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乳儿心理的发展第一节出生前的发展第二节新生儿的发展第三节乳儿的发展第一节出生前的发展一、受精和受精卵的发展二、胚胎的发育三、胎儿的发育与教育受精与受精卵的发育18世纪中叶,德国解剖学家斯帕尔·沃尔夫提出,父母双方对于一个新生命的起源做出了相等的贡献,新生命是从一个来自男性和一个来自女性的单细胞中发育起来的。
图2-1人类早期发展阶段
1.受精0时,精子穿入卵子2.细胞分裂3.24小时:受精卵一分为二4.48小时:每个新细胞又各自分裂为二5.9天:形成空心细胞球体6.13天:细胞球体形成三层,各不相同7.胚胎2~8周8.胎儿9~40周
生命在子宫内一般可分为三个发育阶段:胚种、胚胎和胎儿。胚胎的发育胚种期(从受精到两星期)
在受精后36小时内,受精卵进入细胞快速分裂的阶段。胚胎期(两星期至八星期)
在胚胎期,细胞群发育迅速并分化成三层:1.外胚层由此层可发育出表皮、头发、指甲、牙齿的一些部分、皮肤腺、感觉细胞和神经系统。2.中胚层由此层可发育出真皮、肌肉、骨路、循环器官和排泄器官。3.内胚层由此层可发育出消化系统、耳咽管、支气管、肺、肝、胰、唾咽腺、甲状腺、胸腺。胎儿期(九星期——出生)
这时胎儿身体的各个系统迅速发展,各系统的功能开始起作用,能够对触觉有反应,躯干屈曲,头延伸,动作功能日趋分化和复杂。胎儿的发展与教育
胎儿的活动和能力的发展1.出生前感觉器官的丰富发展
肤觉触觉相互作用胎动嗅觉2个月母亲的食物传入羊水中味觉3个月甜或苦的东西进入羊水中听觉2-5个月听音乐母亲语言特征视觉4个月光接纳器出生前完成2.胎儿自己的经验身体图像感知羊水的体积、脐带的大小和位置形成的胎内环境3.胎儿的意识状态
4.出生前的准备
胎教
胎教就是要为胎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胎内环境,影响胎内环境的因素主要有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1)母亲的营养(2)母亲的服药(3)母亲抽烟喝酒(4)母亲的疾病生物因素心理因素
(1)母亲的情绪(2)父亲的作用返回第二节新生儿的发展一、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分离与依附二、生理发展特征三、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四、条件反射的出现五、新生儿的心理活动能力
胎儿生活和新生儿生活的比较特征胎儿生活新生儿生活环境羊膜水空气温度相对恒定随大气变化刺激最低限度各种刺激促使所有感官活动营养依靠母体的血液依靠外来养料和消化系统的功能氧气供给由母体血液通过胎盘输入从新生儿的肺部输入肺血管代谢排泄通过胎盘排除由皮肤、肾、肺和消化道排除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分离与依附生理发展特征
身体特点头大、身长、四肢短、皮皱、骨骼弱、内脏器官发育不成熟神经系统的特点
6、7个月脑的结构已具雏形,兴奋泛化、动作混难,两眼运动不协调、无条件反射
图2-2新生儿的身体特点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
无条件食物反射(觅食反射)无条件防御反射无条件定向反射
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以手指或小棍触及新生儿的手心,手立即紧握不放,力量之大,甚至可以将身体吊起来。这种反射均在出生后4~5个月消失。其它无明显生物学意义的无条件反射
巴宾斯基反射:触摸新生儿的脚底,脚会向里弯曲,脚趾会成扇形张开。满6个月时消失。以后再这样刺激儿童,脚趾就会向里屈曲。
惊跳反射(摩罗反射):这是一种全身动作。当新生儿感到身体突然失去支持,或突然受到强声刺激时,先仰头、挺身、双臂伸直、手指张开,然后弯身收臂,紧贴胸前,作搂抱状。这种现象在3~5个月时消失。
强直的颈反射:新生儿仰卧时,头常常偏向一侧,同时伸出该侧的手臂和腿,做出击剑状。经常伸出的那只手可能预示儿童将来的习惯用手。这种反射4个月以后消失。
行走反射:双手托住新生儿腋下,使光脚板触地,儿童就会做迈步动作。2个月左右消失。
游泳反射:让新生儿俯伏在小床上,托住他的肚子,他会抬头,伸腿,作出游泳姿势.如果让新生儿俯伏在水里,他会本能地抬起头,同时作出协调的游泳动作。条件反射的出现
新生儿的条件反射,有以下特点:
1.形成速度慢,条件刺激物和无条件刺激物的结合的次数要多些,甚至多达几十次、几百次。2.形成之后不稳定,如不继续练习,则易消退。3.不易分化。对相似刺激都作出同样反应。例如,对不同的人喂奶的姿势,都作吃奶的反应。新生儿的心理活动能力
