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94-古文观止【导读】《古文观止》,所谓”古文”是指古代的文言散文作品;所谓”观止”取自《左传•季札•观周乐》篇,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看乐舞《韶箾》之后,季札赞叹道:”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认为其表演十分精采、臻于完美,观赏了最高水平的了(观止矣),其余的就不必再看了。由此可见,所谓《古文观止》便是古代散文的精华选本,我们这一选本仍以《古文观止》名之,意在此也。中国历代散文选本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并经吴兴祚审定的《古文观止》。其以散文为主,兼取骈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收文222篇,分为12卷。数百年来,一直盛传不衰,为古今学子必读之书。在诸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鲁迅先生曾评价《古文观止》,认为它和《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与《文选》以后的古文选本相比,它包括的时代既长,卷帙又不甚多,而且文章的体裁多样,较少派别的偏见,可谓广收博采,繁简适中。编排上按时代先后分为7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重点作家作品。由此可以纵观古文发展的源流,也可参照分析作家的不同风格。每篇作品都有简评,入选的文章多属久经传诵的佳作。此书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镌版。广为流传至今。《古文观止》在选目上注重文学性,不收《尚书》和诸子散文,从而倍受古文家推崇的《左传》中选出34篇,同时又收入风格丰富的《国语》和流丽横肆的《战国策》,构成先秦散文的重点。汉代散文收人司马迁的《史记》而不收《汉书》。《古文观止》收”层宋八大家”作品达78篇,构成全书的另一重点。由于重点突出并兼顾其他风格的作家和作品,所以能于琳琅满目。浩如烟海的古典文册中,得其上品,一览而收全功。史传、策论、赠序、游记、诏书;表章、奏疏、檄文、墓志、祭文、沦辩、书信等诸体兼顾,全面地反映出从周至明数千年的文体变迁。《古文观止》在内容上涉及甚广,历史、哲学、文学、政治、宗教、艺术无不包存,如《邹忌讽齐乇纳谏》、《过秦沦》、《阿房宫赋》等篇,于纵横瑰丽的语言中尽述君王臣子理政辅国之道。而《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则又于词采华美的文笔中彰显文人志士忧国忱民之心。其他如《曹刿论战》中的军事思想。《郑伯克段于鄢》的历史事实,《桃花源记》的人文精神,尢不表现出中国社会千百年来的人情世态。可以说《古文观止》是一部小型规模的中国传统文化百科全书。曾有学者说过:”读《古文观止》,可以知历史,可以知哲学,可以知文体变迁,可以知人情世故,可以知中国的宗教精神与人文精神,几乎可以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古文观止》的不朽价值,由此而可知。”然而,由于清选本的《古文观止》编选的时间距离我们当今的时代较远,其中的很多作品就今天而言已经失去了其时代的价值;同时,《古文观止》的选文是迄明而止的,这不能不汲是一种缺憾。有鉴于此。在这次整理本诵读丛书之时,我们精心选取清选本《古文观止》精华篇章的同时,也把古代其所遗漏的一些我们认为十本精彩的篇章选取了进来,如曹植的《洛神赋》等。同时,针对清选本《古文观止》选文迄明而止的缺憾,我们也把明末和清代的一些著名的文章选录进来,从而使选文涵盖整个古代社会,以便能反映了中国古文的全貌。考虑到现代读者的阅读需要,本书的编选尽量保持选文的原貌,由于容量的缘故,部分文章采取了节选其华采部分的方式。我们在每篇原文后皆有注释和白话翻译,以满足当代读者阅读和学习的需要。全书布局简洁明晰,版式独具匠心。相信读者定能通过本书,领略到《古文观止》这一华夏传统散文的不朽光辉,聆听到中国古代文人的心灵绝唱。目录TOC\o"1-2"\u郑伯克段于鄢 -6-曹刿论战 -9-宫之奇谏假道 -11-子鱼论战 -14-烛之武退秦师 -16-召公谏厉王止谤 -18-赵宣子论比与党 -20-勾践复国 -22-虞师晋师灭夏阳 -27-苏秦以连横说秦 -29-邹忌讽齐王纳谏 -34-冯谖客孟尝君 -36-触龙说赵太后 -40-谏逐客书 -43-过秦论上 -46-论贵粟疏 -50-与吴质书 -54-洛神赋 -57-前出师表 -61-后出师表 -64-陈情事表 -67-兰亭集序 -70-归去来辞 -72-五柳先生传 -75-别赋 -77-谏太宗十思疏 -81-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83-滕王阁序 -86-吊古战场文 -90-陋室铭 -93-阿房宫赋 -94-原道 -97-杂说四 -102-师说 -104-进学解 -106-桐叶封弟辨 -110-三戒(并序) -112-钴鉧潭西小丘记 -116-英雄之言 -118-岳阳楼记 -120-朋党论 -123-五代史伶官传序 -126-醉翁亭记 -128-秋声赋 -130-六国论 -132-辨奸论 -135-墨池记 -138-爱莲说 -140-留侯论 -141-贾谊论 -144-前赤壁赋 -147-后赤壁赋 -150-读孟尝君传 -152-同学一首别子固 -153-游褒禅山记 -155-正气歌 -157-送秦中诸人引 -159-卖柑者言 -161-瘗旅文 -163-沧浪亭记 -166-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168-湖心亭看雪 -170-原君 -171-与友人论门人书 -174-狱中杂记 -176-登泰山记 -182-病梅馆记 -184-少年中国说 -186-郑伯克段于鄢(1)《左传》【原文】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2)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3),岩邑(4)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5)辟(6)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须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白:”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7)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8)尔类。”其是之谓乎。”【注释】郑伯克段于鄢:原本是《春秋》里一句话,鄢,地名,在今河南鄢陵。恶:动词,厌恶,不喜欢。制:地名。岩邑:险要的城邑。焉:疑问词,怎么能。辟:通”避”,躲避。其:用在句首,加强反问语气。锡:同”赐”,赐给。【译文】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妻,名叫武姜,生了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难产,惊吓了姜氏,所以起名叫”寤生”,于是厌恶他。喜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姜氏)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不同意。等到庄公即位,(姜氏)为共叔段请求制地作为封邑,庄公说:”制,是个险要的城邑,虢叔死在那里,别的城市唯命是从。”(姜氏)请求京地,(庄公)叫共叔段住在那里,称他“京城太叔”。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超过三百方丈,那就会是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这不是先王的制度,这样下去您将会控制不住的。”