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转型国家经济与政治重要概念:
1.独立国家联合体
2.“十月事件”
3.“休克疗法”
4.经互会
5.《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白俄罗斯国旗、国徽独立国家联合体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就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签署了协议,宣布“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与地缘政治实体将停止存在”。12月21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11个共和国首脑在哈萨克首都阿拉木图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的议定书》等6项文件,并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布“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建立。格鲁吉亚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了会晤,并于12月24日申请加入独联体(未被接纳)。阿塞拜疆曾于1993年6月公开宣布退出独联体,而后由于面临政治、经济和军事困难,1994年领导人更迭后又重新加入了独联体。同年,格鲁吉亚也加入了独联体。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格鲁吉亚前总统谢瓦尔德纳泽独联体的主要特征是:它没有中央领导机构、没有总统、没有统一的对内对外政策、没有统一的军队。它设立由各成员国代表组成的协调机构,在尊重成员国主权的前提下,在一些领域进行政策协调,在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互利合作,以及对“共同的军事战略空间”进行统一指挥和对核武器统一控制等。独联体既不是一个国家,也不是一个国际法实体,而是一个松散的协调组织,是一个比较松散的国家联合体。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十月事件”在苏联剧变和解体的过程中,俄罗斯原有的政治体制和政治运行机制遭到严重破坏,但新的政治体制和政治运行机制尚未建立起来,这集中反映在国家权力体制上出现了似乎都有宪法可依的两个国家最高权力:总统和人民代表大会。随着经济危机的加深,议会与总统和政府的关系越来越紧张,经济改革遭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和抵制。从1992年4月俄罗斯第六次人代会公开暴露议会与总统之间矛盾以来,立法与行政之间的两权斗争延续了一年半。在俄罗斯两大权力集团——执行权力机关和代表权力机关意见尖锐对立、分歧极其严重、斗争不断加剧的政权危机的情况下,1993年10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动用军队,向前议会大厦——白宫开炮,逮捕了前议长哈布拉斯托夫和前副总统鲁茨科伊等主要反对派人物,强行解散了前议会,并颁布一系列总统令,一方面将前议会的权力集中于总统手中,另一方面采取强硬措施,消除前议会的影响,压制反对派,遏制地方分裂主义,从而使近两年来动荡不定、变幻莫测的俄罗斯政局相对稳定了下来。俄罗斯十月事件
是议会与总统之间由内外政策分歧而引起的权力斗争的结果,它既不是纯粹的个人争权夺利的斗争,也不是两条道路的斗争。分歧的起因是由于推行“休克疗法”未获成效,经济全面恶化,议会要求政府停止推行此法,而政府仍旧坚持而产生的。应该承认,两权对峙以武力方式解决,虽非好事,但它为经济转轨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休克疗法所谓“休克疗法”,本来是医学上的一种治疗方法,后被引入经济学中表示治理恶性通货膨胀的一系列严厉经济措施,本身并不解决经济转轨的问题。自美国年轻经济学家萨克斯的这一方法应用到剧变后着手经济转轨的东欧国家后,其内容扩大了,具有了新的涵义。不仅是遏制通货膨胀的方法,而且还包括了体制转轨和制度改造的内容,成为前苏东许多国家经济转轨的主要形式。其基本内容是:通过实行紧缩政策,控制通货膨胀,稳定宏观经济;通过迅速私有化,完成基本经济制度的改造;通过经济自由化实现整个经济运行机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休克疗法”的实行有利有弊。有利的因素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休克疗法”在打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方面十分迅速而彻底,因此能够避免双重体制并存所产生的摩擦。其二,激进的转轨使俄罗斯和东欧国家仅用三五年的时间就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的框架,这种转轨的速度应该说是比较快的但是,“休克疗法”也导致了经济体制的真空和经济发展的严重倒退,并造成人民生活水平的急剧下降。这些国家为此付出了十分高昂的代价。经互会全称为“经济互助委员会”,社会主义国家间的经济合作组织,1949年1月由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六国在莫斯科成立。该组织旨在通过联合和协调各成员国的经济力量,打破西方的经济封锁,促进各国经济有计划地发展,加速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福利。经互会成立后,阿尔巴尼亚于当年2月加入(1961年退出),民主德国于1950年加入,蒙古、古巴、越南分别于1962年、1972年、1978年加入,最后发展为10个成员国。经互会成员国的合作方式从相互贸易逐渐发展为协调国民经济计划,加强国际分工,其目标是迈向以苏联为中心的经济一体化。由于经济实力悬殊和苏联的控制,经互会国家对苏联经济的依附性很强。经互会于1991年9月解散。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是1992年5月15日由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签署的。以后阿塞拜疆、白俄罗斯和吉尔吉斯坦三国也签署了该条约,“集体安全”体系扩大为九国。该条约于1994年4月20日生效,有效期5年,以后期限可顺延。该条约规定,对任何缔约国的侵犯都将被视为对所有缔约国的侵犯,其他国家应立即向受侵犯国提供一切必要的援助。《集体安全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独联体国家的军事合作取得重大进展。第一节独联体经济、政治状况及外交政策演变(一)独联体:比较松散的国家联合体(二)独联体国家的经济与政治发展具有不稳定性(三)独联体外交政策的演变(一)独联体的形成和性质
