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版】语文-课外文言文探秘-广渠门-杨兴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664146d426c23892e351b7332f3e9a1/b664146d426c23892e351b7332f3e9a11.gif)
![【教师版】语文-课外文言文探秘-广渠门-杨兴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664146d426c23892e351b7332f3e9a1/b664146d426c23892e351b7332f3e9a12.gif)
![【教师版】语文-课外文言文探秘-广渠门-杨兴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664146d426c23892e351b7332f3e9a1/b664146d426c23892e351b7332f3e9a13.gif)
![【教师版】语文-课外文言文探秘-广渠门-杨兴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664146d426c23892e351b7332f3e9a1/b664146d426c23892e351b7332f3e9a14.gif)
![【教师版】语文-课外文言文探秘-广渠门-杨兴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664146d426c23892e351b7332f3e9a1/b664146d426c23892e351b7332f3e9a1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文言文探秘课外文言文探秘 (3min)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师问:这段文字中有哪些文字没读懂?生答:“之”“女”“适”“特”师问:这些文言词在接触过的文章中,是怎么解释呢?生答:“学而时习之”师总结: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赶集,他的儿子哭着也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一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小猪去杀。她就劝止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夫人,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把猪杀了,煮后吃了。道理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一、【文言文学习“五读法”】
1.正音读文文言文的朗读要求:
①要读音正确。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有通假字、多音字,课文注释中对这些字都注明了读音,要依据注音,认真读准。
②要注意停顿,包括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能正确划分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表明了对语句层次和大意的正确理解,这要通过诵读来实现。掌握古文化知识,做好停顿。古人有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若遇到这些情况要做停顿。如: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2、捕蛇者/说。3、陋室/铭。4、爱莲/说。5、出师/表。6、马/说。7、汉/丞相/诸葛/武侯祠。2.读注解词3.串讲文意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在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的帮助下,要从词到句、从句到篇连起来,由部分到整体把全首诗的意思弄清楚,串讲全诗、全文。4.体会情感(道理)在理解全首诗和整篇文言文的基础上,能够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诗中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文言文中讲明的道理等。熟读成诵学习文言实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学习文言实词,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区别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词义的扩大。
词义扩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使原义成为新义外延的一部分。例如“秋”,指由一个季节扩大到指全年;“睡”指由坐着打瞌睡扩大到指睡眠。
(2)词义的缩小。
词义缩小是指词义所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缩小,即由整体到部分,由宽泛到狭窄,使新义成为原义外延的一部分。例如:“丈夫”,古代泛指男子汉,如“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现在,“丈夫”专指女子的配偶。“臭(xiù)”,由泛指所有气味到专指秽气。“汤”由泛指热水、开水到专指菜汤、肉汤等。
(3)词义的转移。
词义的转移是指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如“学者”,古代指“求学的人”,如“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现在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4)词义的褒贬色彩发生了变化。例如,“谤”,古代指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是个中性词。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现在,“谤”用于诽谤,指无中生有地说别人的坏话,是个贬义词。
师说:以上四种情况,是古今词义变化的主要类型。大量的古今意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词的存在,是文言文学习的主要障碍。我们学习文言文,必须结合学习文言作品掌握一批文言常用词的常用义。
2、注意区分古今汉语中的单音词和复音词。
