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论文本翻译_第1页
政论文本翻译_第2页
政论文本翻译_第3页
政论文本翻译_第4页
政论文本翻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论汉翻译出现的差异(一)思维方式和社会价值观的不同摘要:英汉民族长期处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其民族历史积淀着不同的文化,显现出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与思维风格。思维上的差异,反映着操某一种语言的民族群体千万年以来形成的语言心理倾向。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是语言生成的哲学机制。语言实际上是紧紧地附着在思维这个有无限纵深的基础之上的结构体,语言受思维的支配,它是处在交际中的人的思维载体。我们在翻译中遇到的许多困难,正是由于思维对语言的支配作用而造成的。然而,在以往的翻译探讨中,我们对思维在翻译活动中的作用却未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比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语言上的表现,揭示英汉思维方式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进而探索避免汉英思维方式差异影响翻译的途径。价值观是帮助人们辨别好与坏、美与丑、正确与错误、真实与虚假等的标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规范价值观念,这种差异是导致中西方思想沟通困难,从而产生误解和冲突的主要因素。认识和掌握跨文化差异对世界文化交流有重要意义。本文先介绍了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的成因,然后阐述了这种差异在诸多方面的表现,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中西方在文化方面的不同。关键词:思维方式;文化;价值观;差异一、引言“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反映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思维是语言产生的基础,它支配着语言。语言依附于思维,它是思维的载体。在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转换的翻译过程中,原作与译者的沟通依靠共同的思维规律。思维活动的规律及内容制约着确译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对翻译的研究离不开对人脑思维的研究,深入、系统地探讨不同民族思维方式的个性即差异性可以帮我们更好了解语言表达上不同的深层原因,这对翻译实践有所启发和指导。二、英汉思维方式差异的表现思维与语言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思维方式决定着语言形式,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不仅表现在语言内也表现在语言结构上。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综合型思维和分析型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本体性思维和客体性思维,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2.1、综合型思维和分析型思维中国的小农经济使先民们意识到丰收离不开风调雨顺,生存离不开自然的恩赐,进而从天地交合和日月交替等现象悟出阴阳交感、“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意识。万物一体的概念把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乃至时间万物都看做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这是汉族人最普遍的思维方法。长期以来,中国人形成了综合性思维方式。这种综合型的思维方式在语言上表现为注重整体和谐,缺乏严格的逻辑性。这在古典诗歌中就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2.2、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指在人脑里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逻辑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汉民族长于形象思维,而英民族则长于逻辑思维。