新生儿感知觉能力1.视觉对眼睛最感兴趣2.听觉对声音的探究对有节律的声音感兴趣3.嗅觉强烈4.味觉最发达5.肤觉出生就对高于或低于他的温度有反映活泼型安静型一般型新生儿的个别差异年龄睡眠时间年龄睡眠时间出生203岁122个月16~185岁119个月14~157岁1112个月13~147岁以上9~1015个月13成人82岁12.5新生儿的活动——新生儿的睡眠从出生到成人睡眠时间表(小时)
探究反射对新异刺激的倾向性倾向于认识环境中某些特定的联系新生儿的活动——新生儿的学习返回第三节乳儿的发展一、生理的发展二、动作的发展三、言语的发生四、心理过程的发展五、乳儿的社会性发展六、乳儿的教养
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儿童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出生一个月至一周岁这一时期称为乳儿期。图2-7人生的两次“生长高峰”
老年期成年期青春晚期青少年期小学期幼儿期婴儿期乳儿期胎儿期生理的发展
身体的发育
乳儿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身高和体重成倍增长。神经系统的发展
1.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脑发育快脑重增加1倍细胞增大分支增多纤维增长神经纤维随鞘化2.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1)皮质兴奋机能增强睡眠减少(2)皮质抑制机能开始发展
分化反应消退反应延缓反应
动作的发展
动作和心理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心理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活动,人的活动又是在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支配下,通过动作来完成的。动作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发展。动作发展的规律
1.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3.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4.从躯干到四周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手的动作发展及其意义
1.手的动作发展(1)新生儿手的“抓握反射”是无条件反射(2)1~2个月的乳儿醒来后常有无目的的抚摸动作(3)2~3个月的乳儿有吸吮自己手的动作(4)3~4个月的乳儿不管任何东西都抓来往嘴里塞图2-8手抓握动作的发展
(5)5~6个月的乳儿动作很快很准确,不相干的动作已逐渐减少(6)6~7个月的乳儿左右两手的中心屏障消失能逐渐做到双手配合(7)10个月以后到1岁,乳儿能进一步用各种不同方式玩弄各种物体(8)到了1岁,乳儿两手动作进一步灵活了逐渐能准确地拿各种东西,做各种动作
2.手的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1)手的动作发展出现在语言之前,它比语言更早地反映心灵世界,是乳儿心灵发展的镜子,通过手的动作发展可以了解乳儿的心理发展水平。(2)手的动作促进儿童思维萌芽的发展,而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又反过来调节控制手的动作发展。(3)手使小儿认识外界世界,认识客观事物的性质及客观事物跟自己的关系,并认识自己的力量,同时还是跟成人交际的手段之一。全身动作发展及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1.全身动作发展2.动作发展的意义
(1)进一步发展乳儿的动作,使具有精细的分工并协调一致、敏捷并且灵活和自由。(2)扩大儿童的视野和对事物的认识,使他们可以主动接触客观事物,并从各方面认识物体。(3)为发展空间知觉,形成初步思维活动作准备。(4)使乳儿心理得到极大满足。(5)为有目的活动——游戏和早期学习准备条件。(6)发展乳儿的独立性。言语的发生
言语活动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逐步掌握的。其发生过程大约经历一年的时间,即在整个乳儿期都是言语发生期。可分为产生和理解两个方面的准备,因此这一时期也称为前语言期。语言产生的准备
1.反射性发声阶段(1)新生儿出生的第一个行为表现就是哭。(2)一个月以后,乳儿的哭声逐渐带条件反射的性质,出现了分化的哭叫声。
2.牙牙学语阶段语言理解的准备1.语音知觉对语音敏感2.语词理解一定词的声音代表一定的意义用一定的声音表示某些意义
