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考古-冯恩学讲义 26元代手工业_第1页
宋元考古-冯恩学讲义 26元代手工业_第2页
宋元考古-冯恩学讲义 26元代手工业_第3页
宋元考古-冯恩学讲义 26元代手工业_第4页
宋元考古-冯恩学讲义 26元代手工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四节元代手工业一、景德镇窑瓷器元代景德镇窑瓷窑业发展迅速,取得了非凡成就。(一)青白瓷元代景德镇青白瓷生产技术水平降低,釉色变混浊,花纹不清晰。胎体普遍变厚,造型变厚重饱满。装饰出现兽环铺首、串珠纹、点彩、S形双耳、器下连座等手法。(二)卵白瓷卵白瓷也叫枢府瓷。卵白瓷是胎体厚重,釉为失透状(青白釉相对来说是透明状玻璃釉,失透状即指釉层不太透明),色白微青,类于鹅蛋颜色。元代中央枢密院在景德镇压定烧这种瓷器,且在印花纹饰中间印有“枢府”二字,又被称为“枢府瓷”。也有“太禧”款,这是专给负责祭祀皇帝的“太禧宗禋(yin)院”定烧的。印花卵白瓷中有一部分是民用瓷和外销的,这些瓷器也被后人统称为枢府瓷。器类以盘、高足碗、折腰碗等小型器为主。折腰碗敞口、折腹、厚圈足,有鸡心突,足边缘常有小砂粒。元王朝有尚白的习俗,故成吉思汗在斡难河之源即皇帝位时“建九游白旗”,忽必烈在大明殿的御座上也设有“白色伞盖”,甚至元王朝还把白马之奶定为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专用饮料,那么元文宗以卵白瓷作宗庙祭器,显然取决于“祭器尚纯”以白为吉的蒙古族特有的审美标准。八吉祥,显然是元文宗笃信藏传佛教的标志,因为元代自忽必烈以后的皇帝(八思巴:藏传佛教喇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在登上皇位之前,都要受佛戒九次。故宫收藏一件印有阳文“太禧”款盘,直径18厘米,印有阳文五爪龙纹、八宝等纹饰。“太禧盘”(三)青花瓷1、青花瓷是应用钴料在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1300℃青花瓷的大量生产是在元代中期以后,畅销国内外,成为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但是对元代青花的认识却经历了长时间的探讨。2、青花起源青花起源有2说:青花起源于波斯说和中国创造说。A青花发明的传说元代窑址发现1件窑具用青料写的“头青”2个字,可见元代已经把这种蓝色花纹称为青花。文献中青花见于明代《格古要论》。关于“青花”这个女性化的名字,景德镇当地还有段凄婉的爱情故事。相传元代时,景德镇的制瓷工匠仍在用小巧的铁刀在瓷坯上刻花,既单调,又费工。有个叫赵小宝的人一直琢磨找一种适合画瓷纹的颜料,设想用笔在瓷坯上画花纹,但就是找不到。他的未婚妻叫廖青花,非常爱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决心帮他找,最后终于在深山里找到了合适的料石,却不幸被冻死在山上。赵小宝悲痛之余,用未婚妻找来的料石,研成粉末,调成颜料,在白中泛青的瓷器上烧出了蓝色花纹。为了纪念这位善良执着的女子,人们便把这种具有蓝色花纹的瓷器叫做“青花”,把描绘花纹的彩料叫做“青花料”。B青花出现历史的认识虽然当地有这个传说,但是在20世纪初古董界和研究者一般认为我国在明代才有青花。(1)首先提出元有青花实证的是英国人。