如humanity,love,persistence,ambition,honesty,loyaltyandsoon.与英语相比,汉语用词倾向于具体,除了在科技及政论文体中,很少使用抽象名词。中国人特别喜欢用具体形象词语比喻抽象的事物,以物表感,状物言志。如:胆小如鼠(astimidasamouse)、蒙在鼓里(bekeptinthedark)、枯木逢春(getanewleaseoflife)等等。2.3、 本体性思维和客体性思维汉民族重视人的伦理生活,思维往往指向自身,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种本体性思维。这表现在顺其自然(letnaturetakeitscourseinaccordancewithitsnaturetendency)、听其自然(taketheworldasitis)、听天由命(submitthewilloftheHeaven)等。西方人重视自然客体,思维的目标往往指向外界。如:“AmericaneducationowesagreatdebttoThomasJefferson”。这句话用汉语表达则为“托马斯杰佛逊对美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再如,汉语说“饭做好了';用英文则必须说“Themealhasbeencooked”。2.4、 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顺向思维就是按照逻辑按照规律按照常规去推导。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中国人习惯于顺向思维,描述事件时通常先因后果,先假设后求证,先让步后论证等,西方人见长于逆向思维,叙述事件时常常与汉语相反,其双重否定结构的使用也是这种思维方式的反映。如:Itisimpossibletooverestimatethevalueoftheinvention.(这项发明的价值,无论怎样估计也不会太高。)3.1、思维风格不同,句子重心各异,影响译文质量英汉民族各自独特的思维风格造成了各自在句子重心上的不同,在翻译中如不加以调整,一定会影响译文的畅达。如“WhatIsawthatdayinMadridwastamecomparedtowhathappenedinItalyandBrazilwhentheirtwofavoredteamswereshame-fullydefeatedinearlyrounds”,翻译这句英文时若不进行重心调整,译为“那天我在马德里之所见可算是温和的了,与在早先的比赛中,意大利人和巴西人喜爱的球队不光彩地踢败时在意大利和巴西引起的轰动相比”,读起来很蹩脚。四、结语综上所述思维是翻译活动的基础,在翻译过程中,思维的差异对翻译的准确性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翻译中,我们应充分重视语言中的思维因素,注意不同民族思维之间的类同与差异,只有通过在思维形式上进行广泛而深入、系统而具体的对比,才能认识不同民族思维的共性,辨别它们的个性,通过在思维形式上进行广泛而系统的研究对比充分了解和掌握英汉两种语言在各自语段发展上的特点,以及两种语言在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等方面的异同,从而在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准确地再现原文的深层意义和神采。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译文更自然、更准确。在翻译实践中,为了达到文化、思维模式上的对等,译者应当竭尽自己所能去挖掘英语和汉语的深层意义,摆脱语言在意义及结构上的束缚,最终达到“最贴切的自然对等”(theclosestnaturalequivalence)o引言价值观寓于人的思想之中,是控制行为选择的心理活动,是人们对周围的世界进行思考并使自己与之适应的活动,作为一种精神支配力量,是对人的行为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的观念形态。一定的价值观念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价值观念因其环境适应性、历史背景和哲学基础的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表明了不同民族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一般来说,语言和习俗等方面的文化交流并不困难,真正的困难在于价值观方面的分歧。不同的文化有着各自规范的价值观念,这种差异是导致中西方思想沟通困难,导致误解和冲突的主要因素。中西方价值观的形成和差异随着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产生和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有两大原因:历史发展(developmentofhistory)和思维方式(thinkingpattern)。受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牢牢扎根于人们的心中,支配人的行为。