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导电剂的相关研究课件_第1页
锂离子电池导电剂的相关研究课件_第2页
锂离子电池导电剂的相关研究课件_第3页
锂离子电池导电剂的相关研究课件_第4页
锂离子电池导电剂的相关研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锂离子电池导电剂的相关研究导电剂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地影响着锂离子电池的性能,锰氧化物,磷酸盐等材料。这些材料的电导率都很低,但还要保持良好的大倍率充放电特性、较长的使用寿命,这正是目前动力锂离子电池工业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作为锂离子电池重要组成部分的导电剂,对改善电池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充放电倍率、循环稳定性的新型导电剂的研究开发,已经成了锂离子电池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导电剂研究的必要性从工作原理可知,正常的充放电过程,需要锂离子、电子的共同参与,这就要求锂离子电池的电极必须是离子和电子的混合导体,电极反应也只能够发生在电解液、导电剂、活性材料的接合处。然而事实上,锂离子电池的正极、负极活性材料的导电性都不尽如人意。正极活性材料多为过渡金属氧化物或者过渡金属磷酸盐,它们是半导体或者绝缘体,导电性较差,必须要加入导电剂来改善导电性;负极石墨材料的导电性稍好,但是在多次充放电中,石墨材料的膨胀收缩,使石墨颗粒间的接触减少,间隙增大,甚至有些脱离集电极,成为死的活性材料,不再参与电极反应,所以也需要加入导电剂保持循环过程中的负极材料导电性的稳定。几种正极材料的电导率从表中可看出LiFePO4的电导率最低,LiNiO2的电导率最高,是LiFePO4的107倍。导电剂的种类导电剂纤维状导电剂颗粒状导电剂乙炔黑(AB)炭黑(KB)

石墨(ks-6)

金属纤维气相生长碳纤维(VGCF)碳纳米管CNTs双组分导电剂Cheon等用双组分导电剂(大颗粒石墨KS-6(6μm)和小颗粒碳黑SuperP(30nm))研究了不同的组成对LiCoO2的性能影响。实验表明,固定导电剂的用量为8(wt)%,随着SuperP含量的增大,复合电极的能量密度增大,电极的表面电阻减小,虽然离子的扩散速率减小,但电极的倍率充放电性能得到了改善,表明导电通道的形成对电极的性能有更大的影响。同时还发现,两种导电剂组分在一个合适的比值时,比单一组分导电剂有更好的循环性能。Hong等对比了两种小颗粒的物质(SuperP或乙炔黑)和KS-6组成的双组分导电剂对LiCoO2性能的影响。不同的是把导电剂的用量提高到了10(wt)%。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研究也表明,大颗粒KS-6中加入小颗粒SuerpP或乙炔黑的双组分导电剂的性能要好于单组分的KS-6。原因是小颗粒填充了大颗粒导电剂和LiCoO2颗粒间的空隙。SuperP的颗粒小于乙炔黑的颗粒,KS-6和SuperP的复合导电剂性能要好于KS-6和乙炔黑的复合导电剂的性能。纤维状导电剂:单组分导电剂

王国平等实验表明,碳纳米管作导电剂的性能要优于乙炔黑和气相法生长碳纤维VGCF。实质上,碳纳米管也改善了正极复合材料的导热性,便于热量转移,不会导致局部温度过高。Ochao等用单壁碳纳米管作导电剂,很少的添加量0.5(wt)%,就能显著地改善正极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尤其是改善了导热性。

多组分导电剂纤维状导电剂由于是长的纤维,容易形成导电网络,但是和颗粒状导电剂相比,与正极活性材料的接触点较少。若在纤维状导电剂中加入颗粒状导电剂,就可以相得益彰,发挥两种材料的优势。Shen等将金属铝纤维(直径0.1~5μm,含量80(wt)%~98(wt)%)和铝粉体(粒径0.1~5μm,含量2(wt)%~20(wt)%)复合起来作为正极导电剂,明显降低了电极的内阻,提高了循环稳定性,可以大倍率充放电。Shiyuuko等用多组分导电剂,由纤维状碳(长径比20~100000,直径0.001~2μm,含量1(wt)%~20(wt)%)和颗粒状碳(含量99(wt)%~80(wt)%)复合而成。其中的颗粒状碳中又包括晶体碳(含量90(wt)%~60(wt)%)和非晶体碳(含量10(wt)%~40(wt)%)。这种组成的导电剂有较好的大倍率充放电性能。张庆堂等也研究了乙炔黑和碳纳米管复合的双组分导电剂,单纯的碳纳米管分散好后,容易团聚,加入乙炔黑可以有利于碳纳米管的分散,穿插入碳纳米管之间的乙炔黑还可以阻碍分散好的碳纳米管的再次团聚,有利于碳纳米管在正极材料中均匀分散,提高了复合电极的循环稳定性。采用KetjenBlacEC-600JD作为导电剂的电池放电比容量最大,到达123mAh/g左右。其次为常用的导电剂乙炔黑117mA·h/g左右,而加入碳纳米管作为导电剂的电池性能表现最为逊色,平均在113mA·h/g左右。85∶7∶8分析原因,由于导电剂作用于LiFePO4/C材料的颗粒之间,其导电效果的好坏有很大程度决于颗粒的大小和与活性物质的接触方式。与颗粒状导电剂乙炔黑和呈颗粒状的KetjenBlackEC-600JD相比,碳纳米管的纤维团簇应该更容易在活性物质中构建导电网络,然而其团簇体积过于庞大,远远大于LiFePO4/C材料颗粒几十纳米的粒径,导致碳管难以伸展而无法形成有效的导电网络。另外其团簇的结构浪费了活性物质整体的质量,导电效率较低且增大了电阻,所以在加入相同质量的导电剂时,其放电比容量最低。同时考虑在工业生产中碳纳米管的体积庞大亦会降低振实密度,所以不适宜单独用作LiFePO4/C材料的导电剂。乙炔黑和KetjenBlackEC-600JD粒径与LiFePO4/C材料相当,故而能更容易的填充在活性物质颗粒之间。而KetjenBlackEC-600JD颗粒中孔多孔穴的特征使其在单位重量下个体数要比乙炔黑的个体数多很多,能更多地形成有效的导电网络。并且其中孔多孔穴结构可作为电解液的存储库,存储的电解液有利于锂离子在电极中的运输。另外超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使材料有团聚的趋势能相对容易地结成结实的网络,使得导电剂与正极活性物质紧密接触,从而为电子在电极中的运输提供了极其方便的通道。这使得加入KetjenBlackEC-600JD导电剂的电池在充放电测试中具有出色的性能。原因分析从上面可以推断出如下结论:多组分导电剂比单组份导电剂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纤维状导电剂不适宜单独用于电池导电剂,适宜和颗粒状导电剂形成多组分导电剂用于电池导电剂,且纤维状导电剂占多组分导电剂的比例较小合适。从文献中得出的结论单一组分导电剂不同倍率充电条件下的1C放电曲线大倍率充电条件下的放电容量反而比小倍率条件下的要大,放电电压平台更平更长单一组分导电剂0.5C充不同倍率放电曲线大倍率放电性能较差,工作电压平台较不明显,放电容量较低。不同组分导电剂0.5C放电曲线对比双组分导电剂电池工作平台电压更长更平,放电容量更大。不同组分导电剂循环性能对比双组分导电剂电池在接近10次循环时容量达到最大值,而单组分导电剂电池在接近25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