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美学与美育期末复习资料_第1页
2023年美学与美育期末复习资料_第2页
2023年美学与美育期末复习资料_第3页
2023年美学与美育期末复习资料_第4页
2023年美学与美育期末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末复习资料《美学与美育》李宪生前言《美学与美育》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这门课程的教材由王一川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其考试范围为课本内容。考题类型一般分为六个部分:填空、单项选择、名词解释、判断正误、简答题、论述题。(简答题与论述题的区别重要在于:论述题规定答出要点并举例、分析;简答题一般只规定答出要点,不必展开分析。)本资料即按照此六种类型编写。同学们可在全面复习课本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本资料的内容,同时可参考“电大在线”的中央电大“考前复习”的内容。作者李宪生2023.06.第一章什么是美学一、填空1.西方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神学美学、、和文化论美学五个阶段。(本质论美学结识论美学语言论美学)2.从开始,西方逐渐地形成了以追问美的本质为中心问题的美学传统。(柏拉图)3.“结识论转向”是指17世纪欧洲哲学中出现的以人的理性觉醒取代的潮流。(神学统治)4.法国哲学家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命题,在西方哲学史上初次突出了理性思考的重要意义。(笛卡儿)5.一般说来,结识论美学具有、理性主义美学、、和生命美学几种形态。(经验主义美学德国古典美学科学美学6.在1750年出版的专著《美学》中初次提出“美学”这一名称,这被认为是美学学科产生的标志。(鲍姆加登)7.席勒在《美育书简》中第一次从角度论述美育,将其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人性的完善)8.美学进入中国重要有三条渠道:一是,二是,三是。(日本西欧前苏联)9.清末民初美学属于中国现代美学的期。(开创)10.从20世纪初年起关注“美学”问题,借鉴西方美学观念和术语陆续撰写一系列美学与美育论文,由此被视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创始人(王国维)11.五四美学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的美学,它借助而兴盛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其重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和鲁迅等。(文化变革运动蔡元培胡适)12.我国在年间出现过短暂而热烈的“美学讨论”,围绕美的本质问题形成了客观论、主观论、主客观统一论和社会论等多种不同学说及其争鸣场面。(1977~1989)13.在外国以《悲剧心理学》获得博士学位。(朱光潜)二、单项选择题1.提出著名的“美的理念”说的古代西方哲学家是(C)A.鲍姆加登B.黑格尔C.柏拉图D.贺拉斯2.主张“自上而下”研究审美问题的是(A)A.费希纳B.黑格尔C.柏拉图D.席勒3.在中国,于192023提出“美育代宗教”主张的人物是(C)A.王国维B.梁启超C.蔡元培D.黄遵宪4.在中国,属于现代美学的“苏化”时期的是(B)A.30~40年代美学B.50~70年代美学C.80年代美学D.90年代美学5.提出以“艺术意境”、“节奏”等概念为代表的现代美学理论的是(B)A.王国维B.宗白华C.蔡元培D.朱光潜6.“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漉满酒,花时反秋。”此语出自(C)A.庄子《逍遥游》B.《论语》C.司空图《诗品》D.严羽《沧浪诗话》7.《谈美》、《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作者是(D)A.王国维B.宗白华C.蔡仪D.朱光潜8.美学重要是一门(A)A.人文学科B.社会科学C.自然科学D.实验科学三、名词解释1.本质论美学(是指在古希腊时期形成的以追问美的本质为中心的美学传统)2.结识论美学(是指欧洲17世纪发生“结识论转向”以来至19世纪的以理性问题为中心的美学)3.经验主义美学(是17~18世纪英国的美学学派,认为审美来自人的感性体验,由此对审美感官、审美情感和审美趣味等作了探讨。)4.理性主义美学(是17~18世纪在欧洲大陆德、法等盛行的美学流派,认为审美来自人凭借理性而对于直接的感性经验的整理过程,主张为审美和艺术制定必要的理性秩序和规范)5.科学美学(是指19世纪后期出现的运用实验心理学手段研究审美问题的美学新潮,认为科学的实验方法是研究美学问题的可靠手段,主张“自下而上”地研究审美问题)6.语言论美学(是指西方19世纪末期发生“语言论转向”以来盛行于20世纪的以语言问题为中心的美学,涉及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心理分析美学、分析美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存在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等美学流派)7.文化论美学(是指西方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兴起的以文化问题为中心的美学。它把“文化”视为人类的符号表意行为,强调运用跨学科手段去综合地和多方面地分析文化现象,消解文化的精英色彩而揭示其平常性,从大众传播媒介和大众文化的角度对审美问题作新的研究。它涉及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和文化研究等美学与文化分析流派)8.对话法(是指美学论述过程中采用的两位或两位以上人物对谈的方式)9.体验法(是指美学论述过程中采用的个人亲身直感对象或设身处地地感受对象的方式)10.思辨法(是指美学思考过程中采用的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为主的方式)11.实验法(是指美学研究过程中采用的审美心理测试、调查及记录方式)12.阐释法(是指美学研究过程中采用文本分析方式,注重具体现象的文本分析,关注文本与文化语境之间的复杂关系)13.美学(是通过具体审美活动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四、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1.美学是科学。(错误。由于从性质看,美学不是科学,而是一门人文学科;同时,即便是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美学除了遵循人文学科的共同方式外,还更突出形象、具体和体验方式的作用。可以说,美学的性质在于,它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和体验方式的人文学科)2.审美体验是神秘、不可知的。(错误。由于审美体验是指具体审美现象的进一步而又独特的感性直觉方式。它并不是神秘、不可知,而是生活的产物,是一种生活经验,是经验中显出深意、富于直觉并具有特殊感染力的形态)3.在美学研究中,理论思辨是运用概念进行抽象思考的过程。(对的。由于理论思辨试图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去从个别中把握一般,而美学研究规定运用理论思辨的方法去分析丰富多彩的个别审美现象,从中抽象出一些具有一般意义的特点和规律来)五、简答题1.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答: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六个阶段:清末民初美学、五四美学、30~40年代美学、50~70年代美学、80年代美学和90年代美学)2.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地位和意义如何?(答: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地位在于,它是一门具有基础性和指导性的学科。第一,美学由于研究人的基本的感性特质,因而可认为各门人文学科提供人的研究基础;第二,美学由于悉心追求人类生命活动的最高价值,因而对各门人文学科具有一种指导或示范作用。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意义在于:将其他各门人文学科如哲学、历史学、语言学、心理学、文献学等在人类审美过程的基础上融贯起来,形成对于人的整体的探讨)3.