种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是一种设题灵活、客观性强、覆盖面很广的多功能题型。【题型类别】

1.概念型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主要依据基本历史概念来命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能力,要求学生对历史概念能准确理解,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本质进行把握。此类题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备选项则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在题干中经常出现的主要标志性用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的理解是”等。

(2015云南卷)14.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2015云南卷)16.我国基础教育事业进入“依法治教”新阶段的标志是()A.“863”计划的实施B.“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D.“百家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2.材料型选择题

通过文字材料(如一段引文、一个贴近生活的情境、一段史实叙述等)或图表材料(各种实物图片、地图、漫画、表格等)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等能力。材料型选择题命题灵活、思路开阔,对学生能力要求比较高,需要从材料中准确地获取有效信息,是课改以来中考试题中广受命题者青睐的题型。【题型类别】(2015云南卷)7.洋务派的中央代表奕提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由此可看出洋务运动的侧重点在于学习西方的()A.思想文化B.军事技术C.教育制度D.政治制度(2015云南卷)13.导致图3中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3.组合型选择题

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知识,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可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配伍:对若干史实进行匹配,要求选择相关联或无相关的一组。排序:根据题目要求,把一些历史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顺序,特别是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多选变异:每个备选项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组成,要求选出其中正确的一组,实际上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题型类别】(2014云南卷)23.促使日本经济在“二战”后高速发展的原因有()①美国的扶植②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③重视科技和人才培养④实施“产业复兴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014曲靖)12.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一系列的重要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出席亚非会议 ②《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③重返联合国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②① D.④①③②4.分析评判型选择题

此题型加强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不着眼于“是什么”,而着眼于“为什么”,要求学生能够在识记和理解史实的基础上,运用历史思维能力,进行归纳比较、因果分析、价值评判以及本质规律的揭示等。揭示本质选择:通过用材料创设新情境的形式,要求考生能够透过材料的表象,深入地揭示历史发展进程的本质。因果判断选择:分析历史事件中存在着的各种不同因素(原因、条件、结果等),根据题目指向要求(根本的、直接的、主要的、次要的、主观的、客观的等等)找出与上述因素相对应的背景、原因、目的、结果。比较选择: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其形成的原因。程度选择: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他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处于次要地位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要”、“主要”、“根本”等表示程度的副词或形容词。逆向(否定)选择:要求选出与事实不符的选项。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不准确”、“错误”等词语,并在这些关键字词下面打了着重号,提醒学生注意运用逆向思维进行选择。【题型类别】(2015云南卷)8.如果开展一个以模拟“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的活动,在活动中再现历史场景时不应包括()A.会师井冈山B.四渡赤水C.强渡大渡河D.翻越大雪山(2015云南卷)15.相对于我国大陆地区来讲,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是指()A.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B.与葡萄牙仍有紧密的政治联系C.澳门成为经济特区,原经济地位不变D.澳门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社会制度不变(二)非选择题以材料的形式出现,材料解析题是历史学科特点的主观性试题。该种题型主题立意鲜明,若干材料围绕一个中心议题,问题之间联系紧密,并明确规定解答方法。充分体现了材料解析题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基本特征;设问层次递进、由浅入深,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选择性;选材上有原始文字材料,有经过加工的文字材料,有图表材料等。在命题意图上主要是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整合加工的能力、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说明和论证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岷江上游地势陡峻,流至成都平原,水流突然减速,挟带的大量泥沙因沉积而淤塞河道。每逢雨季,江水泛滥成灾;雨季过后,又缺水干旱。李冰在岷江中游江水从山区转入平原的灌县一带,建筑阻水堤坝,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蓄水用于灌溉,外江泄洪排水,调节水量。……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材料三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最后,盛极一时的拜占庭帝国湮灭于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阿拉伯充分利用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理优势,广泛吸纳两河流域、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等地先进的文化成果,与本民族的文化成就相结合,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形成了辉煌的文化成就。同时,阿拉伯民族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作出了卓越贡献。(1)材料一中的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人类早期文明的四个区域,请写出字母A和C所代表的区域文明的名称。(2分)(2)材料二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水利工程?根据材料说出该工程的建成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4分)(3)列举一例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史实,并谈谈从材料三中得到的启示。(4分)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842年8月,清政府议和大臣与英方代表在南京下关静海寺谈判时,英方代表态度凶恶蛮横,动辄扬言开炮攻城,威胁恫吓。清政府代表昏庸无能,一听到英军要开炮,马上接受了英方的全部要求。材料二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就山东问题作了一次畅快淋漓的精彩发言。从历史、经济、文化各方面雄辩地说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阐述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指出“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发言在代表们的掌声中结束。材料三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会议上,很多国家对中国不十分了解,对中国抱有敌意。针对这种情况,周恩来临时修改了早已准备好的发言稿。他诚恳地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亚非国家不应陷入关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争论,而应团结起来,积极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周恩来的发言,深深打动了与会代表的心弦,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材料四(1)材料一中的谈判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最终签订了什么条约?(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代表提出了什么外交要求?在这一要求遭到拒绝后,中国国内爆发了什么运动?(4分)(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次国际会议?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在这次会议上发挥的积极作用。(4分)(4)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指出中国国际地位发生的变化。(2分)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认为:统治者如果不以法律而是以他的意志作为统治的准则,如果他的命令和行动不是为了保护人民的财产,而是以满足他的野心、贪欲和其他不正当的欲望为目的,那就是暴政。材料二