2.1历史发展中国历史悠久,包括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这种意识直接影响着现代人价值观的形成。现代中国人依然较顺从权威,尊重长辈,重视个人的身份,强调安分守己。相比之下,早在17世纪,英国的资产阶级就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业革命大幅度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还彻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资本主义的民主思想也逐渐遍及整个西方社会。西方人崇尚个体,向往自由平等。这种历史环境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个体意识产生了很大的差异。3.中西方不同价值观的体现中西方国家在发展中随着各自文化的形成产生了价值观的差异,这些差异在诸多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3.1家庭观念西方国家,由于个人利益至上家庭观念很淡薄。在英美家庭“家”是高度私人的领地,更享有法律上的保护。各人的卧室必须经过敲门获准其他家人才可进入。另外,造访他人时必须提前约定,做客时不可在主人房内擅自走动,四处张望,或随意翻动屋内的摆设,否则便是对个人权利的侵犯。在这一点上,中西方之间的冲突尤为明显。中国人特别珍视家庭的亲情,喜欢不分你我,对父母做到百依百顺,兄弟之间要同心协力、情同手足。家人之间没有任何隐私,“亲情”氛围尤为浓郁。中国人历来喜欢宾客满堂,对待客人像自己家人,做客时也可较随意。这种差异更体现出西方人“利己”、中国人“利他”的思想。3.2人际关系在交际中形成的人际关系也会因文化不同而有所区别。中国人在人际关系中较重感情,而西方人则偏向于实际。西方人也受历史背景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外露、直率、独立、自由、有冒险精神、崇尚平等的民族性格。在人际关系中,人人平等,人人都可以得到机会,即是父母和子女都可以百呼其名,相互竞争。西方人很少考虑感情方面的因素,他们常常是公事公办,不讲情面。在物质分配方面他们也坚持利己、平等、公平交易的原则,不会为了“落人情”、“建立关系”而偏向某一方。他们按法则办事,即是亲朋好友也要“人”和“事”两清,公私分明。但这并不是说西方人一点不讲人情,他们也广交朋友,对人热情周到,但他们不像中国人那样感情用事,常常把人情当作交易的手段。受孔子思想影响,中国人在人际交往方面注重仁礼一体。“仁”是做人的标准,讲的是人我关系,意在告诉人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礼”是人们社会行为的规范,它规定社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应的行为,从而使社会达到和谐。“仁”主张的人际关系既有家庭成员之间的亲亲,也有不同等级之间的尊尊,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带有宗法性质的亲亲尊尊的人际关系。同时中国社会在封建思想的影响下,人际关系上注重社会地位和感情因素,和对方交往时要考虑“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在处理问题中西方价值观的形成与比较上,公私不分、个人情感关系和公共关系混淆。这种在家庭成员、亲朋好友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使人们相互依存,相互满足,包括情感在内的各种需求。3.3语言表达口语交际方面,西方人简单且直接,中国人含蓄而排外。西方发达的经济促成了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他们时间观念很强再加上本身百爽、果断的文化特性,西方人在语言表达方面就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中国历史中长期受封建思想的统治和束缚,另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反映在语言表达方面就是“谦虚谨慎”。举个例子来说,若有人赞扬:“你工作做的很好!”西方人的反应必定是:“Thankyouverymucho”(非常感谢!)而中国人的反应就是:“哪里!哪里!”西方人希望自己的个性得到社会的承认,而中国人即使对别人的称赞心里美滋滋的,但是口头上却不敢流露,生怕被冠以自满的帽子。书面语交际方面,西方语言重结构、形式,常常借助各种连接手段,句式比较严谨,以形统意;汉语的句子对形式要求的不那么严格,但用词严谨且具有丰富的含蓄性。西方人习惯于从个体上把握对象,通过逻辑分析达到对事物的认识和了解。英语最重要的句法结构便是主谓结构,只有具备了这种形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句子。一个英语句子通常以一个主谓结构为主体,称之为“简单句”,然后借助各种连接手段,层层扩展,连接词、语、分句或从句。