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中药的方法如何熬中药中药熬多少时间合适_第1页
煎中药的方法如何熬中药中药熬多少时间合适_第2页
煎中药的方法如何熬中药中药熬多少时间合适_第3页
煎中药的方法如何熬中药中药熬多少时间合适_第4页
煎中药的方法如何熬中药中药熬多少时间合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寸天堂盘点2011煎中药的方法,如何熬中药?中药熬多少时间合适?2011-11-2516:47:261分类:阅读I标签:I字号大中小订阅煎中药的方法,如何熬中药?中药熬多少时间合适?.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使有效成分易于浸出。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15分钟。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半小时。.煎煮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煎药的温度: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即强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即弱火),保持在微沸状态,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煎煮时间: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30分钟,第二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分钟。滋补类药物煎煮时间可适当延长。.特殊药的煎煮:先煎药:一些质地坚硬的药材,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宜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510分钟投入锅内。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种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中药的煎法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中药的服法: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二、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最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未煎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怎么熬中药,如何服中药?--ZT怎么熬中药,如何服中药?⑴中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体有:①每次将一剂中药饮片材料放入煲内,加入清水,观察加水能否浸满药面,不足时可稍加水量。②一般浸泡半小时使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赶时间,此步骤可略去)。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腾1-3分钟。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钟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纱布或咖啡格滤渣倒入杯内,温热服用。④一次将药物煎好后,可以将首剂和再煎的药物混匀,以便药效均衡。(2)服药方法也是给药护理中重要的护理内容。清代徐灵胎曾指出:“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说明了服药方法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也确有因服药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响治疗效果的。因此,在护理上必须正确执行各种服药方法。①汤剂的服法大致分为4种:分服:即是将每天1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顿服:将1剂汤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②中成药服服法一般分送服、冲服、调服、含化及喂服等。送服:是将药放入口内,用温开水或药引、汤剂送服。冲服:即将药物放入杯内,用温开水、药引等冲成悬混液后服用。调服:是将一些散剂用温开水或白酒、醋等液体调成糊状后口服。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给药。含化:是将丸、丹剂含在口中,让药慢慢溶化,缓缓咽下。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婴幼儿、年老体弱或急危重症病人。是指将中成药溶成液状,逐口喂给病人的一种方法。(3)中医用药护理除了注意煎药和服药方式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①服药温度:服药温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温度而言。常有热服、温服和冷服之分。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常用于寒证。