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不久太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边邑两属于自己。公子吕说:”国家不能忍受有两属的情况,您将对它怎么办?想把国家让给太叔,我就请求去侍奉他,如果不给,那就请除掉他,不要使老百姓生二心。”庄公说:”不用,将会自己赶上遭殃。”大叔又收取两属的地方作为自己的封邑,一直到廪延。公子吕说:”可以啦!再扩大,将会得到民众。”庄公说:”对君不义对兄长不亲,再扩大就将崩溃。”太叔段修缮城廓,聚集民众,整理盔甲和武器,准备士兵和战车,将偷袭郑国国都姜氏将打开城门(做内应)。庄公听到了他们的日期,便说:”可以动手了。”派子封率领战车二百辆去攻打京邑。京城背叛共叔段,段逃到鄢。庄公到鄢地讨伐他。五月辛丑,大叔出城逃亡到共。《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便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这么处理含有责难郑庄公的意思。于是安置姜氏到城颖,并发誓对她说:”不到黄泉,不要相见了。”但不久就后悔这件事。颖考叔担任颖谷封人,听到这件事,有礼物献给庄公。庄公赏赐他吃饭,吃时故意舍弃肉。庄公问他,回答说:”小人家中有老母,都尝遍我的食物,但没有吃过国君赏赐的食物,请允许我把这些肉带回去送给她。”庄公道:”你倒有母亲可以送,偏偏我就没有!”颖考叔说:”冒昧地问说什么呢?”庄公告诉他缘故,并且告诉他自己很后悔。回答说:”君王对它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如果掘地见到泉水,在隧道中相见,那又有谁能说不是这样呢?”庄公听从了他。庄公走进赋诗:”大隧道之中,快乐呀乐融融!”姜氏出来赋诗:”大隧道之外,快乐呀多畅快!”于是作为母子像从前一样。君子说:”颖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郑伯身上。《诗经·既醉》篇说:‘孝子不断地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大概就是对颖孝叔这类纯孝而说的吧?”
曹刿论战《左传》【原文】十年春(1),齐师伐我(2)。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4)?”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5),必以分人(5)。”对曰:”小惠未徧(7),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8)。”对曰:”小信未孚(9),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0)。”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11)。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12),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注释】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间:参与。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专:独自亨有。人:这里指一些臣子。徧:同”遍”,遍及,普遍。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加:虚夸,这里是说以少报多。孚:诚信感人。狱:诉讼案件。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山东曲阜县北。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译文】 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出兵攻打鲁国。鲁国国君鲁庄公就决定马上迎战。这时曹刿要去求见鲁庄公,他的乡亲们却说:”这是官老爷们的事,你插去干什么呀?”曹刿说:”那些官老爷们眼光过于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于是,他就去见庄公了。曹刿问:”您凭借什么条件来打仗?”庄公说:”吃穿我不独自享用,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却说:”这点小恩小惠广大老百姓们也不是都能得到,他们不会跟着您去打仗的。”庄公又说:”祭祀的祭神品,应该供给多少我就给多少,必定老老实实,从不弄虚作假。”曹刿对答说:”这仅仅是小的信用,神灵还是会不信任,因而不会保佑您的。”庄公又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然不能判得一点差错没有,但一定会根据实际情况处理。”曹刿说:”这是尽心尽力为老百姓办事的表现呀,现在您可以出兵迎战了,打仗时请允许我跟您同去。”庄公就同他共坐一辆战车上。鲁齐两国的军队在长勺展开作战。庄公打算击鼓命令进军时,曹刿说:”现在不行。”当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后。曹刿说:”可以进攻了。”当齐国的军队大败时,庄公准备驱车乘胜追击。曹刿说:”不行。”便伏身认真观察齐军战车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后,说:”现在可以了。”就开始追击齐国的军队。大胜齐国军队后,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时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再击鼓时勇气却低落,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反而消灭了。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因此战胜了他们。然而齐国是大国,不容易估计其实力的,怕有伏兵在哪里。但我看见他们的车轮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连旗帜都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齐军。”宫之奇谏假道《左传》【原文】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1)。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2),寇不可翫(3)。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4),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5)。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6),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7)。将虢是灭(8),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偪乎?亲以宠偪,犹尚害之,况以国乎?”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馨物(11)。’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12)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13)。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醜奔京师(14)。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15)。