现代汉语中复音词占绝大多数,而文言中则以单音词为主,因此,我们在文言文阅读中,不要把文言中的双音节词误认为是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例如,“非常之观,常在于险处”(《游褒禅山》)中的“非常”,古义是两个词:不同一般。而今义则是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另外,也不要把文言中的复音词分开来解释。例如:“日暮,所击杀无虑百十人”(《冯婉贞》)中的“无虑”是个联绵词,意思是“大概”、“大略”之义,这个意思与“无”、“虑”二字毫无关系,不能拆开来讲。
3、要注意古代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我们还需要了解关于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方面的知识。每个词都有它本来的意思,即本义。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新产生的意义就是它的引申意义。如:“妻”,古义就是用手去抓住一个女子,今义则是指男子的配偶。“孙”,古义表示我的儿子的儿子一直排下去,代代相传,今义则指儿子的儿子。
4、要注意通假字现象。
古字通假是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古代,因为音同或者音近的关系,一些字往往同其他一些字通用,这种文字在使用中互相代替的现象叫做“通假”字。“通”是通用;“假”是借用。识别通假字不是一件易事,时代越早的文言文,通假字的阅读就越困难。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通假字的办法就是多读文言作品,多查字典,作好知识的积累。
三、学习文言虚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分清实词和虚词。
文言虚词大多是由实词虚化而成的。例如,“所”的基本意义是“处所”,后来引申为表示“……的地方”或者“……的人”,作结构助词。又如,“之”的基本意义是“往”,后来虚化为代词、助词、语气词等,成为用得最多的虚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它”,作代词用。相当于现在的“的”。在主谓之间,取消主谓的独立性,动词,往。起拼凑语气的作用。小结:从上面的一些例子可以知道,某个词是实词还是虚词,要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确定,其基本原则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2、了解古今虚词的差异。
古今完全不同的虚词,我们只要掌握它们在古代的意义和用法就行了。特别注意它们之间的不同,要用分析的眼光去逐字审阅。
3、辨析同一虚词的不同用法。
文言虚词使用频率高,一个虚词往往兼有多种词性,表达多种语法关系。如“而”,可以作连词用;也可以作代词用。作连词用可以表示并列关系,可以表示偏正关系,可以表示承接关系,可以表示递进关系,还可以表示转折关系。
4、体察虚词表达的不同语气。
古人称虚词为“辞”、“语辞”、“语助”,可见,虚词在表达语气方便的重要。学习文言文,我们要反复吟咏,体察虚词所表达的语气,并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越是常用的虚词,用法往往越是灵活。如果确实掌握了它们的意义和用法,阅读时就可以扫除虚词方便的一大障碍。
三,掌握词类的活用现象。
文言中有些实词在句子中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词的词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就是词的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有“使”、“令”意义的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就是使动用法。
2、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这是指形容词、名词用作有“认为”、“以为”意义的动词,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
3、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活用作动词后,就具有动词的语法特点,不再表示人或物,而是表示与这个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
4、名词作状语。
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常用作状语,直接修饰、限制动词谓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处所、凭借的工具等。
四、几种常用句式。
文言常用句式和现代汉语的常用句式基本上是相对的,我们主要要掌握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变式句五种句式。
1,
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在现代汉语中,一般要用判断词“是”表示判断,而文言中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是直接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表示判断,并且往往借助某些助词、语气词、副词来表示或加强判断语气。主要形式有:
⑴主语后面用助词“者”表示提顿,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煞尾。
⑵只在主语后面用“者”表示提顿。
⑶只在谓语后面用“也”煞尾。
⑷“者”、“也”都不用。
⑸谓语前用副词“乃”、“即”、“必”“则”等加强语气。
⑹用“为”表示肯定判断。
⑺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定。
⑻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
2、被动句。
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⑴用介词“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⑵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⑶用助词“见”表示被动。
⑷用介词“被”表示被动。
⑸用“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⑹用“见……于……”的格式表示被动。
3、省略句。
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省略主语。包括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省。
②省略谓语动词。例如:“一股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③省略宾语。
④省略介词“于、“以”。
4、疑问句。
