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系列-《青铜兵器》_第1页
古代文化系列-《青铜兵器》_第2页
古代文化系列-《青铜兵器》_第3页
古代文化系列-《青铜兵器》_第4页
古代文化系列-《青铜兵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文化集中营

青铜兵器兵器长兵器短兵器远射兵器护卫兵器戈、矛、戟、钺、殳、铍刀、剑、匕首镞、弩甲、胄主要分类一、长兵器1.戈、2.矛、3.戟、4.殳、5.钺1.戈《礼记·檀弓下》:能执干戈,以卫社稷。铜戈的形制戈由戈头、柲、柲冒和鐏构成。《甲骨文编》收录的戈字铜戈复原图选自《古越阁》铜鐏木鞘木柲柲冒江陵望山M1:143带柲长142CM戈头各部位的定名《周礼·考工记·冶氏》:戈,广二寸,内倍之,胡三之,援四之。已倨则不入,已句则不决。长内则折前,短内则不疾。是故倨句外博,重三锊。

《铜戈辨》:两旁有刃,横置而末锐若剑者,所谓“援”也。援之下如磬折,稍刓而渐直,若牛颈之垂胡者,所谓“胡”也。胡之旁有可接柲之迹者,所谓“内”也。

戈头各部位名称示意图啄刺劈砍勾割推椿铜戈的分类标准戈头无銎直内无胡有胡曲内有胡无胡有銎短銎无胡有胡管銎无胡有胡依据内部依据胡部二里头文化铜戈通长均为27.5CM夏代铜戈的安装二里冈文化铜戈上\郑州商城宫殿区C8M7:6下\郑州石佛乡出土通长29.3CM通长28.8CM商代中期三角援戈曲内戈郑州人民公园C7M9:2,长25.6CM直内戈小屯M331,长23.2CM曲内戈妇好墓,上:1155、长28.2CM;下:741、长26.1CM短銎内戈侯家庄M1004,长24.5CM管銎内戈后冈H10:3,长22.1CM柲冒有胡戈殷墟西区M698:1,长28.3CM殷墟西区M1129:1长25CM铜内玉戈小屯M331,长32.9CM商代戈戟的安装晚商铜戈的附件夏商时期铜戈特征二里头二里岗殷墟(1)无阑(2)正内(3)援狭长(4)均无胡

(1)有阑(2)正内(3)援较宽短(4)均无胡

(1)有阑(2)内偏上(3)援更宽短(4)有的有胡(5)出现銎内

短胡一穿戈张家坡M110:1,长21.8CM(西周早期)被砸弯的铜戈张家坡M166:5(西周早期)短胡一穿戈天马曲村M6372(西周早期)西周晚期中胡三穿戈三门峡虢国墓地SG:69,长24.2CM戈刺圭首中胡戈古越阁藏,长19.7CM(西周晚期)西周铜戈的安装商与西周铜戈的装饰圭首中胡戈古越阁藏,长22.7CM(春秋早期)管銎直内戈古越阁藏,长19.7CM(春秋晚期)猛虎攫鹰戈古越阁藏,长14CM(战国早期)铜鐏廿七年戈古越阁藏,长19.8CM(战国中期)长胡四穿戈古越阁藏,长28.8CM(战国晚期)东周戈戟的安装两周时期铜戈特征西周早期西周中期西周晚—春秋早期春秋晚—战国早期战国中晚期1.尖圆首或舌状援首2.援多有刺

1.援首近三角形2.胡下端微折

1.圭首形援2.多数戈胡下端有方折角

1.流线型援首尖圆2.胡下端多方折

1.细流线型援首尖2.方折胡渐消失

2.矛属刺兵,矛体分锋刃和骹两部分,锋有前锋和两翼,骹即矛的銎。商代早期的矛较狭;晚商至春秋早期多阔刃;春秋中晚期以后又多狭刃,且有血槽。矛头各部位名称

示意图矛头(早商)藁城台西一七号墓通长18.2CM矛头(晚商)郭家庄一六O号墓通长22.4CM矛头(西周早期)张家坡墓地M285:7,通长20CM矛头古越阁藏春战之际长25.8CM战国早期长29.5CM3.戟(附:距)属复合兵器,为戈、矛合体。《说文》:戈,平头戟也。又云:戟,有枝兵也。《史记·平原君列传》:今楚地方五千里,执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早商出现,主要流行于周秦,西周时期戟多合铸,东周盛行分体戟。联装戟藁城台西一七号墓矛长18.2CM、戈长21CM、木柲长85CM西周早中期戈矛浑铸戟洛阳北窑M139:5,纵长24CM西周早中期戈刀浑铸戟“二人雀弁执惠。立于毕门之内。四人綦弁。执戈上刃夹两阶戺。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一人冕执钺。立于西堂。一人冕执戣。立于东垂。一人冕执瞿。立于西垂。一人冕执锐。立于侧阶。”—《尚书·顾命》

“匽侯舞戈”联装戟陕县后川村二O四O号墓戟戈长28.5CM三戈戟曾侯乙墓战国早期通长3.43M积竹木柲双戈戟黄州汪家冲战国中期M1:9,上戟戈长17.9CM、下戟戈长15.7CM说“距”《说文·足部》:“距,鸡距也。”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季郈之鸡斗,季氏介其鸡,郈氏为之金距。”北魏张揖《子虚赋》注:“雄戟,胡中有距者。”