1929年,英国一位研究中国瓷器的专家霍布森(R.I.Hobson)在一本名为《老家具》(OldFurniture)的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明代以前的青花瓷器》(BlueandWhitebeforeMing)。他公布了一件有纪年铭文的元代青花云龙纹象耳瓶。这件器物现藏英国伦敦大学中国艺术珀西瓦尔·戴维基金会(ThePercivalDavidFoundationofChineseArt),还有一件完全相同的姊妹瓶。瓶高63.6厘米,青花发色浓艳,白釉泛青。直口,长颈,颈部两侧附有象鼻形双耳,溜肩,深腹,颈部内收,至圈足处又外撇。通身上下自口至足共有八个层次的图案纹饰,分别为缠枝扁菊、蕉叶、飞凤、缠枝莲、云龙、海涛、缠枝牡丹和覆莲杂宝。气势之雄伟,花纹之精美先不必说,该瓶的重要之处还是颈部蕉叶纹空白处有6行62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付祈保阖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至正十一年四月”即1351年4月26日至5月25日这段时期(元末)。“信州路玉山县”即今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位于景德镇东南约110公里(景德镇当地属饶州路)。题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2)系统认识元青花的是一位叫波普的美国人。1952年,他发表了《14世纪青花瓷器:伊斯坦布尔托布卡普宫博物馆所藏一组中国瓷器》(Fourteenth-CenturyBlue-and-White:AGroupofChinesePorcelainintheTopukapuSarayiMuzesiIstanbul);1956年又出版《阿德比尔寺(伊朗)所藏中国瓷器》(ChinesePorcelainfromArdebilShrine)。波普利用戴维基金会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为标准器,对照土耳其和伊朗两馆藏品深入研究,把几乎与象耳瓶相类的都划为“14世纪青花瓷器”。这样就在传世的中国早期青花瓷器中辨认出大批14世纪青花来,后来的学者在波普研究的基础上,把这批瓷器进而定为“至正型”,作为典型的元青花。(3)中国学者在元大都等考古发现了元代青花器物后,才确信元有青花瓷器。这样出现三个持续开展的工作:一是考古在发掘与研究中对元青花特别重视;二是博物馆或收藏家对藏品辨识出一批元青花;三是文物买卖市场买卖元青花并带动复制元青花(以前没有仿制品)快速发展。元青花的源头在哪里(1)青花始于宋代。这是民国时期吴仁敬、辛安潮合编的《中国陶瓷史》最先提出的观点。那时没有实物印证,仅仅成为一个传统说法而已。1957年浙江省龙泉县金沙塔塔基发现了13块青花瓷片,可拼对成三件碗的口腹部残片,而部分塔砖上印有“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的文字;1970年,浙江绍兴县环翠塔塔基夯土中又发现一件青花碗的腹部残片,塔碑证明此塔建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可见宋代浙江已经有了青花瓷。(2)青花始于唐1975年,扬州唐城遗址出土了一块青花瓷片,1983年扬州又陆续发现一些青花瓷残片,根据残片所显露的器型特征,确定为唐代产品无疑;冯先铭结合其胎釉特征,以及唐代巩县生产的唐三彩中也使用过钴料的事实,又进一步把唐青花的产地定为巩县窑,再结合唐青花纹饰的阿拉伯风格、唐代扬州是一个国际贸易城市的时代背景以及8到10世纪很多国家都进口我国瓷器(其中包括唐青花)并大量仿制的事实,又进一步确定唐青花当时主要是为外销而生产,随着巩县窑的衰落而中断。