其所谓的从句,也是一个主谓结构,只是多个的主谓结构便组成了“复合句”。中国传统思想习惯从整体上把握对象。反映在语言上也就必然带有很大的模糊性和多样性。汉语造句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注重隐性连贯,逻辑事理顺序,功能意义,以神统形。4.结语价值观是蕴涵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中的,因此不同国家和民族都有其特有的价值取向,且这种取向一旦形成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改变的。总体来说,中国的价值观更注重群体意识,讲求“利他”的精神;西方人更注重个体意识,偏向“利己”的思想。随着现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和中国在世界的崛起,认识和掌握中西方的跨文化价值观差异对避免和解决交际中的冲突以及促进民族间的融合有着相当重大的意义。(二)禁忌语的不恰当使用摘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从事交际,回避不了文化差异问题。中西方文化上的诸多差异导致了两种文化中禁忌语的差异。关键词:中国禁忌语;西方禁忌语;在经济和信息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种族人们之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这些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人们在相互接触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障碍。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是阻碍交流的主要原因。其中,禁忌语的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易被忽视但却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和遵守对方的禁忌语习惯,通常能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反之,则常会产生交际故障,甚至导致整个交际的失败。禁忌(taboo)一词原意是“神圣的”、“不可接触的”或“要极其注意的”东西。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不同的语言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语言根植于文化又反映着文化。禁忌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有其文化根源。我们在探其差异的同时,也要探其差异之源。中西方禁忌语的差异,常常是由不同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因素造成的。不管哪种文化人们交流思想感情,不光用语言,还可以用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禁忌语中也就出现了言语禁忌语(verbaltaboos)和非言语禁忌语(non-verbaItaboos)。大部分禁忌语属于言语禁忌语。人们在交流中并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在日常交际中也不是任何话题都可以涉及。在一定的文化中,参与交际的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对某些话题或某些词汇有意回避,因为人们不愿或不敢随便谈论这些话题或词汇,于是语言中就出现了禁忌现象。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国家,语言禁忌涉及的范围都十分广泛,从个人生活到家庭生活及整个社会,禁忌语无处不在。言语禁忌主要有三类:称谓禁忌、词汇禁忌和话题禁忌。称谓禁忌在科学尚不发达时,人类把自己的名字看作是某种超凡的东西,认为一个人的名字和其肉体与灵魂不可分。出于恐惧心理和保护意识,对名字的禁忌比较普遍,但中西方对称谓的禁忌有所不同。华夏民族的称谓禁忌有其独特的发展道路。早在商代,中国就实行了“生名死讳”的制度。秦汉以后这种禁忌扩大到活人身上,这样以来就形成了其独特的称谓避讳制度,即不直称君王或尊长的名字,凡是遇到和君主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用改字或缺笔的方式来避讳。唐太宗名世民,当时“世”改为“代”或“系”,“民”改为“人”。《捕蛇者说》就将“民风”改为“人风”。苏轼的祖父名序,苏洵文章改“序”作“引”,苏轼为人作序又改用“叙”字。中国讳名制度的盛行,不仅由于历代统治阶级的提倡,更在于广泛的社会土壤和文化积淀。中国是一个尊法社会,尊宗敬祖是中国人的一贯传统,至今一般家庭的子女仍然禁止百呼自己父母及其他长辈的名字,更不可用长辈的名字给晚辈取名。而西方国家则没有诸如此类的避讳。