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 【知识建构+备课精研】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 【知识建构+备课精研】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 【知识建构+备课精研】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 【知识建构+备课精研】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 【知识建构+备课精研】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空白演示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程标准: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1.通过梳理教材内容,知道佛教、道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2.通过学习第二、三子目,知道文学、书法、绘画、科技等方面的成果,感悟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3.通过学习第四子目,知道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一、儒学与佛道的发展二、文艺与科技的繁荣

三、文化的吸收与传播壹儒学与佛道的发展任务一:通过梳理教材第一子目,知道佛教、道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过程,及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一)发展概况儒学道教佛教汉朝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汉武帝时确立正统地位东汉末兴起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吸收佛、道精神,有新发展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在中国盛行,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以儒为主问题1:根据教材第42页,填写表格。“三教并行”,韩愈提出复兴儒学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武则天时有很大发展,禅宗影响最大

一、儒学与佛道的发展

朝代更替频繁,儒家的传统理论受到挑战。

乱世中的人们想要追求精神的安慰和心灵的解脱,儒学不能满足需求。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状况:政治:从东汉后期到南北朝时期,除了西晋短暂的统一外,其余时间基本上处于战乱环境,政权更迭不断。经济:北方经济相对凋敝。社会生活:多数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对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寻找未来的幸福。——柏杨《中国人史纲》

道教强调人生的哀乐、现实的纵情,且备有长生之方、登仙之术……人们可由此来超凡脱俗,逍遥神游,求得精神上的充实和超越。……佛教致力于解决我国固有文化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人生归宿问题,从而有可能稀释、消除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

—马怀良《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

一、儒学与佛道的发展思考1: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佛道兴起?

传统儒学充斥着伦理说教,却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释和安慰。汉唐儒学简单的思想体系,已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二)佛道发展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

天下多虞,王役尤甚,于是所在编民,相与入道,假慕沙门,实避调役,狠滥之极。

——《魏书·释老志》

一、儒学与佛道的发展思考2:佛教盛行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如何应对?寺院经济不利于国家赋税徭役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大量钱财南北朝时佛寺僧尼数量表(三)佛教危机

“三武一宗之厄”:“三武灭佛”指的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佛、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唐武宗李炎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这些在位者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个武字。若加上后周世宗柴荣时的灭佛则合称为“三武一宗之厄”。在中国历史上,这几位皇帝曾经发动过毁灭佛法的事件,使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受到很大打击,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控制。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

一、儒学与佛道的发展思考2:佛教盛行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如何应对?范缜: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三)佛教危机

一、儒学与佛道的发展

背景: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内容:唐中期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谏迎佛骨事件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谏迎佛骨表》(四)儒学复兴运动魏晋玄学竹林七贤图1、背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2、内容:用老庄的思想解释儒家经典

主张政治上“无为”、生活上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清谈”3、形成了寄情山林、纵酒清谈的社会风气

一、儒学与佛道的发展贰文艺与科技的繁荣任务二:通过学习第二、三子目,知道文学、书法、绘画、科技等方面的成果,感悟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二、文艺与科技的繁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736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诉。——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755年)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浪漫主义风格,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风格,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唐朝由盛转衰。咏史来谴责当时的统治者,反映了唐末社会矛盾尖锐。盛唐中唐晚唐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唯物史观

二、文艺与科技的繁荣

王羲之·兰亭集序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

颜真卿·多宝塔碑

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完整,注重规范法度

顾恺之·洛神赋图东晋开始出现专职画家;顾恺之“以形写神”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吴道子“吴带当风”

莫高窟·《观无量寿经变》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的佛教石窟众多三国至隋唐时期中国文化繁荣领先的原因是什么?(47页思考点)(1)经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为文艺成就达到高峰提供物质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继续发展,江南经济得到开发。隋唐时期大运河沟通南北,社会经济繁荣(2)政治: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官僚政治的成熟,为文艺成就达到高峰提供人才基础。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发展成熟,官僚成为文学艺术创作的主要群体。(3)社会:安定的社会环境,为文艺成就达到高峰提供了社会条件。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相对安定,隋唐统一后政治稳定,带来了全国的社会安定。(4)文化:民族交融及开放包容的外交政策,为文艺成就达到高峰提供了文化基因。

二、文艺与科技的繁荣领域朝代人物成就数学南朝祖冲之农学北朝贾思勰地理学西晋裴秀建筑隋李春印刷术隋唐火药唐天文学唐僧一行医学唐孙思邈唐纵观该时期科技发展,你能发现哪些特点?精确地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世界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唐朝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金刚经》唐中期书籍记载火药配方;唐末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最早火药武器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千金方》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二、文艺与科技的繁荣领域广泛、实用性强、世界领先、唐朝高峰叁文化的吸收与传播任务三:学习第四子目,知道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知道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1)从东汉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2)中国名僧西行取经。东晋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唐朝的高僧玄奘前往天竺取经,成为公认的佛学大师。(3)伴随佛教东传而来的异域文化,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文化的吸收与传播(一)佛教传入1.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传授佛法。对日本等周边国家的佛教发展有着重要贡献。(二)佛教外传2.日本的空海来长安求法奈良的唐招提寺

三、文化的吸收与传播佛法交流东汉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东晋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搜集大批梵文经典。玄奘在贞观初年前往天竺取经,在佛教中心那烂陀寺钻研多年鉴真东渡派遣学问僧1.唐朝对外交通发达,与域外的经济文化联系频繁。2.唐都城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3.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两国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响。4.唐朝后期,不少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三)其他文化交流

三、文化的吸收与传播

文字方面:日本文字的创制受到了汉字的彩响,汉字在朝鲜广泛使用。思想与宗教方面:佛教经过中国传入朝鲜和日本,中国的儒学也传入朝鲜、日本,产生深远的彩响。

社会与习俗方面:饮茶与围棋在隋唐时期由中国传入朝鲜和日本。朝鲜贵族宽衣博带的服饰和妇女的发式多是模仿南朝,日本的和服深受唐朝影响。

城市与建筑方面:新罗都城平壤,日本飞鸟、奈良时代的都城藤原京、平城京都是模仿隋唐的长安、洛阳建造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