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个国家签署了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议——别洛韦日协议,宣布“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现实已不存在。
1991年12月8日
俄罗斯联邦等11个独立国家的首脑在哈萨克首都阿拉木图举行会议,通过了《阿拉木图宣言》等文件,正式宣告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1991年12月21日
独联体是指由原苏联的一些加盟共和国联合组建的独立国家联合体,它既不是国家,也不是超国家的实体,而是一种非常松散的国家之间的联合形式。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联邦苏联十五个加盟共和国2苏联的建立和发展土库曼哈萨克阿塞拜疆立陶宛爱沙尼亚拉托维亚格鲁吉亚摩尔多瓦乌兹别克塔吉克吉尔吉斯亚美尼亚原苏联于1922年12月30日成立,至1940年8月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即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格鲁吉亚、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组成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1、经济转型:独联体国家于1992年初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普遍进行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推行了私有化。由于苏联的解体,各国原有的经济联系被切断,加上经济政策失误,各国经济自独立以来普遍下降,财政金融状况恶化,通货膨胀率上升。(二)除俄罗斯外其他独联体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关系就整体而言,独联体国家的经济在经历了1992-1994年高达两位数的大幅下降之后,1995年的下降速度开始放慢。1997年曾出现微弱增长,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0.4%。但在1998年,由于受全球经济萧条的影响,独联体国家的经济又趋恶化,下降3.7%。
1999年,多数国家的经济开始回升,只有乌克兰、摩尔多瓦和中亚的塔吉克斯坦在低谷中徘徊,甚至处于下滑态势。独联体国家的经济发展处于不稳定的态。这既是向绝然不同的另一种经济体制过渡造成的,又是苏联解体后经济联系中断造成的。
摩尔多瓦共和国国徽摩尔多瓦共和国国旗亚美尼亚共和国国旗、国徽
这些国家普遍修改了宪法或通过了新宪法,允许政治生活、意识形态多元化,实行多党制,只有土库曼坦实行一党制。各国普遍建立了总统制,议会成为单一的立法机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约。
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摩尔多瓦,仍处于民族、宗教冲突、战乱之中,政治发展最不稳定。这类国家的政治体制具有军事色彩,其政治形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军事形势以及民族、宗教矛盾的解决。
乌克兰的政治形势表现为:不仅存在着各种社会思潮和政治势力之间的斗争,而且议会与总统、总统与政府之间的政治斗争最为激烈;由于政治矛盾和冲突激烈,政府频繁改组,社会、经济政策十分混乱。由于多年来未能摆脱经济危机,加上1998年又受到俄罗斯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形势的困难使得社会矛盾相当尖锐。在1998年立法机构与执行机构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白俄罗斯的民族、宗教、文化比较单一,因而政治发展比较稳定,但由于受西方的影响,这里的“民主派”势力有所发展,因而政府内外的斗争也有加剧的趋向。
中亚五国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由于实行总统集权体制,政局相对稳定。但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也不少,这主要是因为在转型与发展并举的过渡期,中亚国家在短期内难以消除社会政治领域中威胁政治稳定的诸多因素,其中极端主义是中亚国家政治稳定所面临的最主要威胁。但总的看,中亚国家是独联体国家中政治和社会形势最稳定的国家集团。2、政治转型:近年来,独联体国家在政治上完成了从苏维埃制度向西方式民主制度的转变在外交方面,这些独联体国家普遍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大力发展同西方国家关系的同时,同俄罗斯建立独立自主的平等关系,并注意同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合作关系。3、独联体国家的对外关系
1991年12月21日宣布独联体正式成立的《阿拉木图宣言》签署至今,独联体已经走过了10年多的历程。长期以来,关于独联体是“独”还是“联”、应该“独多”还是“联多”的争论,一直是独联体各国在确立对外发展战略时的一大难题。一些成员国对加强独联体的作用心存疑虑,担心一体化进程会使自己丧失独立性。各国间民族、宗教矛盾和领土边界争端也难以解决,各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都不一致,也影响了各国对独联体的政策。(三)独联体的一体化
