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徐长生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2012.6
经济学院SchoolofEconomics,HUST11、高增长
(1)经济增长成绩
·1978-2011年:我国GDP年均实际增长率为9.9%。
1953-1978年年均6.1%
1978-2007年世界经济年均增值3.0%
日本(1950-1970年代初)年均9.2%;
韩国(1960-1980年代)年均8.5%
·名义GDP:1978年的3645亿元(人均381元)→2011年471564亿元,名义为1978年的129倍,实际约为25倍;7.3万亿美元(按年均汇率计算)
人均35083元(按年末13.47亿人口计算)
·人均GDP:1978年190美元(世界第175位),2002年1135美元
2006年突破2000美元(世界第129位)
2010年4283美元
2011年5432美元
2023/2/6一、1978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高增长+不稳定2表11978-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物价水平年份名义GDP(亿元)人均GDP(元)GDP实际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名义GDP增长率(%)19783645.238111.70.712.419794062.64197.61.99.519804545.64637.87.515.319814891.64925.22.07.219825323.45289.12.011.119835962.758310.92.012.919847208.169515.22.717.919859016.085813.59.322.8198610275.29638.86.515.3198712058.6111211.67.318.9198815042.8136611.318.830.1198916992.315194.118.022.1199018667.816443.83.16.9199121781.518939.23.411.6199226923.5231114.26.420.6199335333.9299814.014.728.7199448197.9404413.124.137.2199560793.7504610.917.128.02023/2/63表1(续)1978-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物价水平年份名义GDP(亿元)人均GDP(元)GDP实际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名义GDP增长率(%)199671176.6584610.08.318.3199778973.064209.32.812.1199884402.367967.8-0.87.0199989677.171597.6-1.46.2200099214.678588.40.48.82001109655.286228.30.79.02002120333.793989.1-0.88.32003135822.81054210.01.211.22004159878.31233610.13.914.02005184937.41400211.31.813.12006216314.41604212.71.514.22007265810.31900014.24.819.02008314045.4237009.65.915.52009340506.9251259.1-0.78.42010401202.02991810.43.313.72011471564350009.25.414.62023/2/64
中国GDP占世界比例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0年的9.5%,居世界的位次由第10上升到第2,2000年超过意大利,2005至2007分别超过法国、英国、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
根据IMF数据,2010年全球GDP为62万亿美元,EU27国16.1,美国为14.62,中国GDP5.75(占美国的39.3%),日本为5.39万亿美元,德国为3.3万亿元美元。2010年美、日、德人均GDP分别为47132美元、42325美元、40512美元,世界人均8985美元,中国为4283美元(相当于美国的9%,世界人均的48%)。若按购买力平价(PPP),美元与人民币的比价约为3,2010年中国GDP为10.08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69%;人均7518美元(在全球182个国家中居第93位,相当于全球人均10732美元的70%);日本为4.3,印度4.0,德国2.93万亿美元。若按现行汇率计算,预计中国的GDP总量在2025左右会超过美国,上升到世界第1位。若按购买力平价计算,预计中国的GDP总量在2015年左右会超过美国。
2023/2/65
(2)对外开放成就
·进出口总额:1978年的206亿美元→2011年的36421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2.5%%,从占全球不足1%上升到10.5%。2011年出口18986亿美元(+20.3%),进口17435亿美元(+24.9%),顺差1551亿美元。出口总量稳居世界第一位,进口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的26600亿美元。外贸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达30%。
·利用外资:至2011年底,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1.3万亿美元,批准外商投资企业50多万家;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80家在华投资;FDI为发展中国家之首,居世界第2位;2011年实际使用FDI1160亿美元(+9.7%),非金融领域对外直接投资601亿美元(+1.8%);2009FDI900亿美元,2010年1057.4亿美元。
