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x线检查部位及目的课件_第1页
医学x线检查部位及目的课件_第2页
医学x线检查部位及目的课件_第3页
医学x线检查部位及目的课件_第4页
医学x线检查部位及目的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身各部位各体位投照体位

临床意义

关于X线诊断X线诊断是重要的临床诊断方法之一。诊断以X线图象为基础。X线图像由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所组成,是灰阶成像。这些不同灰度的影像是以密度来反映人体组织结构的解剖及病理状态。诊断是通过对X线图像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分辨正常与异常归纳与综合X线各种病理表现,联系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及其他临床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推理而作出的结论。全身各部位常规拍片体位胸部胸部正(侧)位胸部正斜(肋骨切线)位腹部腹部立位腹部平片(卧位)头部头颅正侧位面骨大瓦氏位颧弓斜位及轴位鼻骨侧位颞颌关节张闭口位脊柱颈椎正侧(双斜)位胸椎正侧位腰椎正侧位骶尾椎正侧位鼻副窦鼻窦瓦氏位+侧位(可增加柯氏位)上肢肩关节正(斜)位肱骨正侧位(包括肩或肘关节)肘关节正侧位尺桡骨正侧位(包括肘或腕关节)腕关节正侧位手正斜(侧)位手指正侧位下肢髋关节正(斜)位股骨正侧位(包括髋或膝关节)膝关节正侧位胫腓骨正侧位(包括膝或踝关节)踝关节正侧位足正斜位跟骨侧轴位骨盆骨盆正位1、身体各部位X线检查介绍

1.1四肢摄影

四肢由其骨骼、骨间关节、肌肉、肌腱、血管和皮肤等软组织共同组成。其平片检查常用于骨外伤、发育情况、某些病的骨改变、多种骨和关节病的检查。软组织内的钙化和金属异物也可在平片上显示清晰的影像。

1.1四肢摄影---手部正位手正位

位置:患者在摄影台旁边侧坐,肘部弯曲。手掌紧靠暗盒,将第三掌骨头放于暗盒中心。各手指稍分开。

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所有指、掌、腕骨,尺桡骨下端的后前位影像,但拇指显示斜位像。1.1四肢摄影---手部正位常规体位:正斜位手正位:用于观察手骨形态、关节、异物、骨龄等。1.1四肢摄影---手部斜位常规体位:正斜位手斜位(后前):用于观察手部轻度外伤和骨质的病变,主要检查第一、二、三掌指骨及其关节的侧斜位影像。1.1四肢摄影---手部侧位常规体位:正斜位手侧位:用于观察手部异物位置,骨折或脱位时的骨块移位情况。

1.1四肢摄影---手部其它体位手斜位(前后):用于观察手部轻松度外伤和骨质的病变,主要检查第四、第五掌指骨的斜位影像。

拇指正侧位:用于观察拇指及其关节、软组织的外伤和异物情况。

1.1四肢摄影---腕关节常规拍腕关节正侧位腕关节正位:用于观察腕骨、掌骨近端、尺桡骨远端的骨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情况。观察小儿发肓情况,了解骨龄,需摄双侧腕关节。腕关节侧位:用于观察腕骨、尺骨和桡骨下端、腕桡关节的外伤情况,尤其是用骨的脱位情况。

1.1四肢摄影---腕舟骨尺偏位(轴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暗盒放于20度角度板上,或将暗盒前端用沙袋垫高20度。腕部平

放于暗盒上,这样可使舟骨与胶片平行。然后将手掌尽量偏向尺侧,肘部也向外偏,使舟骨和它的邻接面

分开,舟骨就能清晰显示。中心线:对准尺骨和桡骨茎突联线中点,与摄影台垂直,与暗盒成20度角。如不垫高暗盒,而将X线球管

向肘侧倾斜20度角,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腕部的后前位影像,而舟骨和它的邻接面影像尤为清晰。1.1四肢摄影---肘关节肘关节前后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手掌向上。尺骨鹰嘴突放于暗盒中心,肘部背侧紧靠暗盒。肩部