美学的性质是什么?(答:美学的性质就是指美学的基本属性。它是一门人文学科,又具有与其别人文学科不同的特殊性质:第一,与其别人文学科从概念角度考察人不同,美学虽然也运用概念,但更注重把握形象。第二,与其别人文学科难免对人作抽象研究不同,美学的研究经常是抽象与具体结合着的,并在这种结合中更突出具体。第三,与其别人文学科注重对人作逻辑分析不同,美学在对人作逻辑分析的同时更突出个人体验的重要性。可以说,美学的性质在于,它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和体验方式的人文学科)4.美学的对象是什么?(答:美学的对象是指美学研究的客体,是在具体审美活动中显示的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5.美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答:美学的基本问题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如何生成、维护和发展的问题。具体说,涉及四个方面:第一,理性与感性;第二,静态与动态;第三,局部与整体;第四,概念与形象)6.如何理解美学的特点和方法论的规定?(答:美学的特点在于,它是一门理论性与批评性、体验性与阐释性、学科性与跨学科性结合的人文学科。其方法论的规定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下,寻求理论思辨与文本批评的结合、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的交汇、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研究的汇通)六、论述题1.试举例论述理论思辨与文本批评结合的方法。(答:所谓理论思辨,是指运用概念进行抽象思考的过程,它试图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去从个别中把握一般,而美学研究规定运用理论思辨的方法去分析丰富多彩的个别审美现象,从中抽象出一些具有一般意义的特点和规律来。所谓文本批评,是指对于个别的审美对象特别是艺术作品的分析过程,它试图运用一定的一般理论去把握具体、个别自身的特殊性。在美学中,理论思辨与文本批评不应当是彼此对立的或隔绝的,而应是互相结合的。当我们对《红楼梦》进行美学分析时,既要发掘其中蕴藏的中国古典美学的普遍精神和特性,又要注意揭示它在美学上的独创性和独特意味。例如,不妨关注它的多种多样的十分丰富的语言形态,进而由此分析其审美蕴涵)2.试举例论述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交汇的方法。(答:所谓审美体验,是指对于具体审美现象的进一步而又独特的感性直觉方式。理性阐释则指对于具体审美现象的富于理智的分析方式。学习美学,既依赖于审美体验也依赖与理性阐释,规定将两者交汇在一起,共同服务于对审美现象的结识。法国美学家米盖尔·杜夫海纳在分析梵高的绘画时这样指出:“梵高画的椅子并不向我叙述椅子的故事,而是把梵高的世界交付予我:在这个世界中,激情即是色彩,色彩即是激情……它不是向我提出有关世界的一种真理,而是对我打开作为真理源泉的世界。”这里显然已经融进了美学家的深切的个人体验。但同时,杜夫海纳又不忘掉运用理性去阐释这把“椅子”作为审美对象的特点:“由于这个世界对我来说一方面不完全是一个知识的对象,而是一个令人赞叹和感激的对象。审美对象是故意义的,它就是一种意义,是第六种或第n种意义,由于这种意义,假如我专心于那个对象,我便立刻获得它,它的特点完全是精神性的,由于这是感觉的能力,感觉到的是时可见物、可触物或可听物,而是情感物。”他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而阐释了“椅子”的情感性及其深层意义,显示了它在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之间寻求交汇和平衡的卓越能力。这表白,学习美学时应当力求使自己的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能力实现交汇)3.试举例论述学科研究与跨学科汇通的方法。(答:所谓学科研究,是指基于对美学学科的已有理解而展开的内部研究。跨学科研究是指运用其他多学科知识而展开的美学研究,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语言学、历史学和人类学等。这就引申出美学的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研究的汇通规定。例如,分析《红楼梦》时,要注意调动有关古典长篇小说的审美阅读的知识,显示小说在语言、文体、人物性格、环境刻画、意境描写等方面的审美特性和审美成就,并且获得一种结识:《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集大成之作,是体现中国古典审美精神的代表性作品。这种分析方法及结论是由对美学的学科特性的理解所支持的。而同时,也可以运用美学以外有关政治学、经济学、法律学、人口学、社会学知识去阅读,从中见出清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人口、社会等生活图景,从而获得这样一种结识:《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两种观测在美学中不应当人为地对立起来,而应当形成密切的汇通,互相渗透、互相激活,互相共生)第二章美及其形态一、填空1.希腊哲学家认为,美在合理的数量关系。(毕达哥拉斯)2.中国美学界坚持从客观存在来探索美的是先生。(蔡仪)3.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断言,“美”只存在于鉴赏者心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心灵见出不同的美。(休谟)4.在中国美学家中,坚持从主观精神去探索美的有和高尔泰。(吕荧)5.法国思想家狄德罗明确地指出“”产生美的效果。(关系)6.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依据唯物主义哲学提出了“”美学观念。(美是生活)7.美是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具有和感染力的活的形象。(无功利性)8.清末民初著名学者王国维接受了德国为意志论思想家的“审美静观说”,发挥了审美无功利的观念。(叔本华)9.时尚美有人为性、和平常性三个特性。(新锐性)10.自然美的特性,在于自然性、和变易性。(形式性)11.风俗美具有差异性、和自然性三个显著的特性。(古朴性)12.清代著名学者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了经典论述。(姚鼐)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美是主观的人是(B)A.康德B.狄德罗C.柏拉图D.黑格尔2.主张“美不仅在物,亦不尽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的美学家是(C)A.王夫之B.蔡仪C.朱光潜D.高尔泰3.“若能实具一段闲情,一双慧眼,则过目之物,尽在图画,入耳之声,无非诗料。”此语出自(C)A.王羲之《兰亭序》B.孟浩然《夜宿建德江》C.李渔《闲情偶寄》D.陆机《文赋》4.在中国,自然事物真正作为审美对象进入人的视野的时代是(B)A.先秦B.魏晋南北朝C.唐朝D.宋朝5.西方美学史上初次从修辞学角度论证崇高的美学家是(B)A.亚里斯多德B.朗吉弩斯C.博克D.康德6.关于悲剧的本质,黑格尔的观点是(B)A.悲剧是通过英雄或普通人的悲惨遭遇来显示命运的力量。B.悲剧是两种对立“抱负”的冲突和最终和解,显示“永恒理性”的胜利。C.人生在世就是痛苦,只有泯灭欲望,才干于苦海脱身。D.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7.在古希腊,喜剧起源于(A)A.宗教祭祀活动B.批评时局C.讽刺社会不良现象D.逗人取乐三、名词解释1.美的符号性(是指美所具有的物质化形态的特性,表现在美以符号的形式向人类传达其内在意义,人类通过符号表达人生的美并且构建一个互相沟通的美的世界)2.美的无功利性(是美的事物与人的直接的实际利益考虑相脱离的特性,具体说来就是一方面客观对象不直接唤起主体的实际利益需要,而另一方面主体对客体不作实际功利评价)3.美的形象性(是指美通过符号形式而发明具体可感画面的特性)4.美的感染性(是指美具有一种使人感动的特性,就是说美在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感、人与物之间的动感和人的精神快感)5.科学美(是一种美的形态,是人类的科学活动及其成果呈现为审美对象的结果,是体现人的探索本性和结识能力的具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6.