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_第1页
第三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_第2页
第三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_第3页
第三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_第4页
第三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第一节国际分工第二节世界市场第一节国际分工一、国际分工的含义与作用二、国际分工发展的阶段三、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四、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一、国际分工的含义与作用1、国际分工的含义2、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3、国际分工的作用1、国际分工的含义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DivisionofLabor)是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向国外的延伸。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一国经济的内部分工就会超越国家界限,形成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2、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国际分工是各国对外贸易的基础,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形式和格局决定了该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和贸易利益等。各国对外贸易又是国际分工利益实现的途径和枢纽,各国对外贸易的模式与措施影响着国际分工的发展。3、国际分工的作用:国际分工能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形成各国之间的优势互补。国际分工可以促进各国在其具有相对优势的部门或产品上获得规模经济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等都意味着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等促进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和世界规模上的流动二、国际分工发展的阶段1、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叶)2、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3、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70年代至二战)4、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叶)1、历史背景:地理大发现,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殖民政策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是社会分工由国内向国外扩展的一个重要转折,工场手工业向专业化生产过渡意味着国际分工进入萌芽阶段2、分工形式: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特殊分工宗主国:手工业品,殖民地:原料3、分工特点:西欧国家用暴力手段和超经济的强制手段,在拉美、亚洲和非洲进行掠夺,发展了农场主制度,从而建立了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特殊分工。4、表现形式:三角贸易:西非提供奴隶,西印度群岛生产并出口蔗糖和烟草,英国生产并出口工业品。

英国贸易与种植高级官员所说:“我们的意图就是要把种植园安排在美洲,那里的人应该专门生产那些英国不生产的产品”。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第一次产业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前1、历史背景:爆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代替了手工业,英国最先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开始确立。英国放弃重商主义政策,实行自由贸易政策。2、分工特点(1)机器工业的建立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2)英国成为国际分工的中心(3)世界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变化---农产品和工业品代替了奢侈品(4)促使分工形成的手段发生了变化——以自由贸易为旗帜(5)国际分工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农业国和工业国之间的垂直型分工(1)机器工业的建立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使生产和消费超越了国界新技术的运用,消除了世界大范围生产分工的时空障碍创造了冲破国内分工壁垒的重型武器——物美价廉的商品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迫使各个国家按照世界市场的要求进行生产(2)英国成为国际分工的中心A、1860年前后,英国拥有相当于全球40%-45%,欧洲55%-60%的工业生产能力,工业制成品的产量为全球的40%,生产了全世界53%的钢铁,50%的煤炭。B、1870年英国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占36%,出口产品主要是棉、毛织品、煤炭、钢铁、机械设备等,而主要进口品为棉花、木材、粮食等工业原材料。C、英国的生产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

世界的五分之一是我们的资源的进贡者;北美大平原和俄国是我们的谷物种植园;芝加哥和傲德赛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地海的诸国是我们的森林;我们的羊群可放牧在澳洲;我们的的牛群在美洲;秘鲁把他们的白银提供给我们;加利福利亚和澳洲把自己的黄金提供给我们;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从印度把咖啡、茶叶和香料运到我们的海岸。法国和西班牙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是我们的果园;我们从北美合众国以及其他国家获得棉花。”————【英】丹莱·杰温斯(3)世界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变化---农产品和工业品代替了奢侈品奢侈品在国际贸易中减少工业品特别是纺织品贸易显著增加煤、金属和机器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逐步上升谷物、棉花、羊毛、木材等原料成为大宗商品。(4)促使分工形成的手段发生了变化——以自由贸易为旗帜(5)国际分工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农业国和工业国之间的垂直型分工殖民地、附属国成为宗主国的工业品销售市场和食品、原料来源地恩格斯说:“英国是农业世界的伟大的工业中心,是工业太阳,日益增多的生产谷物和棉花的卫星都围着它运转”。这种国际分工的特征形成了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对立下的一种“垂直式”的国际分工体系。

