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全套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全套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全套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全套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全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迅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全套《社戏》2023/2/6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作者简介2023/2/6鲁迅故乡——绍兴2023/2/6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相当于“村庄”。社中有“庙”,为了祈求全社平安富足,社庙里每年一定时间都要演戏,这就叫做“社戏”。2023/2/6

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2023/2/6归省行辈惮絮叨撺掇凫水潺潺蕴藻家眷皎洁漂渺纠葛

踱颇宛转撮桕树楫

xǐnghángdànxùdaocuānduofúchányùnzǎojuànjiǎopiāomiǎojiūgěduópōwǎncuōjiùjí辨析字音2023/2/6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人物”是主要要素。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小说知识介绍:2023/2/6体裁:人物:情节:环境:迅哥儿双喜、阿发、六一公公看戏前1-4看戏5-30看戏后的余波:31-40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看戏前的波折夏夜行船船头看戏归航偷豆六一公公送豆怀念社戏§11—13§22—23速读课文整体感知短篇小说2023/2/6探究: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社戏

社戏

社戏

盼看念第一部分:1-4写“我”在平桥村随母亲归省的生活,突出“我”对社戏的盼望。第二部分:5-30写“我”和小伙伴到赵庄去看社戏。第三部分:31-40写看社戏后的余波和“我”对社戏的怀念。2023/2/61.请同学朗读这一部分。2.第一部分中有一个词既写出了平桥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写出了“我”对平桥村的情感,请同学们把这个词找出来。(“乐土”)

2023/2/63.文章写平桥村是“我”的乐土,“乐”的具体表现有哪些?(1)“我”在这里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优待;(2)可以免念《诗经》之类难懂的书;(3)可以钓虾、放牛,体验到乡间生活的无穷乐趣。2023/2/6平桥村极偏僻的小渔村“我”的乐土与看戏间关系为盼看戏作铺垫看戏对我吸引力大2023/2/6第二部分看社戏2023/2/6“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在“看戏”这部分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写得起伏有致。譬如第一层就写了看戏前的三次波折、三次转机。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来,并思考这样写的好处。2023/2/6思考:(1)找出看戏前的波折和转机。

(2)写看戏前的波折有什么作用?

波折:一是叫不到船,二是不准和别人同去。三是外祖母的担心

转机:一是八叔的航船回来了,二是少年们愿意和“我”一同去,三是双喜写包票,保证不出事。

这样写一是有波澜曲折,烘托了看戏的急切心情,为看社戏做好充分的铺垫,二是初步表现了小伙伴们的热情能干的特点。

2023/2/610—13段一切问题都解决之后,小伙伴们自然要急急忙忙赶往赵庄看戏。作者抓住哪些内容进行详细的描写以突出小伙伴看戏途中的心情?听同学朗读,同学们作思考。2023/2/6第10自然段对少年朋友的开船动作运用一系列准确的动词,进行传神的描绘,表现小伙伴们驾船熟练敏捷的技巧、勤劳能干的性格和去看戏时的愉快的心情;点磕退后上前架2023/2/6在课文第11、12节中,从哪些感官写景,写出景物的什么特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1、这些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所特有的清新优美的图景。嗅觉触觉视觉听觉想象(清香)(扑面吹来)(朦胧的月色、起伏的连山、依稀的赵庄,几点火)(歌吹)(戏台、渔火)2、写出了小朋友行船之快。2023/2/63、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愉快和迫切的心情。4、抒发了作者热爱农村的感情。2023/2/6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运用修辞方法,融情入景,描绘出一幅十分优美的“水乡月夜图”,既表现出“我”心情的愉快,又表现出“我”心情的急切,非常传神。2023/2/6船头看戏2023/2/6

阅读14~21段。讨论:

1、这一部分写在赵庄看戏,戏好看不好看?从哪里表现出来?不好看。一是铁头老生不翻筋斗,二是也没有“我”最爱看的蛇精和跳老虎。三是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终于出了台”,并不停地唱着。2023/2/6孩子们爱不爱看?从哪里表现出来?不爱看。表现:稀奇、渐不明显、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哈欠、各管自己谈话。神态描写(侧面描写)2023/2/6豆好吃吗2023/2/6

罗汉豆并不是无上的美味,但那是要好的伙伴们齐心协力做好的,因此便变成了无法再吃到的好豆。社戏也并不是引人入胜,但看戏时有伙伴的陪伴,因此便变成了无法再看到的好戏。童年的快乐、甜蜜,也便变成了永恒的回忆。2023/2/6

