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学案解析课件_第1页
荷塘月色学案解析课件_第2页
荷塘月色学案解析课件_第3页
荷塘月色学案解析课件_第4页
荷塘月色学案解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荷塘月色》学案解析昌宁一中饶正志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背景。识记字音字形。

2、理清全文结构,概括内容。

3、找出文中表达情感的句子,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理出感情线索。祖籍浙江绍兴。字佩弦,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诗坛。1924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的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代表性的作品有《背影》《春》《绿》《威尼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等,其中《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时人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1948年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二)尝试学习:1、给下列字注音。蓊蓊郁郁(wěngwěng)袅娜(niǎonuó)

踱步(duó)

霎时(shà)

渺茫(miǎománg)

斑驳(bānbó)弥望(mì)

点缀(zhuì)2、理出各段内容。第1段独游荷塘的时候、地点和缘由。(心境:颇不宁静)去荷塘第2段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

第4段荷塘美丽的景色。观荷塘第5段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物。

第7--9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10段在思乡与遐想中蹁回家门。

3、这10个自然段还是可以划分成几个大部分?全文确实应划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观荷缘起”(情)

第二部分(第2--6段)写夜游荷塘与“荷塘月色”(景)

第三部分(第7--10段)写“景中人”(情)

(三)小组讨论:1、整体把握课文,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荷塘的?找出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明确:“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是社会现实的剧烈动荡在作者心中激起的波澜,此句称“文眼”,放在篇首,如一锤定音,为全文定下了抒情基调。2、从文中哪些语句中还可以了解到萦绕于作者内心的思绪?①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②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③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④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⑤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学生讨论交流对句子的理解,教师补充:①句感慨自己平日身不由己,现在暂得宽余,流露出对黑暗环境的不满但又感到孤独寂寞的心情。②句“且”字表明了虽只是暂得解脱可又不能不立即逃离现实的心态,透露出一丝的喜悦。③句“但”字笔锋陡转,蝉蛙如此“热闹”也不能感染作者,依然难以摆脱绵绵的愁绪,照应了文眼“颇不宁静”。

④梁元帝的《采莲赋》描绘了一个热闹欢快的境界,让读者置身于江南的盛况之中,作者也想乘着想象的翅膀,飞离痛苦的现实世界,去感受有趣的事。“可惜”一词告诉我们作者又从热闹的采莲盛况中返回了灰色的现实,无奈之情溢于言表。⑤江南是作者的故乡,毕业后作者又曾经在江南的一些地方任教,写下过不少赞美江南的文章。到了清华之后,常表达出思想之情,“今晚”寻求佳境,意在摆脱“不宁静”的心情,但难以摆脱,身处烦忧,忆往怀旧,想借此超然于现实的重压之外,但这同样是不可能的。3、教师总结:由此,我们不难把握作者感情的脉博;在现实中(心里颇不宁静)的作者无法排遣心中的苦闷,因而要寻找感情的寄托。作者才夜游荷塘,去寻找宁静。作者找到了没有?在什么地方找到了?在自然环境的美丽和理想生活的憧憬中作者找到了宁静,但这是暂时的宁静,当作者回到家门,又回到了现实,心中的烦恼依旧。所以,作者极力描绘了自然的美丽和古代社会的自由快乐,是借以抒发对现实的不满,漫步荷塘是为了排遣在理想与现实的对撞中矛盾的苦闷之情。三、当堂检测: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A.脉脉(mò)

颤动(zhàn)

乘凉(chéng)

独处(chǔ)的妙处(chù)B.酣睡(hān)

参差(cī)

袅娜(nuó)

蓊蓊郁郁(wěng)C.点缀(zhuì)

倩影(qiàn)

皱缬(xié)

梵婀玲(fán)

D.惦着(diàn)

羞涩(sè)

宛然(wǎn)

踱着步(dù)答案:A颤chàn

C梵婀玲fàn

D踱duó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C

)A.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大致的轮廓)B.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指美好的姿态)C.树色一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远远看去)答案:(乍看:刚一看去,初看)D.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情态、样子)3.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D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B.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C.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D.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答案:(前三句都是通感)4.对“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段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B)A.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宁静的月夜,这时的“我”与白天的“我”判若两人。B.在宁静的月夜中,作者可摆脱白天人世的羁绊,得到自己追求的一时的自由。C.在宁静的月夜下,作者可以任凭自己的性格,想说就说,想做就做。D.作者用白描手法,描写月夜的美丽,自己也进入了一个美妙的、神秘的世界。5.对“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C

)A.白天的应酬太多,交际太多,夜晚终于可以安闲了,所以就放下心来欣赏荷塘月色。B.在黑暗笼罩下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白天必须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感到很累;只有到了夜晚漫步的时候,才觉得轻松了些。C.白天在压抑的心情与环境中工作、生活,在晚上终于暂得宽余,独自欣赏荷塘月色,从那些令人厌倦的人与事中解脱出来,感到淡淡的喜悦。D.白天从事地下工作,必须加倍小心地同周围的敌人周旋,到了晚上才可以放松一下,感到淡淡的喜悦。6.对文中有关联想江南采莲风俗的文字,理解最贴切、最准确的一项是(

