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知识架构+重点突破】高二历史 备课精研课件(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知识架构+重点突破】高二历史 备课精研课件(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知识架构+重点突破】高二历史 备课精研课件(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知识架构+重点突破】高二历史 备课精研课件(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知识架构+重点突破】高二历史 备课精研课件(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1.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2.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户籍制度:通过各级权力机构对其所辖范围内的户口进行调查、登记、申报,并按一定原则进行立户、分类、划等和编制。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是专制王权对编户齐民进行控制的最重要手段。1.战国时期户籍制度——“为户籍相伍”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商君书》国家开始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为户籍相伍”,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2.秦朝时期户籍制度——分类登记制度

户籍实行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史记蒙恬列传》3.汉朝时期户籍制度——编户齐民

(1)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2)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入籍后,称为“编户齐民”。(3)政府定期进行人口调查,掌握人口数。(4)东汉末年以后战事频繁,户籍散乱。户口漏于国版,夫家脱于联伍,避役者有之,弃捐者有之,浮食者有之,于是奸心竟生,伪端并作矣。小则盗窃,大则攻劫,严刑峻法不能救也。

——汉代徐干《中论・民数篇》户籍制度可以利于征发赋役进行社会管理维护社会治安4.魏晋时期户籍制度——黄、白籍,土断

“黄籍”西晋以黄纸登记户主姓名、年龄、家庭情况,装订成册。“白籍”东晋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进行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土断”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为增加赋役,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魏晋时期连年战争,产生大量流民。为了区分本地土生土长的居民和外来流民,东晋时期分别用黄籍和白籍登记户籍加以区分。5.隋唐时期户籍制度——大索貌阅、三年一造

大索貌阅:隋朝严密清查户口的一项措施,“大索”就是清点户口,并登记姓名、出生年月和相貌,目的在于搜括隐匿人口;“貌阅”,则是将百姓与户籍上描述的外貌一一核对,目的在于责令官员亲自当面检查年貌形状,以便查出那些已达成丁之岁,而用诈老、诈小的办法逃避承担赋役的人。三年一造:唐初规定:民始生为黄,四岁至十五岁为小,男子十六岁至二一岁为中,二十一岁至五十九岁为丁,六十岁以上为老。每年造一次人口帐,三年造一次户籍。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手实是唐宋时在基层官吏监督下居民自报户内人口﹑田亩以及本户赋役承担情况的登记表册。在唐代﹐它是制定计帐与户籍的主要依据﹐每年填报一次。唐代手实的内容大体分为三大部分:根据现状具户主姓名及户内所有良贱人口﹐注明年龄﹑性别﹑身份﹐并根据貌阅结果注上三疾(残疾﹑废疾﹑笃疾)或改正年龄疾状等情况。6.宋朝时期户籍制度——主户、客户

主户:占有土地,并承担赋役的户,官户与形势户亦包含在内。客户:住在农村,不占有土地,租种土地耕种的农人。宋代为了便于征取赋税,控制户口,把全国居民分为主户与客户。主户约占全宋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左右,其余则为客户的平均数。7.元朝时期户籍制度——诸色户计、户籍世袭诸色户计:元代各种人户的总称。政府根据全国居民承担的不同义务,以及职业,民族、宗教和社会地位的不同等情况,把人们划分为各种人户。称为“诸色户计”或“诸色人户”。民户是主要人户,也是诸色户计的基础。元政府在民户中实行户等制,以三等九甲为序征发赋役。九等之外又按照归附的先后,籍户和户等的衡量等情况,划分为元管户、交参户、漏籍户、协济户、复业户和渐成丁户等。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8.明朝时期户籍制度——职业定籍、黄册职业定籍:明朝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为民籍、军籍、匠籍等;黄册:明代国家为核实户口、征调赋役而制成的户口版籍。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朝政府在户帖制度基础上建立了黄册制度。黄册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载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并按从事职业,划定户籍,主要分为民、军、匠三大类。黄册和鱼鳞图册互为补充鱼鳞册,又称鱼鳞图册、鱼鳞图、鱼鳞图籍、鱼鳞簿、丈量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土地登记簿册,将房屋、山林、池塘、田地按照次序排列连接地绘制,表明相应的名称,是民间田地之总册。由于田图状似鱼鳞,因以为名。9.清朝时期户籍制度——永停编审清朝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管理相对松弛。到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直到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探究: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及其特点?户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据殷商墟卜辞中记载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徭役来源日枯竭,为了解决危机,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考》功能:征收赋税保证政府财政收入,征派兵役保持国家军事实力;限制人口流动;维护社会治安;控制职业,固定身份;维护等级特权。特点:持续时间长,复杂到简单;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与土地和赋税制度逐渐分离;传统户籍制度逐渐被废除。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朝代基层组织社会治理秦汉乡里制度什伍组织唐乡里制度邻保制度北宋乡里制度保甲制明里甲制十家牌法清里甲制到保甲制——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趋势: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国家对乡村治理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增强,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减弱。原因:国家统一,封建专制强化;维护小农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需要。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1.社会救济原因: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缺少保障,需要国家和社会提供必要的、及时的救助。作用:社会救济为民众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口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有利于维护统治。实施者地位举措

政府

主体汉朝常平仓制度隋唐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义仓、社仓)民间组织宗族

辅助,宋朝兴起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慈善组织辅助,明清兴起善堂、善会政府救济的重点在于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社会力量的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的赈济2.优抚政策朝代措施尊敬、赡养老人秦汉鸠杖(以示尊重)明初八十岁以上月给米五斗、酒三斗、肉五斤保障鳏寡孤独的生活(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唐朝养病坊宋朝福田院元朝众济院明清养济院探究:中国古代国家治理对当今的启示?①“以民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②促进阶层流动,扩大中间阶层——注重国家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③强调教化——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组织的作用,救助与教育相结合,扶贫先扶志;④一定的基层自治——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调动群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直接行使民主权利。⑤“为政以德”“德主刑辅、宽严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