印度尼西亚打捞出阿拉伯人的船,船上有6万长沙窑唐代瓷器,3件青花,1件铭文扬州产的铜镜。意味着当时在扬州外国水手使用青花。2003年2月26日《中国文物报》:河南巩义市黄冶窑发现唐青花,从而证明,青花瓷器是最早在中国唐代发明。袁南征认为:唐代青花瓷器、三彩瓷器传入中东地区,花纹受到当地人的喜爱,当地生产钴料,与波斯陶结合,产生出阿拉伯风格青花瓷器——花纹繁缛,图案成组,多层次的青花艺术。成吉思汗军队把当地的一些工匠抢掠到中国,所以元代突然大量出现成熟的青花瓷器。(《中国文物报》2003年5月7日第5版。)3、元青花的特点第一,器型硕大、胎体厚重是“至正型”元青花的普遍特征,这是相对于前代来说的。元代的制胎原料经过了改进。元以前景德镇生产的瓷器只用一种原料制胎:瓷石。元代以来改用“二元配方”——瓷石加高岭土。高岭土中三氧化二铝含量多,提高了烧成温度,减少了在焙烧过程中的变形,因此有利于烧制大件器。第二,“至正型”元青花用的是透明釉,色白微青,光润透亮。由于胎体中增加了高岭土,而高岭土中含铁较多,烧成后胎体便不甚洁白,这样,在胎色衬托下,釉色从外观看来,有时青色略显。第三,青料。青料浓艳青翠,料浓处有金属结晶斑,呈铁锈色,凹陷明显。这是因为使用了进口钴料。典型元青花的青料,经科学分析,来自中东。进口钴料中含铁多,含锰量极低故烧成后青花色泽浓艳,铁锈斑明显;而作为青花料的钴土矿,在我国云南、江西、浙江等地有蕴藏,习惯上称“国产青料”,锰多铁少。国产青料在元代主要用于早期青花及景德镇生产的一些小件器物上。青花纹的色相(颜色的相貌):有些纯正蓝色,有些偏紫(明代国产料偏灰,明后期使用进口料,更偏红)。青花纹的色阶(浓淡层次):元和明初的青花是用同一个浓度的配置,靠运笔的快慢轻重表现深浅。明成化时开始出现双勾内填色技法。清康熙时出现5个层次。第四,外削足——修理时在底足足端外墙斜削一刀。第五,沙底。器底不施釉,露胎呈砖红色,可见旋削纹。第六,器型。梅瓶、盘、碗、钵、罐、玉壶春瓶、象耳瓶、蒜头瓶、葫芦瓶、执壶、扁壶、高足杯(碗)、盏托、炉等。大件器为多,东南亚出土的元青花,常见小罐、小碗、小注等小件器,高度多数在5—7cm左右。元青花的器型可以说具有较明显的时代特点。大盘,主要分菱花口和圆口两种。菱花口盘,折沿,菱花式口,弧壁,盘心坦平,圈足。一般口径在45cm以上,最大的甚至有57cm,40cm以下的很少;圆口盘,折沿,弧壁,圈足。一般口径在40cm左右,45元代梅瓶风格统一,短颈均呈上小下大的梯形,肩部在历代梅瓶中最为宽博丰满,腔足部微外撇,增加了重心的平稳程度。元青花梅瓶除圆形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八棱形。1964年河北保定元代窖藏出土有青花八棱海水龙纹梅瓶,通身从盖至底均为八棱形。这种多棱形器物制作难度较大,所以在元代青花中比较少见。罐分2类:大口罐,配荷叶盖,口大于底。小口罐,口径小于底径,肩部多有兽头装饰,覆盆式盖。高足杯——杯身和柄分别制作,用泥粘接。而明代用釉粘接。第七,花纹。(1)“至正型”元青花纹饰繁密、主辅结合、绘画精美,但元青花还有一路粗率的风格。东南亚出土小件元青花瓷器的纹饰十分简略,以简笔花草为主,笔法比较粗犷。所谓“纹饰繁密”,是说器体空间被充分利用,纹饰遍布全身。最常见的是多层次布局。利用多层装饰带,不是平均分割,而是把主题纹饰和辅助纹饰结合起来,器物表面引人注目的重要位置如盘碗内心、瓶罐腹部等描绘主题纹饰,其他地方则根据器型填上不同宽度的辅助纹饰带,有时即使一些狭小或者不易被看到的区域也不放过,如玉壶春瓶的口沿、盘子的外壁。