技术美(是一种美的形态,是技术活动中那种能体现人的开拓和发明本性并具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7.自然美(是一种美的形态,是指自然界事物的美,是自然物在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富有生命力的活的形象)8.社会美(是一种美的形态,是指社会事物的美,是社会事物在人类实践中显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9.社会关系的美(是人与人的现实关系之中显现出来的美,涉及人与人的同情精神、人与人之间的协调与沟通以及人与人之间无压抑的自由交往)10.社会风俗美(是在历史的流变中被扬弃了现实功利性和直接伦理意义的审美符号)11.社会时尚美(是社会特殊时期普遍流行的生活方式中显现出来的美)12.优美(美学范畴之一,是指弱小、缓慢、阴柔的事物所呈现的偏于静态的和谐美)13.壮美(美学范畴之一,是指强大、疾速、刚劲的事物所呈现的偏于动态的和谐美)14.崇高(美学范畴之一,是数量或力量的巨大的对象使人感受到恐惊和体验到痛感,人的精神对恐怖对象的征服使痛感转化为快感所产生的美)15.滑稽(美学范畴之一,是指由个人行为的不协调而引起的一种没有伤害性的可笑感)16.悲剧(美学范畴之一,通过呈现人类生活中各种冲突来激起悲情,从而使人结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进而战胜或化解现实的苦难)17.喜剧(美学范畴之一,是呈现那种荒唐背理的人物及其行动,使人们认清他们的存在是无根据的,并通过笑直接否认他们的合理性)18.荒诞(美学范畴之一,是呈现在极其不和谐的形式之中的现代基本情绪)19.阳刚(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之一,是指偏重于动态和力感的美)20.阴柔(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之一,是指偏重于静态和柔感的美)21.典雅(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之一,是指那种合乎规范而又不机械刻板、超越俗气而又优雅华美的审美对象)22.自然(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是指具有原始真实性、情感真诚性与艺术天然性的审美对象)四、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1.美总是与人类生活实践相关,是有益于人类的。因此说,美是有功利性的。(错误。由于美是无功利性的。所谓功利性,是指事物与人的实际利益存在直接联系的特性。美虽然与人类生活实践相关,是有益于人类的,但毕竟这种功利性只能间接地存在,而不能直接加入到审美过程之中)2.社会美的中心是社会关系。(错误。由于社会美的中心是人。离开了人的本质力量,无法谈论美,特别无法谈论社会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即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和符号发明力量的表现,社会美直接的现实的表现了人的本质力量)3.“丑得如此精美!”(对的。由于说话者自身的头脑中经历了“化丑为美”的过程,把丑征服,收容于艺术,作为一种审美对象,所以这句话的“丑”与“美”并不矛盾)五、简答题1.西方美学史上思想家们从哪些途径去探索美的本质?他们提出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答:①从客观存在方面探索美,把美归结事物的自然属性或者外在形式。提出了“客观本质论”;②从主观精神或主观感受出发去探求美的本质,提出了“主观本质论”;③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中去探求美的本质,提出了“关系论本质观”;④从事物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去探求美的本质,提出了“社会论本质观”;⑤从语言自身去探求美的本质,提出了“语言论本质观”)2.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美学界有哪些重要的美学家?他们提出了哪几种关于美的观点?(答: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我国美学界,蔡仪先生坚持从客观存在来探索美,提出“美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美的是事物之所以美,是在于这事物自身,不在于我们的意识作用”的观点;吕荧和高尔泰先生坚持从主观精神去探索美,提出“美是观念”和“客观的美并不存在”的见解;朱光潜先生提出“美是客观方面的某些事物、性质和形状是和主观方面的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性质”;李泽厚先生提出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3.语言论美学如何对待美的本质问题?(答:语言论美学宣布美的本质是伪问题,认定美学的唯一问题是清理语言。这具体表现在:第一,传统美学中那些关于美的本质的命题都认为是不可“证实”的;第二,传统美学犯了把本来虚空的词语实在化的错误;第三,传统美学在提问方式上陷入迷误)4.如何理解美与人类符号实践的关系?(答:美是人类符号实践的产物。这可以从四个方面理解:第一,发明和使用符号,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基本标志;第二,发明和使用符号是人类实践的一个基本内容;人类实践的“故意识”和“自由自觉”的特点,总要通过符号表现出来;第四,人类发明和欣赏美,必然存在于具体可感的符号实践之中)5.什么是活的形象?(答:活的形象就是一种体现着变动着的生命、精神活力、人性辩证法和人与事物之间对话关系的形象)6.美的感染力体现在哪些方面?(答:一方面,美的呈现感动并激活了人的情感。美所激起的情感具有普遍的可传达性)7.美有哪几种重要特性?(答:美有符号性、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感染性四个方面的特性)8.美的符号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美的符号性是指美所具有的物质化形态的特性,具体表现在美以符号的形式向人类传达其内在意义,人类通过符号表达人生的美并且构建一个互相沟通的美的世界)9.如何理解美的“无功利性”?(答:美的无功利性,是美的事物与人的直接的实际利益相脱离的特性,具体说来就是一方面客观对象不直接唤起主体的实际利益需要,而另一方面主体对客体不作实际功利评价)10.美的感染性有几个层次的含义?(答:美的感染性是指美具有一种使人感动的特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美的感染性意味着交感;另一方面,美的感染性意味着动感;再次,美的感染性意味着快感)11,自然美有哪些特性?(答:自然美有自然性、形式性和变易性的特性。所谓自然性,是指自然物的美具有非人为的天然属性,与人类社会事物的人为性不同。形式性是指自然物的形式因素在自然美中具有主导作用。变易性是指事物的美具有变动性)12.美学家们关于自然美的实质有哪些观点?(答:美学家们关于自然美的实质的观点大体有:①非自然论;②形式论;③形式与生活论;④文化符号论)13.如何理解“自然美归根到底取决于自然在人类符号实践中所体现的价值”?(答: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①自然是人类符号实践的对象。人类符号实践的重要目的之一,便是结识和改造自然,使之成为有益于人的环境;②自然是人类符号实践的材料;③自然是人类符号实践的环境和见证;④自然是人类符号实践的知音)14.什么叫“比德”?什么叫“畅神”?(答:所谓比德,即用自然事物来类比人的德性。如用“玉”象征温和、宽厚、仁慈等美德。所谓畅神,是指人完全免去功利目的而把自然事物当作自由对话和沟通的对象,从中发现自由的生命活力,从而获得一种精神畅快)15.社会美有哪些特性?(答:社会美有社会性、意蕴性和稳定性的特性。其社会性,是指社会事物植根于社会实践,具有显著的社会属性。其意蕴性是指社会事物的意蕴因素在社会美中具有主导作用。其稳定性是指社会事物的美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16.如何理解人是社会美的中心?(答:离开了人的本质力量,无法谈论美,特别无法谈论社会美。一方面,人的自由自觉的本性直接在社会生活中展开,呈现为社会美;另一方面,人及其符号发明活动具体化为活的形象)17.历史上人们提出了哪些艺术定义?