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的老人孩子那种淳朴、善良、真挚的感情;再加上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代在城镇未曾见到过,也是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很少见到的。“我”对这段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表达了”我”对劳动人民深沉而真挚的感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文章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2023/2/6写偷豆要表现什么。2023/2/6偷豆这一情节,表现了农家少年的天真、热情、纯朴和稚气。正是因为偷豆吃的童心和野趣,才使普通的罗汉豆有了无比的美味,才使“我”终身难忘。2023/2/6人物形象思考:双喜在全文中共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点?聪明,热情,能为他人着想,体贴,有责任心,有担当思考:阿发在全文中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点?天真调皮,质朴憨厚,热情无私思考:六一公公在全文中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点?六一公公是一个老实宽厚、善良纯朴、热情好客的老人。2023/2/6回延安

刘秉义离别三十年今日回延安宝塔映朝阳延水金光闪啊延安啊延安眼望你壮丽的山河我心潮澎湃忆当年我心潮澎湃忆当年……新课导入2023/2/6贺敬之回延安2023/2/6贺敬之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今枣庄市)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1945年,与丁毅合作创作了歌剧《白毛女》,主要诗歌集有《乡村的夜》、《放歌集》、《贺敬之诗选》等。

走近作者2023/2/6写作背景:

1956年作者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无限兴奋喜悦,因此写了这首诗。

2023/2/6检查预习搂定(

)白羊肚手巾(

)糜子()

黍类(

)油馍(

)气喘(

)一盏盏()登时()脑畔()眼眶()

lǒudǔ

méi

shǔmó

chuǎn

zhǎn

dēng

pàn

kuàng

2023/2/6一读诗,理清结构

听朗读示范,用简洁的语言理清思路,概括作者的感情变化。2023/2/6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登山凭眺,可纵观圣地全貌。“只有登上宝塔山,才算真正到了延安”。2023/2/6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迎过延河来2023/2/6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2023/2/6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渲染)2023/2/6杨家岭革命旧址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革命万里起高潮——从延安向全国扩展的大好的革命形势2023/2/6枣园毛泽东旧居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回顾延安历史,延安人民前赴后继,似滚滚延河水不断向前2023/2/6再读诗,赏析字词句请同学们选择你自己喜欢的一部分有感情地朗读。1、圈出你认为用的好的字词、句子并和大家讨论其表达效果。根据“从

(字词、句),写出了/表现了/突出了

。”2023/2/6“回”,“回”意味着重先到过去生活过的地方,容易使人联想到回家、回乡,重返自己的精神家园,拉近了诗人和延安的密切关系。开头第一部分中“莫要”,表现出心脏的剧烈跳动;“莫把”,表现出急欲望见延安的心情;抒发了急欲回到延安、行近延安万分激动的感情。2023/2/6

2、诗中运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小组合作分析其中的表达效果。根据从

诗句中的可知,采用

(修辞手法),写出了/表现了/突出了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从主观感觉描写客观事物。“唱”、“笑”、“把手招”,拟人描写“杜甫川”、“柳林铺”和“红旗”,表现出河流、村庄、旗帜也都热情欢迎诗人等人的到来,体现了诗人故地重回的无限喜悦感情。2023/2/63、“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你怎样理解这句诗的含义?以“延河”借代延安革命精神,表明了延安革命精神将统率人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2023/2/6

全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写出阔别十年重回母亲延安的怀抱,以及与亲人相见的喜悦,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了对母亲延安的眷恋及热爱之情,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之情。齐读诗,领悟情感2023/2/6腰鼓陕北的安塞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鼓吗?

你们知道中国的“腰鼓之乡”是哪里吗?2023/2/6安塞腰鼓刘成章2023/2/62023/2/6安塞腰鼓产生于距延安四十公里处的安塞县,是北方黄土高原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它是黄土高原的产物,其粗犷、雄浑的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浑然一体。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源远流长,风格独特,融舞蹈、音乐、武术于一体,具有队行多变、刚劲、豪放的特点。2023/2/6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2023/2/6一、预习检查读准字音理解词义2023/2/6亢奋晦暗羁绊冗杂磅礴颤栗铿锵蓦然烧灼戛然而止捶kànghuìjībànrǒng

pángbózhànlìkēngqiāngmò

zhuójiáchuí2023/2/6大彻大悟:惊心动魄:叹为观止:戛然而止:彻底领悟。形容感染力极强,动人心弦。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声音突然中止。理解词义2023/2/6二、看读课文体味文势听声情并茂的朗读,看