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言易也。【注释】表:外表,这里指屏障、藩篱。启:启发,这里指启发晋的贪心。寇:凡兵作乱于内为乱,于外为寇。翫:即”玩”,这里是轻视、玩忽的意思。辅:面颊。大伯、虞仲:周始祖大王的长子和次子。虢仲、虢叔:虢的开国祖,王季的次子和三子,文王的弟弟。卿士:执掌国政的大臣。将虢是灭:将灭虢。将,意同”要”。是,复指提前的宾语”虢”。享祀:祭祀。絜:同”洁”。据我:依从我,即保佑我。实:同”是”复指提前的宾语。易物:改变祭品。繄:句中语气词。明德:使德明。馨香:指黍稷。吐:指不食所祭之物。腊:岁终祭祀。这里用作动词,指举行腊祭。醜:虢公名。京师:东周都城。今河南洛阳。媵:陪嫁的奴隶。【译文】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车子和车版互相依傍,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虞公说:”晋国和我们是同宗,怎么会伤害我们呢?”宫之奇回答说:”当年的太伯和虞仲都是周太王的儿子,太伯不听从父命,所以没有继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儿子,又都做过周文王大臣,对王室来说是有功劳的。他们受封的典策,现在还藏在盟府里。现在晋国既然连虢国都想灭掉,对于虞国还有什么可爱惜的呢?再说,它对虞国还能比对桓、庄的后代更亲近吗?桓、庄的后代有什么罪?都成了杀戮的对象,这还不是因为他们对晋候构成了威胁吗?亲族之间由于权势的威胁,尚且加以杀戮,何况您有一个国家。更使晋侯感到威胁。”虞公说:”我的祭品每次都丰盛清洁,神一定会保祐我。”宫子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里说:“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祐他。”又说:”黍稷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才芳香。”又说:”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都是相同的,但是只有有德行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如此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神灵也就不享用了。神灵所凭依的,就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消灭虞国,崇尚德行,以芳香的祭品奉献给神灵,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虞公还是不听宫之奇的劝阻,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宫之奇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他说:”虞国的灭亡,等不到岁终祭祀的时候了。晋国只需这一次行动,不必再出兵了。”冬季十二月初一那天,晋国灭掉了虢囯,虢公醜逃到东周的都城。晋军回师途中安营驻扎在虞国,乘机突然发动进攻,灭掉了虞国,捉住了虞公和他的大夫井伯,把井伯作为秦穆姬的陪嫁随从。然而仍继续祭祀虞国的祖先,并且把虞国的贡物仍归于周天子。所以《春秋》中记载说”晋国人捉住了虞公。”这是归罪于虞公,并且说事情进行得很容易。子鱼论战《左传》【原文】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1)。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2),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3)。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4)。”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5),隘而不列(6),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7),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8)!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9)。”【注释】既:尽。济:渡过。陈:同”阵”,这里作动词,即摆好阵势。禽:通”擒”。二毛:头发斑白的人。鼓:击鼓(进军)。勍敌:强敌。勍:强而有力。隘:这里作动词,处在险隘之地。胡耈):很老的人。何有于二毛:即”于二毛有何(爱)。”儳: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译文】宋襄公率军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当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时,宋军已经摆好了阵势。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敌军人多我们人少,趁他们还没有全部渡河,请您下令攻打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尚未排好队列,公孙固又将上述意见报告襄公。襄公说:”还不行。”等到楚军排好了阵势,然后才攻击他们,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腿部受伤,侍卫官也全部被歼。宋国人都责怪宋襄公。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在战斗中,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杀伤他,也不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古时候指挥战斗,是不凭借地势险要的。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子鱼说:”您不懂得作战的道理。强大的敌人因地形不利而没有摆好阵势,那是老天帮助我们。敌人在地形上受困而向他们发动进攻,不也可以吗?还怕不能取胜!战场上只要有很强战斗力的人,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老的,能抓到就该俘虏他,对于头发花白的人又有什么值得怜惜的呢?要使士兵明白什么是耻辱来鼓舞斗志,奋勇作战,为的就是消灭敌人。敌人受了伤,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去杀伤他们呢?不忍心再去杀伤他们,就等于没有杀伤他们;怜悯年纪老的敌人,就等于屈服于敌人。军队凭着有利的战机来进行战斗,鸣金击鼓是用来助长声势、鼓舞士气的。既然军队作战要抓住有利的战机,那么敌人处于困境时,正好可以利用。既然声势壮大,充分鼓舞起士兵斗志,那么,攻击未成列的敌人,当然是可以的。”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晋军函陵,秦军晋南(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4):”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5),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6),行者之往来,共其乏困(7),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厌之有(8)?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缺秦(9),将焉取之?