在美国,直呼父母名字是天经地义的事,有时为了纪念已故的先辈还特意用其名为晚辈命名。这与美国人重视“个人存在”与“自我价值”是分不开的。但西方国家对宗教名称有一定的避讳。西方国家受基督教影响较深,即使不信仰上帝或鬼神的人,也不愿使用不恭敬的语言来触犯上帝,而是尽量避免提及它们的名字。中国的一些教科书上教学生用“MyGod!”或者“Jesus!”表示惊讶,这引起许多英美人的不满。这些名字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大多在正式庄严的情况下由牧师等使用,其他人不得随便使用,否则就被看作是对基督上帝的不敬或亵渎。由此看来,在称谓禁忌上中西方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了解了这些差异,西方人就不会对中国人到处都有“叔叔(uncle)”和“阿姨(aunt)”感到迷惑不解,中国学生也不必为直呼外教姓名而感到窘迫。词汇禁忌词汇禁忌与本国的语言文字、传统习惯、民族心理联系比较紧密。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都很丰富,其禁忌也涉及到生老病死等各个方面。中西方都对怀孕、生育有一定的避讳。汉民族十分重视后代繁衍,中国民间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因此,生子添丁是大喜之事,但是由于怀孕与性行为有关,加上旧时一些封建迷信思想,认为产妇不吉利,因此无论孕妇本人还是他人对怀孕一事总是不便直说,而是采用委婉语代指,诸如“有喜”、“有身”、“快要做妈妈了”之类。英语国家的人可以比较自由地、公开地谈论女性的身孕,甚至怀孕的女性本人也向异性直言其事。但在美国,随着未婚母亲数字的迅速增长,未婚先孕现象不断增多。人们有时不便直说,而用委婉语代指上匕如trickbaby(私生子)、inthemistakentrouble(不想要的怀孕)、haveanaccident(未婚怀孕)等。无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对“死”怀有强烈的恐惧,极不愿意提及“死”字(neversaydie)。汉文化里“死”是人们最忌讳的字眼,人们忌讳谈死,在语言交际中总是回避“死”,尽量用其他词语代替。据《汉语委婉语词典》记载,汉语中表示死亡的委婉语有481条之多,英语中类似“死”的委婉语也有400余条。所不同的是,英语中关于death的委婉语与基督教有密切的联系,而汉语中表示死亡的委婉语,则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生病是被看作是一种不幸(misfortune),它给人们带来不适和痛苦。中西方文化中对疾病都比较忌讳,病人本人不愿意提起,也不愿他人提起。在美国,病人有知道自己真实病情的权利,如果病人要求,医生则会直言相告。在汉文化里,病情确实很重时,为减轻病人的负担,医生和病人家属则倾向于向病人隐瞒病情。关于性的词汇,中西方文化都有禁忌,但方式和程度不同。汉民族是比较保守的民族,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关于性的词汇都是在禁忌之列。在英美国家,性教育早已实施,性观念比较开放,有部分词汇受到禁忌,如“同性恋”一词很少用homosexual,而多用gay或者queer。中西方文化对数字禁忌很不相同,英美国家都忌“十三”(thirteen),据说与耶稣的第十三个门徒犹大有关。汉文化中的数字禁忌不明显也不固定,多数地区忌“四”,因其与“死”同音。中西方对年龄有不同的认识。汉民族一向尊老,长者是智慧的化身,威望的象征。中国人在称呼对方时,常在姓前加一“老”字,如老李,老王。对德高望重的人尊称为“某老”,如“郭老”、“您老人家”。西方人则最怕别人说自己老(old),对他们来说,old意味着老而无用,尤其对女性,禁用“老”字。难怪美国老太太不愿中国小孩称她为“奶奶(grandma)”,更不愿称她为“老奶奶(oldgrandma)”。中西方文化中有差异的禁忌词汇还有很多。如同普通词汇一样,这些词汇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变化。话题禁忌一般说来,无论哪种文化,都会有一些自由交谈的话题。例如,西方文化通常允许人们比较随便地谈论天气、工作、业余爱好、地方和全国性事件等,而另外一些话题却只能在某些场合与某些人进行交谈,还有一些话题则属于禁忌,几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与人谈论。在汉文化中,同事、朋友之间几乎是无话不谈的,熟人之间更是无所隐瞒,而英关人强调个性独立,不愿别人干涉他们的隐私(privacy)o因此关于个人的经济情况、宗教信仰、婚姻状况、政治倾向等话题都属于禁忌范畴。比如中国人很喜欢的问题“Howmuchdoyouearnpermonth?(您月薪多少)”,“What’syourreligion’sbelief?(你的宗教信仰是什么?)”,“Areyoumarried?(你结婚了吗?)”等等在美国人听来就很不礼貌,甚至是侵犯他人隐私。二、非言语禁忌非言语禁忌,即无声语言禁忌,主要包括体语禁忌,时间观禁忌和空间观禁忌。体语禁忌体语禁忌(taboosofbodylanguage)又称身势语禁忌。