·外汇储备:1978年的1.67亿美元→2006年底达10663亿美元,居世界第1位。2011年底达31811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3338亿美元。中国已占世界各国外汇储备(近5万亿美元)的一半以上,是IMF储备基金总额的6-7倍(至2009年3月)。2023/2/66
(3)社会发展成就
·农村贫困人口:1978年的2.5亿→2010年的2688万人(2010年农村贫困标准:人均年收入1274元以下;2011年标准2300元);
1978-2011年,农村人均年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6977元;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
·人均预期寿命:73.5岁(2010年),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人平均身高增加了10cm。
《联合国2007-2008人类发展报告》: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大陆第81名,香港第21,印度第128;人均寿命:日本82.3岁,香港81.9岁,中国大陆73.5岁,印度63.7岁。2023/2/67(4)高速增长的原因和特征1)制度创新的贡献(改革+开放→引入市场经济体制)2)生产要素大量投入的贡献(资本、劳动力、资源)3)技术进步的贡献(以引进吸收为主)特征:粗放型增长方式2011年:GDP为47.1564万亿元(+9.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1022万亿元(+23.6%)2003-11年,GDP年均增长率9.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6.6%;中国的储蓄率高达50%,投资率40%多,均居世界前列。2)就业总人数:2011年末7.6420亿人。3)能耗:2011年能源消费总量34亿吨标准煤;03至11年均增长9%。2007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美国高14%,2006年高7%,中国的增加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增加量的2/3(荷兰环境评估局报告,2008.6.13)。2023/2/68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机制:遵循东亚增长模式(出口导向+资本密集型增长模式)
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的双重作用,使生产要素低成本地高投入,推动高增长:
(1)利用无限劳动供给和低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内部采取低工资及低福利和低保障;(2)利用高储蓄率的优势,加上利率管制,保持低利率乃至负利率;(3)人为压低资源、土地、能源、原材料价格,环境污染低成本;(4)对外人民币定值过低。以保持低成本和高利润,从而加速资本积累和投资扩张。9
2、不稳定:五个周期,两大阶段,七次调控周期次序时间长度收
缩阶段扩
张阶段期
间年数期
间增长率波幅
(%)期
间增长率波幅(%)第一个周期1979-846年1979-81(3年)–7.21982-984(3年)+10.0第二个周期1985-884年1985-86(2年)–6.41987-988(2年)+2.6第三个周期1989-935年1989-90(2年)–7.51991-93(3年)+10.4第四个周期1994-200714年1994-99(6年)–6.62000-07(8年)+6.6第五个周期2008-103年
2008-09(2年)-5.12010(1年)+1.2第六个周期2011-2011-表2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周期的波动情况2023/2/610图1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1978-2011注:1977.8十一大1982.9十二大1987.11十三大1992.10十四大
1997.9十五大2002.11十六大2007.10十七大2023/2/611
·两大阶段:(1)1978—96年,2003-07年,2010年-,反通胀阶段(2)1997—2002年,2008-09年,反通缩阶段
·5次经济过热(高通胀),2次过冷(通缩)
·七次宏观调控:5次紧缩+2次扩张
·企业和银行状况:第二次紧缩(1985-86年):国企开始出现亏损,银行不良债权形成;第三次紧缩(1989-91年):国企大面积亏损,银行不良债权大量增加;
1997-98年:国企净亏损,银行不良债权达到30%以上。
2008-09年:大量企业倒闭,企业盈利大幅下降,亏损将增加。2023/2/6121992-94年,中国经济出现严重经济过热,94年通胀率高达24.1%,所以93年下半年至96年进行了“软着陆”式宏观调控,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到96年,增长率减到10.0%,通胀率降到8.3%,基本实现了软着陆。
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迅速下滑,直到2002年,长达6年通缩。经济的头号难题从原来的通胀和经济过热变为生产过剩、失业下岗和物价下跌。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1)直接冲击:出口↓(1998年出口增长率降为0.5%),外资↓(2)间接冲击:金融紧缩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加强了银行贷款责任制,上收了基层银行的贷款权力→银行惜贷→贷款↓→投资↓
宏观难题: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严重不足
微观难题:国企净亏损,国有银行不良债权率高达30%以上,“三农”矛盾
突出。2023/2/6二、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与对策13
对策:扩大内需的刺激政策
