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高考文言虚词专项复习(精品课件四)_第1页
18个高考文言虚词专项复习(精品课件四)_第2页
18个高考文言虚词专项复习(精品课件四)_第3页
18个高考文言虚词专项复习(精品课件四)_第4页
18个高考文言虚词专项复习(精品课件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见文言虚词(18个):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而2.递进连词(而且)1.并列连词(又)3.承接连词(接着)4.转折连词(却)5.修饰连词(不译)6.假设连词(如果)7.目的连词(不译)8.通“尔”(你,你的)8.通“能”(能力)10.复合词组(而后,而已,而况,既而)1.并列连词:又2.递进连词:并且,而且

3.承接连词:就,接着4.转折连词:但是,却5.修饰连词:不译1.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3.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6.假设连词:如果,假如1.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死而有知,其几何离?7.目的连词:不译1.缦立远视,而望幸焉。2.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8.通“尔”:你,你的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2.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3.若欲死而父。

9.通“能”:能力1.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⑴而已:放句末,“罢了”。

1.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2.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10.复合词组⑵而后:以后,后来。

1.假诸人而后见也。2.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0.复合词组⑶而况:“何况”,更何况。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2.技经肯綮qìng之未尝,而况大軱gū乎!10.复合词组⑷既而:不久,一会儿。

1.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2.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10.复合词组文言虚词“何”文言虚词“耳”语气词:啊,罢了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动、介词之宾语①却看妻子愁何在?②豫州今欲何至?③何由知吾可也。副词:多么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②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③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疑问代词:为什么,怎么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③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复合结构(1)“何如”:怎么样,怎样。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

②今日之事何如?(2)“何消”:哪用得着。这自然,何消吩附。(3)“何若”:如何,怎样。此为何若人。复合结构(4)“何尝”:并非。你说的何尝不是。⑴“何为”:什么是。例:何为“护官符”

⑵怎么会?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⑶作什么。①客何为者?

②敬杰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复合结构(6)“何意”:⑴什么意思。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如何意?⑵岂料,哪里料到。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7)“何由”:⑴如何。长夜沾湿何由彻。⑵什么原因。致之何由?由于疾病。

⑶从什么地方。何由知吾可也?复合结构(8)“何乃”:怎么能。例:何乃太区区!

(9)“何得”:怎么能。例: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10)“何加”:有什么益处。万钟于我何加焉!复合结构(11)“何其”:多么。例:何其衰也!2.形式为“如……何”译为“把……怎么样”。①如太行、王屋何?

②其如土石何?【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如: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文言虚词“乎”1.介词:在,对1.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3.相与枕藉乎舟中。4.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5.吾尝疑乎是。2.语气助词:表疑问1.天下事有难易乎?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3.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4.若毒之乎?5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3.语气助词:表反问1.孰为汝多知乎!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4.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5.而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6.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语气助词:表感叹与揣测1.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3.日食饮得无衰乎?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5.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6.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5.形容词词尾1.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乎介词,同“于”(在,对)语气助词(表疑问、反问、感叹、揣测)形容词词尾常见文言虚词(18个):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文言虚词“者”1.表判断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廉颇者,赵之良将也。3.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2.名词结构:的(人,事,东西,地方)①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②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③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④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⑤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⑥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无茎叶时采。3.后置定语后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②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

4.数量词后①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两种心情。)②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这几点。)

5.表停顿,表结束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②有郭四者,凡四杀人。

①近者奉辞伐罪。②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③远者数世,近者及身。

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②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②言之,貌若甚戚者。者表判断(……者……也)动词后(名词结构)(……的人,的事,的东西)表停顿(不译)常见文言虚词(18个):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副词:于是,就1.乃取一葫芦置于地。2.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3.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4.良乃入,具告沛公。5.怀王乃悉发国中兵。6.乃重修岳阳楼。7.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副词:竟然,却,反而1.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2.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3.今君乃亡赵走燕。4.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7.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判断:是,就是1.是乃仁术也。2.视之,乃庞德也。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4.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5.诸葛亮真乃神人。6.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7.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代词:你,你的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家祭无忘告乃翁。固定词组【无乃】译为“恐怕……”。【乃尔】译为“这样”。

1.无乃尔是过与?2.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浙江卷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一出乎其诚(一概都出自于他内心的诚挚)飘飘乎如遗世独立B.有不足以过之者此小大之辩也C.刚毅而信实劳苦而功高如此D.日趋于富盛之域赵尝五战于秦A项,介词,相当于“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B项,代词,代指写文章本来的分寸;结构助词,的;C项,连词,表并列;D项,介词,引出动作对象;介词,和,跟。故选C。其人称代词1、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现在我鲁肃迎顺曹操,曹操想必会把我送还乡里)品评我的名位,还少不了(让我做一个)低级的从事。2、汝来省吾,只一岁,请归取其孥。你来探望我,住了一年,你又请求回去接妻子儿女。3、其夫呓语。她的丈夫说着梦话。4、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人称代词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凉,不宜久留

2、恐前后受其敌。害怕前后都受到他们的夹击

物称代词指示代词1、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不嫁给这样的好郎君(的话),往后你打算(说)什么呢?义:美好。2、此其患不见於今,而将见於他日。这种祸患现在显现不出来,但是将来会显现出来的。其中、其中的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2、公问其故。祈使猜测反问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3.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依新已经五岁了,转眼就长大成人了,你好好抚养他,我(指秦王)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选择、假设关系3、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他们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品德有没有养成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失吗?4、其若是,孰能御之?