在各文化的体语中都有一些侮辱性的行为手势或姿态(insultinggestures)o这些手势和姿态传送强烈的、粗鲁的、失礼的信息,遭人反感,所以在公众场合受到禁忌。中西方体语禁忌有很大的差异,某些体语在西方文化中被惯常地、安全地使用,而在汉文化里则被看成是粗鲁无礼的行为而遭禁忌。反之亦然。中西方体语禁忌所表现出的差异无疑和各自文化背景与风情的不同有很大的关系。美国人在召唤别人时往往手心向上,食指来回勾动,然而这在中国却是召唤动物的手势,对人是一种侮辱性的动作。在中国同性之间手拉手、眉挽眉是友好的表示,而在美国,尤其是一些大城市,这被看作是同性恋者公开表示爱情的动作。体语禁忌大多是习惯性动作,因此比言语禁忌更容易冒犯。时间观禁忌中西方人的时间观不同,也导致了不同的禁忌。总的来说,西方人更珍惜时间,更守时。因此,不遵守约定(如迟到、违约)是交际的大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国人也越来越遵守时间,但不像英美人那样忌讳。熟悉中国的美国人开玩笑说:“Chinese'马上'doesn’tmean’atonce’butmeansthatyouneed’waitpatiently’.(中国人的‘马上’不是说‘立刻’,而是说你需要‘耐心等待’)。空间观禁忌空间观使得不同文化的人们对谈话时距离远近产生差异。英美国家的人们把谈话双方均感到舒适的距离划为1.5米左右,而在中国得体距离一般为一臂之遥,交谈时保持适当的距离是必要的,太近或太远都不易于双方交流和表达。非言语禁忌常常是习惯性的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应当引起注意。三、结论跨文化交际主要指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目前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对禁忌语的了解还是很欠缺的,对其重要性也缺乏认识。实际上冒犯禁忌比其语言使用的错误造成的后果更严重,它往往导致交际场面恶化,甚至交际冲突,即不理解或误解造成双方的不和与摩擦,最终导致交际失败。虽然中西方有许许多多不同的禁忌语,但人们不能不交流。在交际过程中了解对方的禁忌语会减少交际之中的摩擦和冲突,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促进交际顺利进行。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思维定势和语言习惯,冒犯禁忌语的现象屡见不鲜,作为交际双方,应以“克人之心克己,容己之心容人气也就是说,作为说话者,要十分留意,尽可能地不去冒犯对方的禁忌语。一旦知道自己已经冒犯了对方的禁忌语度态度诚恳地向对方道歉;作为听者度能容忍对方的疏忽与无知,毕竟不同的文化中禁忌语也不同。如对方冒犯了自己的禁忌语,一般都是无意识的,要能包容对方的错误,在不影响交际的情况下,审时度势地加以纠正。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是成功交际的前提。在知识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也在不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禁忌语虽然是文化信息的高度负载体,也不排除相互影响发生作用。中国有些城市的楼层或房间避免用“十三”,正是受西方禁忌语的影响。同时,禁忌语本身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有些过去是禁忌语而现在不是,也有些过去不是禁忌语而现在是。我们要在动态中把握禁忌语,让它更好地为跨文化交际服务,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成效,而不要成为其绊脚石。(三)联想意义的差异摘要:词汇的联想意义受诸多文化因素的影响,包括风俗习惯、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语言学习者学习语言、学习词汇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很好的跨文化交际。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交际,就要对语言、词汇所赖以生存的大文化背景知识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学习和掌握词汇联想意义的真正意蕴。关键词:文化差异;词汇联想意义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所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它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同时又具有民族特征。语言是文化中的一个特殊成分,它可以描绘、叙述、说明、分析、评介文化的任何一个成分,甚至包括语言自己[1]。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是文化的镜子。语言是由词汇、语音和语法等构成。