(答:①“艺术在本质上是对客观存在的再现”;②“艺术在本质上是主体情感的体现”;③“艺术是意识形态的特殊表现形式”;④“艺术是人类情感的表现符号”;⑤“艺术是无意识的表现”;⑥“艺术是多层次的意向对象”)18.何谓艺术符号?何谓艺术家?什么叫观众?什么是文化语境?(答:艺术符号是一种具有整体表现力的符号。其所表现的是艺术作品向外倾泻、流露和辐射的气韵、氛围和意蕴。艺术家是具有生命的体验、特别的制作技巧和运用形式进行交流能力的特殊发明者。观众是有能力对艺术作品进行审美观照的人。文化语境就是作为存在媒介和生活形式的广义语言构成的文化情境)19.如何界定艺术?(答:艺术是由艺术家发明出来的、为观众所体验的具有表现性的生命符号)20.文化语境和艺术活动的关系如何?(答:文化语境为艺术活动提供了基本的价值规范,为艺术活动制定了基本的审美惯例。而艺术活动又不是悲观地屈从文化语境,而是积极的推动基本价值的变革)21.“化丑为美”的艺术策略有哪些?(答:①批判。艺术家运用符号进行创作,表达对丑的否认性评价;②对照。艺术发明总是对立而存在,相比较而呈现,并在一定条件下朝对立面而转化。在美丑对照中使美者更美,丑者极丑;③形式发明。在艺术中,丑转化为美,是艺术符号的形式发明力量的表现)22.科学美具体涉及哪些方面?(答:其重要有三种:①科学对象的美。是指科学活动的对象的美;②科学过程的美。是指科学方法的发明和运用,以及科学发现过程中显现的人的发明力的美;③科学理论的美。是指科学理论模式所凝聚的人的发明力的美)23.技术美的含义是什么?(答:其重要有三层含义:①是技术对象具有使人类感官愉悦的直观形式;②是指技术对象是对人的自由活动的肯定;③是指技术发明了更为广阔的审美世界)24.简要说明优美与壮美、崇高与滑稽、悲剧与喜剧、阳刚与阴柔各有什么区别与联系。(答:优美是弱小、缓慢、阴柔的事物所呈现的偏于静态的和谐。而壮美则是强大、疾速、刚劲的事物所呈现的偏于动态的和谐。在现实的审美过程中,两者经常融合在一起,很难把它们区别开来。崇高和滑稽,可以看作是美学上坐标上的正极和负极。从对象来说,崇高具有巨大的特性、伟岸的气势,对人产生压力和导致威胁;滑稽具有渺小的特性、错乱的行为,对人不会导致伤害。从主体来说,崇高感源于在对象身上确认了意义,是从痛感转化为快感;滑稽感源于在否认对象时确认了意义,是一种在与对象比照中获得轻松的快感。两者也有相通的地方,在感性形式上都有不协调的特性,所引起的感受也是复杂的。悲剧是通过呈现人类生活中各种冲突来激起悲情,从而使人结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进而战胜或化解现实的苦难。而喜剧是呈现那种荒唐背理的人物及其行动,使人们认清他们的存在是无根据的,并通过笑直接否认他们的合理性。两者都起源于宗教祭祀活动。阳刚与阴柔,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对重要的审美范畴。阳刚之美是偏重于动态和力感的美,阴柔之美是偏重于静态和柔感的美。而这经常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即刚中有柔,柔中有刚)25.如何理解“自然”的含义?(答:“自然”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具有三方面的含义:①原始的真实性;②情感的真诚性;③艺术的天然性)26.技术对审美活动的积极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答:①技术发明了更为广阔的审美世界。②技术丰富了社会美的内容。③技术对艺术发起了挑战,但也给艺术以发展自身、完善自身的契机)六、论述题1.论述美的形象性特性.(答:美的形象性特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方面,美必须呈现为形象。形象是事物的形、色、味、态的统一体,是具体可感的生动存在方式。形象是美的呈现方式,离开了形象,美就无影无踪。另一方面,美的形象依赖于人的直觉。直觉就是不依赖概念和推理而对对象的直接觉察。我们在审美活动中,“见”到一个“意象”或“形象”,这种“见”就是直觉。再次,美的形象具有流变性。美的形象往往是流动和变易的,是富于生命节奏和韵律的形象。在中国古典艺术特别是诗画艺术中,随处可见这种富于生命节奏和韵律的形象。最后,美的形象以音乐为最高境界。按照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形象中内涵的节奏和韵律又是跃动在宇宙和心灵深处的深层音响的显现。此题在每个要点里,还应结合实例加以说明)2.论述艺术美的基本特性。(答:艺术美的基本特性有:①艺术符号中形式和意蕴的统一。艺术作品是形式和意蕴的统一,但决不是两者的机械相加,而是有机地融为一体。②艺术创作中发明和规范的统一。在艺术发明中,艺术家带着深厚的体验和强烈的情感进行符号的发明,充足地体现着人自由自觉的本性。发明性是艺术成为艺术的重要特性,没有这个特性艺术就是机械的复制,而不成其为生命的表现。发明性体现在艺术活动的方方面面,而最为显著的体现是对规范的挑战,甚至是颠覆规范。③艺术接受中个体和社会的统一。在艺术接受中,观众对艺术品的审美观照显示出个体差异,但审美愉悦又是普遍可传达的,符合社会标准。这就需要审美的个体差异与社会标准之间保持着互相作用的动态统一关系,这种动态统一关系推动着审美趣味多样化和整个社会水平的提高。此题在每个要点里,还应结合实例加以说明)3.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典雅》写道:“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诗论这段以诗品诗的话语的美学含义。(答:司空图是用诗的形式论诗的艺术风格,呈现了“典雅”这一美学范畴的含义,其中蕴含着三方面的意义。第一,朴素的艺术形式。“白云”、“幽鸟”、“绿荫”、“飞瀑”,都是自然景观,一切都那么自由自在,没有人为雕琢的痕迹,达成了如花开花落同样的无言境界。朴素的艺术形式表现着端庄典雅、高雅超凡,仿佛豪华落尽留下的是无垠的纯真,说尽沧桑显示出语言的本色。第二,气韵生动的艺术意境。“典雅”是谓有典有雅,“典则不枯,雅则不俗”。诗中所描述的“白云”、“幽鸟”、“落花”、“飞瀑”,其之所以具有魅力,是由于它们都充满了生命的力量,是活的形象,表现了生命的内在韵律。“典雅”在朴素中显示出生动的气韵,所以它具有无限的审美意味。第三,超俗的审美趣味。无论是作为发明者的审美趣味还是作为欣赏者的审美趣味,“典雅”都表现了审美主体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典雅”作为崇高文明的象征而对立于低俗浅陋,高人佳士往往追求那种清高雅致的精神境界,而要到达这种境界一方面就要弃绝势力,以审美的眼光观照自然与人生)第三章美感一、填空1.所谓美感,是人地直观对象时所获得的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无功利)2.审美心理是人对客观对象做出的的反映。(美感)3.马克思说:“[人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的产物。”(以往所有世界史)4.美感不是心灵所固有的,也非天然的禀赋,更不是神赐的迷狂,美感来源于。(人类符号实践)5.美感是多种心理的协同运动而形成的一种自由感,在本质上是对人的的肯定。(本质力量)6.审美直觉是直接的、整体的、动情的对的感受。(感性形式)7.审美知觉具有积极选择性、和结构表现性三个重要特性。(整体发明性)8.审美体验是平常体验的升华,它是个体在亲自活动中对的瞬间直觉。(抱负的生命形象)9.触景生情、、普遍同情是审美情感呈现的三种重要形式。(移情于物)10.美感中的想象分为感知想象、和发明想象三种基本类型。(再现想象)11.审美理解具有、预期性、和无穷性四个重要特性。(形式性语言性)二、单项选择题1.美国哲学家洛克把(D)作为一条重要的美学原则提出来,并从语言学角度作出论证。A.直觉B.通感C.审美移情D.审美态度2.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认为人具有内在的感觉器官,如“内在的眼睛”,这种内在感官使人一下子分辨美丑。A.夏夫兹博里B.洛克C.休谟D.狄德罗3.中国晋宋时代著名画家(C)提出了“畅神说”。A.王维B.刘勰C.宗炳D.钟嵘4.人本主义心理学家(D)把那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的生命体验称为“高峰体验”。A.弗洛伊德B.马斯洛C.阿恩海姆D.克罗齐5.审美体验的最高层面是(D)A.感物B.会心C.虚静D.畅神三、名词解释1.审美直觉(是一种特殊的感受方式,是主体对事物感性形式的直接的、整体的和动情地观照)2.审美感觉(是渗透了社会意义、蕴涵着理性内容的感性愉悦)3.审美知觉(是各种感觉的协调活动,是对事物个别性构成的获得感性形象的反映)4.审美态度(就是主体对客观对象采用一种无功利、非概念和具有社会认同效应的观照方式)5.审美通感(就是在审美知觉中各种感觉的通串、渗透和挪移构成的协同运动,是审美知觉的整体性的表现)6.艺术形式(是指由自然物质构成的外观。