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情景导入儒家“一哥”之争儒学大师PK赛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儒家“一哥”之争扑朔迷离。那么,究竟谁是“一哥”,这些儒学大师在儒学发展历程中又做出了怎样的贡献?[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共同探寻儒学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演进的足迹。找到你心目中的儒学一哥。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1春秋—百家争鸣2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魏晋南北朝——佛道盛行儒遭挑战4两宋时期——程朱理学5明清之际——新儒学(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P4)1.背景(1)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期。(2)代表各派政治势力的思想家,按照各自的利益和要求积极发表意见,提出治国的主张,从而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2.原因(1)士阶层活跃(2)私人讲学兴起3.影响、意义p4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特别提醒:百家争鸣中的“百家”并非实指而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派别多。“争鸣”并不意味着各家各派的主张绝对不同,而是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各家学说都是为了寻求治国平天下之道。二、孔子和早期儒学(P4)(1)历史地位: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首创私学(2)言行集成:《论语》。(语录)(3)思想主张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主张: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崇尚周礼,提出“克己复礼为仁”。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易错提醒: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有“千古一圣”之称,但是在他的思想中也有陈腐落后的成分,如“贵贱有序”、“克己复礼”等,应注意甄别对待。(评价人物时要注意辩证)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2.儒家的另外两位先贤(P5-6)三、道家和法家:老子(P6)(1)历史地位: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2)代表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3)主张①哲学思想:认为“道”是派生万物的根源;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②政治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反对采用严刑峻法,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庄子主张:世界万物都是相对的。摒弃差别观念,获得精神自由。法家——韩非子地位: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主张:以法治国。主张君主集权。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提倡节俭反对浪费。代表了平民结成的愿望。与儒学并未当时显学。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

)例经典示例技法荟萃典型例题A.主张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B.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命题分析】儒家思想的许多合理部分,如教育理论的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伦理道德中的诚信(社会主义荣辱观);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仁、德等,容易和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以德治国、以人为本等一些热点问题相结合,来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现实意义的理解。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根据所学A、B、C、D四项说法都符合孔子思想特点。材料中梁启超认为孔子重视美术、戏曲演出、改良戏曲、音乐会等对人教育的影响,据此可以联系到孔子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故本题选C项。【答案】

C跟踪训练孔子的教学内容,可称之为“六艺”。其中“礼”谓天地阴阳之秩序,“乐”谓取得和谐。后人学者曾评论: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这表明孔子的教学特点是(

)A.强调道德教化的功能B.注重维护等级制度C.主张严格遵守礼法

D.教学与音乐相结合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由题干材料中礼乐的含义及“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可知,道德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也即孔子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故正确答案为A项。图文探究料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材料2: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政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荀子·性恶》材料3: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知威势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韩非子·显学》材料4:专任狱吏得亲幸……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史记·秦始皇本纪》【综合探究】(1)材料1阐明的主要治世之道是什么?用引文内容回答,并指出此观点的缺陷。(2)材料2体现了荀子的什么思想?以材料为依据,加以证明。(3)根据材料4回答,秦始皇采用了上列哪段材料中的治世主张?并引用一句相同观点的史料以证之。【思路引领】本题为材料型主观题,着重考查了诸子百家思想的特点以及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并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作答。如解答第(1)问时应注意材料中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解答第(2)问时注意材料中的“礼义以化之”“法政以治之”“刑罚以禁之”并结合教材知识即可得出荀子的思想;解答第(3)问可以结合材料的出处综合思考得出。【尝试答题】

(1)把“德”、“礼”看作是主要治世之道,即“道之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