另一种处理是层次虽然很少,但却把一整幅主题纹饰布满器身,效果同样茂密。首都博物馆的青花凤首流扁执壶。(2)元青花的主题纹饰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以整幅图画作主题。比如人物故事图,莲池和莲池水禽图(“满池娇”来源于皇帝御衫上的刺绣纹饰),鱼藻图,芭蕉竹石图。第二类是动物纹。常见的有龙、凤凰、孔雀、狮子、麒麟、天马,以龙、凤居多。龙纹有云龙、海水龙,凤纹有凤穿牡丹、凤穿菊花、凤穿莲花以及云凤等。第三类是植物纹,以缠枝牡丹和缠枝莲最多,串枝花卉多见于八棱器及扁壶。元青花的辅助纹饰,典型的有卷草、莲瓣、缠枝花、海涛、古钱、蕉叶、回纹、杂宝、斜方格、云肩纹等等。莲瓣纹各瓣互相分开、不借用边线。缠枝莲叶有葫芦形叶。蕉叶纹的内部不填色。(3)绘画笔法:若与后代青花瓷器相比,元青花的绘画笔法最令人震撼。它不含蓄,锋芒可能太露,不太讲究细节,一笔点划往往越出边线,但其沉著痛快、爽利劲健却为后世青花远远不及。看它的莲叶、松针、海涛、缠枝花卉的枝茎,看它的行笔收笔处,一气呵成,绝不迟滞,这是中国传统书法绘画中运笔高度熟练的表现,鉴赏元代青花瓷器,对绘画风格的把握和体会极为重要。第八,元青花的款识除零星几件带题记或铭文的器物外,迄今为止,还役有发现真正的元青花中有带帝王年号款的例子。“至正年制”款是具有显著明代中后期特征的青花瓷器,是明代仿前朝款。(四)釉里红釉里红是指以铜料在胎上绘画,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烧成。元代釉里红的花纹不是纯红色,当时的技术还不能烧出纯红色花纹,到明宣德和清康熙时才烧出最好的釉里红器,但元代釉里红很少见,故珍贵。(五)铜红釉瓷铜红釉瓷是将一定量的含铜物质作为着色剂,掺入釉中,烧成后便得到红釉瓷。元代只有小件器物上有铜红釉瓷,如碗、盘、印盒,器底无釉,只在元大都出土过。元代铜红釉色不纯正,到明初才烧成纯正的铜红釉瓷,称永乐鲜红。(六)钴蓝釉瓷钻蓝色在唐三彩中已出现,但那是在低温铅釉中的呈色。元代景德镇能烧制出高温蓝釉瓷。保定出土了蓝釉金彩小碗、盘。二、龙泉窑元代龙泉窑仍是兴盛时期。在韩国沉船中发现3000多件龙泉青瓷,可见元代早中期龙泉青瓷仍大量外销。元代龙泉窑窑室变短,长约在30—50m。釉色不及南宋,多为青黄色,釉混浊,釉面发亮,元代蒙古人喜欢豪饮暴食,影响到瓷器制作上,烧制出大型器,胎体厚重。有高达1m的花瓶,有口径达60cm的盘,口径达42cm装饰手法多样,出现了印花、贴花、镂刻新技法。贴花有满釉贴花和漏胎贴花(贴花上没有釉)。也有褐色点彩,由于釉厚,褐点彩比以前华丽。有些器物出现八思巴文字。蒙古民族以前并没有文字,结草或刻木记事。在频繁的对外战争中,接触到了契丹人、女真人以及中原汉人先进的文化制度,于是文字牌符为信验的方法被接收,并通用于蒙古民族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的方方面面。1204年。成吉思汗战胜乃蛮部落,俘虏其掌印官塔塔统阿,命其创造本民族文字。塔塔统阿以畏兀儿字字母拼写蒙古语,从而发明了古蒙古文,即是畏兀儿蒙古文,成为蒙古汗国官方文字,以后一直在蒙古族上层社会中流传使用。忽必烈即汗位之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急需要一种新的官方文字,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忽必烈也看到:“考诸辽、金以及遐方诸国,例各有字,今文治兴,而字书有阙,于一代制度,实为未备。”