(三)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70年代至二战)1、历史背景:爆发第二次产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生产迅速发展,垄断代替自由竞争,资本输出成为主要的经济特征之一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的第二次产业革命期间,垄断和资本输出突出,世界生产力发展,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国际分工体系。2、分工特点(1)分工的多中心化(2)工业国之间也形成了相互分工关系(3)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变化—工业制成品占据第一位(4)加重了殖民地国家经济发展的两种依赖性(1)分工的多中心化分工的中心国家从英国扩大到一组发达国家。这些工业国家的工业生产各有侧重,形成了以经济部门为主的国际分工。例如,美国专门从事电气化生产、汽车制造和谷物的生产,德国主要从事染料、药品等化工业,比利时专门生产钢铁,挪威专门生产铝,芬兰专门生产木材和木材加工产品等。(2)工业国之间也形成了相互分工关系工业生产集中在欧、美、日本食品、原料生产集中在亚、非、拉国家随着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各国加强了对国际分工的依赖性。(3)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变化—工业制成品占据第一位(4)加重了殖民地国家经济发展的两种依赖性——对少数产品和市场的依赖,和对工业发达国家的依赖亚非拉美国家变为畸形的片面的单一经济,主要作物和出口商品只限于一两种或两三种初级产品,而这些初级产品绝大部分销往工业发达国家。A:初级产品与制成品价格比B:亚非拉初级产品出口占世界比重(四)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二战后)1、历史背景:二战后,世界政治经发生了重大变化。(1)发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2)发达国家通过“工厂外迁”(3)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4)殖民地独立,发展民族经济(5)冷战结束,世界各国重视经济合作(6)市场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主流(7)多边贸易组织建立与加强2、分工特点(1)工业国家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2)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日益深化(3)国际分工的领域从以有形货物的生产与贸易为主向服务业发展,并且彼此间相互结合、渗透(4)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分工趋势加强(5)在分工类型上,从垂直型分工日益向水平型分工过渡(1)工业国家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战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得比较缓慢,而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得比较迅速,它们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在战后世界贸易中,发达国家的出口约占世界贸易量的3/4,而其中的3/4是对发达国家的出口,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工业品交换初级产品的贸易,只占世界贸易的1/5以下。(2)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日益深化

二战前,工业国家间的分工表现为各国不同工业部门之间的分工二战后,社会分工日趋细致化,原有生产部门又进一步划分为更多更细的部门,国内市场的有限性已无法容纳无限的生产细分,于是在一国国内部门间分工向部门内分工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次部门开始走向世界,形成国际间的部门内部分工。(3)国际分工的领域从以有形货物的生产与贸易为主向服务业发展,并且彼此间相互结合、渗透二战后,随着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服务业在各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国内就业人数的比重均超过50%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也在其国民经济内部发展较快。(4)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分工趋势加强