气壮山河的视频,想想用哪些词语来概括这些场面?2023/2/6

用“

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注: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选用文中的内容)

参考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惊心动魄”“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2023/2/6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找出全文中感情最炽烈、音调最高亢的句子。间隔反复2023/2/6理解课文结构,完成下列填空:安塞腰鼓(一)1-4:打鼓前的()(二)5-27:隆隆的腰鼓5-13:宏伟的14-17:雄壮的()18-22:击鼓的()23-27:奇丽的()(三)28-30:结束后的()

安静响声后生寂静舞姿场面()2023/2/6朗读课文,体会全文语速、语调的变化。

1-4自然段: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表现腰鼓表演前安静中蓄积力量的特点。

5-27自然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表现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

28—30自然段:语速较舒缓,语调轻柔,表现腰鼓表演结束后场面寂静的特点。

2023/2/6探究1

“但是”和“看”为什么单成一段?单独成段是要引人注意,强调人和鼓由静而动的转变。突出安塞腰鼓的热闹场面。提示:语文中有一种“升格”的艺术:该用顿号的升格为逗号,逗号升格为句号,词升格为句,句升格为段……“升格”,是为了使之更突出。2023/2/6探究2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是什么句式?改为陈述句该怎么说?效果有什么不同?——感叹句。——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壮阔、豪放、火烈的舞蹈。——感叹句比陈述句感情更浓烈。2023/2/6探究3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请找出句中的三对反义词,并说明其作用。

冰冷——燥热恬静——飞溅困倦——亢奋作用:通过对比突出地表现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和火烈。2023/2/6本文大量运用排比和反复,请找出有关句子,体会其作用

(1)句子内部的排比(2)句与句的排比(3)段与段的排比

作用:增强句子的语势,使文章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充满了旋律美。表现出“安塞腰鼓”的气吞山河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2023/2/6学习句式

⒈排比句式⒉反复句式⒊比喻句式⒋对比句式⒌拟人句式

2023/2/61、排比句式: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一组句子或短语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

2023/2/6

“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⑴句内部的排比:⑵句与句之间的排比:2023/2/6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潇潇!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铿锵,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⑶段与段之间的排比:2023/2/62、反复句式: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在本文中,它常常是与排比结合起来使用的。

有间隔反复,如:好一个安塞腰鼓!(第13、17、22段三次出现)有连续反复,如: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了隆隆,隆隆,隆隆。

(14、15、16段又构成间隔反复)

2023/2/63、比喻句式

a.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b.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2023/2/64、对比句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2023/2/65、拟人句式

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

2023/2/6

找出揭示安塞腰鼓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的一句话: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课文第12自然段)2023/2/6●这篇文章歌颂了什么?(主题)

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歌颂阳刚之美。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的生活、表现。

“遗落了一切冗杂”,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而不必计较功名利禄,不必患得患失,不必苍白憔悴。2023/2/6小结

《安塞腰鼓》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它以诗一般的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虽然现在的大西北依然经济落后,但是我们从那些茂腾腾的后生身上,从那隆隆的安塞腰鼓声中听到了生命的力量!相信那片响彻着隆隆鼓声的黄土地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大放异彩,而这当中也需要我们这一代人,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明天的安塞腰鼓将更加气势磅礴,更加震撼人心!

2023/2/64灯笼吴伯箫2023/2/62023/2/62023/2/62023/2/62023/2/6

灯笼在如今人们的心中,只是孩童的玩具和节日喜庆的象征;但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时代,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它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吴伯箫的灯笼。2023/2/6走近作者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文化大革命”中被开除党籍。“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任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写作》主编、中国写作研究会会长等职,并参加郭沫若著作编辑委员会领导工作。1981年10月,出访英国,不久,当选全国文联理事。1982年8月病逝。2023/2/6感知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的是什么时期的事?是从哪些角度来抒写灯笼的?围绕灯笼,回忆了有关灯笼的什么事?作者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文化和情感两个角度来抒写灯笼。2023/2/6作者围绕灯笼,回忆了哪些与灯笼有关的事件?1、长工李老五和我提着灯笼去接祖父。2、小时候在村里挑着灯笼上灯学。3、乡俗还愿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4、元宵节在几处山城小县里看灯笼。5、族姊远嫁看满街的灯火。6、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的喜悦。7、由宫灯联想到汉献帝有灯笼做伴的可悯处境。8、联想到将军在挑灯看剑的壮观。