如绘画有色彩和线条,音乐和音响、音色和音调及其节奏化的组织方式,是个有语音、语调、韵律、文字及其组织规律等)7.艺术形象(是审美意象在物质符号形式中的具体化,是内部体验和外部体验的统一,表现与再现的统一)8.艺术意蕴(是蕴涵在艺术形式、形象之中的意义)9.审美意象(就是通过想象而生成的被情感浸透、为情感所凝集在一起的诸种意象)10.艺术物化(是指艺术主体把心灵中的审美体验转化为可感的形象)11.审美认同(就是在审美体验中把自我置于别人的情境中进行体认)四、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1.美感和快感都是令人快乐的感觉,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错误。由于两者有实质性的区别。快感是人与动物满足了本能欲望而得到的快乐感,而美感是人无功利地直观对象时所获得的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这种超越功利地获得精神愉悦的能力,不是动物所具有的)2.从人类漫长的符号实践的历史看,对事物的功利态度、认知态度先于美感态度。(对的。由于在人的平常生活中,人们更多地关心事物的属性和用途,更多地以功利作为评价事物的尺度,以概念逻辑表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知)3.理解因素渗透在美感经验的每一个环节上,与多种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错误。由于理解因素渗透在美感心理活动中,这种理解自始自终都无法脱离感性形象,也无法脱离人的直接感受)五、简答题1.如何理解“美感是升华了快感”?(答:美感即对“美”的“感受”,美感当然无法离开感觉器官。而人的感觉器官是动物器官的“人化”。所谓“人化”,是指人的感觉器官超越了自然性和物质性,从生物现象发展为文化现象,动物的物质生命本能变成了人类的精神活动。人类的感觉器官与动物的感觉器官的不同表现在:①动物的感觉器官的重要功能是满足自然需要,而人类的感觉器官则是突出了精神需要。②动物的感觉器官所获取的感觉是一次性的,人类的感觉器官所获取的感觉是在反复中更新、在连续中发明)2.动物性的快感和人类性的美感之间有哪些差异?(答:其差异有:①动物性的快感局限在有限的对象上,人类性的美感则超越有限。②动物性的快感是悲观的、被动的顺应,人类性的美感则是积极的、积极的发明。③动物性的快感短暂易逝,人类性的美感则在连续中常新)3.平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平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平常心理是人对客观对象作出的实用功利和逻辑认知的反映,审美心理是人对客观对象作出的美感的反映;审美心理是平常心理的升华,是功利态度、认知态度向审美态度的转化,审美态度的确立将平常心理转化为审美心理,主体就采用无功利和非概念的姿态对事物进行审美观照)4.审美态度的确立对主体姿态有哪些影响?(答:审美态度的确立导致了主体姿态的四个方面的转变:①凝神关注对象的形式结构。②中断功利考虑。③超越逻辑思考。④强化主体盼望)5.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感的重要观点有哪些?(答: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感的重要观点有:①美感是“神赐的迷狂”。②美感是人的“内在感官”对事物的感觉。③美感是对美的事物的模仿或反映,或者认为美感来自于对客观对象的感觉,或者认为美感是客观事物的美在感官中的反映,人像照镜子同样在对象上看到了自己的生活。④美感是人的生命力量的表现或投射)6.如何理解美感的起源?美感中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如何?美感是结构还是动力?(答:美感来自于人类符号实践。这是由于:①符号实践发明了人化的感觉器官。②符号实践发展了人的感性能力。③符号实践使美感日益丰富。此外,符号实践也导致了传统艺术形式的变革,不同门类艺术之间的界线发生迁移、彼此渗透和互相推动,也是美感更加丰富。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在悲观地等待客体的感动,客体也不是机械的存在物在死寂中档待主体的反映,相反,主体是具有强烈意向的主体,客体是具有丰富生命的对象,两者相呼唤和应答,同时又互相建构和塑造,由此形成了动态的审美体验过程美感是动力,是感性力量对心理结构的超越所带来的精神解放)7.美感有哪些显著特性?(答:美感具有三个重要特性:①直觉中蕴涵着理性。②无功利的愉悦合乎人类目的性。③个体感受具有普遍可传达性)8.如何理解美感的直觉性?如何理解美感的无功利性?如何理解美感的普遍可传达性?(答:直觉是人特有的一种感受方式,在普遍接受意义上,它是不通过一步一步的分析、忽然发生的领悟或者理解。其特性有两方面的含义:①美感是对感性形象的直接感受。②美感是一种非逻辑的判断。此外,美感直觉蕴涵着理性。这是由于:①美感能力中渗透了理性能力。②美感活动包含了心理结构。③美感活动指向意义。美感的无功利性一是指主体对于对象的实际存在及其性质毫不关心,二是指主体对事物没有产生欲望。美感的普遍可传达性体现在三个方面:①个体与别人分享美感。②个体美感指向别人。③美感通往共同体的快乐)9.审美直觉有哪些特性?(答:其特性有:①审美直觉是直接的感受。②审美直觉是整体的感受。③审美直觉是动情的感受。④审美直觉是对感性形式的感受。)10.审美直觉在美感活动中的作用是什么?(答:审美直觉在美感中的作用体现在:一方面,审美直觉是美感心理的门户。①感受是一切心理活动的起点。②作为特殊感受方式的审美直觉是美感心理的起点。另一方面,审美直觉是审美意象诞生的前提。再次,审美直觉指向意义)11.审美情感有哪些特性?(答:其特性有:①审美情感是蕴涵着理解的情感。②审美情感是通过想象发明的情感。③审美情感是升华了的情感)12.审美情感有哪几种重要的呈现方式?(答:审美情感重要的呈现方式有:(1)触景生情。这又有三种情形:①主体为目前的景象所感动。②目前的景象引发个人的记忆,引起人的丰富的想象。③现实的处境引起对历史的想象。(2)移情于物。移情有四种类型:①统觉移情,即主体赋予对象以自己的生命,对象在主体的统一感受之中成为活的形象。②经验移情,即主体把对象拟人化,把自己的感受经验投射在对象上,使难以言传的感受呈现为可感的形象。③气氛移情,即主体将自己的一种整体气氛的感受渗透在客观景象中,从而铺展情感流动的空间。④表现移情,即主体把自己的价值抱负寄托于客观事物。(3)普遍同情。同情又分为三种类型:①对物的同情,就是推己及物。②对虚幻之人物的同情,就是在艺术审美中对艺术形象的深切体验,对虚幻之人物的命运显示出倾心的同情。③对现实别人的同情,就是设身处地体验别人的情感,与别人的情感产生共鸣)13.审美想象有哪些特性和哪几种类型?(答:审美想象的特性有:①具有感性活跃性。②具有情感渗透性。③具有自由超越性。其类型有:①感知想象型。②再现想象型。③发明想象型)14.为什么说审美想象是审美活动中联结感性和理性的桥梁?(答:是由于既以感知为基础,又以理解为指归,既具有情感性,又具有理解性。具体说来,这种桥梁作用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审美想象以感知为基础,以理解为指归。想象离不开感知,它的所有活动都是感知表象的互相连接、彼此作用而展开的形象运动,一旦脱离感知,想象或者上升为逻辑推理,或者降格为一般感觉。同时,相向展开的感知表象运动又必须上升到理解,感性形象暗示着无穷的意蕴。另一方面,审美想象具有情感性和理解性双重品格。一方面,审美想象发明出的形象,是浸染着情感、表现着情感的形象,反射着人的渴望、意向和希望,所以它具有抒情的品格,赋予无形的情感以具体的形式。另一方面,想象按照情感组织、改造和变形感知表象,发明出新的形象,把主体引向不拟定的理解,这就是理解具有了感性活力)15.审美理解有哪些特性?(答:审美理解的特性有:①形式性。审美理解总是贯彻在感性形式上,一旦离开感性形式,审美理解就成为逻辑的理解。②预期性。审美理解总是在主体的预期中开始的,并一直受到主体预期的影响。③语言性。这里所说的语言,是一切可以作为交往媒介的符号,是广义的语言。④无穷性。审美理解对意义把握是开放的和不拟定的。感性形式中所蕴含的意义,也不是任何一种理解所能穷尽的)16.审美理解在美感中地位和作用是什么?(答:审美理解是美感所蕴涵的高级精神活动,是以直觉为基础、以情感为动力和在想象中展开的复杂心理活动的指向,同时它也渗透在这一多种心理协同运动的每一环节中。审美中的理解因素是一种积极的因素,它的作用体现在提高直觉、组织想象和规范情感三个重要方面)17.平常体验和审美体验的关系如何?(答:两者不是对立的,平常体验为审美体验准备了丰厚的基础,并且还可以转化为审美体验。第一,平常体验具有升华为审美体验的潜能。第二,平常体验可以转化为审美体验)18.如何理解审美体验的含义?(答:一方面,审美体验发生在瞬间的直觉。另一方面,审美体验是对生命抱负形象的直觉。审美体验是个体的亲自体验)19.审美体验有哪些特性?(答:审美体验的特性有:①审美体验具有原构型。