温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的水等放温后再服用。一般汤剂均采用温服。冷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常用于热证。②服药剂量:用药的剂量一般应该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决定。③服药后应注意休息,观察药物效果,观察有不良反应。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④空腹服中药易胃肠反应,如腹鸣、便前腹痛、大便稀烂,故适于大便硬结或便秘患者。如有胃病,宜进食后一小时后服用。⑤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应告诉中西药服用的方法的间隔时间。⑥体虚、年老、胃寒易呕吐或儿童,药物可分两次服用(相距时间可酌情)。⑦注意食物对药效的影响,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之说。这是因为药性和食性都有“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辛、甘、酸、苦、咸)相同内容和区别。同时某些食物本是药物,既可食用,又当药用。如大枣、莲子、桂圆、百合、山药、赤小豆、海带、甲鱼、桑葚、黑芝麻、峰蜜等。既然食性和药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与药性相顺应,食物能增强药物的作用;食性与药性相反,食物便会降低药物的作用。总之,食物的正确选择,对提高药物的疗效,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有与用药同等重要的位置,饮食因素还可能对中药的吸收有多种多样的影响,要充分利用有利的食物因素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妨碍吸收的因素。不要小看煎熬中药的方法,其中大有学问。若熬法不当,不但会降低药效,有时还会产生副作用。只有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熬出高质量的药汁。难怪历代医家十分重视熬药技术。著名医学家李时珍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熬药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清代医学家徐灵胎也说:“熬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那么,应当怎样熬中药呢?让我们从熬药物的工具说起。一、选好药锅据说,三国时候,有一个庸医叫陆矜,因久混江湖,识得一些医家的验方。随即到处行医卖药。有一年,他来到许昌,听说曹操患偏头疼,正到处查访名医。陆矜一听,认为这是天赐给他巴结权贵,升官发财的良机,便决定邀功献技。他兼程赶到军营,许下“包治”的诺言。粗略切脉后他便开出处方,取来一铜器为曹操熬药。药熬好后,他亲自捧给曹操,不料曹操服药后病情反而更加严重。这时,随军医生告诉曹操:“铜器熬药乃医家大忌”。曹操听罢,连呼:“庸医害我也!”盛怒之下,让士兵椎出陆矜斩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选择好熬药工具是熬药的首要环节。熬药最好选用砂锅或搪瓷锅。目前一些人选用铝锅,严格说来亦不符合标准。不宜使用铁锅熬药。中草药中含有一种叫鞣酸的化学物质,它碰上铁和其它贵重金属会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或其他鞣酸盐。它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另一方面,草药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生物碱因得不到鞣酸而不能溶解于水,降低药效。此外,熬药用锅必须清洁,每次熬药完毕最好立即去渣洗净。锅内若残存一些药渣,将会影响再次熬药的效果。二、注意加水量熬一剂药,应掌握好用水量。太多,则无端地延长药物熬时间,使一些不宜久熬的药物失效,况且药汁太多,病员也不能都喝下;大少则药物有效成分不易熬出,且易熬干。熬药前先将药物浸泡20~30分钟,一般熬药时水面以高出药面1~2横指为宜。当然,用水的多寡也应根据药物种类来确定。一般属于滋补一类的药物熬头汁需水约300毫升,二汁约300毫升;解表药,头汁约300毫升,二汁约100毫升:一般药,头汁约200毫升,二汁约200毫升。还应当根据各位医师处方中的用药量(即药味的多少)来确定。有时医生开出某些预防流感或流脑、以及治肝炎及癌症的处方,用大剂量、超常配伍,一剂药多达二十味以上;再如考虑到一些药物吸水性强、体积大的特点。常可选下列加水法:①熬药代水法。将一剂药中剂量大的草药另行熬,弃渣取汤,然后用其汁熬其他药。②分熬合汁法。将需水量大与需水量小的药物分熬,各滤其汁,再混合熬浓缩。③多汁浓缩法。将药合在一起熬,熬上二、三次,将每次熬取的300毫升左右的药汁滤掉杂质混合在一起续熬,浓缩至400毫升左右服用。前二种方法适宜于一个处方中只有少数几味大剂量药的情况,后一种方法则适用于普遍都是大剂量药物的方剂。熬药时,不宜频频加水,这不利于药物的分解。若药物吸水膨胀,水被吸尽,可酌情加点开水。熬需水量较大的草药,最好事先有准备地多加一些水。三、掌握火候古人对熬药火候,有近乎于苛刻的要求。北宋自然科学家沈括曾说:“药有可以久煮,有不可以久煮者,有宜急火,有宜温火者。此煮炼之节也。”若用火过急,会使汤液沸腾外溢,造成浪费;另外,药汁也会很快熬干,药效不能充分熬取出来,且容易熬干。小火熬煮则费工费时。常采取急火熬沸,慢火熬至液成的办法。一般感冒药不宜久熬,多以急火熬取;滋补药则宜小火久熬慢煨。