放低,尽量与肘关节相平。中心线:对准肘关节,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显示肘关节、肱骨下端、尺骨和桡骨上端的前后位影像。肘关节侧位位置:患者者在摄影台边侧坐,肘部弯曲,约成直角。手掌面对患者,拇指向上,肩部放低,尽量与肘关

节相平。中心线:对准肘关节,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显示肘关节、肱骨下端、尺桡骨上端的侧位影像。1.1四肢摄影---肩关节肩关节前后立位位置:患者直立于摄片架前,背靠暗盒。暗盒上缘超出肩部软组织,肩胛骨喙突对暗盒中线,身体健侧约

向前转35度,使肩胛骨与暗盒平行并紧帖。被检侧手臂与躯干分开,稍向内旋,手部靠腰,肩关节放于暗

盒中心。医界资讯网中心线:对准肩关节中心,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能清晰显示关节广盂与肱骨头间的间隙。1.1四肢摄影---肩关节常规体位:肩关节正斜位用于观察肩关节和肩锁关节的骨折和脱位情况。

1.1四肢摄影---肩关节其它体位1、肩关节轴位:用于观察肩关节脱位的移位情况,并用于肩部已固定,手臂不能转动的病例。2、肩胛骨正位:用于观察肩胛骨的形态和骨折情况。3、肩胛骨侧位:用于观察肩胛骨骨折移位或肩膀胛骨背部肿瘤的情况。4、锁骨正位:用于观察锁骨的形态和骨折的情况。5、肩锁关节:用于观察肩锁关节的形态,两侧同时摄取以作对比。

1.1四肢摄影---骨盆拍片常规拍骨盆正位用于观察髂、耻、坐骨及股骨头、颈、大小粗隆及股骨上端的骨质病变和髋关节有无关节炎、关节结核、脱臼等病变的情况。

其它体位:髋关节蛙形位:用于观察两侧股骨颈的骨质或脱臼情况。

1.1四肢摄影---膝关节正侧位膝关节前后位位置: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下肢伸直。暗盒放于被检侧膝下,髌骨下缘对暗盒中心,小腿长轴与暗

盒中线平行。如膝关节不能伸直,可将暗盒用沙袋垫高,使肢体与暗盒靠近。中心线:对准髌骨下缘,垂直暗盒。显示部位:股骨下端、胫腓骨上端和膝关节的前后位影像。膝关节侧位位置: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近台面。对侧一肢向前上方弯曲,被检侧膝部稍弯曲。膝部外侧缘

紧靠暗盒,髌骨下缘放于暗盒中心,暗盒前缘须超出皮肤1CM.。髌骨与暗盒垂直,股骨内外髁相互重叠。中心线:对准胫骨上端,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膝关节、股骨下端、胫腓骨上端和髌骨的侧位影像。如位置准确,股骨内外髁应相

互重叠。1.1四肢摄影---膝关节正侧位常规体位:正侧位膝关节正位:用于观察膝关节的关节间隙、股骨下端、胫骨和腓骨上端、髌骨的骨质及周围软组织的情况。膝关节侧位:用于观察膝关节、股骨下端、胫骨和腓骨上端、髌骨的骨质及周围软组织的情况。

1.1四肢摄影---踝关节正侧位踝关节前后位位置: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对侧膝部弯曲。被检侧下肢伸直,将踝关节(即胫骨内踝上方1CM处)

放于暗盒中心。足尖前倾,下腿长轴与暗盒中线平行。中心线:对准内外踝联线上方1CM处,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显示踝关节、胫腓骨下端和上部距骨的前后位影像。踝关节外侧位位置: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于台面,对侧膝部向前上方弯曲。被检侧下肢伸直,踝部外侧紧靠