缺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10),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11),不仁;失其所与(12),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注释】晋侯、秦伯:晋文公和秦穆公。贰于楚:对晋有二心而亲近楚。氾南:汜水南面,在今河南中牟县南。佚之狐:郑大夫。郑伯:郑文公。鄙,边境,这里作动词用。东道主:东方路上的主人。共:同供。乏困:乏,指缺乏资粮;困,指困顿需要休息。厌,同餍,满足。缺:侵略。说:同悦。敝:伤害。所与:犹同盟国。【译文】九月十三日,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合兵围困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亡了!倘使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我怎么敢用这件事来烦劳您。越过晋国把远处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界,您知道它的困难;怎么能用灭掉郑国来加强邻国?邻国实力的加强,即您实力的削弱。倘使放弃进攻郑国,作为您东路上的主人,您的外交使者的来往,郑国可以供给他们资粮馆舍,对您没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施恩了;晋惠公应允把焦、瑕两城给您,可是他早上渡过黄河,晚上就在那里构筑防御工事,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已经要把郑国作为她东面的疆界,又要扩展它西面的疆界;倘使不来损害秦国,还会到哪儿去扩展呢?损害秦国来使晋国得到好处,只请您仔细考虑吧!”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召公谏厉王止谤《国语》【原文】厉王虐(1),国人谤王。邵公告曰(2):”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3),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4),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5),为民者宣之使言(6)。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7),史献书,师箴,瞍赋(8),曚诵(9),百工谏(10),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11),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12),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13),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14)。【注释】厉王:周夷王之子,名胡,在位三十七年。邵公:名虎,周王朝卿士,谥穆公。卫巫:卫国的巫者。巫,以装神弄鬼为职业的人。弭:消除。为川者:治水的人。宣:疏导。瞽:盲人。因古代乐官多由盲人担任,故称乐官为瞽。瞍:没有眼珠的盲人。赋:有节奏地诵读。曚:同蒙音,有眼珠的盲人。瞍曚均指乐师。百工:指掌管营建制造事务的官员。耆艾:年六十叫耆。这里指年长的师傅。原隰:平原和低湿之地。衍沃:指平坦肥沃的良田。夫:发语词,无义。彘:地名,在今山西霍县东北。【译文】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公开指责厉王。召穆公报告说:”百姓不能忍受君王的命令了!”厉王发怒,寻得卫国的巫者,派他监视公开指责自己的人。巫者将这些人报告厉王,就杀掉他们。国都里的人都不敢说话,路上彼此用眼睛互相望一望而已。周厉王颇为得意,告诉邵公说:”我能制止毁谤啦,老百姓再也不敢吭声了。”邵公回答说:”你这样做只能堵住人们的嘴。可是防范老百姓的嘴,比防备河水泛滥更不易。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口,就会伤害很多人。倘使堵住老百姓的口,后果也将如此。因而治水者只能排除壅塞而加以疏通,治民者只能善于开导而让人说话。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内亲外戚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年长的师傅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背理。老百姓有口,就象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象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样社会的衣食财富就会日益丰富,不断增加。人们心中所想通过嘴巴表达出来,朝廷以为行得通的就照着实行,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又能堵多久呢?”周厉王不听,于是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赵宣子论比与党《国语》【原文】赵宣子言韩献子于灵公(1),以为司马(2)。河曲之役,赵孟使人以其乘车干行(3),献子执而戮之。众咸曰:”韩厥必不没矣(4)。其主朝升之,而暮戮其车,其谁安之!”宣子召而礼之,曰:”吾闻事君者比而不党。夫周以举义(5),比也;举以其私,党也。夫军事夫犯,犯而不隐,义也。吾言女于君(6),惧女不能也。举而不能,党孰大焉!事君而党,吾何以从政?吾故以是观女。女勉之。苟从是行也,临长晋国者(7),非女其谁?”皆告诸大夫曰:”二三子可以贺我矣(8)!吾举厥也而中,吾乃今知免于罪矣。”【注释】赵宣子:春秋晋国人,名盾,又称宣孟,为晋正卿,卒谥宣子。司马:官名,掌管军事。干:触犯。行:指行军的行列。不没:不能终其位的意思。周:忠信。女:同”汝”,你。临长:主管、统领。二三子:相当于诸位。【译文】赵宣子向晋灵公进言推荐韩献子,让他担任司马。在秦晋河曲之战时,赵宣子故意让其车夫以他的车骑冲犯行军的队伍。韩献子将车夫逮捕并处死了。大家全都说:”韩厥的官一定做不长久了,那车夫的主人刚刚提拔他,他却马上将其车夫处死,有谁还能让他稳坐在这高位上呢?”赵宣子却召见他并给予礼遇。说道:”我听说侍奉君王的人应做到比而不党。对朝廷忠诚守信以举荐恪守大义的人,叫做比;利用举荐以谋私,叫做党。军事行动是不准冒犯的,触犯了则不徇私隐瞒,就叫做义。我将你推荐给国君,却担心你不能胜任;如果举荐了无能之辈,实在没有比这更大的结党营私了。侍奉君王的臣子却结党营私,那我今后还怎么执政呢?所以我以这件事来观察你,希望你能勉力而行。假如能这样干下去,将来掌管晋国大政的除了你还有谁呢?”赵宣子告诉众大夫说:”诸位可以祝贺我了!我推举的韩厥完全合适,现在我已经知道不会获罪于朝廷了。”勾践复国《国语》【原文】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1)。”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2),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3)?”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遂使之行成于吴(4),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5)。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6)!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7)。