1998年后,采取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人民币不贬值→扩大内需投资拉动:发行了七八千亿国债,拉动了基础设施投资;消费信贷推动住房、汽车消费;出口退税,2001年加入WTO,促进出口。
效果:(1)推动了以住房、汽车为代表的新一轮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2)2002年中国经济走出通货紧缩,2003-2007年连续5年经济高速增长(超过10%以上)(3)中国在亚洲和世界的经济影响力大大提升2023/2/62023/2/614三、2003-2007年的经济扩张和高速增长1.基本特征:增长加速,通胀加剧
·2003-2007年经济增长率连续5年超过10%,且逐渐加快,5年平均11.94%。
·2007年增长率为14.2%,达13年来(1995年以来)最高;2008年通胀率为5.9%,达12年来(1997年以来)最高。表32003-2007年的经济扩张年份增长率(%)同比通胀率同比200310.00.91.22.0200410.10.13.92.7200511.31.31.8-0.9200612.71.41.5-0.3200714.21.54.83.3152.原因:投资和出口“双引擎”拉动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2003年27.7%,2004年26.6%,2005年26.0%左右,2006年23.9%,2007年24.8%,2008年25.5%,2009年30.0%,2010年23.8%,2011年23.6%。
·出口增长率:2003年37%,2004年35.4%,2005年28.4%,2006年27.2%,2007年25.7%,2008年17.2%,2009年-16.0%,2010年31.3%,2011年20.3%。
·消费增长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为2003年至2011年分别为9.1%,13.3%,12.9%,13.7%,16.8%,21.6%,16.2%,14.8%,17.1%。(全部扣除了价格因素)2023/2/616(1)投资扩张的原因
1)市场基本面:消费结构升级(以住房、汽车、子女上大学新三大件为代表)→产业结构升级(重化工业加速成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企业预期利润率↑。
2)地方政府主导或引导下的投资扩张“十六大”后,各级党委和地方政府陆续换届,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热情高涨,大量批地和建开发区,采取各种名目繁多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推动了新一轮投资热潮。2023/2/617
3)银行信贷扩张一方面企业利润率上升,对贷款需求旺盛,另一方面迫于2006年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压力,四大国有银行将纷纷上市,为了达到“上市”条件,银行急于降低不良债权率,于是改变了“惜贷”行为,纷纷扩大贷款。(2)出口急增的原因
1)“入世”的效应:纺织品等行业的出口急增,世界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转移,带动加工贸易快速增长。
2004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比三年前翻了一番。
2)2002-2007年,美国及世界经济大扩张的拉动作用。2023/2/618
3、高增长带来的经济过热与紧缩性宏观调控
(1)经济过热的表现:流动性过剩流动性:Liquidity,即M;流动性过剩:货币和资金过多从银行系统看,流动性过剩表现为货币量增长过快,存款充足,贷款投放过快。
1)M增长
流通中现金M0
:2007年末余额为3.0万亿元,比上年末+12.2%;08年增长12.65%;09年增长11.8%;10年增长16.7%;11年增长13.8%,达到5.1万亿元;狭义货币供应量M1:2007年末余额为15.0万亿元,+21.1%;08年增长9.0%;09年增长32.4%;10年增长21.2%;11年,增长7.9%,达到29.0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M2:2007年末余额为40.3万亿元,+16.7%;08年增长17.8%;09年增长27.7%;10年增长19.7%;11年增长17.4%,达到85.2万亿元。2011年GDP47.15万亿元。2023/2/6192)存款增长
2007年,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1.1万亿元,同比+15.2%;2008年末47.8万亿元;2009年末61.2万亿元;2010年末73.3万亿元;2011年末82.7万亿元。3)贷款增长
2007年,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7.8万亿元,同比+16.4%;2008年末32.0万亿元;2009年末42.6万亿元;2010年末50.9万亿元;2011年末58.2万亿元。4)存贷差
2007年末12.3万亿元,扣除高达17.5%的法定准备金(7.2万亿元)后,仍有5.1万亿元多余存款;2008-2010分别多余9.1、8.8、7.1万亿元。2023/2/620(2)经济过热的结果1)商品市场:通胀压力上升2007年CPI上涨4.8%,比上年+3.3%,2007年3月份以后连续超过3%的警戒线,8月份以后又连续超过6%;2008年1-6月都超过7%,上半年达7.9%,全年5.9%,为1997年以来最高;2009-2011三年分别为-0.7%、3.3%、5.4%。2007年CPI上涨的结构性特征:食品12.3%,烟酒及日用品1.7%,衣着-0.6%,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1.9%,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2.1%,交通和通信-0.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0%,居住4.5%。拉动物价上涨的四大因素:食品(粮食、肉类)价格大幅上涨;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胀预期增强。