暗盒。膝部用沙袋垫高,足跟摆平,使踝关节成侧位。将内踝上方1CM处放于暗盒中心,与暗盒垂直。中心线:对准内踝上方1CM处,与暗盒平行。显示部位:显示踝关节的侧位影像,胫腓骨下端互相重叠。1.1四肢摄影---踝关节正侧位常规体位:踝关节正侧位用于观察踝关节外伤后骨折及脱位的情况或其它骨质性病变。1.1四肢摄影---跟骨侧轴位投照体位患者坐于摄影床上,膝屈曲,被检足外侧置于暗盒上,跟骨长轴与胶片长轴平行,足底与胶片垂直,足底软组织位于胶片边缘,跟后缘位于胶片边缘内1㎝处。中心线对准内踝下2㎝垂直射入。显示部位显示跟骨及相邻关节的侧位。摄影体位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对侧膝部弯曲。被检测下肢伸直,踝关节放于暗盒中心。踝关节极度背屈,可用一绷带绕于足部.嘱患者向后拉住。这样能帮助踝关节背屈,使跟骨不致被跖骨和跗骨所重叠。如患者踝关节因疼痛不能背屈时,可将下肢用沙袋垫高,使足长轴与台面形成直角。适当增加焦片距以补偿较大的物片距。中心线向足底倾斜35~45度角,对准第3跖骨底部,射人暗盒中心。1.1四肢摄影---跟骨轴位用于观察跟骨的外伤情况。

右图为跟骨骨折示意图。1.2头颅---头颅正位头颅后前位位置: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两肘弯曲,两手放于胸前或头旁。踝部下方垫以沙袋,将足稍抬高,可使患

者较少舒适。头部正中面对台面中线,前额及鼻部紧靠台面,使听眦线与台面垂直。暗盒上缘超出头顶,

下缘包括下颌骨,或将鼻根放于暗合中心。中心线:对准枕外隆凸下方3厘米处,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颅骨的后前位影像。1.2头颅---头颅正位用于观察颅骨的骨质、对称性、骨板厚度及颅内的情况。

1.2头颅---头颅侧位头颅侧位位置:患者仰卧于摄影床上,头部侧转,被检侧紧靠台面。对侧前胸用沙袋垫高,肘部屈曲,用前臂支撑

身体。头部矢状面与台面平行,瞳间线于台面垂直,头部摆成完全侧位。暗盒上缘超出头顶,下缘包括下

颌骨,或将枕外隆突与眉间的中点放于暗盒中心。中心线:对准外耳孔前方或上方2厘米处,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颅骨的侧位影像,但靠近胶片侧的颅骨、蝶骨和鼻副窦较为清晰。1.2头颅---头颅侧位用于观察颅骨的骨质、骨缝及蝶鞍的形态和大小情况。

1.2头颅---头颅其它体位颅底颌顶位:用于观察颅底诸骨的形态和骨质、各孔大小、颧骨弓等的情况。

汤氏位:用于枕骨及顶骨后部、颞骨岩部、枕骨大孔及鞍背床突等的情况。

蝶鞍侧位:用于观察蝶鞍、蝶窦的情况,常用于垂体病变侵及蝶鞍骨质或改变其形态。

乳突许氏位:用于观察鼓室、鼓窦、乳突蜂房、乙状窦和听骨的情况,需摄双侧。

乳突梅氏位:用于观察内外耳道、鼓窦及岩骨、下凳骨髁状突等的情况。

颞骨茎突前后位:用于观察茎突长度及形态的情况。

眼眶后前位:用于观察眼眶的形态、大小及异物定位的情况。

1.3面颅---鼻骨鼻骨侧位位置:患者俯卧摄影台上,头转成侧位,对侧胸部稍抬起,肘部弯曲,用手支撑下颌或放于面前。头部矢

状面与暗盒平行,瞳间线与暗盒垂直,将鼻根下方2CM处放于暗盒中心。中心线:对准鼻根下方2CM处,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显示鼻骨的侧位影像。.3面颅---鼻副窦摄影体位:患者俯卧于摄影床上,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与床中线重合。头上仰,使听皉线与床面呈37°角。鼻根部对准IP板中心。中心线:对准IP板中心入射。1.3面颅---鼻副窦常规体位:瓦氏位+侧位用于观察上颌窦、额窦、前及后组筛窦、上颌骨等的骨质和形态情况。