于是中统元年(1260年)即汗位之时旋即令国师八思巴创制一种统一使用的新文字。至元六年(1269年),八思巴字创制成功,忽必烈于是“诏颁行于天下”“自今以往,凡有玺书颁降者,并用蒙古新字,仍各以其国字副之”。至元八年(1271年)十一月,忽必烈建国号“大元”,八思巴字正式做为“国字”在元朝使用。三、钧窑元代钧窑已形成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器类以日常用瓷为主,盘、碗、罐、香炉、瓶最常见。制作技术下降,胎质粗松,釉面多棕眼,光泽较差,施釉不到底,垂泪明显。窑变呆板,没有交融现象,而是呈块状的紫色大斑。新出现堆贴花、雕镂等工艺。也有少量精品,大都出的双耳瓶、呼和浩特出的三足炉都是难得的珍贵钧瓷器。四、磁州窑(一)观台窑第四期。为金末到元末明初,即13—14世纪末以前。1、窑场、窑炉都扩大了规模由于金末元军已占领磁州窑一带,战争破坏了部分窑场和广大中下层民众的家园,所以市场上粗瓷需要量大增,此时漳河流域的观台窑等窑场都扩大了规模。其中观台窑的8号窑最为典型,总长8.35米,宽6.5米2、这时器物的支烧支具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新出现以“沙堆”支烧的工艺。“沙堆”支烧成本降低,省工、省料、省时,但在“沙堆”支烧的碗、盘内底留下了三片沙粘的疤痕,这与前期以小三角支钉支烧留下的疤痕有明显的区别。在第四期前段即第六段,为小支钉支烧和“沙堆”支烧并存的过渡阶段。到第七段,则白釉碗、盘等全部为“沙堆”支烧,胎粗、壁厚,色白中带土黄色,釉色乳白,底内有“沙堆”支烧的疤痕,圈足心有明显的“鸡心突”,圈足外低内高。3、民用粗瓷外壁半白釉碗、盘大量增加。碗、盘绘双环书字,以“王”字最多,其次是元、张、赵、杨、羊、山、水等数十个不同的草字。有的碗、盘绘简单的小花,还有盘内草书“酒”或“一色好酒”的。在整个观台遗址区内,从南端高地到北端河滩,从西边河岸到东边日照寺一带,20世纪70—80年代随处可采集到书“王”字的碗、盘。4、黑釉器以碗为主,瓶、罐较少,但时代特征明显。黑釉碗,特别是黑釉带酱斑片的碗,是用漏斗小匣钵单件烧成,故内底光洁,加之美丽的酱色斑片,使其成为色彩斑斓的黑釉精品碗,但其外壁为半釉,下部露粗胎,圈足有明显的“鸡心突”。如肩部刻“内府”二字的瓶,而白釉瓶则书“内府”或“王府”二字。大罐有外壁半黑釉的双系大口鼓腹罐。(二)磁州窑之彭城窑1、彭城窑在邯郸市西南37km的峰峰矿区南部,汪山石窟对岸,滏阳河右岸,即“滏源里”。窑址东连临水窑,北望常范庄窑,西南接富田窑,东南临河泉窑和二里沟窑。南北200m余,东西1590m余,总面积达31.9万m²。它地处彭城盆地正中,四周环山,地下煤及其伴生的制瓷原料蕴藏十分丰富,早年冶铁和铁器制造业亦很发达。滏阳河及三条支流水源充足,水运便利,木船装载瓷器、铁器和煤,顺流东下经磁县,向北过邯郸、邢台、巨鹿、衡水,在沧州与子2、彭城窑的时代,较临水和观台窑晚。3、1999年对彭城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器物为彭城窑的分期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4、1999年7—9月发掘了6个探方(沟)共220㎡,地层清楚,元代文化层出土丰富。彭城窑以白釉为主,其次是黑釉(包括酱釉等)、酱黄釉(怡釉)、翠蓝釉、三彩、红绿彩、青花瓷及内施釉的沙器等。绝大多数是民间生活实用器,如碗、盘、罐、盆、钵、枕、壶、瓶、四系瓶。