1、从1991年12月21独联体正式成立到1993年9月,为独联体的初创阶段。
这一阶段独联体主要的功能是处理苏联解体后的“分家”事宜,即“文明离婚”,这也是独联体成立的直接原因之一。围绕边界和领土、原联盟财产分割、原苏联的债务、军队的分割和核武器控制等问题,各国进行了尖锐激烈的斗争,但最终妥善处理了“分家”事宜,防止了原苏联地区的“南斯拉夫”,独联体因此被称为文明离婚的工具。一方面,由于刚刚从苏联集权制挣脱出来的独联体国家对主权让渡问题噤若寒蝉,唯恐独联体机制成为苏联机制的翻版,成为垄断各国主权的载体,因此围绕“独”与“联”的问题争论颇多。另一方面,独联体作为经济一体化集团尚未形成,独联体各国经济关系的主要特点是离心力加强,各加盟共和国力图最大限度地摆脱中央(即俄罗斯)控制,采取了转向西方谋求其援助、与前苏联以外的世界实现经济一体化的政策。2、从1993年9月到1997年为独联体发展的第二阶段。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独联体成员国从离心倾向造成的后果中逐步觉醒,对西方国家不切实际的幻想也已打消,进一步加强独联体内部的合作和一体化普遍成为这些国家的共同愿望。原来在独联体中离心倾向较强烈的乌克兰、摩尔多瓦、阿塞拜疆和白俄罗斯等国,其新领导人当选后均呼吁加强独联体的一体化。阿塞拜疆国旗从1993年下半年起,独联体开始出现向心倾向。其主要表现在:一是独联体的总体关系趋于改善。如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先后加入独联体,除波罗的海三国外,其他前苏联各国都加入了独联体。二是经济联系逐步恢复。如独联体成员国签署了《经济联盟条约》,并达成建立跨国家经济委员会的协议。三是军事合作有所进展。如白俄罗斯、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加入了原有六国参加的《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阿塞拜疆国徽3、从1997年到1999年是独联体一体化发展的第三阶段。
独联体重新出现了“非一体化”趋向。这一阶段,在西方势力渗透和扩张的条件下,独联体地区对俄罗斯的离心倾向明显加剧,独联体因此被认为出现了自成立以来较强的离散趋势。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独联体内部新的反一体化浪潮,俄罗斯在独联体内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4、从2000年开始,独联体一体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从俄罗斯来看,由于总统的更替,其历史发展从叶利钦时期进入了普京时期,这一变化对独联体未来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对独联体来说,具有转折意义的是2000年1月25日的独联体国家元首理事会莫斯科会议。俄罗斯代总统兼总理普京在本次最高级会议上被提名担任独联体国家元首理事会主席。普京的当选标志独联体内部对俄罗斯的向心力重新加强。
2001年11月30日,独联体12个成员国总统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会议,就独联体成立以来走过的十年历程进行回顾和总结。与会国首脑认为,独联体生活中的新阶段已经来到,其特点是“离婚过程”和“吵架”阶段已经基本结束,到了重新实现一体化的时候。此次独联体国家首脑会议通过的《独联体10年活动总结及今后任务》的文件中规定了独联体2005年前发展纲领,即进一步巩固独联体这一国际关系中的政治、经济实体,建立成员国之间长期的经济联系,稳定独联体活动空间,完善履行独联体国家间协议的机制。2002年10月基希讷乌峰会通过了一系列法律文件,决定进一步明确独联体多边合作的优先方向,集中力量“通过渐进的方式”来完善合作机制。克里姆林宫独联体各国走上了逐步联合的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原因:(1)前苏联民族混居程度高
(2)经济上相互依赖关系深。
(3)各成员国之间还存在着共同的战略利益。
独联体的现状与发展
增强独联体凝聚力的阻力
其一,格鲁吉亚、乌克兰、阿塞拜疆和摩尔多瓦组成了“古阿姆”,该地区联盟的成员有与独联体渐行渐远的趋势。
其二,独联体国家之间存在裂痕。其三,独联体国家间在经济水平、发展模式、对外政策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彼此合作。其四,俄罗斯对于独联体其他国家来说,其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模式的吸引力越来越小,而西方模式的诱惑力在不断增强。第二节冷战后东欧国家的经济、政治状况及外交关系走向(一)东欧国家的转轨基本完成,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西化”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二)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资本主义(三)东欧各国外交走向:选择加入欧盟和北约(一)东欧国家的转轨基本完成,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西化”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从经济上看,剧变后东欧国家的转轨是从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10多年来,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
1990~1992年为第一阶段,即实行激进的经济转轨阶段;