1.3面颅---颧弓颧骨骨折的患者有很多都是复合创伤,伤势很重,活动受限,如果用传统的颧弓轴位或者用颅底颌顶位投照很不方便,有些患者因无法投照而影响患者的治疗,可通过如下投照方法,取得良好效果:投照体位:患者仰卧在摄影台上,取8×10英寸的胶片,胶盒置于颅顶与听眶线平行,立于摄影台上,用一木架或其它重物,把片盒周定。中心线:垂直听眶线,经两侧下颌角连线中点水平射入胶片。显示部位:两侧颧骨对称显示于胶片上。此投照方法简便,易于掌握。1.3面颅---鼻骨常规体位:侧位用于观察鼻骨的骨折情况。

1.3面颅---颧弓常规体位:面骨大瓦氏位+颧弓轴位用于观察颧弓上下方向的影像、常用于了解骨折情况。

1.3面颅---颞颌关节常规体位:颞颌关节张闭口位,双侧对比。用于观察颞颌关节的骨质以及关节腔及其功能情况。

1.3面颅---其它体位下颌骨侧位:用于观察下颌骨的骨质和形态情况。

下颌骨体部正位:用于观察下颌骨体部及升支的情况。

下颌骨正位:用于观察下颌骨升支及颞颌关节的正位情况。

副鼻窦柯氏位:用于观察额窦、筛窦、眼眶、眶上裂等的情况。

1.4脊柱---颈椎正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头部正中矢状面与台面中线重合并垂直。头上仰使上颌门齿与枕外隆突连线垂直台面。中心线垂直投照,经颈3、4中点射入胶片中心。摄影时上颌不动,下颌保持咀嚼动作。中心线通过甲状软骨高度颈部前后缘连线中点,垂直射入胶片。屏气情况曝光时屏气显示部位显示颈椎正位影像,颈部软组织。1.4脊柱---颈椎正位常规体位:正侧双斜位正位:用于观察第三至第七颈椎的钩突、正位序列等情况。

1.4脊柱---颈椎侧位投照体位患者侧立于摄影架前,颈椎长轴与胶片长轴平行,一侧肩部抵暗盒下缘,下颌稍内收,使下颌支不与颈椎重迭,两肩尽量下垂,避免与下部颈椎相重迭。胶片上缘超出外耳道,下缘包括第一胸椎。颈部软组织前后联线的中点对准暗盒中线。中心线通过甲状软骨高度颈部前后缘连线中点,垂直射入胶片。屏气情况曝光时屏气显示部位显示1~7颈椎侧位影像,颈部软组织,甲状软骨。1.4脊柱---颈椎侧位常规体位:正侧双斜位侧位:用于观察全部颈椎的情况,也可用于观察喉部软组织的情况。

1.4脊柱---颈椎张口位第一、二颈椎张口位投照体位患者站于摄影架前,背部靠近暗盒,颈椎棘突对暗盒正中,头部稍仰,口尽量张开,使上颌门齿咬合面与乳突尖联线垂直于暗盒。上、下牙的中点置于胶片中心。中心线经口腔垂直投射至胶片中心。屏气情况曝光时屏气显示部位显示1~2颈椎及环枢关节和枢椎齿突的前后影像。1.4脊柱---颈椎张口位常规体位:正侧双斜位张口:用于观察寰椎和枢椎正位情况。