中医外科炼制丹药,尤其强调掌握好武火(急火、大火),文火(慢火、小火)。四、注意时间药物有可以久煮的,有不可以久煮的;有久煮方能熬出药效的,也有久煮反而降低药效的。因此,把握好药物的熬时间亦极为重要,它们常根据药物的质地和功用来确定。1.滋补类药物:俗称“补药”。这类药物多系植物根茎、果实;动物的甲、角、壳等,质地坚硬厚实,难于溶解,熬药前常须捣碎,并适当延长熬药时间。一般头汁煮沸后,文火熬半小时至一小时;二汁煮沸后再熬半小时左右。个别的须焖煮数小时以上。2.解表发汗类药物:俗称“清热解毒药”。这类药物多系植物全草或花、叶,其质地轻扬,气味辛香,富含挥发油,熬太久则易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挥发逸去,降低药效。一般急火煮沸,再熬5—10分钟即可。3.一般性药:即普通治疗药,具有多方面功能,故宜视其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煮沸后再熬半小时即可。下面,再介绍几种特殊的熬药方法。1.先熬:有时,医生开完处方,会告诉你其中一味或数味应当先熬。这是因为,一个处方中,不同的药其有效成分析出所需的时间长短不一。有些药在短时间内即可获得有效成分,有些药则未必。矿石类及有壳的果实类药物应先熬,有毒类药物如附于、川乌,草乌等则更应先下久熬,以减轻毒性。2.后下:多指含有芳香气味,久熬易失效的一类药物。另外,有一些药,为了留取其峻效,亦常后下,如大黄等。3.包熬:多是带有绒毛或质地轻体积小的颗粒种子以及易粘、易被熬糊的药物。绒毛在药汁中不易被去除,服下后刺激咽喉。易引起剧咳。质地轻的种子浮于水面,药汁沸腾时易溢出锅外,所以最好包熬。4.另熬或冲服:多是一些比较贵重的药物,如人参、羚羊角片等。若将之与众多药物混熬并作为药渣弃去,则太浪费,故应先熬好再兑入药汁服用。还有一些药,根本用不着水熬,只须加热溶化或磨汁兑进药液冲服,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一剂药熬成后,若由于某些原因暂时不吃,应及时将药倒出,不宜久留罐中,如果药液在罐中若放置时间太久,就会发生凝集,太太影响药效。中药汤剂是中医最常使用的一种剂型,因为它吸收快,易发挥疗效,便于加减应用,所以能全面、灵活地适应各种病证。但是如果煎法不当,服药方法不科学,也会影响药物的疗效。为了充分发挥中药汤剂的治疗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下面我们对煎药的容器、次数、温度、药引、禁忌以及服药后的注意事项等,作比罗详细的介绍。选取用什么样的器皿煎药最好?煎药时最好用陶器、砂锅、不锈钢器皿等,切忌用带油垢的锅、铁锅、铝锅和其它金属器皿。因为油垢中可能含有致癌物3、4苯并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铁器可以和汤药中的鞣质、油脂、生物碱、蒽醌类、香豆素及其甙等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服后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煎药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煎药前要先检查药物是否有发潮霉变或虫蛀变质,然后用冷水将药剂浸湿,过几分钟后加入适量的冷水煎熬。放入的冷水一定要清洁,没有杂质。头煎放入的冷水应超过药剂面两寸左右,二煎、三煎水量的酌减。煎中药应掌握什么样的火候?煎药时在药液未沸前宜用急火,沸后改用文火,以防中药很快熬干,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未能溶解出来而影响药效。煎熬时最好经常搅拌,让药液充分煎好煎透。清热、解表药煎的时间不要太长,一般头煎沸后再煎20分钟,二煎、三煎沸后再煎15分钟即可。补益药宜慢火久煎,大约40---60分钟。煎好的药液如何处理,注意事项是什么?煎好的药液一定要用子过滤,每煎大约150---200亳升,混合后分次服用。如药液太多,可将混合的药液再次煎熬,浓缩后再服用。切忌服用煎糊的中药。室温高时,注意煎好的中药汤也容易变馊变质。另外,服药用的碗杯要及时清洗。每次煎药后,应立即将锅见内的药垢清洗。药剂内,凡注明“先煎”、“后下”、“溶化”、“冲服”、“布包”的药要特别注意区别:介壳类(如海蛤类、生牡蛎等)、矿石类(如生石膏、生牡蛎等)、毒性药物(如川鸟、草乌……)等,需先煎10---15分钟,后再入其它药;气味芳香易挥发的药(如砂仁、佩兰等)要在其它药煎好前5---15分钟再放入;易溶化的药(如阿胶、鹿角胶等)应用煎好的药液溶液或将药隔水蒸化;冲服药(如三七粉、冰片等)可用煎好的药液送服;包煎药(如旋复花、车前子等)宜用布包好再放入锅内同煎。贵重的药如何煎熬?贵重中药如人参、西洋参、冬虫夏草、灵芝等应另煎,时间要长一些,大约1小时左右。•如何服用汤药?如果没有特殊医嘱,最好每日口服2次(早、晚)或3次(早、中、晚),以3次的效果更好一些。三煎后的药汤中,仍可含有20%左右的有效成分。日服3次,有助于使血液中维持一定水平的药物浓度。有些药物对胃肠有刺激作用,最好在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服用,或者饭后间断多次服用。为什么不可忽视“药引”的重要性?有很多中药用“药引”同服更为合适。“药引”有利于引导其它药直达病所,使中药发挥更充分的作用。常用的“药引”有以下几种。蜂蜜:味甘补中,润肠通便,润肺除燥,健脾解毒,可冲水调服,适用于治疗肺热咳嗽、阴虚久咳、习惯性便秘等一类中药。米汤:适合具有补气健脾、养胃益肠、利膈利咽、生津止渴、利尿祛湿等功用的中药以调和诸药,起协调作用并可减轻难以消化吸收的矿石类、贝壳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姜汤:“宣肺气而解郁调中,畅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