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审计学》教案教研室??涉外会计教研室授课对象???12级会计电算化授课教师? 刘江红使用教材《审计》第一章审计的基本认知【学习目标】本章学习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基本概念,充分认识审计。其具体目标包括:知识目标:了解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掌握审计的概念;了解审计的主体和对象;掌握具体审计目标;掌握审计的基本方法;理解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本质;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熟悉审计证据的构成;掌握审计调整。能力目标:能够理解审计相关概念,认识到审计的必要性、严肃性;能够理解注册会计师的道德规范和执业准则,为以后开展审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本章重点】审计概念;审计目标;审计责任;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调整。【本章难点】审计的概念;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调整。【教学过程】:案例引入:“南海公司”案例启示:审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是审计呢?第一节审计起源与发展审计产生的根本原因:财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分离一、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与发展西周——宰夫——就地稽查——标志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秦汉——御史大夫——监察与审计相结合,对政治、军事、经济监督。隋唐——比部——独立于财政部门之外宋代——审计司——机构相对完善——出现“审计”一词。一度停滞元明清——户部——衰败中华民国——审计院( 1914)——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审计法典,民族资本发展带动民间审计发展,官方审计停滞。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1983年)——1995审计法,国家审计地位,1997、2000年分别发布《审计法实施条例》、《审计基本准则》。(二)我国民间审计的产生和发展1918年,第一步注册会计师法规(会计师暂行章程),第一个注册会计师一一谢霖,创办了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1988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1993年,《注册会计师》法通过二、西方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西方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起源于古罗马、古埃及和古希腊时代,形成三种模式掌握其隶属关系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立法模式:接受议会领导,对各级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企进行审计,如:美国、英国司法模式:接受司法部门领导,法国、意大利、巴西行政模式;接受政府领导,对政府其他部门、事业单位、国企进行审计,如:俄罗斯、瑞典特殊:独立模式:日本、德国我国属于行政模式,分为两层:最高审计机关:审计署地方审计机关:双重领导,业务受上级,其他受本级政府(二)西方民间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西方民间审计产生于意大利,形成于英国,发展和完善于美国。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详细审计阶段;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会计报表审计阶段;现代审计阶段。二战后,发展出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安永、毕马威、德勤。第二节审计的概念传统审计的定义:查账现代审计的定义:审计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人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并提出结论的一种监督、鉴证和评价的活动。正确理解三方关系人之间的审计关系。重点进行分析,理解掌握。一、审计主体.国家审计机构:国家审计署及下属机构人员:公务员,具有审计资格及相应职称的技术人员.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形式:总会计师领导或负责财务的副总领导总经理领导董事会领导或审计委员会领导人员:持证上岗(1)经济、会计、审计相关中级以上资格(2)国际注册内部审计证书(3)注册会计是、造价工程师、资产评估师等职业资格(4)会计、审计本科毕业两年以上,大专4年以上3.民间审计机构:主要指会计师事务所(1)组织形式独资:独立开业、承担无限责任普通合伙:两人以上,承担无限责任有限责任公司制:以各自持有股份为限承担有限责任,缺点:降低风险责任对职业行为的制约。有限责任合伙制:事务所对外承担有限责任,个人对其职业行为承担无限责任。目前大型事务所都采纳的一种形式,也是一种趋势人员:注册会计师民间审计人员主要构成。参加资格考试,两个阶段:专业阶段:六科: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综合阶段:一个:综合单科成绩保留五年,全部通过,申请成为加入注册会计师协会,非职业会员职业两年后,成为职业会员。二、审计对象简单地说,是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理解:从空间范围看,不同类型审计其对象不同;从具体内容看,主要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相关的经济活动;从其载体来看,主要是指会计资料及相关的资料。另外,审计对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三、审计标准含义:用于评价或计量审计对象的基准、尺子,应具备五个特征:相关性;完整性;可靠性;中立性;可理解性;同一审计对象进行评价不一定要选择同一个标准,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有关。例如:固定资产真实性,盘点、产权证书、购入凭证、竣工验收证书,等四、审计目标.审计总目标根据审计主体不同分为:(1)国家审计目标。追求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维护国家财经秩序,保证国家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促使廉政建设、改进政府管理。55)分类。将交易和事项归属到合理的类别。2)内部审计目标。追求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侧重于促进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3)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侧重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维护公众利益,服务于市场经济。审计意见旨在提高财报的可信度,并不是对未来持续经营能力、效率的保证。管理层认定(一)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类别(针对期中进行的)1)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与本单位有关。例:真实发生了一项采购,并记录下来,发生认定。虚构一项采购,发生认定错报。真实发生了一项投资,并记录下来,发生认定。虚构投资,则发生认定错报出现发生认定错报导致要素高估。记录了与公司无关的事项和交易都属于发生认定错报。2)完整性。应当记录的交易和和事项均已记录。例:发生了,但没有记录。属于完整性认定错报。没有记录与公司有关的事项和交易属于完整性认定错报。3)准确性。记录的金额和数量与实际相符。例:实际交易额为4000万,记录为3500万,则属于准确性认定错报金额与实际不相符,属于准确性认定错报。注意:准确性和发生之间的关系。记录数字错报,属于准确性认定错报,记录项目错报属于发生错报。准确性错报之前,不存在发生错报。存在发生错报,不存在准确性错报。通俗举例:铁杵磨成针完整性与准确性之间的关系。准确性认定的前提是完整性认定。如果存在完整性错报认定,则不存在准确性认定。4)截止。交易和记录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例:本应根据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结果根据收付实现制确认,时间推迟。截止认定错报。例:研发费用,计入无形资产。应收账款计入其他应账款。(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类别针对期末账户进行的认定1)存在。