5、彭城窑的装饰艺术品种与观台窑宋金时期异彩纷呈的装饰艺术品种相比,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如宋金流行的精美剔、划、刻、模印装饰工艺,到元代彭城窑已很少见到,有也仅作极少的辅助性装饰。但白地黑花装饰在元代彭城窑已成为主流,并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6、彭城窑的碗和盘:1999年进行彭城窑考古发掘和考古调查时零散出土“沙堆”支烧的白釉碗与观台白釉碗相同。此两窑碗、盘的圈足内均有“鸡心突”,都是同时代的修坯工艺留下的“突”痕。不仅碗、盘有,有的罐、瓶的足也有“突”痕。观台窑与彭城窑白釉碗的“沙堆”支烧痕也有区别。彭城窑在沙中加白化妆土浆,所以烧成后碗、盘上“沙堆”呈大疙瘩状,比观台窑的“沙堆”不易脱落,这是两窑“沙堆”支烧的明显区别。另外白釉双环书“王”字等单字的碗、盘,观台窑的数量比彭城窑多,但碗、盘内书多字的彭城窑更多见,如书“潇湘八景”名的——“平沙落雁”、“洞庭秋月”、“烟寺晚钟”、“远浦归帆”。彭城窑书写单字的碗中,书“元”字的碗比书“王”字的碗多,绘画的碗比观台窑的多,如绘花朵、折枝牡丹、仙鹤、翔凤,甚至绘“大头娃娃”。还有书“一醉解千愁”、“好酒将来”的盘,造型与观台窑“一色好酒”的盘相同。但观台窑是“沙堆”支烧,留有“沙堆”疤痕,而彭城窑是覆烧圈支烧,盘内“净底”,只在盘沿上翘的口部为“芒口”。7、彭城窑的枕:元代彭城窑瓷枕装饰和造型多为白地黑花长方枕,这种长方枕不仅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而且绘画技艺高超,绘画内容广泛,绘画场面宏大,如有的枕上竞画八九个人物。描绘题材多为《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上的内容和佛道教化、历史故事、山水风景、二十四孝、元杂剧等,如“李奎负荆”、“唐僧取经’、“单鞭救驾”、“柳毅传书”、“八仙过海”、“僧稠降虎”、“赵沛入蜀”、“司马题桥”等等。书法装饰内容以元散曲为主,也有唐诗、宋金诗词赋、民谣等文体。如元散曲《红绣鞋》、《朝天子》、《落梅风》、《山坡羊》、《庆东原》、《喜春来》等等。所书字体,真、草、隶、篆、行、楷均有。瓷枕中凡书“漳滨逸人制(或造)”的,枕侧书“古相(或相地)张家造,艾山枕用功”的,底书“古相陈家造”的,有“古相张家造”窑戳的,有“王氏寿明”钟形戳的,都属于漳河之滨的观台、冶子、东艾口窑烧造。(古相是指魏晋时期的相州,现在的河南安阳一带,与观台隔漳河而望)而书“滏源王家造,鸿川枕用功”和“滏源王家造”、“汪源常吉造”、“王家造”、“李家造”窑戳的,则应属于滏河流域的彭城窑、常范庄窑等所烧造的。8、彭城窑的白地黑花书字四系瓶:这是彭城诸窑的典型产品之一。这种瓶上有的绘散草纹、云龙纹等纹饰的,还有很多是书写字的,有“仁和馆”、“太平馆”、“同乐馆”、“八仙馆”、“熙春馆”、“永和馆”、“武阳馆”、“玉山馆”、“元贞馆”、“皇庆年”、“大德口“、“梨花白”、“状元楼”、“纪家瓶”、“赵家瓶”、“白家酒”、“酒酒酒”、“清静道德”、“风花雪月”、“潇湘夜雨”等二十余种。峰峰矿区文保所存彭城窑的一件元代大四系瓶,肩腹书元曲家陈草庵《调寄山坡里羊》:“晨鸡初报,昏鸦争噪,那一个不在红尘里闹。路遥遥,水迢迢,利名人都上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好;人不见了。”这是元曲家陈草庵的作品。还有小梅瓶上书诗句、书“招财利市”的。小罐多数绘花卉,少数书字,如“秋露白”、“梨花白”。白地黑花大坛、大罐、大瓶,则绘出了更为生动的内容,如最流行的双龙、双凤、戏婴、云龙瓶等等。