19世纪40年代以前,工业国家工人收入低微,物质生活贫苦。许多工人家庭常年只能吃黑面包,缺乏基本的营养。全家几代十几口挤在一间小屋,虽然劳碌终日,却只能求得温饱,遇到涨价、失业、生病、工伤,往往债务缠身,赊欠无门,连简陋的家具也送进当铺。而资本家的财富却“令人陶醉地增长”,他们生活悠闲,过着奢华的生活。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1)材料一主张用什么来限制统治者的权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的哪一文件体现了这一主张?(3分)(2)材料二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怎样的社会状况?在探索社会改造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做出来哪些努力?(4分)(3)材料三中的思想指导了中国近代的哪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是否取得了成功,为什么?(3分)(4)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得到了什么认识?(2分)29.(14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1914—1918年的战争中,交战国共计使用了45种以上约12.5万吨的毒气,造成了100多万人伤亡,其中死亡10万多人,化学武器属大规模的毁灭性杀伤武器,人们为禁止使用这种残忍的武器进行了不懈努力。后来,日内瓦议定书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把化学武器押上了历史的审判台。材料二

材料三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并广泛地动员全国民众。……民族工商业资本家踊跃购买国债,积极组织工厂内迁;科学家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提高祖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综合国力而发奋工作;文化界人士组织许多救亡团体,宣传抗日;海外广大华侨节衣缩食,捐献大量钱财、衣物、药品、汽车等,支援祖国的抗战。材料四

《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应该采取有效的集体办法,防止和消除对和平构成威胁的因素,制止侵略和其他对和平构成破坏的行为,以和平方式,依据正义及国际法原则,调整和解决破坏和平的国际争端。(1)根据材料一,指出化学武器最早使用于哪次战争?根据材料指出国际社会对使用化学武器的态度。(3分)(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战争形势?面对这种形势,反法西斯国家在1942年初采取了什么对策?(4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请举出抗战期间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的两次著名战役。(4分)(4)根据材料四,指出建立联合国的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的哪一次会议对联合国的建立起到了推动作用?(3分)材料题通常考查的内容,会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回答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②根据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③归纳材料的中心思想;④根据提问在材料中找有效信息,也包括比较几则材料的异同和几则材料间的内在联系;⑤依据材料提炼、概括出观点;⑥联系实际,谈谈启示。答案的三种来源:直接来源于教材知识直接来源于材料信息对材料信息与教材知识进行运用、加工云南中考的最爱:从答题方式来讲:说说、谈谈、指出、归纳、概括、说明等;从答题内容来看:重要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名称,变化、原因、措施、性质、影响、特点等强化答题技巧的训练1、熟悉题型

2、精选练习题“练习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求质不求量,切忌次数频繁,题海战术,猜题押宝,抄题拼卷,无章无序,无计划,无目标的考试。

强化答题技巧的训练1、熟悉题型

2、精选练习题3、精心讲评讲评要及时,重点归纳考试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剖析导致错误的根源,教给纠正和克服失误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