1993年以后为第二阶段,即不断实行政策调整和结构改造的阶段。东欧国家地图在第一阶段,东欧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生产急剧下滑,通货膨胀恶性发展。在第二阶段,东欧国家的发展出现了显著的不平衡。少数国家,首先是波兰,较快地克服了危机,并开始在新的轨道上向前发展,但多数国家仍徘徊于危机的阴影之中。直到1998年和1999年,除个别国家外,大多数国家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增长。目前东欧国家的经济转轨基本完成。经济的私有化、自由化、制度化、稳定化已经基本实现。1、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目前,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已经形成。2、市场经济机制初步发挥作用。3、市场经济的法律框架初步确立。4、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功能减弱,变国家直接管理为宏观调控。波兰国徽波兰国旗(二)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资本主义在政治转轨方面,东欧国家普遍选择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议会民主制政治体制,从社会主义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变,从高度集权的共产党一党执政的体制向以三权分立原则为基础的多党议会民主制转变。1、确立了多党议会民主制度各国议会已由剧变初期各种政治势力争斗的场所变为通过全民自由选举,由若干实力较强、经选举获胜党派组织议员团参政,依照宪法程序进行较量的“论坛”。立法、司法、行政三大部门已大体能够相互制约,各司其职,基本上保证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总统、议会和总理已成为驾驭政权的中心,能基本做到既独立而又相互牵制。
捷克国旗2、党派之争已纳入法制轨道,政权更迭平稳
在东欧国家中,各党派之间的争权斗争虽很激烈,但没有暴力,更没有硝烟,一般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把议会当作政治斗争的主要场所。剧变10多年来,东欧各国都已举行过几轮议会选举和总统选举。尽管每次选举前的政坛都十分热闹,各派政党都紧锣密鼓地做准备,用各种手段为自己拉选票,但都没有超出法律的范围。而且在选举结束后,不论是胜者还是败者,都能够平静地接受选举结果。
3、无论哪个党派上台执政,都不会离开三权分立、议会民主的基本框架在剧变后的十年,波兰经历了七次政府的更迭和三次总统的更换,但国家总的政治、经济制度没有改变。在保加利亚,以民主力量联盟为核心的联合民主力量同以社会党为主的民主左派联盟,虽然分别代表右翼和左翼势力,而且互为对手,但双方在根本问题上并无分歧。例如在内政方面,两者在政治上都主张实行多党议会制,在经济上都主张实行私有化和建立市场经济,在外交方面都主张使本国加入北约和欧盟,实现同欧洲的一体化。匈牙利、罗马尼亚等也大致如此。东欧剧变是彻底的,即从以前的社会主义国家向资本主义国家全面转轨。在经济取向上,东欧国家从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在政治取向上,东欧国家基本上认同西方的价值观念,无一例外地摈弃了苏联式的以一党执政、党政不分、议行合一等为主要特征的“一党垄断的集权制”,实行西方式的以多党政治、议会民主、三权分立等为主要特征的“多党议会民主制”。斯洛伐克国旗东欧剧变之后,各国都把私有化视为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迅速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私有化运动。虽然东欧各国的私有化在具体做法上各具特色、各有不同,私有化进展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东欧各国的私有化在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式上都存在较强的相似性,尤其表现为在价值取向上倒向西方资本主义。斯洛伐克国徽
90年代以来,东欧各国经历着全面、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和外交的转轨过程。在外交上,东欧各国极力摆脱苏联及继承国俄罗斯的影响,以倒向西方为定位,争取加入北约和一体化的欧洲。克罗地亚国旗(三)东欧各国外交走向:选择加入欧盟和北约对外政策上基本放弃了与西方阵营的冷战和对抗,全面“西倾”,即以接受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包括人权观)、意识形态和政治思维定势为前提的指导思想,奉行以美、欧为重点的亲西方路线,旨在争取西方发达国家的援助和支持,并进而同西方发达国家结为盟友,最后通过同西方国家的“一体化”,成为“文明世界”的一员。概括起来讲,加强同西方国家的联系与接触,回归欧洲,加入欧洲乃至整个西方体系,已成为东欧国家首要的外交任务和地缘战略目标。美国加拿大
1949年成立,由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12国组成。北约成立和扩大图1北约的成立和扩大
1949年成立,由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12国组成。北约的成立和扩大北约成立和扩大图21952希腊、土耳其1981西班牙希腊土耳其1955联邦德国西班牙联邦德国北约的成立和扩大北约成立和扩大图3北约东扩的进展
1999年3月,波兰、捷克、匈牙利三国正式加入北约,北约集团扩大为19个国家。波兰捷克匈牙利北约东扩进展
2004年,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等七个国家加入北约,从而使北约成员国增加到26个。截止2009年,北约共有成员国28个,分别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比利时、丹麦、加拿大、卢森堡、挪威、葡萄牙、土耳其、希腊、波兰、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冰岛。第三节