如果他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其”的用法1.代词(你,我,他,它,这,那,其中)2.副词(一定,大概,难道)3.连词(是……还是……,如果)副词:暂且,姑且①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②存者且偷生。③这个,你且收着。④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副词:将,将要①以为且噬己也。认为将要咬自己。②民且狼顾。百姓将疑虑不安。③范君知其必且西奔。范先生料到他一定要向西逃。

递进连词:而且,并且①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鲁肃转达孙权的意思,(和他)讨论天下大事的势态,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并且问刘备说③且矫诏纷出。假托的皇帝的诏书纷纷传出,递进连词:况且,再说,尚且①且迁我如振落叶耳。(如果)调我担任京城的官职,就象摇动树让枯叶落下来一样容易。②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大功绩。并列连词:又……又……①三军既惑且疑。全军将士感到既迷惑又很怀疑。复合词组(1)“且住”,即“且慢”,①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

②且住,你听我说!

③瑜又曰:“子翼,且住!......教你看曹贼之首!......”复合词组(3)“且如”:就像。例: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2)“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议论。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②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③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六、若1、动词1)如同;像关山度若飞。2)同,相当彼与彼年相若也。3)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4)对付,处置寇深矣,若之何?晋惠公对庆郑说:“敌人深入了,怎么办?”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假设连词:假如,如果①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会丢弃成功的机会,迟延荒废时光。

②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沈括《活版》

如果只印两三本,还不算是简便.(就是印得越多,就越觉得简便了,就显示出来了)动词:像,好像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代词:你(的),你们(的)①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卖柑者言》你卖柑子给人家,是打算让人家放在笾豆之中供祭祀用呢,还是拿去待嘉宾用呢?

②若毒之乎?你怨恨捕蛇这项差事吗?“若”:你.“毒”:怨恨.

其它用法1.此,如此,这样。例: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2.至于。例: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至于一般人,只要失去了可以长久维持生计的产业,就会动摇一贯向善的思想。3.连词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带领一万人或者一个郡投降的,封为万户侯4.比得上

曾不若孀妻弱子5.连或

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东汉晁错《论贵粟疏》即使有时有军队劳役,或者遭遇洪水旱灾,人民生活也不会穷困匮乏。复合结构(1)“若此”:如此,这样。例:①何以自绘败状,令人丧气若此?为什么自己偏要画打败仗的情景,叫人看了这样丧气?

(2)“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例: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3)“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指挥若定(4)“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例:车后若干递送夫。《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就是车子后边有几个递茶送水的人。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动词:成为,变成

①此何遽不为福乎?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②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

动词:是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这不是离人远看起来小而近看起来大的道理吗?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城。带着峨冠(峨冠是宋朝士子比较流行带的一种帽子,那种高高的帽子)、而且长着很多胡子的就是苏东坡。动词:做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动词:作为,当作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②何以为计?以赡养父母、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作为内容,传给全乡的秀才来观看这首诗。用什么作为对策?动词群臣为学,门子好辩且为之奈何顽童之为是心也。为善者,非善也为除不洁者,引入。学习,研究对付有通“伪”,装作装作动词:以为,认为,治理,担任①安有为天下阽diàn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哪里有治理天下,(已经)危急到这般地步,可是主上不震惊的呢?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哉!治理国家的一国之君不要使自己被积威所胁迫啊!③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语气词:疑问,反问①何辞为?②何以伐为?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是什么原因(让你)谨守美好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介词:被①周年处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周处还小的时候,很凶暴强悍,任性使气,被乡里的人认为是一个大祸害。②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毕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们得到了,到现在还珍藏着。介词:给,替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惊讶。②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公输盘给我制造云梯介词:对,向,为了①不足为外人道也。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号召天下的百姓反秦,应该有许多人会响应.连词:如果,因为秦为知之,必不救也。《战国策·秦策》“为”字当“如果”讲,是个假设连词,是一个特殊用法,很罕见。秦国如果知道了,一定是不会去救的。①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②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吕氏春秋·察今》