即记录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应当存在。即无中生有。例:不存在有价证券资产,却记录在案。属于存在认定错报。2)权利和义务。即:记录的资产应当有自己控制和支配,记录的负债应当履行相应的义务。例:将寄售商品记为存货,将抵押财产记为负债等,属于权利或义务认定错报。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都已记录。即:存在漏报例:对存在的存货、长期投资、漏报。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体现在财报中。例:没有对应收账款计提准备金,导致利润高估。没有对大修费用分摊,而是直接当期抵扣。(三)与列报相关的认定类别(针对期末财务报表进行的认定)(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发生且与本单位有关。即发生或存在,但没有记录例:获得补贴没记录。发生权利认定错报, 认定对比表:借:应收帐款贷:主营业务收入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期末账户余额相关与列报相关记录但没发生(高估)发生存在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发生但没记录(低估)完整性完整性完整性金额准确性计价和分摊准确性和计价科目分类分类和可理解性时间截止权利和义务(2)完整性。发生的都应当记录在案。该披露的都要披露,否则完整性认定错报例:关联交易。法律诉讼、对外担保、发生意外事件(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恰当列报,表述清楚。即:科目归类合理清晰。长短期借款、流动资产归类(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公允披露,金额恰当。核算方法,比如加速折旧,成分分摊等做了恰当说明。掌握独立审计的总目标: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表示意见。(理解合法性和公允性的含义)理解被审计单位对财务报表的认定有哪五类:存在或发生;完整性;权利和义务;估价或分摊;表达与披露。理解在账户层次也就是具体审计目标所包括的内容,也就是一般审计目标。具体审计目标(一)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1)发生。确认是否真实2)完整性。是否漏报。3)准确性。是否反映实际金额4)截止。是否在合理的会计期间反映。特别是在编制财报前后。5)分类。账户记录是否合理。其他应收账款。(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1)存在。资产、负债、权益是否真实2)权利与义务。权利、义务是否归属被审计方3)完整性。是否漏报。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权益是否恰当。如: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债券偿债基金。(三)与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交易或事项、期末账户余额的认定正确决定了列报的正确性。但期中仍有可能由于审计单位对列报的规定误解、没有遵守列报要求导致出现错误。最后需要对财务报表中对交易或事项、期末账户余额的认定进行审计。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2)完整性3)分类和可理解性(4)准确性和计价五、审计独立性会计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与审计对象之间保持独立,包括: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1、实质上的独立性例:注册会计师持有被审计单位的股份、爱人是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总监、想被审计单位贷款,结果导致没有揭示对方的虚假利润、资产高估、债务风险等构成了实质上的不独立。如果,仍然能客观的,不受任何影响,则是真实独立。2、形式上的独立性不出现一切可能使得第三方在知道这些事实后,会对审计人员的职业诚信、客观性进行怀疑。例:上述的许多情形。实质上的独立很难确定,因为,它仅仅是自己内心的一种态度,最后反映到工作结果中,就是一种客观、诚信的工作态度,不受到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形式上的独立比较容易把握,及任何出现的可能导致审计人员做出的不公正的结果的情形,都可视为形式上的不独立。3、可能对审计业务独立性产生影响的因素1、经济利益:审计人员从审计对象处可以获得直接或间接的利益例:审计人员或直系亲属持有审计对象的股份;提供非审计业务的审计人员或直系亲属拥有对方股份;与审计对象共同经营企业得到审计对象的捐赠或帮助防范措施:处置全部经济利益或大部分,直至剩余利益不致影响;由其他利益无关者审计人员进行复核审计项目的工作;将项目成员调离审计项目组;2、贷款和担保例:审计对象是审计人员或事务所的担保人,非常规方式获得贷款或常规方式获得贷款,但影响重大。前者无法消除,后者可以降低威胁。审计人员及亲属正常取得贷款,则不会。从非银行机构获得贷款或提供担保。如果影响不大,则不会产生威胁。向审计对象贷款或担保。如果影响不大,则不会产生威胁。在审计客户开立存款或交易账户。(证券公司、银行)如果是正常程序开设,则无关。3、商业关系审计人员与审计客户或其管理层之间存在商业关系。(1)与高层合营企业(2)以双方共同的名义,销售会计事务所和审计对象的产品或服务(3)事务所或审计客户销售配送另一方的产品。防范措施:将商业关系降低至不重要程度,或终止商业关系,或拒绝接受业务或终止业务。调离审计项目组注意:他们之间正常的商业交易不会影响独立性。4、家庭和个人关系审计人员的直系亲属或关系密切人员是审计客户的董事、管理人员,或可能对审计客户的会计信息编制产生影响的人员。防范措施:调离审计项目组规避制度,使有关联的人员避开相关业务拒绝、中止审计业务5、雇佣关系前审计人员担任审计客户的重要职位,并与会计事务所保持着重要联系。——产生威胁,且无法消除或降低担任审计客户重要职位,未有与审计实务所保持重要联系——产生威胁,程度取决于:审计人员所处职位、与项目关联程度、审计人员离开审计事务所的的时间长短、之前在会计事务所的职位防范措施:修改审计计划——调整审计人员、委派经验更丰富的人员其他人员对前任项目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复核。审计项目成员你加入审计客户。即打算到其任职——产生威胁,防范措施:调离审计项目组、复核其审计工作6、高级职员与审计客户的长期关联长期委派一名职员执行某一客户审计业务——产生威胁,程度取决于:联系时间长短、审计人员角色重要程度、会计事务所结构(治理)、审计业务性质、管理团队的变动情况、客户业务性质和复杂程度防范措施:调出项目组对高级职业审计工作进行复核防范措施:项目组之外成员提供项目组之外成员复核向外部税务专业人士咨询获得税务部门同意(由审计人员提供税务服务)拒绝提供税务服务、或解除审计业务约定注意:不应为公众利益实体计算当期所得税或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以及编制对将要审计的财务报表编制会计分录。防范措施:由审计项目组之外的人提供理财服务。未参与审计项目的人对审计结果进行复核。拒绝或终止审计业务。如:推荐股票7、收费1)收费结构。某一客户形成的收入比重过大,对审计独立性形成的威胁。防范措施:降低依赖,开发更多客户。由项目组之外人员进行复核、实施独立的内部或外部质量控制复核、向第三方咨询2)逾期收费。客户长期拖欠审计费用,形成的威胁。防范措施:评价重要程度,项目外工作人员进行复核3)或有收费。收费不确定,取决于审计的结果,将对独立性产生重大威胁。防范措施:项目外人员复核审计工作,有项目外成员执行非鉴证服务。8、影响独立性的其他事项1)礼品和招待。特别是礼品价值大2)面临诉讼或诉讼。防范措施:当事人调离、其他专业人进行复核、决绝或终止审计业务六、审计方法审计方法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账项基础审计:检查账证表为起点。2)制度基础审计:以了解和测试内部控制为起点。3)风险导向审计:审计起点是风险评估,将审计资源分配到最容易出现重大错报的领域,从而降低审计风险。审计方法分类:总体审计方法:审计风险估价、审计重要性确定、审计样本设计、审计误差认定具体审计方法:也叫审计程序,是指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方法,也叫审计技术方法(8种)。注意:方法的选择要适应审计目标,结合被审计单位情况。七、审计责任1)管理层和治理层责任:按要求编制报表;设计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为审计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选择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的会计制度根据企业规模注册资本、雇员人数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制度》.