东晋郭璞《方言》卷九注:“今戟中有小孑刺者,所谓雄戟也。”

分体式铜距合体式铜距铜距的安装方式铜距的安装方式铜距的渊源与演变4.钺(附:戚、锜)砍伐类兵器,又作刑具和督战的权杖。常为军事首领所秉持,象征统治权。《尚书·牧誓》:左杖黄钺,右秉白旄。虢季子白盘铭:赐用钺,用征蛮方。此外,两侧有牙(扉棱)的钺,文献称“戚”,多玉制,是仪仗和舞蹈用具。似钺而刃部波曲者称“锜”。钺各部位名称兽面钺郑州人民公园C7M15:5,通长17CM钺殷墟郭家庄M160:110,通长33.2CM钺殷墟郭家庄M160:70长22.9CMM160:69长23CM钺张家坡M199:10,长14.5CM西周铜钺铜我(錡)《诗经·豳风》:“既破我斧,又缺我錡”5.殳《诗经·卫风》:“伯也执殳,为王前驱。”毛传曰:“殳,长丈二而无刃。”《释名·释兵》:“殳,矛。殳,殊也。”殳头多呈三棱形矛,下连带刺铜箍。西周开始出现,数量不多。西周时期的殳铜殳曾侯乙墓通长3.3M铜殳曾侯乙墓通长3.29M6.铍自名,如十五年守相杜波铍《方言》:“锬谓之铍”。郭璞注云:“今江东呼大矛为铍是也”。《左传》襄公十七年(前556年):贼六人以铍杀诸卢门合左师之后。考古上一般将锋如长剑的有柲兵器称为铍,数量很少。是一种融合剑、矛形制的新型兵器。铜铍选自《古代中国青铜器》秦始皇陵一号兵马俑坑磁县白阳城滕州薛国故城临淄齐故城一号墓二、短兵器1.刀、2.剑、3.匕首1.刀砍兵。可定为兵器的刀一般体形比较大,长约40-50厘米,翘尖,有的有柲,有的安短柄。似刀而刃波曲者称“锯”。凹背弧刃直柄青铜刀郑州北二七路BQM1:8,长21.8CM青铜刀小屯妇好墓(1169),长45.7CM青铜刀辉县琉璃阁M150:18,通长41.5厘米鸾刀《礼记郊特牲》:“鸾刀之贵,贵其义也。”青铜刀采自《古代中国青铜器》《尚书顾命》:“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一人冕执钺,立于西堂”青铜龙柄刀骆驼兽头刀殷墟西北岗M1311出土长31.9CM青铜削刀采自《张家坡西周墓地》2.剑《说文》:劒,人所带兵也。《释名》:剑,检也,所以防检非常也。剑身作柳叶形,早期扁茎无柄首,至春秋中期以后形成中原式固有的特征,即圆盘形或喇叭形柄首、圆柱状剑柄、柳叶形剑身、一般剑身上部(1/3处)略凹,上部较细,下部较宽。铜剑各部位名称

示意图采自《古越阁》剑身剖面图三者以剖面呈菱形的青铜剑为最多扁茎剑长安张家坡墓地M183:6长21.2CM西周早期扁茎剑古越阁藏长27.8CM西周长51.5CM春秋晚期青铜剑常见形态洛阳中州路A型B型吴王夫差剑春秋晚期古越阁藏通长58.3CM越王勾践剑湖北省博物馆藏带漆鞘圆茎剑古越阁藏剑长52.2CM战国时期错金几何云纹剑战国中期古越阁藏通长36.6CM菱形方格纹剑中国历史博物馆藏3.匕首它是一种近身格斗的兵器。发现不多,年代多属战国。三、远射兵器1.镞、2.弩1.镞常见有铤式和无铤式两种形制。其中有铤式为中原固有的形式。铜镞各部位名称

示意图采自《古代中国青铜器》双翼镞采自《古代中国青铜器》夏—早商—晚商晚商—西周东周其它镞类采自《古代中国青铜器》三翼镞三棱镞弋射用镞战国早期弋射图像2.弩机弩是用机械装置发射的弓。弩由铜弩机、木臂、弓三部分构成。弩机各部位名称图选自《古越阁》弩复原示意图长沙扫把塘战国楚墓M138出土使用望山射弩模拟图选自《古越阁》错金银弩机古越阁藏西汉牙望山悬刀郭栓塞长20.7CM高15.8CM宽3.5CM四、护卫兵器1.盾、2.甲、3.胄1.盾(附:鍚)盾一般由皮革或藤条编制而成,并涂漆。中央有鍚。鍚,即盾上的大青铜圆泡。晚商戈盾复原图采自《古越阁》晚商武士执戈盾

模拟图采自《古越阁》各类盾鍚铜盾饰北京琉璃河遗址盾的配备盾始皇陵一号铜马车2.甲商周时期青铜甲极少见。主要是皮革甲。战国以后才流行用铁片编缀成的铠甲。《释名·释兵》云:“甲,似物有孚甲以自卫也,亦曰介,亦曰函,亦曰铠,皆坚重之名也。”

《礼记·曲礼上》:“介胄则有不可犯之色。”郑玄注:“介,甲也。”《孟子·公孙丑上》:“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赵岐注:“函,甲也。”文献中的甲类组甲披练剑甲铠甲铁幕铁室素甲丹甲黑甲西周青铜甲片曾侯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