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和外交俄罗斯俄罗斯的版图苏联四个加盟共和国2俄罗斯领土面积1707万平方公里,人口1.488亿一、俄罗斯经济转轨(一)基本完成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二)十多年来,俄罗斯经济总体上在衰退和危机中徘徊(三)普京政府振兴俄罗斯经济的基本构想(一)基本完成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
1992年俄罗斯开始从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包括基本经济制度、经济运行方式与管理体制模式的转变。现经济转轨已基本完成,主要表现在:
1、通过非国有化和私有化改造所有制结构,转换了基本经济制度
2、通过自由化废除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行了经济运行机制转型。
3、改变政府管理经济的手段和方法,实行宏观调控。在1999年的最后一天,叶利钦在辞职讲话中说,他已经完成了一生的主要任务。俄罗斯将永远不会再回到过去,俄罗斯将永远向前迈进。这里讲的主要任务,就是指制度性转轨冲垮了前苏联时期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模式,形成了新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模式的框架。俄罗斯经济转轨,从制度建设来看取得了进展;但从经济增长看,改革是不成功的,不仅没有达到振兴经济的目标,反而使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转轨危机。
1992—1999年,俄罗斯工业生产下降了50%,基本建设投资下降90%,国内生产总值下降55%以上。1999年后,俄罗斯经济出现了复苏的态势,但其经济增长仍是恢复性的,制约经济稳定增长和发展的因素仍然很多。如投资资金短缺、技术设备落后、高技能人才严重流失、产品缺乏竞争力、工业结构和基础设施在短期内很难更新,等等。此外,俄罗斯所欠外债已达1500亿美元。由于俄罗斯经济曾出现长达近10年的危机和萧条,目前仍具有脆弱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国际社会对俄罗斯经济增长的趋势能否持续普遍抱谨慎态度。造成俄罗斯经济总体上在衰退和危机中徘徊的原因主要有:1、政府接受了西方为他们设计的激进改革方案。“休克疗法”休克疗法所谓“休克疗法”,本来是医学上的一种治疗方法,后被引入经济学中表示治理恶性通货膨胀的一系列严厉经济措施,本身并不解决经济转轨的问题。自美国年轻经济学家萨克斯的这一方法应用到剧变后着手经济转轨的东欧国家后,其内容扩大了,具有了新的涵义。不仅是遏制通货膨胀的方法,而且还包括了体制转轨和制度改造的内容,成为前苏东许多国家经济转轨的主要形式。其基本内容是:通过实行紧缩政策,控制通货膨胀,稳定宏观经济;通过迅速私有化,完成基本经济制度的改造;通过经济自由化实现整个经济运行机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休克疗法”的实行有利有弊。有利的因素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休克疗法”在打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方面十分迅速而彻底,因此能够避免双重体制并存所产生的摩擦。其二,激进的转轨使俄罗斯和东欧国家仅用三五年的时间就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的框架,这种转轨的速度应该说是比较快的但是,“休克疗法”也导致了经济体制的真空和经济发展的严重倒退,并造成人民生活水平的急剧下降。这些国家为此付出了十分高昂的代价。
2、片面信奉西方经济理论。
“休克疗法”强调的是货币政策,崇尚市场的作用,排斥政府的力量,认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面越小,经济越有活力,并强调货币调节作为经济调节的核心手段。“休克疗法”用来治理西方的“滞胀”危机无疑是可取的,因为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能有效保证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和供给的灵活性。但俄罗斯在实行“休克疗法”的过程中还不是市场经济国家,市场运行机制没有形成,市场没有起到对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通,市场主体对价格信号不能直接反应,因此,“休克疗法”使俄罗斯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转轨危机。
3、俄罗斯国内的政治斗争干扰了经济发展。
俄罗斯的经济转轨是在政治不稳定的背景下进行的,这既加大了经济转轨的难度,也使经济危机难以摆脱。很长一个时期,俄罗斯政局的不稳是阻碍经济转轨和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
4、苏联解体带来的原有经济关系的断裂。
苏联的解体给封闭型的前苏联经济以致命的一击,由于实行专业化和分工而形成的各共和国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中断,致使俄罗斯工农业生产大幅度滑坡。
5、忽视宏观调控。俄罗斯经济转轨过程中奉行的是自由市场经济改革战略,放弃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原来苏联采用的是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对经济生活无所不包,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低下,技术进步缓慢,束缚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劳动积极性,阻碍了生产的发展。
普京改革普京执政后,为了恢复和振兴俄罗斯经济,提出了“强国富民”和“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战略思想。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思想,普京政府继续坚持叶利钦时期的改革目标,在制度和结构上完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并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和措施。