心理过程的发展(-)感觉的发展1.视觉移视追视2.听觉能分辨各种声音
(二)知觉的发展
乳儿在5~6个月后,逐步了解到物体各方面的属性,从而形成了知觉。1.图形知觉新生儿特别容易被轮廓线、复杂化和曲度吸引。乳儿对人脸有偏好。2.深度知觉乳儿大约2~3个月左右时,有了对物体远近、深浅的认识,6个月有深度知觉。
AB视崖实验(三)记忆的发生和发展
1.0~3个月记忆的发展2、3个月时,当乳儿注视物体从视野中消失,能用眼睛去寻找,这表明儿童已有了短时记忆。3.3~6个月记忆的发展长时记忆有了发展数天数月4.6~12个月记忆的发展对成人面部表情有了模仿表现乳儿的社会性发展
所谓儿童的社会化,指的是一个新生儿从生物的人发展成社会的人这样一个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儿童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学会适应社会的要求。(一)新生儿的交往行为的发展
新生儿末期,明显的交往行为——“天真活跃反应”出现了(二)依恋
依恋是指乳儿和照看者之间亲密、持久的情绪关系,这种关系被具体描述为乳儿和照看者之间相互影响并渴望彼此接近,它主要体现在母子之间,也被称为亲子关系。1.亲子之情对乳儿的情感、智力和以后发展有重要影响
2.依恋的形成和发展
3.依恋形成的影响因素母亲的影响依恋影响因素父亲的影响(三)社会关系
1.与父母的关系(1)母婴同步性母亲和乳儿之间,彼此不用语言,却能很好的协调起来。(2)父婴交往2.与同伴的关系儿童同伴交往经历了逐渐的由无到有、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到高的发展变化过程。第一次“同伴”的出现是在乳儿二个月左右,其他一切社会性行为都是在此基础上发生的。乳儿的教养乳儿期是新生儿期的继续,乳儿的营养、睡眠、卫生保健仍是成人首先要关注的问题。
(一)充分满足乳儿对营养的需求,尤其要供应足量的蛋白质和核酸,以促进脑细胞继续繁殖,保证神经系统健康发育。提倡母乳喂养,因为它既可以增强乳儿对疾病的抵抗力,又可增强母子间的感情联结。
(二)善于辨别乳儿发出的各种“信号”,及时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是保持乳儿良好情绪状态的重要条件。(三)多和孩子交往,满足乳儿与人交往身体接触的需求。(四)重视感官和动作训练,经常为眼耳、手身提供丰富而又适宜的刺激。(五)个性倾向性是建立在最初行为类型基础之上,因此儿童出生后就应该注意个性品质的培养。小结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身心各方面获得了巨大发展。从躺卧状态发展到能直立行走,感觉充分发展,知觉开始发生,再认逐渐出现,开始牙牙学语,发生了最初的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社会性开始发展。思考题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有哪些?乳儿的动作是如何发展的?简述乳儿期依恋的发展及其特点。如何理解依恋对乳儿的情感、智力及以后发展的重要影响?怎样结合乳儿身心发展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养方式?这个时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是:在成人的影响下,儿童不断产生的掌握随意动作,跟成人进行交往,并且获得简单事物的初步认识的需要跟儿童机体和心理发展水平极低的状态之间的矛盾。(寄居生活)
这些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机体的发展来说,儿童从吃奶过渡到断奶,他逐步学会吃普通食物,这无论在生理或心理发展上都有重大意义。第二:从躺卧状态,完全没有随意动作到用手操作物体和直立行走等随意动作。第三:从完全不能说话到能掌握一些简单的词来跟成人进行最简单的语言交际。
这一年的变化非常巨大,作为人类特点的直立行走、双手动作、言语交际的能力,经过逐步发展,终于开始出现了。其独立性也有极为显著的增长。必须指出,这个矛盾的顺利解决,有赖于成人的正确养护和教育。
婴儿期心理发展的成绩,是与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发展分不开的。一、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㈠、脑重量的不断增加新生儿平均390克,相当于成人1/3(成人1400克);9个月660克(一倍);2岁半到3岁,900—1011克,2/3;7岁,1280,接近成人。相比较,乳儿期脑重增加最快。㈡、神经突触的数量和长度增加为儿童个体跟外界环境发生复杂的暂时联系提供了物质前提。