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⑴用疑问代词提出问题。
⑵用疑问语气词提出问题。
5、变式句。
常见的有以下四种情况:
⑴主谓倒装句。
⑵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凝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②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③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⑶定语后置。文言中,一些修饰性的定语常置于中心语之后。
⑷介词结构后置。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些则置后作补语。
五、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准”、“达”、“雅”。师说:所谓“准”,就是指译文的准确无误,不误解,不漏译,不增译。所谓“达”,就是指译文的顺畅,无语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和习惯。所谓“雅”,就是指译文的优美自然,符合原文语言特色,文笔优美、生动,富于表现力。翻译的十种方法: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删。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补足音节的虚词等。补。补出省略成分。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调。在翻译时,有时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等)选。有些多义词,根据语境选取适当的词。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意。意译。初中生对文言文最好是直译,但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和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缩。文言文中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扩。一是文言文中单音词扩为双音词或多音词;二是对一些言简意赅的句子,翻译时,要扩展其内容,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师说:我们翻译文的方法总结: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语句。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倒装成分位置译,被动省略译规律。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以上的内容,我们可带学生诵读)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可归结为增、调、留、换四字。
第一,赠。补充进去。
第二,调。根据古今汉语词序变化的规律,对原文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词序特点,这就是“调”。
第三,留。“留”
即保留原文不译,如国名、地名、人名、官名、朝代名、帝号,以及某些典章制度的名称和度量衡标准等,均不译。
第四,换。翻译时就要用现代汉语中词义相同或相当的词语去替换文言词语,这就是“换”。
师说:以上所说的“增”、“调”、“留”、“换”的翻译方法,不是各自独立的,在具体翻译过程中,它们是相互关联,交并运用的,不能截然分开。
师说:以上是我们对文言文初步的一些了解,接下来我们一起结合一些小的文言文故事,来看一下,这些复杂的语法,是如何简单的就可以掌握的:(10min)(包含2个版块,典题导入和类比通关)考点1考点1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典题导入】学奕(节选)今夫弈(yì)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ō)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注释】弈之为数: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弈:下棋。数:指技艺。弈秋:秋是人名,因为善弈,所以叫弈秋。通国:全国。鸿鹄:天鹅。缴:系丝绳的箭。【参考译文】现在你把下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有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并根据加点的意思组成一个成语。使弈秋诲二人弈。诲:通国之善弈者也。善:【参考答案】(1)教导(2)擅长2.翻译: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类比通关】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孟子辍然②中止,乃复进③。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注释】①背诵。②突然停止的样子。③然后再背诵下去。④喧xuān,遗忘。【参考译文】孟子小时候,在他背诵的时候,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突然停止,又继续背诵下去。孟子的母亲知道他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断背书?”孟子回答说:“有所遗忘,(后来)又想起来了。”(这时)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了布,以这件事作为警告。从那件事以后,孟子不再因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1.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其母方.织(正在)B孟子辍然.中止(„„的样子)C其母引.刀裂其织(拿来)D以此戒.之(戒备)【参考答案】D2.“孟子不复喧矣”中的“复”正确解释是()A重复B回去C再【参考答案】C3.下面“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呼而问之B.自是之后C以此戒之D.余闻之也久。【参考答案】B考点考点2文意理解【典题导入】(亮点题)指南针【原文】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余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转尤速()不若缕悬为最善()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2.