2)资产市场:股价、房价不断攀升,资产泡沫膨胀上证指数从2005年的1000多点上涨到2007年10月16日的最高峰6124点。房价翻番。2023/2/621(3)“双防”式宏调:紧缩银根+紧缩地根,控制投资过快增长所以,07年7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坚持把遏制经济过热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缓解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07年11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又指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胀(“双防”)。2007年:央行10次上调准备金率,6次升息;2008年初至6月25日,央行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17.5%。10年1月18日至11年6月20日,连续12次上调准备金率,至21.5%;2007.2-2008.10,连续20个月负利率(存款基准利率低于通胀率);2010.2-2012.1,又连续23个月负利率;直到今年2月,存款利率(3.5%)才高于通胀率(3.2%)。2023/2/62207年是上一轮经济周期的峰顶(经济增长率13.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外需大幅下降,中国经济增长步入下行周期。08年是本轮周期的拐点,增长率开始下滑,为9.6%,比上年下降4个百分点;通胀率为5.9%,是97年以来的最高峰(通胀高峰一般比增长率高峰滞后1年)。
2008年与1997年有类似之处,当时也是1993-1996年“软着陆”式宏观经济紧缩政策刚见效,却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年份增长率(%)同比通胀率(%)同比200714.21.54.83.320089.6-3.65.91.120099.1-0.5-0.7-6.6201010.4+1.33.3+4.020119.2-1.25.4+1.12023/2/6四、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大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231、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大危机被认为是1929-33年世界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与金融危机。
五个层次的原因:
(1)技术创新的衰减: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革命推动了美国“新经济”繁荣和90年代长达10年之久的高速增长;2000-01年网络股泡沫破灭,经济衰退,技术创新的效应消失,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
(2)过度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3)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减税为核心的财政政策和以降息为核心的货币政策(格林斯潘曾13次降息),导致房地产市场繁荣和泡沫膨胀,使美国经济很快走出衰退,并和中国、印度一起带动全球经济的新一轮扩张。
(4)金融创新的滥用:金融衍生工具使房地产次级贷款的资金链条及风险无限扩大。
(5)金融监管的缺失:过度自信乐观、自由放任与金融监管失灵。2023/2/624
2、次贷危机为何演变为世界性金融危机(1)世界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导致结构性通胀:2003-2007年全球经济大扩张使石油和粮食价格大幅上升,通胀风险加大,美联储2006年不得不提高利率,结果刺破了房地产泡沫,引发次贷危机。(2)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紧密,全球流动性过剩,大量资金流向美国。(3)美国的超级经济金融大国地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终端消费市场,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世界贸易80%以美元计价,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占64%,欧元占27%,英磅5%,日元3%(2008年底)。2023/2/6253、国际金融大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中国出口增长速度大幅下降,致使经济增长减速
2008年进出口+17.8%,同比下降7.5个百分点;2009年-13.9%
出口+17.2%,同比下降8.2个百分点;2009年-16.0%
进口+18.5%,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2009年-11.2%
2008年贸易顺差2955亿美元,比07年(2622亿美元)增加333亿美元
2009年贸易顺差1961亿美元,比08年减少994亿美元。2010年贸易顺差1831亿美元,比09年减少126亿美元。2011年贸易顺差155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264亿美元。4、扩大内需的对策: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新增4万亿公共投资计划(2008.4q-2010年,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18万亿,其它由地方财政配套投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2009年新增银行贷款9.59万亿。2023/2/65、刺激政策的效果经济增长实现V型反弹,2010年增长速度回升到10.3%