1、改变激进的经济改革模式,走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改革道路,实行“渐进、逐步和审慎”的改革。
2、加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有秩序的市场经济”或“社会市场经济”。
3、改善投资环境,制定《俄罗斯联邦自由经济区法》、《俄罗斯联邦自由贸易区法》等法律法规,以吸收国外投资。
4、逐步实现俄罗斯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支持企业和公司的对外经济活动;坚决抵制国际市场歧视俄罗斯的行为;积极努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目前,普京政府经济改革和经济政策调整的成效逐渐显现,俄罗斯经济走出危机,出现了发展和增长的势头。在2001年世界经济普遍低速的情况下,俄罗斯经济继2000年大幅上升之后仍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GDP增长率为5.5%。预算出现大量盈余,2001年全年联邦预算盈余额相当于GDP的5%。2002年俄罗斯经济继续增长,是世界上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之一,而且财政税收增加,预算继续出现盈余,通胀率下降,卢布汇率稳定,居民实际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但是,总的看,俄罗斯经济增长在总体稳定的态势下仍呈现阶段性的不稳定状态。
鉴于俄罗斯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积累了种种棘手难题,要走向复兴,尚需时日,难以一帆风顺,更不会一蹴而就。但是,如果能找到一条体现俄罗斯特点的成功之路,有可能加快复兴的进程。二、俄罗斯政治转型(一)93宪法确立了多党制和以总统集权为特征的三权分立制度(二)俄罗斯中央的权力和控制加强,政治基本趋于稳定(一)93宪法确立了多党制和以总统集权为特征的三权分立制度从苏联后期开始,俄罗斯的国家重建和政治转轨,虽然经历了激烈的政治斗争乃至腥风血雨,但基本上确立了宪法至上、自由选举、多党竞争、议会民主、三权分立等源于西欧的民主宪政原则,确立了西方式的多党制和总统制的国家政治制度。这一过程经历了提出、确立和不断完善的过程。93宪法确立了多党制1988年下半年到1989年,苏联掀起了关于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概念和标准的全国大讨论,提出了政治多元化、党政分开、三权分立原则,为确立西方政治体制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1990年3月,苏联第三次人代会通过了对苏联宪法第6条的修正案,从根本上取消苏共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和决策作用,确定实行多党制。1990年10月,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苏联社会联合组织法》和《苏联社会联合组织生效法》,使多党制得到确立。俄罗斯联邦也在1991年1月和12月通过决议,宣布《苏联社会联合组织法》适用于俄罗斯联邦全境。1993年12月12日,俄罗斯联邦以全民公决形式通过了93宪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多党制度。1995年12月17日举行的俄罗斯第二届国家杜马选举,有43个合法党团参加角逐,其中4个政党获得进入议会的资格。1996年6月举行第二任总统选举,各政党都能按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事,没有出现越轨行为,表明俄罗斯多党制基本确立。党派之间的政治斗争逐渐纳入法制化轨道,形成了左中右三派基本平衡的局面。俄罗斯的总统制政体的确立经过了几年的政治较量。1991年3月俄罗斯以全民投票方式通过了叶利钦提出的实行总统制的主张,6月叶利钦以57.2%的选票当选为俄联邦第一任总统。然而,总统和议会之间权力分配问题尚未解决,制定一部规范国家权力结构的新宪法势在必行。在酝酿新宪法的过程中,叶利钦主持制定的扩大总统权的宪法草案同联邦宪法委员会强调三权分立,相互制约,反对总统集权的草案进行了激烈较量。总统制1993年10月,总统与议会之间的斗争达到白热化,最后叶利钦以武力解散最高苏维埃,挫败了政治对手。1993年12月12日举行全民公决,通过了确认总统掌握巨大权力的俄罗斯93宪法。莫斯科红场卫兵换岗叶利钦和希拉克
面临问题
1、俄罗斯的地方主义膨胀,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在政治转型过程中,俄罗斯在国家体制方面改变了苏联时期事实上的单一制状况,实行联邦制。俄罗斯由89个联邦主体组成,这89个联邦主体又分为21个共和国,6个边疆区,49个州,2个联邦直辖市,1个自治区和10个自治专区。车臣地图根据宪法,在俄罗斯国家领土完整、国家政权体制统一的基础上,联邦中央国家权力机关和联邦主体国家权力机关在宪法规定的职权范围内行使各自的职权。各共和国和地方有较多的自主权和独立性,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某些联邦主体的独立倾向,地方主义开始膨胀。一系列共和国先后发表了主权宣言,向联邦中央争取主权,闹独立。其它地区也要求拥有与民族共和国相同的地位,有的甚至擅自升为共和国。在地方主义膨胀的同时,极端民族主义也开始泛滥。1994年12月开始的车臣战争是在民族冲突方面发生的最突出、最尖锐、最典型的事件。由于历史上的原因,车臣民族对俄罗斯人的仇视和对立情绪一直很深,这种历史积怨成为车臣和俄罗斯两个民族长期不和的主要根源。(四)俄罗斯车臣问题车臣是俄罗斯联邦领土,位于高加索山脉北侧,与格鲁吉亚隔山为邻。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20万。