②审美体验具有历构型。③审美体验具有超构型。④审美体验具有预构型。)20.什么叫感物、会心、畅神、虚静?(答:感物是感知层面的审美体验,是审美感知对美感心理的积极建构,为意义的瞬间生成准备了基础。会心是心意层面的审美体验,是主体心灵通过直觉对事物生命的深刻把握。畅神是神志层面的审美体验,意味着人由于主体精神意志的通畅和提高而获得快乐,是在一瞬间领悟到自我最高境界的价值与意义。虚静就是除去私心杂念,以审美的澄明心境关照审美对象,是审美体验的准备状态)21.如何理解审美体验是一种高峰体验?(答:说审美体验是一种高峰体验,是指审美体验的神志层面——畅神。在这一“畅神”瞬间,人的精神意志一下子被提高到了“尽善尽美”的高度。审美体验在一瞬间领悟到自我最高的价值与意义,从而感到精神意志的提高)22.审美体验在艺术接受中有什么作用?(答:审美体验在艺术接受中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审美态度规定着真正的艺术接受者。②审美直觉是艺术意蕴的具体化。③审美认同是艺术的重要功能的实现。可以说,审美体验贯彻在艺术接受过程中,完毕了艺术,实现了艺术的价值)23.什么是美的感受能力?它与美育的关系如何?(答:美的感受能力是直接把握世界和人自身的美的敏锐能力。这种能力对于美育是基础性的,这是由于:①敏锐的美感能力是审美素养的核心。②敏锐的美感能力是是一种人生洞察力。③敏锐的美感能力是启示真理的精神力量)24.什么是美的发明力?为什么说它是美育的成果?(答:美的发明力就是按照美的规律发明美的能力。说它是美育的成果,这是由于:①审美教育培养发明欲望。②审美教育培养了发明想象力。③审美教育发展了构形能力)25.美感的培养涉及哪些内容?(答:美感的培养涉及通过审美提高人的美感能力、发明能力,进行完美人格的建构)六、论述题1.论述美感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互动关系。(答: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在悲观地等待对象的感动,对象也不是机械的存在物在死寂中档待主体的反映,相反,主体是具有强烈意向的主体,对象是具有丰富生命的对象,两者互相呼唤和应答,同时又互相建构和塑造,由此形成了动态的审美体验过程。一方面,主体与对象呼唤和应答。主体期待对象,对象诱惑主体,这就展开了呼唤与应答的交流活动,美感就在这种交流中生成。另一方面,主体与对象互相建构和塑造。对象改变了主体,主体也改变了对象。一方面,对象对主体的改变,是指对象刺激主体,引发主体感觉的运动,激活主体情感。另一方面,主体对对象的改变,是指主体通过感觉赋予对象以情感生命,使对象成为活的形象。再次,主体和对象的互动推动了审美体验过程。随着审美体验过程的推动,对象展示出它的丰富形态,主体表现出他的复杂情感。此题在每个答案要点里,还应结合实例加以说明)2.论述审美情感在美感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答:审美情感在美感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一方面,审美情感是美感心理的动力。情感是人的感性力量的表现,它作为一种活跃的心理因素,驱动着审美欲望的现实化、审美期待的具体化,并通往审美理解。第一,情感驱动了审美欲望的现实化。第二,情感推动了审美期待的具体化。第三,情感运动通往了审美理解。②审美情感是美感心理的中介。一方面,美感心理不是多种心理要素的简朴相加,而是以情感为中心的这种心理要素的协同作用。另一方面,审美活动所发明的形象不是诸种印象的机械组合,而是由情感赋予它们以亲和力。③审美情感是艺术发明的动力。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表现形式,情感是艺术表现的对象,同时又是艺术发明的动力因素。此题在每个要点里,还应结合实例加以说明)3.从艺术创作的过程论述审美体验与艺术的关系。(答:审美体验是意义在一瞬间的生成,那么,艺术发明就是人在符号实践中发明性地赋予这一瞬间以感性形式。审美体验既是艺术发明活动的起点,又是贯穿在其中的发明性动力因素。艺术发明活动是一种由多种精神和技术活动构成的复杂过程,又有多层次的心理活动交错的介入其中。艺术发明可分为互相关联、渐层推动的三个重要环节——艺术发明的兴发阶段、艺术发明的构思阶段和艺术发明的物化阶段。而审美体验是艺术兴发的主线动力,是艺术构思的内在逻辑,是艺术物化的终极根据。可以说,审美体验作为动力、逻辑和根据贯穿在艺术发明之中,没有审美体验,就没有艺术发明。此题在每个要点里,还应结合实例加以说明)第四章什么是美育一、填空1.美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使命是通过去塑造抱负的完整人。(审美手段)2.历史上不同的美育观念都是围绕着对人特别是对“”的见解展开的。(抱负人)3.柏拉图结识到艺术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将美育视为塑造的重要手段。(特定人格)4.亚里士多德提出著名的“”理论,认为悲剧可以像宗教同样使人一开始“就卷入迷狂状态,随后就安静下来,仿佛受到了治疗和净化”,他把这种心理感受称为“”加以肯定,认为它有益于人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古代罗马人贺拉斯进而提出“”的见解。(净化无害的快感寓教于乐)5.世纪时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为美育与美学的携手提供了合适的条件。(18)6.的《》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美育理论的专著。(席勒审美教育书简)7.席勒把人的发展提成自然、审美和三个阶段。(道德)8.以为代表的儒家美育观对后来的美学理论影响最大,其人格抱负是“尽善尽美”的“”。(孔子君子)9.中国古代,《》一书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儒家礼乐文化中的美育思想。(乐记)10.梁启超主张用美育的方式启蒙,提出了“”的主张。(趣味教育)11.在192023写的《》一文中,将美育分为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蔡元培美育实行的方法)12.1920238月,王国维在《世界教育》56号上写了《》一文,使用了“美育”、“美育学”概念。(论教育的宗旨)13.梁启超在《》一文中说:“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小说教育功能被他分为四个方面:,多层次的对人产生影响。(趣味主义与趣味教育熏、浸、刺、提)14.所谓美育,是运用的感染作用来塑造人的知、情、意等各种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美育的重要特点在于。(审美形象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样性)15.美育最基本的功能就在于从对人的化育和生成,使人成为。(情感方面文化的人和全面发展的人)16.20世纪前叶的美育基本是按照“”来立论的。(以审美方式去启蒙大众的思绪)二、单项选择1.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的作者是(C)A.席勒B.康德C.夸美纽斯D.柏拉图2.提出“趣味教育”的是(B)A.王国维B.梁启超C.鲁迅D.蔡元培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此语出自(B)A.《孟子》B.《论语》C.《乐记》D.《礼记》4.提出“以美育代宗教”标语的是(D)A.王国维B.梁启超C.鲁迅D.蔡元培5.“宝刀侠骨谁与俦,平生了了旧恩仇。”此诗句的作者是(A)A.秋瑾B.梁启超C.龚自珍D.蔡元培6.20世纪中国美育的历史使命体现在(A)方面A.人的启蒙和解放B.建立美育学科C.社会整合与文化认同D.以情动人,以理服人7.“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此语的作者是(C)A.康有为B.梁启超C.黑格尔D.柏拉图8.注重身体的训练,以身体的训练来激发人的精神,这是(B)时期的美育特点A.中国先秦B.古希腊C.西方初期社会D.西方古代社会9.(D)是美育的方法之一A.说服B.整合C.净化D.启示10.“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此语出自(B)A.司空图《二十四诗品》B.刘勰《文心雕龙》C.梁·吴均《诗》D钟嵘《诗品》11.在现代中国,使用“美育”概念的第一人是(A)A.王国维B.梁启超C.鲁迅D.蔡元培三、名词解释1.“净化”说(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著名美育理论。