词汇是语言基本的构成要素,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必然有所体现,对词汇的理解和解释必然能体现出民族与文化的差异。爱斯基摩人用七个表示“雪”的词来区分不同的雪:降落的雪、地面上的雪、蓬松的雪、湿雪等因为爱斯基摩人生活在雪的世界里,区分并谈论不同的雪对他们很重要;而在非洲赤道地区的一些文化中并没有表示雪的词汇,因为那里终年高温,没有降雪,因此也就不需要表示雪的词汇。据说,阿拉伯语中有几百个表示骆驼的词语,用来区分不同年龄、性别、种类、大小的骆驼而在英语和汉语中却都只有一个词语(camel和骆驼)[2]。这两个例子说明了地理环境对语言,更确切地讲,对词汇的影响。词汇文化意蕴的不同,是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引起的。因为语言是一种表达思想的符号体系,它需要在一定的社会范畴和文化背景中去理解和使用,而作为语言建筑材料和重要载体的词汇,和文化息息相通,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有与其相对应的词汇来反映它。一、词汇的联想意义语言学家仔Leech把词汇的意义分为七种类型:概念意义(conceptualmeaning)、内涵意义(connotativemeaning)、社会意义(socialmeaning)、情感意义(emotivemeaning)、反映意义(reflectedmeaning)、搭配意义(collocativemeaning)和主题意义(thematicmeaning)。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搭配意义和反映意义又可用联想意义(associativemeaning)来概括。联想意义是通过象征、类比等心理手段构建的语义世界。人们在认识、概括世界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感性知识和主观经验,把人所独有的善恶美丑等知识强加在某些词汇上,使这些原本不具有任何感情色彩内涵的词汇具有了联想意义[3]。概念意义是词汇的基本意义,联想意义是语言在概念意义之外所表达的非核心意义;但对于跨文化语言研究来讲,词汇的联想意义是更重要的研究课题,因为联想意义比概念意义更能体现文化差异。下面就对词汇联想意义所包含的五种意义分别进行解释和举例说明。词汇的内涵意义内涵意义是指一个词语除了它纯理性的内容之外,凭借它所指的内容而具有的一种交际价值。内涵意义不能单独存在,它必须附在概念意义之上。例如,woman(女人)的概念意义是anadultfemalehumanbeing(成年女性)。它的内涵意义可包括:①生理特性:biped(双足的)、havingawomb(有子宫的);②性格特性:cowardly(胆小的)、frail(脆弱的)、pronetotears(爱哭的)、emotional(易动感情的)、irrational(非理性的)、gentle(温柔的)、compassionate(富有同情心的)、sensitive(敏感的)、subjecttomaternalinstinct(有母性的);③社会角色特征:wife(妻子)、mother(母亲)、goodatcooking(善烹调)goodathousecaring(善持家)等;④服饰征:wearinglonghair(留长发)、wearingskirts(穿裙子)等。这四类内涵意义都是附在概念意义anadultfemalehumanbeing之上的。内涵意义是不稳定的,因人而异、因时代而异、因文化而异。例如,book的概念意义与“书”相同,但内涵意义却因中西文化的差别而不同。对中国人来说,“书”中有知识和智慧,是供人学习的,并且中国人特别尊重甚至崇拜“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反映了中国人对待书的态度和心态。但对于讲英语的人来说,book表述观点,供人思考、赞同或反对、评论。Dog和汉语中的“狗”指同一种动物。在英语中,dog可以引起人们“可爱”、“忠诚”这样的联想;但在汉语中,“狗”经常作为贬义词出现在一些表达方式中,例如“走狗”、“癞皮狗”、“狗腿子”、“狗仗人势”、“狐朋狗友”、“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这两个例子说明不同的文化导致词汇内涵意义的不同。(二) 词汇的社会意义社会意义,又称文体意义,与语言使用的社会环境有关,反映出语言使用的社会环境特征。例如,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反映出英语使用者生活的地理环境的不同。古英语、中古英语、现代英语反映出英语使用者生活的年代不同。人们谈论不同的话题(如科技、体育运动、政治、宗教、商品、日常生活等),使用的语言也有不同的特征。谈话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地位不同,他们使用的语言也会有不同的选择。英语中存在大量概念意义相同,但社会意义不同的词汇。例如:“steed,horse,nag,gee-gee"的概念意义都是“马",但它们的社会意义都不同。