2023/2/6第一、二段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

2023/2/6文章结尾说:“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结合文章,分析并评价这句话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2023/2/6理清课文结构一(1-2)、由小孩子喜欢火、光引出灯笼。二(3-11)、回忆小时候与灯笼有缘的事。三(12)、由灯笼联想到火把,探海灯,燎原的一把烈火,鲜明地表达抗敌卫国的感情。

课文线索:灯笼2023/2/6合作探究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①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④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⑤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2023/2/6探究主题怎样理解作者围绕“灯笼”所抒发的感情?作者的爱国情怀值得肯定。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也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催人奋进。作者没有只是沉浸在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中,也没有单纯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而是由追忆历史转而表现国难现实,并大声疾呼,表达了爱国的热情。这种情感在我们今天也是不可缺少的。2023/2/6总结全文

2023/2/6燕子呢喃,春风拂面,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蝉声聒噪,烈日炎炎,告诉我们夏天来了;田野金黄,落叶纷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白雪皑皑,粉妆玉砌,漫天的雪花诉说着冬天的故事。鱼鳞上的圆圈告诉我们它的年龄,三叶虫的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告诉我们这里曾是浩瀚的海洋。其实人有语,物有声,大自然也会说话。2023/2/6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2023/2/6

竺可桢,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物候学发展的推动者。他一生在气象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高,而物候学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一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学科——物候学》一文改写的。目的在于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作者及有关资料介绍:2023/2/6背景:竺可桢长期坚持物候观测,掌握了翔实的资料,为我国物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此文就改写自他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他当时写此文的目的在于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作物产量。2023/2/6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为不同的类别: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认识、了解这个或这类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2023/2/6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两种。生动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在语言上是生动说明与平实说明相结合。

2023/2/6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速读课文,自主思考2023/2/6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这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2023/2/6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单,容易掌握。2023/2/6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④古今的差异。①纬度;②经度的差异③高下的差异;2023/2/6三月的内蒙古草原三月的海南纬度对物候的影响2023/2/6经度对物候的影响四月的内蒙古草原四月的大连2023/2/6高下对物候的影响天山山顶和山腰的差异2023/2/6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古代三月的长城和今日三月的长城2023/2/6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2023/2/6快速默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3):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4-5):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四部分(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整体认知说明顺序:逻辑顺序2023/2/6写大地回春,用了拟人手法;写燕子归来,用“翩然”形容,给人以轻快敏捷的感受;写秋天植物叶枯落地,用“簌簌”一词;写昆虫用“活跃”和“销声匿迹”对比,令人仿佛置身于肃杀的秋天之中。这些生动的词语或状其具体情态,或概括其总体特征,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受。这几句话通过时间顺序勾勒出一幅诗意盎然的“四季图”,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作铺垫。课文第一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点?品读课文2023/2/6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作者列举的这三个例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效果?次序能否打乱?

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活了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不能打乱顺序。这三个例子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的。我国北方的同一地区,杏花二月开,桃花三月开。布谷鸟鸣叫之时,正是割麦种稻之时。同时也照应了后面一句“花香鸟语”。

2023/2/63.课文第三自然段与一、二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第三自然段是对第一、二自然段所列现象的深入发掘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由表及里的逻辑关系。2023/2/6

4.“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到十天左右”,句中的“左右”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不能。“左右”对十天进行了限定,表示一个大概的数字,如果去掉就变成一个确切的数字,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2023/2/65.“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提出疑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对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的介绍说明。2023/2/6决定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次排列的。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这些都是以逻辑顺序排列,使文章条理清晰。2023/2/6

如果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大自然的语言明确:不好。将大自然拟人化,把物侯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切合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具有有启发性。品味语言2023/2/6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请运用课文介绍的知识来解释这一奇怪的现象。2023/2/6

你看那水中的蝌蚪,不就像游动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山写着:春天已到人间。2023/2/6

你看那填空飞翔的大雁,不就像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秋天就在眼前。2023/2/6恐龙的世界2023/2/62023/2/62023/2/62023/2/6原角龙2023/2/6鹦鹉嘴龙2023/2/6梁龙2023/2/6鸭嘴龙2023/2/6三角龙2023/2/6剑龙2023/2/6慈母龙2023/2/62023/2/6嗜鸟龙2023/2/6双冠龙2023/2/6异齿龙2023/2/6恐爪龙与栉节龙2023/2/6异特龙2023/2/6霸王龙2023/2/6翼龙2023/2/6