彭城窑还新出现了白地黑花加酱彩的多彩绘画,如龙的脊部施酱彩,使龙更生动。9、彭城窑的翠蓝釉:金代手工业遗存的磁州窑第四期前段有一些翠兰釉瓷片,彭城窑发现的翠蓝釉要比观台窑的数量多,造型丰富。如彭城窑元代层的翠蓝釉碗、盘、炉、罐、大盆(均残片),釉色翠亮,是白釉器二次入窑烧成,有的因温度低,翠色釉易脱落。霍窑又称彭窑,位于山西省霍县。生产白瓷被称为“新定”。制作规整,釉白胎洁。其特点是:器物内外留有4—5个支钉痕。质脆,用手能把瓷片折断。素面为主,有少量印花和黑花器。五、铜镜元代出土的铜镜少,质地粗,多素面。纹饰有双龙、双凤牡丹、花叶纹和人物故事、仙佛故事等。仙佛思想所占比重较大,有十二生肖二十八宿图镜、八卦星相镜、梵文镜、汉梵咒文佛字镜、仙山多宝镜、观音镜、八仙过海镜。六、钱币元朝建立前蒙古已发行大朝通宝钱,有铜、银两种。钱文分真、篆。通宝钱中的至元通宝、元贞通宝、大德通宝、大元通宝兼用汉文、蒙文(巴思八文)。至正通宝背穿上模铸蒙文地支。元宝钱有中统元宝、皇庆元宝、延祐元宝。江苏句容出土的元代银锭之正面有“元宝”铭文,背面有“平准至元十四年银伍拾两”。七、称砣(权)元代称砣上常有铭文,因而容易确定其年代,故考古发表的较多。称砣有铜质和铁质两种,方钮,高座。称砣体分为上大下小的心形和上小下大的六面体形两种。铭文有蒙文、汉文、巴思八文、波斯文、回鹘蒙文等多种。一件称砣或用一种文字,或用多种文字。如北京出土的一件称砣,正面是汉文“大德十年大都路造”,左侧是波斯文“一十六斤秤”,右侧为回鹘蒙古文“一斤锤”,背面铸汉文“一十六斤秤”,巴思八文“一斤锤”。1989年11月,微山县文物普查队在付村乡后寨村征集到1件元代铜权。据村民介绍,铜权是在大沙河中挖沙时发现的。权高11.5厘米,重764克(由县计量所测定)。方纽有圆孔,权身六棱六面,上窄下宽,束腰形台阶式座,底呈六角形。正面阴刻“泰定二年”,背面阴刻“较勘相同”,左侧面有“日”字。泰定二年即1325年。(微山县文化馆,杨建东:《山东微山县出土元代铜权》,《文物》1992年第5山东出土的元代铜权,铭文大多为“较同”、“官较同”或“益都路”。而北京发现过铭文为“保定路较勘相同”的大德元年铜权。(高桂云、张先得:《记北京发现的元代铜权》,《文物》1987年第11期)“较勘相同”意为符合国家统一规定的衡制校验,允许上市使用。八、银首饰内蒙古敖汉旗5个窖藏出土一批金银首饰,有手镯、簪、钗、项圈、耳环、耳勺。(《内蒙古文物考古》1991年第1期)手镯:连珠形二龙戏珠。钗:荔枝纹、龙花纹、鸡冠花纹、竹节纹(三家);穿钱纹、绞花纹(太吉合)、龙穿花纹(南大城)等。簪:石榴纹、椰树纹、凤纹、梅花纹穿珍珠首、银丝绕成珍珠形(三家);九、关防印(蔡美彪《元宁远务关防课视条印音释》文物1995年第7期)1983年湖南宁远县出土一元代印章。铜,长21.4、宽7.4厘米,方钮。正中阳刻巴思八文:“关防课税条印”。上刻“宁远务”,两侧边阳刻“如无此印”、“便同匿税”。“关防”一词,原有核查、查验之义,以防诈伪。关防意为核查防范,用为动词,与后世用作名词者不同。元代文书习用于核查商务和税务。“务”,系元代课税机构,官员称为“务官”。宁远县,元属湖广行省道州路。宁远务即设于宁远县的关防课税官司。徐元瑞《吏学指南》“玺章”把元代官方印章分4类:“一、御宝,二、印信,三、长条印,四、木朱印”。一、御宝,皇帝用。二、印信,正式官印,礼部铸造。《元典章》有详细记载。诸王用金印,驸马到正三品使用银印。从三品到九品用铜印。各级大小也有详细规定。传世品都是用巴思八文写官职。三、长条印,课税印,户部制造。长条形,都是铜印。四、木朱印。寺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