Steed主要用于文学语言,特别是诗歌中;horse的使用范围最广,是一般性词汇;nag只用于随意性的日常谈话中,是口语词;gee-gee是儿童用词°"domicile,residence,abode,home?的概念意义都是“家”、“住所”,但使用的场合不同。Domicile是法律用语,用在法律文件中residence是正式用语,用于书面的通知、说明、文告等;abode是文学用语,主要用在诗歌中;只有home是一般性词汇,用于人们日常的口头或书面交际中[4]。这些例子则体现了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社会环境对词汇的社会意义的影响。(三) 词汇的情感意义情感意义指语言使用者表露于语言中的感情与态度。情感意义不是独立的意义,要通过其他意义或手段才能表达出来。从词汇的角度来看,情感意义可以由概念意义、内涵意义和感叹词来表达,如汉语中的“干部”和“当官儿的”这两个词其概念意义完全一样,但它们透露出来的感情色彩却是不同的。前者是中性的,有时甚至还带有褒义,但后者显然带有一种贬义色彩在其中。英语中也有类似的例子,如ThepoliticianisconcernedWithsuccessfulelections,whereasthestatesmanisinterestedinthefutureofhispeople.“politician"和“statesman"都是指“从政的人”,概念意义相同,但politician是个贬义词,而states-man是褒义词,内涵意义不同。在上面的例句中,两个词一褒一贬,就清楚地表明了说话者对这两类“从政的人”的态度。此外,情感意义也可以直接通过概念意义或感叹词来表达。感叹词如“ohdear,mygoodness"和汉语中“天哪"、"哎哟”等感叹词都是直接表达出了说话人的情感。(四)词汇的反映意义反映意义指听话人在听到一个词时所联想到这个词的其他词义。任何语言都会有很多多义词,然而在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只能有一个解释。例如,Comforter和HolyGhost都指“上帝”,但它们的反映意义却不同。Comfor2ter让人联想到“舒适”和“安逸”,而HolyGhost则让人产生“敬畏之感”。“舒适”、“安逸”以及“敬畏之感"就分别成了Comforter和HolyGhost的反映意义。再如,Venus(金星)有两个名称:themorningstar(启明星)和theeveningstar(定更星)。Themorningstar和theeveningstarfi然指同一颗星,但反映意义却截然不同。英汉语中存在大量概念意义相对应的合成词,但这些对应合成词的构成方式可能不同,他们的构成成分的意义可能并不对应。这样,这些对应合成词的反映意义也就可能不同。这反映出英、汉民族从不同的方式或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事物。一个简单的例子:blacktea对应“红茶”。对同一物体,被赋予了不同的颜色似乎有些奇怪。其实,讲英语的民族是按茶叶的颜色命名的,而汉民族是按茶水的颜色命名的,从而也看出两个民族采取的视角不同,最终导致词汇的反映意义不同。(五)词汇的搭配意义搭配指词汇在同一语境中共现。搭配意义是指一个词的意义从经常与它连用的词语引起的联想构成。也就是说,一个词的词义会影响经常与它连用的词的词义,这种影响就是搭配意义。例如,我们经常会说“handsomeman”、“beautifulwoman”,也可以说“handsomewoman”,但意义却不同了,这个词的意思是“健美的女人”而非“秀关的女人”。搭配不是绝对的,词语一旦改变,就会形成新的搭配意义。如“rainCatsanddogs”不能说成“raindogsandcats”;同样汉语中也是如此,如“鸡飞狗跳”不能说成“狗飞鸡跳”。由于文化的传承,搭配意义是长期形成的,是不能轻易改变的。二、影响词汇联想意义的主要因素由于听者或读者的文化背景不同,在表达同一词语时,必然会受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的影响,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某种特定的感受,产生对附加在该词汇本身概念之上的不同的联想意义。影响词汇联想意义的主要因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一)地理、自然环境的不同文化离不开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的因素对于人们的心理具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不同,人们对于一些词汇的联想意义也会有很大的不同。以东风和西风为例,“东风”给中国人的联想是“温暖、和煦”的,是美好的联想,这是因为中国东临大海,西靠高山,东风给人暖洋洋的感觉;然而当西风吹来时,中国正是隆冬季节,天气寒冷,树木凋零,因此西风让人感到凄凉。而英国的地理位置却和中国相反,当西风吹来时,正是那里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季节,西风让人感到希望、生命和力量,预示着春天即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