1.4脊柱---颈椎斜位病人取立位或坐位,面向胶片,下颌前伸,略抬头,被检侧肩部贴近胶片,躯体冠状面与胶片成60度角,而头部冠状面与胶片成45度角,使上下颈椎倾斜角度略有偏转;球管中心线向足侧倾斜15o角,于C3椎体下缘射入胶片中心,焦一片距180cm~200cm,曝光条件比侧位高3~5KV,MAS不变,宜屏气曝光。1.4脊柱---颈椎斜位常规体位:正侧双斜位斜位:用于观察颈椎椎间孔、小关节及椎弓根的情况。1.4脊柱---胸椎正侧位正位投照体位患者仰卧与摄影床上,身体正中面对台面中心线,幷与台面垂直,两臂下垂放于身体两侧,下肢伸直,双足跟靠拢。胶片上缘包括第七颈椎,下缘包括第一腰椎。中心线对第六胸椎(胸骨角与剑突联线中点)垂直投照。屏气情况曝光时屏气显示部位显示1~12胸椎正位影像,包括椎体附件及椎旁软组织。侧位投照体位患者侧卧于摄影床上,两臂上举,头部枕与靠近台面侧的上臂,两髋和两膝弯曲,使脊柱长轴与台面平行,棘突后缘置于台中线外5㎝,胶片上缘包括第七颈椎,下缘包括第一腰椎。中心线对准第六或第七胸椎,与胶片垂直。显示部位显示胸椎的侧位影像,但第1~3胸椎因与两肩部重迭,常不能清晰显示。1.4脊柱---胸椎正侧位常规体位:正侧位胸椎前后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胸椎各部的形态、骨质、关节间隙及软组织的情况。胸椎侧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胸椎侧位的形态、排列曲度及骨质情况。

1.4脊柱---腰椎正侧位患者仰卧与摄影床上,身体正中面对台面中心线,两臂放于身旁或胸前,两侧髋及膝关节屈曲,足踏台面,使腰部放平,胶片上缘包括第十二胸椎下缘包括部分骶骨。中心线对第三腰椎(脐上3㎝)处垂直投照。显示部位显示腰椎正位影像,包括椎体、横突、椎弓根和腰大肌影像。投照体位患者侧卧于摄影床上,双上肢上举抱头或放于胸前,腰背部平面与台面垂直。棘突后缘置于台面中线外6㎝处(腰椎椎体后缘即位于台中线上),两髋及膝关节屈曲,是腰椎与台面平行,胶片上缘包括第十二胸椎下缘包括部分骶骨。中心线对前髂嵴上3㎝处,垂直投照。显示部位显示腰椎侧位影像,椎体间隙,棘突及其他附件。1.4脊柱---腰椎正侧位常规体位:正侧位腰椎前后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腰椎正位的骨质、形态、关节间隙及两侧软组织的情况。腰椎侧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腰椎侧位的骨质、形态、椎间隙、棘突、关节突等的情况。1.4脊柱---腰椎斜位常规体位:双斜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腰椎椎弓峡部、上下关节突及其关节间隙、椎体和椎孔的情况

1.4脊柱---骶尾正侧位骶骨前后位位置: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身体正中面对台面中线。头部和肩部用枕头垫高,两膝稍弯曲并垫高。暗盒

上缘包髂骨嵴,下缘超出耻骨联合。中心线:向头侧倾斜5~15度,对准耻骨联合上方,与骶骨中心垂直。如腰椎前突曲度显著者,中心线倾斜

度应增加5~10度,这样可减少骶骨失真度。显示部位:显示骶尾骨前后位影像。位置:患者侧卧摄影台上,背部与台面垂直,骶骨对台面中线。两侧髋部和膝部稍弯曲,腰部用棉垫将侧

弯腰椎垫平。暗盒上缘包髂骨嵴,下缘超出尾骨尖部。中心线:对准髂后下棘前方8CM处,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显示腰骶关节、骶骨和尾骨的侧位像。1.4脊柱---骶尾正侧位常规体位:正侧位骶尾骨(椎)前后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骶骨和尾骨正位的骨质和形态情况。骶尾骨侧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骶骨和尾骨侧位的形态情况。