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例如:①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②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③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④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⑤无形资产的确认⑥收入的确认⑦借款费用的处理(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遵守审计准则;合理运用职业判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1、标准的无保留意见:2、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3、保留意见:4、否定意见:5、无法表示意见:注意:职业怀疑态度是指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的证据的有效性,对有问题的证据保持警觉。小结:本节主要讲述审计有关的几个概念,特别注意掌握审计的独立性。作业:课外找出美国安然事件的有关内容并认真思考审计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第三节审计证据一、审计证据的含义含义: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可简单理解为用来佐证审计结论的一切信息。要出具合适的审计报告,就必须收集审计证据)包括: 1.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可用作审计证据的其他信息注意: 会计记录是编制报表的基础,是审计证据的重要组成,但是其真实性需要其他证据来佐证二、审计证据的特性审计证据的特性主要指两个方面:充分性和适当性。充分性: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能足以支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意见所需要的审计证据的最低数量要求。注意:审计证据的数量不是越多越好。收集审计证据要考虑 成本效益原则。适当性:包含两方面:相关性、可靠性相关性:审计证据应与审计目标相关。注意:收集的证据如果与审计目标不相关,即使证据再可靠、数量再多,也起不到证明作用,只会浪费审计成本。可靠性:审计证据的可信程度。注意:如果审计证据不可靠,数量再多、与审计目标再相关,也不能起到证明作用。(二)审计证据充分性与适当性的内在联系.是形成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的两个必备条件.适当性影响着充分性但质量上的缺陷永远无法用数量替代 ,如果审计证据不适当,不具相关性和不可靠,数量再多也没有意义。三、审计证据的种类(一)审计证据按其外形特征分类1、实物证据:需要借助其他手段佐证2、书面证据:外部证据、内部证据外部证据:外部生成,外部确认。;外部生成,内部确认内部证据:内部生成,外部确认;销售发票、付款支票内部生成,多部门确认;出库单、入库单内部生成,单部门确认。3、口头证据:口头询问形成的证据4、环境证据: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还有其他的分类方式,如按其与被审计单位关系分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四、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即审计的技术方法,主要有 8种: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可根据需要单独或综合运用上述审计程序,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意:在实务中常用的对存货的“监盘”是一项复合程序,是观察程序和检查程序的结合运用,其中的检查包括检查有形资产,也包括检查记录或文件。第四节审计工作底稿一、审计工作底稿概述1、定义:是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它是审计证据的载体,具有法律效力。2、内容:包括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分析表、问题备忘录、重大事项概要、询证函回函、管理层声明书、核对表、有关重大事项的往来信件、对被审计单位的摘要或复印件等。3、分类:综合类、业务类、备查类工作底稿三类二、审计工作底稿要素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通常包括下列全部或部分要素:1、被审计单位名称; 2、审计项目名称;3、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 4、审计过程记录;5、审计结论; 6、审计标识及说明;7、索引号及编号; 8、编制人员和复核人员及日期9、其他应说明事项。三、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与复核1、基本要求:底稿的形成方式分编制和获取两种,其要求达到的目的也不一样。2、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1)项目组成员实施的复核(注意理解几个概念)(2)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一般对重大审计项目)3、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1)归档时间是在审计终结后60天内。2)审计档案分类:永久性档案;当期档案3)审计档案的保存期限:至少保存 10年。第五节审计差异的调整一、审计差异调整与调整分录1、审计差异调整: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要或重大审计差异进行的调整。审计调整分录:注册会计师编制,调整的科目使用报表项目而不使用会计科目。会计调整分录:被审计单位编制,凡涉及到调整上年度利润表项目就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来代替。二、审计调整分录的编制1、审计调整分录编制的一般步骤:"先错后对再调整”。2、审计调整分录的编制举例:1)“少补”,即对漏报项目进行补充调整。2)“多抵”,与少补相反,多报或虚构的项目进行借贷相抵进行调整。3)“多抵少补”,通过正误对比,多计的金额冲抵掉,少计的项目和金额补上。具体参见书上举例。小结:本节主要讲述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及审计调整分录的编制方法作业:P33,第3、4题第二章计划审计工作【学习目标】本章学习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初步业务活动的内容,掌握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订、审计计划编制工作。具具体目标包括:知识目标:了解初步业务活动的内容;明确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及签订;掌握审计计划编制的内容;领会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的内容及编制。能力目标:能够独立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具备编制审计计划的基本能力。【本章重点】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总体审计策略的编制;具体审计计划的编制。【本章难点】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编制;总体审计策略的编制;具体审计计划的编制。【教学过程】:第一节审计工作流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审计工作流程可分以下几个阶段:一、接受业务委托注册会计师先要确定是否可以接受业务,不是所有的业务都是可以接受的,要考虑审计风险主要工作:了解和评价审计对象的可审性;决策是否考虑接受委托;商定业务约定条款;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等。考虑因素:团队规模,专业结构,专业能力,团队独立性给予的审计条件。自由审计二、计划审计工作盲目实施审计程序,可能导致无法获得充分、适当审计证据,浪费资源,增加风险,计划对工作是十分重要。主要工作:开展初步业务活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等,是一个不断持续、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整个审计业务始终。三、实施风险评估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错报风险评估,前提是风险评估。主要工作: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确定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以及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四、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主要是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控制测试:评价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内部错报方面的有效性程序。实质性程序: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五、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主要工作:对有关数据和结果进行比较、汇总、复核,提请调整或披露等。