但通胀率和房价也快速上涨6、2011年宏观调控政策的转向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为稳健7、当前宏观经济最新形势:稳增长成首要任务通胀率2012年5月已回落到3%,比4月环比下降0.3%,创下22个月以来的新低。1-5月通胀率为3.5%
但增长率下滑过快,2012年1季度为8.1%,2季度预计将在8%以下,从2010年第1季度以来连续10个季度下降。
2012年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下降到9.6%。
当前宏观调控政策正从稳健转向适度放松272009年四季增速分别为6.2%、7.9%、9.1%,10.7%;全年9.1%;2010年分别为11.9%,11.0%,10.6%,10.3%;全年10.3%。2011年分别为9.7%,9.5%,9.1%,8.9%,全年9.2%。2012年1季度为8.1%,2季度预计将在8%以下,连续10个季度下降。
。GDP同比增速(季度累计)2023/2/628CPI:2009年-0.7%,11月由负转正为0.6%,12月1.9%;2010年1至12月逐月增长,从1.5%到5.1%,全年3.3%;2011全年5.4%,其中7月6.5%,创3年来新高。PPI:2009年-5.4%,12月由负转正为1.7%;2010年5.5%;2011年6.0%。2023/2/6CPI、PPI月度:2007.01-2012.0230房地产自2010年以来,房价上涨速度明显放缓;2012年2月,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环比下降的有45个,持平的有21个,上涨的有4个。环比价格上涨的城市中,涨幅均未超过0.1%。国房景气指数也呈下降趋势,2011年11月以跌倒100以下。2023/2/631进出口顺差收窄2003-2010年度外贸进出口总额表(单位:亿元)统计年度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差额20038509.94382.34127.6255.3200411545.55933.35612.3321200514221.276206601.21018.8200617606.99690.77916.11774.6200721738.312180.19558.22621.7200825616.314285.511330.92954.6200922072.212016.610055.61961201029727.615779.313948.31831201136421189861743515512023/2/632消费品零售总额(2008.1-2011.12):亿元
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2%;2010年同比实际增长率为14.8%。
2011年同比增长17.1%。2012年1-5月,同比增长20.1%.2023/2/633固定资产投资:2008.02-2012.02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增长30.1%,比上年快4.6个百分点。2010年278140亿元,同比增长23.8%。2011年同比增长26.3%2023/2/634新增人民币信贷总额(2008.01-2012.02)2009年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59万亿元,同比多增4.69万亿元;2010年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8.4万亿元,同比少增1.2万亿元。2011年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7.5万亿元,同比少增0.9万亿元。2012年第1季度新增贷款2.46万亿元,5月为7932亿元(同比+2416亿2023/2/635货币供应量M1,M2(亿元)从2010年初开始央行实行货币紧缩政策,11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到2011年6月共上调5.5个百分点,至21.5%。货币同比增速逐渐降低,2011年M1同比增7.9%,M2同比增13.6%.2023/2/6货币供应量环比变化:2008.01-2012.0236M0波动最大,反应政策导向。2023/2/6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0%,增速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2010年增长15.7%,同比慢0.6个百分点;2011全年增长13.9%,同比慢1.8个百分点。2012年5月9.6%。2023/2/6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2008.01-2012.0238自2011年3月,制造业PMI一直呈下降趋势,不过除11月份外,都在50以上。2023/2/62023/2/639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2007Q1-2011Q4企业景气指数反映企业家对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的满意程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反映企业家对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信心。40财政收支2003-2011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预计达到68477亿元,增长11.7%(预算是8%);2010年总财政收入为83080亿元,同比增长21.3%;2011年公共财政收入103740亿元,比上年增加20639亿元,增长24.8%。2023/2/641
1、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表象:需求结构失衡
2003-2007年投资和出口高增长拉动经济高增长