他认为悲剧可以像宗教同样使人一开始“就卷入迷狂状态,随后就安静下来,仿佛受到了治疗和净化”,并把这种心理感受称为“无害的快感”加以肯定,认为它有益于人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2.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3.智育(指的是培养人结识和领略世界发展的内在规律的能力的教育,它包含知识信息的传授和知识能力的发展两方面)4.审美能力(指的是在审美活动中个体对活的形象的感知力和理解力,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发明力)5.德育(是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观点的教育方式,它属于社会政治与文化体制内的教育行为,其目的是规定受教育者学会服从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6.“现代性工程”(是指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参照西方文化而重建自身新文化的进程,其核心任务是建构中国现代人格)四、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1.美育对人的生成最基本的功能在于个体发展。(错误。由于美育对人的生成最基本的功能在于个体塑造,即美育以活的形象从情感方面熏陶人类个体,使其成为具有完整人格的个体)2.美的教育,归根到底是人的教育。(对的。由于打造充实、稳健的心灵,磨砺坚强、成熟的性格,锻造宽容、博爱的精神,塑就赤诚、深挚的性情……美育终究要以高贵、健全的人格为指归)3.美育的方法,是指美育实行过程中所采用的固定的具体的手段。(错误。由于美育的方法是指美育实行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具体的手段。育人无定法。所谓“感兴”、“协调”、“激励”、“启悟”只但是是几个较为典型的手段而已)五、简答题1.西方美育观念的发展经历了如何的过程?不同阶段各有什么特点?(答:西方美育观念的发展经历发生期、发展期、系统理论自觉期。西方美育的发生期的重要特点是:①以直接的功利目的为主。②以身体训练为重要方式。③暗含着精神激励。西方美育发展期的重要特点是:①美育在地位上不再只是生产的辅助活动,而具有独立的实行途径。②美育在目的上不仅要培养体力劳动者,并且要培养从事精神活动的贵族人员。③美育在方式上不仅强调人体美训练,并且注重对心灵和情感的感染)2.中西美育各有什么特点?(答:中国美育的特点是:①在美育方式上,从传统的诗乐主导转变为小说和戏剧等大众文化形式主导。②在美育目的上,美育被视为建构现代人格和现代文化的重要方式。③在美育形态上,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成为美育的主体。④在美育的地位上,美育成为现代教育与学科体制的组成部分。西方美育的特点是:①在对人的理解上重视理性对感性的引导,美育始终不脱离理性的导航。②在对人的教育中注重审美实践能力的培养。③在美育的社会功能方面,看重其积极的现实意义,立足现实需求,自觉地探索美育理论)3.如何理解孔子的美育观?(答:“仁心君子”是孔子建构其美育观的出发点,由此呈现出独特的理论景观。第一,强调以理节情。美育的目的是塑造合乎礼教的仁人君子,所以应竭力让情感的渲泄受理性或礼仪的引导。第二,注重美育中的情感教育。第三,突出诗歌的感发作用)4.应如何理解美育?(答:①美育是一种以情动人的美的教育。②美育是一种作用于知情意的能力教育。③美育是一种对人的全面塑造)5.美育的具体特性是什么?(答:美育的具体特性是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样性)6.德育和美育的关系如何?(答:德育和美育既有差别又有联系。其差异重要表现在3个方面:①目的的差异。②方式的差异。③效果的差异。两者的联系表现在:两者都是教育的基本形式,在人的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一方面,美育是基于一定道德理念的教育,它自身也包含了德育的内容。另一方面,德育要化入人心,达成良好的教育效果,美育机制的引入就特别必要了。可以说,德育呼唤美育)7.智育和美育有什么样的关系?(答:智育和美育既有差别又有联系。其差异重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内容的差异。②实行的差异。两者的联系表现在:两者都注重发明性思维的培养。一方面,智育通过经验归纳、逻辑分析和知识积累的教育引导,逐渐培养人的发明性思维能力。另一方面,美育则注重人的整体能力培养,在实行过程中调动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因素,塑造一种在感性直观层面上,瞬间把握事物内在特性的思维能力。此外,美育不仅哺育能力,并且需要结识能力。就哺育结识能力而言,它和智育是相同的)8.美育的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答:美育的功能体现在:①美育与个体塑造。这可以从情感陶冶和个体发展两方面看。②美育与社会整合。这重要体现在审美交往和社会协调两个方面。③美育和文化建构。这又可以从文化领悟和文化认同两个方面结识)9.美育呈现为哪些层面?(答:美育有多重层面,重要呈现为:①审美能力的培养。②审美抱负的建构。③发明性智力的开发。④健康人格的发明)10.美育是如何提高人的发明性智力的?(答:美育提高人的发明性智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锻造人的审美欣赏能力和发明能力。②对审美想象力的激发。③对审美发明力的塑造)六、论述题1.结合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谈谈中国美育的使命是如何定位的。(答:现代中国美育的使命被规定为塑造符合新文化的道德标准、科学标准和审美标准的“新人”,如此,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并行的教育形式。20世纪前叶的中国美育,基本是按照以审美方式去启蒙大众的思想来演进的。梁启超、鲁迅等人希望用各种艺术形式特别是大众化的小说和戏剧书写新的道德意识、科学观念和民族抱负,其最终目的则是启蒙大众和拯救民族危亡。而以美育塑造国民性,正是中国现代美育启蒙的核心。在这里,美育经常被比方为病的“医治”,美育疗救国人之灵魂便可以达成拯救国家命运的目的。同时,注重审美的无功利性对个体人格的塑造,显示出中国新文化工程对时代新人审美素质的认定。自由和个性成为美育解放人性论中的关键词。进入新时期,为了将人从泛政治化的生活中“拯救”出来,美育的解放论更将注意力集中在个性化的人的培养方面:美学被等同于教育学,目的在于探究人的全面成长、个性的全面发挥。由以上可见,美育在现代中国扮演了个体人格启蒙和解放角色。此题还应举适当实例加以说明)2.举例说明美育是如何提高人的审美能力的?(答:所谓审美能力,指的是早审美活动中个体对活的形象的感知力和理解力,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发明力等。美育用美的形象去感染人,激发人的情感活动,用情感活动来推动人的想象和思考,进而以情感的方式去把握和结识世界。小小不起眼的礁石,诗人艾青却为它的坚强激动不已,从石头这样的平常事物中感知到美,这是诗人丰富的情感作用的结果。美育培养的正是这样一种感知力的能力。美育不仅能培养人感知美的能力,并且能增强人对美的事物的理解力。美育对这种审美理解力的培养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美育以美启真、以美入善,提高受教育者从美的事物结识世界的能力。这时,美育呈现出一种感性的理性化倾向。艾青之所以感动于,是由于他从这个历尽海水剥蚀而依旧坚韧沉静的形象中,理解了一种应当以何种姿态面对个人的甚至是民族的苦难的道理。②美育培养的理解力不是简朴的结识,而是一种“审美”的结识。这时,美育又表现为理性的感性化。诗人艾青所有的深刻感受和思考只有凝聚到“礁石”这一富故意味的形象时,他的感受和思考才会“活”。于美的形象领悟世间至理,化世间至理为一美的形象,这个辩证的过程正是美育塑造审美能力的表现)第五章形式美与美育一、填空1.形式美的特性在于抽象性、、装饰性和符号性。(相对独立性)2.美的形式是具体审美对象的感性形态,是同美的内容直接相联系的;而形式美则是从各个具体的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美)3.形式美的产生,离不开人类在符号实践中审美经验的积累和对的审美感受力的培养。(形式)4.审美意味的情感性,是指作为富有审美意味的符号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声音)5.一个文化有自己特殊的组织美和的方式,因此,不同文化有不同的美。(观照美)6.装饰性是指形式美具有和修饰事物外观的特性。(装点)7.形式美的构成重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构成形式的,二是这些自然物质因素的。