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8),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9),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10)!”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行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11),其身亲为夫差前马。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12),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13)。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14),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15);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官其子;其达士,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16)。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歠也(17),必问其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没,又郊败之。夫差行成,曰:”寡人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请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勾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矣。君若不忘周室而为弊邑寰宇,亦寡人之愿也。君若曰:‘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寡人请死!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遂灭吴。【注释】知:管理。如:知政、知县。贾:古时的商人者称商,坐者称贾。资,积蓄,储备。无乃……乎:是文言固定句式之一,恐怕……吧。遂,终于。民无所移:百姓没有地方迁移。于是,在这种局面上。是,这。不可失也已:千万不能够失去。也已:古汉语为强调两个语气词连用。伐:讨伐。服:使动用法,使……臣服。暴露:裸露。以,以致,导致。更:更改,改变。宦:帝王的仆隶。这里做动词用,让……做帝王的仆隶。句:通”勾”。帅:通”率”。统帅。免:通”娩”。征:通”政”。摩厉:通”磨砺”餔:通”哺。歠:通”啜。如此,则有常刑:像这样,就会受到合于国家规定的刑罚。【译文】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后,向全军发号令说:”凡是我的父辈兄弟及全国百姓,哪个如果能够协助我击退吴国的,我就同他一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向越王进谏说:”我听说过,商人在夏天就预先积蓄皮货,冬天就预先积蓄夏布,行旱路就预先准备好船只,行水路就预先准备好车辆,以备需要时用。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外患,然而事先也要培养和选择有谋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将士。就如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到下雨时,是一定要用上它的。现在您大王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勾践回答说:”现在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说罢,就握着大夫文种的手,同他一起商量灭吴之事。之后,越王就派文种到吴国去求和。文种对吴王说:”我们越国派不出有本领的人,就派了我这样无能的臣子,我不敢直接对您大王说,我私自同您手下的臣子说:我们越王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越王愿意把金玉及子女,奉献给大王,以酬谢大王的辱临。并请允许把越王的女儿作大王的婢妾,大夫的女儿作吴国大夫的婢妾,士的女儿作吴国士的婢妾,越国的珍宝也全部带来;越王将率领全国的人,编入大王的军队,一切听从大王的指挥。如果您大王认为越王的过错还是不能宽容,那末我们就烧毁宗庙,把妻子儿女捆绑起来,连同金玉一起投到江里,然后再带领现在仅有的五千人同吴国决一死战,那时一人就必定能抵两人用,这就等于是拿一万人的军队来对付您大王了,结果不免会使越国百姓和财物都遭到损失,这不影响到大王加爱于越国的仁慈恻隐之心了吗?是情愿杀了越国所有的人,还是不化力气得到越国,请大王衡量一下,哪种有利呢?”吴王夫差准备接受文种的意见,同越国订立和约。吴王的大夫伍子胥劝阻说:”不行!吴国同越国,是世代互相仇视,互相攻伐的国家,三条江河环绕着两国的国土,两国的人民都不愿迁移到别的地方去,因此有吴国的存在就不可能有越国的存在,有越国的存在就不可能有吴国的存在。这种势不两立的局面是无法改变的。我还听说,旱地的人习惯于旱地的生活,水乡的人习惯于水乡的生活,那些中原的国家,即使战胜了它们,我国百姓也不习惯在那里居住,不习惯使用他们的车辆;那越国,如若战胜了它,我国百姓既习惯在那里居住,也习惯使用它们的船只,这种有利条件不能错过啊!希望君王一定要灭掉越国;如果放弃了这些有利条件,一定会后悔莫及的。”越国打扮了八个美女,送给吴国的太宰嚭,并对他说:”您如果能宽恕越国的罪过,同意求和,还有比这更漂亮的美女送给您。”于是太宰嚭向吴王进谏说:”我听说古时攻打别国的,对方屈服了就算了;现在越国已向我们屈服了,还有什么要求呢?”吴王夫差采纳了太宰嚭的意见,同越国订立了和约,让文种回越国去了。越王勾践向百姓解释说:”我没有估计到自己力量的不足,去同强大的吴国结仇,以致使得我国广大百姓战死在原野上,这是我的过错,请允许我改正!”然后埋葬好战死的士兵的尸体,慰问负伤的士兵;对有丧事的人家,越王就亲自前去吊唁,有喜事的人家,又亲自前去庆贺;百姓有远出的,就亲自欢送,有还家的,就亲自迎接;凡是百姓所憎恶的事,就清除它,凡是百姓急需的事,就及时办好它。然后越王勾践又自居于卑位,去侍奉夫差,并派了三百名士人去吴国做臣仆。勾践还亲自给吴王充当马前卒。越国的地盘,南面到句无,北面到御儿,东面到鄞,西面到姑蔑,面积总共百里见方。越王勾践召集父老兄弟宣誓说:”我听说古代的贤明君主,四面八方的百姓来归附他就象水往低处流似的。如今我无能,只能带领男女百姓繁殖人口。”然后就下令年轻力壮的男子不许娶老年妇女,老年男子不能娶年轻的妻子;姑娘到了十七岁还不出嫁,她的父母就要判罪,男子到了二十岁不娶妻子,他的父母也要判刑。孕妇到了临产时,向官府报告,官府就派医生去看护。如果生男孩就赏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就赏两壶酒,一头猪;一胎生了三个孩子,由官家派给乳母,一胎生了两个孩子,由官家供给口粮。嫡子为国事死了,免去他家三年徭役;庶子死了,免去他家三个月的徭役,并且也一定象埋葬嫡子一样哭泣着埋葬他。那些孤老、寡妇、患疾病的、贫困无依无靠的人家,官府就收养他们的孩子。那些知名之士,官家就供给他整洁的住舍,分给他漂亮的衣服和充足的粮食,激励他们为国尽力。对于到越国来的各方有名人士,一定在庙堂上接见,以示尊重。勾践还亲自用船装满了粮食肉类到各地巡视,遇到那些漂流在外的年轻人,就供给他们饮食,还要询问他们的姓名。勾践亲自参加劳动,不是自己种出来的东西就坚决不吃,不是自己妻子织的布就不穿。十年里不向百姓征收赋税,百姓中每家都储存了三年的口粮。此时,全国的父老兄弟都向越王勾践请求说:”从前,吴王夫差让我们的国君在诸侯之中受屈辱,如今我们越国也已经上了轨道,请允许让我们报这个仇吧!”勾践辞谢说:”过去我们被吴国打败,不是百姓的过错,是我的过错,象我这样的人,哪懂得什么叫受耻辱呀?还是请大家暂且不要同吴国作战吧!”父老兄弟又向越王勾践请求说:”越国四境之内的人,都亲近我们越王,就象亲近父母一样。