中国考古人员新近在甘肃省永靖县发现的巨大恐龙足迹化石证明,这种一亿年前的恐龙,两步就可跨过一个篮球场,是日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恐龙足印。2023/2/6恐龙蛋2023/2/6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

1、恐龙无处不有

2、被压扁的沙子作者作品简介:本文选自《新疆域》,作者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2023/2/6阿西莫夫介绍

阿西莫夫:出生在苏联。15岁时写就过一篇科幻小说,同年考入哥伦比亚大学。18岁那年,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偷乘飞船的人》。1949年获博士学位。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2023/2/6正音:遗骸褶皱劫难追溯hái

zhě

jiénànsù

释义: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劫难:灾难、灾祸。致密:细致精密。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2023/2/6阅读课文,分组讨论:1.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2.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3.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4.什么是“泛大陆”?复述“泛大陆”分离成七大洲的过程。2023/2/6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一些化石骨骼,而这些骨骼属于鸟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1.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2023/2/6

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2.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2023/2/63.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移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个板块下面俯冲。2023/2/64、什么是“泛大陆”?复述“泛大陆”分离成七大洲的过程。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2.25亿年前——完整的泛大陆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6500万年以前——完全分开2023/2/6本文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2023/2/62023/2/6看看作者的行文思路2023/2/6发现问题找出答案

得出结论

南极发现恐龙—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泛大陆”形成时,恐龙在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后来“泛大陆”又分成四个部分——所以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说明顺序:逻辑2023/2/6《恐龙无处不在》结构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这两句话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总领全文。第二部分(2~7段),介绍恐龙无处不在是大陆在漂移。第三部分(8~12段),简明介绍板块学说,并说明每个大陆都有恐龙化石的原因。第四部分(13~15段),再次聚焦南极恐龙和其他生物,确证这一推断的正确性。2023/2/6想一想: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023/2/61、恐龙化石无处不有2、恐龙无法迁移板块构造理论说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大陆在漂移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移学说;2023/2/6恐龙板块理论生物学地质学紧密联系相互影响不同科学领域2023/2/6“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议论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2023/2/6“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段话对你有何启发?你能从自己的学习或生活经验中举一二例来阐述这一观点吗?延伸拓展

2023/2/61.各种科学之间都有相通之处,两种不同科学可以利用相通之处联系起来;2.在研究哲学问题的时候,需要各个领域的学问参与研究,这时各种科学又被人为地联系起来。

相互依存:一种科学往往是以另一种科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这时这种科学就是基础科学的上层科学,它依赖于基础科学,需要基础科学的技术支持才能运行。如果没有基础科学做基础,上层科学就不能存在。

电的发现推动了各类电器产品的发明和发展,进而影响到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样的还有镭等放射性元素的发现进而导致了放射医学的发展,为医学进步提供了动力。2023/2/6恐龙灭亡之迷?2023/2/6本文要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恐龙灭绝的原因《被压扁的沙子》2023/2/61.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你能找出来吗?撞击说火山说2023/2/6撞击说: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慧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中,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或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所有恐龙和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陨石巴林杰陨石坑2023/2/6火山说: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爆发,那么也可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2023/2/62.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证据1: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石层中,发现了斯石英——压扁的沙子。证据2: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2023/2/6《被压扁的沙子》结构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2~6段),探讨恐龙大灭绝,介绍两种学说“撞击说”和“火山说”,揭示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7~11段),解释斯石英的成因,重点说明其性质,为排除“火山说”提供科学依据。第四部分为12~17段,依据科学理论,进一步断定有斯石英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运动,从而得出结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

2023/2/6《恐龙无处不在》,说明对象为“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或“板块构造”理论。说明角度为:通过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理论。

精读课文,比较分析两篇短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

《被压扁的沙子》,说明对象为“恐龙的灭绝”的原因,说明角度为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

2023/2/6说明顺序作者采用的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所以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清楚。《恐龙无处不在》全文从现象到本质,逐层推进,表现了思维的开放性和严密性。《被压扁的沙子》同前文一样,逻辑严谨,说理充分,是运用科学发现相互佐证来进行科学探究的又一杰作,表现了作者丰富的科学知识、敏锐的科学眼力以及深入探索的精神。2023/2/6说明方法-举例子在文章中,作者举了许多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例如,《恐龙无处不有》中为了证明不仅南极大陆有恐龙化石这一说法,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举“南板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的事实,说明南极不止只有恐龙化石,还有别的。说法严谨。2023/2/6说明方法-作比较例如《被压扁的沙子》中,谈到斯石英和普通沙子的区别时,为了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运用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的比较方法;在《恐龙无处不有》中将南极的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行比较。“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2023/2/6说明方法-打比方短文还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使得语言既生动又明白如话,如《恐龙无处不有》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2023/2/6总结:

《恐龙无处不在》

佐证南极发现恐龙化石大陆漂移学说(考古)(生物学)(地质)

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被压扁的沙子》压扁的沙子—斯石英恐龙灭绝的原因—撞击说(化学)(地理学)(天文学)(生物学)

不同的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2023/2/6请你想象恐龙是怎样灭绝的?2023/2/6

6500万年前的一天,恐龙们还在地球乐园中无忧无虑地嬉戏,觅食。2023/2/62023/2/6

突然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剌眼的白光,一颗直径10公里相当于一座中等城市般大的巨石从天而降。那是一颗小行星,它以每秒40公里的速度一头撞进大海,在海底撞出一个巨大的深坑,海水被迅速气化,蒸气向高空喷射达数万米,随即掀起的海啸高达5公里,并以极快的速度扩散。2023/2/6

恐龙们惊慌失措,争相逃命。可撞击激起的灰尘布满了天空。一时间暗无天日,气温骤降,大雨滂沱。在以后的数月乃至数年里,天空依然尘烟翻滚,乌云密布,地球因终年不见阳光而进入低温中,苍茫大地一时间沉寂无声。

2023/2/6大量恐龙因寒冷而聚集取暖,但任免不了被冻死、饿死的厄运。2023/2/6

山洪暴发,泥石流将恐龙卷走并埋葬起来。恐龙时代就这样结束了。2023/2/67大雁归来你注意过天空中飞过的大雁吗?大雁排成“一”字和“人”字,你知道大雁为什么会排成这整齐的雁阵吗?新课导入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现代环境学的奠基者。本文节选自《沙乡年鉴》。这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

“沙乡”是威斯康星河畔的一个被耕种者遗弃的荒芜农场,是利奥波德考察与研究自然生态的一个场所。《沙乡年鉴》是一部被称为“美国资源保护运动的圣书”,是一部关怀人类在自然家园的命运和万物在人类社会中的命运的博爱之书。走近作者雾霭()窥探()狩猎()沼泽()蹼鹬()凋零

()

颈雉()缄默()ǎikuīshòuzhǎopǔyùzhìjiāndiāo字词积累【缄默】闭口不说话。【窥探】从小孔或隐蔽处偷看。【目空一切】不把一切放在眼里,形容自高自大。【坚定不移】(立场、主张、意志等)坚强不动摇、不改变。1.作者对大雁做了哪些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3.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失去的东西?整体感知

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十一月南飞的大雁三月的大雁大雁归来的情景春雁觅食过程的鸣叫孤雁四月夜间大雁群居的鸣叫

充满爱鸟之情。.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1)飞来的季节是3月春天;(2)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3)3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4)11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爱寻食玉米粒;(5)常六只或六的倍数列队飞;(6)4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失去的东西?

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善性、友情、亲情,找到了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意。全球一体化可借鉴学习对人类有益无损,大雁归来的鸣叫,是带有野性的诗歌。作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那么我们人呢?珍爱有益无害的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感悟启示通过描写南飞的大雁大雁归来春雁觅食孤雁群居的鸣叫感受到大雁的友情亲情抒发爱鸟之情善性总结归纳时间的脚印

陶世龙2023/2/6恐龙化石图片欣赏2023/2/6三叶虫化石

2023/2/6自然界中的沉积岩2023/2/6

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导入新课2023/2/6陶世龙,男,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48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1951年到北京市团委机关工作,次年参与建立北京地质学院,历任教务处科长、副处长,学报副主编、编审,地质学史研究室主任,图书馆馆长等职。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它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2023/2/6在山东临朐县山旺由硅藻土沉积而成的其薄如纸的岩层(上图)中,保存着大量古动物和古植物化石,左图为玄武蛙的化石,右为拟银鹊树的叶子的化石。2023/2/6

这里是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公园,大批恐龙脚印的发现地,层层相迭的岩层,因颜色的差异可以看的很清楚.这是永靖县人民政府2002年2月发布的材料。

