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16课件_第1页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16课件_第2页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16课件_第3页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16课件_第4页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16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3非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成形的特点一、曲面形状零件的拉深特点1、曲面形状零件的拉深不能简单的用拉深系数来衡量成形的难易程度。压边圈下面的环行部分。3、球面零件拉深时,毛坯的凸缘部分与中间部分都是变形区,在很多情况下,中间部分反而是主要的变形区

(起皱不仅仅在凸缘部分产生,也可能在中间部分产生,尤其对于薄板材料)4、锥形零件的拉深特点凸模接触面积小,压力集中,容易引起局部变薄及自由面积增大,压力圈作用相对减弱。悬空带过大,容易起皱。5、抛物面零件的拉深特点具有球面零件和锥形零件加工是特点但是其相对高度增加,头部更尖,更易开口,且母线形状更加复杂,拉深时变形区的位置,受力情况,变形特点更复杂。(常常采用橡皮液囊一次成型)

高度越大,直径差越大越困难。回弹也比较严重,较球面零件的拉深更为困难。

a、直壁回转拉深在拉深工艺中是最简单的,因起变形区容易控制b、随着底部形状不同,难度逐渐增加,球面、锥面、抛物形体是在筒形基础上底部变化而来的c、此拉深变形是拉深与胀形两种变形方式的复合,且同时具有拉深和压缩类变形的特点。d、抛物线成型较之锥形体使用更多,更容易出现变形量过大,使底部断裂拉深过程中要求最后一步进行胀形。一般对成型件的几何参数控制不是很严,惟独对抛物线形状要求比较严格。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加大凸缘尺寸/增加压边圈下面的摩擦系数/增大压边力/采用拉深筋/采用反拉深二、球面零件的拉深方法1、拉深系数为恒数m=0.71拉深系数不决定拉深的难易程度。毛坯的相对厚度t/D是选择拉深方法的依据。*当t/D>3%,不用压边圈,但是需要校正(有底)*当t/D=0.5%~3%,采用带压边圈的拉深模*当t/D<0.5%时,则采用有拉深筋的凸凹模或者反拉深模,加拉深筋常常采用的办法——拉深筋/多道工序/正拉深或者反拉深液压成型多道工艺拉深的制件,为保证质量,在最后一道工序时,要使中间毛坯面积略小于最后成形制件的面积,以获得胀形效果,实际胀形量为5~10%四、锥形件的拉深方法几何参数——相对高度h/d;锥角α;相对料厚t/D1、浅锥形件(h/d2<0.25~0.30α=50°~80°)可以一次拉深,回弹严重,采用带拉深筋的凸模或者压边圈,也可以用软模进行拉深)2、中拉深件(h/d2=0.3~0.7α=15°~45°)

拉深方法取决于料厚t/D>0.025时,不用压边圈加整形工艺一次完成.t/D=0.015~0.020时,采用压边圈,拉深筋,增加工艺凸缘等措施t/D<0.015时,料薄容易起皱,需采用压边圈经多次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