第二节初步业务活动一、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和内容目的:对被审计单位及自身的情况进行的自我了解,以决定是否接受业务。具体包括,独立性和业务能力、因管理层诚信问题导致审计业务意愿的影响、不存在审计条款误解。内容: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例如:企业规模,决定适用的准则;经营状况,错报可能出现的地方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治理层、管理层是否诚信。避免和有欺诈经历(有前科)的领导层签约。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提高犯错误的代价。评价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对自身独立性、专业能力、时间、资源(人、财、物)评价,决定是否接受业务。签订或修改审计业务约定书。做出决定(接受、保持)后,以书面的形式(业务约定书)表达出来,对相关事项加以约定。37初步业务活动程序表二、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含义: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业务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实质: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注意:注册会计师接受审计委托时,必须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作用增进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了解,避免不必要的分歧。对双方各自情况、要求、责任、权利等等加以明确。作为被审计单位评价审计业务完成情况,及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被审计单位约定义务履行情况的依据。工作标准,进度是确定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单位双方应负责任的重要证据。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基本内容业务范围与审计目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注册会计师的责任。遵守会计准则执行审计工作的安排。时间进度安排审计报告格式和对审计结果的其他沟通形式。由于测试的性质和审计的其他固有限制,以及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重大错报可能仍然未被发现的风险。管理层为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协助。会计资料、文件、人员询问注册会计师不受限制地接触任何与审计有关的记录、文件和所需要的其他信息。管理层对其作出的与审计有关的声明予与书面确认。注册会计师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审计收费。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签约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的签章,以及签约双方公章。第三节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含义:注册会计师为了高效地完成某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审计目标而对审计工作做出的安排。分为: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注意: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其他关键成员都应当参与计划审计工作,利用其经验和见解,以提高计划过程的效率和效果。一、总体审计策略含义: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和方向,并指导制定具体审计计划内容:计工作范围应当考虑情况:适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特定行业的的报告要求、审计工作覆盖的空间范围(部门、分公司等)、内部审计的可利用性(查阅内部审计文献)、那些工作可以计算机处理、以前资料的可用性。审计业务时间安排应当考虑:被审计单位提交财务报表的时间,4月之前、执行过程时间安排、沟通时间安排(与管理层、与治理层、与项目组成员、与前任注册会计师沟通)审计工作方向应当考虑: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可能出现错误的严重程度)、可能出现错报的审计领域、识别重要账户、项目时间预算审计资源应当考虑:项目组构成及分工、时间安排、人员管理二、具体审计计划依据总体审计策略制订的更加详细计划,主要内容:.风险评估程序确定评估的性质、时间、范围.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针对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分先,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计划实施的其他审计程序根据业务需要实施的审计程序一、/汪忠:.注册会计师可以同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管理层就计划审计工作的某些情况进行沟通,但要保持职业谨慎,以防止由于具体审计程序易于被管理层或治理层预见而损害审计工作的有效性。.独立制订审计计划仍然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审计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审计业务的实际情况及时修正、更新审计计划,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的内容、制定过程都紧密联系。第四节审计重要性一、审计重要性的含义及理解含义:在具体环境下,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错报的严重程度。错报是否重大的判定标准: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理解和运用“重要性”需要注意的问题:(一)重要性的确定要站在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视角即:这种错误能导致使用者改变决策。例:使投资者做出持续盈利预期。尽管数额很小,也是重大错报。(二)重要性的确定离不开具体环境即:同样的错误对不同的企业,不同的阶段而言意义不同。例:具体金额大小、负债比例不同企业而言(三)重要性的确定需要运用职业判断即:注册会计师根据自己的职业经验进行判断(四)重要性的确定要考虑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1)数量方面:显然涉及金额大的都比较严重(2)性质方面:如:是否违法(制毒)、逃避监管(增发股票)、逃避责任(错报流动比例)、掩盖趋势(增加错报为减少)、改变评价(现金流量、应收账款周转率)、直接利益影响(业绩、薪酬)、影响项目归类(改变了投资着的判断)(五)将使用者作为一个群体对共同性财务信息的需求来考虑的。二、重要性的两个层次(一)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总体重要性水平)财务报表存在许多严重的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就会判断其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就不能认为财务报表是公允的。(二)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可容忍错报)可理解为“可容忍错报”。它是在不导致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确定的可接受的最严重错报。三、审计风险含义: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与合理保证之和应等于100%如果注册会计师将审计风险降到可接受的低水平,则对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了合理保证。1.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一)重大错报风险含义: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两个层次: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对财务报表整体产生广泛影响,可能影响多项认定,难以限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具体认定。即:会在外部环境方面造成财务报表编制出现问题的风险,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越位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特定的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认定相关即:具体编制过程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某项交易、账户认定的错报。