甘肃永靖县的刘家峡恐龙公园,是因在这里多处找到大批恐龙脚印化石而设置,图为其中的一处。2023/2/6石头是怎样“烂”掉的

2200多年以前,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他为了夸耀自己,在他游过的名山胜地,总要叫人在石头上刻一篇颂扬自己的文字。他以为石头是永远不会烂的,他的丰功伟绩可以永远让后人知道。但是到现在,这些石碑只剩下了山东琅玡山保存的断片,断片上的字迹也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许多古碑都是这样,愈是古老,那上面的字迹愈是模糊。有些古老的石头建筑物,方方的石柱却变成了浑圆的。原来石头也会慢慢“烂”掉的。我国山西云岗石窟建成后经过一千几百年,风化现象严重,由于人类活动对空气和水的污染,还正在使风化作用加速进行。2023/2/6一课文中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话,起承上启下的作用。2023/2/6根据作者行文思路,拟出结构提纲。(一)生活中和大自然中保留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二)岩石是怎样记录下时间的1、岩石的毁灭与新生2、岩石保留的历史痕迹3、岩石对历史发展的见证(三)读懂大自然记录,造福人类。逻辑顺序:由浅入深,说明事理。2023/2/61、你能根据书上的内容概述“石烂”的过程吗。岩石经受着哪些方面来的“攻击”?又是怎样形成新的岩石的?(7-19节)合作探究岩石经受着阳光、霜雪、风沙、空气、水流、生物和人类的“攻击”。岩石——崩落

(碎石,沙砾,泥土)——堆压形成新的岩石。旅行—沉积、重压、胶结——2023/2/6阳光水、空气生物风雨************雪酸岩石的毁灭2023/2/62、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19-21)合作探究可从岩层厚度、排列顺序、地壳运动等方面去思考。岩层厚度:1米厚(3000—10000年)排列顺序: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地壳运动: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甚至直立2023/2/63、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22-27)合作探究可从岩石结构、石头颜色、生物化石等方面去考虑。岩石结构——反映地壳的活动石头颜色——反映远古的气候生物化石——反映历史的发展2023/2/64,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28)合作探究根据不同类型的化石去思考。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2023/2/65,人类了解岩石的变化有什么好处?(30-31)合作探究增加知识找寻宝藏2023/2/6

学完这篇课文,你是否对岩石有了更深人的了解?试以“海枯石烂”为题,写一首小诗,抒发一下你的感受。2023/2/6桃花源记陶渊明2023/2/6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字元亮,一说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散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2023/2/6朗读课文并翻译课文2023/2/6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捕鱼为业。(一天他划船)沿着溪水前行,忘记走了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分布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新鲜美好,地上飘落的花瓣很多。渔人对眼前的景色感到很诧异,继续向前行船,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2023/2/6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渔人就看到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约有光亮从洞口透出。于是他便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洞口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宽广,房屋规则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各家各户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这里面的人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都和外界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2023/2/6桃花源中的人见到渔人,于是感到十分惊讶,问他从什么地方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他们就邀请渔人到家中,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询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2023/2/6渔人一件件向他们详细地说出了自己听到的事,(他们听后)都感叹不已。村中其余的人又分别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做客,都拿出酒饭招待他。渔人在这里住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渔人说:“这里的事情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2023/2/6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沿途处处做记号。到了武陵郡城,渔人拜访太守,说了见到的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高尚的读书人。听说了这件事,就兴致勃勃地计划前往。还没有实现,不久便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2023/2/6思考探究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的?请简要概括一下。

渔人行踪。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复寻桃花源

2023/2/6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023/2/6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2023/2/6

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

2023/2/6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023/2/6作者寄托的理想社会是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没有战乱的社会,人们过着和平宁静、安居乐业的生活。

2023/2/6

对这种社会理想,你有什么看法?2023/2/6这种理想社会在当时的条件下根本无法实现。我们应当这样看待:作者的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渴望摆脱压迫与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只能是幻想,不可能实现。

2023/2/6

精华集萃

出自本文的成语:1.世外桃源是陶渊明描绘的与世隔绝、没有遭受战乱和没有“王税”的社会.后来就用“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的生活安乐幸福和环境优美的世界;现在也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的境地。2.鸡犬相闻本义是鸡狗的叫声能互相听见,表示居住在附近。由“鸡犬相闻”,生成成语“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意思是彼此居住的地方连鸡狗的叫声都能听见但相互间却至死都不往来,没有交情。现在用来形容个人、单位或地区之间互不联系,互不通气。2023/2/6