儿子想为父母报仇,大臣想为君王报仇,哪有敢不竭尽全力的呢?请允许我们同吴国再打一仗吧!”越王勾践答应了大家的请求,于是召集大家宣誓道:”我听说古代贤能的国君,不担心军队人数的不足,却担心军队士兵不懂什么叫羞耻,现在吴王夫差有穿着用水犀皮做成的铠甲的士兵十万三千人,可是夫差不担心他的士兵不懂得什么叫羞耻,只担心军队人数的不足。现在我要协助上天灭掉吴国。我不希望我的士兵只有一般人的血气之勇,而希望我的士兵能做到命令前进就共同前进,命令后退就共同后退。前进时想到会得到奖赏,后退时想到会受到惩罚,这样,就有合乎常规的赏赐。进攻时不服从命令,后退时不顾羞耻,这样就有了合乎常规的刑罚了。”越国果断地行动起来,全国上下互相勉励。父亲勉励他的儿子,兄长勉励他的弟弟,妻子勉励她的丈夫。他们说:”哪有象我们这样的国君,我们怎么能不愿战死在疆场上呢?”因此首战就使吴国在囿地吃了败仗,接着又使他们在没地受挫,在吴国国都的郊野又把吴军打得大败。吴王夫差派人向越求和,说:”我国军队不值得越王来讨伐,请允许我用财宝子女慰劳越王的辱临!”勾践回答说:”先前上天把越国送给吴国,吴国却不接受天命,如今上天把吴国送给越国,越国怎能不听从天命而听从您呢?我要把您送到甬江、勾章以东地方去,我同您象两个国君一样,您以为如何?”夫差回答说:”从礼节上讲,我对越王已有过小小的恩惠了,如果越王看在吴与周是同姓的情分上,给吴一点庇护,那就是我的愿望啊!越王如果说:‘我要摧毁吴国的国土,灭掉吴国的宗庙’,那就请求让我死吧!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天下百姓呢?越军可以进驻吴国了!”于是越国就灭掉了吴国。虞师晋师灭夏阳《谷梁传》【原文】“虞师、晋师灭夏阳(1)。”非国而曰灭,重夏阳也。虞无师,其曰师,何也?以其先晋,不可以不言师也。其先晋何也?为主乎灭夏阳也。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灭夏阳而虞、虢举矣(2)。虞之为主乎灭夏阳何也?晋献公欲伐虢(3),荀息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4)、垂棘之璧(5),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晋国之宝也。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则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如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公曰:”宫之奇存焉,必不使也。”荀息曰:”宫之奇之为人也,达心而懦,又少长于君。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宫之奇谏曰:”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幣重,必不便于虞。”虞公弗听,遂受其幣,而借之道。宫之奇又谏曰:”语曰:‘唇亡齿寒。’其斯之谓与!”挈其妻、子以奔曹(6)。献公亡虢,五年而后举虞。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7)。”【注释】虞:姬姓小国,今山西省平陆县北。晋:西周始封姬姓国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夏阳:虢邑,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约三十五里。虢:周初始封姬姓国,今河南三门峡和山西平陆一带。举:攻克。晋献公:名诡诸,晋武公子,在位二十六年。屈:即北屈,晋地名,在今山西省吉县东北。垂棘:晋地名,在今山西省潞城县北。曹:西周始封姬姓国,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南。加长:增添。【译文】《春秋》里记载:”虞师、晋师灭夏阳。”夏阳不是国家而说”灭”,是重视夏阳这个地方。虞国没有军队,《春秋》提到虞国军队,是什么意思呢?因为虞国引导晋军进入虢国,所以不能够不提到虞国军队。虞国引导晋军进入虢国,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在灭夏阳这件事上虞国是主犯。夏阳这个地方,是虞、虢两国的边塞重镇,灭掉夏阳,虞、虢两国就攻下了。虞国为什么要为主灭夏阳呢?晋献公想要讨伐虢国,荀息说:”君主为什么不用北屈出产的马,垂棘出产的璧,向虞国借路呢?”献公说:”这是晋的国宝,如果受了我的礼物而不借路给我,那又拿它怎么办?”荀息说:”这些东西是小国用来服事大国的。它不借路给我们,一定不敢接受我们的礼物。如受了我们的礼而借路给我们,那就是我们从里面的库藏里拿出来,而藏在外面的库藏里,从里面的马房里拿出来,而放在外面的马房里。”献公说:”宫之奇在,一定不让的。”荀息说:”宫之奇的为人,心里明白,可是怯懦,又比虞君大不了几岁。心里明白,话就说得简短,怯懦就不能拚命谏阻,比虞君大不了几岁,虞君就不尊重他。再加上珍玩心爱的东西就在耳目之前,而灾祸在一个国家之后,这一点要有中等智力以上的人才能考虑到。臣料想虞君是中等智力以下的人。”献公就借路征伐虢国。宫之奇劝谏说:”晋国的使者言辞谦卑而礼物隆重,一定对虞国没有好处。”虞公不听,就接受了晋国的礼物而借路给晋国。宫之奇又谏道:”俗语说:‘唇亡齿寒。’岂不就说的这件事吗!”他带领自己的老婆孩子投奔到曹国去了。晋献公灭了虢国,五年以后占领了虞国。荀息牵着马捧着璧,走上前来说:”璧还是这样,而马的牙齿增加了。”苏秦以连横说秦《战国策》【原文】苏秦始将连横(1),说秦惠王曰(2):”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3),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4)。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5),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6),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7),舜伐三苗(8),禹伐共工,汤伐有夏(9),文王伐崇(10),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11)。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12)?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饰(13),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14),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15),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16),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17),制海内,子元元(18),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不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19),负书担橐(20),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21)。归至家,妻不下紝(22),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篋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23)。