㈢、神经髓鞘的形成神经髓鞘形成后,就像电线加上包皮一样,能使神经兴奋沿着一定道路迅速传导,而不致蔓延泛滥。它是逐步形成的,全部髓鞘化,要经过很多年才能完成。二、皮质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条件发射,抑制机能和第一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上。1、条件反射:儿童最初的条件反射是在食物反射和防御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月之内可以看到。
2、抑制机能皮质机能的发展还表现在抑制机能的发展。特别是内抑制的发展。初生时只有外抑制到第一个月的后半月才有内抑制(分化和消退抑制)。3、第一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声光味)三、动作的发展动作是活动的组成因素,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系列手、脚和躯体的基本动作构成的。动作本身并非心理。但它和心理的发展密不可分,心里的发展离不开动作和活动。第一:心理是在活动过程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第二:心理是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拿取”动作至少表明这个人能辨别出物体在空间的位置,也表明有拿取这个物体的某种目的和动机。因此动作是心理的外部表现,是儿童发展水平的体现和客观指标。
㈠、婴儿动作的发展有一定规律和顺序:
1、动作发展相对落后于感知觉发展(感觉特别是视觉对动作发展的促进作用)2、从带有未分化、不随意的性质向分化发展(毛巾与2、5、8月孩子)
如一、二月的婴儿,成人逗弄他时,会引起他全身性乱动。以后,才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起各种分化的随意的动作反应。3、动作发展顺序与身体发展顺序相一致——从头到脚,从中心到外围,从大肌肉到小肌肉。顺序1:头(保持头部平衡、吸吮,跟随物体眼睛动)——手抓取、摆弄物体——躯干动作(翻动,坐和爬)——脚和腿(站立和行走)顺序2:(从中心到外围)肩、腰部分—肘—腕—膝—踝顺序3:(从大肌肉到小肌肉)与上面顺序一致,看到物体先动肩、胳膊、腕手。㈡、婴儿动作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手的抓握动作和躯体移动动作两方面
1、手的抓握动作的发展正是由于一双灵活的手,使人与动物区别开来。但手的这种灵活动作有一个发展过程。三个月前只会做散漫杂乱的动作;三个月起,有不随意抚摸动作;四到六个月有随意的抓握动作。这标志着手的动作的一个重大发展。要使这种抓握有效还需:⑴、手眼协调手眼协调动作是指眼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按照视线去抓住所看见的东西。大致经历以下五个阶段:动作混乱阶段:两眼不协调,手的动作没条理。无意抚摸阶段:2-3月时,摸到东西会无任何方向性和目标的抚摸。无意抓握阶段:3~4月,把东西放到他手掌上,会去抓并把玩具弄响,但均为无意的。手眼不协调的抓握:4个月左右,看见眼前的东西会伸手抓,但是不准。手眼协调的抓握:4-5个月,手眼可协调抓握.其特点是:A抓住看见的东西;B动作有了目的性、方向性;C抓握时伴随一些不相干的动作;D手里拿物,又见物,扔掉手中物去拿另一物;E会坐后有助于手眼协调。(2)五指分工儿童最初的及物动作,通常不是手指的动作,而是整个手掌一把抓,到5、6个月左右,大拇指才逐渐和其他四指相对起来。7个月后,婴儿手的动作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时开始摆弄抓到的物体,而且能同时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双手开始协调动作。
2、躯体移动动作的发展
初生婴儿除被抱着时在空间被动移动外,自己只能平卧着,几乎不能做任何移动。
1个月的婴儿,俯卧时头只能稍抬一下;2—3个月内,头开始能抬起来;3—4,能翻身;5个月,俯卧时,能用肘支持将胸抬起,腹着地;6个月,独坐;7个月,俯卧时手脚滑动,向后退;8个月,能爬行,用掌、膝盖支撑,腹着地,手脚成对角交叉活动,有时膝同时跃进,有时一边膝提起然后坐下。10个月,扶着站——扶着走;1岁,独立行走。体操训练可促进儿童动作发展体操训练可促进儿童动作发展,但这种训练作用也有其局限性。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双生子T和C:T从第48周起开始,每日做十分钟爬梯训练,连续六周。在此期间,C不做训练,只从第53周起开始做爬梯训练。根据他的实验结果,C只接受两周训练,就能赶上T的水平。因此,他得出一个结论:不成熟就无从学习,而学习只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对我们很有启发,如要使教育发挥最大的作用,就要使教育适合于儿童发展的情况,要求太低固然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要求过高则不但无益反而要害。