例:应收账款计价风险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包含的两个层面 :1)固有风险假定不存在相关的内部控制,某一认定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2)控制风险某一认定存在重大错报,而未能被相关控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的可能性。(二)检查风险某一认定存在重大错报,但注册会计师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2.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X检查风险例如,注册会计师评估应收账款计价认定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为 50%,估计检查风险水平为 10%,则审计风险水平为:50%X10险5%即:注册会计师对应收账款计价认定得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为 5%。3.审计风险、审计重要性和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1)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反向变动关系,即重要性水平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越少。2)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反向变动关系,即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小。3)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反向变动关系,审计风险越低,需要的审计证据越多。四、重要性水平的确定.评估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首先选择一个基准,即从众多指标中选择可以非常有效的反应企业状况的指标,评价风险的标准。(1)基准的选择汇总性财务数据,如: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费用总额、毛利、净利润等。有赖于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和环境,如:①以赢利为目的的且收益稳定的企业,以税前利润和税后利润来衡量。比如:行业利润率为20%②以非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一费用总额衡量。管理费用占成本比重为 15%③基金公司,选择基金净值为基准。营业收入和总资产稳定可预测且能够反映被审计单位正常规模, 常用作基准2.百分比的选择①营业收入%②总资产%③费用总额%④税前利润或税后净利润----5%。⑤共同基金公司净资产外职业判断----调整.评估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以注册会计师对财报层次重要性评估为基础。1)评估认定层次重要性水平需考虑的因素: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与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关系。一般前者不能超过后者,前者总和不能超过后者两倍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审计的难易程度。审计难度大,重要性水平高一些,误差大一些,降低成本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发生错报的可能性。列报发生错报可能性越高,确定高一些容忍度,以降低审计成本。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受关注的程度关注程度。关注度大的,低一些容忍度,提高审计质量。合理确定可容忍错报,可以保证审计效果的前提下,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即,确定合理的容忍误差,可以保证质量,又可以提高效率。这是确定容忍错报的核心指导思想。2)评估认定层次重要性水平的方法①单独评估法在认定层次重要性和财务报表层次重要之间确立一 个固定比例。例如:财报金额误差为10万元,应收账款为2万元。②分配法将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分配到各交易、账户与列报项目,一般以资产负债表为对象。具体评估实务过程中,应兼顾评估质量和评估成本,即过高的重要性水平和过低的重要性水平,或者导致审计质量偏低,或者导致审计成本过高。五、重要性水平的运用(一)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1)审计计划阶段应考虑重要性水平。即:这种重要性既能使得发现错误,又不至于浪费过多精力发现不至于影响使用的非重大错报。例:误差定为10万元,不会导致投资者错误决策,就没有必要控制在 2万元。2)审计实施阶段,应当及时修正重要性评估。根据具体经营环境变化调整重要性水平。例:发现应收账款误差2万元,导致出现盈利状况发生方向性的逆转,则可以降低重要性水皮。3)审计结束之后,应当重新评估重要性。回过头再看,这样的标准是否合适,是否会导致投资者出现误判。审计重要性的评估是一个过程。(二)评价错报的影响直接影响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第三章审计风险的评估及应对【学习目标】本章学习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风险评估程序,即审审计风险评估与应对的理论体系。其具体目标包括:知识目标:了解审计风险;掌握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掌握检查风险以及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反向关系。能力目标:能够在实践中对审计风险作出评价与应对。【本章重点】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本章难点】审计风险模型的确定;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案例引导;中航油的破产的启示录中航油的内部控制是健全的,但执行不力,从而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风险,最终导致破产。说明关注企业风险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具体细节控制对风险而言的重要作用。企业应当区分机会和风险,正确把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不确定性,正确评估风险,积极应对风险,把风险控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以内。第一节风险评估概述一、风险评估的意义确定重要性水平的合理性会计政策选择和运用是否恰当财务报表的列报是否适当识别需要特别考虑的领域确定实施分析程序时使用的预期值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1、风险评估的程序询问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实施分析程序观察和检查?观察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检查文件、记录和内部控制手册。?阅读由管理层和治理层编制的报告。?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和设备。?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穿行测试)。第二节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内容相关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可能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的相关经营风险;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举例(见教材)第三节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概述内部控制的涵义?内部控制: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内部控制:?目标:合理保证以下内容:①财务报告的可靠性;②经营的效率和效果;③在所有经营活动中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责任主体: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对内部控制负有责任。?实现手段:设计和执行控制政策和程序。