二战后,这些经济集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内向性和排他性。对内逐步降低和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措施,促进了集团内成员国之间商品贸易、服务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对外采取歧视性的关税与非关税等排他性措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经济集团与非成员国之间分工与贸易的发展,其结果导致了经济集团内成员国之间分工和贸易发展趋势的加强。(5)在分工类型上,从垂直型分工日益向水平型分工过渡垂直型国际分工是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国家(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水平型国际分工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或接近的国家(如发达国家以及一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之间在工业制成品生产上的国际分工。混合型国际分工是把“垂直型”和“水平型”结合起来的国际分工方式。三、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1、社会生产力水平2、自然条件3、人口、生产规模和市场4、国际生产关系5、上层建筑1、社会生产力水平(1)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2)各国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3)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和深度(4)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5)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日益提高(1)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科技革命使生产规模扩大,产品有进入世界市场的能力和条件。科技加强了生产专业化趋势,连贯的生产过程可分解为独立不同生产部门,分工发挥优势创造了条件。先进生产技术设备的运用,使本国原料、中间产品的质量、数量、结构难以满足,必须通过国际分工来实现。运输、通讯的技术进步为不同地域分工生产合作提供了可行性。(2)各国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在第一次科技革命中,英国是最先完成产业革命的,其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在国际分工中居于主导地位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继英国之后,欧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完成产业革命,生产力迅速发展,与英国一道成为国际分工的中心与支配力量。二战后,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政治上取得独立,努力发展民族经济,生产力得到较快的发展。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它们过去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已在逐步改善。地理大发现------葡、西、荷、英(16、17世纪)第一次科技革命-----英国(18世纪6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美(20世纪40-50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英、德、美等(19世纪70年代)(3)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和深度国际分工的形式——垂直向水平过渡;同一产业内部的技术差别越来越大;原料的替代性增强。国际分工的广度——生产力发展使消费水平和结构发生细化,分工的范围广泛,产业内贸易成为重要形式,各国的依赖程度提高。国际分工的深度——由不同产业发展到同一产业、同一产品、甚至同一生产过程。(4)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国际贸易的产品构成从最初以初级产品为主,发展到战后以工业制成品为主,高精尖产品的比重不断增强,中间产品、技术贸易和劳务贸易更多地出现在国际分工中。(5)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科学技术巨大的创新潜力和可能性,使其在国际分工的作用不断加强,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大大超过了自然资源。2、自然条件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地、水流、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和国土面积等自然条件对各国产业结构有直接的影响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的影响不是绝对的3、人口、生产规模和市场(1)人口分布的不均衡,会使分工和贸易成为一种需要(2)劳动规模或生产规模,也制约和影响国际分工(3)国际分工的实行还要受制于国际商品市场的规模(4)市场条件: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并进4、国际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因素是指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各国在世界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中的各种关系国际生产关系影响着国际分工的性质和作用.国际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超出国界发展的结果5、上层建筑主要指具有能动作用的政府、军队和各种组织机构,他们既可以促进,也能够阻碍国际分工的发展。各国政府经常借用上层建筑的力量推行各种对外贸易政策,以改善本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四、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国际分工的扩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2、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3、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4、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5、国际分工影响各国的对外贸易的依存度1、国际分工的扩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国际分工是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主动力。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同步发展。从国际贸易发展来看,在国际分工发展快的时期,国际贸易也发展快;相反,在国际分工缓慢发展时期,国际贸易也发展较慢或处于停滞状态。因此,国际分工是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主动力。2、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与各国相互分工程度呈正比在以垂直型国际分工为主的时期,国际贸易关系主要发生在宗主国与殖民地落后国家之间。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分工由垂直型向水平型发展,经济发展程度相当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关系获得更多的发展,于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占据主要地位,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贸易则退居次要地位。3、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1)初级产品比重一直高于制成品(2)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不断增长(3)中间性机械产品的比重提高(4)服务贸易发展迅速4、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帝国主义国家高价卖出,低价买进,进行不平等交换;通过对外贸易、转嫁经济危机,获取大部分国际贸易利益二战后,随着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上的独立、民族工业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有所改善,贸易利益随之增多5、国际分工影响各国的对外贸易的依存度(1)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各国的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从1950—1990年,整个世界外贸依存度已从8.5%提高到16.2%,到2000年已达到20%以上(2)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不同类型的国家的出口依存度都有了程度不同的增长。从1950年到1980年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依存度从7.7%增长到26.8%,而有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依存度已超过40%。

中国与其他大国外贸依存度比较(单位:%)第二节世界市场一、世界市场的含义与类型二、当代世界市场的构成三、世界市场的形成四、当代世界市场的特征五、世界市场的作用一、世界市场的含义与类型(一)世界市场的含义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产品、服务和技术交换的场所,是由世界范围内通过国际分工和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间市场和各国国内市场的总和,它是国内市场在范围上的延伸。(二)世界市场的类型1、按商品形态划分,可分为有形商品市场和无形商品市场;2、按商品构成划分,可分为工业制成品市场和初级产品市场;3、按交易进行的形式划分,可分为有固定组织形式和无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4、按不同类型的国家划分,可分为发达国家市场、发展中国家市场和社会主义国家市场5、各种区域性集团市场,如欧盟、东盟等(1)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商品交易所;国际商品拍卖;工商业博览会和展览会(会展经济)(2)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世界商品市场:单纯的商品购销形式(包括电子商务形式);与其他因素结合的商品购销形式(补偿贸易;加工贸易;租赁贸易)①商品交易所A、商品交易所是进行大宗商品批发交易的场所。在交易方式上,交易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根据商品的品级标准或样品进行交易;交易须通过特定人员即交易所的会员在交易所内直接进行。这些人员除了自己经营外,也可以充当经纪人或掮客代非会员进行交易,从中收取一定佣金。