(自然物质因素组合规律)8.构成形式美同时也构成人借以感知形式美的自然物质的要素是色彩、和声音。(形体)9.形体是物质存在的,是构成形式美的重要因素。(空间形式)10.对称是指事物的外在形式和内在质量都以一条线为而形成左右两侧均等的状态。(中轴)11.节奏是事物在运动过程中呈现的有规律的反复的连续形式。(相同因素)12.韵律是有节奏的有规律变化、反复而产生的一种。(情调)13.和谐是形式美表现事物整体的完美形式。(对立统一关系)14.中国美学认为,美来源于。(宇宙)15.古典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侧重“”。(再现)16.现代派艺术的基本原则是强调“”。(表现)17普遍宜人性是指形式美具有和使人乐于接受的特性。(普遍合用)二、单项选择1.形体由点、线、面、体等不同层面构成,其中(B)作为形体的基本符号而具有重要审美价值。A.点B.线C.面D.体2.(D)是指物体中心点的两面或多面呈现出外在形式不同而在质量大体均等的状态。A.对称B.比例C.匀称D.均衡3.对形式的审美感受力,就是对具体形象作(C)的形式美分析的能力。A.主观B.客观C.抽象D.具象4.以法国画家马蒂斯为代表的(A),对鲜艳的色彩极有爱好,认为色彩是一种基本表现因素。A.野兽派B.立体派C.先锋派D.表现主义5.“若是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惟一的途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说这句话的是(B)A.柏拉图B.席勒C.克鲁伯D.克拉克6.说“建筑是流动的音乐”,是从(A)角度来欣赏的。A.节奏韵律B.和谐C.调和D.均衡三、名词解释1.形式美(是人类符号实践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从具体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由自然因素及其组合规律构成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符号体系)2.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之一,是具有差异的各部分形成彼此协调状态,其最完美的表现形式是和谐)3.黄金分割(是线段被分割的一种比例,即短∶长=长∶(短+长),比例植为1∶1.618,由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又于1854年得到德国数学家蔡辛的几何学证明)4.西方的和谐(西方的事物、社会、历史、都可以从内容、形式二分,形式即美的比例,内容即对立面的斗争,这就是西方的和谐)5.符号直觉性(是指形式美教育具有借助符号形式而获得当下直接领悟的特性)6.形式仿效性(是指形式美教育可使人通过对经典形式美的仿效而达成对形式美的发明性运用)四、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1.形式美是人类长期的符号实践的产物。(对的。由于构成形式美的诸因素和诸规律,自身就存在于人类的符号实践中,是符号实践的对象——客观事物的自然形式及其运动规律。这些自然形式和运动规律在其独立存在时,是无所谓美丑的。只有当它们在人类符号实践中与人发生联系、被人类渗透或注入特定的社会生活内容时,才干被结识和感知,也才对人类具有了美的价值)2.符号性是指形式美具有修饰事物外观的特性。(错误。符号性是指形式美具有审美符号特性。按照美的规律排列组合起来的形式美因素,不仅是结构美的事物形式外观的造型符号,同时也是表达发明者内心情绪的情感符号,是体现美的事物所蕴涵的文化内涵的象征符号)3.象征性是指形体具有一种观念蕴涵特性。(错误。由于象征性是指色彩具有一种观念蕴涵特性。色彩因人们的联想而与生活实践的内容形成固定的联系,通过长期实践的积淀和演变而带有某种象征意义,成为表达某种观念的象征符号)4.现代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再现”。(错误。由于现代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表现”,即采用抽象手法,把客观世界的物象加以变形和主观加工,来表现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对社会生活的结识和理解)五、简答题1美的形式的特性是什么?(答:其特性是:①美的形式依存于美的事物。②美的形式同美的内容紧密相连。③美的形式具有可变性)2形式美的特性涉及哪几方面?(答:其特性涉及:①抽象性。这是指各种个别的美的形式中可以抽取出某种富有美感的共同形式特性。②相对独立性。这是指形式美具有不受制约的自由特性。③装饰性。这是指形式美具有装点和修饰事物外观的特性。④符号性。这是指形式美具有审美符号性)3形式美的普遍基础是什么?(答:形式美的普遍基础在于形式美的规律与宇宙同一性紧密相连。人们通过形、色、声、味、质去体验宇宙同一性,而宇宙同一性又构成了形式美之所认为美的普遍基础)4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探讨形式美的社会历史根源?(答: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①形式美的产生与人类符号实践密切相连。②形式美的产生依赖于人在符号实践中形成的形式感。③形式美的产生经历了抽象化和独立化过程)5色彩的基本特性是什么?(答:色彩的基本特性重要有三点:①表情性。这是指色彩具有表达一定情感的特性。②象征性。这是指色彩具有一种观念蕴涵性。③审美意味的复杂性。这是指色彩具有审美意味的多样性和不拟定性)6形体的基本特性是什么?(答:形体的基本特性涉及:①构成的层次性。这是指由点、线、面、体等不同层面构成。②线条的重要性。这是指线条作为形体构成的基本符号而具有重要审美价值。③审美意味的丰富性。这是指形体由于其审美构成的特点而在效果上呈现出耐人寻味的多义特性)7声音的基本特性是什么?(答:声音的基本特性是:①声音的类别性。这是指声音在不同领域及自身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②审美意味的情感性。这是指声音作为富有审美意味的符号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8多样统一的表现形式是什么?(答: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之一,是具有差异的各个部分形成彼此协调状态,其最完美的表现形式是和谐)9多样统一的两种基本形态各有什么特点?(答:多样统一的两种基本形态是:对比与调和。对比是各种对立因素之间的统一,是在差异中倾向于“异”,把美的事物中有明显差异的因素互相在一起,互相映衬,更加突出各自的特性。调和是各种非对立因素之间互相联系的统一,是在差异中趋向于“同”,是把两种或多种因素互相联系的统一,形成不太显著的变化)10哥特式教堂如何体现了西方文化的和谐思想?(答:哥特式教堂从外到内,每一种形式无不体现着建筑空间的比例的美,而其美的比例又都是按照宗教的教化功能来予以组织的。它既是一个精妙的形式美的空间,又是一个无形的进行着对立斗争的心灵净化的空间,充足体现了西方文化的和谐思想)11中国书画中的线条如何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和谐思想?(答:中国书画的线用毛笔蘸墨画出,有着浓淡、干湿、瘦肥、丰瘠、粗细、疾徐的丰富变化。书法的线之流动有如天地间气之流行,气之流行而成物,线之流行而成字。书法之线的世界与宇宙之气的世界有一个相似的同构。它是一种独特的线的艺术,这线构成了虚实相生、阴阳互补的世界,表现的就是宇宙之气。中国画中充满宇宙灵气的活的形象,也是由浓淡枯湿变化无穷的线构成。画中线的流动同构于宇宙气的流动,当用浓淡枯湿的线在画中呈现出人、物、花、鸟、山、水的时候,画中的形象传达出中国的宇宙和谐思想,表现的完全是中国式的美)12印度佛塔的半球形具有什么象征意义?(答:印度佛塔的半球形象征苍天,是二重意义的复合:涅槃象征与宇宙象征。半球形是墓形塔,呈现为墓[死]——佛陀之死[超死],同时就是一种新生,构成了死与生的智慧的辩证关系)13形式美教育的意义涉及哪几个方面?(答:形式美教育的意义涉及培养审美形式感、运用形式规律发明美和拓展审美的文化视野三个方面)14形式美教育的特性是什么?(答:形式美教育的特性重要涉及三个方面:①普遍宜人性。这是指形式美教育具有普遍使用和使人乐于接受的特性。②符号直觉性。这是指形式美教育具有借助符号形式而获得当下直接领悟的特性。③形式仿效性。这是指形式美教育可使人通过对经典形式美的仿效而达成对形式美的发明性运用)15形式美教育的方法有哪几个方面?(答:进行形式美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氮重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