不是因为(法令)不贤明,而是因为它不能够被效法。

成语:乐羊子妻(出自《后汉书》)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餐而泣。姑怪问其故。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它肉。”姑竟弃之。后盗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妻闻,操刀而出。盗人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妻仰天而叹,举刀刎颈而死。盗亦不杀其姑。太守闻之,即捕杀贼盗,而赐妻缣帛,以礼葬之,号曰“贞义”。1.语气助词:表判断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2.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2.语气助词:表陈述、疑问、感叹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2.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3.句中:表停顿①余闻之也久。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复合词组(1)“也哉”:加强语气⑴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龙说赵太后》难道不是作长远打算,希望燕后有子孙世世代代相继为王吗?⑵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复合词组(2)“也么哥”:助词连用,无实义。枉将他气杀也么哥。(3)“也已矣”:罢了。亦各言其志也已矣。(4)“之谓也”:说的就是。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也句末语气助词(表判断、陈述、疑问等语气)句中助词表停顿1.连词:于是,因为,因此1.因出己虫,纳比笼中。蒲松龄《促织》接着取出自己的蟋蟀,放进比试蟋蟀的笼子里。

2.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孙权)于是就拔出刀砍在了面前的桌案上。2.介词:根据,凭借,趁此,经由1.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按照军事形势的发展趋势,进行有利于自己一方的引导。2.变法者因时而化。《吕氏春秋.察今》变法的人应该随着时局的变化而改变策略。

3.动词:沿袭1.蒙故业,因遗策。4.名词:原因,机会1.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2.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留着作为我赠送给你的纪念品吧,因为从此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因连词(于是,因为,因此)动词(沿袭)介词(凭借,趁机,经由)名词(机会)常见文言虚词(18个)

以介词:在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

2.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柳宗元在《断刑论》中集中批判"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的谬说,强调赏罚要及时,提高执法效率。如果附会天意,一定要在春夏行赏而在秋冬行刑,那不过是欺人之谈。介词:把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必以长安君为质。

介词:用1.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2.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李愬(sù)用囚车押送吴元济到长安。介词:凭借1.久之,能以足音辨人。2.以我酌油知之。欧阳修《卖油翁》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介词:按照1.余船以次俱进。。——《资治通鉴》其余船只都依次前进。2.贵以近知远。《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可贵的是从眼前的事情推断出未来的事情。

介词:因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连词:以至用来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不应该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2.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土地天天削减,月月割让,以至于走向灭亡。3.以光先帝遗德。您应该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4.属予作文以记之。5.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大铁椎传》我骑着马带着弓箭来助战。连词:并列承接修饰假设1.忽魂悸以魄动。猛然间心惊胆颤,神志恍惚。2.以啮人,无御之者。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如果蛇用牙齿咬人,没有能够抵挡(蛇毒)的方法。

动词:认为副词:通“已”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忠臣不一定被任用啊,贤者不一定被推荐。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3、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我认为大王派官吏进攻宋国,是和这个患偷窃病的人的行为是一样的。4、固以怪之矣。本来已经对这事感到奇怪了。固定词组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能。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3.然得而腊之以为饵。4.乃入见,问曰:“何以战?”5.如或知尔,则何以哉?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7.臣是以无请也。韩非《扁鹊见蔡桓公》我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固定词组8.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9.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往:到那里。以:介词,到;往:指示代词,指那

10.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从王侯到下边的官员没有不非常奢侈的

1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了,你们又将会有什么特别的表现呢?动词:交好,给,赞许失其所与,不知则与斗卮酒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吾与点也朝过夕改,君子与之。《汉书.东平思王宇传》早上犯的错晚上就更正了,这是君子所赞许的,我也赞同。动词1.与嬴而不助五国也2.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3.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4.君之谋过矣,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5.胡虏易与耳6.日月逝矣,岁不我与7.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8.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9.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10.蹇叔之子与师结交亲附赞成援助对付等待当,敌如,比得上推举参加,读yù连词:和,与其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然而对谋臣和武士,不可以不供养他们以供选拔。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勾践亲自用船装满了粮食肉类到各地巡视。介词:跟,同,替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句末语气词:通“欤”无乃尔是过与

?恐怕该责备你吧?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

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固定词组【孰与】【与......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①吾与徐公孰美?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孰若】【与其......孰若】译为:"哪如""与其......哪如......"①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②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与其杀死这个奴仆(儿童),哪里比得上把他卖掉呢?表判断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②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名词结构:的(人,事,东西,地方)①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沈括·梦溪笔谈·药议》大致说,用根的(草药),如果有隔年老根,必须选择没有茎叶时采摘。②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黄生借书说》其余像祖辈父辈积藏许多图书、子辈孙辈丢弃图书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后置定语后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②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时间词后表停顿①近者奉辞伐罪。《资治通鉴》近来我奉皇帝命令讨伐有罪的人。②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黄宗羲《原君》在古代是以天下为主人,君主为客人。

表陈述结束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②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若”后,……的样子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黔之驴》然而来来往往地观察驴,觉得驴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②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他说着(这些话),脸上露出非常悲伤的神情。数量词后①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两种心情。)②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这几点。)“有”后,表停顿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②有郭四者,凡四杀人。1、君将哀(之)而生之乎?2、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3、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4、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5、吾今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