1.5胸部胸部X线摄影检查是胸部检查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能将微小的病变清晰显示于照片上,并能作为永久的记录,这是优于透视的一个显著特点。胸部摄片以胸腔内的肺、胸膜、胸壁、横膈、纵膈、膈上肋骨、气管、心脏和大血管为主要检查内容。临床应用:疾病检查随访复查健康普查1.5胸部---胸部正位(后前位)胸部后前位位置:患者面向摄影架直立,前胸紧靠暗盒。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身体正中面对暗盒中线,头部稍后

仰,将下下颌搁于暗盒上缘,暗盒上缘须超出两肩。肘部弯曲,手背放于髋部,两肩尽量内转靠近暗盒,

如此可使两侧肩胛骨分开,不致和肺部重叠。两肩尽量放平,不可高耸,使锁骨成水平位,肺尖部就不会

被锁骨影遮盖。如患者不能做到上述姿势,可嘱其抱住摄影架,也能得到同样效果。女性患者头发应结于

头上。中心线:对准第四胸椎,与暗盒垂直。屏气情况:曝光时嘱患者深吸气后屏住。但对有小量气胸的患者,在深吸气后反而不易发现,而在深呼气

时却较易显示。显示部位:胸部的后前位影像。1.5胸部---胸部正位(后前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胸部的主见变情况和用于体检。主要指心肺情况: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肺肿瘤、胸膜病变,胸腔积液、心脏形态改变、肋骨情况等等。1.5胸部---胸部侧位胸部侧位位置:患者侧立于摄影架前,被检侧胸部紧靠暗盒。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胸部腋中线对暗盒中线,头

部低下,下颌贴近前胸。两臂高举,交靠放于头上,使两肩尽量不与肺部重叠。暗盒上缘需超出肩部,约

与下颌相齐。中心线:对准第五胸椎平面的侧胸壁中点,与暗盒垂直。屏气情况:深吸气后屏气。显示部位:显示胸部的侧位影像。1.5胸部---胸部侧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心脏前后方肺组织和前后肋膈角部影像,结合正位片确定病变所在部位,了解纵隔内病变部位。1.6腹部---腹部立位病人取立位,身体正中矢状面与摄片架中线重合,上缘平第四前肋,中心线对准脐部水平垂直射入胶片。1.6腹部---腹部立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肠梗阻、消化道穿孔及肾下垂等疾患的情况。

2、X线造影检查介绍

概念:在不能产生X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内介入不透X线的造影剂,使器官形态或功能得以在X线下显示以利于疾病的诊断。常用造影剂:消化道用钡剂、子宫输卵管用的碘油、静脉用的复方泛影葡胺、碘海醇等等。2.1常规食管造影适应症:食管肿瘤、憩室、静脉曲张、异物、炎症;食客临近器官病变如心脏、主动脉、纵膈等。禁忌症:无绝对禁忌,但食管静脉曲张大出血时和食管气管瘘时特别要慎重。造影前准备:病人准备一般不须特别准备,但不宜食后立即检查。疑有食管梗阻、最好食后数小时检查。疑有贲门痉挛,贲门胃底肿瘤、食管裂孔疝时,应空腹检查。

2.2、上消化道造影常规上消化道造影

适应症:有任何上腹部不适及消化道症状;疑有胰腺囊肿及胰头癌等。禁忌症:有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肠道大出血后一周之内。造影前准备:1.检查前晚餐照常,午夜后禁食,第二天早到放射科检查。一般为检查前禁食6-12小时。2.检查前24小时及检查期间,禁服影响胃肠道功能或X线显影的药物,如泻剂、收敛剂、铋、碘、钙、铁等制胃及十二指肠低张双对比造影

适应症:适用于早期胃癌、胰头癌、十二指肠癌和胆管癌等到和普通胃肠道造影可疑病例。禁忌症:同常规造影和低张药品使用禁忌者。造影前准备:1.病人检查前6-12小时禁食。2.胃潴留者检查前洗胃。3.胃酸过多者给中和剂。4.为消除胃粘液可服蛋白分解酶。

2.3、全消化道造影适应症:先天发育异常;消化道良恶性肿瘤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及结核。观察肠道外占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