出自本文的成语:3、豁然开朗4、无人问津

问津:询问渡口。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豁然:形容开阔、通达;开朗:开阔明亮。形容由从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敞明亮的样子。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5、怡然自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2023/2/6柳宗元2023/2/6请请你说说“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2023/2/6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中唐时期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与韩愈、刘禹锡为同朝为官,由于参加(刘禹锡也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贞元二十一年十一月贬永州(今湖南永州)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2023/2/6柳宗元(773—819)文体特点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可说明。《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永州八记》2023/2/6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篁竹()清冽()为坻()为屿()为嵁()佁然()俶尔()翕忽()差互()寂寥()悄怆()幽邃()huánglièchíyǔkānyǐchùxīcīliáochuàngsuì2023/2/6根据图片提示背诵课文柳宗元朗读课文

10小石潭记FLASH朗读.swf

小石潭记2023/2/6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

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竹林清凉寒冷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翠绿的藤蔓2023/2/6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水潭,水格外清凉。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023/2/6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2023/2/6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023/2/6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2023/2/6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023/2/6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大约表示约数静止不动的样子忽然依靠同“彻”,穿透去2023/2/6水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相互取乐。2023/2/6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2023/2/6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2023/2/6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向潭的西南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够知道小溪的源头在什么地方。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像狗的牙齿那样2023/2/6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023/2/6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忧伤深凄清我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冷清没有来往的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适合久留,于是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环绕合抱因为2023/2/6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2023/2/6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堂弟宗玄。跟随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跟随2023/2/6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2023/2/6

课文是按

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同游人物游览2023/2/6用原文回答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闻水声,如鸣佩环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心乐之因发现小潭细读课文,合作探究2023/2/6

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有什么作用?细读课文,合作探究2023/2/6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全石以为底底卷石底以出...岸青树翠蔓...边用原文回答细读课文,合作探究2023/2/6

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第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细读课文,合作探究2023/2/6

写了什么景?有什么特点?鱼水明暗乐清用原文回答潭中景物细读课文,合作探究2023/2/6

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第二段用的是什么写法?细读课文,合作探究2023/2/6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流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细读课文,合作探究小溪源流2023/2/6

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作者怎样的心情?细读课文,合作探究潭中气氛2023/2/6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细读课文,合作探究2023/2/6

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幽深冷寂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孤凄悲凉的情感。归纳主题2023/2/6小石潭记发现小潭:移步换景潭中景物:

潭水:清澈透明

游鱼:动静结合特写镜头小潭源流:溪身:曲折蜿蜒岸势:参差不齐形象比喻潭中气氛:寓情于景记录同游者抒发在寂寞处境中的凄苦悲凉的情感隔、闻、伐、取、见气氛:幽深冷寂水——清石——怪树——青感受:凄苦悲凉侧面描写2023/2/6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雕刻时肉眼看不见,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因而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作品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之妙趣。微雕艺术越来越为人们热爱,越来越被艺术家、鉴赏家、收藏家重视,世界上正在形成一股微雕艺术热。微雕2023/2/6

我国的微型雕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堪称一绝,据说如今已创下七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三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就在甲骨上刻下了让我们今天要用五倍放大镜才能识读的文字。到了唐代,能在一根象牙笔杆上雕刻铁马云雕的将士“行军图”。如今有人能在米粒大小的地方雕刻全部《红楼梦》,甚至能在头发丝上雕刻字画。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古文《核舟记》,记录的就是我国古代微型雕刻艺术,读来令人惊喜。2023/2/6浙江一大师在米粒大小象牙雕刻42位美国总统潘大师在打磨成鼎形的指甲壳大小的象牙片上雕刻了一幅国画。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仙李白的这首唐诗,被潘启慧大师雕刻在了普通人的头发丝上。2023/2/62023/2/62023/2/6核舟记魏学伊2023/2/6魏学洢(约1596—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人。其父亲魏大中在明熹宗时做“给事中”官,因上疏指责权奸魏忠贤结党树威,被逮捕下狱。魏学洢尽力营救其父,未成。其父被害在狱中,魏学洢痛父冤枉,晨夕号泣,自己又受到阉党迫害威逼,不久悲愤而死,只活了30岁。他一生没做过官,生前好学善文,撰有《茅檐集》。2023/2/62023/2/6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殿、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使它们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核桃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2023/2/6

小船从头到尾长度大约八分多一点儿,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2023/2/6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黄鲁直在左边。苏、黄二人一起看一横幅的书画卷子。苏东坡右手拿着画幅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脊背。鲁直左手拿着画幅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幅,好像在说什么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2023/2/6佛印极像弥勒佛,敞开胸襟露出胸膛和两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黄二人不相类似。(他)平放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且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2023/2/6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桨两边各有一个撑船的人。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趾头,像大声喊叫的样子。在左边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