C

)A.作者在夜晚闲居无事,沿着荷塘漫步而浮想联翩,这一段文字没有太大的意义,可以删去。B.作者触景生情,表达了他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无限热爱,由眼前的荷塘联想到故乡的荷塘,流露出热爱家乡的情感。C.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故乡的惦念,是想把自己从“颇不宁静”的心情中解脱出来。D.为了充实作品内容而附加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荷塘月色》学案(第二课时)(一)小组讨论:1、学习第二部分:(1)、提问,这一部分是按照什么线索来写的?明确:这一部分是按照作者漫步荷塘的过程来写的。按照作者的活动、视线的转移,有层次地展现荷塘月夜的美丽景色,抒发作者的感情。

小路(第2段节)——荷塘(第4段)——月色(第5段)——荷塘周围的树(第6段)

漫步——思索(线索)(板书)(2)、文章先写去荷塘必经的小路。提问:这条小路有些什么特点?作者抓住了小路的曲折、幽僻,多树的特点(板书),这三者中,幽僻是主要的特点。曲折与多树是构成幽僻的重要条件。小路沿荷池而筑,随荷池弯曲,呈曲折之态。多树则蓊蓊郁郁,更显幽深僻静。(3)文章用了对比的方式,衬托出月下小路的美。看看作者是怎样进行对比的?

用白天(少人走)、一般的夜晚(更加寂寞)、没有月光的晚上(阴森森的)和今天的淡月比,写出景色朦胧,富有诗意,第一次把“月色”点了出来。(4)第3段写作者去荷塘时的感受,请你说说这种感受的具体内容?

“象今晚上,……现在都可不理”这段话划出来。这是作者感受的具体内容。作者感到在这种幽僻的坏境之中,自己成了一个自由的人。在这种环境里,可以不做违心的事,不说违心的话,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抛弃尘世间的喧嚣和烦恼。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可以理解这种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进一步点明了夜游的原因。

(5)阅读课文第四段,讨论以下问题。

①作者写月下的荷塘景物顺序是如何安排的?有何特点?

先总写荷塘,再写叶子、荷花、荷香、荷波和流水。定点观察,由近及远,由上到下,先静态后动态。

②鉴赏景物特色及语言技巧

荷塘:曲曲折折

用叠词,突出广度。

荷叶:田田

用叠词,突出密度。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用比喻,以动写静,写出了高而圆的风姿。

荷花:袅娜,拟人,饱满的花朵姿态柔美。羞涩,拟人,含苞欲放的娇美情态。明珠,比喻,晶莹剔透地闪光,暗写月光柔和。星星,比喻,忽明忽暗地闪光,暗写月光柔和。美人,比喻,纤尘不染的美质。

荷香: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通感,将嗅觉形象诉诸听觉形象,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沁人心脾,扩大意境,烘托环境优雅、宁静,这是月夜独处的独特感受。

荷波:闪电,比喻,突出快速。凝碧,以静写动。

流水:脉脉,拟人,默而有深情。

③归纳月下荷塘的总体特点,寄寓的感情素淡:宁静,寄寓了淡淡的喜悦之情。(6)阅读课文第五段,讨论以下问题。

①这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塘上的月色的?

明确:先写月光,再写月影,最后写光与影。

②作者选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月光,有什么好处?

明确:“泻”,照应“月光如流水一般”中的“流水”这个喻体,增强动感,表现了月辉照耀、一览无余的情景。

“浮”,水气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景写静景,以“青雾”衬“月光”,表现了月光的朦胧、淡雅。

“洗”,“牛乳”的比喻承上文“泻”字而来,一个“洗”字表现了月光洁白柔和而又鲜艳欲滴。

“笼”,“梦”的比喻承上文“浮”字而来,一个“笼”字表现了月光下叶子与花的轻飘柔美的姿容,衬托了月光的朦胧、柔和。

③月光朦胧、柔和的原因是什么?“酣眠”比喻什么?“小睡”比喻什么?作者为什么说“恰是到了好处”?

明确:原因是天上有一层淡淡的云。“酣眠”比喻朗照,“小睡”比喻淡淡的云遮住了满月的意境。这种朦胧柔和的恬淡正合作者此时的心境,所以说“恰是到了好处”。

④作者为什么又要写月影?哪个动词用得精妙?

明确:荷塘四周有蓊蓊郁郁的树。月影当是景中一景,塘上月光、塘中月影交相辉映,能使月色表现得更为精妙。

一个“画”字用得精妙,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一般,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⑤写光与影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运用了比喻与通感的手法。将视觉形象化为听觉形象,光与影的黑白块儿仿佛变成了活泼跳跃的音符,化静为动,写活了。光与影的和谐分布与名曲的优美、悠扬、和谐动听,两相烘托,扩大了意境。

⑥这段描写荷塘上的月色,总体特点是什么?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朦胧,和谐,寄寓了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淡淡的哀愁。。2、讲读末两节。写夜游荷塘引起的联想,想到古代诗词中对采莲的描绘从而引起对江南美好生活的怀念,表现了作者对眼前的寂寞、毫无生气的环境的不满之情,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内心的不平和对光明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在思乡的哀愁中结束全文。(二)问题探究:1、写作特点:本文语言朴素典雅,准确生动,富有韵味。作者是如何使语言表达得如此美的?

(1)作者精心选用恰当的动词,使语言准确、贴切,创造出生动的意境。

(2)作者善于运用叠词,传神地描写事物特征,加强语气,舒展文气,增加音韵美,深化物态情貌。

(3)作者善于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