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24),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25),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26),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27),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28),伏轼撙衔(29),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30)。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31)可忽乎哉?”【注释】苏秦:战国时洛阳人,著名策士。秦惠王:公元前336至公元前311年在位代:今河北、山西省北部。肴:同殽,殽山今河南洛宁西北。函:函谷关,今河南灵宝西南。奋击:奋勇进击的武士。补遂:古国名。驩兜:尧的大臣,传说曾与共工一起作恶。三苗:古代少数民族。有夏:即夏桀。有:字无义。崇:古国名,在今陕西省户县东。伯:同”霸”,称霸。恶:同”乌”,何。饰:修饰文词,即巧为游说。章:同”彰”,明显。厉:通”砺”,磨砺。杖:持着。橦:冲刺。诎:同”屈”,屈服。元元:人民。羸:缠绕。縢(téng):绑腿布。蹻(jué)草鞋。橐(tuó):囊。归:同”愧”。紝(rèn):纺织机。简:选择。练:熟习。足:同”踵”,足跟。抵:同”抵”(zhǐ),拍击。溢:同”镒”。一镒二十四两。山东:指华山以东。掘门:同窟门,窰门。棬(quān圈)枢:树枝做成的门枢。轼:车前横木。撙(zǔn):节制。伉:通”抗”。盖:同”盍”,何。【译文】苏秦起初用连横的策略游说秦惠王,他说:”秦国西边有巴、蜀、汉中等富庶之地,北面有可用的胡貉、代马,南方有巫山、黔中为屏障,东边有坚牢难攻的郩、函之地。秦国土地肥美,百姓殷实富足,兵车万辆,勇士百万;而且有千里沃野、蓄积丰厚;地势险峻,便利攻守。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得天独厚的天府,天下的大国啊!况且凭借您的贤明,百姓的众多,如果习用车骑,教以兵法,一定可以兼并诸侯,统一天下,成就帝业。我希望大王对此稍加留意,请允许我陈明其成效吧。”秦王回答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不能高飞上天,法令不完备的不能惩治犯人,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驱使百姓,政教不顺民心的不能烦劳大臣。现在您一本正经老远跑来在朝廷上开导我,我愿改日再听您的教诲。”苏秦说:”我本来就怀疑大王不会接受我的意见。过去神农讨伐补遂,黄帝讨伐涿鹿、擒获蚩尤,尧讨伐驩兜,舜讨伐三苗,禹讨伐共工,商汤讨伐夏桀,周文王讨伐崇国,周武王讨伐纣王,齐桓公用武力称霸天下。由此看来,哪有不用战争手段的呢?古代让车辆来回奔驰,用言语互相交结,天下成为一体,有的约从有的连横,不再储备武器甲胄。文士个个巧舌如簧,诸侯听得稀里胡涂,群议纷起,难以清理。规章制度虽已完备,人们却到处虚情假意,条文记录又多又乱,百姓还是衣食不足。君臣愁容相对,人民无所依靠,道理愈是清楚明白,战乱反而愈益四起。穿着讲穿服饰的文士虽然善辩,攻战却难以止息。愈是广泛地玩弄文辞,天下就愈难以治理。说的人说得舌头破,听的人听得耳朵聋,却不见成功,嘴上大讲仁义礼信,却不能使天下人相亲。于是就废却文治、信用武力,以优厚待遇蓄养勇士,备好盔甲,磨好兵器,在战场上决一胜负。想白白等待以招致利益,安然兀坐而想扩展疆土,即使是上古五帝、三王、五霸,贤明的君主,常想坐而实现,势必不可能。所以用战争来解决问题,相距远的就两支队伍相互进攻,相距近的持着刀戟相互冲刺,然后方能建立大功。因此对外军队取得了胜利,对内因行仁义而强大,上面的国君有了权威,下面的人民才能驯服。现在,要想并吞天下,超越大国,使敌国屈服,制服海内,君临天下百姓,以诸侯为臣,非发动战争不可。现在在位的国君,忽略了这个根本道理,都是教化不明,治理混乱,又被一些人的奇谈怪论所迷惑,沉溺在巧言诡辩之中。象这样看来,大王您是不会采纳我的建议的。”劝说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苏秦的主张仍未实行,黑貂皮大衣穿破了,一百斤黄金也用完了,钱财一点不剩,只得离开秦国,返回家乡。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背着书箱,挑着行李,脸上又瘦又黑,一脸羞愧之色。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与他说话。苏秦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于是半夜找书,摆开几十只书箱,找到了姜太公的兵书,埋头诵读,反复选择、熟习、研究、体会。读到昏昏欲睡时,就拿针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跟,并自言自语说:”哪有去游说国君,而不能让他拿出金玉锦绣,取得卿相之尊的人呢?”满一年,研究成功,说:”这下真的可以去游说当代国君了!”于是就登上名为燕乌集的宫阙,在宫殿之下谒见并游说赵王,拍着手掌侃侃而谈,赵王很高兴,封苏秦为武安君,任命他为赵国的相国,并赐给兵车百辆,锦缎千匹,白壁百双,黄金万镒,让他带着这些财物去游说各国诸侯,推行合从散横的计谋,以打击强大的秦国。因此苏秦当赵的相国时,秦与东方六国的交往被切断,秦军不能出函谷关。在这期间,天下如此广大,百姓如此众多,王侯们的威势、谋臣们的权力,都取决于苏秦的策略。没有花费一斗粮食,没有用一兵一卒;一仗未打,一弦未断,一箭未折,而能使诸侯相亲,胜于兄弟。贤人在位而天下归服,一人得用而天下顺从,所以说,这是”运用政治的力量而不诉诸武力,用于朝廷之上而不必用兵于四境之外。”当苏秦得意显耀之时,黄金万千为其所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光耀于道路;山东六国,如草从风,倒伏于前;从而使赵国在诸侯中的地位大大提高。而苏秦只不过是位出身于穷门陋巷,贫寒困苦的士人罢了,但他却坐车骑马,行遍天下,在宫廷游说各国诸侯,使国君左右之人杜口不言,天下没有能与之抗衡的人了!苏秦将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听到消息,收拾房屋,打扫街道,设置音乐,准备酒席,到三十里外郊野去迎接。妻子不敢正面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说话。嫂子象蛇一样在地上匍匐,再三再四地跪拜谢罪。苏秦问:”嫂子为什么过去那么趾高气扬,而现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嫂子回答说:”因为你地位尊贵而且很有钱呀。”苏秦叹道:”唉!一个人在贫穷时,连父母也不把他当儿子看待;等到他富贵了,就是亲戚也都害怕他。看来人生在世,对于权势富贵,怎么能够忽视呢?”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1),形貌昳丽(2)。朝服衣冠窥镜(3),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4),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5),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6):”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7),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8),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注释】邹忌:《史记》作驺忌,齐人。昳:通”佚”,美。朝服衣冠:早上穿戴衣帽。旦日:明日。孰:通”熟”。孰视:注目细看。威王:齐威王婴齐,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之子。市朝:指人众会集的地方。期(jī)年:一整年。【译文】邹忌身高八尺以上,体形容貌俊美。