二、内部控制的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授权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职责分离: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①授权进行某项经济业务和执行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如有权决定或审批材料采购的人员不能同时兼任采购员职务。②执行某些经济业务和审核这些经济业务的职务要分离,如填写销货发票的人员不能兼任审核人员。③执行某项经济业务和记录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如销货人员不能同时兼任会计记账工作。④保管某些财产物资和对其进行记录的职务要分离,如会计部门的出纳员与记账员要分离,不能兼任。⑤保管某些财产物资和核对实存数与账存数的职务要分离。⑥记录明细账和记录总账的职务要分离。⑦登记日记账和登记总账的职务要分离。货币资金内部控制:(1)货币资金的收付及保管应由被授权批准的专职出纳人员负责,其他人员不得接触;(2)出纳人员不能同时负责总分类账的登记工作;(3)出纳人员不能同时负责非货币资金账户的记账工作;(4)出纳人员应与货币资金审批人员相分离,实施严格的审批制度;(5)货币资金的收付和控制货币资金收支的专用印章不得由一个人兼管;(6)出纳人员应与货币资金的稽核人员、会计档案保管人员相分离;(7)负责货币资金收付的人员应与负责现金的清查盘点人员和负责与银行对账的人员相分离。?对控制的监督三、了解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应考虑因素:重要性水平被审计单位性质被审计单位规模被审计单位经营多样性和复杂性法规和监管要求内控组成部分的系统复杂性具体做法:.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获取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审计证据.了解内部控制与测试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关系.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内容?对控制环境的了解和评价?对风险评估过程的了解和评价?对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的了解?对于财务报告相关的沟通的了解?对控制活动的了解?了解对内部控制的监督第四节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在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应当实施的审计程序识别风险,并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考虑识别的风险是否重大考虑识别的风险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二、识别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与特定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认定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广泛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对识别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予以汇总和评估,以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第五节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一、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总体应对措施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注册会计师。提供更多的督导。在选择审计程序时,应不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做出总体修改。二、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应当与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具备明确的对应关系。要求注册会计师实施的审计程序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有的放矢地配置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第六节控制测试一、控制测试的涵义及要求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即控制是否能够在各个不同时点按照既定设计得以一贯执行。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获取关于控制是否有效运行的审计证据 :?控制在所审计期间的不同时点是如何运行的?控制是否得到一贯执行?控制由谁执行?控制以何种方式运行(如人工控制或自动化控制)。二、控制测试的方法询问观察检查穿行测试重新执行【例4-1】三、控制测试的时间控制测试的时间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何时实施控制测试;?二是测试所针对的控制适用的时点或期间。四、控制测试的范围被审计单位执行控制的频率控制执行的频率越高、控制测试的范围越大。在所审计期间,注册会计师拟信赖控制运行有效性的时间长度为证实控制能够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 所需获取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通过测试与认定相关的其他控制获取的审计证据的范围在风险评估时拟信赖控制运行有效性的程度控制的预期偏差五、控制测试的结论通过测试以后,最终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以下两种情况:1,控制运行有效,可以信赖。2,控制运行无效,不可信赖。第七节实质性程序、实质性程序概述实质性程序的内涵和要求?将财务报表与其所依据的会计记录相核对;?检查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做出的重大会计分录和其他会计调整。实质性程序的时间?对是否在期中实施实质性程序的考虑?对期中实质性程序取得的审计证据的考虑?对在以前审计中实施实质性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的考虑实质性程序的范围?确定实质性程序的范围大小重点需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评估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二是实施控制测试的结果。?注册会计师评估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需要实施实质性程序的范围就越广。如果对控制测试结果不满意,注册会计师就应当考虑扩大实质性程序的范围。二、细节测试细节测试是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具体细节进行测试,目的在于直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是否存在错报。细节测试适用于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的测试,尤其是对存在或发生、计价认定的测试。【例4-2】三、实质性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序的适当性;对已记录的金额或比率做出预期时,所依据的内部或外部数据的可靠性;做出预期的准确程度是否足以在计划的保证水平上识别重大错报;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例4-3】(1)坏账准备年末余额为52.77万元/应收账款年末余额16553万元=3.2%,与会计政策规定5%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不符。(2)分析各年数据间的关系,2-3年和3年以上这两部分的年初数之和仅2582万元,而3年以上的年末数却为2874万元。在通常情况下,该公司2011年度未发生购并、分立和债务重组行为等前提下是不可能的。一般情况下,有上年账龄为n的应收账款余额>本年账龄n+1年的应收账款余额。【建议】 将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作为审计重点,审查应收账款明细账、坏账准备明细账及其相关资料。第四章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学习目标】本章学习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其具体目标包括:知识目标:了解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特征;掌握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和审计目标;掌握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关键内部控制及控制测试; 掌握销售与收款循环中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及其他相关费用项目的实质性程序。