2、婴儿由无能为力转变为能从事各种动作,为今后活动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⑴通过行走,能主动与周围人和事物发生初步关系,扩大了认识范围,使婴儿认识物体间的距离,以及自己和物体间距离,为发展空间观念有很大作用;同时有利于婴儿独立性的发展。⑵通过手的动作,认识了周围事物各个方面的属性及属性间的关系。如在抚摸和敲打玩具时,不但得到关于玩具的视觉刺激,触觉、动觉、听觉刺激,使这些感觉联合起来发展为知觉,同时认识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而使知觉具有了概括性,为表象和概念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四、婴儿言语发展的准备言语发展在人的心理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掌握了语言,形成了第二信号系统,人才与其它动物区别开来,才有了意识。因此,儿童言语的发展水平也是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具体体现。
㈢、动作发展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1、直立行走和手成为劳动的器官,是使人产生意识而区别于动物的关键。表明个体在发展的第一年,就基本完成种系发展的关键一步。儿童言语是在活动过程中,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成人的影响,通过不断模仿和练习并在有关的言语器官成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外部语言环境是儿童言语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没有儿童言语器官的发展,儿童也不会掌握语言。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有两个方面:即感知(理解)语言和说出语言。言语发展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乳儿期还谈不上,乳儿期只能说是言语发展的准备时期或前言语期(指儿童真正会说话以前的发音和对成人语音的反应。)
㈠对语音的反应
婴儿对声音的反应可以从肌肉活动,心跳速率和呼吸等的变化来考察。新生儿对各种不同声音敏感,能区分出很多不同的声音。2—3个月,能倾听周围人的语音3月,用眼睛找说话的人7—8个月,区分母亲和其他人的声音,能“听懂”成人的一些话并做出相应动作:“爸爸呢?”转头找。这时,婴儿并非对词本身含义反应,而是对包含整个语词在内的整个情境的反应。乳儿期末,词才成为复合刺激中的强有力的成分,代替整个复合刺激而独立起作用。最初,词只是起声音刺激的作用,婴儿对听到的语音,主要是语调发生反应,而不是对词义的反应。只要改变了语调,就不能引起反应;反之,如果语调不变而词汇改变,则反应仍会发生。因此,这时词还不是真正的第二信号刺激,只具有第一信号的性质。
(二)我国工作者将出生后一年内言语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初生到3个月:简单发音阶段张嘴即发音,不需要舌、唇较多运动。发音器官不完善。2、4—8个月,连续音节阶段发音增多,发重复的连续音节,a—ba—ba—ba、da—da—da,为以后正式说出词和理解词作了准备。3、9个月—1岁:学话萌芽阶段开始能模仿发音,并且能使“音”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灯”、“灯”会去看灯。但这种联系极为有限,如“灯灯”,只与房顶上悬挂的吊灯有联系,而桌上的台灯却不能引起同样的反应。五、婴儿知觉的发展在婴儿期的头半年中,各种知觉都已开始发展。知觉的发展使婴儿对周围现实的认识更为完整。1、空间知觉的发展空间知觉——物体的形状、大小、方位等空间特性。包括:形状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大小知觉。
1)形状知觉