2008年下半年以来主要靠投资拉动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经济增长率(%)10.010.111.312.714.29.69.110.39.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27.726.626.023.924.825.530.123.823.6出口增长率(%)37.035.428.427.225.717.2-16.031.320.3消费零售总额增长率(%)9.113.312.913.716.821.616.215.017.1调整目标:从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向三大需求共同拉动经济增长,
其中核心是扩大消费需求。五、中国宏观经济的内外失衡与结构调整2023/2/6422、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原因:储蓄过度,消费不足(1)国内储蓄过度储蓄和投资过度,而消费不足,且储蓄>投资
1)2000-2010年,中国总储蓄率(S/GDP)一直在上升,从37.7%上升到52.6%,增加了14.9个百分点;投资率(I/GDP)从35.3%上升到48.6%,增加了13.3个百分点;储蓄率与投资率之差从2.4个百分点扩大到4个百分点。
2)我国消费率已由80’s65%左右下降到2010年的47.4%,其中居民消费率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2010年的33.8%(2008年美国家庭消费率为70.1%,印度54.7%)注:储蓄率+消费率=12023/2/6433)在近50%的高储蓄率中,居民储蓄占1/3,大多为企业储蓄2000-2005年:公司储蓄率(占GDP比率)由22.1%上升到30.2%,增加8.1个百分点;居民储蓄率(占GDP比率)由12.9%上升到16.8%,增加3.9个百分点。家庭储蓄率从1990年代中期的21%下降到2006年的15%。家庭储蓄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从90年代中期30%下降到06年的25%。另外,2003年中国政府也开始出现了净储蓄,2005年平均5600亿元人民币存款,2006年达到7200亿元。温家宝讲话(08.9.27):全社会储蓄46万亿元,其中居民储蓄16万亿元。2023/2/6442023/2/6中国的投资率、储蓄率、消费率
注:储蓄率+消费率=145中国经济增长率与投资率、消费率、储蓄率:1978-2010(%)
年份GDP实际增长率投资率消费率消费率储蓄率私人消费率公共消费率197811.738.262.148.813.337.919797.636.164.449.215.235.619807.834.865.550.814.734.519815.232.567.152.514.632.919829.131.966.551.914.633.5198310.932.866.452.014.433.6198415.234.265.850.815.034.2198513.538.166.051.714.334.019868.837.564.950.414.535.1198711.636.363.649.913.736.4198811.337.063.951.112.836.119894.136.664.550.913.635.519903.834.962.548.913.637.519919.234.862.447.514.937.6199214.236.662.447.215.237.6199314.042.659.344.414.940.7199413.140.558.243.514.741.82023/2/6年份GDP实际增长率投资率消费率消费率储蓄率私人消费率公共消费率199510.940.358.144.913.241.9199610.038.859.245.813.440.819979.336.759.045.313.741.019987.836.259.645.314.340.419997.636.261.146.015.138.920008.435.362.346.415.937.720018.336.561.445.216.238.620029.137.959.643.715.940.4200310.041.056.841.715.143.2200410.143.254.339.814.545.7200510.442.751.837.714.148.2200611.142.549.936.213.750.1200714.241.749.536.013.551.520089.643.948.435.113.351.620099.147.548.235.013.251.8201010.448.647.433.813.652.6续
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与投资率、消费率、储蓄率1978-2010(%)462023/2/647中国的消费率:1978-2010
2023/2/648中国各部门储蓄率及其比重(%)年份居民储蓄率企业储蓄率政府储蓄率居民储蓄比重企业储蓄比重政府储蓄比重199221.0813.335.8952.3233.0914.62199319.3216.156.2446.3138.7114.96199421.4916.025.2250.2937.4912.22199520.0416.704.8848.1540.1211.73199621.3213.575.4352.8833.6613.47199720.7514.735.6550.9136.1413.86199820.3914.335.2751.0035.8413.18199918.5514.315.7548.0437.0614.89200016.5015.656.3642.8640.6516.52200116.1815.147.5741.6038.9319.47200218.6314.327.2446.3435.6218.01200318.1115.479.3242.2136.0621.72200418.3021.796.0239.7047.2713.0649(2)对外储蓄过度:国际收支顺差和外汇储蓄过多
2000年末,1656年亿美元;(外汇储备,下同)2004年末,6099亿美元,增加2066亿美元;2006年末,10663亿美元,增加2383亿美元,居世界第一;2009年末,23992亿美元,增加4532亿美元;
2010年末,28473亿美元,增加4481亿美元。2011年末,31811亿美元,增加3338亿美元。2023/2/650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1978-2011(亿美元)