解释下面的句子的意思。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3.我国古代四大发明除了指南针外,还有、、。【课后整理】用现代汉语写出整篇短文的意思。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四大发明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四大发明印刷的历史变迁印刷的历史变迁解题思路:1)指南针,造纸说,印刷术,火药解题思路:2)造纸术,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类比通关】鲁人踞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一老父至,日:“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选自《太平广记》)【文言知识】有……者。上文“有执长竿入城门者”,指“有……的人”,意为有一个拿着长竹竿进城门的人。又,“有习《兵法》者”,意为有一个学习《兵法》的人。“有马钧者,金陵人也”,意为有一个叫马钧的,是金陵地方人。【文化常识】鲁国。鲁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春秋”不是一个朝代,而是周朝的一个时期。周朝分西周与东周两个时段,东周又分“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鲁国是一个小国,在现今山东境内,孔子就出生在鲁国,它的旁边就是强大的齐国,鲁国后来被齐国灭掉。问题: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参考答案】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15min)A类小人清康熙年间,有艺人携一瓮,瓮藏小人,长约尺许。投以钱,则启盖令小人出,唱曲而退。至掖(yè,古县名,今山东境内),掖令索瓮入署,细审小人出处。初不敢言。令固诘之,方自述其乡与族。盖读书童子,一日自塾中归,路遇艺人,为其迷,复投以药,四肢遂暴(突然)缩。彼遂携之,以为戏具。令怒,杖杀艺人。(据《聊斋志异》改写)【文言知识】启。“启”在文言中多作“开”、“打开”、“发”等解释。上文“启盖令小人出”,意为打开盖子让小人出来。“启户”即开门;本书取名“启蒙读本”,其中“启蒙”本指打开愚昧,通俗的说法是使初学者获得基本的入门的知识。【启发与借鉴】贪图钱财残害儿童者理应严惩!一、解释文中的字。①许_____固_________③诘____④复____。二、翻译句子。掖令索瓮入署,细审小人出处。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最能体现艺人卑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左右②坚持③问④又2、掖县县官要了瓮回到官府,详细地问小人的出处。3、复投以药,四肢遂暴缩。B类报应平望(古县名)人王均,好食蛙,制一铁针,长二尺许(左右)。每捕得一蛙,则以针穿其颈,针满,始携之归,以充馔(zhuàn,菜肴)焉。如是者多年矣。一日,至亲戚家,见盘中无蛙,甚憾。日暮,亲戚留其宿。是夜,远处失火,王均登屋望之,其火熊熊。亲戚家临河而居,惧盗贼由水攀援登屋,故于水边植铁条数十,末端皆锐,如锋刃状。王均远望火光,幸灾乐祸,失足而坠,铁条适贯其颈,呼号甚惨,救之者无法可施。后竖一长梯水中,众人缘梯而上(沿着梯往上爬),始将其解下,而气已绝矣。其死状宛然铁针穿蛙,盖杀生之报应也。(据《俞曲园笔记》改写)【文言知识】临。“临”有一个解释,指“靠近”。上文“亲戚家临河而居”,意为王均亲戚家住在靠近河边的地方。成语“临阵磨枪”,意为靠近上战场的时间才磨枪,形容平时没作准备;谚语有“平日勿烧香,临时抱佛脚”,“临时”指靠近危急的时候。一、解释文中的字。好食蛙()亲戚家临河而居()而气已绝矣()二、翻译句子。铁条适贯其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王均是一个的人。【参考答案】1、喜欢;靠近;断2、铁条恰巧穿过他的颈部。3、贪婪、冷漠C类鲁恭治中牢鲁恭为中牢令(中牢县的县官),重德化,不任刑罚。袁安(朝中大官)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zhì,俗称野鸡)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日:“几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日:“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儿童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据《后汉书》改写)【文言知识】徒。可解释为“白白地”,还可解为“只’’、“人”等。上文“久留徒扰贤者耳”中的“徒”,解释为“只”、“只会”。又,“歹徒”、“匪徒”,这“徒”是指坏人。一、翻译文中的字、词。①德化____;②任_______;③阴________;④阡陌_______;⑤反_________。二、翻译句子。①雉方雏,不得捕。______________。②以状白安。_______________。三、“久留徒扰贤者耳”中的“贤者”是指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用道德感化(百姓)②用③暗中④田间小路⑤通“返”2.①略②把见到的情况告诉袁安3.鲁恭(5mi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中物理课件-平面镜成像微
- 《广告法基本培训》课件
- 《超级发廊管理》课件
- 质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资本积累》课件2
- 公共关系练习题练习卷附答案
- 环境监测初级复习试题有答案
- 《DSCDMA信令流程》课件
- 《积极维护人身权》课件
- 《高技术概论》课件
- T∕CSTM 00640-2022 烤炉用耐高温粉末涂料
- 304不锈钢管材质证明书
- 民用机场不停航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 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教学平台课件
- 新教科版2022年五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船的研究》全部PPT课件(共7节)
- QTD01钢质焊接气瓶检验工艺指导书
- 辛弃疾生平简介(课堂PPT)
-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全册英语单词默写直接打印
- 《炉中煤》课件.ppt
-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分标准(新)
- 《乒乓球》体育课教案(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