范茨在1971年婴儿形状知觉和视觉偏爱方面作出了不少贡献。在他以前,人们认为婴儿没有辨别形状的能力,范茨通过实验对这一传统的看法提出质疑。他通过实验发现:出生五天的婴儿对于复杂的、社会性的刺激比对简单的非社会性的刺激所注视的时间长。他向婴儿呈现三个大小相同的人头图形,第一张为模式面孔,第二张是杂乱排列的图形,第三张是上端为黑色的图形。结果发现大多数婴儿注视第一张图片,其次也注视一下第三张,对第二张很少看。婴儿注意面部图形,对他的生命是有现实意义的。范茨通过实验发现幼小孩子感知图形时,往往只注意到某个或外形显著的特征。例:看三有形,婴儿往往只重视一个角,很少对整体加以审视。在知觉中,婴儿往往忽略整体而只注意部分,这一个显著特征在儿童形状知觉的发展中要持续好些年。有的时候,甚至持续到小学一二年级。
婴儿具备图形知觉,字母、数字,特别是汉字也是图形。因此,婴儿也能识字。实验证明,4—6个月婴儿可以学会用动作来区分不同的字。如看到“吃”,用手指口,咂咂嘴。“吹”用口吹气
表明,早期教育的可能性。
2)深度知觉:是对立体物体或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儿童对深度的知觉是先天就有的,还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这是一个有争论的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吉布森和瓦尔克精心地设计了一种“视觉悬崖”装置。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深度知觉是在儿童生命最初的几个月形成起来的。将2个月的婴儿置于视崖深侧时,他们的心率比处于浅侧时的心率为低,说明他们能够从知觉上区分这种差异。他们只是注意到悬崖,而不是害怕。当婴儿到能爬行时(一般为7个月左右),表现出逃避深侧的倾向(36人中27人爬过浅滩,只有3人爬过悬崖)。
不要剥夺孩子爬行的机会3)大小知觉——对图形大小判断的正确性,须依图形本身的形状而定,如幼儿判断圆形,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大小较容易,判断椭圆、长方形、菱形和五角形的大小较困难。婴儿已具有物体形状和大小的恒常性。
六、婴儿注意的发展
注意的发展开始表现在对新鲜事物有一定集中,但很不稳定。5—6个月时稍稳定,也就几秒钟。仍属不随意性质。随意注意出现在1岁后,也只是萌芽状态,已能专心玩弄一个物体。
七、婴儿记忆的发生
儿童什么时候开始有记忆,是一个仍有争论的问题。五十年代,苏联的卡萨特金的研究认为:最早的记忆是在出生后的第二周出现的对哺乳姿势的条件反射。近几年来,西方的一些研究表明,儿童在更早些时候就有了记忆的表现。艾马斯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出生后两三天能在30分钟内学会对一种声音(如沙沙声)连续两次向左转头45°,以得到糖水,半小时以后把要求改为对沙沙声向右转头两次,对嗡嗡声向左转头两次,这种逆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产作业手法培训
- 施工监理合同
- 护理查房卧床病人管理
- 气性坏疽病人的护理
- 2024年度服装店库存处理合同2篇
- 工程设备租赁合同
- 食堂档口退租协议
- 2024年度工程清算与居间协议
- 2024年度采购合同标的质量与交付要求2篇
- 物业设备事故管理培训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初级)试卷与参考答案
- 深圳2020-2024年中考英语真题专题03 阅读理解之记叙文(解析版)
- 数据安全风险评估
- 【初中历史】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设计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5-02-03-02 野生植物保护员 人社厅发201512号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课件(完整版)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专科《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作业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 整本书阅读《平凡的世界》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
- 搬运装卸服务外包投标方案(技术标)
- 人教版英语2024七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