能力目标:能够熟练地对销售与收款循环中所涉及的主要报表项目进行审计。【本章重点】销售与收款循环主要业务活动的审计目标;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关键内部控制及控制测试;销售与收款循环中营业收入、应收账款项目的实质性程序。【本章难点】销售与收款循环主要业务活动的审计目标;销售与收款循环关键内部控制的控制测试;营业收入的实质性程序;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教学过程】:第一节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及控制测试一、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接受顾客订单(生成销售单)接单,需经主管部门授权,考虑自身生产能力、交货时间等,对方需求规格、标准等批准赊销信用(赊销审核)由信用管理部门(针对新客户)调查后,决定是否批准,决定授信额度按销售单供货仓库依据批准的销售单供货。防止擅自供货。(仓库要有一联授权销售单)按销售单装运货物根据合同约定发货时间,销售部门通知装运部门按提货单装货(装货和仓库分离),所提货物,都附有审核的销售单。(装运单,连续编号)向客户开具账单销售部门一一向财务部门开具销售发票通知单财务部门一一否有装运凭证和销售单,决定开具发票。保留存根独立审核,开票价格与价目表一致、装运单数量和销售发票数量一致记录销售根据附有转运单和销售单的发票记账。独立复核,记录金额和发票金额一致性专职记录,不兼任交易处理接触控制(文档记录)独立复核,明细与总账定期对账办理和记录现金、银行存款收入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收回,记录日记账和保管办理和记录销售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经批准,开具贷项通知单注销坏账与提取坏账准备经批准,计提坏账准备、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关键控制点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关键控制点,如表4-1所示(见教材)。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程序职责分离控制销售、发货、收款、记录职责分离专人谈判(价格、授信、收款)、专人订合同销售人员与货款分离应收票据贴现专人审核授权审批控制销售审批、赊销审批、发货审批、开票审批凭证和记录订单、销售单(一式多联)、授信审核、提货单(编号)、发票(编号)、记账对凭证预先编号防止重复开单、重复记账按月寄出对账单专职(非销售、收款、记录人员)发对账单内部核查程序岗位设置不相容、授权审批健全、政策执行、记账管理、财物及时入账。三、了解、评价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了解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销售、发货、收款等部门的职责以及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是否有客户信用限额控制制度;产品的单价、销售折扣、销售折让、退回是否经授权批准;是否所有的销售发票都开出提货单(送货单)并交给客户;发货单是否连续编号;销售收入记账凭证是否以发票、提(送)货单为依据;是否建立销售人员货款回笼考核制度;应收账款是否有核对、催收制度;财务和业务部门是否向总经理报送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报告或大额逾期账款清单;销售与收款中是否有充分的凭证和记录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评价内部控制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的是否建立健全;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是否存在薄弱环节;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的可信度。四、销售与收款循环控制测试.销售与收款循环控制测试的内容针对销售与收款循环确定拟进行测试的控制活动。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记录测试过程和结论。根据测试结论,确定对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影响。.销售与收款循环控制测试的审计工作底稿测试本循环控制运行有效性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如表4-2所示(见教材)。第二节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销售与收款循环实质性程序的内容.销售与收款循环实质性分析程序识别需要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的账户余额或交易确定预期期望值确定可接受的差异额识别需要进一步调查的差异并调查异常数据关系调查重大差异并做出判断评价分析程序的结果.销售交易细节测试(1)登记入账的销售交易是真实的(没有虚报),三种类型针对未曾发货却已将销售交易登记入账这类错误的可能性(客观易发现)收入一一记账凭证一一提货单、销售单一一永续盘存记录(有无减少)针对销售交易重复入账这类错误的可能性(客观易发现)销售清单,销售发票、提货单,存在重号、缺号针对向虚构的客户发货并作为销售交易登记入账这类错误发生的可能性(主观不易发现)授信审批手续、销售单,或应收账款(函证,长期挂账,坏账)(2)已发生的销售交易均已登记入账(没有漏报)从发货部门的档案中选取部分发运凭证,并追查至有关的销售发票副本和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前提,全部发运凭证都归档)(无发票,隐瞒)选取销售发票副本,追查明细账(有发票,遗漏)(3)登记入账的销售交易均经正确计价(准确性认定)按订货数量准确发货(提货单与销售单一致)按发货数量准确地开具账单(销售发票与提货单一致)与价目表、提货量核对将账单上的数额准确地记入会计账簿(账与销售发票存根一致)(4)登记入账的销售交易分类恰当(截至认定错报)现销,原始凭证内容,区分交易类别,销售单,注明赊销与否赊销(5)销售交易的记录及时(截至认定错报)将提货单或其他发运凭证日期与相应销售发票存根、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和应收账款明细账上的日期作比较(6)销售交易已正确地记入明细账并正确地汇总从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追查至应收账款明细账,一般与为实现其他审计目标所实施的测试一并进行而将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加总,并追查、核对加总数至其总账,则应作为一项单独的测试程序来执行3.收款交易的细节测试与销售交易的细节测试一样,收款交易的细节测试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关键控制是否存在以及控制测试的结果。由于销售与收款交易同属一个循环,在经济活动中密切相连,因此,收款交易的一部分测试可与销售交易的测试一并执行,但收款交易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其另一部分测试仍需单独实施。销售人员,不收款二、营业收入的实质性程序营业收入项目是核算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活动及其他业务所产生的收入。企业通常会采用提前确认收入或虚构产生收的交易来高估资产粉饰其财务状况。.营业收入的审计目标与实质性程序营业收入实质性程序如表4-3所示。.营业收入审计重点操作程序(1)执行实质性分析程序将本期与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进行比较,分析产品销售的结构和价格的变动是否正常,并分析异常变动的原因;比较本期各月各种主营业务收入的波动情况,分析其变动趋势是否正常,是否符合补审计单位季节性,周期性的经营规律,并查明异常现象和重大波动原因;计算本期重要产品的毛利率,分析比较本期与上期同类产品的毛利率变化情况,注意收入与成本是否配比,并查清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的原因;计算对重要客户的销售额及产品毛利率,分析比较本期与上期有无异常变化;将上述分析结果与同行企业本期相关资料进行比对分析,检查是否存在异常。(2)测试销售截止的正确性以账簿记录为起点,账簿记录查一一记账凭证一一发票存根、发运凭证与账时间一致以销售发票为起点,发票存根一一发运凭证一一账簿记录以发运凭证为起点,发运凭证一一发票存根一一账簿记录【例4-1]【建议】:注册会计师应提请该公司责成会计人员作调账处理。TOC\o"1-5"\h\z借:主营业收入 1000贷:存货 100主营业成本 ?900第三节相关账户的实质性程序一、应收账款的审计目标与实质性程序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如表5-4所示。二、向债务人函证应收账款(1)函证方式的选择积极的函证方式,都要回函,包括原件消极的函证方式,否定时回函(2)函证时间的选择最佳时间应是与资产负债表日接近的时间,尽可能做到在审计工作结束前取得函证的全部资料(3)函证的控制直接函证,避免被审计单位的参与,无答复可替代审计程序(4)函证结果差异的分析购销双方记录的时间不同一方或双方记账错误被审计单位的舞弊行为(5)对函证结果的总结和评价重新考虑过去对内部控制评估和控制测试结果是否恰当,分析性复核的结果是否适当及相关风险评价是否适当。