2023/2/6年份外汇储备年份外汇储备19781.671995735.9719798.419961050.31980-12.9619971398.9198127.0819981449.6198269.8619991546.8198389.0120001655.7198482.220012121.7198526.4420022864.1198620.7220034032.5198729.2320046099.3198833.7220058188.7198955.52006106631990110.932007152821991217.122008194601992194.432009239921993211.992010284731994516.220113181151总之,内部和外部都是过度储蓄,特别是企业的储蓄过度。储蓄率的国际比较(%)
2023/2/61995年1998年2001年2004年2007年2010年新加坡50.051.742.347.453.351.9中国43.541.438.445.850.551.7泰国35.436.330.631.634.833.3韩国36.637.931.434.130.931.9印度25.421.023.331.134.131.5墨西哥22.622.218.622.924.023.5德国22.923.222.322.726.322.8日本29.728.125.425.025.421.4加拿大22.022.424.925.025.220.3世界平均22.622.621.321.622.519.6巴西16.515.016.721.019.818.3法国19.420.720.719.620.417.0美国16.918.015.414.114.011.5资料来源:世界银行52消费率的国际比较(%)
2023/2/61995年1998年2001年2004年2007年2010年美国83.182.084.685.986.088.5法国80.679.379.380.479.683.0巴西83.585.083.379.080.281.7加拿大78.077.675.175.074.879.7日本70.371.974.675.074.678.6德国77.176.877.777.373.777.2墨西哥77.477.881.477.176.076.5印度74.679.076.768.965.968.5韩国63.462.168.665.969.168.1泰国64.663.769.468.465.266.7中国56.558.661.654.249.548.3
新加坡50.048.357.752.646.748.1世界平均76.976.9
------
--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53国民收入分配中工资份额的大幅下降,利润份额和政府收入的相应上升。据世行估计,中国工资(广义的劳动报酬)占GDP比重:从1998年的53%下降到2005年41%(美国为56%)
据《经济学家》杂志估计:中国工资占GDP比重:从1992年的54%下降到2005年的41%,2006年的40%。另外两大原因: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人口结构特殊。
3、中国储蓄过度的原因:收入分配严重失衡2023/2/6542023/2/6中国居民部门的劳动报酬净额和消费率
来源:联合国数据库。注:这里的劳动者报酬比统计年鉴中的劳动者报酬包括的范围更广。55财政收入增长率及占GDP的比重中国财政收入的相对变化
2023/2/656中国的政府投资与资本转移
2023/2/657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年份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亿元)利润增长率(%)19982.351458.1119993.422288.2456.9320005.564393.4892.0020015.354733.437.7420025.625784.4822.2020036.258337.2444.1320046.5211929.3043.0820056.4214802.5424.0920066.7419504.4431.7620077.4327155.0039.2220086.6130562.0012.5520096.9134542.2213.0220108.3153049.6653.582023/2/658着力点:减少储蓄两个关键变量:消费率或储蓄率,人民币汇率(1)消费率↑(储蓄率↓)→矫正内部失衡(过度储蓄和消费不足)
·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善:工资↑,利润和税收相对份额↓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点。消费增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八年级《短文两篇》课件
- 文化创意产业扶贫-洞察分析
- 虚拟现实康复训练-第2篇-洞察分析
- 微整形手术风险与伦理探讨-洞察分析
- 勤俭节约好少年事迹(6篇)
- 冬季雨雪的应急预案(5篇)
- 《差异量数》课件
- 企业实验室内训师的安全管理职责
- 幼儿教育行业亲子活动分享
- 船舶行业会计工作总结
- 人文关怀与和谐护患关系
-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案)-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2024年秋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 第四章 生物分类的方法 第二节 从种到界
-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市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
- DB15-T 3599-2024 黑土地质量评价规范
- (施工方案)交通标线及交通设施施工方案
- 盘扣支模架工程监理细则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长石开采行业现状规模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综合管理平台方案
- 注塑拌料机操作规范
- 2024年4月全国自学考试高级财务会计真题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