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联邦苏联十五个加盟共和国2土库曼哈萨克阿塞拜疆立陶宛爱沙尼亚拉托维亚格鲁吉亚摩尔多瓦乌兹别克塔吉克吉尔吉斯亚美尼亚车臣是俄罗斯联邦领土,位于高加索山脉北侧,与格鲁吉亚隔山为邻。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20万。
车臣问题是历史的与现实的、内部的与外部的、宗教的与政治的多种矛盾交织的统一体。
19世纪,沙俄经过40多年的高加索战争于1895年把车臣并入帝国版图。苏联于1922年11月成立车臣自治州。1934年1月与其西邻印古什合并,1936年12月5日改成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第一次车臣战争(1994年——1996年)第二次车臣战争(1999年——2000年)
2003年3月,车臣全民公决顺利进行,90%的车臣人选择了接受车臣新宪法,留在俄罗斯联邦。
车臣恐怖分子近年来制造的恐怖爆炸案
●2000年7月,袭击俄内卫部队在阿尔贡的宿舍,至少54人死亡。
●2002年12月27日,车臣“人体炸弹”驾车撞向格罗兹尼市政府总部,炸毁了四层办公楼,造成80多人在爆炸中死亡。
●2003年5月12日,两名自杀性袭击者驾驶一辆装满炸药的汽车冲向车臣纳曼斯克亚区政府大楼,导致59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2003年6月5日,一名车臣“黑寡妇”在车臣附近突袭一辆运送俄罗斯空军飞行员的车辆,造成19人死亡。
●2003年7月5日,两名“黑寡妇”在莫斯科图什诺机场举行的露天摇滚音乐会上发动自杀式爆炸,导致17人死亡,60人受伤。
●2003年8月1日,一名自杀式袭击者驾驶一辆满载炸药的卡车冲入与车臣接壤的北奥塞梯莫兹托克的一间军队医院,至少造成50人死亡。
●2004年2月6日,莫斯科一辆地铁列车发生恐怖爆炸,40人死亡,100多人受伤●2004年5月9日在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市中心的狄纳莫体育场,巨大的爆炸使欢庆的现场顿时变成了人间地狱,车臣总统卡德罗夫等4人不幸遇难,另有40人受伤。●6月21日晚到22日凌晨,约200名车臣非法武装分子袭击了俄罗斯印古什共和国15处政府机关、军用和民用设施,共造成92人死亡,120多人受伤。●2004年8月24日,莫斯科一公共汽车站发生爆炸,造成4人受伤;当天深夜,俄两架民航客机几乎同时坠毁,90名乘客和机组成员无一生还;31日莫斯科一地铁入口处发生自杀式爆炸,造成60余人伤亡。
●2004年9月1日俄南部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被恐怖分子劫持人质。这次事件已造成340多人死亡,700多人受伤。
2、普京加强中央的权力和控制,俄罗斯政治基本趋于稳定。普京执政以来,针对地方主义膨胀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采取了五大措施:
第一,整顿地方法规。普京就任总统时,地方法规中有25%以上违反联邦法律,有些联邦主体还宣布拥有“国家主权”。现在经过整顿,问题已基本解决。普京2001年4月的《国情咨文》说,3500多项不符合联邦法律的地方法规,已有80%修改完毕。第二,建立“联邦区”。2000年5月,普京下令把全俄划分为7个联邦区,并任命7位“总统全权代表”,让他们负责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监督总统政令、联邦宪法和法律在各地方的执行,直接对总统负责。现在,“联邦区”和“总统全权代表”制度已经建立且运转顺利,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得到了加强。第三,设立国务委员会。2000年9月,普京下令建立总统下属的国务委员会,把89个联邦主体领导人组织在一起。这有利于发挥地方领导人参与国家重大决策的积极性,有利于稳定政局。第四,修改地方自治法。经议会讨论通过,普京在2000年8月签署新的《地方自治法》其中规定,地方领导人和地方杜马仍由选举产生,但如两次违反联邦法律,总统有权加以罢免和解散。这使那些各自为政的地方势力受到很大的约束。第五,改组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改革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的组成原则,规定:新的联邦委员会是常设立法机构,由联邦主体各派两名代表组成,其分别产生于各主体的立法和执行权力机构;地方议会派出的上院代表由地方议会选举产生;地方执行权力机构派出的上院代表由地方行政首脑提名,并需得到地方议会2/3议员的支持。联邦主体的行政长官和议长不再兼任联邦委员会议员。普京——俄罗斯的目光1普京——俄罗斯的目光2三、俄罗斯外交(一)叶利钦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二)普京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三)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基本特点(一)叶利钦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俄罗斯独立初期,其外交目标是全面加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和安全体系,争取西方的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来摆脱国内危机。其指导思想是,既然俄罗斯已放弃社会主义,就应当回到西方国家的行列,同西方国家建立密切的盟友关系。因为从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看,俄罗斯从来都是欧洲的一部分,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完全不存在无法克服的分歧与利益冲突。因此这一时期俄罗斯推行符合西方战略利益的“一边倒”政策,在国际事务中盲目追随西方,全盘接受西方处理国际问题的价值规范和游戏规则,外交交往基本上全部集中在西方大国。
俄罗斯这一阶段的对外政策实际上是失败的,不仅未能消除西方国家对它所持有的戒心和疑虑,且也未能得到西方国家所允诺的对它提供的经济援助。反而使俄罗斯经济和外交都陷入困境。于是,叶利钦不得不对亲西方的“一边倒”政策作出调整。推行向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一)叶利钦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