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原来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自己信不过,就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谁漂亮?”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道:”我和徐公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你漂亮啊。”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漂亮;再照着镜子看自己,更觉得相差太远。晚上躺在床上反复考虑这件事,终于明白了:”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因为偏爱我;妾赞美我,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赞美我,是想要向我求点什么。”于是,进朝廷见威王说:”臣子确实知道不如徐公美,臣子的妻偏爱臣子,臣子的妾怕臣了,臣子的客人想对臣子有所求,都说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邑,国王的后宫嫔妃左右亲信,没一个不偏爱王;满朝大臣,没一个不怕王;一国之内,没一个不有求于王。从这点看来,国王看不清真相就很严重了!”威王说:”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各级大小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得头等奖赏;书面规劝我的,得二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评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得三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官门口和院子里象个闹市;几个月后,偶而才有人进言规劝;一年以后,有人即使想规劝,也没有什么说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到这件事,都来朝拜威王。这就是所谓战胜敌国于朝廷之内。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原文】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1),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2)。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鱼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3)?”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4),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5),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6)?”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7),因烧其券,民称万岁。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廊,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8),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曰:”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9),谓梁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10),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11),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12),冯谖之计也。【注释】属:通”嘱”,叮嘱,求告。草具:指粗劣的食物。责(zhài):同债。薛:本为任姓古国(今山东滕县南)懧(nuò):同”懦”。约:缠束,这里指把马套上车。市:购买。反:同”返”。矫命:假托命令。拊:同抚。子:用作动词。子其民:视其民为子。梁:即魏国。当时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太傅:春秋时晋国始置,其职为辅弼国君。赍(jī):送。祥:通”详”,审慎。(纤介:介通芥。纤维草芥,喻细微。【译文】齐国人有个叫冯谖的,穷困得没法养活自己,托人介绍给孟尝君,希望在孟尝君的门下混口饭吃。孟尝君问:”客人有什么爱好?”来人说:”没有什么爱好。”又问:”客人有什么才能?”来人说:”没有什么才能。’孟尝君笑着答应道:”好吧。”左右管事的人因为孟尝君不重视冯谖,便把粗劣的食物给他吃。住了一段时间,冯谖靠着柱子弹他的剑,唱道:”长长的剑把,咱们回去吧!没鱼吃的啥。”底下人报告上去。孟尝君说:”给他吃鱼,跟中等门客一个样。”又住了一段时间,冯谖又弹起他的剑把,唱道:”长长的剑把,咱们回去吧!出外没车驾。”底下人都笑话他,又报告上去。孟尝君说:”给他驾车,跟上等门客一个样。”于是他驾着车子,举着剑,到朋友家串门说:”孟尝君把我当成上客。”后来过了一阵,又弹起他的剑把,唱道:”长长的剑把,咱们回去吧!没法照顾家。”底下人都讨厌他了,认为他贪心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先生有亲人吗?”回答说:”有个老母亲。”孟尝君派人供给冯母吃的用的,不让短缺。于是冯谖不再唱了。后来,孟尝君出了个通告,询问府里的宾客:”有谁熟悉算帐理财,能够替我到薛地去收债?”冯谖在通告上书写:”我能”。孟尝君看了,感到奇怪,就问:”这是谁呀?”管事的人说:”就是唱‘长铗啊,咱们回去吧’的那个人啊!”孟尝君笑着说:”这位人果然有才能啊,我亏待了他,还没跟他见过面呢。”就派人请他来相见,道歉说:”我被政事缠扰得疲倦已极,被忧虑折磨得心烦意乱,而且生性懦弱愚笨,完全淹没在国家大事之中,得罪了先生,先生不以为羞辱,还有意替我到薛地去收债吗?”冯谖说:”愿意去办这件事。”于是准备车马,整理行装,装好债的契约就要出发。辞行的时候,冯谖问道:”债款全部收齐,用它买些什么东西回来?”孟尝君说:”看我家里缺少什么东西。”冯谖赶着马车到薛邑,叫办事员把该还债的乡民们都召集拢来核对债券。凭证全部对过,冯谖站起来,假传孟尝君的命令把欠的债赏赐给众乡民,借此把他们的债券烧了,乡民都呼叫万岁。冯谖一路马不停蹄回到齐都,大清早就求见。孟尝君奇怪他这么快回来,穿衣戴冠接见他,问:”债收完了吗?回来得为什么这么快啊?”“收完了。”“买些什么回来了?”冯谖说:”您说‘看我家缺少的买吧’。我暗自考虑,您宫中珍宝成堆,宫外狗马满圈,堂下美人都站满了。您家里缺少的就是义罢了。我私下为您买了义。”孟尝君说:”买义是怎么回事?”冯谖说:”现在您有了小小的薛邑,不把乡民当子女般抚爱,相反还要用商人的手段取利于民。我已私自假托您的命令,把债赏赐给乡民们,借此把债券都烧了,乡民都喊万岁。这就是我为您买的义啊。”孟尝君不高兴,说:”行了,先生算了吧!”一年后,齐湣王对孟尝君说:”我不敢使用先王的臣子做臣子。”孟尝君于是只好到领地薛邑。他离薛还有百里,乡民们扶着老的,牵着小的,在半路上迎接孟尝君。孟尝君回头对冯谖说:”先生为我买的义,今天终于看到了。”冯谖说:”聪明的兔子有三个洞穴仅能够避免死亡。如今您只有一个洞穴,还不能垫高枕头睡大觉呀。请让我替您再凿两个洞穴!”孟尝君给他车子十辆,金五百斤,往西方游说梁国。冯谖对梁惠王说:”齐王放逐他的大臣孟尝君到诸侯中,先迎接他的,就能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军队强大。”于是梁惠王空出最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