在组织结构上,商品交易所基本上都属于私人有限公司。公司本身并不从事商品交易,只是向进行交易的人们提供交易的场地和设备,调解交易过程中的纠纷,规定最低交易保证金和最低佣金,监督场内交易的活动,等等。B、商品交易所交易的种类1、实物交易:实际商品的买卖活动。现货交易:一手钱一手货,钱货两清(即期)未来交货:成交的货物正在运输途中或经过一定时间后才能装运。2、期货交易:买卖双方是按期货合同达成交易后,定期进行交割的交易。期货交易中只有很少是实物的买卖。C、期货交易的目的主要有两个:1、套期保值:分散价格风险,以避免价格发生不利变动而造成损失: 对供应商:防止未来价格下跌 对购买者:防止未来价格上涨2、投机:以获取盈利为目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买空卖空。期货交易中,交易双方一般只交纳一定的履约押金(一般为5~10%),然后到交割期再进行交割。一般交割的只是货币差额。买空:甲预计未来价格将上涨,以现期价格自乙处买入一笔期货合同,到期价格上涨了,乙必须以原先的低价卖给甲这笔期货。实际上甲并非真想买入,只要乙支付的这笔差价。卖空:甲预计未来价格将下跌,以现期价格卖给乙一笔期货合同,到期价格下跌了,乙必须以原先的高价向甲购入这笔期货。实际上甲并非真有这笔货物,乙也不是真想买入,双方交割的是这笔差价。②国际商品拍卖国际商品拍卖是经过专门组织的,在一定时间定期举行的现货商品交易。国际商品拍卖的特点:交易对象是规格复杂不易标准化的商品;被拍卖的商品要经过事先验看,一经成交,卖主对商品品质不再接受任何索赔(隐蔽的暇疵除外)。增价拍卖:买方叫价:有声拍卖(拍卖师叫出底价,竞买者口头喊价将价格上抬到无竞争者时为止)卖方叫价:无声拍卖(卖方叫价,买方以手势表示接受,直到某一价格只有一个接受者)减价拍卖:卖方先喊出最高价,其后不断降低叫价,直到有人表示接受。密封递价拍卖(投标):竞买者只有一次报价机会,意外因素多。减价拍卖是1887年一个荷兰种菜花的菜农出售菜花时的发明,故称荷兰式拍卖。1887年的一个早上,这个菜农划着一船菜花到市场上出售。新鲜的菜花一到市场就吸引了许多买者,他们争相购买,搞得菜农忙乱不堪。于是他想出一个主意:干脆将菜花只卖给一个出价最高的人。于是他先喊出一个最高价,然后将价格不断往下报,最后将一船菜花卖给了一个顾客。③国际博览会和展览会国际商品博览会是以固定组织形式在一定地点、规定的时间和期限内举行的有各国厂商参加的展销结合的交易方式。展卖结合、规模大、集中厂商多、不定期举行的目的是展示一国在生产、科学和技术领域的成就,促成会后交易。A、单纯的商品购销形式是指买卖双方不通过固定的市场进行的单纯买卖。原则是买卖双方自由选择交易对象,对商品的规格、数量、价格以及付款条件进行谈判,谈判可通过面谈、电话电报、互联网进行。在相互同意的基础上签订合同,据以执行。B、补偿贸易:与信贷相结合的商品购销形式。即买方在信贷基础上从卖方进口机器、设备、产品、技术或劳务,然后用商品与劳务支付货款。C、加工贸易:把加工与扩大出口或收取劳务报酬相结合的一种购销方式D、租赁贸易:把商品购销与一定时间内出让使用权相联系的购销方式。这是指出租人把商品租给承租人在一定时期内专用,承租人要付与出租人一定数量租金。二、当代世界市场的构成1、国家和地区2、订约人3、商品4、商品市场5、商品销售渠道6、运输网络构成7、信息网络构成常见的世界市场商品销售渠道

出口国进口国1、出口企业→→国外顾客2、出口企业→出口商→→进口商→国外顾客3、出口企业→中间商→出口商→进口商→零售商→国外顾客4、出口企业→中间商→出口商

→批发商→零售商→国外顾客5、出口企业→中间商→出口商→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6、出口企业→中间商→出口商

→零售商→国外顾客7、出口企业→

→零售商→国外顾客第1种是国内企业自行出口,到进口国直接卖给用户例如企业接受到国外顾客的直接订货,向其直接发货;第2种出口企业避开中间商直接交给出口商出口到进口国,进口国进口商也避开中间商直接卖给用户。这种方式多用于大宗商品交易,因为其买主与卖主都较集中,交易难度不太大,而且此类商品一般有统一的世界市场价格,不宜太多的中间商插手分享利润;第3、4、5种类型,大半适用于消费品的销售。为便于销售,一般多用中间商,但使用的多寡视商品而定;第6、7种类型,一般适用于出口国与进口国的大百货公司、超级市场、连锁店等的贸易。三、世界市场的形成1、世界市场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2、世界市场空前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时期)3、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