谋求与西方建立“战略同盟”关系,同西欧和北美国家建立伙伴关系。▲俄罗斯独立初期推行向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1993年4月30日,叶利钦总统批准《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的基础原则》,它是俄罗斯对实行“一边倒”的亲西方政策的反思结果。它强调俄罗斯外交必须维护国家利益,为此确立了以西方为主,东西兼顾的外交政策,即开展东西方平衡外交。但是寻求与西方结盟的外交原则没有改变,只是强调要对东方国家、独联体国家予以应有的重视。这时叶利钦政府对美国会真诚地扶助俄罗斯仍然抱有幻想,对美国力图削弱俄罗斯在国际舞台,首先是在独联体地区的影响力的战略考虑没有戒备。
▲
1992年下半年提出既面向西方、也面向东方的“双头鹰”外交政策1994年中期,叶利钦政府进一步明确,俄罗斯外交的目标是“恢复大国地位,确保势力范围”。强调俄罗斯在国际上应发挥与其大国地位相称的国际作用,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其利益。为此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是:继续积极发展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的关系。但坚持均衡原则,一方面要与美国保持良好的伙伴关系,另一方面积极与西方所有大国建立伙伴关系,以求从西方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和经济援助,并在此基础上振兴国力。
▲
1993年后,确立了以“维护民族利益和重新恢复大国地位”为目标的全方位外交战略调整后俄罗斯对外战略的特点一是对西方态度趋于强硬,抗争多于妥协对西方态度趋于强硬,抗争多于妥协痛斥西方在涉及俄罗斯重大战略利益的问题上与西方国家积极抗争,坚决反对北约东扩,捍卫俄罗斯的国家安全;二是加大东方外交力度,平衡西方外交加大东方外交力度,平衡西方外交三是重视“近邻外交”,强化盟主地位
重视“近邻外交”,强化盟主地位推动独联体各国政治、经济和军事一体化进程,确保俄罗斯在独联体的主导地位;四是全面开展第三世界外交,扩大俄罗斯的影响全面开展第三世界外交,扩大俄罗斯的影响加强与亚太国家的关系,谋求在亚太事务中发挥主要作用,以开拓新外交领域来谋求本国的利益。▲
1996年后,俄罗斯又明确把推动世界多极化作为外交目标,反对美国占主导地位的一极世界。1997年12月由总统叶利钦签署的《俄罗斯联邦安全构想》中明确把推动世界多极化、确保俄罗斯成为世界一极,作为国家安全构想的支柱和基石。从跨世纪的高度出发,努力调整与世界各大同的关系,全方位的、积极的外交政策全面展开,即强调同世界各类国家建立各种类型的友好互利关系,从重意识形态变为按国家民族利益处理国家关系问题,放弃“西方化”倾向,强调大国之间的等距离外交。普京执政初期,基本坚持叶利钦时期的外交目标及外交政策,但强调国内目标高于国外目标,突出经济外交,务实和避免对抗。为此继续加强独联体内部的合作,强化俄罗斯在独联体的主导地位,抑制美国在独联体内的扩张势头;展开东西方平衡外交,与中国、印度等亚洲大国加强战略协作。普京工作照(二)普京政府的外交战略首先,普京非常重视独联体对俄罗斯重振大国地位的重要作用,强调同独联体国家的合作,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将是绝对优先的方针。为推动独联体经济一体化,在普京倡议下,由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斯坦五国组成的“欧亚经济共同体”在2001年5月底正式成立。普京——俄罗斯的目光3
其次,展开东西方平衡外交。一方面俄罗斯努力改善同西方的关系,竭力谋求与北约关系取得突破。俄罗斯把振兴经济、复兴大国地位作为国家最高利益及国家中心战略目标。这首先需要一个长期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是影响俄罗斯安全的最大外部因素,同北约改善和发展关系是俄罗斯实行国家发展战略的关键和前提,也是俄罗斯获取西方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同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理光学》课程教学大纲
- 2024年低价乡下小院出租合同范本
- 2024年出售东电楼房合同范本大全
- 2024年承接土方业务合同范本
- IMF报告: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
-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联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 2024新版企业招标承包经营合同
- 2024店面出租合同范本
- 2024个人借款合同范本的模板
- 2024至2030年中国移动感应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招聘考试试卷2022
- DB34∕T 2290-2022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规程
- 国开(河北)2024年《公文写作》形考作业4答案
- 电信行业移动通信网络质量提升方案
- 2021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导游服务赛项-导游英语口语测试题库
-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考任务2-国开-参考资料
- 文印竞标合同范本
- 2024至2030年中国汽车EPS无刷电机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聚醚醚酮树脂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2019版外研社高中英语必选择性必修一-四单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