若函证结果表明无审计差异,则可合理推论全部应收账款总体是正确的。如果存在差异,则应估算应收账款总额中可能的累计差错数额,必要时,可扩大函证范围。【例4-2]【解析】(1)如果被询证者以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回函,注册会计师应当直接接收,并要求被询证者寄回询证函原件。(2)对于采用肯定式函证方式而没有得到答复的,应采用追查程序,发第二、三封询证函。若得不到答复,应采用替代审计程序。【审计建议】(1)注册会计师应当亲自接收E公司发来传真并要求E公司寄回询证函原件。(2)在仍得不到D公司回函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考虑检查与D公司销售往来的销售合同、销售订单、销售发票副本及发运凭证等相关的销售文件。三、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审计程序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审计程序如表4-7所示四、应交税费的实质性程序应交税费的审计目标与实质性程序如表 4-8所示。五、销售费用的实质性程序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销售费用的审计目标与实质性程序如表 4-9所示。第五章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学习目标】本章学习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采购与付款循环涉及到的主要业务活动,清楚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其具体目标包括:知识目标:了解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掌握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关键内部控制及控制测试;掌握采购与付款循环中应付账款、固定资产等主要报表项目的实质性程序。能力目标:能够熟练地对采购与付款循环中所涉及的主要报表项目进行审计。【本章重点】采购与付款循环主要业务活动的审计目标;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关键内部控制及控制测试;采购与付款循环中应付账款、固定资产等主要报表项目的实质性程序。【本章难点】采购与付款循环主要业务活动的审计目标;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关键内部控制德的控制测试;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固定资产项目的实质性程序。【教学过程】第一节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及控制测试一、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请购商品和劳务仓库或职能部门——请购单内部控制——授权,超预算请购、资本支出、租赁需审批.编制订购单采购部门——订购单,根据批准请购单内部控制——编号、一式四联:供应商、验收部门、请购部门、应付凭单部门.验收商品验收部门——验收单,根据订购单及收到商品内部控制——编号、一式三联:供应商、仓库、应付凭单部门.储存已验收的商品存货仓库根据验收单——入库单内部控制一一保管与采购职责分类.编制付款凭单应付凭单部门一一应付凭单内部控制一一核对发票、验收单、订购单一致,核算发票计算、编号、独立核查、借方账户填写、被授权人签字.确认与记录负债财务部门一一记录内部控制一一核查财产,核对发票、验收单、订购单一致性,不得经受现金支付,核对凭单汇总数与凭单汇总表一致。.付款财务部门一一根据付款日,签发支票内部控制一一核查支票和付款凭单一致,被授权人签署支票,支票附有批准未付款凭单且内容一致,签署后在付款凭单后做标识,不得签发空白支票、支票连号.记录现金、银行存款支出会计部门一一入账内部控制一一独立核查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应付款明细账一致性、支票汇总,独立核查银行存款日记账日期与支票副本日期、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付款凭单.确定供应商发票的内容与相关的验收单、订购单的一致性。.确定供应商发票计算的正确性。.编制有预先编号的付款凭单,并附上支持性凭证(如订购单、验收单和供应商发票等)。这些支持性凭证的种类,因交易对象的不同而不同。.独立检查付款凭单计算的正确性。.在付款凭单上填入应借记的资产或费用账户名称。.由被授权人员在凭单上签字,以示批准照此凭单要求付款。付款过程编制和签署支票的有关控制包括:.独立检查已签发支票总额与所处理付款凭单总额的一致性。.应由被授权的财务部门的人员负责签署支票。.被授权签署支票的人员应确定每张支票都附有一张已经适当批准的未付款凭单,并确定支票收款人姓名和金额与凭单内容的一致。.支票一经签署就应在其凭单和支持性凭证上用加盖印戳或打洞等方式将其注销:以免重复付款。.支票签署人不应签发无记名甚至空白的支票。.支票应预先连续编号,保证支出支票存根的完整性和作废支票处理的恰当性。.应确保只有被授权的人员才能接近未经使用的空白支票。以记录银行存款支出为例,有关控制包括:.会计主管应独立检查记入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应付账款明细账的金额的一致性,以及与支票汇总记录的一致性。.通过定期比较银行存款日记账记录的日期与支票副本的日期,独立检查入账的及时性。.独立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二、采购与付款循环中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一)请购单(由仓库等多部门填写)(二)订购单(采购部门填写)(三)验收单(验收部门填写)(四)卖方发票(即购货发票)(五)付款凭单(是企业内部记录和支付负债的授权证明文件)(六)转账凭证(七)付款凭证(八)应付账款明细账(九)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十)卖方对账单(供应商按月编制的标明期初余额、本期购买、本期支付给卖方的款项和期末余额的凭证)三、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为了实现各个业务活动中的具体认定,需要确定各业务活动的关键控制,以期对其采取控制措施,实现控制目标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关键控制点,如P120表5-1所示。.内部控制程序职责分离控制请购与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计采购与验收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内部核查程序采购与付款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采购与付款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的管理有关单据、凭证和文件的使用和保管情况付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在办理付款业务时,应当对采购发票、结算凭证、验收证明等相关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及合规性进行严格审核建立预付款和定金的授权批准制度,加强预付款和定金的管理加强应付款和应付票据的管理,由专人按照约定的付款日期、折扣条件等管理应付账款已到期的应付款项须经授权人员审批后方可办理结算与支付;建立退货管理制度,对退货条件、退货手续、货物出库、退货货款收回等作出明确规定,及时收回退货款定期与供货商核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往来款项四、了解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采购、储存、验收、会计等部门的职责以及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购货、付款是否有恰当的授权审批制度,有无越权行为;购货和付款中是否有充分的凭证和记录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供货方对账单是否按期编制和取得,并相互核对,与有关明细账的记录是否一致;价格、数量、计算上的差异是否与供货方及时联系处理;货物的验收、入库是否严格履行手续,所登记的购货是否确已收到;发生的购货均已记录;计价是否正确;有关凭证的登记、领用、传递、保管、注销手续是否健全。五、采购与付款循环的控制测试1.采购与付款循环控制测试的内容购货交易测试从供应部门的业务档案中抽取订货单样本;审核订货单样本是否附有请购单或其他授权文件。审核相应的验收报告、卖方发票和货物入库单,比较三者与请购单在数量、价格、型号、规格等方面是否一致。检查相关的记账凭证和账务处理,复核相关费用在不同货物之间的分配,以及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应付账款测试抽样检查应付账款账户的过账审查所选各明细账户各笔过账所附的原始凭证审查现金折扣采购与付款循环控制测试的审计工作底稿测试本循环控制运行有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